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荣耀-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算是死了也值得。”
费千户拍着大腿说道,这些都是流传在天下各地关于刘浩然的轶事,而这些事情最是让江湖豪杰感到热血沸腾。
“听说南边军中待遇极好,不仅粮饷按时发,还有什么基金会,不管是退伍还是受伤回家,都会领到一份钱粮,衣食无忧。就算是战死了,家里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听说老人们官府奉养终老,遗孤一直抚养至学业有成。”
说到这里,费千户压低嗓子说道:“我听几个山西走私货的商人提及过,他们悄悄地去过江南,曾经慕名去过那个忠烈陵园,乖乖,那怎生了得,整个园子足有十几里大,里面整得比皇帝的花园还要漂亮,日夜有人站岗看守,每一个人有一个墓,墓前有一个石碑,刻着阵亡者的名字和事迹,每年都有官府主持祭拜,家眷去扫墓都是包车马费的。那像我们这边,死了随便找个坑一埋,出来几年,家里人都不知道你是人是鬼!”
说到这里,费千户不由地眼睛涨红,几乎要垂下泪来。
“是啊,这因为如此,明军上下打起仗来哪个不是舍命向前?”陈孝闵也深有感触,不由地附言道。
“陈大哥,不瞒你说,我做梦都想娶一个屁股大的婆娘,生上几个小子,再好好摆弄几亩田土,安安生生过上小日子。可是不行啊,战事没完,大都能放过我们吗?就算是逃回家业没有活路。”
“老费,再忍忍吧,快了,快了!”陈孝闵默然了半晌说道。
费千户知道陈孝闵说得是什么意思,也不再开口说话,只是一杯接着一杯地喝酒。
明历元年八月二十六日,陈孝闵带着近四万军队迎战康茂才率领的三万登陆明军,两军在海津镇东南六十里外的陀家庄摆开阵势。
看着对面满地的红色,陈孝闵觉得眼睛都被耀红了,这是一片横扫一切的大火呀,不管是什么东西胆敢挡在他们前面,都将会被烧成灰烬。
陈孝闵等了一会,看到明军已经排成了阵势,全是一排排的横线,漫山遍野有近十里宽,纵深有五六里深,骑兵在队列中奔驰着,如隐如现的口令声像是远处飘荡的细风,让你能够感觉得到却摸不着。
“石头,准备好了吗?”陈孝闵头也不回地问道。
“大人,都准备好了。”旁边的严石头跃跃欲试地答道。他是陈孝闵从高邮城下带回来的老部下,十几年过去了,当年骨瘦如柴的少年现在已经是陈孝闵身边最得力的助手了。
“骑兵那边怎么样?”陈孝闵不放心地问道。
“你把吴大人的话给他们说了一遍,再领了不少钱财后,那些大爷们都是擦拳磨掌,准备给明军一个好看。”严石头笑嘻嘻地答道。
吴士珍的话无非就是大胜之后为骑兵老爷们表功请赏,有了这个承诺,又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骑兵们的士气当然很高。可是陈孝闵却知道,现在这些骑兵不再是百余年前那支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了,虽然还保持一定的骑射本事,但是军纪、韧性等方面却相差甚远,陈孝闵担心这些骑兵一旦在明军那里吃上大亏,恐怕会发挥元军的传统…“调头就跑!”,到时就凭自己这三万多步军,不要说给明军迎头痛击,恐怕全身而退都是难事。不过陈孝闵已经猜出吴士珍的计策,心里打定主意,不求击败明军,只要缠住他们就好了,所以对骑兵的要求也不高。
“老费,你带着弓箭手守在这里,届时不管谁后退,给我乱箭射死!”陈孝闵低头对靠过来的费千户悄声说道。
“陈大哥,你这是什么意思?”
陈孝闵没有答话,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费千户。费千户心思一转,便明白过来了,想来陈大哥对即将冲上去的骑兵和一万精锐不放心,既然不放心就逼着他们继续往前冲了。费千户也是打过许多仗的老兵油子,知道有时候被逼入绝境会焕发出不一般的斗志。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陈孝闵知道费千户的个性,所以把他留在后面当督战队,如果前面的骑兵和精锐连箭雨的威胁都不怕,死活要溃逃,这仗也就注定失败了,届时他也大可以安心地向明军投降了。不过费千户打定主意了,其他人是不会放他后退的,陈大哥要是退回来那是一定要接应的。不过费千户知道,这个可能性很小。
“陈大哥,一定要小心。命是你自个的,不是别人的。”
听完费千户的提醒,陈孝闵淡淡一笑,一踢马刺纵马向前而去。
随着隆隆的马蹄声响,七千骑兵嘴里狂呼乱叫着向明军冲去,陈孝闵带着一万步军紧跟其后。他看得出来,前面骑兵有点乱,说明他们的心里也没底。明军从江南起家是威名赫赫,相比之下,元军是屡败屡战,那些骑兵是借着嘴里的高呼给自己鼓气,然后借着骑兵的速度优势一鼓作气击破明军阵地。
在马蹄声中,陈孝闵突然听到一阵埙声,那苍凉怅然的乐声让他不由心头一颤,脑海里不由浮现出遥远得有些陌生的家乡,那山那海,还有让人鼻子发酸的海风腥味,父母年迈的面容,弟弟那顽皮的笑脸,在一瞬间全部涌现在陈孝闵的脑海里。
陈孝闵不由觉得眼睛一红,鼻子一酸,连忙定了定神。他推断,在这让人发酸的埙声中,对面的明军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和亲人,但是与自己不同的是,明军的这种思绪让他们斗志更加高昂,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在为保护家乡和亲人的幸福,为他们争创荣誉而战。
只有热爱故乡和亲人的人才可能去真正热爱这个国家,才会为了这个国家而献身。陈孝闵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句话,一句不知谁碾转传过来的话,据说是明军军中用于鼓舞士气的话。
是啊,这就是明军战斗和取胜的信念。陈孝闵一边继续策动着坐骑,一边在心里暗暗想着。
“轰!”明军上百门步兵野战炮相继开火,它们打出的全是散弹,铺天盖地地迎击着四五百米远的骑兵,而这些刚才还斗志昂扬的骑兵就像是被暴雨洗礼过的树叶一般,纷纷落地。
明军步兵野战炮不过于要求威力,更注重机动性和射速,而弹药一体的弹药筒让射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过再高的射速在骑兵的高速冲击还是显得不足,必须有其它东西来阻挡他们。
骑兵在损失了数百人之后,终于在加速中冲近了明军阵地。可是他们悲哀地发现,前面多了三道奇怪的东西,这些东西是由一些交叉的木桩组成,之间连着密密麻麻的铁丝,铁丝上还有锋利的倒刺,并散落地插着闪着寒光的长矛。
这些东西就是在铁丝网基础上发明的新式拦马桩。它们摆设容易迅速,就算是临战前也可以迅速摆设完毕,极具突然性,能让敌人防不胜防。
留给元军骑兵们的选择只有两条,一是从铁丝网上跳过去,不过很容易被第二道铁丝网上的倒刺和长矛刺中,二是从铁丝网中间留出的狭窄空隙冲过去,不过那里已经被明军用野战炮、滑膛枪和线膛枪封锁了。
骑兵们都不由自主地拉了一下缰绳,放慢了马速,然后各自选择。有的人纵马一跃,从铁丝网越过去,可是运气不好的马腹被倒刺一勾,拉出一道长长的血口子,悲嘶一声连人带马卧倒在铁丝网上,人马都被倒刺刺得血肉模糊;更有运气不好的直接撞上了长矛,连人带马被刺了个透心凉;也有运气好的,安然无恙地跳过了第一道铁丝网,可是战马却后力无继再跳第二道铁丝网,只好站在两道铁丝网中间另想办法。但是这个时候排成密密麻麻的明军却开火了,上万的滑膛枪铅弹横扫着一切。
无论是两道铁丝网中间的骑兵,还是挤在空隙中的骑兵,随着枪声纷纷落马,紧接着野战炮又一次轰鸣,向骑兵无情地倾泻着散弹。
不到两刻钟,七千骑兵已经损失过半,见势不妙的骑兵纷纷调转马头,向后跑去。他们逃命的决心是如此之大,甚至将陈孝闵带领的一万步军都冲散了。
陈孝闵恼怒地斩杀了上百名溃逃的骑兵,但是依然挡住剩余的骑兵越逃越远。早知道你们靠不住,让老费好好招待你们。
陈孝闵狠狠地吐了一口口水,然后指挥一万“精锐”继续向前冲去。可是骑兵的溃散让步军们士气低落,他们觉得自己这个时候再冲上去简直就是送死,但是在严命之下,不由他们后退。
他们壮起胆子冲到铁丝网跟前,然后有的从骑兵冲出的缺口冲过去,有的拿着盾牌长矛和大刀在拍砍着铁丝网,试图打出一个缺口来。随着元军冲势一滞,明军整齐地开火。
只听到连绵不断的枪声响起,前面挤在一堆的元军不由身子一抖,扑倒在地上,有的直接扑倒在铁丝网上。这样密集的队形,对于准头不高的滑膛枪齐射来说简直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随即是野战火炮开火。上百门火炮开火的威力远胜上万枝滑膛枪,而它打出的散弹更是滑膛枪铅弹所不及的,所及之处硬是打得血肉横飞,不少冲在最前面的元军身上连中了十几发铅弹,几乎被打成了一个千疮百孔的血人。
惨烈的情景就是久经沙场的陈孝闵都不由打了一个冷战,明军的火器犀利远胜他的想象,想不到明军水师的火器有那么大的威力,步军的火器更是不饶人,在钢铁和火药面前,血肉之躯是如此的脆弱。
陈孝闵不由红了眼睛,他挥舞着钢刀,疯了一般大吼道:“兄弟,后退也是一个死字,不如舍命向前!”
他策动坐骑,沿着将士们用血肉和性命冲开的一个缺口,迎头而上,在他身后,数百名亲兵紧跟其后。
“大人,小心!”
陈孝闵越跑越快,眼看着对面的明军越来越近,他们身上红色的军服让陈孝闵的眼睛越来越红,那黄色的铜扣子在阳光下是如此耀眼,还有那黑色的洞口,让心硬如铁的陈孝闵不由地产生一些畏惧,突然间,耳边响起一个声音。
是石头,陈孝闵刚闪过一个念头,眼前便出现了一个黑影,紧接着是一声巨响从前方传来,就在那一瞬间,石头突然在他的视线里消失了。陈孝闵看得清清楚楚,坐在马上的石头就像是被砸碎的酒坛子,整个身躯四分五裂,而满腔的热血在空中形成了一道血幕。
石头!陈孝闵刚吼出一个声音,他突然觉得右胸一阵剧痛,而座下的战马也突然一载,在他晕过去的时候,他唯一的感觉就是自己落到了地上。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一百六十六章 陈氏兄弟五
第一百六十六章 陈氏兄弟五
界河口海面上,“大明万岁”号一级战列舰的艉楼上,陈孝林一边喝着茶杯里的柠檬茶,一边听着远处隐隐传来的枪炮声。他知道,这是登陆部队在与元军对战,但是他丝毫不担心。登陆明军足有五万,后面还有三万增援即将增援上来。而主将康茂才虽然在元军中其名不扬,但是做为海军高级军官的他却知道其名。
康茂才原本是元军义军元帅,步战是一把好手,又精通水战,算是水陆两栖人才。开始在江南当了一段时间主持军屯的“都营田使”,后来当军屯走上正规之后,刘浩然应才使用,将康茂才送到江宁海军军官学堂深造,亲自为其授课,使其成为江南海军中第一位毕业的海军陆战将领。
此后康茂才转入海军,一直在摸索海军陆战战术,台湾岛登陆战是其一次实战,不过台湾除了土人没有什么军队,登陆战更像是一次实战演习,不过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康茂才对海军陆战进行改进提供了参考意见,其后耽罗岛战役、琉球岛战役、九州岛战役都是其主持登陆战。后来高丽登陆战因为其回到海军军官学堂培训海军陆战军官便没有参加。
高丽战役之后,刘浩然鉴于大明的海军陆战战术已经完善,便正式组建了大明海军陆战部队,不再由陆军客串,一口气编制了四十个海军步兵团,康茂才出任第一任都统制,并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随之山东宁海登陆战,金州登陆战以及这次界河口登陆战都是康茂才指挥的。
别人不知道康茂才的本事,陈孝林是清楚的,而且他也知道海军步兵团的厉害。这些将士的作战军服和装备与陆军相同,不过胸章是船舵加刺刀,平常军服却灰色,介于陆军和海军之间,自成一派。他们的训练也和陆军相同,不过多了些游泳、乘船、水战等科目,待遇也比一般陆军高一些。
过了一个时辰,枪炮声似乎。越来越激烈了,陈孝林心里有数,这就意味着战事接近尾声,因为按照一般的经验来说,元军在此前损失惨重,只要拼死一搏,只要顶过这一阵子,元军就只有溃散和失败的下场。
果然不出其所料,枪炮很快便慢。慢地稀落下来。由于相隔数十里,除了炮声,枪声小了很多,但是对于陈孝林这种老鸟来说,还是能够听出一二来。
突然间,不远处的界河口突然。传来激烈的枪声,没一会就听到轰隆的炮声。陈孝林听得出,这是步兵九斤野战炮在开火,虽然这野炮比起自己的舰载炮差多了,可是在步军接战时刻却是威力十足,大杀四方。界河口的登陆部队居然动用野战炮,说明那里受到了敌袭,而且不是一般的敌袭。
炮声就是命令,陈孝林连忙放下茶杯,大声对副官。命令道:“起锚!传令舰队各船,进入临战戒备!”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明海军的确培训出一大片。军官和水手,但是它们发展得也不慢,所以到现在大明海军还没有奢侈到军官将领有多余的地步,所以已经升任大明海军北海第二舰队统制的陈孝林还要兼任“大明万岁”号舰长,因此不仅要负责指挥整个舰队,还要对“大明万岁”号直接发号施令。
尖锐的哨声被吹响,整个“大明万岁”到处响起了。脚步声,紧接着是打开炮口窗户的声音以及推动舰载重炮的沉闷嘎吱声。随着哗哗的绳索和滑轮声响,巨大的纵帆被升了起来,而一百名接战火枪手也列队严阵以待。虽然大家都知道附近没有元军的船只,也不可能发生接舷战,但是大家还是严格按照条例一丝不苟地执行着。
几个见习预备。军官一边向艉楼跑着,一边系着军服的扣子,往头上扣三角军帽。看着这些围在自己面前的年轻军官,那一张张异常年轻的脸让陈孝林不由觉得自己似乎老了几岁,或许再过几年,自己的儿子也会像他们一样,以见习军官的身份到某艘战舰上实习。
按照刘浩然的规定,培养一名大明海军军官是非常苛刻的,比大明陆军要严格得多,这也是大明海军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常常吹嘘一个合格的海军军官抵得上两个陆军官,而从耗费的成本和时间来看也是如此。
一般的程序是学子从县学或府学毕业后直接报考海军军官预备学堂,也就是相当于陆军士官学堂。这些十四五岁的少年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和考试后进入预备学堂学习三年,然后以见习预备军官的身份在战舰上实习一年,考核通过之后获得海军准尉军衔,再在海军军官学堂学习两年,再以见习军官的身份到战舰上实习,这个实习时间就不定,以一年为起,什么时候通过考核了就算完,考核合格授予少尉军衔,正式成为海军军官,也算是正式加入大明皇家海军。而见习预备军官没有通过考核的就只能转向去担当操帆长、水手长、舵手等士官。
而见习预备军官和见习军官虽然都是由实习所在战舰的舰长考核评分,但是实习的内容不同。见习预备军官都是跟在舰长身边,学习基本的测量、驾驶等技术,见习军官则一般担任一定的职务,做为正式军官的助手承担某些具体的工作,而且基本上是要将战舰上基本职位全部轮当一遍,全部合格才算考核通过。而考核通过之后,海军部会根据实习战舰舰长对该实习军官的专长评语进行分配,让其正式担任某一项擅长的职务和工作。
看到这些十七八岁的见习预备军官老老实实站在指定的角落里,目不转睛地观察着自己的一言一行,陈孝林不由笑了笑。这几个人应该都是南京海军预备军官学堂的尖子和高材生,要不然也不会被分配到“大明万岁”号,让号称大明海军六大天王(俞通海、俞通渊、廖永安、廖永忠、陈孝林、全书林)之一的自己亲自来带他们。
陈孝林深吸一口气,他知道,从现在开始,自己的一言一行将牢牢被这些见习预备军官记住,成为他们将来行动的准则。突然间,他觉得右胸口莫名其妙地一痛,一种刺骨的感觉从心里涌起,怎么回事?陈孝林暗暗问自己道,不过他知道现在不是深究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稳住心情开始发号施令。
“操帆长!”陈孝林扶着艉楼的栏杆大声问道。
“纵帆准备完毕。”操帆长在艉楼下面甲板上回答道。
“火炮长!”
“三层火炮准备完毕!”
“军令长!”
负责传达信息和军令的军令长跑了过来,大声禀报:“根据岸上传来的消息,元军两万骑兵奔袭界河口军营,都统制要求所有战舰准备火炮支援!”
“这吴士珍还有点小聪明。”根据通报,陈孝林知道这一带元军的总指挥是吴士珍,前敌总指挥应该是素离不花,至于更下面的元军将领就不是他关心的事情,毕竟他又不用上岸去和元军直接对战。
界河口有两万军队,而且还有一个营寨,抵挡两万元军骑兵应该没有问题。但是界河口关系重大,那里囤积了五万海军陆战部队需要的供给,一旦有失,五万大军就会面临弹尽粮绝,尤其是现在明军进入热兵器时代,对后勤供给的要求更高。弹药打完了,威力十足的滑膛枪也就成了一把“不合格”的长矛。所以界河口不容有失,海军的火力支援也是必须的。
“火炮长,去和军令长接受炮轰方位指令,其余继续待命,传令各舰,护航舰、巡洋舰、武装商船临战待命,快速警戒船警戒!”陈孝林继续命令道。既然是要对岸上炮轰,自然需要岸上提供范围方位指令,要不然就是一通瞎轰。而且对岸轰击距离遥远,只有装备了三十六斤、三十二斤、二十八斤、二十六斤等重炮的巡洋舰、护航舰和武装商船才能打那么远的距离,快速警戒船就只好到一边警戒去了。
过了一会,火炮长跑来禀报:“岸上给我们的区域范围是东十二度四千米到西二十度四千六百米。”
这个距离有点远,射程最远的三十六斤重炮不过三千米远,舰载重炮不是陆军用的长炮,炮管长打得也远,由于船上空间限制,舰载重炮都是加农炮,炮管要短多了,自然也打得近多了。
“用高爆弹药和高爆弹!”没有犹豫多久,陈孝林下令道。
高爆弹药和高爆弹是大明新研制出来的新式弹药,非常神秘,不过说白也就是那么回事,其主要原材料是火棉。
从小就爱惹祸的刘浩然当然知道火棉这玩意,虽然没有亲手制作过这东西,但是不妨碍他去了解这玩意。火棉就是用脱脂棉花在硫酸和硝酸混合液中浸泡,晾干后就成了。刘浩然一直没有研制出这玩意,关键是高浓度的硫酸和硝酸不好弄。
脱脂棉花好折腾,用蒸馏的办法便可。浓硫酸和硝酸也是用蒸馏的办法获得,但是浓度和产量一直无法提高,格物院的化学研究所经过几年的研究,好容易才制作出可以用的浓硫酸和硝酸。但是这硫酸和硝酸的配制比例,刘浩然是不知道的,只好由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慢慢去琢磨试验。
火棉好容易研制出来了,经过测试,其威力是黑色火药的两到三倍,只是它燃烧过于迅速,在试验中出过好几次事故,真要是用在枪炮上指不定会酿成什么样的事故。于是化学研究所又继续研究,终于摸索出将火棉浸泡在高浓度酒精中晾干后可以有效降低其燃烧速度,而爆炸威力却没有降低多少。
进入到实用过程,可是火棉的产量太少,无法大批量提供,毕竟浓硫酸和硝酸不是那么好提炼的。于是就按照惯例优先提供给海军。
海军经过测试之后,立即视之为宝贝,将其做为“镇船之宝”的杀手锏珍藏起来。现在到了这个地步,不用火棉是不行的,否则炮弹打不来那么远,而且一般的黑色火药爆炸弹威力不足,无法有效地给予陆战部队火力支援。
命令下达后不一会,俞通海也下达了使用高爆弹药的命令,根据这个命令和炮轰范围方位,陈孝林进行了调整,“大明万岁”号为首,巡洋舰、护航舰负责中远距离的炮轰,而没有装备高爆弹药的武装商船则负责近距离地炮轰,完成整个的覆盖炮击。
忙碌了半个时辰,界河口的枪炮声越来越响,看来元军骑兵的突击也越来越疯狂。吴士珍将一切都押在了对界河口的奔袭上,自然调动的是元军骑兵中的精锐,作战能力不容小视,毕竟这里临近元廷大都,元帝为了保命,多少还保留了一些精锐部队。
“准备完毕!”火炮长禀报道。做为“大明万岁”号火炮长,他和陈孝林一样身兼两职,不仅是“大明万岁”号的火炮长,也是北海第二舰队的火炮长,他需要根据岸上提供的炮轰范围方位指令,与第一舰队协调,将第二舰队各战舰的火炮范围方位计算出来,以求达到最大的炮轰效果,至于“大明万岁”号的炮击方位指令,就只要由副火炮长代指挥调整了。
“开火!”陈孝林一边果断地下令道,一边紧紧地扶住了艉楼的护栏,这个时候,他不忘回头看了一眼老老实实待在指定位置的见习预备军官。这些十七八岁的少年军官都紧紧地抓住护栏,尽管他们已经几次见识过“大明万岁”号和舰队众炮齐发的情景,但是依然忍不住对那种声势的震撼和一点畏惧,他们还带着一点稚气的脸变得有些苍白。
“轰”地一声巨响,“大明万岁”号整个船身微微一颤,只见一发三十六斤重的高爆弹带着尖锐的尾音在海面上掠过,向岸上的远处飞去。紧接着是第二门火炮开火,而周围也此起彼伏地响起了接连不断的炮声,排成炮轰队形的巡洋舰、护航舰、武装商船也都一一开炮了。
一时间只见海面上轰声不断,浓烟滚滚,前几日炮轰界河口的场景又一次出现在这片海域上,而上千发炮弹不断掠过海面,呼啸着飞向远处。
正在舍命向界河口军营冲击的元军骑兵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上千发炮弹从天而降,铺天盖地地就落在了他们中间。而且这些以火棉为主的高爆弹不是黑色火药爆炸弹所能比的,一旦炸开,弹片横扫二三十米,无论人和马,只要被滚烫的铁片击中,一条命也就去了七八成了。
而四处炸响的巨响和腾起烟雾也极大地惊扰了那些正在冲锋的骑兵。元军骑兵不比明军骑兵,没有做过枪炮声适应训练。突如其来的声响、火光和烟雾让这些正在急速奔跑的战马惊诧不已,不是扬起了马蹄就是一下子收住了脚步,有的甚至还在往回跑。骑在马上的骑兵被这突然发生变故搞得措手不及,有的直接被甩下马,有机灵点的直接抱住马脖子,场面一片混乱。
看在眼里的大明军营陆战部队却发出一阵欢呼声,现在是最惨烈、也是最关键的时刻,海军舰队的火力支援真是太及时了,而且那巨大的威力已经让战场中间的元军骑兵损失惨重。
海军舰队的炮击一开火就是接连不断,虽然他们看不到目标,而且在这么远的距离舰载重炮的射击精度不是很高,但是各战舰的炮手们在火炮长的指挥下,严格按照划定的炮击范围指定,调整方向和角度,不停地装弹射击。
上千发炮弹一次又一次地落在界河口战场上,遍地开花的高爆弹不停地制造着一个又一个惨烈的现场,在爆炸声和烟雾中,不时有人和马被巨大的冲击波掀飞,重重地摔落在地上,最恐怖的是在烟雾中飞行的弹片,不时有骑兵还在烟雾中艰难地奔驰着,结果不知从哪里飞来的弹片一下子击中了他。有的只是一个巨大的伤口在那里流血不止,有的是手被飞速的弹片削断,更惨点的是头颅直接弹片削掉或击碎,只留下一滩黑色的鲜血。
十余轮过后,海军上万发高爆弹也消耗地差不多了,炮管也打得通红,毕竟这火棉比黑色火药威力大多了,于是各战舰慢慢地沉寂下来了。过了一会,岸上传来消息,元军骑兵损失惨重,已经全军撤退了。
一个多时辰后,陈孝林换上交通小艇上了岸,做为海军高级军官,他奉命去查看新式高爆弹药的威力和效果,所以必须上岸实地看一下。
整个战场死气沉沉,到处都是人马的残肢碎体,到处都是高爆弹爆炸后的大坑。正在打扫战场的海军步兵团的统领看到陈孝林,不由摇了摇头说道:“海军的兄弟们实在是太狠了。两万元军骑兵只逃回去不到五千,而整个战场上我们也只找到四千伤员。”
如此算下来,一顿炮击,元军骑兵居然死了一万余人,这个损失的确让人大吃一惊。
陈孝林也不禁摇摇头,叹了一口气道:“这次我们使用的是最新式的高爆弹药,一般的爆炸弹药没有这个效果。”
那位统领愣了一会,随即叹息道:“一顿炮击远胜我们苦战两个时辰,格物院那帮院士们,比咱们狠多了。”
海军步兵团绝大部分是从陆军转编过来的,陆海军之间的隔阂和矛盾一时是无法化解的,但是现在又归在海军旗下,再闹矛盾也不成了。于是海军陆战部队就在陆海军之间自成一派,虽然还有不少小的矛盾,不过相对而言与海军的关系要好很多,几乎达到称兄道弟的地步,毕竟今后两军要协同作战,上了战场就要一口锅里吃饭。
陈孝林指挥一同来的火炮长等人实地测量了一番,取得了详细的数据,忙碌了一个时辰后完成了新式武器实战效果测试。
看看天色还早,陈孝林便去军营转一转,与海军步兵团的指挥官沟通一下。刚到军营门口,只见一辆战地急救马车跑了进来,停在了军营战地医院门口,几个医护兵七手八脚地往下抬担架。
“谁受伤了?”陈孝林不禁靠过去问道,直接受到军营这所最大的战地医院急救,不是重伤者就是高级军官。
“是元军的前敌指挥官,被打中的右胸。”
“是那个蒙古人素离不花吗?
“不是,是个汉人,听说是新任的统兵元帅,叫陈孝闵。”
“什么!”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一百六十七章 陈氏兄弟六
第一百六十七章 陈氏兄弟六
时间在陈孝林和全书林焦虑的煎熬中过去了四天,陈孝闵终于睁开了眼睛。
在日日夜夜的等待中,陈孝林情绪非常不稳定,曾经一度想用“大明万岁”号把失散多年又重返的哥哥送到南京海军部总医院去,幸好被还算冷静的全书林给阻止了。暂且不说私自调动舰队旗舰是多大的罪,陈孝闵虚弱的身体也经不起海上的颠簸,一番劝说下终于劝住了陈孝林。
俞通海得知陈孝林找到了亲哥哥,而这亲哥哥还身负重伤,立即下令从舰队各船上抽调最有经验的医官到界河口野战医院,为陈孝闵医治。
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