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晴儿的田园生活(千年)-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氏拧不过子晴,只好拿了一小篮子鸡蛋,上里正家串门,子晴跟着。何氏陪着子喜,子寿,过完节没几天,沈氏又捎信接她娘过来了。到了里正家,里正出去了,里正娘子陪着沈氏站在门口说话,看见沈氏手里的一篮子鸡蛋,脸上的笑容多了些真心。子晴见了偷笑,这就好办了。
沈氏把篮子递过去,里正娘子假意推辞,正拉扯间,里正带着他两个儿子下地回来了。沈氏把来意说了,里正右手抓着下颌的几根胡须,沉思片刻才说:“秀才娘子,那山连地都下来,怎么地估计也有个四五十亩,虽说荒山的价更便宜些,可带着那十来亩的荒地,全下来也要有百八十两银子,这银子可不能赊欠的。”
“里正放心,我家也是因为孩子多,想谋个生计,水田太贵,且一时半会也不好买,这才凑了点银子买点荒山荒地,勤快点打理也就是了。”
“银子够了就好说,卖谁不是卖,这么多年这荒山荒地也在这闲着,我看你家的大院子一盖,养鸡种菜什么的都很方便,以后村民们盖房也不要这小小的一块宅基地了,村里的荒地就该好卖了,连我都想弄个大院子住住。明天我就去一趟县衙,找人来给你丈量,就便把手续办妥了,只怕还得去趟县学找找曾秀才来签字画押。只是,这一路跑来…”
沈氏赶紧递过去四串钱,说:“那就麻烦里正了,这个拿去雇个车吃个饭,请衙门口的人办事也是要打点的,没得让你自个往里垫的道理。”
“好说,好说,你且放心家去等我的好消息吧。”接过铜钱里正的脸笑成了一朵菊花。有钱能使鬼推磨,古今同理。
两天后,里正就把地契送来了,说昨日来人丈量完荒山,其实就是两个小土坡,长满了荆棘野草,是五十亩,一两银子一亩,周围山脚下的荒地是十亩,这个要二两半银子一亩,沈氏拿了八十两银子拜托里正去县里找曾瑞祥把手续办了。
子晴围着山脚转了一圈,差不多就是个长二百米,宽一百五十米左右的矩形,只不过矩形里有两个土坡,子晴家的院墙靠着是山脚,荒地主要在山坡的东面,村民去后山基本从西面走,因为西面对着的大部分是水田。
子晴见这山坡的野草很茂盛,怕有毒蛇什么的藏在里头,还是决定先放火烧一遍,这些事自然交给曾瑞玉去做。因为曾瑞祥没在家,沈氏还是把曾老爷子请来,由他去请村里盖房子的十个人,把院墙盖了,这回看到有院墙种西瓜的好处,沈氏想不没想就让把院墙盖了,倒省了不少子晴的心思。罗师傅说还是抢在夏收之前做完较好,正合子晴的意思。
老爷子回去就跟田氏嘀咕,说没想到沈氏又买了一大片荒地,只怕又花了不少银子,“看来,这西瓜还是很有赚头的,也不知春玉家种的怎么样了?你看老二媳妇,一个女人在家领着一堆孩子,居然一两年时间就能把日子过的这么红火,大女婿家分家这么多年了,一点起色也没有,也不知成日里都忙些什么?有上这打秋风的时间,还不如好好琢磨琢磨日子怎么过,只会一味吃酒吹牛,也不知春玉相中了他哪里?难怪老大看不上他。”
子晴自然不知这些,这一段时间她一心扑在了荒山上,在山坡上,每隔二十来米就安一个鸡窝,每隔五米准备挖一个三尺见方的树坑,羊圈就设在山脚,罗师傅他们花了二十天才忙完,主要是子晴央他们连山坡上的树坑一起都挖了,院墙和鸡窝全下来花了不到十五两的银子。曾瑞玉打的土坯还不够,又从别人手里借了些,说他以后去还,于是沈氏就给了他四两银子,其中还包括买石块的钱。
第六十五章、改造
子晴在每个鸡窝里头都撒些石灰,铺上稻草,也不知沈氏从何处抱了三只小狗,放到新院,从老院北边开了个小门,就可以直接过去,白天就开着栅栏门,晚上才关上小门。
子晴在荒山上忙着的时候,沈氏也没闲着,她可是尝过了多养鸡的甜头,那么大的地方,又有院墙,可以养多少只鸡呀?鸡苗倒是成了问题,因而沈氏是逢墟必去,有多少买多少,甚至还去了几趟安州府。因为子晴知道这里并没有现代化的孵小鸡技术,全指着母鸡抱窝呢。
这段日子沈氏一共买了二百来只小鸡,还买了二十只小鹅,她说山上野草多,鹅好养,而且鹅很凶的,见到陌生人不但会叫,也会啄人,所以就当看家了。
子晴决定对鸡完全采取放养,一开始自然要训练小鸡进窝,每天早上从鸡窝把它们放出来,晚上再抓进去,有个三四天时间适应,到时辰它们就会自己进去了,可惜现在还没买到羊。
子晴跟沈氏说把东边的十亩荒地先开了,点上大豆,也不指着能收上东西,主要想把地养养,来年种上西瓜,反正一时子晴也没有那么多的树苗,山坡上就找个雨天胡乱撒些小白菜种,主要是长出菜叶来喂鸡和鹅。
子晴和沈氏忙完这些,才知道因为四月份的旱灾,田里的秧苗大都没有长好,有的人家都是后来补种的,有的是等着现在勉强收点粮食,实在不好的直接翻地种晚稻,子晴家就是这样的,一点收成也没有,家里也没有劳力去挑水,曾瑞玉自己家的田还补救不过来呢。
因此,夏收根本收不上来多少粮食,不少人家的生计更为艰难了,子晴家是亏得有卖西瓜的进项,好在沈氏那时听了何氏的话,买了不少粮食存着。
两个舅家和姑家也不知怎样?舅家只怕还好一些,子晴跟她娘说了这些,忽然想到舅家的西瓜也该熟了,“娘,舅舅家的西瓜也不知怎样了?不如你去一趟?”
沈氏听了拍手说道,“可不是,我居然忙忘了。”
跟何氏一商量,次日一早,何氏在家带着两个外孙,沈氏带着子晴去了白塘村,到了才知道,因为有人偷瓜,沈建山、沈建水和沈万福白天黑夜地轮流守着,早稻是肯定减产了,子晴见瓜地侍候得不错,也是找的沙地,满地都是西瓜,不过子晴给的瓜苗很显然的都有十来斤一个,敲了几个,大都也熟了。虽然不多,两家合伙一亩多地,不过摘个两千多斤是不成问题。他们自己育苗的可就还要二十多天吧,才刚拳头大小。
子晴在白塘村转悠,看见有不少柑柚树,沈建水家也有一棵,不过他说他家的柑子水分多,只可惜太酸了,子晴打听橙子树的情况,都不清楚,只说问问别人。
回到家,沈氏跟何氏说就算早稻没有收成,今年的西瓜一家分个五十两银子是没问题,也够两家好好过日子了。何氏听了才说:“这我就放心了,以前总担心你,如今你好过了,又操心他们,这当娘的心啊,就没消停过,现如今他们借上你的光,摆弄那什么西瓜,也好攒点银子娶儿媳妇,你二哥家还三个大儿子,大的该办事了。”
子晴一听外婆说这个,也不知他们的婚姻抗争成功没有?可惜不能打听这些,被沈氏知道了,一顿骂是少不了的。沈氏成日里教导子晴女孩子不能打听这个,不能打听那个,不知长福表哥如今怎么样,只知他在外头学徒,后来把新福表哥也带出去了。子晴还是很佩服他们的勇气的,可惜帮不上什么忙。
转眼就到六月初五,曾瑞祥和曾子福放假回家了,这次有一个多月的假期,家人间可以好好聚聚,子晴还真是很想念他们,尤其是子福。
子晴带着她爹和大哥去参观大新院,并汇报了院墙的花销,曾瑞祥也没在意这些,只是问:“这坑怎么都闲着,我看你不是育了好多苗吗?”
子晴一直以为要在冬天移植比较好,而且那些树苗还有些小,可又不能直说,所以问:“爹,这大热天的能移活吗?还不得天天浇水,多累啊。等冬天春天雨水多了再移,多好。”
看到一排排的鸡窝,曾瑞祥问怎么想到这样做鸡窝,子晴说:“爹,赶鸡进窝很累的,这样它们自己就知道找最近的窝,我捡蛋也可以一排排捡,还有收拾鸡窝的粪便什么就可以放到最近的树坑里,多省事啊,我也是想了好久才想出来的,这样我和娘没事出来走走,带个铁锹,就把活干了。”
曾瑞祥听了不停点头,“难为你这么小就有如此灵巧的心思。”可惜不是个男孩,曾瑞祥在心底感叹。
“爹,妹妹从小就是个懒人,为了偷懒总爱使点小聪明,每次还都歪打正着了。”子福说完还特意冲子晴眨了眨眼,子晴追着他满山讨打。
天气一天天的燥热,左右家里的水田也不用收割,一家子都躲在书房那屋,坐在木地板上,时不时地吃块井水拔凉的西瓜,何氏说,这日子过的,大抵神仙也如此了。子晴给两个弟弟做了两套短袖短裤,很是凉爽松快,不出门天天在家穿着,子福、子禄看着也要了两套。子晴给自己做了一套,只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偷偷穿,何氏倒也没说什么。
晚上乘凉时,到处都是青蛙的呱呱声,子晴有点馋了,话说来这还没吃过青蛙呢。春天时抓的都是小青蛙,只能喂鸡,于是就跟两个哥哥撒娇,一手抓着子福,一手拽着子禄,“哥,我们去抓土蛙吃。我好想吃哦。”(水田里的叫土蛙)
曾瑞祥一听也来了兴致,说:“我小的时候你们阿公也带我和你们大爹去抓过,因为晚上看不见路,就带个火把,听老人们说火把一照,土蛙都不动了,用套子一套就好了。”
于是,子福找了两根上次用剩的松油枝,点了两个火把,子晴想跟着,沈氏说什么也没同意,说夏天的蛇虫最多,子晴只好作罢。她是十分怕这些东西的,在自家的外墙和院子的内墙,她都撒了一圈樟木屑,也不知管不管用,反正徐师傅他们用的樟木刨花和木屑,子晴是一点也没浪费,全收起来,并且还用沈氏拆下的旧纱布包起来,留着以后用。
第六十六章、夏日捉蛙
话说曾瑞祥带着子福子禄去抓土蛙,子晴在家等着好不心焦,也不知等了多久,总算听见外面传来说话声,曾瑞祥说天黑也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就自己带了锁头锁了大院门,这回听见说话声,子晴忙跑出来,看他们兴奋的神情,应该收获很大。
“妹妹,明天一定让你吃个够。你就敞开了使劲吃,哥哥每天都给你抓去。”子福一脸的得意显摆。
“大哥,好像是我抓的比较多吧,妹妹,要爱吃,二哥明日还给你抓去。”子禄不甘心功劳被抢,补了一句。
子福笑着推了子禄一把。
子晴接过他们的竹篓,还挺沉的,“千万不要打开,要是跑出来了,很容易招来蛇。”曾瑞祥赶紧嘱咐。子福忙接过去放进灶房。
次日一早,曾瑞祥又要给老爷子他们送西瓜,现在天热,隔三差五的,他会给那边送个西瓜去。这次曾瑞祥说把土蛙也拿点过去让老爷子尝尝,子晴就要跟去,就便给萧家也带个西瓜。
到了老房那边,子晴才知道她二姑一直没有回婆家,二姑爹自己回去了。原来夏收一忙,周天清怕照顾不过来夏玉,索性让她在这边好好养养。上次来子晴家,沈氏还给夏玉拿了筐洋薯,并告知了怎么剪芽口,这东西不仅高产还好打理,还抗旱,当然也没忘记嘱咐一句发芽了不能吃。估计周天清也要回去赶紧种上。
老爷子见了土蛙果真高兴,让田氏用多多的辣椒炒了,然后和儿子坐下来问了些家事务。子晴见此,便抱着西瓜要往后房走,并想着自己终于能抱动一个西瓜了,又一年过去了。这时听见秋玉问:“子晴,你要把瓜抱哪去啊?”
“后面的姑婆啊,娘说今年还没送过呢。”
“挺金贵的东西,别送了,留着我们自己吃吧,天太热了。”秋玉说道。
“那不好吧,就给这一次。”
“算了,算了,反正我说什么你也没有听过,你要送就送吧。”秋玉不耐烦了。
“好好的孩子都让你教坏了,你怎么还不如个孩子,你姑对你不错的。”老爷子听了不乐意,那是他亲姐家。
子晴赶紧走了,可惜秀水不在,说是进城了,子晴跟姑婆说了几句话放下西瓜就走了。
回到前房,听田氏说,可能春玉家的四毛满周岁要请客,其实不就是想借机收一份礼吗?还请?去年已经一顿饭收了三次礼,而且去年去他家,子晴看了村人并没有几个,这次估计也就是阿公阿婆和自己家了,大爹都不跟他们说话了,肯定不能去。子晴无比幽怨地想这次说什么也不去了。
子晴前一段时间又跟沈氏去了一趟周氏那,送了一篮子鸡蛋,周氏的腿好多了,能拄着拐走路,曾瑞庆总笑着喊她“拐子,拐子”的,周氏说等她腿好了也不打算回家,反正粮食什么的她弟弟总送去,顺带还送些菜蔬,自家过日子除了房租也花不了几个,家里的鸡也给她送去了,就养在院子里。伺候公婆这多年,现在总算可以过过小日子,当然想一家人在一起了。
回到家,沈氏把土蛙杀好了,就等着他们回去下锅呢,子晴说多放点辣椒。这一顿,吃得子晴大呼过瘾,辣得不停地喝水不停地流鼻涕,还出了一身臭汗,满满的一盆都吃了,曾瑞祥说,晚上再抓去。
中午午睡醒来,子禄溜过来说带她去抓泥鳅,“晴儿,昨晚娘不让你去,二哥知道你想去,所以白天带你去,现在的泥鳅可多了。”
子晴赶紧爬起来,找了身旧衣服,谁知动作太大,惊动了子福,三个人偷溜出来了,来到自家的水田里,还没有插晚稻秧苗。
子禄找了块泥土很湿但水不多的地方,用手把泥土翻出来,还真有泥鳅,子禄两手一捧,泥鳅就送进小竹篓里,子福的动作比子禄稍逊点,偶尔会有泥鳅从指间滑脱。
子晴见此,也跃跃欲试,脱了鞋子下地,泥鳅倒是总能见着,可滑溜溜的就是抓不住,越抓不住,就越想抓住,不一会,子晴总觉得脚底有些发痒,抬脚想挠,一看,是条大黑蚂蟥紧紧地吸住了自己,子晴吓得大叫,一屁股坐在泥里,大哭起来了。
“在哪?蚂蟥在哪”子福、子禄忙跑过来问,子晴指指自己的左脚,子禄抓起她的脚拍打起来,一会就见蚂蟥掉了下来,子福把子晴抱到田埂上,子晴还在哽咽着。这下有心里障碍了,从此子晴再也不下水田。
回到家里,沈氏见了子晴的狼狈样子,唬了一跳,忙问怎么了,子晴哭了半天,这会有些不好意思说自己被一条蚂蟥吓哭了,子福解释了一遍。
“活该,不是说不让你去,你非要偷出去,下回我看你还敢不敢了?”沈氏说完去净房烧水让子晴洗澡了。不管多热的天,沈氏也不洗冷水澡,也不让子晴洗。不过事后沈氏跟曾瑞祥说此事时,曾瑞祥倒是提了一句:“到底还是个孩子,一只蚂蟥就能吓哭了,以前看她做事时不时有几分大人的沉稳,我还有些担心,以为一场痘疹改变了孩子的心性,少年人太过老成终究不是什么好事。”
子晴自然不知道一只蚂蟥居然让爹娘的心安生了许多,此时的她正被子福、子禄嘲笑呢,“小四,你刚才是没看到你姐姐的糗样,一屁股就坐在田里哭的稀里哗啦的,哈哈,太好笑了,还是我帮她把蚂蟥弄下来的呢。”子禄边学边笑边躲着子晴的追打。
“是啊,你姐腿都软了,还是我抱上来的,还不止呢,你没看见娘看她的样子,衣服上全是泥水,还有头发上也是,连脸上都分不清哪是泥水哪是泪痕了,不就一只蚂蟥吗?看把你吓得。”子福在一旁帮腔。
子寿听了哈哈大笑,还埋怨他们没带他去呢。
晚饭的泥鳅火腿冬瓜汤子晴可是没有少喝,太鲜了,沈氏把火腿片成薄薄的一片,红色透明,卷进嘴里就化了,沈氏还笑着说,多少年没吃到这么好的火腿了,曾瑞祥说他下次也自己学着腌。
何氏说:“这个可不比腊肉,最是费功夫,一点水不能沾,也不能磕了碰了,否则,最易生蛆。”
“外婆,您还让不让人吃了啊?”子晴一想到那东西,碗里的饭实在咽不下去。
晚上曾瑞祥他们又去抓土蛙,子晴去院子里看萤火虫,边看边等着。如此过了几天,这日晚上,子晴正和何氏坐在小院内乘凉,沈氏在屋里哄着子喜睡觉,子喜现在和子寿一起睡在东屋第一间。
这时,子晴听到她爹他们回来的动静,不似往常的兴奋,好像出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子晴跑出去,见曾瑞祥背着子福回来了,子福的腿上都是血,子晴忙去灶房找了点米酒,倒进烧水的茶壶里,用棉花在壶口接着酒蒸气,弄了几块棉花,匆忙间也无处寻白酒去,只好如此,这时沈氏也出来了,烧了点热水给子福擦洗。
子晴用棉花仔细地给子福清理伤口,伤口足有十公分长,原来是子福不小心摔了一跤,很寸劲地摔倒在瓷器片上,划了这么大一口子,这大晚上的看来还要去找大夫,“要是有金毛狗的毛就好了。”曾瑞祥嘀咕一句。
沈氏问什么是金毛狗?“就是姑爹以前打猎时得到的,对各种伤口的止血效果都特别快。可惜现在不知在谁的手里?”曾瑞祥解释完正想去找郎中,子晴想起来了,不就是去年秀水给她拔的金毛吗?
第六十七章、萧家故事
话说子晴听她爹说到金毛,想起自己手里的金毛,正好验证一下是否真的有奇效。“爹,你别去找郎中了,我有金毛。”
说完子晴就进屋翻找,她记得是放在沈氏给的一个荷包里,还真找出来了,曾瑞祥狐疑地问道:“你怎么会有这东西?”
曾瑞祥接过去打开一看,高兴地说:“哎呀,就是这个。”然后仔细地取了些敷在子福的伤口上,还别说,果真立刻不流血了。
子晴很纳闷这究竟是何成分这么灵验,“爹,这是水姑姑给我的,说这还救了老姑公的命呢,让我好生留着。”
“那你就好生留着,也是你的机缘。这个有钱也无处买去的。”看子福的伤口见好,曾瑞祥有心情来讲述萧老爷子的传奇经历了。
原来萧老爷子是个孤儿,从小跟师傅学了一身打猎的好本领,他当初来到梧桐镇的时候,租的是老阿婆(曾祖母)的房子,他当时浑身上下只有一把弓箭和一把好匕首,一身破衣库,房租还是先欠着,等他卖了猎物再交。老阿婆看他可怜,还时常接济他一二。
萧老爷子的发家是因为他打死了一只大老虎,当时大老虎身边还有两只小老虎,刚生下没多久,让他钻了个空子,年轻的萧老爷子还在犹豫要不要把小老虎抓回去,因为老虎全身都是宝。这时,另一只大老虎过来了,估计两只是一对,死的那只是母的,公老虎一看怒了,眼看着就要扑到他身上,他手里正抓着只小老虎,大老虎止步了,呜咽了。
萧老爷子于心不忍,可又不敢轻易放下小老虎,就往后退,谁知大老虎误会了,跑了,萧老爷子正纳闷,不一会大老虎就回来了,嘴里叼着个小金毛像狗的东西,老爷子不解何意,老虎在自己腿上弄了个伤口,流血了,拔了几根毛敷上,血立刻就止住了。然后,大老虎抬腿指指他手里的小老虎,悲悲切切地呜咽。
萧老爷子这才明白大老虎是要用这东西跟他交换小老虎。原本,他也没想伤害小老虎,正苦于不好脱身,见此他赶紧放下了小老虎,大老虎放下了金毛狗,带着两只小老虎走了,一步三回头地看看地上的母老虎。
萧老爷子见它们走远了,才捡起地上的金毛狗,其实不是狗,是像狗的东西,他没有见识过,问了好多人也不明白是什么,当然萧老爷子并没有说出它的奇效。
后来,萧老爷子把那只拖回来的母老虎卖了,也因此发家,娶了曾氏,买了房子买了地,后来家里又开烧饼铺子,自己依然以打猎为生,不过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打老虎了。
原来还有这样的奇遇,晚风吹过,拂过子晴的心头,酸酸涩涩的,也不知为何。
子晴回屋把这个荷包好生收了起来,连萧秀水也无从得知,童年时代的一个小小的不经意善举,居然改变了自己一生的穷苦命运。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从那天开始后,曾瑞祥他们几个也不去抓土蛙了,子福的腿花了十来天才好。子晴见天地陪着他。
这天,子晴看家里的西瓜卖的差不多了,见这天还这么热,担心还有干旱,晚稻虽说插上了,可谁能保证收成?便巧妙地提醒沈氏,要拔了瓜藤种土豆。沈氏也正有这个意思,土豆产量高,打理起来也不费事,收益比种别的的还强。而且旱地的四亩土豆该收获了,她去看过了,并没有像水稻似的受到干旱太大的影响,到时挖了跟院子里的地一块再都种上一季土豆。
虽然早稻没有收成,可子晴家还好,本来就一亩水田,影响也不大,今年的西瓜收了五百多两银子,扣除买山的银子家里还余四百八十多两。沈氏想买些水田,子晴就不操心这些了,自己就负责后山的小鸡。
正说着,秋玉来送信,春玉家的四毛还是要办周岁酒,曾瑞祥和沈氏对他们实在不喜,明摆着就是想让这边送份礼,旧年一顿饭收了三份礼,还不知足。
曾瑞祥听了说道:“不拘什么,随便准备点意思意思就行了。”
沈氏琢磨了半天还是给做了一身衣服,一双鞋子,家里有现成的布,左右也费不了多少,自打家里的条件好了以后,沈氏买布总是成匹的买,说便宜,再者家里孩子多,长的快,用布当然就费了,也不像以前那样穿打补丁的衣服了,加上子晴捣鼓的那些床单被套就更费了。
礼物是准备好了,可是到了那天谁也不愿跟着去,子福推子禄,子禄推子晴,子晴推子寿,曾瑞祥见此说道:“还是你自己去吧,左右也吃不好,带个孩子你还要分心照顾,就别去添乱了。”
“爹,你陪娘去吧,我们都陪过了,就是你没去过,旧年大爹还陪大娘去了呢。”子晴说道。
有曾瑞祥陪着,沈氏还是蛮开心的,子晴跟着他们去了老房,准备找萧秀水去,金毛的事还没好好答谢她呢,子晴从地里摘了一个西瓜,不大,也没剩几个了,又去摘了几个梨瓜,曾瑞祥帮子晴拎着。
到了老房,田氏又嫌沈氏的礼物轻了,指桑说槐的,不过沈氏也没有在意,也不是一次二次了,哪次她不嫌礼轻?倒是曾瑞祥有些不高兴,可他娘的话,纵使再不好听,他也无法反驳。
子晴倒想说几句,也不想想,自己家上梁,搬新家,一大家人来了两次,只给了十文钱的礼金,看见曾瑞祥在,还是打住,好歹老爹的面子还是要卖的。
看见子晴把东西往后房拎去,田氏更是生气,不过有老爷子在,她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说:“子晴,你大姑家还没吃过你家种的西瓜呢。”
“阿婆,我大姑家不是自己种了么?小姑来拿的种瓜,你忘了吗?”子晴故意问道。
“你大姑家还不知道种没种出来,你前几天来不是给老姑婆家送过西瓜了,怎么又送?”秋玉问道。
“去吧,难为孩子干什么。”老爷子发话了,子晴也不等田氏他们再开口,便出了门。
萧秀水见到子晴自是高兴,捡了个梨瓜洗洗就咬上了,拉着子晴在她屋子里说话。子晴见她屋子里的床搬走了一个,这屋就剩她和秀英了。子晴央她讲讲她爹的故事。
第六十八章、买田
下午沈氏和曾瑞祥回来的时候,子晴才知道大姑家根本就没别的客人,娘家一桌,夫家出嫁的妹子和兄弟一桌,就没外人了。说是请客,孩子的周岁宴,根本就没有一道像样的菜,还美其名曰,就是一家人聚聚,这脸皮还真是无敌。沈氏笑着哀叹说:“下次再要找人陪我去你大姑家,只怕更难了。”说完还故意地瞋了曾瑞祥一眼,捂着嘴偷笑。
子晴见老爹哼了一声,甩手出去了,忙拉了老娘问详情,原来春玉家的西瓜基本没有什么收成,他们村子的民风不好,偷盗成风,加上今年干旱,收成减少,他们家的西瓜没等长大就被人摘了。
田氏问起这些,春玉就开始哭诉,燕仁达就开始骂人。田氏自然见不得女儿伤心,知道小儿子家又买了荒山,日子越过越红火,全然不顾自家妹子的艰难,又借机敲打了儿子几句,沈氏倒还无所谓,听的太多了,耳朵都起茧了。曾瑞祥就不行啊,读书人脸皮本就薄,老娘的数落还没完没了,说的都是些无理的要求,可他又不像曾瑞庆似的敢跟老娘掰扯。要不是等老爷子他们一道,沈氏早就想回来了。
话说曾瑞祥气的甩手出门后,想到家里的旱地也不知怎么样了,便过来瞧瞧,发现洋薯熟了,看着四亩地的洋薯肯定会丰收,心绪渐平,不由得对沈氏充满感激,庆幸自己娶了一个好女人。
三婆婆家的五个儿子先把自己家的洋薯收了回来,收成不错,卖了一大部分换粮食吃,他们感念沈氏的这一份送种之情,主动过来帮着曾瑞祥忙了二天,把四亩地的洋薯全收了回来。子晴家的洋薯都育好了芽口,于是,又帮着做了两天把洋薯种上,当然回家他们也没忘再育苗种一茬。
日子转眼就到七月十五,曾瑞祥和子福给老房那送了一担洋薯过去,顺便道个别,假期结束了。晚上一家子坐在书房,都有些不舍,子晴几个围着子福,听他说一些学堂的见闻和趣事。沈氏有些心不在焉地做着绣活的收尾,花了快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这副绣品,小儿嬉戏图,沈氏本来想拿去卖了,曾瑞祥不许,说就安在他们卧室的屏风上,一看就是好东西。
沈氏放下绣品,跟曾瑞祥商量,剩下的银子买些水田好,还是在城里买个铺子好。曾瑞祥想了一会说:“要不还是买些水田,这次干旱,估计会有卖水田的,旱地就不买了,没人打理,还不好佃出去,再说家里新院子那还有十亩荒地,够自己忙乎,买水田都佃给别人种,一年怎么也能收三石谷子,外加大半石的油菜籽。”
沈氏答应了,子晴知道爹娘肯定有许多话要说,便借故早些回房,子福又叮嘱了子禄、子晴半日才散去。
送走曾瑞祥他们,沈氏和子晴一起去了趟城里,一是给周掌柜送个信,把洋薯卖了,另一个是去中人所看看有没有卖田的。
子晴是个路痴,她娘也好不到那去。两人依旧在城里转了半日才找到当日的中人所,没有碰到上次的熟人,问了一圈也没什么合适的水田,要么是太远,要么是太偏,而且,还太散,沈氏想把水田买在一起,收租也方便,看来这一趟是没有什么收获,母女俩出来有些沮丧。
没想到来到杂货店,周掌柜说因为干旱,粮食减产,洋薯的价格倒上去了,一斤涨了一文,周掌柜还说有多少,要多少。子晴想家里才收了七八千斤的洋薯,再加上入冬前还能收个一万多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