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荣耀-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定边抖了抖手里的长柄大刀,眼睛死死盯住前方的江南水师战舰。他自诩知天文识地理,熟习兵法,又自幼练武功,精拳艺,擅岐黄。为人又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湖广行省,没有哪位豪杰听到他的名字不竖起大拇指的。那年在湖广黄蓬镇张定边与陈友谅、张必先相遇并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后从陈友谅起义,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攻无不克。陈友谅立汉朝称帝后张定边便官居大汉太尉,还能与士卒同甘苦,共患难。其人不仅善战而且多谋,算得上是陈友谅的军国柱石,可惜时也命也。

张定边督促着属下加快划船,冒着弹雨向一艘江南战舰直冲过去,看到两船的距离越来越近,张定边握着刀柄的手不由地湿润起来,心里还泛起一种许久没有的期待,他已经很久没有如此期待自己能大杀一场的感觉了。张定边热切地渴望用手里的长刀让骄横、*猾的江南水师见识一下,陈汉朝第一猛将是如何的风采。

两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而江南战舰的火炮也越来越猛,呼啸而至的铁弹打得座船噼里啪啦乱响,被炮弹击中的军士像脆弱的琉璃灯一下四处散开,不一会甲板上布满了碎屑、尸体和鲜血。但是张定边不为所动,目光死死盯住前面的战舰。

“大帅,大家都准备…”,一发突至而来的炮弹结束了这位副将的禀报,他被拦腰打断,上半截身子只能依然看到被模糊血肉包裹的铠甲,而下半身却完好,咕嘟冒出一阵血水后才扑通倒下。

“儿郎们,让江南小儿看看我们湖广男儿的本事!”张定边通红着眼睛,一举长刀大呼道。甲板上的将士们发出一阵欢呼,但是随即的炮声和呼啸声让他们又立即趴在了甲板上。

这一次江南水师的战舰没有避开,而是侧身接了过来。两船轰隆一声便靠在了一起,双方水手拼命地丢铁爪绳索,看样子他们都不打算放过对方。当张定边冲下艏楼时,双方已经开始接战了。汉军已经把木板架好了,数百人挥舞着刀枪开始往对面冲过去。当张定边赶到时,汉军已经冲到了木板中间。

“不好!是火枪!”张定边看到对面江南战船上并没有积极过船接战,而是排成整齐几队,举着火枪对准己方。他一下子想到了陈友贵等人口中的火枪。

他的念头刚一浮起,上百支火枪整齐开火,射出的弹幕立即打翻了冲在最前面的数十名汉军,接着又有十几个冒着青烟的铁疙瘩被扔了过来,正好落在汉军人群密布的地方,其中有一个就在张定边不远的地方。

“是什么?难道是手榴弹?”还没等张定边做出反应,附近那枚手榴弹轰的一声炸响,飞溅出来的弹片扫倒了一片,而隔得有点远的张定边只是被气浪冲击了一下,幸好没有被弹片击中。

“儿郎们,继续冲啊!”张定边定一定神,一挥大刀继续说道。他初略了解过,定远军火枪施放有时间间隔的,必须抓紧这个时间冲过去,否则就是死路一路。

正当张定边准备冲上木板时,他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从远处飞了过来,往他眼前飞来,眼疾手快的他一抬脚就把那个东西踢回去了。手榴弹在江南水师的战舰上炸响,幸好张定边只是下意识反应,出脚比较重,手榴弹被踢到战舰甲板的一角,只炸伤了附近了三四个江南水师水手。

但是这一下却让汉军将士倍受鼓舞,他们大吼一声,举着大刀就冲了过去,张定边跟在其中,瞬间就冲到了木板中间。

“轰”的两声在张定边头上响开,只见前面的汉军将士被从天而降的弹雨覆盖了,纷纷栽倒落江。而不少铅弹打在了木板上,打出一个个弹孔来。

“娘的!杀啊!”张定边的牙都要要碎了,他没有想到江南水师的花样百出,桅杆上居然还能**,发射致命的铅弹。

张定边几个快步就冲到了江南战舰的船舷上,一挥手,锋利的大刀掠过几名江南水手的胸口,划出一道长长的血口子。这几个江南水手倒下了,但是更多了长矛却拥了上,让张定边疲于应付,一时无法跳下去立足。

张定边大吼一声,架过两支长矛,一个侧身躲过一支长矛,然后长臂一舒,长刀竖直劈下,立即将前面的一名水手几乎劈成了两瓣。但是鲜血并没有阻止江南水手们的围攻,他们的勇敢毫不示弱于汉军将士,在同袍倒下时,他们反而冲得更近了。

“也是好儿郎!不愧定远军的威名。”张定边从容地应付着围过来的十几支长矛,一边心里暗叹着一边观察着周围,他告诉自己必须为后面的将士杀出一条血路来。张定边的余光看到一个戴着三角帽的小伙子,他离自己很近,刚才的杀戮不知是否吓到了他,让他一时愣在那里。但是他很快就回过神来,掏出一支短小的家伙对准了自己。

张定边知道这不妙,但是在十几支长矛的逼迫下,他无法在狭窄的木板上躲避,只得奋力一击,劈飞眼前的一位江南水手,向前抢进一步。但是这时,那年轻人手里的短家伙却闪过一道火光,张定边的右肩像是被铁锤击中了一般,他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右臂那种被撕裂地痛楚,不过随即就失去任何知觉了,手里的长刀扑通一声落入了江中。

击中张定边的正是马文才,他开始的时候的确被张定边的勇猛和杀戮吓了一大跳,那血淋淋的场面差点让他腿软了。但是同伴的前仆后继让他很快恢复了冷静,他毫不犹豫地掏出短铳,对准张定边就是一枪。这么近的距离,加上张定边被暂时逼得应接不暇,所以被他打中。

“大帅!大帅!”后面的亲兵立即冲上来扶起了张定边,然后拼命地往回拖。

马文才听到汉军亲兵们的叫唤声,再看那位被自己击中的敌将,虽然现在有点狼狈不堪,但是依然可以看出他身材魁梧,留着五绺美髯,潇洒英俊,还穿着一身比较罕见的鎏金虎头连环甲。马文才立即将眼前此人与战前通报的汉军几位大将形象做对比,一比较心里不由一个激灵,这不是汉军大将张定边?而且自己对面这艘巨舟也是张定边新换的座船,当即之下,马文才也不管是不是真是张定边,张口就大叫道:“打死张定边了!打死张定边了!”

其他江南水手听到这话,也不管真假,大家一起齐声大叫道:“打死张定边了!”喊声传出,立即震惊了正在浴血奋战的汉军将士们。张定边历来以勇猛多谋冠绝三军,现在陈汉危难之时更成为军中的主心骨,听说他被江南水师打死了,汉军将士焉能不心惊。

大家纷纷转头去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却发现以往一直挺拔雄壮的身躯已经倒下了,正被十几个亲兵拼死抬回座船。主将生死不明,汉军将士们一下子慌乱起来了,而江南水师立即士气高涨。

当亲兵冒着新一轮的滑膛枪齐射把受伤的张定边抬回巨舟之时,江南水师战舰第一层甲板的火炮又开始怒吼了。按照江南水师的火炮战术,接舷战最大的依仗是火炮的散弹,刚才由于张定边指挥座船冲得太快,炮手们一时来不及换装散弹,所以需要水手们做殊死搏斗争取时间。

数百散弹在烟雾中将木板和巨舟甲板上的汉军扫了一大片,马文才抓住这个时机,从木桶里拎起两支短铳插在腰间,然后左手持原本自带的短铳,右手挥舞着水手刀,带着百余名装备短铳和水手刀的水手们沿着木板冲了过去,而滑膛枪手在装好弹药后也随着上百其余的水手冲过船去。

这时的张定边已经从剧痛和迷糊中清醒过来了,但是他的右臂依然毫无感觉,火枪铅弹的伤害远胜于箭矢。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正被几个亲兵抬着往船尾方向跑去。

“干什么?”张定边挣扎着要起来。

“大帅,兄弟们损失惨重,定远军也冲了过来,这船是守不住了。”一个老亲兵流着眼泪说道。

“什么?”张定边挣扎着站起来,回头看了看,发现后面远处的甲板上全是尸体,还有不少伤员躺在那里呻吟着。而数百江南水手在刚才打伤自己的那位江南水师军官带领下已经冲上了自己的座船。剩下的上百己方的军士正四处逃散,有的甚至往江上跳。

“怎么回事?”张定边惊问道,刚才他明明记得刚才那数百弟兄还在那里与江南水师做殊死搏杀,怎么一转眼就全倒下了。

“江南水师刚才开炮了,打出的全是铅弹,一下子把弟兄们全**了。”老亲兵咬着牙说道。

张定边觉得一阵晕眩,他刚才在迷糊中听到了连绵不绝的炮声,所以才被惊醒过来。但是现在的他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他从来没有遇到如此凶猛的战法,在火枪和火炮面前,个人的勇武简直不堪一击。

“大帅,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老亲兵一挥手,让两个亲兵扶着张定边继续往船尾走去,那里有一艘专门用来传信的小船,现在成了逃出绝境的唯一途径。

“铁蛋,你想干什么?”张定边明白亲兵的意思,但是以往的骄傲让他不甘如此。

“大帅,我们可以全部死光,但是你不能落在江南水师的手里,你还要带着大军为弟兄们报仇!”铁蛋惨然一笑道。

张定边被亲兵们扶着,双脚不沾地,他知道已经势不可违了,只得流泪长叹一声道:“想我张定边英雄一世,却落得如此下场。”

马文才带着水手们很快清理了四处逃散的残余汉军将士,沿着甲板直冲向船尾,却被二十余名亲兵给挡住了。

“汉军弟兄们,投降吧。”

马文才看了一眼持刀站在自己面前的二十余名汉军军士,他们一个个衣甲破烂,烟熏火燎,还有几个身上负了伤,在同袍的扶持下才勉强站立。

“定远军以悍不畏死著称天下,今天也要让你们看看,我们汉军也有不怕死的好汉。”铁蛋站在最前面,红着眼睛说道。

“汉军弟兄们,这是何苦呢?放下兵器,留得*命。”马文才知道此人是个死硬分子,于是转向其他汉军军士劝道。

“同生共死,不仅定远军能,我们汉军也能!”一个浑身是血的伤员有气无力地答道。

马文才知道再劝已经无济于事了,于是侧身让出已经列队整齐的一哨滑膛枪手,大喊道:“准备!”

看着直对着自己的黑洞洞的枪口,铁蛋等人不由更加挺直了胸膛,“大帅,记得为弟兄们报仇!”

“开火!”

已经远去的张定边坐在小船上,听到那响彻江面的大吼声,还有紧跟其后的连绵枪声,那怕他再坚强如铁,也忍不住热泪纵横,伏在船舷上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八十六章 江州五

第八十六章  江州五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阵苍凉慷慨的歌声飘荡在江州城外的江面上,来往不息的船只经过旁边,船上的人都侧耳倾听,然后带着一丝感伤悄然离开。

“护军,”待到歌声落毕,冯国胜走上前去,拱手轻声问道,“江州已经整顿完毕,军民正在恭候你入城。”

“国胜,你知道江州的历史吗?”刘浩然站在船头,望着川流不息的大江,突然问道。

“回护军,属下略知一二。”冯国胜迟疑一下便答道,“江州最早名九江,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后又名柴桑,三国周郎就曾经在此屯兵,训练水军,以此为据点对抗曹魏;晋室南渡,陶侃、温峤、庾亮在此起兵勤王平乱;解建康之围;到前朝绍兴年间岳爷爷曾率部五次戍守江州。”冯国胜自小与兄长喜读史书兵法,所以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三国周郎,”刘浩然不由笑了。笑,“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国胜,你知道在这句话下面埋藏着多少冤魂和骸骨吗?”

刘浩然回头看了看,发现冯国胜。束手站在旁边,神情肃穆,正在入神地回味着自己的话,看来和他的兄长不一样,少了几分儒雅,多了几分英气。

“护军,我明白你的意思,兴,百姓。苦,亡,还是百姓苦。”冯国胜斟酌一下自己的字词答道。

“是啊,百姓苦。我们读史书,只看到英雄人物斑耀青。史,却看不到青史那轻轻一句话下面掩藏的血泪。国胜,还记得我们相识时的豪言壮语吗?”

冯国胜不由眼睛一亮,朗声答道:“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是啊,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刘浩然不由跟着轻声重复念了一遍,“当年在虎头山起事的时候,我曾经幻想着有一日振臂一呼,天下豪杰能应者如云。大家能放下纷争前嫌,以驱逐鞑虏为已任,相约北伐。可惜啊!”

说到这里,刘浩。然走了几步坐到了船头的船舷上,然后怕了怕旁边的空位,冯国胜没有犹豫,紧跟几步也坐了下来。

“虎头山起事到现在已经有十余年了,北伐还是只能挂在嘴边。国胜,你甘心吗?”

冯国胜笑了笑,随即脸色变得凝重起来,缓缓地摇了摇头。

“是的,我们都不甘心。可是我们必须这么做,不打败陈友谅,统一江南,我们根本无法北伐。国胜,你知道我读三国时最痛惜的是什么?”

“回护军,属下斗胆猜测,应该是刘汉未能匡复。”冯国胜迟疑地答道。

“刘汉匡复?刘备能代表汉室吗?”刘浩然轻笑道,随即幽然地叹息道:“我痛惜的是三国争鼎,却把中原的元气打没了,所以才有晋室的五胡乱华。每每想到这些,我就感到心痛万分。还有前宋,国盛民富,本应当继承汉唐雄风,重振我中华,可惜赵氏为一己之利,重文轻武,只求曲全,结果便有靖康之耻。”

“在历史英雄的眼里,重要的是问鼎天下,逐鹿中原,驱逐外敌倒是成了次要的。或许他们还抱着天朝上国的想法,看不起北方蛮夷鞑虏,结果才有今日之祸事。汉唐之时,我们的文明和技术远胜漠北远域,所以才能将其压制甚至驱逐,可自五胡乱华之后,北方蛮夷鞑虏接受了我们的文明和技术,变得更加强大了,加上先后出了阿保机、阿骨打、铁木真等一干天纵之才,所以才能屡屡入侵中原得手。”

“国胜,你读过史书兵法,应该明白中原与漠北在军事上天生的优劣区别。”

“回护军,漠北苦寒之地,而那里的百姓从小骑马以牧羊狩猎为生,所以单论勇武、骑术和作战,的确胜过中原百姓,就像野狼和家犬的区别。”

“你这个比喻虽然难听,但是说得比较中肯。”刘浩然笑着答道。在冷兵器时代,北方游牧民族从单兵素质来说的确远胜于中原以耕种为生的百姓,但是在汉唐时期,中原凭借着先进的战术和优良的兵器隐隐压住了北方一头。但是随着不断地交战和融合,北方游牧民族学习了先进的战术和打制优良兵器,甚至学会了如何去统治占领地百姓。于是这一局势被慢慢反转过来。

“国胜,你知道文明的真正含义吗?”

“不知道。”

“文明除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还要有不断创新的科技。狼是改不了天*的,无论是契丹、女真还是蒙古,不管他们读多少四书五经,他们都只会把中原当成是自己的牧场和猎地。”

“所以我们要用火器去彻底征服他们。”冯国胜摸到了刘浩然话语中的意思,连忙接言道。

“对,一个只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就像一个抱着金砖的孩童,只会招来窥视和抢掠。我们必须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火枪,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文明。”刘浩然微笑着说道。

“可惜啊,很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以为只要用书就可以德化蛮夷,火枪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成了有违天德的不祥凶器。”

“护军,那只是酸儒迂腐之念而已。”冯国胜知道这牵涉到江南内部的斗争,于是不得不谨慎,但是他最后还是提了一句:“护军,你放心,定远军数十万将士绝对跟你是一条心。”

“这个我自然知道,”刘浩然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冯国胜,“陈友谅败局已定,江州一下,我们退可保江南无干戈之忧,进可直捣陈汉老巢。”

由于这方面的问题比较敏感,刘浩然不愿与冯国胜做过多的讨论,于是转向军事方面。

“国胜,你或许疑惑我为什么不在东南大胜之时乘胜西征,而是放任徐寿辉、陈友谅做大?”

“回护军,我曾经有过此疑惑,不过我想或许护军担心我军新立不稳,挥师西征反而会激得徐寿辉、陈友谅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我军可能会陷入持久作战,反而会使得江南动荡。”

“这也是我的一个疑虑。当初在江南初步稳定之后,我曾想挥师西征,一举攻破天完朝。当时我的想法很简单,凭借我和你们这些名将的不败战绩,只要战术得当,应该可以一举攻破天完,然后早日北伐。可惜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哦,护军,为何没有如此简单。”冯国胜诧异地问道,话一出口便觉得有点后悔了。

“我要考虑张士诚、方国珍的反应,还有刘太保。”刘浩然轻声答道。冯国胜听完后不由一愣,随即就想明白了。如果江南乘胜拿下湖广,势力远胜刘福通,那致他和小明王于何地?那时的刘福通可是最鼎盛的时期。自立,刘福通会放过刘浩然吗?少不得又要两军交战,刘浩然就要背上叛主的恶名;继续依附,刘福通自然会伸手要地盘,给了他,众将士们会答应吗?刘浩然会甘心吗?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刘浩然接着说道,“你看史书,是不是对光武帝昆阳三千破数十万和李卫国公(李靖)三千灭突厥赞叹不已?”

“是的。此两战以少胜多,出奇不意,实在是兵家典范。”

“孙子兵法有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也擒。你只看到了光武帝和李卫国公以少胜多,却没有看到光武帝败了还可以从头再来以及李卫国公身后由柴绍、薛万彻率领的十几万大军。”

“护军,你的意思是?”冯国胜有点不明白了。

“出奇制胜?”刘浩然不由嗤笑道,“史书是由文人写得,他们何尝经历过尸山血海的战场,何尝明白战场上瞬息变化,不到最后一刻谁胜谁败天知道。他们坐在案前,想着那以少胜多的意气风发,于是就落笔如有神。”

“我们不能靠侥幸来取得胜利,不能把军国重事放在投机取巧上。战略和实力是势,权变和计谋只是术而已。”

“护军,国胜受教了。”

“好了,闲谈了这么久,该说些正事了。汉军俘虏如何安置?”张定边受伤,湖口一战而下,陈友谅听说自己的头号大将都被打伤了,加上江南水陆大军逼近,立即弃江州而逃,直奔武昌(今湖北鄂城市),留下了大批大臣将领带着数万军士投降。

“回护军,属下已经安排押解回去,依然惯例送战俘营。”冯国胜顿了一下又说道,“有江州名士劝道,江南以仁义行天下,可将此数万战俘放解回家,而陈汉其余将士则必定归心。”

“此乃假仁假义,现在我们都逼到陈友谅的家门口了,他一定是广征青壮,充为军用。这数万战俘放回去后少不得要重披战甲,复蹈刀兵之险。还不如将他们送回江南,待到战火平息之时再放还回家,说不定还能留得一命。”

“护军考虑得周全。”

“现在蕲春、黄梅、永兴已降,你可与杨景、王弼、张铨率军驻蕲春,丁大哥与茅成、薛显率军驻永兴,南北呼应,卡住陈汉出武昌和黄冈的道路,赵德胜、花云、曹良臣、陈耀守江州,胡海和吴复守湖口,廖永安、廖永忠率水师驻武*口、女儿港一线,扼守江防。对了,南昌那边如何?”

“回护军,据邓德胜将军的通报,南昌胡廷瑞还在讲条件,除了要求护住老小*命和财产外,还要求其部维持原状,不整编,不移防。”

“不行,防人之心不可无,降军不整编不移防难保日后会不会出事情,我们江南虽然讲仁义好说话,但是不意味我们就是傻子。传令给邓友德,给南昌城发最后通牒,无条件投降,降将保证*命和财产安全,赴江宁重新安置,降军必须全部重新整编,否则让廖永安带十艘火炮战舰赶去协助攻城。”

说到这里刘浩然顿了一下说道:“傅二哥已经攻占了善化(今长沙市)和湘潭州,而袁州的欧普祥也已经纳降,愿意赴江宁,其部已经被朱亮祖率军收编。所以南昌非常重要,否则江西和湖南无法连成一片。这一点你必须和邓友德说清楚。”

听到刘浩然一系列的命令,像是要走的样子,冯国胜不由疑问道:“护军,你不入江州了吗?”

“江州我就不进去了,我要尽快赶回江宁。”

“护军,你要赶回江宁,那陈友谅?”

“陈友谅已经是瓮中之鳖,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部署,形成合围之势。我不想和他打烂战,要打就要一次掀翻他的老巢。我任命你为湖广经略总统制,负责对武昌、汉阳的攻略;傅二哥为副统制,负责在湖南的经略,从南边策应你;邓友德为江西经略总统制,打下南昌后尽快占据抚州、吉安等江西行省要地,等完全击败陈友谅后尽收江西全境。”

“那护军你?”

“我赶回江宁为你们调兵遣将,筹集粮草,现在这三十余万大军还不够一口吃掉陈友谅,还得再调十万来。这样一来江宁、东南一线空虚,我得回江宁看看,防止张士诚和方国珍搞小动作。另外还有一件大事必须我亲自督办。”

看着冯国胜心有不甘的样子,刘浩然笑着说道:“国胜,不必如此。陈友谅不会就此甘心失败,必定会反扑的。你肩上的任务很重,给我死死地钉住陈友谅,消耗他的实力,时机成熟后我会回来的,带着攻城的大炮回来的,一举轰破他的老窝。”

“护军,属下记住了。”说到这里冯国胜笑道,“我心里踏实着,我江南人多地广,出产丰富,经过这些年护军的经营,已经练得军士数十万,积得粮草无数,这样熬下去,陈友谅是熬不过我们的。只要顶住他前几次反扑就大局初定了。”

“正是,不过你一切都要小心,不然我们的胜利就会付之东流,你要记住,无论如何都不能放陈友谅一兵一船过江州。”

“国胜记住了。”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八十七章 大事件一

“万户大人,我敬你一杯!”张士德举起酒杯向对面的脱脱帖木儿遥敬道。

“张知院,来,我们满饮此杯。”脱脱帖木儿也不客气,举起酒杯豪爽地说道,他仰头一口喝完了杯中酒,抹了抹嘴边的酒迹,一边放下酒杯一边感叹地说道:“而今这世道,谁也说不好,还是今日有酒今日醉。”

说到这里,脱脱帖木儿割下一块烤熟了羊肉,一边吃一边继续地说道:“想当初那位刘太保多大的声势,大河南北被他席卷一空,现在却只能孤守安丰一隅,还有山东的毛平章,差点打到了大都,可惜最后还是被自己的*臣害死了。”

脱脱帖木儿是赤马探军出身,祖先是乃蛮部出身,勉强算是蒙古人的旁支,加上个*如此,所以说话倒也没有什么顾虑。张士德听完他的话,也不由暗自叹息一声。遥想当年刘福通兵出淮西,攻洛阳,占汴梁,几路渡河北伐,兵锋席卷了山西、陕西、河北、塞外和辽东,那声势让天下很多人以为他很快就能打下江山,谁知道起得快败得也快,估计刘福通和小明王连汴梁城都还没有转遍就陷入了重重包围,最后拼死才逃得一线天。

还有那位毛贵,起初名不见经传,以三千弱卒渡海北上,居然被他尽数攻陷了山东,直至大都辽东。可是随着刘福通的败退和毛贵的身死,中原一片红的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后在元军咄咄逼人的威势下,连自家都不得不又被招安了。

“万户,山东那边打得怎样了?”。张士德随意问道。自从毛贵身死,续继祖杀了赵均用之后,山东红巾军争了一段时间,结果谁也不服谁,于是便推举毛贵之子为益都行省平章,人称小毛平章。可是小毛平章年幼,无力驾驭诸部众,红巾军各部还是各自为战,甚至互相仇杀。而在山东红巾军中,实力最强的有两支,分别为田丰和王士诚。田丰原本是元廷民军元帅,后来投降了毛贵,一直盘踞在东平一带,在与元军作战中不断壮大;王士诚是毛贵的老部下,原本被派出参与刘福通中路北伐军,后来被元军堵回了山东,毛贵死后他接管了一半的军队。山东大乱之时,田丰自称花马王,王士诚自称扫地王,互相攻伐不已。

看到脱脱帖木儿闪过一丝迟疑。之色,张士德随即接口道:“如果万户不方便,我就不再乱打听了。”

“什么话,都是自己人,有什么不。方便的。”脱脱帖木儿摆摆手说道,张士诚兄弟现在也算是元廷的一方诸侯,地方重臣,一般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知会他们的,所以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六月,大帅(察罕帖木儿)在洛阳召集各路将领,商定。发师进攻山东战略部署:并州军出井陉,辽、沁军出邯郸,泽、潞军出磁州,怀、卫军出白马,与汴、洛军水陆分道并进。而大帅自率精锐铁骑,建大将旗鼓,渡孟津,经怀庆,鼓行而东。七月,大军占领东昌(今山东聊城)、冠州(今山东冠县)。最新的战报是大帅师至盐河,遣其子扩廓帖木儿、部将阎思孝等,会关保、虎林赤等偏将,率精兵五万人进攻东平。我军由东河造浮桥渡河,逆贼田丰派二万军夺桥,关保、虎林赤且战且渡,我军两败贼军,占领长清,兵临东平城下。”

说到这里,脱脱帖木儿低声说道:“听说大帅准备招。降田丰。这是我的亲家从中军帐中传出来的消息。”

对于脱脱帖木儿以“机密”相告来拉拢自己,张士。德心里不以为然,但是表面上依然装出受宠若惊的样子,并拱手表示感激。

田丰原本就是。山东大豪强,在地方颇有威望,投了毛贵之后又久据山东,势力可谓是根深蒂固,察罕帖木儿想招安他,无非是打着尽快解决山东的算盘。要是察罕帖木儿解决了山东,紧挨着山东的自家可就没有那么逍遥快活了。想到这里,张士德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悄悄地看了一眼正在喝酒的脱脱帖木儿,便装作漫不经心地说道:“万户,总领平章前些日子遣人到淮安,要调集军粮。万户你是知道的,为了支应大帅的军用,我家兄长可以说是把两淮的粮仓底子都刮干净了,哪里还有粮食?可是总领平章的使者就是不依,反而恶言相出,正是叫人恼怒!”

“奶奶的,孛罗帖木儿的手伸得也太长了吧,去年因为大帅镇守冀宁(今山西太原),他小子看着眼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