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晴儿的田园生活(千年)-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了六个鸡蛋吗?曾瑞庆和周氏一直没有跟燕仁达和春玉两口子说话,子晴见大姑爹依旧吃喝仿若并没放在心上。
第二天,大概十点来钟,老爷子领着众人过来了,曾瑞庆说是回去当值了,春玉一家仍旧跟来了,夏玉领着她夫君参观,子晴观察了下,周天清眼里只有惊讶和羡慕,没有嫉妒,子晴领了客人到厅堂,夏玉帮着泡好茶水,子晴就去灶房帮忙了。沈氏一早就开始准备饭食,自从子禄去了学堂,子晴就更忙了,要喂鸡,要育种,要打扫院子要积肥,好在有何氏帮着带着子喜。
接风宴开始,沈氏准备得很是丰盛,又是肉又是鸡的,可把大毛他们喜坏了,上来就一人抢了一个鸡大腿,三毛到底小了些,抢了个鸡翅根。沈氏看了着急,不好说什么,这鸡大腿是特意留给两个新人吃的,要不沈氏就剁小了。
“大毛哥,我娘说这鸡腿是留给二姑二姑父吃的,人家是第一次上门,你们抢什么?”子晴开口说道。
“孩子们吃吧,我们不用,还有这些好菜呢。”周天清忙说。
“就是,谁吃不是吃啊?二姑爹都没意见了,做了不就是让人吃的吗?”二毛说道。
春玉听了有些尴尬,训斥了孩子几句,田氏不爱听了,说道:“知道今天孩子多,也不知道多杀只鸡,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肉,哪有不抢的?”
沈氏听了不答言,子晴从心里鄙视了一番,这老婆子,错的永远是外人。
酒桌上是燕仁达唱主角,边劝周天清,边自己一杯接一杯地往嘴里灌,一边还没忘往嘴里塞肉,老爷子看了直皱眉。周天清酒量明显不行,属于沾酒就多的,加上是第一次上门,有些拘谨,沈氏依旧准备了三个荷包蛋,原来新姑爷上门就这习俗。饭后稍歇了一会,喝杯茶,周天清就张罗要走了,怕回家晚了路上不安全。
燕仁达倒是热情地留客,“妹夫,别着急走啊,晚上咱俩再喝,天黑了怕什么,大不了,晚上再住一夜。二嫂这边也有的是地方。”
“不了,家里还等着呢。谢谢二哥二嫂的热情招待。”周天清说完就带着夏玉告辞,众人送出门去,客人走出好远了,燕仁达还兀自喋喋不休。还是老爷子嫌丢人给他们都带走了,毕竟还有何氏在呢。
送走客人,子晴赶紧跑去菜地看瓜苗怎样了,这几天都没有时间瞅一眼,还好,密密麻麻的,有一两片叶子。
回屋看沈氏正移栽小院子的黄瓜等菜,说早就该栽了,这几天一忙就忘了,何氏帮着。多出来的各种菜秧何氏说给子晴她舅舅们留着。
子晴想西瓜秧子也长出来了,便跟她娘商量,这么大的一片地,应该有五亩左右,要栽到什么时候?又不想让外人帮忙。
沈氏想了想说:“要不,今年还找你舅舅们来一趟,去年不也是他们栽的吗?正好把剩下的瓜苗、菜秧带回去,娘知道你不想让外面人知晓,你放心,娘会嘱咐他们的,这些年,你舅舅们对娘不薄,都很疼惜,如今咱家的日子稍稍缓过些,娘也希望他们多个进项,能多宽裕些。”
子晴一想,也是这理,将来自己肯定也希望家人都生活的幸福,最起码也是能衣食无忧。
这日,忙完了西瓜苗,子晴闲下来,看着徐师傅做家具,忽然想起书房那屋,最好铺木地板,做几套矮几,像那种日式的房子,大人可以看书,小孩可以玩乐。
子晴征求了徐师傅的意见,徐师傅说,用自己家的普通木头就行,不过要先剖开对好接缝,然后再拆了刷清油,清油干了之后才可以正式铺,子晴记得好像要打木楞,防潮,徐师傅听了细想了一会,说好像是这个理。
小刘把书房那屋的青砖起了,徐师傅指导,小刘动手,花了半个月把木地板铺好了,子晴看着光可鉴人的木地板,脱了鞋子走来走去,子禄兴奋地拉着子寿在上面蹦来蹦去,“三弟,以后我们看书写字就有好地方了,我可是做梦也没想到我能在这样的地方写字看书。”子喜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看见哥哥姐姐抱着一团,滚来滚去的,他也在上面兴奋地爬着。
子晴又让小刘打了五个矮几,自己动手做几个靠枕,这时徐师傅的活就只剩下书房和屏风了,每个卧室放了对小圈椅和茶几,博古架除了沈氏屋里,打算书房再做一个。子禄他们也搬回西屋第一间,挨着子晴他们。
月底曾瑞祥和子福回来,看到书房的木地板和小矮几都很惊奇,子福还抱着子晴转了二圈呢,“晴儿,哥哥真的太喜欢了。”
子晴解释是因为喜欢一家人在一起学习,弄桌凳又占地方,所以想到了这个法子,靠枕又可以当坐垫,冬天要能铺上厚厚的羊毛毯就更好了。这屋子开了两个窗户,所以光线最好,沈氏还把绣架搬过来了,反正她现在不用下地,时间还是很充裕。
第六十一章、周氏受伤
三月初八,萧家的大儿子福生的婚期到了,子晴带着子寿去迎亲了,因为萧家老家并没有多少亲人,又不在当地,所以彭氏央大家都去捧场。
子晴和萧秀水一起疯了一天,晚上几位未婚的大小伙要偷偷听房去,秀水也意意思思的想偷着去,想拉子晴做伴,萧福生的新房就是原来沈氏住的那间,重新粉刷了,子晴虽也有意凑这热闹,无奈沈氏早早就把她带回去了,“哪有女孩子听这个,没脸没皮的。”子晴深觉遗憾。
第二天上午,难得的晴天,沈氏和子晴坐在晒垫边,家里的油菜早收回来了,一直没赶上好天气,这不沈氏一早把油菜抱出来翻晒,这会正一边敲打一边揉捏,子晴在一旁帮着撵鸡,子寿和子喜脱了鞋子,穿着厚袜子在晒垫上踩着油菜杆玩,子喜走路还不是特稳当,摇摇晃晃的,倒是知道摔了自己爬起来,惹得子晴和子寿大笑,小家伙见了,玩的更欢了。
沈氏正跟子晴说着今年城里卖小豌豆的比去年多了,价也降了一文。正说着,突然,天气就变阴了,一会就起风了,何氏跑出来看看天,说怕有雨,忙抱了子喜进屋,三人手忙脚乱地刚把油菜收进门房,一阵狂风就刮过来,飞沙走石的,到处黑压压的,稍后雷鸣闪电,大雨倾盆而下,三人忙躲进屋内。
下午子禄放学回家,说路上到处是刮断的树枝,还有倒塌的茅草房,何氏说好多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风,麦子肯定要受影响了,子晴一听赶紧出去看看院子里的菜地,还行,毕竟四面都有房子,没刮起来,西瓜地里的苗都东倒西歪,子晴叫大家都来帮忙扶起来。
这时,子晴听见有人喊门,原来是曾瑞玉来了,说这边的麦地他去看过了,因为是洼地,损失不大,就是需要扶起来,怕泡在水里会发芽,又说:“我刚来的路上还听说,咱村有人被刮得飞了起来,落到水库那边的水渠里,被人救起来,都说还没见过这么刮风的,好像要把东西都卷起来,亏得我跑的快。”
大家听了都很惊奇,从来没听说过,居然还有人被刮飞了,正说笑呢,秋玉过来送信,原来被刮飞的居然是周氏,子晴觉得周氏的体重在女性里还是偏胖的,这要换上别人,还指不定刮哪了。
沈氏听了赶紧甩甩手中的泥,要看看周氏去,匆匆忙忙捡了二三十个鸡蛋,交代何氏几句,子晴也跟着。
到那才知道,周氏的脚脖子肿的很厉害,是被人用板子抬回来的,根本走不了路,老爷子找了当初给子晴看病那个周郎中,子晴他们到的时候,正不知用什么药在做推拿,周氏疼的呲哇乱叫的,大夫一直说别乱动,可周氏的眼泪鼻涕都有了,边哭边数落,一会说孩子爹不在家,家里的事都指着她操劳,一会又抱怨,说老爷子分的地不好,要是分的是老二家的地,就不会遭这罪了。
老爷子在外头听了眉头越皱越紧。田氏也是唉声叹气的,子萍在一边只会抹眼泪。
沈氏赶紧问:“爹,给大哥送信了吗?”
“跟街头的老田说了,让他去接一趟,反正老田也是要送人去城里的。”老爷子说,老田就是赶驴车的,每天都等在街头拉人。
一会儿,老爷子去送周郎中,沈氏坐到周氏的床沿,问到底怎么回事。原来变天时周氏正在沙地摘豌豆,没剩下多少,就想一口气干完,省的再跑一趟。等看出不对劲想跑时,又跑不动了,后来也不知怎么回事,自己那一刻都晕了,等明白过来就已经在一个废弃的干水渠里了。这水渠比一个人还深,周氏掉底下喊了半天才有人听到,自己都吓坏了,又冷又饿的,不知冲撞了哪路鬼神,说着就要子萍去点香拜拜。
沈氏烧了点热水,给周氏稍微擦洗了,又去灶房煮了两个荷包蛋端进来,说:“吃碗鸡蛋热乎下吧。最近都别动换了,没听才刚郎中说了,伤筋动骨要一百天呢,跟娘说一声,也别开伙了,两家就和下吧。”
说完沈氏又问地里的活怎么安排。“那个没事,让我娘家弟弟做去吧。我知道你自己家的事还忙不过来,就不麻烦你了。”周氏说。
正说着,田氏进来了,说天黑了,沈氏忙站起来告辞,带了子晴往家走。
回家的路上,子晴跟她娘商量,想等今年西瓜下来卖的银子买下后面的小荒山,“娘,我想种果树,你相信我,一定行的,我已经育出苗了。而且,山上那么大的地方,还可以养鸡,养鸡也很赚钱的。娘,你看,我从来没种过西瓜不也种成了吗?”
“那大一片山,不得还几十亩啊,娘还想攒钱买上好的水田呢。还是水田实在,你看哪家地主不是有了银子就囤积水田。”
“那是荒山,要不了多少银子,我只买这一次地,以后的银子你都拿去买水田。我保证亏不了,要是亏了,到时娘就不用给我嫁妆,我就要这荒山就行。”
“你个没脸没臊的,这话也是你一个女娃家能说出口的,成天跟谁学的。”
见子晴没吭声,又说:“咱家哪里有银子买山,你大哥去官学,徐师傅的账结完了,咱家还剩下多少?”
徐师傅他们前二天就回去了,家里就剩十多两银子,确实不够干啥的。
“娘,我也没说现在买啊,你看咱家的院子是荒地,拢共才花了十五两银子,咱家一年就收回来二百多两,多合适。”子晴跟她娘解释了一遍。
沈氏寻思了一会,最后,总算答应等曾瑞祥他们回来再商量。
回到家吃完洗漱上床,一夜无事。谁知,凌晨时分,就听见窗外的风呼啸着过,动静比白天的那次还大还疯狂,子寿吓醒了,哭着喊娘,子禄抱着他哄道:“小三别哭,哥哥跟你找娘。”
沈氏忙抱着小儿子一块坐到子禄的床上,和子禄一起哄着子寿,何氏和子晴也早就醒了,两人也坐到了子禄的床上,子晴怀疑是附近海域有台风刮过,扫尾扫到这里来了,上世小时候也碰到过,不知要几天结束。何氏说今年的天气反常,怕是不好,让沈氏多准备点米粮。
第六十二章、端倪
早上起来,天又放晴了,子晴出门看看瓜苗,仍是东倒西歪,花了几天时间才扶好,这是后话。
天一晴,沈氏出来赶紧晒油菜,然后出门再去看看周氏,顺便买点肉菜。回来后,沈氏说路旁的大树都有连根拔起的,到处是断枝,太可怕了。不过,她倒是捡回来不少树枝当柴火,拉了子晴来来回回捡了好几趟,堆成小山似的。
沈氏说子萍她爹回来,想接周氏去城里住一段日子,顺便想找城里的大夫给周氏瞧瞧。子晴想,沈氏肯定比任何人都希望周氏能治好吧。
听沈氏的意思,老爷子和田氏有些不愿意,可能是因为大儿子到城里要租房吧,况且米面菜蔬也不像家里方便。可是曾瑞庆不能天天回家,周氏不能动弹,没人照顾确实也是不便。子萍自然一并跟去伺候。沈氏回家又捡了一篮子鸡蛋送去,说到城里什么都得花钱。
随后的天气也没觉得与往年有何不同,就是觉得雨水多了些,曾瑞玉勉强把水田插上了秧苗,天天细雨蒙蒙的,远处的山,近处的村子,镇日笼在一片烟雨苍茫之中,雨细细的,斜斜的,这江南的梅雨,就像一副看不清实物的水墨画似的,时间长了很是厌烦。
谁知进入四月以来,天开始热起来,天天大太阳,一改上月的梅雨天,一直晴了一个月,水田开始干枯,家家开始挑水灌田,勉强把麦子收了,减产是必然的,预计的四石只收了二石半,仍给老爷子送去一石,剩下的全留下来,沈氏还买了不少大米存放着。
院子里的西瓜倒还没受多大影响,离得近还是好,什么洗脸水、洗澡水、洗菜水全拿来浇地了,一点也没浪费。水井的水位虽有所下降,却没有干涸。让子晴惊喜的是她发现去年的橙子籽都长出苗来了,有一掌来高了,这更坚定了子晴要买山的决心,而且,曾瑞祥也答应了。子晴单独辟了一块地方做苗圃,开始育苗,已让她三堂叔抽空去打土坯买大石块了。
这日沈氏要去城里,说要去看望周氏,顺便给周掌柜送两筐鸡蛋,这回有何氏帮忙看家带子喜,子禄上学去了,沈氏出门一般都带着子晴跟着。
从周掌柜那里,沈氏买了些干果点心,两人打听着来到曾瑞庆租的一个小院,里头住了三户人家,条件不大好,不过,看到沈氏,周氏还是挺高兴的,说是孩子爹碰巧寻到了一个从京城回乡养老的好郎中,给她开了方子,说好好调养,还能生孩子的,如今,她已吃了十来副药了。
沈氏一听这个,忙念“阿弥托福,感谢菩萨,果真如此,也是你苦尽甘来了,你且把心放宽了。”说着周氏也掉眼泪了。妯娌俩这回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越说越黏糊,越说也越热乎,两人又说了到除夕之夜闹的那场不痛快。
“弟妹,我当时也不是针对你的,一听老头子说的那话,我也不知怎么发蒙了,就说了那些浑话。后来我一想,也不可能是你的主意,哪有当娘的舍得把自己的孩子送人的,何况子福还那么优秀。也就燕仁达那样的,生了一堆孩子偏又养不起的,才会惦着别人家的东西。”
“可不,我想着嫂子这么年轻,哪有治不好的病?抱养的怎么也不如亲生的不是?以前是没条件,这回趁机好好养养,怎么还不能养出一个孩子来,以前又不是没生过?”
半天没看到子萍,沈氏便问了一声,周氏说是隔壁有一对年轻夫妻,男子常在外做活,女子在家做绣活,“我寻思孩子也不小了,都十二了,有合适的该说亲了,就让她去学些针线手艺,以前在家哪里有这闲功夫。这不,还没回家。要不,子晴,你去喊一声,就在隔壁。”
子晴答应着去了,敲了门叫子萍出来,谁知转身正碰上一个大男人盯着子萍打招呼,原来是这家的男主人回来了,子萍一脸灿烂地问道:“胡大哥今儿回来的可早,胡嫂子还没开始做饭呢。”
“嗯,你今儿怎么这么早回家,这位小妹妹是谁?”
“我堂妹,我婶娘从乡下过来看我娘了,我娘叫我早些回家去。”两人熟稔的神情给子晴吓了一跳。
子晴见他看堂姐的眼神不对劲,说又说不清,感觉有些轻浮,也有些肆无忌惮,一看就不是什么正派好人,子晴一眼就不喜欢这种人,奇怪子萍这么大了,还没点眼力见,警惕性还这么低。
子晴打量了一下子萍,虽说不是什么大美女,毕竟发育得较好,少女的特征已经有些突显了。子晴预感有些不好,男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可千万别被哄骗了去。可这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
“姐,这家的主人有多大了?你跟他们熟吗?”
“熟啊,他们都很热情的,我们家刚搬来,胡家嫂子就过来帮了不少,也陪我娘说说话。后来我娘见她一个人在家做绣活,想让我跟着去学学。他们多大了我不知道,不过,他们家只有一个女孩子,才三岁。”
子晴想也就二十来岁,就接着说:“姐,你有时间还是多陪大娘吧,毕竟大娘现在还不能走路,很不方便,再说,你想做针线也可以在家做啊。”
“在家做有什么意思,我娘也不会教我,胡家嫂子不仅待人热情,她的绣活也好,胡家大哥也从不嫌烦,还说有我陪着他娘子,他求之不得呢,这样一来他娘子也不会无聊了。胡家大哥可真疼他娘子。”
子晴一听更不放心了,劝道:“可是大娘在家一个人也很无聊的,而且大娘还不能动弹的,想喝点水什么也不方便,她更需要你。”
到家了,子晴也只能言尽于此了,看子萍的表情,肯定是没听进去。告别周氏回家,子晴有些闷闷的,这古代很讲究名声的,万一堂姐有什么不好的事,子晴也会受牵连的。思虑再三,找了个没人的时候,子晴跟她娘说了她的担心。
沈氏听了唬了一跳,“女儿啊,你还小,什么也不懂,这话到外头可千万别瞎说去,知道了吗?”又细问了一遍当时的详情,子晴斟酌着一一答了,之后,沈氏再也没提这件事,子晴也不知怎么处理的。接着,老房那边倒真是有了一件喜事。
第六十三章、秋玉说亲
原来是秋玉要定亲了,田氏一直为小女儿的事情头疼,秋玉说了不嫁农夫,田氏托人到处打听,秋玉已经十五了,今年定下来,再早也要明年成亲,年龄刚刚好。
这回合着也是巧,刚好邻村西庙村的周家,又是周家,子晴才发现此地姓周的真的很多,周围几个村子几乎都是。话说回来,这周家的大儿子一直在新州府附近的什么铁矿里做一个记账的,也就相当于现代的统计之类的活,算是比较轻巧,不用下矿,也安全。薪水也还可以,一年说是有十二两银子,比曾瑞庆还多二两。前几天已经相看了,据说对方长得也是一表人才的,双方都还比较满意,这不,赶休假的时间赶紧下定。
沈氏觉得这么远,将来怎么生活,难不成带秋玉去那矿里,听说那可是一个女人也没有的,两地分居日子也不是那么容易过的,自己这些年又不是没亲身经历过。沈氏把这些跟田氏说了。
谁知田氏听了反说:“这些你就不用操心了,我是她娘,难道不会真心替她盘算?难得秋玉愿意,看上了他,难不成留来留去真留成老姑娘?秋玉也这么大了,从小又是个心气高的,心里又有算计,她已盘算好了,两人分开各自好好挣几年银子,回来租个铺子什么的,也就苦个三五年。”沈氏听了才不语。
周家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秋玉说亲的是大儿子,子晴见了,长得确实还行,像个读书人,据说也确实上过几年私塾,家里略有几亩薄地,有一个大姐嫁了。
子晴对这些没什么兴趣,就去后房找秀水,萧家大儿子已经搬走了,那屋如今没人住,屋里的新家具也都搬走了,不过,秀水说她二哥也说亲了,子晴就笑了,说道:“今年怎么到处是喜事,我家二姑嫁人,小姑说亲,你家也是两个大哥哥先后要娶亲。”
谁知秀水听了反而有些伤感,说:“依我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我二哥成亲后也会离家,女方的条件不错,是县城的,不会嫁到乡下来,我二哥要搬去县城。我大哥走了,二哥也要走,家里越来越冷清了,想以前咱们大家都在一块,是何等的热闹何等的有趣,如今倒好,一个一个的都走了。”
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说不要家就不要了,眼瞅着家里越来越冷清,以前大家都挤在一处,还不够住呢,子晴家先搬走了,接着萧家两个儿子,周氏一家也走了,夏玉出嫁了,原来成天鸡飞狗跳的,如今到处冷冷清清。
子晴想自己现在的家不也如此,大哥出去求学,紧接着二哥要不了两年也要出去,“真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子晴感叹了一句。更何况自己上世的父母家人此生再无相见的可能,子晴不禁悲从中来,低声啜泣起来。
秀水着急了,一个劲地问:“晴晴,你怎么了,你怎么说着说着就哭了?”
子晴哭了会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擦干了眼泪笑着说:“还不都是你,非要说这些,我一想到过不了两年你也要出嫁了,也不知嫁到何处,过的好不好的,我就伤心了。”
“那还不容易,我嫁到哪里,你就嫁到哪里,咱们最好嫁进同一家,就更好了。”
子晴一听反而乐了,可真是童言无忌了,“这也不是你我说了算的,好了,咱们去看我家的三姑父吧。”
两人过去的时候,周家已经来人了,又是长篇大套的家长里短,不必详叙。子晴只知这三姑爹家里的条件还不如二姑爹,不过,小姑有算计,又有一手好绣活,而且小姑爹拿的银子是旱涝保收的,二姑爹还要看天吃饭,最主要的是二姑的身体每年的药钱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此看来小姑的日子肯定会不错的。
转眼就快到端午,进入五月总算下了场大雨,子晴让她三堂叔把四亩旱地全种了洋薯,抗旱高产。沈氏把家里的阉鸡出了一批,这鸡是去年十一月初买的,都有个四五斤,子晴看西瓜长势还不错,可是还是不大熟,还要等个十来天,端午是别指望了。
曾瑞祥和曾子福回来,晚上一家人都爱坐在书房的木板上,各做各的事情,曾瑞祥指导子禄的功课,子福看书,子寿陪着子喜坐在地板上摆木块玩,沈氏做针线,子晴是一会针线一会学字,子晴准备把家里的床上用品都换成一套一套的,她自己先挑了一匹白底浅紫色清淡的小花布,从枕头到被套到床单整个一个四件套,何氏很喜欢,说睡觉做梦都觉得香了。
沈氏见确实不错,买了好几匹布回来,还说买的多便宜了很多,沈氏尤其喜欢这被套,省事多了,难为子晴怎么想出来的,以前每次洗被子都要拆来缝去的,麻烦死了,所以一年也洗不了二次被子,这回拆洗就方便多了,而且,子晴给被子四个角还缝上了带子,绑着就省的被子跑来跑去的。
“娘,这个很简单的,每次我也是嫌每次拆被子很麻烦的,要是有什么东西能把被子套住,每次只拆套子洗就简单多了,我就想到了这个,可是被子在里面爱滑来滑去的,有绳子绑着不就好了,娘,还是我聪明吧,我喜欢屋子里看起来整洁干净,不花里胡哨的,所以我用了一样的花布做床单和枕套。”子晴的解释彻底打消了沈氏的疑虑,在她看来,这个女儿从小就古灵精怪的,总是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
这次曾瑞祥和子福回家,沈氏就说先给他们赶一套带去学堂,这半年多的练习,子晴的针脚匀细多了,她本想给大哥做一个背包,可是她只要一想到穿着长衫背着双肩包,怎么也不搭,纯属搞笑。
何氏被她大儿子接回去过节了,曾瑞祥就说把老爷子他们叫来一起过,反正那边也就三个人了,这回倒是没出什么幺蛾子,田氏只是看见家里全换成的新床品,抱怨了几句浪费银钱,然后仔细问了怎么做,估计是要给小女儿准备嫁妆吧,还特意喊秋玉看了。这本来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看就会,古代的女人几乎都会针线活,富人不用操心洗被褥,自有佣人,而穷人哪里舍得出去买这些,恐怕连被面都是补丁撂补丁,所以子晴也没想着拿它来做点什么。
田氏说秋玉的亲事定在明年秋收后,秋玉的生日是下半年,田氏想让她满了十六岁再嫁。又说起夏玉,如今也不知过得怎样了,有没有犯病,上次捎信来说分家了,田氏让他们把水田佃了出去,夏玉的身体是一点地里的活都不能做,还有春玉家的生计如何艰难等等。
子晴见田氏满心都是对三个女儿的顾念,对断腿养伤的周氏却无片语提及,怎么说也一起生活了十多年,侍候了她十多年,子晴不禁觉得田氏有些凉薄。
第六十四章、买山
话说端午那天田氏提了夏玉后,谁也没想到几天后,夏玉两口子真的回来了,夏玉走不了这么远的路,搭了一段牛车,自己走了一段山路,过了独木桥,又搭上一段牛车,总之,据她自己说回来一趟是很不容易。原来是成亲三个多月了,一直没有怀孕的消息,婆家人着急了,夏玉也不好说什么,便想回娘家养一段时日,就便找个熟识的郎中看看。
夏玉回娘家还给子晴家这边带了点地里的出产,虽说东西不值钱,可到底是一份心意,沈氏请他们过来吃顿饭。饭后,秋玉和夏玉姐妹俩同时洗了个澡,秋玉走时笑着说:“每次来二哥家吃饭,都说要洗个澡,可每次总是不欢而散,都半年了,今天才算把这澡洗上了,太舒服了,爹,娘,要我说你们也该泡一个,我二嫂真是会享福,有钱就是好啊。”
夏玉拧了她一下,低声说道:“洗你的得了,哪来的那些闲话,非要惹大家不高兴你才甘心?”
子晴见老爷子和田氏的瞪了沈氏一眼,忙说道:“小姑,我娘哪里会享福,这是我爹和我大哥要弄的,说我娘一个女人带着这么的孩子,一天到晚家里家外的太辛苦,晚上泡个热水澡能缓解一下劳累。”
子晴成功地见田氏的脸色变了,气呼呼地说:“不是洗完了,怎么还不走?”
送走他们,沈氏用手戳了下子晴的头,摇了摇头,子晴忙拉了子寿说道:“小三,姐姐带你看西瓜熟了没有?”
此后,子晴几乎天天去地里敲西瓜,熟的还是不多,又等了几天,五月十五了,子晴终于抱了个瓜去给周掌柜送信,并问:“周掌柜,能不能和你们东家打个商量,你看,今年干旱,瓜减产了,但是瓜比去年的更甜,你拿去尝尝就知道了,而且,今年的瓜比去年还提前了十天,你去问问东家能不能多给点辛苦费。”
周掌柜接过瓜,笑着说一定把话带到,次日周掌柜带人过来拉瓜时,告知东家的意思,二十文一斤,可以卖到这月底,六月初至六月中旬,仍是十八,虽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过子晴还是比较满意的。商人哪有不逐利的。
送走周掌柜,拿着手里的一百两银子,子晴就央沈氏去找里正,沈氏问:“又不是上街买块猪肉,这么大的一笔银子,你这么急烧火燎的给人送去,为什么呀?”
“哎呀,娘你就别管了,爹不是已经同意了吗?再说了,这西瓜不也是我捣鼓出来的,你还不信我呀?我要养多多的鸡,要赶在过年前卖个好价。”去年卖对联时子晴在菜场问了,阉鸡年前最高都卖到二十文一斤,而自家给周掌柜那十八文还以为人家照顾咱呢。最主要的是子晴想养到一千只鸡,鸡粪用来肥山,再养些羊,果树的营养也就差不多了,可这些都没法细说,只能死磨硬泡撒娇了。
沈氏拧不过子晴,只好拿了一小篮子鸡蛋,上里正家串门,子晴跟着。何氏陪着子喜,子寿,过完节没几天,沈氏又捎信接她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