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杨八娘-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给郡王看座。”福儿等大宝来到大堂中间,吩咐衙役。
  “谢太子!”大宝的座位被安排在吕端的对面,大宝入座前也冲吕端施了一礼。
  “郡王爷能分辨?”福儿等大宝坐好后,才慢条斯理的问道。
  “不瞒太子,”大宝很是镇定的给自己老爹洗白贴金:“我爹一向喜欢收藏,为了防止被骗,没少研究假字画,我自幼跟在我爹身边,耳濡目染,倒是学了不少。”
  福儿道:“这可不是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东西……”
  大宝道:“阿爹对此颇有研究,他都能辨别出是半年前,一年前或两三年前做的,我在这方面也颇有天分。”
  吕庆开口了,“倒不曾听过郡王有此天分。”
  大宝笑了,“我又不靠这吃饭,自然不会四处宣扬。”
  吕庆道:“不是不信郡王,而是为了稳妥起见,不如请郡王先鉴赏几幅作品,分辨一下真假及年份如何?”
  大宝心中暗暗叫苦,面上却是不显,冲吕庆嘲讽着:“不是不信?你摆明了就是不信嘛!你刚才还在说包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今你也当起了小人?看来,你并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啊!”大宝面上虽然镇定,心中却在琢磨着,待会儿怎么糊弄,哎呀,事后可得好好敲诈一下胖八娘啊!
  吕庆道:“防人之心,学生愿从防外人开始学起。”
  大宝笑道,“本王教你一招,应该等本王断然你的借据是假的之时,再提出异议的。”
  吕庆道:“先辨别了郡王爷的本事,才算公允,否则不论郡王爷的结论如何,都难免有人会起质疑的。”
  “你思虑得很周到嘛,”大宝笑,“倒是个谨慎人。”
  蕙安哼了声,“怎么遇到吕七娘的事就成了个白痴了呢?!”
  见福儿要拍惊堂木,蕙安忙捂嘴,嘀咕着:“事不过三!”
  福儿还是拍了惊堂木,蕙安屏住呼吸,见福儿没下文,才悄悄松了口气。
  “太子,”包拯开口了,“若依吕庆所言,耽搁的时间实在是太久,学生以为,不如先将借条真伪放在一边,学生这边还有另情禀告。”
  “无妨,”福儿道:“趁着寻几幅字画以及请鉴定大师的时间,足够你禀告的了。”
  大宝……太子,我是假的……胖八娘昨天没告诉你?还是胖八娘以为,自己老爹擅长做假,自己多少都该懂几分?应该不至于吧……胖八娘没那么蠢吧?她自己就是典型的虎父犬女啊!
  不想,此时吕端开口了,“太子,老夫对此倒略知一二。”
  “喔?”福儿笑着看向吕端,道,“倒是忘了问老大人,这借条老大人当初是知晓的?”
  吕端点点头,“是,老夫收到的家书中提过此事,只是没见过借条。”
  吕七娘捂住嘴,怔怔的看着吕端,眼泪大颗大颗的往下掉,为什么自己永远都是被牺牲的那一个,过去是,现在还是……
  蕙安微微惊讶,官家失策了?吕端还是选择了维护吕家名声!不知怎的,蕙安直觉就是认为那借据是假的!
  张大人倒是不动声色,吕端自然是要维护吕家名声的,这和维护太子的声望并不矛盾,
  福儿笑吟吟道:“既然老大人知晓,那这借据自然就是真的了。”然后对王素道:“归档,日后若真的赔给吕七娘时,再派人仔细核查账目!”
  王素应到:“是。”
  福儿又看向包拯:“包拯,另情什么的,说说吧……”
  吕七娘一手紧紧捂住嘴,一手使劲的擦了擦眼泪,看向包拯……


第641章 审案(四)
  “学生比对了吕七娘和吕六娘的嫁妆单子,”包拯道:“吕七娘的嫁妆并未全部被借给吕六娘!”包拯加重了“借”字的读音。
  吕庆忙道:“本就没有!借条只是没写得那么清楚,都是一家人嘛!”
  包拯板着脸,“可是,虽然未被借给吕六娘,但却被吕庆送给了国子监的博士!”
  围观群众一片哗然,这是和叔婶一起合谋夺产啊!
  吕庆严词道:“污蔑!”
  吕七娘红着眼睛,看着吕庆……
  小勇和小猛将小胸脯挺得高高的,我们查出来的,不辛苦,不辛苦,应该的……
  “吕七娘的父母给吕七娘准备的多是财物,”包拯继续道:“可吕老大人给吕七娘却备下了四本珍贵书籍。”
  因吕七娘是要嫁给晏殊嘛,吕端特意拿出了四本珍藏,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文人稀罕的东西。
  “而吕六娘的嫁妆单子上只有两本,”包拯道,“巧的是,今年国子监牛博士生日时,吕庆却送了一本。”
  吕庆神色如常,“敢问包拯,七娘的嫁妆单子你是从何而得?你怎知单子上的的确确有四本珍藏?”倒也不慌张。
  要知道,大户人家的嫁妆那是很早就在准备了,但一般都是在成婚前两日,嫁妆单子才会最终敲定,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讲,吕七娘的嫁妆单子并不存在,不过,其父母给吕七娘留的,倒是能确定的,已经分好了的嘛,白字黑字写好了的,无法再更改,而吕端给的,哪怕已经从北方老家运到了汴京,但也只能说是有这个意向,虽然不是初稿,但也只能是三改、四改的修改稿,并不是最终版!
  福儿扭头看向吕端,“老大人,听包拯之意,你打算将四本收藏给吕七娘,但瞧吕庆的意思,你最后只给了两本?”
  福儿并没去判断包拯和吕庆谁在撒谎,吕端在呢,有啥好争的。
  众人齐齐看向吕端,只有吕七娘用手擦了擦眼泪,仰着脖子望天……
  吕端看向福儿,福儿嘴角带笑。
  “是。”吕端微微点了点头,“后来改了主意。”
  福儿笑容不变,微微颔首。
  望天的吕七娘泪水成串的顺着脸颊下巴滑落……
  吕庆也并没洋洋得意,倒是不惊不喜。
  蕙安觉得自己真相了,皇伯伯将吕端请来,是为了堵天下小娘子之口!而福儿大概也是不乐意小娘子挺直腰杆的!大概是被小雷欺压狠了?呃,也许还得加个兔儿!竟然不乐意,还怂恿允熙干嘛?!蕙安很生气……
  大宝看看脸色不好的吕端,再看看笑眯眯的福儿,实在不明白九娘为何一定要自己来看热闹,这案子还用审嘛,吕端摆明了是要保吕庆的嘛!这可不是简单的在孙子和孙女中二选一的问题,吕庆代表的是吕家一门!这孰轻孰重,傻子都知道啊!完全没热闹可看的嘛!难道让自己到时带头高呼太子英明?!呃,肯定是胖八娘的主意!
  福儿保持着微笑,“既然老大人如此说,那吕庆送出的珍藏自然不算是吕七娘的嫁妆。”
  包拯看着吕端,“老大人,可曾记错了?”
  吕端缓缓摇头,“不曾。”
  允熙看着包拯,觉得包拯就是个白痴,吕老头摆明了偏心啊,自己都瞧出来了呢!
  包拯深深吸了一口气,“学生想向汝南郡王借一样东西……”
  福儿扬扬眉,“怎么说?”
  大宝懵……自己可没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武器啊!就算阿奶曾经有,可,可,可那也不是能传家的啊!
  包拯便说了,据查实,吕七娘父母留给吕七娘做嫁妆的双喜如意点翠长簪一对如今正静静的躺在大宝府里的库房里。
  “那长簪进了当铺,死当,恰巧,当铺是郡王爷的产业,掌柜的见是好东西,便送到了郡王府上!”
  大宝……长簪?不是送给媳妇就是给闺女啊……一想这来历,好似嘴里突然飞进了一苍蝇……
  小勇和小猛好想走到大门口,冲大家挥挥手……惭愧,惭愧,不必大肆夸奖……
  福儿却没立即下令让人去取来,而是问吕庆,“吕七娘剩下的嫁妆交由谁保管?”
  吕庆道:“三婶负责保管。”顿了下,又补充道:“都收入了库房,锁起来的。”
  言外之意,就算丢了,那也是下人监守自盗。
  见福儿还在那微微点头,蕙安好不气恼,对王十二娘小声说,“你什么眼神啊!”
  王十二娘……
  福儿笑笑,“包拯,吕府是否御下不严,不在此案范围。”一句话,又将此事给定了性,就算是,那也是下人偷的!
  大宝……也不是为了长簪?真的要带头高呼太子英明么?
  包拯上前一步,“据学生所查,吕七娘的一些嫁妆如今在吕庆书房,吕三婶以及吕庆媳妇的房中!请太子派人到吕府一查便知!”
  吕庆怒道:“你想抄我吕家?!”
  吕端垂下了眼眸。
  “吕庆!难道你不应该说,为了还你清白,随便查嘛!”蕙安高声叫着!
  “查!查!”围观群众跟着起哄。
  福儿怒拍惊堂木,扔下一令箭:“公堂之上禁止喧哗!惠安屡教不改,来人!将蕙安拿下!!”
  蕙安慌了,想动手,明显要吃亏,于是,选择了束手就擒,乖乖的跟着衙役进了大堂,嘴上高喊,“冤枉!”
  大堂上的允熙忙跑到蕙安跟前,将蕙安身边的两衙役朝旁推了推,扯着嗓子喊:“冤枉啊!”
  允熙又是原告又是被告,陈王夫妻没好露面,允弼和允则却是早早的就在人群中等着呢,要第一时间探消息嘛,结果,允熙还没事,蕙安先被衙役押着了,两人赶紧的在人群中朝前挤,都怪允让,没事去大堂干嘛,害得大家都让出了好位置,两人边挤边喊,“冤枉啊,冤枉啊!”
  “将喊冤之人带进来!”福儿道。
  围观群众主动挤挤,给两人让了一条缝,让两人挤到了大堂门口。
  “冤枉!冤枉!”允弼挤得满身大汗,头也不抬,只管喊冤,允则在旁不住点头,还不住的冲站在蕙安身侧的衙役抱拳。
  “冤从何来?!”福儿问道。
  允弼忙道:“太子容禀,吕七娘暂居我府上,蕙安和吕七娘接触颇多,对吕七娘心生同情,一时没忍住,蕙安是为吕七娘喊冤!”
  “那你又喊什么冤?”福儿问道。
  允弼忙道:“我为吕七娘喊冤,为蕙安喊冤,为允熙喊冤!”


第642章 审案(五)
  听了允弼的话,福儿很有耐心:“为吕七娘喊冤?”
  “是,吕七娘婚事被抢,嫁妆被夺,吕老大人还一味偏袒心肠歹毒之人,”允弼道:“着实冤!”
  “吕老大人的人品,”福儿笑道:“官家信得过,孤也信得过……你不能因为吕老大人所言与你所想不符便妄意猜测吕老大人偏袒。”福儿顿了顿,接着道:“君王会受蒙蔽,百姓亦然,”指了指头顶,“所以,大堂正中才会悬挂着‘正大光明’匾,所以,才会有衙门审案,而不是让百姓举手断案!”
  “太子,吕老大人虽然人品是信得过的,可是,此案本就涉及的是吕家,吕老大人理应避嫌!”蕙安开口了。
  “对,吕老大人理应避嫌。”允弼忙附和。
  “吕七娘与你无亲无故,”福儿只看着允弼道:“你为她喊什么冤?少给孤说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你是什么性子,孤可清楚得很!”
  允弼暗暗叫苦,却还是只得硬着头皮道:“太子,吕七娘虽然和我无亲无故,可谁能保证自家的至亲骨肉绝不会落得吕七娘这番境地?吕七娘只是一未出阁的小娘子,世人也许觉得事不关己,小娘子毕竟是旁人家的,儿郎才是自家血脉根基,可人人皆有亲娘,孤儿寡母受欺凌的不在少数,史书上记载的皆是孤儿寡母一番辛苦挣扎,终于出人头地,回头大度的原谅了黑心的亲朋,可世间出人头地的又有几人?大多数怕是数代都无法翻身,真正的有冤无处伸。况且,世间何曾听过,孤儿鳏父被亲族赶出家门的?究其根源,不过是女子可欺罢了,故而,我斗胆,为吕七娘,为天下女子喊冤!”
  福儿看向允弼,“为天下女子喊冤?我大宋女子难道竟然受欺至此?!竟然连你都看不下去了?!”
  允弼心里苦啊,却还只能点头,心想,回头得让阿娘好好约束约束惠安!
  福儿站了起来,扫视了一圈众人,这才朗声道:“伏羲氏定天地,分阴阳,阴阳互根,万物之根本,男儿出外耕作,女子在家纺织,男德女贤,我华夏大地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女子安,则家安,家安则国安!试问,谁敢欺凌天下女子?!谁能容天下女子受欺?!”
  “王素!”福儿猛的扔下一令箭。
  “在!”
  “速去刑部,提取吕七娘登闻鼓一案之卷宗!”福儿高声道:“这案子,孤今儿一并审了!”
  “是!”
  “杨宗勇!”
  小勇忙上前一步,“在!”
  就见福儿扔下一令箭,“带人速去吕府查实吕七娘嫁妆所在!不得惊扰府中女眷!”
  “是!”小勇中气特足的应道,总算没浪费今天的这一身行头!
  小猛好不眼热,却还只能努力的站好,不过,也悄悄踮了踮脚尖,希望福儿能瞅见自己!
  “汝南郡王!”福儿又点名了。
  大宝莫名其妙的站了起来,“在!”
  “带人将晏殊请到大堂!”福儿道。
  大宝……合着叫我来是做这得罪人的事的?!“是!”准备回头找八娘算账!
  “杨宗猛!”
  “在!”小猛迫不及待的吼着应了声,力图显出气壮山河的气势来!
  “将吕尉带到大堂!”吕尉就是吕老三了。
  “是!”
  然后,福儿又扔了两个令箭,让两衙役分别去请吕三婶,吕庆媳妇以及吕六娘到堂问话!
  一时间鸦雀无声,围观群众都忘了叽歪……太子好威严!
  好半响,“太子英明!”蕙安率先反应过来,觉得应该活跃一下气氛。
  “太子英明!”围观群众这也才回过神,跟着吆喝。
  福儿面无表情……蕙安不会也是阿爹拉来的吧?
  刚走不远的大宝一个踉跄……合着真安排了托儿的啊……
  趁着去请相关涉案人的功夫,福儿宣布暂时退堂,吕庆,允熙,包拯和吕七娘分别被请到院中厢房,分别待着,蕙安跑到吕七娘房中,美其名曰,宽慰吕七娘……
  福儿将吕端请到正堂,命人奉上茶水,“老大人若觉得劳累,后厢房备有歇息处。”
  吕端摇头,“无妨。”
  福儿也不坚持,自己端了杯茶慢慢品了一口。
  张大人此时才问道,“审理吕七娘登闻鼓一案,官家可知晓?”
  福儿摇头,笑道:“这是汴京城,官家就在皇宫里坐镇,出不了茬子。”
  张大人讪讪,片刻又郁闷道,“陈王一家怎么回事啊!”
  福儿笑道:“五婶嫉恶如仇,眼中揉不得沙子,允弼他们如此,倒也不奇怪。不过,允弼三兄弟护着蕙安的架势,倒让孤甚为欣慰。就怕他们习惯了事不关己,对至亲骨肉也冷漠无视……幸好,血还是热的……”
  张大人瞄了眼吕端,觉得福儿这话不大厚道啊,打脸也不能这么当面来啊。
  吕端面无表情,福儿也没去看吕端,而是吩咐富弼,“待会你记录!”
  刚才都是开封府的文书负责记录的。
  “是!”富弼想为晏殊辩白几句,却又迟疑了,是非曲直,审了不就清楚了,不急一时。
  蔡伯希则说,“太子,趁眼下这点空闲,我想看看包拯呈上的吕七娘和吕六娘的嫁妆单子。”
  福儿摇头,“你能保证包拯呈上的嫁妆单子就是对的?暂时就别浪费时间了,好好歇歇吧,待会有你忙的时候。”
  蔡伯希愣了一下,“太子所言极是。”
  而蕙安则在对吕七娘道:“到时你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怕,众目睽睽之下,若还还不了你一个公道,我就去敲登闻鼓!”
  “你不觉得我恶毒?是个搅家精?”吕七娘幽幽问着,在陈王府,蕙安并没和吕七娘有接触,可是保持了安全距离的。
  “我的手足若是这般,”蕙安道:“我会先砍断他的手,敢肖想我的财物,哼,伸那只手就剁哪只!登闻鼓?哼,我倒是会逼得他去敲登闻鼓!”
  吕七娘脸颊滑过一串泪珠,“以前不是这样的……”
  蕙安没好气道:“那是你识人不明!婚事被抢了,吕庆那反应,你就该扇他大嘴巴!”
  吕七娘不做声,好半天才道:“我也是被宠大的……”表示自己当初懵圈是正常的。
  蕙安哼道:“我难道是被打大的?”
  吕七娘低下头,“是我笨……”
  蕙安劝道:“醒悟了就好!我给你说,待会在公堂上,你可得示弱,哭,一个劲的哭,世人都同情弱者,你梗着脖子不低头,吕六娘若嘤嘤一哭,还不知道大家会倒向谁呢?吕六娘明显比你有心眼,你又一根筋,不知道转弯,只能哭了,记住了,她的话,你别接,只管哭,有我呢!”
  吕七娘想了想,点了点头。
  而几条街外的围观群众们从茶楼饭馆的窗户中发现了晏殊的身影,大家立马沸腾了,好想看热闹啊,怎么办?
  有那好事者所幸爬上了房顶,结果,还没接近戒严街道,便被弓箭手给吓得差点摔下去……
  于是,又有人跑去刑部告状了,凭什么审这案子不让大家围观?!“官家当初在开封府审案从没嫌旁听人太多的!”
  刑部尚书……


第643章 判(一)
  大宋子民人人皆有一颗熊熊燃烧的八卦之心,不光百姓,朝臣也不例外。
  被拦在外面的朝臣一瞅,晏殊出场了?!于是,大家赶紧进宫,请小眼睛御驾旁听!这样,大家的一双脚不就能站到开封府大堂上了嘛……陪王伴驾,此时不伴,更待何时!
  而小眼睛还在给八娘说,泰山祭天的种种安排,“李先生都夸我了,我更该去祭天了!”
  一听内侍的禀告,小眼睛头也不回,这是在翘班吧?大家都嫌俸禄太高了嘛?这是要逼自己抓纪律么?让内侍传话,一个个都立马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待着去!
  然后继续给八娘说他的计划,“八娘,祭天诏书我得重新写!”合着已经提前写好了?
  八娘听得嘴角直抽抽,但还是没忍住,打断道:“真不去看看福儿?”八娘还是颇为担心。
  小眼睛摇头,“路要自己走,饭得自己吃,该放手时就得放手,我都能当官家,福儿就算捅了漏子又怎样?八娘,你听说我说,这祭天诏书啊……”
  八娘……突然好后悔,该早点支持小眼睛去祭天的,就当登山旅游了嘛……也是,福儿就算捅了漏子又怎样?没准还是好事呢!“我给小雷写信,泉州的事若是了了,就先去泰山,看看行营安排在哪儿比较合适……”
  小眼睛激动得拉着八娘跑去书房……书房有地图啊……
  小眼睛和八娘都将吕家的案件给抛到了脑后,但是,却丝毫没影响到汴京城的氛围。
  茶楼酒肆全都爆满,不能到大堂外掌握第一手资料,也不能在家待着!人多的地方,信息多!
  戒严街道外也是人山人海,不在开封府附近的街道聚集,远点总行吧!
  潘铠也不敢再派兵赶人,只好申请多加派禁军人手维持治安。
  派来维持秩序的禁军小头目灵机一动,不都是等八卦消息么,按街道的宽窄,分成几例排好,屋檐下是小贩的地盘,街面是八卦群众的地,不准挤位,是站是坐没要求,随便大家喧哗,一条小道交给外卖人员使用,一条紧急通道不准任何人踏入!
  潘铠一看,人才啊!记下了小头目的名字,想了想,派人去请示福儿,能不能派人在四周的街道进行延时现场直播……
  福儿……准了……
  于是,几个口才好,人也机灵的衙役和禁军便被挑了出来,成了汴京城今日最受欢迎的人!
  而潘铠看着队伍中白发苍苍的老妪,辛苦操劳的中年妇人,朝气蓬勃的年轻妇人,精神饱满的小娘子,天真可爱的女幼童,齐齐叉腰吆喝要为吕七娘讨回嫁妆,只觉得小眼睛又得头大了……
  而开封府外的围观群众自然是很嗨皮,就在现场啊,够显摆一年的了!在等待时分,大家自然是八卦全开,觉得也没八卦多久,各方人证便带到了大堂,嗯,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小勇……不应该夸我们效率高嘛?
  晏殊一出场,便引起了众人的惊呼,才子啊!活的!有那冲动的当即就高呼了,“晏殊是无辜的!”
  大家已经在心里给吕庆和吕三叔定了罪,但晏殊,哼哼,肯定不关晏殊的事!
  而吕六娘,待定……
  很快,大家便各就各位,允弼带着允则退到了大堂外,想拉蕙安,未能成功,很是着急,就怕蕙安又乱插话啊……
  而蕙安则安静的站到了吕七娘身后,非常庆幸,福儿扫了自己一眼,没吭声……
  吕六娘见了吕端,拿着手绢抹着眼角,徐徐下拜,“累阿爷至此,六娘难辞其咎。”
  这风度就甩了吕七娘不只一里,先前吕七娘可是哭得毫无章法,还就只知道哭,一点也没因为连累了吕端而内疚的意思。
  吕端微微抬了抬手,看了眼吕六娘,没做声,给的待遇比晏殊好,早两分钟前,晏殊给吕端行礼,吕端虽然说了两字“免礼”,但眼皮都没抬一下。
  福儿等吕六娘礼毕,才一拍惊堂木,随着衙役的“威武”声,开封府接着开堂!
  围观者全是一振,全力听审,生怕漏掉了一个字!
  福儿拿过了吕七娘的状纸,让王素高声念了,然后让晏殊又陈述了一番相错人的情况。
  然后,福儿才问吕端,“老大人,晏殊是你亲自为吕七娘选的夫婿?”
  吕端依旧一个眼神都没给晏殊,“是。”
  福儿继续问着,“当初你人可在汴京?是通过谁去探的消息?可曾透露过吕七娘的容貌?”
  吕端道:“老夫当时已经告老还乡,托当时翰林院的朱翰林的夫人去探的口信,应该只是泛泛的夸了七娘几句,不会涉及相貌形容,得了晏家的准信,我就派人护送七娘来汴京相看。”
  “吕刘氏,相看当日,朱夫人可曾去?”福儿转而问吕三婶。
  按理,双方相看,媒人肯定会出席的。
  “不曾,”吕三婶回道,“朱夫人那日身子不适,但因想早些将婚事订下,便没改期。”开头两字,吕三婶的声音还在发抖,说到后面,倒也镇定下来。
  媒人有事,说亲双方自己相看的,也不是没有,所以,倒也不算出格。
  “吕六娘为何跟着去?”福儿继续问着。
  “想着正好带六娘一起去散散心……”吕三婶道。
  福儿冷冷道:“哪日不能去散心?为何非要在相看那日?”
  吕三婶道:“当时但凡有机会出门,都会叫上六娘的。”
  “那就是吕六娘经常出门了?”福儿追问着。
  吕三婶点头,“是,因为怕她心情郁结。”
  福儿问道:“既然是经常出门,那怎么晏殊在要成亲前才发现认错了人?!还是说,吕七娘相看完后,吕六娘就不出门了?”
  吕三婶顿了顿,“也出门的,只是没遇到晏殊。”
  福儿又问吕七娘,“你可经常出门?是否曾经遇到过晏殊?”
  吕七娘摇头,“在府中备嫁,绣嫁妆,鲜少出门,不曾遇到过那姓晏的!”
  “晏殊未曾到府上拜访过?”福儿又问吕三婶。
  吕三婶道:“府中未有宴请,故而未曾邀请过晏殊,不过,庆儿倒是和晏殊在外面吃过几回酒。”
  吕庆不等福儿问话,便道:“我不曾提过七娘容貌。”
  福儿又问,“吕七娘,晏殊可曾托人给你送过东西?”
  虽然私相授受是不准的,但订了亲的未婚夫妻总会想些借口光明正大的送些礼物的。
  “收到过。”吕七娘道。
  晏殊此时道:“我错把六娘认做了吕七娘,东西其实是送给六娘的。”
  福儿微微笑了笑,“是嘛?”
  晏殊镇定自若,“是。”
  福儿又问吕七娘,“你仔细想想,有没有什么是只适合你,却不适合吕六娘的?”
  吕七娘皱眉使劲的想了想,最后摇了摇头。
  蕙安仔细打量了一番吕六娘,吕七娘和吕六娘个子差不多,就算送衣裳也不可能分辨出究竟是给谁的,何况,也不会送衣裳,蕙安觉得福儿问这话,没什么意义,纯属于浪费时间。
  不想,此时却听包拯道:“学生在查探吕七娘和吕六娘嫁妆时,却意外查到了这份东西,请太子过目。”
  小猛微微抿嘴……功劳是大家的!
  福儿淡淡笑着,“呈上来!”
  ……
  国庆要到了,呃,更新不大稳定,对不起。


第644章 判(二)
  包拯拿出了一张纸,众人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生怕将包拯手上薄薄的一页纸给吹飞了。
  富弼懵了一下,包拯竟然在查晏殊?要知道包拯只是负责允熙斗殴的事啊!这,这,没看出来福儿要查晏殊啊,感觉福儿是保持中立的啊……
  晏殊神情自若,依旧风度翩翩的站着。
  吕尉也没皱下眉头,吕庆只微微偏了偏脑袋,吕三婶低头,看不清表情,吕六娘目视前方,毫无影响,反倒是吕七娘微张着嘴,吃惊的看着包拯,自己都没想出什么东西只适合自己,却不适合吕六娘的呢……
  蕙安则若有所思,包拯年纪小,又无官职,想来也没什么人手的,怎么查的?肯定是皇伯父派人帮忙的!看来皇伯父是站在吕七娘这边的啦!蕙安心中微定,想着,是不是将钱苗写的文章借此机会宣扬宣扬?虽然不想入阁拜相,但能在皇伯父面前挂上号也不错啊,日后有那薪水高,活儿轻巧的差事,皇伯父好歹能想到钱苗嘛……
  蕙安走神的功夫,那张纸已到了福儿手上,福儿扫了一眼,“银楼的订单?”略有几分疑惑的看向包拯。
  “是,”包拯道:“这是晏大人派人在银楼打首饰的订单。”
  福儿将订单交给衙役:“请晏大人辨辨真伪。”
  晏殊接过一看,点点了头,“是我府上订的。”
  福儿点了点头,“订的首饰你可知情?”
  晏殊颔首,“知情,做好的这样首饰也送去了吕府。”
  “送给了吕七娘?”福儿确认着。
  晏殊点头。
  福儿道:“让吕七娘看看,是否收到这订单上的这样首饰!”
  吕七娘接过一看,点了点头,当初收到礼物有多欢喜,如今就有多羞恼。
  一圈确认完后,福儿才问包拯,“这订单能说明什么?”
  包拯道:“晏大人订的是一对红宝石祥云纹饰手镯,还特意画了图样,而吕七娘嫁妆中有一支红宝石祥云簪,请问吕七娘,当初相看时,可佩戴了这支红宝石祥云簪?”
  吕七娘顿时来了精神,“是的,那簪子是我娘留给我的,我最是喜欢,经常戴着……”吕七娘说到这,眼泪又止不住的滑落,“那日,我也戴了这簪子的……”
  “这簪子现在何处?”包拯问道,“这簪子并不在吕六娘的嫁妆单子上。”
  吕七娘擦了擦眼泪,“在我身上,如今放在陈王府住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