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晴儿的田园生活(千年)-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脾气还有些不大好,高兴起来就搂着孩子教孩子念书学字,不高兴了就动手打骂,我就听见了他发过不止一次的脾气。”
    子晴一听,这样的家庭,先就有几分不喜了,这样的男人没有担当,自己考不上,不总结自己,还怨天尤人的,嫌家里人拖累了他,动辄打骂,可怜了他的一家妻小。
    “小三,你能来找姐,姐就跟你说句实话,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要么就是胆小拘谨,碰到点什么事情就吓得瑟瑟发抖,要么就是心怀怨恨,把对他爹的那种不满都隐藏在心里,找到了机会,准得大爆发,不管是哪一种,我都觉得不是良配,你为什么就非得相中了她呢?”
    “我也不知道,就是忘不了她小鹿一般的眼睛,总在我眼前晃,等着我解救她呢。你说我动了恻隐之心也好,反正我就是忘不了她,姐,求你了,跟娘说说。”
    子晴一听倒扑哧笑了,“你见过小鹿吗?还小鹿般的眼神,你发昏了吧?”
    “怎么没见过?二嫂的饭馆就有人来卖过。”
    “这样吧,你先听咱娘的,不要再过去看她了,等咱娘打听下她家的情况再说。横竖还有一个月,你也就放假了。”
    子寿倒是也勉强答应了下来。子晴倒是有些糊涂了,子福相中了她家的什么条件,居然把她作为备选人之一?
    端午过后,子晴也闲了下来,想起林康平带回来的香皂,便让林康平去买一些烧碱回来,准备在家里捣鼓几下试试,以前,子晴淘澄过玫瑰花胭脂膏子,也自己动手做水粉,这个用新米做水粉还是小蓝告诉子晴怎么做的,她小的时候见过别人邻居家弄过,子晴一听好奇,抓了她俩来试做,就便把胭脂一块淘澄了。
    所以,这次子晴张罗做香胰子,林康平倒是没有多问,只要子晴不张罗出门,在家怎么折腾,康平都没意见,何况,林康平也知道,子晴每次折腾,还都有收获。
    因为怀了孩子,子晴倒也没敢亲自动手,再说,也没有胶皮手套。想着阿土阿水两个小的还算机灵,便指挥他俩动手,在桃林的灶房那,弄了一套陶瓷锅,子晴没用荤油,动物性油脂做成的皂基基本用于工业用途,不大适合人用。子晴用的是大豆油,和菜籽油,默算了下大概的比例,就吩咐阿土阿水两人动手,自己在一旁亲自看着。
    这个皂基做起来还是比较简单,两个小孩倒是兴奋坏了,康平也没想到做胰子这么简单,皂基做好了,园子里的玫瑰,蔷薇,茉莉等子晴都用来试验香皂,既有颜色又有香味,模板是子晴按照西洋人的样子做出来的,除了香味差一些,倒也可以乱真了。比较而言,还是茉莉的花香更浓郁一些。
    林康平倒是很高兴,说道:“这就不错了,我家晴儿简直太能干了。你怎么知道胰子的做法?”
    “我不是淘澄过胭脂吗?书上说前人很早就会用猪油或牛油羊油来做胰子的,我想着那个终究不如豆油便宜,瞎弄的。既这样,你赶紧把康庄那边几座荒山买来,就栽些桂花树和玫瑰花,茉莉花,再盖二间房子出来,分开来,定制些工具,挑几个机灵些的,男孩子做皂基,女孩子做香皂,你看如何?”
    “行倒是行,我看这一块香胰子也用不了十文钱,不如,咱们先试试,要是好的话,再弄大一些。买地的事情再说吧,晴儿,你看,就这么点东西,咱要在这建作坊,再大老远地拉到京城,你觉得合算吗?”林康平笑着问道。
    子晴一下问住了,自己只算了生产成本,却忘了还有运输成本。

    第二百四十九章、番薯插扦

    林康平一见子晴呆了,忙一把抱过来,说道:“晴儿,不如这样,你这边让阿土他们先做着,我卖给周叔的店里,至于你说的那个作坊,我想,等我跟王财打听一下,不如,咱们在京城也买个庄子,就像你说的,不买现成的好庄子,咱们在城外买一处荒地,只种各种花,将来都拿来做香胰子,你觉得可好?”
    子晴一想,自己的生意头脑比起林康平来说,还真是差了一些,只种花,需要看管的人也不多,至于作坊,倒是可以雇人来做工,或者也收留些流浪无家可归的人,也算功德一件。
    “你做主就好,最好也弄出一个康庄来,我还是不操心了。”子晴伸了个懒腰。
    阿土阿水做的香皂还是一块十五文卖了出去,子晴给他俩一块香皂提了一文的工钱,两个小东西更卖力了,还会主动琢磨怎么把鲜花的汁液收的更浓一些,这样香皂的香味更纯正浓烈。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子晴让小红给他们缝制了两双厚厚的棉手套,从村子里寻摸别人纺织的粗麻布当工作衣,好歹也强过没有,另外,林福不出门的时候,也在一旁帮忙,有一个大点的,子晴还是放心多了。
    林安这日一早吃过饭,跟林康平说,康庄的玉米开始收了,收完准备点绿豆。
    “番薯可以移栽了吧,再不移栽,只怕不赶趟了。”子晴忽然问道。其实,把毛豆拔了应该就可以移栽番薯了。横竖沙地还是比较好松土的。也适合种番薯的。
    “奶奶,番薯不是已经种好了,你上次不是见过了,如今藤蔓已经长了很长了。”林安疑惑地看向子晴。
    子晴这才知道,原来他们还不知道,番薯是可以截枝扦插的,一直以为跟土豆似的。直接育苗就成,话说土豆还是子晴教他们剪牙口育苗的,这么多年过去。一传十,十传百的,基本都知道了。
    简直太浪费东西。子晴一听坐不住了。非拉着林康平就要去一趟康庄,林康平看了看子晴,肚子还不是很明显,只得答应了。
    到了康庄,林安去找到正在收玉米的人,等大家都围在一块了,子晴下地,拿了把剪刀,告诉他们如何剪枝,如何栽种。子晴用母藤示范了一遍,扯出来的母藤已经有不少细小的根须了。
    “等藤蔓长到二三尺长时,记得把藤蔓翻过去,不让长出这小细根,不然。底下的番薯就长不大。”
    子晴还强调至少要翻两次藤,藤蔓在地上趴着,很容易钻进土里生根的,一生根就要分去营养。
    林安摸了摸头,问道:“主子,这一大片蔓藤。能移栽二十多亩的番薯了,咱们要种这么多?”
    子晴知道林安的意思,番薯不比玉米,可以当粮食,又不能像土豆似的还能当菜吃,番薯的衍生品目前还真没什么,除了番薯干,烤番薯,需求的量不是太多,产量又高,有钱的人家不买,偶尔尝个鲜,穷人都是自己随便找个地方自己种一些。
    子晴看了这好几亩地的母藤,想了想,说道:“把这藤蔓都种了吧,横竖家里的猪也是要吃食的。不行,冬天的时候多喂几头猪。”至于番薯,子晴还真有一点想法。
    老周看向子晴,问道:“东家,我老头也跟这番薯打了七八年的交道,可是从没听过你说的那种种法?这要是不行,可就白瞎了这好几亩地的东西。”
    子晴此时正在挖空心思琢磨番薯的衍生品,就没大注意老周的话,林安看了一眼林康平,再看了一眼子晴,说道:“周伯放心吧,我们奶奶心里最是有数的,今天你也亲眼看到了该怎么做,以后,后面的事情就交给你了,等丰收了,你就知道了成不成,这样一来,可以省多少番薯种,这要推广了出去,我们奶奶也是做了一件大功德的事情。”
    林康平瞪了林安一眼,说道:“又混嚼呢?有功德也是大家的。你们奶奶也是那年出门,听了别人这么说过的,不然,她上哪里知道去?岂能妄自居功?”
    林安没想到自己这回拍到了马屁上,摸着自己的脑袋,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嘟囔了几句什么。
    子晴这时已回过了神,倒是理解林康平的意思,不希望自己的名气传了出去,怕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过,这次也是没法,事出从急,晴园里又没有种番薯,不得不到这里来抛头露面,好在都是自己庄子里的人,也没外人。
    子晴拉了下林康平的手,表示自己知错了,看大家不自然的表情,尤其是林安,毕竟是个管事,当众发作他有些下不来台。
    “还有,大家记住了,看番薯熟了没有,看主根部的裂缝大不大,就知道这番薯长得大不大。你们偷吃的时候,先可裂缝大的挖了试试,不要到处瞎拔一气的,没得浪费了东西。”子晴笑着说道,想缓解下气氛。众人听了果然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东家可真是个宽厚人,这嫩玉米也没少进他们的肚子,你们听见了没有,要不好好做事,可真对不住东家的这份菩萨心肠,每日的饭食还有一个肉菜,上哪里找这样的好地方去?可真是进了福窝呢。”老周说道。
    子晴笑了笑,这时,有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突然一下跪到了子晴面前,说道:“东家,我还有几个当日一同要饭的兄弟在外面,原先我来时,他们都不信,没敢来,如今,我在这也算有了一个家了,奶奶,能不能再大发慈悲,把我那几个兄弟接了过来,我们一定好好做事,如果我们偷懒耍奸了,主子就一棍子把我们打出去,绝无怨言。请主子成全。”说完一气磕了三个头。
    子晴看向了林康平,林康平说道:“这事交给林管事了,人可以找来,能不能留下来就看他们自己了,我可把丑话说在前头,不遵守我们的庄规的,一律打出去。”
    子晴问了下毛豆的产量,因为是套种的,一亩地大概在二百来斤左右,玉米的产量也核计了,在三百五十斤左右,比去年均有上升,这样一亩地的收入大概有一两半银子,比单纯地种一样合适。
    老周对此很是佩服,说道:“东家,这个法子还真是好,我老头种了几十年的地,也没想到这个,还有,那个想到把鸡崽放进了捉虫的法子,哎,看来脑子灵光做什么事情都占巧,你们这帮猴崽子有什么好主意也说出来,东家都重奖了那个叫什么阿土的。”
    众人听了均是一脸的羡慕,可法子也不是说有就有的。林康平要去巡视一下,吩咐大家散了,把子晴送到了沈新福的身边,因正收着玉米,灶房的黄婆婆挑了些嫩玉米,煮熟了,正给几个孩子分吃呢,也给子晴送了一棒。
    说实在的,子晴对这玉米的兴趣还真不大,毕竟这个时候,还没有口感好的粘玉米出现,这种玉米,也就尝个鲜,再怎么说,也是粗粮,不可能好吃到哪里去?刚开始吃时,还有点清香味,多吃了几口就很一般了。
    “以前,我还真以为没什么事情做,白给我这么高的薪水,都有些不好意思接受。这一段时间下来,事情虽不多,可也没闲着,都是些琐事。”沈新福见了子晴笑道。
    “表哥放心,这才哪到哪,忙的日子在后头呢,还请表哥到时不要嫌累。”子晴笑着回道。
    “这倒也是,这么大的一片地,首先,人就太少了,妹夫可是说你要建一个庄子的,就是这个庄子吸引了我,老吾老人之老,幼吾幼人之幼,一个大同的庄子。妹妹可真是一个悲悯情怀的好人。”
    这时,沈新福的老婆伍氏也带着孩子过来,陪着子晴说笑。左不过是些衣裳,胭脂,首饰等,女人的话题。
    “妹妹的肤色可真好,不知擦了些什么胭脂膏子?我时常买的总觉得颜色不够正,腮红总觉得化不开,又凝又涩的,不如妹妹这个自然,好像跟没擦似的。”伍氏问道。
    子晴摸了下自己的脸,说道:“嫂子,不好意思,我还真没擦东西,我不怎么用胭脂水粉的,嫂子也知道,我一般不出门,我又是个懒人,哪里愿去折腾这些?”
    南方气候本就湿润,子晴又正年轻,哪里需要这些胭脂水粉的,倒是经常用羊奶洗洗脸,觉得皮肤干了些,就敷个面膜,这个简单,子晴只需躺着,自然有小青小蓝侍候。
    看着伍氏羡慕的眼神,想到沈新福,子晴还是说道:“嫂子,不如,你闲了下来,用蛋清和着面粉加些蜂蜜,敷在脸上,一次有个半刻钟就成。我一般是三五天就做一次,只要坚持下来,肯定有效果的。”
    正说着,林康平找来了,说是庄里这几天太忙了,要先送子晴回去,子晴一想自己该交代也交代清楚了,就不留下来添乱了。

    第二百五十章、周氏提亲

    回到家里,子晴老老实实的洗漱更衣,上床休息,小青送了碗鸡汤馄饨过来,让子晴先垫一下,自从怀孕过了三个月后,子晴的饭量见长,时常需要加餐。
    子晴心不在焉的,香皂作坊虽然林康平打算到京城去建,可是,这污水的处理还是一道难题,虽说古代的工业少,子晴可以把污水直接排入到地下,可作为一个现代人过去,子晴还真有些不忍心这么做。
    林康平见子晴不知想些什么,便在子晴身边坐下了,拉着子晴的手说道:“晴儿可是怪我了?”
    子晴这才回了神,趴在林康平的腿上,说道:“我连你这点好意都不会分辨么?我成什么了?我是在想作坊的事情,你放心,以后有什么事情,我在家里试过了,就交给你做去。”
    林康平摸着子晴的脸,说道:“我还真有些好奇,你脑子里还有些什么好东西?”
    “你也知道,我爱看杂书的,谁叫我记性又这么好?看见什么都想起来试试,你就偷着乐去吧。”子晴故意说道,想岔开林康平的话题。
    “对了,我哪天还要去趟安州,阿土和阿水跟着你学会了制皂,这门房又要换人了。咱家的孩子几个月后也要生了,不如再跟你添两个人来,小青和小蓝不够使。小红和小紫那自己都忙不过来,也指不上。”
    子晴一想,也的确是缺人,便点了点头。
    晚饭后,沈氏扶着何氏过来了,子晴一看肯定是有事要说,忙迎了二人进来,说道:“娘。有事打发人叫一下我过去就成,何苦来自己还跑一趟。”
    “这不也是刚吃过饭,凉快些了吗?你又有了身子,何苦来折腾你。对了,你大哥来信了。你看看。”沈氏递给子晴几页纸。
    上次子寿走时。拜托了子晴杨家女孩的事情,子晴不知子福是何用意。便去信问一下子福的意思,这不,一个月了。回信来了。
    子福的意思是他先生看中了这女孩本身的品性不错。估计将来能留在沈氏的身边,至于杨先生的家庭状况,子福也知道一些,难得是杨家有个儿子。念书不错,至少将来不至于拖累子寿。
    “你的意思呢?子寿明后天就该回来了。我倒是找了几家,不知他到时愿不愿相看。”沈氏问道。
    “我也说不好,临走前,他倒是来我这,求我帮他说情,他还是喜欢杨家女孩。娘不如等他回来问问他的意思。”
    “要我说,还是看小三的意思,我看晴儿如今也过得不错,自己相中的还是要强一些,咱家又不等着女方的提携。”何氏说道。
    沈氏一听,也有些拿不定主意了,还是等子寿自己回来做决定吧,陪着子晴逗弄了会孩子,才离去。
    次日,刚好林风从水塘里摸出了几条黄鳝,子晴打算拿到沈氏那边吃去,一手扶了小青,小蓝扶着书睿,一块回了娘家。
    一进门,子晴刚把东西放下,周氏上门了,周氏看了看小青和小蓝,小蓝看了眼子晴,见子晴点点头,便拉着小青带着孩子出去了,何氏也带着子雨出去了,子晴自然是没动地方。
    周氏看了眼沈氏和子晴,说道:“听说弟妹前些日子一直托人在替子寿寻摸女孩子,我这一想,可不,子寿也十七了,哎,怎么不说咱们都老了,孩子们也长得太快了,这才几年,一个个的都要成亲了?”
    沈氏不知周氏的来意,不好接话,只是笑笑。
    周氏只得又说道:“其实,我心里倒是有个想法,弟妹还记得我娘家兄弟吧?就是狗崽哩,他家的大女儿今年也十五了,长得客气,(漂亮的意思)做事也好,弟妹要不信,可以去打听打听,啧啧,可不是我夸自己的侄女,底下这一堆的弟弟妹妹,都是她一手带大的,能干着呢。”
    原来是这个意思,沈氏心里还真是好笑,就冲她和周氏的关系,她家侄女就是一朵花,沈氏也不能让她进了门。
    “大嫂真是说笑呢?我家的子寿说了,要找一个会念书识字的,这事还真不行,多谢大嫂了。”
    “嗐,你我不也是没念过书的,日子不也过的不错,还有子禄家的,嫁过来不也是大字不识几个的,这娶媳妇重要的是人品,识字能当饭吃?能侍候一家人能进灶房做一手好菜才是真的。”周氏不死心,继续劝道。
    “不好意思,这个还真不行,大嫂,我已经看好了几户人家,单等着子寿回家再相看。”沈氏说道。
    “自古就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哪里由得孩子来胡闹,我那娘家弟弟,家底也不是太穷,我娘弟弟是村子里的灶房上的人,一年的吃吃喝喝不说,谁家有个什么红白喜事,不都要包一份红包的,这么好的条件弟妹莫非还瞧不上?”
    “大嫂,你今天就是磨破了嘴皮,也是不行的,这事没得商量,我家子寿想找一户读书人家出身的。”
    周氏见沈氏死活不同意,只得无奈地离去,子晴和沈氏也都以为这事就算了。回家还当笑话跟林康平提起,林康平也没在意。
    谁知没两日,沈氏怒气冲冲地来找子晴,原来周氏还不死心,这回呀,提的是她娘家的妹子,家在安州府的,说是知书识礼的,家里好像是开个什么小铺子的。
    “你说,家里开个小铺子的,能知书识礼到哪去?我不应,她反倒抱怨我事多,先头找一个,说是不识字,可找了个识字的,我又推三阻四的,分明就是看不起她娘家人,你说,我凭什么要看得起她娘家人?什么好人,就这么想塞进咱家来?”沈氏气得不知说些什么好了。
    子晴忙上前给沈氏端了一杯水,说道:“娘拿定了主意不理她就罢了,何苦来生这些闲气?”
    “可不,我和她吵了一架,早些年光受她的气了,还以为我好欺负呢?只是她这个人,我知道,只怕又要到处编排咱家,太没意思了。”
    正说着,林康平进来了,见沈氏神情不对,忙问:“娘怎么了,谁给娘气受了?”
    “还能有谁,我大娘呗。”子晴说着便把周氏今天的事情学了一遍。
    “娘可别信她胡说,她那个娘家弟弟也是跟大娘的性子差不多,爱占小便宜,村子的人都看不上他,他家的女儿能好到哪里去?还有,今天说的这个安州姨家的孩子,真要是个好的,怎么上次不提?这里面不定有什么事情?”林康平说道。
    子晴一想,春玉断交了,周氏没准想拉近和曾瑞祥的关系,有一个她娘家的人嫁进来,不就好说话了?
    “还能有什么事情,左不过是为了钱财,还有,见我们和你大姑一家不来往了,担心哪天我们一生气,和她也闹僵了,要是有个娘家人嫁进来,可不就好说话些?真是笑话,我要连这点事情都看不明白,我白活这大岁数了。”沈氏说道。
    沈氏走了之后,子晴看着林康平说道:“要是我大娘也能不来往就好了,太烦人了。”
    “不如我也想一个法子收拾你大爹一家一次,替咱娘出出气。”林康平看着子晴说道。
    “那还不快说,到底什么法子?”
    “你想想,你大爹大娘都对银子看得这么重,不如咱们就从这里下手,想法子让他们破一笔大财,让他们心疼难忍,或者给他们也找点麻烦,让他们破财消灾。”
    “说着容易,可做起来难,他们这性子,轻易不掏银子的,就是你做好了局,他们也未必能钻进去,还白费咱们的功夫。”
    “这个,你就不要管了,横竖有我呢,我就怕整大了,到时他们把阿公阿婆一推给爹娘,咱们反倒不好做了。以我对他们的了解,肯定是会从咱爹这找齐的。”林康平有些犯难了,这个度,该怎么把握。
    “你放心吧,到时,我有法子让他们开不了这口,你只管做去。即便就是给咱养了,也不过我们几个一年一两银子就完事,为了出气,我也认了。”子晴说完就把那年田氏做寿时子晴听来的话告诉了林康平,以及小的时候遭遇的一切不平等待遇一股脑地倒给了林康平。
    “你怎么不早说?白受了这些委屈,还让他们来要东要西的?早告诉我了,也让他和大姑家一样,名声扫地。还轮着他们张扬。你放心,我知道怎么做了,你这一说,分家前他们至少有五六十两银子的私房,太可恶了,都是一家什么东西?我要不替你出了这口气,我简直枉为人夫了。”林康平气得直想咬牙骂人。
    至于林康平要做什么,还真是要好好琢磨琢磨,才能让周氏像春玉一家似的,一劳永逸。
    当然,这就不是子晴要操心的事情了,林康平也不愿子晴知道他用了些什么不见光的手段。
    次日,子禄和子寿、子喜都放假回家了,子晴正好过去陪着大家说说话,这时,周氏又上门了。

    第二百五十一章、子寿定亲

    沈氏一见周氏,颇有些头疼,心想,昨日不是两人吵过一架,怎么才过了一天,周氏又能厚着脸皮上门?
    周氏见沈氏忙笑道:“弟妹呀,昨日是大嫂不对,发了昏,跟弟妹吵了起来,今日特地来赔个不是,弟妹就别跟嫂子这粗人一般见识了。”
    沈氏见她这样,只得说道:“大嫂,昨日我的脾气也是有几分不好。”
    周氏见子寿在座,忙笑着问道:“子寿,大娘说你今年十七了,听你娘说,你要找一个知书达理的好女孩,大娘这呀,还真给你寻摸了一个,家还是在安州府的呢,正好你回家了,明天我把人给你领来看看。”
    子寿说道:“大娘,你就替我回了吧,我娘已经给我找好了,这个就不用大娘操心了。”
    “你又来哄我,你娘昨天还说,找了几个,等你回来相看,可见是没定下来,你就见见我那外甥女,包管你满意,人长得好不说,脾气、性情都不错。”
    “大嫂,不是说过了这事不行,怎么还提?”沈氏沉下脸问道。
    “就是呀,大娘,可没听过谁家的女娃就这么上赶的,莫不成也是有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不然大娘何以这么着急要促成此事?”子晴笑着问了一句。
    “子晴,话也可不能随随便便瞎说,我们家可是正经干净人家,我不过是想看着和子寿合适,知根知底的,不想我外甥女吃苦。”周氏瞪着子晴说道。
    “大娘,你就是说成一朵花,我也就是两个字,不要。我要去书房念书了。”子寿说完就走了。
    “这个,这,这孩子,哎,不要就算了。我家的外甥女又不是嫁不出去。凭什么让你们作践。”周氏说完也蹬蹬地走了。
    周氏一走,子喜忙跟着出去。周氏还以为子喜出来送她呢,说道:“不用送了,子喜。好孩子。等将来你长大了,大娘一定替你寻一门好亲。”
    “大娘,我是去关门,刚才出去了一趟。忘了关门,才让你进来了。你说亏得是你,这要是不知是谁家的狗啊猫啊钻了进来,不好撵走,可就麻烦了。”子喜一本正经地说道。
    周氏听了脸一拉,想骂几句子喜,看看子喜头上的方巾,还是没骂出来,头也不回就走了。
    “这回该省心了吧,还没完没了的。”沈氏叹道。
    子喜又把子寿喊了出来,沈氏把手里的几家女孩的情况跟子寿介绍,子寿看了看子晴,子晴说道:“你怎么想的就跟娘好好说,咱娘也不是不讲理的人。”
    “那我就还要杨家女孩,大哥不是也没反对么?爹的意思呢?”子寿问道。
    沈氏大概没想到子寿这么坚持,说道:“你爹今天有事去看你姨娘婆婆了,等他回来再说吧。”
    “对了,说到姨娘婆婆,我阿婆他们怎么样?我大姑不能还上咱家来吧?”子喜问道。
    “你阿婆这半年也不怎么出门,也没来过咱家,我倒是去看过几次,就那样吧,本来身子好了一些,谁知端午的之前,你大姑来了一趟,把她家的破事一抖搂,你阿婆又病倒了。能怪了谁?反正你爹这次是说了,一定不让他们进咱家的门,现在倒是没事,就看过年怎么拦了。”沈氏说道。
    因子禄和子寿两个今年都要去参加乡试,所以,子晴就很少回娘家去打扰他们两个,子喜也时常陪着他们讨论学问,也就不像以往一天天常住子晴家了,子晴的肚子也有了五六个月了,很是怕热,干脆也就不怎么出门了。
    林康平安州城里带回来两个十三岁的小厮,一个叫林兴,一个叫林旺,顶替了阿土阿水做了门房,不过,大多数时候也是轮着和阿土阿水他们一块弄香皂,废水什么的子晴让他们暂时倒进了江边的沙滩上。
    丫鬟也买了两个,都是十岁,一个叫小粉,一个叫小绿,林康平的意思不想买太大的,就怕不知什么缘由从别人家被撵了出来,好歹这两个打听清楚了,是清白人家出来的,父母双亡,说本家的日子实在是过不去了,才不得已卖了孩子。子晴要是不满意的话,就送到康庄去。
    子晴一听,跟当年的林康平身世相仿,又看着眼神倒是干净,就是有些胆小,大概是被打惯了骂惯了的,瞅着子晴居然不停地哆嗦,子晴只好吩咐下去,先跟着小青小蓝做点杂事,调教调教。
    大约十来天后,沈氏过来找子晴,说道:“小三就一口咬定了杨家女孩,你爹的意思不如随了他,你说这孩子也不知随谁,话不多,拿定了主意还就一门心思到底了。”
    “就这样,就随了他吧,横竖日子也是他自己过的,准备什么时候提亲?”
    “既办你爹的意思就这个夏天办了,咱家如今又不抢农活,左不过是收点租子,女方家里也是。相看那天不如你也去一趟?”
    “娘,你看我的大肚子,哪里还好意思出门,等他们来咱家的时候,我躲在屋子里看一眼就成。”
    沈氏听了拍手说道:“可不是,我竟然也糊涂了,想必年岁也大了,都过四十了。”
    “娘,你可不老,我外婆还好好的呢,你老什么?对了,外婆怎么没跟你来?”
    “你大舅家里的大表哥家的大女儿出嫁了添了个外孙,接了你外婆去看看第五代,虽不是姓沈氏,好歹也是第五代人,让你外婆去看看,给孩子送点福气。说好几天就送回来,就没跟你说一声。”沈氏说道。
    子晴这才知道,年岁大的人就是一种福气,何氏已经过了七十,算高龄了。
    子寿的事情既然定了下来,沈氏也不想一拖再拖,节外生枝,就着手开始找人办了,子晴担心她忙不过了,打发了小蓝过去帮忙。
    女方家因隔壁子福的先生之故,大致知道了些曾家的情况,倒是很满意这门亲事,一路相看下来,很是顺利,就是提到了一点,说他们老家乡下那边的规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