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晴儿的田园生活(千年)-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晴把刚才的话题重复了一遍,刘氏说道:“我只是听说了小姐们吟诗作画的,还没听说过妇人们也要吟诗作画?我还是做姑娘时,我爹教我认了些字,背了些诗词,这会,全都还给我爹了,这不是难为人吗?我可不去了,你带着孩子们去吧。”
  傅氏说道:“我倒是学了几年琵琶,可是这么多年没练也手生了,成亲后,都没弹过几次,还不得跟昨晚大哥似的。别的我也不会,作诗作画学了两年,没学出什么来。”
  杨氏笑道:“看你们这一个个的为难样,以后,咱家的女孩可是真要好好学点东西了。”
  子晴笑道:“这倒是真的。”
  四人说笑间,陈氏打发人说,可以去饭馆了。

    第四百五十六章、小翊请客

  子晴她们几个出了房门一看,所有的人都来子晴家集合了,乌压压的一片,因为路途不远,不过是出了胡同口,一拐弯的街口对过,女眷们坐着马车,男子一律步行。
  子晴抱了嫣然要上车,谁知这小丫头非要跟着书睿几个走路过去,大概也是很少在外头走动的缘故,只要一出门,就兴奋不已,连蹦带跳的,才四岁的孩子,子晴也不忍苛责她,扼杀了小孩子的天性。
  小翊领着嫣然,不知不觉,小翊已经渗透到了子晴一家的生活当中,书睿和书彦几个也不再对小翊那么戒备了,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前日防贼的?看来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陈氏给预留了一个大院子,小孩子们在炕上摆了二桌,沈氏带着媳妇女儿炕下一桌,曾瑞祥带着儿子还有刘家、杨家、傅家的三个外男在对面屋子一桌。
  子晴一看这架势,这五两银子还真不够,便对陈氏嘱咐一句,“二嫂,你回头交代一声,就收五两银子,剩下的从我的分红里扣。”
  这是还没开店时陈氏提出的规矩,不管是谁家来饭馆吃饭,为了以示公平,都是记在各家账上,每月从分红里扣,这样,就防止了死帐、烂账。
  正要开席,文星彧和罗浩炎过来了,说道:“你们也来的太早了些,也不等我们一等。”
  书彦说道:“还等你们,没罚你们就不错了。”
  “罚我们?也行,不如也罚我做一个东道。改天也请大家吃饭。”罗浩炎一脸的无所谓。
  “这个就没意思了,罚你,要罚一个难度大一些的。”书睿说道。
  “我知道了罚什么,我姑姑最爱吃的是黄鳝。来北方之后总念叨想吃没有,不如罚他去捉一篓黄鳝来。”永松笑道。
  “这个罚还有点意思,就这么办。”小翊也笑道。
  “什么呀?我上哪里寻摸去?太难了。换一个。”罗浩炎喊道。
  北方人一般不吃黄鳝,子晴来了一年多,还真没见过有卖的,自家庄里也没有,倒是还真有些馋了。
  “那我呢?”文星彧问道。
  “你,你,我听说这季节的螃蟹肥。不如你弄几篓过来,让我们大家尝尝。”书彦说道。
  书彦也是在书院听别的同窗说起来的,曾家还没吃螃蟹的习俗,主要是在安州的时候,没有大螃蟹。只有那种跟一个铜板差不多大小的土螃蟹,一点肉也没有,只能用油炸了,补钙倒是还行。
  “这主意好。”永松、永柏笑道,他们也是有耳闻,没有亲自尝过。
  “这倒不难。”文星彧笑道。
  “你是不难,不如咱俩换一个,你弄黄鳝,我弄螃蟹?”罗浩炎拿胳膊捅捅文星彧说道。
  “不换。”文星彧倒也干脆。出门即刻唤了一个小厮,叮嘱几句,小厮便走了。
  众人只顾说笑,谁也没在意,一会儿,开始走菜。孩子们这两桌,比大人还热闹,居然要猜谜划拳的,也不知这书院都教了这些孩子什么,倒是色色齐全。
  亏得是子晴拘着他们,不让多吃酒,一人不许超过三杯,别人还好说,唯独罗浩炎是个不服管束的,哄了书钰书玮还有永楠永樟永枫几个小的把酒都给了他,一会,便脸红了。子晴这才发觉,夺了他的杯子。
  “姑姑,你怎么比我娘还厉害啊?我娘都不管我吃酒的。”罗浩炎嘟囔道。
  “那你就回家自己吃去,愿意吃多少吃多少,没人拦你。”子晴说道。
  “姑姑,你就是偏心,你对小翊从来都是细声细语,和颜悦色的,唯独对我和文星彧,都是呼来喝去,疾言厉色的。做东西也是,每每有他的没我们的,有我们的肯定就有他的。”罗浩炎站在炕上说道。
  “就是,别看小翊年纪比我们小,心眼可一点也不少,姑姑,不信,你等着瞧。”文星彧吃了两杯酒,也胆子大了,说出来自己心里话。
  子晴听了一愣,罗浩炎不说,子晴还真没细想过,想必是脑子里一直觉着小翊是个没娘疼的孩子,加上昨晚花嬷嬷的一席话,小翊的爹有了那么多的女人,孩子也肯定少不了,轮到小翊这,还能分到多少父爱?
  如此一来,子晴更认定了小翊是个可怜的孩子,小小年纪,靠着嬷嬷和管家的庇护,才能躲过那些算计,长到今天,实属不易,这样家庭出来的人,心眼肯定少不了,心思也不大能琢磨透。
  不过,再怎么心眼多,他也毕竟是个小孩,渴望父母家人的疼爱,子晴还是能从他眼睛里看出他对自己的孺慕,所以,子晴才会纵容他一天天的长在自己家,长在嫣然旁边。
  小翊听了文星彧和罗浩炎的话,对子晴说道:“姑姑,他俩吃醉了,胡说呢。”
  刘氏笑道:“都是子晴惹得祸,这酒没吃上几杯,反倒吃起醋来,我倒是第一次见几个孩子为了争一个姑姑吃醋,你们要这样,我们这些正经的侄子侄女更该抱起醋坛子吃了。”
  刘氏的话很快引起了反响,永松几个笑道:“可不是,那是我正经姑姑,我们还没找你说理呢,你倒还抱怨上了。既如此,那是我们的姑姑,你们回家找你们自己的姑姑去,别在我姑姑身边腻歪。”
  “我才不走呢?我要走了,还不是便宜了某人,趁了某人的心,我不走。我爹还指着我娶这个小丫头回家呢。”罗浩炎指着嫣然不屑说道。
  这话惹恼了好几个人,书睿他们几个把罗浩炎掀倒在炕上,几个人合伙挠他,书睿和书彦按住了他,书钰一屁股坐在了罗浩炎身上,对着他的屁股使劲打,连文星彧都踢了他几脚。
  “你们以多欺少,算什么本事?有能耐的,咱们一对一。”罗浩炎喊道。
  “我们还就以多欺少了,你欺负我妹妹就是不行,我告诉你了,以后,你要再胡说八道,我们还揍你。”书彦说道。
  “文星彧,文七少爷,文七公子,我是在帮你,你怎么好坏不分?”罗浩炎喊道。
  “你要抢我媳妇,那叫帮我?”文星彧看了他一眼,并没有上前帮他。
  子晴见书睿几个还有分寸,也是打打罗浩炎的屁股挠挠痒什么的,便也没有上前,谁让他口没遮拦胡说八道?也该受点教训。
  永莲他们看热闹,还特地腾出了地方,小翊也把嫣然抱到了炕尾,看着他们玩闹。
  这时,门口伺候的丫鬟进来问陈氏道:“有人送来了二篓螃蟹,送哪里去?”
  陈氏一愣,看看子晴,子晴看看文星彧,这效率也太快了些吧?
  文星彧说道:“拿去灶房煮了送来。”
  书彦几个听说有螃蟹吃了,才放开了罗浩炎,说道:“今日看在螃蟹的份上,先饶了你。”
  谁知罗浩炎偏生不领情,坐起来嚷道:“什么意思?你们是说小爷我还不如螃蟹重要?”
  书睿斜了他一眼,说道:“不然你以为呢?”
  罗浩炎哇哇大叫,一把摁住了书睿,叫道:“你真气死我了,明日我给你送一篓,让它们在你床上爬满了。”
  “那我煮了坐在你床上吃。”书睿笑道。
  “对啊,还有我们哥俩,我们四个,你才一个。”永柏拍手笑道。
  “姑姑,我错了还不成吗?你看,他们都来欺负我,你也不管一管。”罗浩炎喊道。
  陈氏笑道:“真是一群孩子,看着吵吵闹闹的也是开心。”
  “也就晴儿有这耐心,自家一堆孩子还哄不够,还从外头招了三个来,还别说,这几个孩子看着,品性还真不错。”刘氏笑道。
  说话间螃蟹端了上来,子晴一见,确实个挺大的,还真没吃过,不光子晴,沈氏他们都没吃过,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还是小翊乖巧,拿了个螃蟹从肚子那掰开了,第一个送给了沈氏,文星彧见了也给子晴掰开送了过来,罗浩炎掰了一个,想了想,给那边的曾瑞祥送去了,曾瑞祥接了螃蟹,夸道:“这孩子,真懂事,是个不错的。”
  罗浩炎笑嘻嘻地回来了,说道:“姑姑,我做的对吧?”
  小孩子们学东西都快,书睿他们见了一次,便知道从何下手了,掰好了给刘氏送来,给永莲送去,而小翊,早就开始喂嫣然吃上了,小嫣然满嘴的蟹黄油乎乎的,小翊轻轻地用手帕抹去。
  沈氏看了说道:“这小翊对嫣然,还真是用心。”
  刘氏笑道:“娘你没听那两个孩子说,三个里头别看他最小,心眼可最多,不声不响地,把这外甥女拐带了,你没看嫣然跟他现在可好了,出门总让他牵着。”
  子晴听了也看向他们,小翊对嫣然那份在乎,跟书睿有的一拼,不知道的还真以为嫣然是他亲妹妹,子晴细想了这一年多,好像除了夏天去庄里的几个月外,这小翊不说天天来,也几乎是隔一天便要来看看,有时呆的时间并不长,陪子晴和嫣然说几句话便走,有时会留下来吃顿饭,因为书睿他们几个都进学了,家里平时人还真不多,嫣然跟小翊很快便熟识起来,嫣然见了小翊,也是哥哥哥哥的喊着,子晴还真没想太多。

    第四百五十七章、菊花会

  话说子晴听了刘氏的话,存了心,这要怎么才能跟小翊疏远些呢?让子晴对这个一个孩子说重话,子晴还真做不出来,难不成又要躲到乡下去?可是这大冷天,也不方便。
  思来想去的,也只有等过两年,林康平回来了,带着嫣然回安州,小孩子心性,到时自然就淡了。毕竟嫣然现在才四岁,小翊也才十岁,能有多少长性?
  因书睿他们几个要去书院,所以,这螃蟹,也就急急忙忙地啃了几个,便回家拿东西去了,他们几个做伴去,子晴倒也放心,子晴他们则尽兴而散,不提。
  二十八日一早,仍是花嬷嬷给子晴梳洗装扮一番,刘氏带着永莲三个,傅氏的女儿太小,才两周岁,便没带在身边。
  刘氏看了眼子晴的打扮,笑道:“妹妹这个一看,倒是有几分富贵气,我瞧着跟她们也没什么区别了。”
  子晴说道:“区别大着呢,在她们眼里,人家是正经的贵族,咱们呀,就是有再多的钱财,也还是那个乡下土村姑,脱不了个俗字。”
  “奶奶的话可错了,奶奶如今可是我们小主的姑姑,以后呀,也是正正经经的富贵人家,谁敢跟奶奶过不去?岂不是跟我们小主过不去?”花嬷嬷笑道。
  “难不成你家小主还是个皇亲国戚不成?这认了子晴做姑姑,我们子晴也跟着借光了,成了皇亲国戚不成?”刘氏笑道。
  “大舅奶奶惯会说笑,不如,我来给你家的三个小姐梳梳头发。”花嬷嬷愣了一瞬。才道。
  “这敢情好,有劳花嬷嬷了。”刘氏忙把永莲推了过来。
  子晴正跟嫣然穿衣时,小翊过来了,手里还拿着根箫。子晴笑道:“没想到你还真的来了,你真能陪我们去?不是说是女子的聚会吗?”
  “那是姑姑没有留心,其实也有男子的。不过,他们都是在另一边的场地而已,我不过才十岁,跟着姑姑也不妨。”小翊说道。
  他这样一说,子晴倒是想起来,上次也看到几个七八岁的男孩子一块跟着追逐戏耍。
  文家的菊花会就在文府的后花园,单有一个大门出入。跟子晴上次的正门不在一条街上,可见文府的面积有多大了,刘氏傅氏是第一次进文府这样的人家,平常虽然也和那些官家夫人有来有往的,不过基本都是同级。大家的差距不会太大,而文府却是当朝一品的家,说不紧张,是不大可能的,何况,今天要见的各位夫人小姐,都是京城社交圈中的名流,是平日里传说中的人。
  子晴这会注意力倒是没在这,她一直好奇。文家的女人会以哪种方式来为难自己为难自己的家人,说真的,如若不是为了刘氏和傅氏还有永莲她们,子晴今日兴许还就不走这一趟了。对她来说,横竖早晚是要回安州的,随意找个借口不进文府。事情还真不大,左右林康平也不入仕。可是对子福和刘氏他们来说,就不一样了,还有永莲她们,如果在京城呆下去,这婚事,也只能是在京城解决了。
  子晴一路想着这些,车子很快进了文府的花园,早有几个十二三岁的小厮上来,伺候着子晴他们下了车,给子晴他们指了方向,把马车引到别处歇息。
  进门是一块长长的影壁,拐过影壁,才是长廊,已有丫鬟在此等候,子晴极目望去,对面是文府的宅院,只看见高高的城墙和高高的屋顶上的黑瓦,右边是一个不大的小坡,坡下是一个波光粼粼的小湖,有小桥直通湖心,湖心是一个凉亭,还有两间屋子。左边是一些花木,到处一片姹紫嫣红的,这菊花的品种本就繁多,颜色各异,加上来客一个个的都穿红着绿的,人来人往的,子晴都分不清是花香还是人香。
  说是赏菊,其实,子晴看见园内还有几棵桂花开的正好,大概是怕桂花的香气干扰了菊花的淡香,湖边的空地上,搭了一个台子,这菊花,每个品种都挑了一二盆聚在台子上,高高低低的,错落有序。
  离台子不过二米的地方,放了一溜高几高椅,中间的高几,围坐了一堆人,那便是文府的一品老夫人。
  文三奶奶远远的见子晴进来了,迟疑了一下,和文老夫人耳语几句,还是迎了过来,也不知她是不是看到了小翊。子晴自然要带着刘氏等过去行礼,这次,子晴没有再跪,毕竟,刘氏她们也没受过文家的什么恩惠。
  小翊倒是要跟文老夫人行礼问好,老夫人忙不迭拦住了,问候两句,小翊被文三奶奶孟青菲拉住了,携手问他,怎么好些日子不见他来,念书累不累,又说个子长了好多等,说到后来,想到小翊的娘亲,孟青菲的眼圈红了。
  这时,那个叫敏儿的小姑娘领了一个七八岁的女娃走到小翊的身边,问道:“翊哥哥,你怎么不来找我们玩了,也不来看我们了?”
  孟青菲拉过旁边的女娃,问道:“梅儿,你怎么不叫人?”
  子晴这才知道,这梅儿也是文家的,上次好像记得,这小翊跟这叫梅儿的玩的还不错,还有那个罗素素,也是因为小翊对嫣然好才把嫣然推倒的,子晴一想这些乱七八糟的关系就头疼。
  说曹操,曹操到,正想着罗素素,这罗大奶奶一家便到了,这罗素素见了小翊,忙跑了过来,问道:“翊哥哥,你怎么来了?”
  “我陪我姑姑来的。”小翊淡淡说道。
  敏儿拉着罗素素还有那个叫梅儿的说道:“翊哥哥,咱们几个去那边玩吧?这菊花有什么看头,咱们去那边看钓鱼的去吧?”
  小翊听了,过来问嫣然,“哥哥带你去看钓鱼,好吗?”
  嫣然点点头,小翊牵着嫣然的手,跟着她们几个走了,这边,永莲几个已经跟罗楚楚还有别的几个子晴不认识的小姐聊上了。子晴看她们又说又笑的,倒不枉自己带她们出来一场。
  子晴和刘氏傅氏围着菊花也看了一圈,好像有好几个品种似曾相识,“晴儿,你看那个墨绿的和纯白的,我好像在你家见过?”刘氏问道。
  “这位太太,你指的一个叫墨牡丹,一个叫白牡丹,旁边的那个白的叫白莲。”身边有一位夫人说道。
  子晴见对方对自己点头,也忙回礼,忽然想起来,这便是罗大奶奶的娘家大嫂子,钟大奶奶。
  子晴忙给刘氏傅氏介绍钟大奶奶,钟大奶奶看看刘氏,笑道:“原来上次见的就是令千金,难怪看着那么清秀养眼,看来是随了她娘亲了。”
  刘氏忙道:“钟大奶奶说笑了,我们不过是小家小户出来的,也没见过什么世面,哪里能入钟大奶奶的眼?”
  钟大奶奶笑道:“各花入各眼,我看着倒好,今天也算是认识了,改天有时间,大家一块坐坐。”
  子晴听了这话有些奇怪,这钟大奶奶怎么会想起来叫刘氏坐坐,难不成是看上永莲了?这钟家,后来子晴跟花嬷嬷打听了些,钟家是个武将出身,钟家的掌门人现在是个什么将军,在外镇守,而罗家,就是罗驰的祖父是个什么领侍卫内大臣,这样的人家应该是看不上永莲的。
  不说子晴,就连刘氏也是有几分不解的,不过,她也没表现出来,打了个哈哈糊弄过去了,这样的人家,最好不做妄想。刘氏心里还是有几分自知之明的。
  一会儿,只见文大奶奶拍手示意,丫鬟们领着众人安坐下来,文大奶奶才说道:“又到一年一度的赏菊会,今日我们文府有幸请来各位夫人小姐,我知道大家都是名门闺秀,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造诣不浅,就等着今日一展奇才。今年,我们文府出一个新鲜的花样,就是请每家到场中间出一个节目,或抚琴或歌唱,或诗或画,好不好?”
  子晴一看今天来的人,似乎比六月初六那日还多,听傅氏说,原来这文家的菊会是一年一次的,这京城四季都有花会,春天的牡丹,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是京城四大家族轮着举办,每年在这四次花会上夺魁的,便会誉满京城,封为才女的,到时,便是各家名门公子角逐的对象。难怪这么多的人蜂拥而至,只为了一朝成名,嫁入高门。当然,也有些小型的花会,不过没有这般名气响罢了。
  子晴知道了,反而兴致缺缺了,毕竟,子晴只有嫣然一个,孩子还这么小,哪里就能说到将来?况且,子晴家的门户这么低,这里的人,谁也不是良配。
  正说着,小翊带着嫣然也回来了,原来是知道这边要开始了。
  子晴见各家女孩纷纷上前,又是古琴又是古筝又是琵琶的,都似行云流水般酣畅,均不见一丝扭捏,又或提笔作诗作画,稍作沉思,便提笔一气呵成,还真是佩服,想来是肚子里还真有货。永莲是弹琴,永菱唱歌,永蓉跳舞,就是那日练过的采莲曲,永菱的声音倒还有几分出彩,永莲和永蓉倒表现平平。
  最后,场上的人都表演完了,文大奶奶看着子晴突然说道:“还落了一位客人,这林奶奶也带着令爱来了,不知是令爱上场还是林奶奶亲自上场,我们的规矩是每家都要出一个节目的。”
  众人听说了,都顺着文大奶奶的视线看向子晴,子晴就知道没这么好过关的,原来在这等着呢。

    第四百五十八章、赌注

  文大奶奶见众人看向子晴,便笑道:“我给大家介绍下这林奶奶,林奶奶和我们老夫人是一个地方出来的,我们老夫人可说了,安州既是个出才子又是个出才女的好地方,这林奶奶便是前科探花郎曾子喜的胞姐,听说从小便识文断字的,大家想不想看看林奶奶的文采?”
  子晴笑吟吟地看向文大奶奶,说道:“文大奶奶抬爱了,文老夫人才是安州第一才女,小女子不过是略微识得几个字而已,哪里敢班门弄斧?不过,小女子对文老夫人倒是景仰的很,知道文老夫人思乡情重,特地编了一首小曲(汗颜),就让小女唱给老夫人听听,看还能入耳否?”
  子晴说完,蹲下身对嫣然说道:“嫣然,你跟小翊哥哥上去唱娘教给你的长亭外,好不好?”
  小翊说道:“姑姑放心,我吹箫,妹妹唱歌,我陪着妹妹,妹妹肯定不害怕。”
  小翊领着嫣然走到了台前,文大奶奶惊奇地看着小翊,不光她,还有文老夫人,文家的尚书夫人,文家的其他几位奶奶,其实,除了文家和罗家,别人也不知小翊的身份,一般的人家还以为是子晴的儿子呢。
  小翊蹲下身,对嫣然耳语几句,嫣然点点头,小翊松开手,抽出了佩戴的箫,悠悠扬扬的箫声响起,清冷,带着些许淡淡的离别的忧伤,稚嫩的童生也响起,清脆,纯净,甜美,一下便征服了在座的许多人。
  连一向鲜有表情的文老夫人也露出了惊讶和赞许的神情,关键是新奇,没听过这样的词曲,加上嫣然的打扮和长相,也是十分讨喜的,简单的包包头,只用了和衣服同色的彩线缠绕。没有任何多余的首饰。素面,一身大红的织锦夹袄衣裙,外罩一件天青色绸子薄棉坎肩。
  小翊更不必说,宝石蓝的织锦长衫,也是天青色的坎肩,通身的贵族小公子气派。两人站在一处,还真是应了金童玉女这四个字。
  文大奶奶见没有难住子晴,也不好再出手,否则。这些人看着,倒显得她小家子气了,便笑道:“林奶奶果真厉害,没想到令爱小小年纪便调教的如此出色,将来,不出几年,也能名满京城了。”
  这话一说。好些人看向子晴和嫣然,有好奇的,有羡慕的,自然也有不服气的,也有打听子晴身份的,子晴一概装没听见,只是心里暗暗下了个决定,下次再有这样的事情,坚决不来了。
  这罗大奶奶倒是不为难子晴了。可偏有那不服气的人,站起来说道:“方才这文大奶奶说,这位林奶奶是从安州来的,是老夫人的同乡,我可是听说了,老夫人当年那是安州的第一才女呢,谁叫我们晚生了几年,没赶上老夫人当年的风采,不如。就让这位林奶奶代老夫人。给我们展示展示,也让我们一饱眼福和耳福。大家说好不好?”
  子晴一看,这人正是那日在罗家荷会碰到的吴夫人,可真是走到哪里都有令人厌恶的。
  子晴笑道:“都说京城的才女遍地都是,我们安州小地方来的,哪里拿的出手?还是各位尽兴地玩吧,我就不关公门前耍大刀了。”
  “看来,这林奶奶的意思是想让我们先来了?文大奶奶,不如,我们再来一个花样,在座的夫人奶奶们也都是二三十岁的年纪,想当年也是好玩好热闹的,不如,我们也做几个签子,来抓阄,抓到什么呢,一会就表演什么,文大奶奶可使得?”
  在座也有才艺平平的,便道:“我们也都年岁大了,好些年不摆弄这些东西,还是罢了吧。”
  文大奶奶说道:“既如此,也不难为大家了,就出一个题目, 今日原本就是赏菊而来,每人交一首关于菊花的诗来,或五言或七律,不限韵,这个不难吧?”
  “如此甚好,也不难,大家既凑了趣,又欣赏了好诗,依我说,也罢了。”罗大奶奶笑道。
  “谁像罗大奶奶似的,当年也是京城的大才女,要多少好诗便有多少好诗,我们不过是俗人,能认的几个字便罢了,这湿呀干呀的,还是留着你们玩去吧。”一位三十多的夫人笑道。
  “你怕什么?不是还有你家孩子吗?”旁人笑道。
  “孩子们已经比试过了,倒也罢了。依我说,夫人们奶奶们谁愿意露一手的,便露一手,咱们也不强人所难。”文三奶奶说道。
  在座的很多夫人太太奶奶们也是成日里操持家务和孩子,经年不作诗了,岂有不应之理?忙点头称是。
  刘氏看看子晴,子晴看看傅氏,笑道:“赶鸭子上架,我是不能了,你们作吧。”
  刘氏笑道:“我还想着谁替我呢?妹妹,你好好作一首,争取出彩,也出出这口恶气,大嫂相信你。”
  子晴笑道:“你相信我,我还不知相信谁呢?”
  这作诗,子晴哪里会?不过说到咏菊,子晴倒记得大观园里林黛玉的咏菊诗夺了头魁,子晴是个黛玉迷,黛玉的那首咏菊,子晴还是记忆深刻的。只是,子晴担心写了出来,真要出名了反而不好,以后没玩没了的花会,子晴难不成还有这样的好运气?
  再者,子晴根基不深,对这些正统的名门闺秀来说,子晴就像一个外来的入侵者,本来就遭人记恨,再弄出点什么才华出来,还不一个个都像抢了她们世家风头似的,恨不得把子晴的祖宗家世都挖了抖搂出来,于子晴和曾家可是一点益处也没有的。
  想到了这些,子晴很安分地坐着,不过和嫣然小翊刘氏她们几个说笑几句,有几位夫人太太奶奶们已经拥到台前一起评判讨论彼此的诗句了,也有不少和子晴一样坐着没动换的,只是说笑。
  子晴不知道的是,湖中间的房子里,那个李瀚和罗驰、文三又聚在了一起,看着这边的动静。
  “主子,有相中的没有?”文三问道。
  “要我说,费这劲做什么?宫里举办一个宴会,把这几家的小姐一并请了去,主子看着谁好,定下来就是了。”罗驰说道,想不明白为什么非要巴巴地躲在这瞅着。
  “你知道什么?那能看出什么来?进了宫的女子,有几个是以真面目示人的?”文三说道。
  “这倒也是,其实,要我说,不过是个女人,什么才女不才女的,日子过久了,谁还能有那个闲情逸致?吹了灯,还不都一样?我家那个,多少年了,也没见她再吟诗作画的,成日里管东管西的,不过是醋坛子一个。”罗驰抱怨道。
  “这女人,有几个不是醋坛子?”文三也感慨了一句。
  “没道理不会作诗呀?难不成刚才那首曲子真不是她作出来的?”李瀚喃喃自语道。
  文三和罗驰楞了一下,明白李瀚说的是什么了,敢情不是为了选秀来的?罗驰和文三相视了一眼,摇了摇头。
  文三想了想,说道:“爷,她一直在乡下呆着,不过跟着她爹学了几年字,哪能真的是什么才女呢?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小村姑的模样呢。也不过是后来家里的条件好了,穿戴才好了些。那曲子,多半是她从别处听来的。”
  罗驰也明白了文山的用意,忙道:“就是,就是,她要真有本事,还不早露一手了,还能等着别人看笑话?”
  李瀚斜了他俩一眼,问道:“你们也找一个这样的曲子来试试?”
  文三和罗驰不说话了,忽然,罗驰拍了拍自己的头,说道:“我听过一首,好像是池塘边的柳树下,很直白的。”
  李瀚看了他一眼,说道:“还不是你儿子跟她学的?”
  罗驰突然贼兮兮地笑道:“爷,那个小丫头还不错吧?看着也古灵精怪的,将来准比她娘还强一些。我相中了,准备下定呢,让我儿子娶了她,这不,我儿子三天两头往她家跑,青梅竹马的感情准错不了。”
  李瀚看着罗驰,说道:“朕想起来了,吐蕃国那边的边境近日很不安稳,不如派你过去镇守十年,特许你携带家眷。”
  罗驰一听跳了起来,嚷道:“爷,不是吧?您来真的?好歹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