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荣耀-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位酋长商量了一下,他们不是不识抬举的人,人家有巨船火器,灭掉自己的部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现在反而要求联姻,这是天大的好事。而且酋长的女儿已经跟士兵成了好事,嫁出去是顺水人情,大酋长得到了这么好处和人家的道歉,面子里子都有了,也该趁着台阶下,要真是惹毛了这位“天神将军”,把你的岛轰平也不是不可能。
事情得到了顺利解决,陈孝林大摆酒宴,为士兵和酋长女儿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而且与几位酋长商议,此后双方可以自由通婚,守军还会教部落的孩子读书,教他们的青壮学习“技术”,以便雇佣他们。
当地土著部落原本就处于“裸人部落”的原始状态,能够学习文化识字是求之不得,而且还能在据点做工。换取此前见都没有见过的食品和物品“报酬”,更是喜出望外。
而陈孝林也算是解决了心头隐患,士兵们孤守海岛,肯定是不安心,得给他们找事情做,最重要的让他们找到“老婆”。守军都是男的,通婚肯定不吃亏,而且大明海军的水兵“薪水”不低,在这个连钱都花不出的地方更能攒下一大笔钱,相对当地来说算是一个富翁。只要托人去延年港买些物品回来,勾搭当地的土著女人还是一勾一个准。而且陈孝林也观察到了。当地土著人是女多男少,经常是一个男的配三四个女的,资源丰富的很。
现在大明海军正在极力扩张时期,最是人手紧张,要是把晏陀蛮群岛的土著都杀了,的确是清静了,可是连个帮手也没有了,而守军们在孤独的情况下肯定会出乱子的。既然如此,不如招抚,即可以利用当地土著女人让守军们安下心来,有能找到帮手。
而能入大明海军当水兵的,至少是接受过国民基础教育的,教这些土著人还是简单的事情,教个十几年,这些土著人恐怕个个都要讲汉语,写汉字了,自然也就成了大明的子民,这里也就自然成了大明的地盘了。
陈孝林待了四天,又带着五艘战舰赶往延年港,晏陀蛮群岛事件是个教训和启发,陈孝林必须赶回延年港,对第四舰队下辖的海岛等地方的政策进行调整。像晏陀蛮群岛这样的即原始人数又少的土著部落自然可以用这种招抚的方法,至于人数众多,有自己文明,甚至信奉了伊斯兰教、不服王化的土著,自然就没有那么客气了,必须采用铁血手段,要不然大明在这里部署了这么多战舰和海军陆战师及陆军干什么用的?但是这种政策的调整他必须上报枢密院和内阁,得到批准后才能处理,此外还有新驻部队的安排等等事务需要他去处理。由于海峡省、吕宋省、安南省都是新设省,陆军还没有来得及设立卫戍区,所以目前一切军事事务暂时由第四舰队大都督府代管。
到了延年港,陈孝林被告知有人等候他多时了,此人正是他率舰队炮击勃生港时捐助了两百小麦的威尼斯商人。虽然两百吨小麦算不了什么,运到达贡,上万人一吃不几天就没有了。但是关键是这么心意,大明就是要树立这么一些典型。待到王师一到,捐粮捐物,算是一种人心所向。因此陈孝林便接见了这位威尼斯商人。
这位威尼斯商人名叫安东尼奥.维亚,三十余岁,出身于威尼斯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维亚从小虽然接受了贵族教育,但是却喜爱经商,准备以经商重振家族荣耀,但是一直苦无机会。大明船队抵达法兰西,给了他一个极大的提示,学习马可波罗前辈,到东方去发财。
维亚变卖了家产,筹得了一笔钱,准备买些货品到东方大明去卖。不过维亚是个有心眼的人,他跑到法兰西,买通了几位帮助陈孝闵采买回程物品的法兰西人,知道了大明商队的采购清单。仔细琢磨之后维亚做出一个判断,那就是大明在物质上不缺欧洲的任何东西,他们感兴趣的应该是欧洲的文明。
于是维亚跑到拜占庭,利用其与威尼斯良好的关系,打通人脉,购买了上千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书籍,本本都是经典,而且当时的拜占庭保留了古欧洲文明的菁华,所以这些书里很大一部分都是欧洲其他基督国家见不到的“孤本”等珍贵书籍。
维亚这个身份是搭不上大明的商船,他就跑到埃及,用金钱打通关系,不仅顺利通关,还购买了数百本原本珍藏在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古埃及等书籍。维亚达到阿比西尼亚,手头上还有一笔钱,不仅足够他雇下一艘海船,还能采办一些商品。
为了不让海船跑空,维亚四处打听,得之大明似乎在四处打仗,开疆扩土。在维亚想来,既然打仗,这粮食自然是短缺,而且这东西在当时那个时代是硬通货,就算贬值也贬不到哪里去。
于是维亚购买了三百吨小麦和其它如丁香、龙涎香等当地特产,然后起航直奔大明的马六甲。
到了白古海域,维亚突然看到一支庞大的舰队,向熟悉这一情况的船长询问,才知道这是一支大明海军舰队,看样子是要去收拾谁。
一时兴起,也是想看看大明海军到底强盛到了何种地步,维亚允许了船长跟着一群路过的商船去看热闹。当大明海军远征舰队众炮齐发的时候,维亚被惊呆了。他终于相信了曾经见过大明海军欧洲船队演习的法兰西人的传言,大明海军可以用火炮摧毁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在如此猛烈的炮击下,维亚相信,就是威尼斯这座地中海非常繁华的城池被摧毁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看到“龙腾四海”一级战列舰那庞大的船体,维亚在心里暗暗揣测,就算是整个威尼斯地中海舰队来,恐怕也难敌这一艘战舰,这就是大明海军的实力。
通过与其它看热闹的商船交流,维亚知道这么庞大的战舰,应该是大明海军一支舰队的旗舰,上面应该坐着大明海军的高级将领,这片海域的主宰者。
身为贵族,维亚当然知道权势的利害,也知道利用这种人脉关系的益处。于是维亚便督促船长跟上这支舰队,并且捐助出大部分小麦。维亚知道,虽然他损失了钱财,但是能够在大明海军和其高级将领心里留下好映像,这是多少钱也难买的。
跟在屁股后面,维亚看到了大明海军与白古水师的海战,在那一刻,他明白了,威尼斯与奥斯曼、与热那亚等国舰队的海战,尽管被欧洲人赞誉为大规模海战,并为此津津乐道,其实与大明海军展开的海战相比,简直就是过家家。
当时海面上大明海军战舰在发威,他们不停地灵活转动着,保持着三到四艘战舰一队的队形,然后用火炮连续不断地打击既定目标,只见海面上硝烟弥漫,炮声震耳,而大明战舰则像海上霸王一样,在硝烟中穿行,不断地吐出火团,将可怜的白古水师船只送入海底。维亚看得是如痴如醉,他的父亲就曾经在威尼斯舰队任职过,从小也接受海战的熏陶,而正因为他们家族的船队在海上被热那亚舰队击沉才开始没落。维亚站在船上,远远地看着那一幕幕,不由握紧了拳头,这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它无所畏惧,任何敌人在它面前只有一个下场,被击沉,任何敌人在它面前也只有一个归途,那就是沉入海底。如果自己能够跟这样的海军搭上关系,那么完全可以在地中海横着走了。
在达贡交割完毕捐助的小麦,得到了一张大明海军第四舰队开具的收据,维亚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因为大明海军要在这里展开大规模的登陆,达贡还是个小渔村,停泊位不够用,必须维亚这艘外来船只必须离开。
维亚抵达了延年港,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阿比西尼亚海员商人、甚至连埃及和阿拉伯商人海员会将这里称为“天堂之城”。这里停泊着数以千计的船只,数以百计的巨大吊臂在忙碌装卸货物,而码头一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仓库,维亚相信,就算是全欧洲的财富涌向这里,延年港的码头和仓库也能从容地吞下它。
走在延年城的街道上,到处是草地,到处是绿树成荫,到处是楼阁,更重要的是在繁华之下这座城市保持让人赏心悦目的干净和整齐。整个城市看上去像是在一张图纸上施工的,在巴黎、伦敦、热那亚、威尼斯等欧洲城市还满是泥泞、污水、垃圾甚至屎尿等东西,这座城市就像是一块无比纯洁晶莹的玉石。
道路两边是下水暗道,突如其来的雨水很自然地顺着网口流入其中,被排到大海去了,街道上看不到垃圾,只有被风吹落的树叶,就算如此,过不了一会就被沿着街道时刻清扫的清洁工人给扫得干干净净。整个城市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大海的味道,以及绿草和鲜花的清香,这让曾经闻惯了威尼斯、巴黎等欧洲城市那挥之不去的臭味的维亚感觉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维亚曾经不小心扔了几块果皮,街上巡逻的巡捕还没有来得及找他麻烦,旁边的行人却指着他不屑地说道:“如此干净的街道,你也忍心乱扔垃圾。”
做为一个贵族,维亚当时脸都红了,当闻讯赶来的巡捕罚了他五十个铜钱后便匆匆地离开,从此以后维亚再也不敢乱扔东西了,有垃圾也要扔到街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的垃圾桶。
住在旅馆里,维亚感觉这里的一切都新鲜,床单每三天会更换一次,房间每天都会打扫整理一次,永远都是那样整洁;有卧室,有洗手间,卧室有舒适的床,洗手间有他从来没有见过的马桶、淋浴和洗手盆,轻轻打开水龙头,干净的水就会自动流出来,让维亚诧异不已。
转了一圈,维亚感觉到,虽然这间房间不大,而且每天的收费也不低,但是它绝对物有所值,住在这里,比住在威尼斯大公的宫殿里还要舒服。
延年城里除了舒适的旅馆,还有美食街和娱乐街,在这里你可以吃到来自全世界的美食,维亚甚至吃到了威尼斯食物,尽管不是那么正宗,但是韵味十足,这里的美食多到你就是呆上几个月,也可以天天换花样吃,不用委屈自己的胃。
这里的娱乐街更是热闹,你在这里可以听到大明的昆曲、徽剧和秦腔,两个剧院还定时上演第四舰队军政署文工剧团的“新戏”…话剧,是了解大明人文风俗的最好途径,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欣赏到日本的能剧、印度舞、阿拉伯的肚皮舞、波斯舞、暹罗的孔雀舞等等,至于要想享受更高更进一步的娱乐服务,只要你钱包够鼓,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而且这里的无烟工作者虽然来自大明之外的各地,但是她们都受延年港统一的管理,有官府发给的“娱乐行业”执照,定期还要去进行身体健康检查,至于那种暗地里的“瞎搞“,延年城官府是严禁的。
色是有了,酒也缺不了,在这里,不管哪个地方的酒,大明的白酒、黄酒,日本的清酒,暹罗的果酒,波斯的葡萄酒,阿拉伯的狮子奶酒,甚至连欧洲小麦酒、安达卢西亚的雪梨酒、蒙古的马奶酒你都可以品尝到。维亚终于明白,对于终年漂泊在海上的海员和商人来说,花些钱可以享受到全世界的美色佳肴和好酒,怎么不叫天堂?
在闲逛的时候,维亚偶尔听到几个商人提及,只要在大明海陆军作战的时候,任何国家的人向大明军队提供物资和金钱上的援助,达到一定数量便可以领取一张“输捐”证明,有了这个证明,商人可以获得减税、优先购买权等优惠政策。维亚赶紧算了一下,正好自己向大明远征舰队的捐赠的小麦达到了这个级别,于是连忙跑到第四舰队大都督府,提交了收据,领取了一张“输捐”。
维亚趁机向大都督府提交了由威尼斯大公开具的身份证明文件,要求拜见该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陈孝林。大都督府的办事人员即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只说等大都督回来由其决定了再说。
维亚由于货品不是很多,单包一艘大明商船又不划算,便到延年港一家海运公司定了舱位,船期被排到半个月后,有时间等待。在等待的时间里,他还跑去拜访了海峡省行政长官…布政使潘延年。维亚不亏是贵族出身,擅于交际,很快便获得了潘延年的赞赏,尤其在得知维亚带来了超过三千部代表欧洲文明的书籍,会晤时间居然从半个小时延长至一小时半,临了还给了他一封介绍信,让他届时直接递给通政司。
接下来的日子里,维亚在四处游览中继续等待,看着延年港码头上那熙熙攘攘的船只和人群,他终于明白了《大明航海条例》的真正用意,有了这个条例,大明的海运像是受到某种刺激一样,迅速地发展起来,而且它让南海等一大片海域还成了大明海,外来势力在短时间全部被清理出去了。曾经研究过生意经的维亚知道,只有垄断才是最赚钱的门路。大明原本就垄断了瓷器、茶叶、丝绸等货品,现在占据南海地区,又垄断了香料等货品,再来个航海条例,连运送这些货品的运输业被垄断了,维亚有点不敢想象大明国库每天收“金币”的速度。
经过几天等待,陈孝林回到了延年港,他接到维亚的拜见请求,又看了看其身份证明,略有所思便点点头接见了他。
在拉丁语通事的翻译下,陈孝林赞赏了一番维亚的大义和对大明的友谊,然后又询问了一下威尼斯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其舰队和海上势力的情况。维亚的心底跟明镜似的,但回答起来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管他由于家世的缘故很清楚威尼斯舰队的情况,但是因为根本没有加入过舰队,核心和关键性的东西却一点都不知道。但是就这些东西对于陈孝林来说已经足够了,此前大明商队的探子再打听也只是从外面看,哪有直接从里面看来得明白。
陈孝林是个直爽的北方汉子,他知道了这么威尼斯舰队的情报,于公,上报枢密院军情司会获得表彰,于私,对其弟弟陈孝闵此后在欧洲活动有极大的帮助,所以他觉得欠了维亚一个人情。当得知潘延年为维亚写了一封介绍信,略一沉思,也会维亚写了一封介绍信,并告诉他,届时与潘延年的介绍信一起投到通政司去,说不定能获得皇帝陛下的接见。
等了几天,船期到了,维亚登上了一艘载重达一千吨的福船,在南潘港汇集了其它十几艘船,组成了一支船队,向北而去。
**********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二百三十一章 威尼斯商人二
第二百三十一章 威尼斯商人二
顺利达到上海港。维亚需要经历跟所有来大明外国人都要经历的程序,报关、检疫、等待、通关,而他的货物,又是是那六大箱子的书,在经过报关验关之后放到海关监管区,只要交了关税便可以提货了。
维亚跑了一趟上海海关,得知自己的书籍由于没有一本是宗教神学方面的,全是大明急需的哲学、科学等方面的,所以免税,而至于香料货品中的丁香属于大明急需的药品原材料,所以只需缴纳很低的税,其余的则不等。
维亚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庆幸,他在海关办事厅看到一个新来的北非商人,带了很多阿拉伯、印度的奢侈品,如金银器皿、高级毛织品等等,光是缴纳的高额关税已经让那位梦想来大明发财的北非商人出了一头的汗。
维亚初步了解过大明海关进出口关税制度,进口时你的货品验关之后放在海关监管区,必须在二十五个工作日缴纳进口关税,期间的存放是免费的,但是一旦过期便需要金额不少的滞纳费和保管费用。理论上你可以存放无限期,但是一旦你的滞纳费和保管费用超过你货品报关价值的三分之二。海关便会直接没收你的货品,拍卖后偿还你的滞纳费和保管费。而出口也是一样,出口货品先验关,再放在海关监管区,交完出口关税再提走装运上船。
走私?你不要开玩笑了,从延年港到上海港,都是大明海军的地盘,而且承载运输的都是大明的商船,自从大明航海条例修订之后,这个范围已经扩大到运至朝鲜、日本的商船也必须是大明商船,因为这两国已经和大明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三国之间是互相免税的,所以为了防止“关税遗漏”,大明与朝鲜、日本官府“协商”,两国也执行大明航海条例。而且大明有一整套完整和严厉的律法,只要大明商船涉及到走私,船长、船主及相关人员破产是小事,被发配到东北做劳役就大条了。有能力走私的大明商船不愿去干,那么想走私的地方小船和其它国家的船只在大明海军几支舰队和海防舰队的严密巡视下,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要知道对于那些不愿意停船接受检查的船只,大明战舰可以开炮的。
另外大明国内有一整套的商业制度,进口货物必须有关税清单,出口货物也必须有关税清单,进口货物在大明国内贩卖时如果没有这个清单,一旦被抓住你就死定了,而出口货物在海上运输时遇到大明海军检查没有这个清单时。绝对是人赃并获。所以在大明走私,绝对是一个暴利行业,不过更巨大的风险阻止了绝大部分人的脚步,但是却阻止不了少部分人的贪婪,大明按察司每年都以走私罪、偷逃关税罪将一批官员、商人送上绞刑架和东北库页岛去服苦役。
维亚盘算了一下,幸好自己的货品都是些免税和低税商品,要是像那位北非仁兄,进一些奢侈品过来,就凭口袋里现在剩下的钱,只怕这些货品得长期留在海关监管区,最后被拍卖了事。
缴了关税,维亚提了货,先把丁香等货品就地处理了,赚了一笔钱,然后在上海内港找了一家船运公司,定了去南京的舱位,准备把书籍运到南京去,然后自己搭上一艘客船,直奔南京。
一路上维亚对大明城市的繁华已经麻木了,上海做为大明兴起的第一港,繁华程度已经远胜延年港。而且这里的环境和规划也不让延年城,因为上海港和上海城和延年城一样,是一座新兴的城市,也是由大明营造研究所规划设计的。
维亚的注意力放在了大明的田地上,威尼斯是以工商业为重的城邦国家,它的农业可以不发达,因为它的人数,可以利用工商业利润向外面购买粮食,大明也是一个重工商业的国家,但是它的人口听说比整个欧洲还要多,要是不重视农业,靠钱去买粮食,再厚的家底也会折腾光。
从维亚所见,大明应该是非常重视农业,维亚在上海待了几天,曾经坐着班期马车去了一趟松江,直道两边全是农田,全是开始接穗的稻谷,一部分早稻已经开始收获了。农民在地里细心地照料、收割和翻耕着,而且他们除了用耕牛,更有一部分是竟然是用马匹拉动农具进行犁田,不过这些马耕多在一些山脚下进行一种维亚从来没有见过的农作物耕种。
维亚向通事请教才明白,这里是南方,以稻谷水田为主,而经过农业研究所在占城水稻、暹罗水稻和当地野生水稻等基础上的多年研究,已经研究出抗病虫害、高产的杂交水稻,现在已经在江南大力推广,可以种两季,广东、广西、安南一些地区甚至可以种三季。而由于是水田。所以依然以耕牛为主,只要在耕种从美洲带来的新农作物…玉米时才会用到马耕,因为玉米不与稻谷抢地,只是在山脚等干旱地方。
如果到了北方,马耕就非常普遍,原本大明农业研究所就在致力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改进挽具和农具,尝试使用马耕,后来又从欧洲引起一些技术,使得马耕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而大明占据漠南漠北以及东北之后,马匹已经不成问题了,中原的马匹不再作为战略物资用于军事用处,改为用在农业耕种上。例如耽罗岛依然是一个拥有数万匹马的大马场,它每年出产的耽罗岛是极好的驮马,不仅可以用于军队的驮运,在民间也极受欢迎。
大明建立之后,改变了此前的小农耕种模式,大力推广大规模耕种模式。这除了效率问题,还在于经过多年的战乱,中原人口急剧减少,百姓们都能分到大批的土地,而大明军队四处征战,又打下了一大片土地。这些土地肥沃,急需开发。
在江南,一般实行互助组的方式,一个村子以三五户为一组,有耕牛的出耕牛,没有耕牛的出劳力,而两样没有的就当当后勤,用粮食做些报酬,集中人力进行轮流耕种。在北方,则实行较大规模的“生产队”方式,十户甚至二十户为一队。一个村子可能被分成几个队,这是由于相对耕牛来说,马匹的饲养成本更高,必须由更多的农户聚在一起才能承担它的成本,也更能发挥它的效率。
而一到春耕秋收季节,则是大明最繁忙的时候,也是大明工商业的“淡季”,因为大批的雇工回乡耕种收割去了,而官府的重点也放在这方面,不仅上下用心,连巡防营、甚至连守备部队也要出动,帮助百姓们耕种收割。
而到了冬夏闲季,大批农民又回到城镇当雇工,官府也会组织和雇佣大批劳力,兴修水利工程。
维亚细细问了一些情况后,他发现大明的农业政策非常有意思,首先它非常重视自耕农,在大明社会里,自耕农是占据绝对主力的群体。他们首先是一种土地私有者,大明土地政策从最开始的官田…赋税田和民田…永业田相结合逐渐走向现在的民田为主,官田为辅。大明官府将全国超过一半的耕地分到了农民的手里,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也就是世业田。世业田可以子孙继承,但是为了避免世代相传积累造成土地集中,大明官府通过“遗产税”拿走了一部分,这是因为大明普通的百姓在成年之后可以获得土地分配,即赋税田。
赋税田在经过二十年的耕种和赋税之后可以成为百姓的世田,一般是男的田地三十亩,桑棉麻杂地十亩,女的则是桑棉麻杂地二十亩,田地十亩,当结婚之后必须分门立户,男女双方土地合并,官府还会增送耕牛一头或者马一匹,以作“贺礼”。
但是这种土地分配是一种调剂手段,刘浩然为了打破封建家族的势力,特意规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接受外县的土地分配,则会多分配一成,接受外府的土地分配,则多分配一成五,如接受外省的土地分配,则多分配两成,如接受东北、台湾、琉球岛、安南等这些大明重点开发地区的土地分配,则多分配三到四成。虽然有不少百姓难离故土,愿意留在家乡接受最少的土地分配,但是也有不少百姓贪图分配土地多以及其它优惠政策,愿意踏上他乡寻找梦想。而且这土地分配可以对换,如男女双方结婚或立家后由于个人或其它种种原因,希望迁居他地,只要交出原来的世业田或赋税田,便可换取迁居地同样数量的田地,不过只能享受重点开发地区土地分配优惠政策,当然了,二十年赋税期依然累计。
赋税田和世业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都需要按照亩数向官府缴纳赋税,只不过一个产权在官府,一个产权是属于私人。而且百姓们还可以通过开垦荒地来增加自己手里的世业田。按照规定,百姓们可以在指定的区域开垦荒地,两年免赋税,三年低赋税,五年正常赋税,总计十年过后便是你的世业田。
除了土地政策方面大力扶植自耕农之外,大明还在赋税徭役上优待自耕农。大明的土地赋税是不按人丁来收人头税,只按耕种田地的数量收赋税,一般都有一个标准,遇到灾年便会做出减免。而大明百姓只有一种徭役,那就是兵役,按照律法规定,每一个大明百姓成年之后有接受土地分配的权利,也有服兵役的义务。
维亚了解到,每一个大明男丁在满十八岁后必须到当地县尉官署登记,成为民兵,前一年必须接受三个月的军事训练,后五年每年接受两个月的军事训练,此后一直到五十岁每年必须接受一个月的军事训练。在训练期间,民兵必须自己带粮食和购买配置腰刀、弓箭、长矛、皮甲等兵器,如果实在一时拿不出钱来购买配置,可以先赊账,从县尉署先把标配兵器领到手,此后十年间还清就行了,官府还不收利息。如果你钱多,愿意自己购买一些趁手或者质优价高的兵器也行,不过必须符合你加入民兵时所归兵种的兵器配置范围之内。
在民兵基础上大明挑选人手组建守备部队和巡防营,再从守备部队里挑选人手组建常备部队。守备部队就属于大明陆海军了,与巡防营一样算是正式服役。不用自己带粮食,也不用自己配置兵器,但是你愿意添些家当也可以。守备兵役和巡防兵役一般是三年,期间士兵名下的赋税田或世业田都是免税的,哪怕家人在帮你种也是一样。
守备兵役和巡防兵役都没有薪水,只有每月很微薄的津贴,只够买些牙刷牙膏香皂等日用品(这个大明也有了)。不过一旦打起仗被调到前线,那就完全不同了,他们可以领到金额不菲的战争津贴,战事完毕还可以领到一笔“奖金”。当然了,巡防营一般没有这等好事,他们顶多负责地方剿匪缉盗,津贴和奖金都要低一些。
常备兵役一般是五年,待遇比守备兵役和巡防兵役更高, 除了日常津贴要高之外,还有一笔薪水,按照军衔不等划分。一般一个士兵的薪水足够一个人过上普通生活,一个士官的薪水足够一个人过上小康生活,一个尉级军官的薪水足够数口之家过上普通生活,一个校级军官的薪水足够数口之家过上小康生活,将军就不用说了。
守备兵役和巡防兵役复员有一次参加专学招录考试的机会,不过很大一部分人会落选,回家继续当他的自耕农或者劳工;常备役复员有一次参加大学预科生招录考试的机会,不过也有很大一部分人会落选,但是他们却有很大机会考取内政专学或者内政大学,成为内政警察,只有少部分人会回家继续当自耕农或者劳工。
而大部分成为民兵的自耕农可以通过自己辛勤的劳作,轻松地完成并不是很高的赋税,然后在农闲时候参加完军事训练后去城镇打打工。现在大明不仅工商业极力扩张,更是由于五年计划各地在大搞基础建设,不怕找不到工做,就怕没人来应工。如果你参加完了国民基础教育,县学或府学毕业了,你的薪水工酬会高一些,如果你由于地处偏远、国民基础教育还没有来得及普及或者由于年纪大没有赶上国民基础教育,你不用嫉妒别人的薪酬高,你大可以参加扫盲班。
了解到这些,维亚觉得以自耕农为主的大明百姓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只要卖力耕作,缴纳赋税是不成问题了,大明这点农业赋税在维亚看来,不及欧洲庄园地租的一半,这样他们就衣食无忧;余时可以去打工挣些钱,这些钱就是余钱了,完全可以用于改善生活;小孩读书有国民基础教育,什么学费杂费服装费加餐费赞助费统统没有,只收你一个书本费,而且这个课本由于是官府印制发行,只收你一个成本费,比市面上的书便宜一半;得病也不要紧,一般的病找那些四处“游医”的驻乡村医生,花点药钱就行了,连治诊费都不用付。依照维亚看来,大明这些神奇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