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荣耀-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堂读了两年,虽然不能与郭会忠、李应麟、刘康这些“全日制”三或四年的学员军官比,但是好歹也是科班出身。算是学院军官派一脉了。

“诸位,陛下对我等期望甚高,我等肩上的担子很重,这曲靖再险,我们也必须打过去,所以诸位多动动脑筋,想出个好办法来。”蓝玉开门见山道。

众人纷纷点点头,他们都知道,此次平定云南是他们这些新一代将领和学院军官派第一次独当一面,总领全局,而且云南算是前北元最后一支残余势力,现在由他们来收尾,这是何等的荣耀,所以必须要将此战打得漂亮,才能不辜负陛下的期望和信任,也让那些在旁边看热闹的别有用心者闭上嘴。

“白石江江宽百余米,虽然现在已经是春汛开始,但是还难不倒我工兵团作业,经过他们实地勘探,推算只要两个时辰便可架起两座浮桥,关键是对面的元军防范甚严,工兵团无法正常作业呀,就算是有火炮火枪远程支援,这损失也太大了。”参军长李应麟首先开口道。

“那我们就强行渡江,抢占对面一处登陆点,再掩护工兵团作业。”郭会忠刚说出口自己先摇头道,“这样也不妥。渡江部队兵少了恐怕难以阻挡元军的反扑,渡多了又一时半会找不到这么多船。砍树做木筏如何?”

李文忠在那里略思一会抬起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将对面的元军调开。应麟,对面的情况如何?”

“李大人,对面元军总兵力大约在三万左右,其中不过一万人是蒙古色目人,其余都是当地的夷人。领军将领叫达里麻,是伪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心腹大将。此人参与过对明玉珍部的作战,胜少负多,但也算是有经验的将领。”

“两个时辰,我们必须争取到两个时辰,只要两座浮桥架好,我军主力过江,这战事便胜负已定。”李文忠说道,众人纷纷点头,自己这边有十万兵力,对面元军只有三万而已,占绝对优势。而且相对明军战力强悍,上下一心,元军只有一万蒙古色目人是骨干主力,其余两万夷人恐怕只要元军一呈败势。跑得比谁都快。现在大明已经占据天下,气势正盛,反观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仅守云南偏远一隅,就连他的“朝廷”漠北北元也已经灰飞烟灭,在这种情况,除了愿意做最后垂死挣扎的蒙古、色目人之外,夷人恐怕早就看得很清楚局势了。

“大都督,不如我们遣奇兵渡江,击其侧翼,迫使元军转移注意力,掩护我军架桥渡江。”李文忠思量一会建言道。用兵之法无非就是虚虚实实,正奇结合,抑制对手的优势,掩藏自己的弱势,找准敌人的弱势发挥自己的优势,这其中的关键是将领如何运用。现在明军的优势在于人数和战斗力远胜,弱势是不占地利;元军的弱势就是人数和战斗力太弱,优势就是占据地利。李文忠就是针对这一情况用计。

“大都督,李大人所言甚是,不如我们遣甲二百九十团一营择地渡江,根据我们勘探,在下游四十里有一处绝好地方,江面不宽又够隐蔽。而且我们手里有几个贵阳当地的向导,曾经跑过到昆明的马帮,对这一带的山路非常熟悉,可以带着奇兵绕到元军侧翼。”被李文忠打开思路后,李应麟马上知道该如何策划了,当即附言道。而甲二百九十团是在湖南、广西招的兵。一直驻扎在贵阳附近,算是大明陆军第一支丛林山地步兵团,应付这里的山路不是问题。

“对,就用甲二百九十团,让他们多带些手榴弹,既然火炮带不过去,就用手榴弹给元军尝尝厉害,到时不怕他们不调头。”郭会忠在一旁附和道。

“好,就这么定了。会忠,你带第三十八师待命,不管哪做浮桥先架好就立即冲过去,抢占有利地形,保护浮桥,掩护主力渡江。思本,你率第四十九、五十师随后过江,先冲击元军大营,我率五十二师,五十三师在你后面,直取曲靖,断了元军的后路。”

“属下领命。”

“另外我要重申一点,我军此次平定云南,主要目标是对付蒙古和色目人残余,那些夷人能招降就招降。只有死心踏地负隅顽抗者才一律诛杀。”蓝玉先讲明这次用兵的“民族政策”,虽然他有灭户将军的恶名,但是也知道事情缓急,当地夷人将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云南的主要居民,必须要好生安抚他们,否则云南就算打下来也很难平定。

“属下明白!”

当天下午,甲二百九十团一营人马潜伏到下游选好的渡江处,悄悄等待。而大队明军则虚张声势,大造木筏,准备强行渡江。而在军营里面,工兵团则在紧张地忙碌着。准备架桥的一切材料。

午夜,先遣营顺利渡江,在两个向导的带领下抄小路直奔元军军营的西北方向。

蓝玉看着远处沉寂在黑夜中的群山,看了看手里的怀表,转头对李文忠道:“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了,先遣营应该到达指定位置了,凌晨六点应该可以发动进攻了。军情官问过当地人,看这天色,早上应该有大雾。”

李文忠点点头道:“看来老天也站在我们这边,那我们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对,好好睡一觉,早上起来好杀敌!”蓝玉将怀表放回衣兜里,笑了笑便转身回去了。

凌晨五点,明军大营便开始有了动静,各处将士排队到伙夫那里领早餐,迅速吃完后便各部队整队,按照作战序列排好位置,随时待命。

凌晨六点,大雾笼罩在整个白石江上,而西岸西北方向也准时地响起激烈的枪声,还有密集的爆炸声。

突如其来的枪声和爆炸声让达里麻诧异不已,好容易才知道西北方向受到明军主力的进攻,不仅有密集的排枪,还有“火炮”。

达里麻心里一慌,我早就知道明军没有那么简单,明玉珍的夏军够厉害吧,当年将自己打得狼狈不堪,结果还不被明军三下两下就给收拾了。素闻明军战力强悍,用兵狡诈。昨日明军摆出一副强渡白石江的姿态,达里麻就隐隐觉得不对,明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二愣子,硬是往天险上撞,就算兵力雄厚也用不着这么显摆和浪费。果然不出他所料,那是明军的虚张声势,主力不知从哪里渡江到西岸,现在已经打过来了。

这个时候达里麻也顾不上去探讨明军到底在何处渡得白石江,反正这里地形复杂。鬼知道哪里藏了个隐蔽的渡江处,他现在只想着如何顶住明军的进攻,然后再想办法撤回曲靖城去。

于是达里麻连连下令,调兵遣将增援西北方向,至于白石江方向,这个时候他也顾不上了。

等了半个小时,侦察队先行渡江过去,细细侦察了一番,发现元军哨兵全部乱哄哄地跑回大营去了,立即在一处隐蔽处点燃一支火箭,向对岸发射过去。

接到信号,工兵团立即动作,几十名工兵带着绳索坐在木筏小船上先渡江,再用绳索将铁缆绳拉过去,固定在对岸,然后再在这四根铁缆绳的基础上开始架浮桥。一切都在紧张忙碌着,时不时传来推木筏和船只下水的哗哗声,将其固定在铁缆绳上的咯吱声,架设木板的噗噗声。

两个小时过去了,两座浮桥已经现出雏形,只要再将细部加固,把木板铺好,这座浮桥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而在这时,达里麻在西北越打越纳闷,怎么这明军打了这么久却一直没有攻入军营,只是在周围不停地放枪,时不时从浓雾深处丢过一个冒烟的铁疙瘩来。这个时候的他也搞清楚了,刚才的爆炸声不是明军火炮所发,而是这些铁疙瘩所致。虽然有大雾弥漫,难以进行短兵相战,但是明军不至于如此胆怯,到现在都不敢向自己的大营发起试探性进攻,难道他们还在虚张声势。

达里麻已经被明军的两次虚张声势搞得头昏脑胀了,但是他已经隐隐感觉出,明军虚虚实实,恐怕主力不在这里,要不然近十万大军要是全压上来也不是这种声势,估计其焦点还在白石江。可是达里麻现在有点投鼠忌器了,不敢再随意调动部队了。刚才他将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压上,已经乱哄哄地出了些乱子,要是再一变,这三万多军队可就真的要变无头苍蝇了。达里麻知道自己的手下不比军纪森严、调遣有度的明军,人家可是二十余年严格训练,上百场血战积累出来的。自己手下还有两万多夷人,这些人看到战事混乱,心里一慌,说不定唿哨一声就给你跑个精光,到时找谁去当炮灰?

达里麻只好将三千亲兵先派到白石江去,不到两个时辰,明军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白石江的船只已经被他搜刮一空,十万明军靠木筏渡江得到什么时候。

三千亲兵刚到白石江边,迎面撞上郭会忠率领的两个前导师,二话不说就是几排火枪过去,一下子打倒了数百人。亲兵看到明军人多势众,火器又犀利,拔腿就往回跑,郭会忠带着部队紧追不舍,直奔元军大营。

郭会忠带着两个常备师,两万余人,先是火枪齐射,然后刺刀开路,迅速就将元军大营打穿了。三万元军开始的时候还忙于和先遣营“苦战”,突然听到背后枪声响起,而且密集激烈程度胜过现在他们所面临的十倍,不少人都慌了,尤其那些夷人士兵,在梁王和段氏闹翻,他那点坏事搞得云南四处都知道之后,各地的地方势力都与这位梁王离心离德,附带着这些原本忠诚就不高的夷人更加心不在焉了。

他们听到如此犀利的枪炮声,而且是从背后传来的,不知谁喊了一句:“我们被明军包围了!”于是不少人开始四处逃散,寻找活路去了。

一万余蒙古、色目人倒是勇敢地迎了上去,但是他们挡不住明军的齐射、炮轰加刺刀,很快就被打得七零八落,他们心中对大元的最后一点忠诚也在硝烟中丧失地干干净净,于是也跟在夷人后面向曲靖跑去。

还没到曲靖,跑在前面的夷人发现浓雾散去的山野之上满是红色,数以万计的着红军装的明军将士在山野之上列队,一排排黑洞面对着他们。不用谁教,这些夷人士兵把兵器一丢,纷纷跪倒在地上。

此役,明军击毙达里麻以下元军将领贵族一百六十余人,士兵五千余人,俘获两万三千余人。过了一日,蓝玉下令将夷人士兵全部释放,让他们各自回家,蒙古人和色目人则继续看押。

三月十五,蓝玉遣李文忠率两个常备师,四个守备步兵团北上乌撒地区,与叙州的明军南北呼应,平定乌撒乌蒙、罗罗斯两宣慰司。自与郭会忠、李应麟、刘康率主力直趋昆明。

三月二十二日,明军兵临昆明城下,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已无兵可战,只得大哭道:“生为大元之臣,死为大元之鬼。”驱妻小一百余人投滇池自杀,然后面北自挂于池边一棵树上,其左丞相达德、右丞相驴儿在旁边的草庐举火自残,算是为已经烟消云散的大元唱上最后一曲挽歌。

第二卷 称雄江南 第二百二十四章 平云南三

第二百二十四章  平云南三

明历八年四月二十五日。昆明城原云南行省右丞相府,这座大明成都大都督行辕所在今日显得格外地热闹,只见身穿各色服饰的贵人纷纷来到府门前,然后互相打着招呼,走进这位由明军把守的府邸。

“诸位都到齐了吧?”主持会议的录事总长刘康扫了一眼在座的人,云南省地方势力都算到齐了,乌蒙路的罗禄,乌撒路的罗余,罗罗斯宣慰司的罗答,依次坐在左边上首,下面依次坐着元江路军民总管那直、临安路军民总管府、广西路军民总管府的代表,大理路的段宝坐在右边上首,下面依次坐着平缅宣慰使召并法的代表、蒙庆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代表、八百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代表、车里路军民总管府代表,林林总总大约有近三十人,都是各地的土司或代表。嗯,有点势力的都到了,没有来的除了已经离心离德、独立出去的原邦牙宣慰司、现在阿瓦王国之外,就是一些被其占据的地方势力和实力太小上不得台面的地方土司。

“诸位,而今云南被我大明收复,当务之急是稳定地方,安抚万民。蓝大人。请!”刘康开门见山地简单说了一句,然后直接请蓝玉出来讲话。

“诸位对如何治理云南有何高见,请畅所欲言。”蓝玉坐在那里,脸色不喜不怒,淡淡地说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我,都不愿当出头鸟,室内的目光一阵**集之后,大家的目光都放在了段宝的身上。可是这位大理路军民总管却漫不经心地坐在那里喝茶,好像自己是来打酱油的。

无奈之下,大家又把目光投向召并法的代表,不过这位年近六十的干瘦老头眯着眼睛,好像已经睡着了一般。与大理段氏不同,平缅宣慰使召并法家族势力是最新崛起的。段氏一家论实力,在云南省诸土司里顶多排进前五甲,只是他们曾经以大理国名义统治了云南诸地数百年,元廷建立之后又与朝廷关系密切,所以在云南地方保持着甚高的声望,被列为一等地方势力。

而召并法的父亲混依翰罕取得了麓川(今云南瑞丽)的地方政权,担任了金齿宣抚司麓川路军总管的职务,以猛虎曾跃过头顶而自号“思汉法”。思汉法登位不久,便派兵东征西讨,扩大领域,多次击败前来“征剿”的元军,以“各甸赏有功者”,各地泰族首领相继臣服而来,以此建立起强大的麓川王国。统治区域“其地方万里”,东至潞江坝、湾甸、与永昌相连、东南至景东、车里;南达清迈;西南与洞吾、得楞、蒲甘相接;西北与印度为邻、北抵西藏边缘。

思汉法建立强大的麓川政权后,改变策略与元朝修好,于元至正十五年、宋龙凤元年(公元1355年),派世子满散到北京朝贡,求封赐,被立为“平缅宣慰司”,封思汉法为“平缅宣慰使”。明历五年(公元1369年),思氏内部发生了争夺王位的斗争,思汉法死,其子召并法在斗争中获胜,继任平缅宣慰使,虽然领土随着内斗和各方势力的侵蚀缩小了不少,但是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实力。

不过从召并法不愿亲来云南,其代表又是这么一幅德性,大家也就明白了,这位平缅宣慰使对刚刚进入云南的大明还保持着不小的戒心。

于是大家又把目光投向了元江路代表的身上。原本在云南南部最大的地方势力是景陇国,此国是由原大理国银生节度使叭真建立的。当时大理国南部疆域诸部各自争战,混乱不堪,叭真受命率部进入勐泐,经过长期征战。统一了云南南部泰族大部分地区。公元1180年,叭真建立了建立景陇国(为大理国的藩属国),定都景兰(今景洪),勐交(今缅甸东部)、勐老(今寮国北部)、兰那泰(今泰国西北部)皆受其统治。

公元1253年,元廷吞并大理国之后,景陇国统治区域被划为车里军民总管府(云南南部)、八百军民总管府(泰国西北部)、寮国军民总管府(寮国北部)、蒙庆宣慰司。后来寮国军民总管府改为老告军民总管府,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老告军民总管法昂自立沧澜王国,正式独立出去了,而八百军民总管府也分成八百等处宣慰司和蒙庆等处宣慰司,因此,景陇国算是彻底没有了,其实力也因为分裂而大衰。

随之崛起的是元江路(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那氏家族,那氏出身傣族,于前宋仁宗天圣四年(即公元1026年)就占据元江一地,前元宪宗时(公元1254…1259年)内附,至元中(公元1288年)授元江万户府,后授元江路军民总管。那氏所部的傣族在这一地区是最英勇善战的,“刀盾枪甲,寝处不离,日事战斗”,经过多年征战和经营,那氏又招揽了当地方、杨、普、李四姓倮罗(彝族),最是悍战,为诸彝之最强,其地又出马、象等战略物资,那氏在南溪河流域分别设置了象、马训养牧场,对战象、战马进行规模化驯养。所以其实力在景陇国衰败后便称雄云南南部地区。

在段氏、召氏没有发表意见的情况,诸地土司势力自然把目光投射到那氏代表的身上。

那氏代表是一位五大三粗的武将。名为方疾,是方氏彝族的首领,他倒没有段宝、召氏代表那么多花花肠子,看到大家都注视着自己,抬起头嗡嗡地说道:“我家大人的意思就是保持现状!”

大家都舒了一口气,其实从心里大家都想说这句话。改朝换代没有关系,管他谁当当皇帝,只要自己能够保住土司这个职位,自己依然是一方土皇帝。只是大明这个新朝比较强势,在占据广西、贵州和四川后大搞“改土归流”,这岂不是要土司们的老命吗?但是大家又不敢先提出反对意见,要求云南省保持现状,谁知道会不会被刚打了胜仗的明军揪出来当典型。

“保持现状?”蓝玉笑了笑,“想必诸位都清楚,我大明在西南各省的政策是改土归流,贵州、广西、四川哪怕是湖南、福建、湖北等省皆是如此,唯独云南一省保持现状,恐有不妥,”

众人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这位大明将军是什么意思?难道他想来硬的不成?你大明军队虽然强势,但这里是云南,山高地远,诸族人口又众多。我们这些地头蛇还怕你这条过江龙不成?

“不过在下到云南之后,发现这里的情况与其它省份大为不同,甚为特殊,如果一意推行改土归流,恐怕失大于得。”蓝玉突然话锋一转,大家都觉得事情有了转机,不由都举目望去,等待着下文。

蓝玉将众人的神情看在眼里,脸上露出很是踌躇的样子,下文却怎么也没有说出来,不过他的心里却在暗暗发狠。你们这些家伙,自持天高皇帝远,不服王化,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其实刘浩然和内阁中枢对云南实现改土归流也是疑虑重重。云南不比广西、贵州和四川,那些地方离中原近,受汉化程度高,而且各地的土司数目众多,虽然总数看上去厉害,可是一股股的实力都不强大,大明完全可以各个击破。但是云南就不同,这里从南诏到大理,就跟中原王朝合不到一块,对天朝之威的畏惧恐怕没有那么强烈。最关键的是云南地处边疆,各方势力混杂,土司们经过多年的争战厮杀,已经形成了几股大势力,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些大土司是众多小土司的联盟,但是号令统一,一致对外,加上云南离中原太远,打起来可要吃力多了。因此刘浩然与中枢几经商议,制定出一个新的策略。

“诸位,说实在话,在下到了云南之后,时间越久,越倾向于保持原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地方保持稳定,边界巩固。”蓝玉这番话让众人大喜,可是接下来一句话又让他们患失患得。”不过要陛下和中枢同意云南保持原状,总得事出有因吧。”

召氏代表,那位一直眯着眼睛神游天外的老者突然睁开眼睛言道:“还请大都督为我等指出一条明路。”

众人一听都明白了,想来这位大都督此前的话都是戏肉,只怕他的心里早有定计,于是纷纷开口道:“请大都督为我等指出一条明路。”

“陛下和军枢早就想为大明打通一条直通西洋的通道,而出海口的地方就选在了勃生和达贡,即大光城。”

众人心里都打起了小九九,这不明摆着让诸土司出人出力去打通这条通道吗?在云南西部是阿瓦王国。实力不容小视。当年杀入蒲甘国,其国王那罗梯诃波帝弃蒲甘城南逃,随即与元军议和,谁知议和还没有开始谈判,那罗梯诃波帝即被其子梯诃都所杀。梯诃都幼子苴继位,全国骚乱,各地领主乘外患内乱之机,纷纷独立。势力强大的掸人三兄弟废黜苴,夺取了蒲甘政权。掸人三兄弟的后裔他拖弥婆耶于龙凤十年(公元1364年)在阿瓦城(今缅甸曼德勒附近)建立王国,是为阿瓦王国。明历四年(即公元1368年),明吉斯伐修寄继位执政,不仅巩固了上缅甸的统一,还从元廷云南行省金齿宣慰司手里夺走了太公路、蒙光路等地盘,国力日增,甚至连缅甸西部沿海地区的阿拉干王国也成为其附庸。

阿瓦王国是明军出云南直下勃生、大光城的必经之路,要想过此路就必须要击败阿瓦王国,而勃生和大光现在却掌握在白古王国手里。白古王国原名马都八国,由下缅甸孟族首领伐丽流趁着蒲甘王朝覆灭之际建立的,现任国王频耶宇将国都从马都八迁至白古(今缅甸勃固),所以国名也由马都八国改为白古国。

诸家土司并不反对向阿瓦王国和白古王国用兵,因为一旦用兵就意味着可以抢奴隶、抢财富和抢地盘,以前土司们打来打去为得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东西。而且阿瓦王国和白古王国地处印度与云南、暹罗等国的陆海要道上,从蒲甘王朝开始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早就让云南的土司们垂涎三尺,要是跟着实力强劲的明军去攻打这两国,胜算就大了很多。关键是这里面的玄机就这么简单吗?

召氏老者代表皱了皱眉头道:“敢问大都督,不知这各部出兵是怎么一个章程?”

“诸部出兵全凭自愿,不过这战利收获必须按出兵多少和出力大小来分配,而且这两国占据之地也可按诸部出兵出力进行分赏,你们可以派子弟去接管,也可以遣官员收税就是。”蓝玉笑眯眯地说道,后面又说了一大堆的好处。

“大都督,这各部兵马如何统领调遣?”老者又继续问道,这才是最关键的,兵马是各土司的命根子,要是被明军抓住这个机会给夺了去,还不如不参与。

“各部归各部首领统领,但是军令必须统一,直接听从大都督府的调遣,此外为了提高各部的战斗力,在临战前,大都督府会派出军官士官对各部进行训练,然后再根据训练情况发放我军标配的兵器。”

“大都督府不会派人到各部任职?”

“不会,大都督府只会派遣联络官,传达军令和监督各部执行命令。但是我丑话说在前头,用兵打仗是大事,我明军军法森严,要是那位不遵军令,不守军法,就不要怪我翻脸不认人。”

众人一听,心里便有些犹豫了,虽然蓝玉给出的条件非常不错,只是要求接受训练和听从命令,不整编,不掺沙子,战利品按出力分配,可关键是这打起仗来里面的猫腻太多了,让你当先锋炮灰你去是不去?打赢好说,打败了说不定军令之下砍了你,顺便收了你的兵。而且明军真要玩什么花样,让你在战场上打败仗,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座的代表和他们的土司都是在多年的争战中存活下来的,都不是傻子。

“诸位有谁愿意报名?”

“我等三人愿共同出兵一万二千。” 乌蒙路的罗禄,乌撒路的罗余,罗罗斯宣慰司的罗答最先跳出来。不过大家对他们三人的踊跃表现并没有放在心上,上个月,成都同知大都督李文忠率兵横扫了这三家大土司,所以才有他们今日这番表现。

“段大人?”

“大理地疲民穷,前几年又与四川的明玉珍部恶战了几场,损失惨重,实在是抽不多少兵力,所以我段氏愿意帮助朝廷清剿云南地方不服王化之匪徒残余。”段宝的话说得好听,其实就一个意思,大理段氏不愿意掺和。大理与阿瓦、白古割得还远呢,就算出兵也只是收获一些战利品而已,自己还要损失兵力,说不定打下的地盘还要便宜邻居…平缅宣慰司,让它的实力更大,对自己的威胁更大。

“平缅宣慰司呢?”蓝玉没有深究段宝,而是微笑着继续往下问道。

召氏的代表心里在激烈的犹豫着,说到出兵攻打阿瓦和白古,平缅宣慰司可以说是最占便宜的一股势力之一,因为阿瓦王国很多地盘还是此前从他们手里抢走的。要是多出些力,再借着挨得近的优势吞了这些地盘和好处也不是没有可能。

“回禀大都督,此事关系重大,小的需要回去与宣慰使大人商议。”

蓝玉点点头,继续问道,有了召氏老者代表作例子,其他人也有样学样,都说这件事情关系重大,自己做不了主,需要回去和土司大人商议。

蓝玉也不指望这一次就让所有的土司心悦诚服,于是便点点头道:“的确,此事关系重大,你等回去好生商议。对了,还有一件事,不日还将有十万大军入滇,准备对阿瓦、白古两国战事,由于时间紧迫,路上又有所耽搁,粮草缺了些,还请诸位回去帮忙凑一些,让我们先应付过去。当然了,大都督府不会白拿你们的东西,届时会用布帛偿还你们的。”

威胁,这是赤裸裸的危险,明军一向是不打无准备之战,又有十万大军入滇,怎么会不准备好粮草,还要向各位土司化缘,这只不过是找个借口向云南各地土司势力言明,明军又调了十万大军进来,现在有雄师二十万,你们自己掂量一下,不要让我发飙,阿瓦、白古两国还没打之前先把你收拾了。

众人连连打包票,自己虽然穷,但是怎么也不能让王师饿着了,自己就算是啃窝窝头也会挤出些粮草来。在蓝玉的致谢下,众人怀着各自的心思告辞了。

五月初六,蓝玉突然在昆明檄文各地,大理段氏提供给明军的粮草中掺有毒草,经过细查,发现段氏与梁王残余势力有勾结,试图毒杀明军将士,因此大都督府宣布出兵征讨大理段氏。

同时,李文忠、郭会忠率七万大军进抵大理城,炮轰城池,段氏猝不及防,没有料到明军说翻脸就翻脸,城内军民慌忙之下抵抗不到半日,便城破被陷。段氏一门上下死于乱军之中四十余人,自段宝以下六百五十余口皆被执,送至昆明。云南全省为之震惊。

六月十一日,蓝玉宣读内阁上谕,夺段氏大理军民总管职,满门送至南京候审,并授乌蒙路的罗禄为乌昭通宣抚使,乌撒路的罗余为威宁宣抚使,罗罗斯宣慰司的罗答为西昌宣抚使。

蓝玉玩了这一手,很明显地给云南各地土司指出两条路,不愿意出兵攻打阿瓦和白古的,下场跟段氏一样,愿意出兵的,就跟罗氏一样,得到了大明的正式任命,保持现状。

很快,蒙庆、八百、车里等处宣慰司做出了反应,表示愿意出兵,他们与白古离得近,自然能捞到好处,本来就愿意出兵攻打白古、阿瓦,只不过不愿意当出头鸟,现在大明摆出这个姿态了,他们也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接着元江路、临安路、广西路三路军民总管府也做出了反应,表示愿意出兵。他们离昆明最近,受到明军的压力最大,可不想成为第二个段氏。

蓝玉也迅速做出反应,拿出早就接到的上谕,授蒙庆宣慰使为蒙庆宣抚使,八百宣慰使为孟杰宣抚使,车里宣慰使为景洪宣抚使,元江军民总管为元江宣抚使,临安路军民总管为通海宣抚使,广西路军民总管为泸西宣抚使。随着平缅宣慰使召并法表示愿意出兵,接受大明的泷川宣抚使一职,云南诸方势力与明军联兵攻打阿瓦、白古一事已成定局。

接着蓝玉以大都督府的名义登记各方势力愿意派遣的兵马,统军将领,然后指派大批军官和士官到各部进行紧张地训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