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杨八娘-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娘笑道:“因为你洁身自好!浑身只散发着一个信息,生人勿近!”
  小眼睛茫然,有么?自己有么?自己怎么不知道呢……生人勿近,不是因为八娘你么?!
  看着乐呵呵的八娘,小眼睛默默的决定,领了这份功劳……
  被亲娘怼得差点在胸中积攒出淤血来的福儿回房就给兔儿写了封信,告诉兔儿,自己循规蹈矩,一言一行都能做世间儿郎的表率,为什么小娘子喜欢往自己身边凑?那是因为兔儿你!若是名分早早订下,哪有这些事?!试问,谁敢朝阿爹和九姨父身边凑?!
  然后,福儿命人快马加鞭给兔儿送去,得赶在小道消息抵达泉州前将信送到兔儿手上!
  然后,福儿开始琢磨,怎么收拾吕庆呢?!
  于是,等到开封府公开审理吕庆状告赵允熙暨赵允熙状告吕庆案的那天,福儿穿上朝服,轻车简随,来到了开封府大堂,甘罗十二岁拜相,自己审个案怎么了?自己可是开封府府尹!
  张大人一看,傻眼了!赶紧下座,去迎接福儿,请福儿旁听,结果福儿却要当主审,要履行自己是职责!
  张大人差点喷福儿一头一脸的老血,你当开封府尹很多年了啊,今天想起要履行职责了?!
  围观群众瞬间沸腾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有个英明的太子,但是,除了重大节日能瞧见福儿站在小眼睛身旁当背景板外,完全没机会见识福儿的聪明才智啊!所有的英明全是听说,听说啊!
  有人便说了,官家当初审案也不错的!至于太子,那肯定更厉害了!
  比官家英明的太子要公开审案,还是舆论没个统一方向的案子,千载难逢啊!这是见证历史的一刻啊!
  如此,自然围观者会更众,张大人多有经验啊,赶紧吩咐一衙役前去相关部门请求人手支援,结果,衙役没两分钟就跑回来了,禁军早已出动,在开封府附近的几条街实行了戒严,前方修路,请大家绕道,并且,不准逗留……
  汴京的百姓多牛啊,修路,哪在修路?我们怎么不知道?!
  官家出巡都没封过道,修路还封道?还不准逗留?!汴京城不惯这规矩!
  结果,潘铠一身戎装骑马巡逻,每个路口都站了一四品武将,武器出鞘,杀气腾腾,一点也不和谐,在最主要的两个路口,执勤的还有穿着讲武学堂校服的学子们!
  汴京百姓还是很识时务的,一看这架势,今儿闹腾是讨不了好的,这个怄啊,一个个捶胸顿足,为什么不早点出门啊!
  还有好几人给当场气晕过去的……这看热闹的心,也是让人醉了……
  开封府四周的屋檐上,弓箭手们则是严正以待,蓄势待发,杨八郎亲自守在正对开封府府衙的屋檐上!就那么大咧咧的站在屋檐上,隐藏什么的,没有!
  就是赵匡胤也没这待遇啊!人群中的耶律信看了看杨八郎,再看了看府衙屋檐上的讲武学堂弓箭课教官马教头,心想,福儿经常去的酒楼,谁不认得福儿啊!至于嘛?至于嘛?!
  好吧,还真至于……
  耶律信朝人群中的几人做了个细微的手势,中止行动!
  本以为今儿福儿会来旁听的,毕竟包拯是福儿伴读嘛,谁知道福儿搞这么大阵仗!
  平素福儿鲜少出宫,并且出宫时间不定,而且身边暗卫不少,想下手,并不容易,刺杀若不能一击而中,那压根就没必要行动!打草惊蛇可是大忌!
  本想着福儿今儿坐在大堂上,时间比较久,好歹能找到机会放个暗箭的,结果偏偏遇上不按牌理出牌的小眼睛!这可是在汴京啊!非常安全的汴京啊!小眼睛出巡,没封路不说,弓箭手也只是在几个制高点上啊,哪像这样,恨不得将屋檐给踩垮了!
  耶律信正咬牙呢,就被皇宫禁军的中队长翟青给拉住了,“哎呀,耶律大人也来看热闹啊!真巧,我今儿沐休,一起,一起……”
  耶律信……
  所以,开封府的压力并不大。
  张大人不用思忖就明白了,小眼睛肯定是知晓的,准备明儿要在早朝时喷小眼睛,这么大的事,为什么就不事先通知一声呢?这么让人措手不及好么?!


第637章 角逐(六)
  而此时,小眼睛正在被王旦和寇准喷着!
  “太子者,国之根本啊!”王旦气得头昏眼花!
  寇准则拉着小眼睛要出宫,“官家去审案!”
  小眼睛好容易在内侍的帮助下,才挣脱寇准的魔爪,暗忖,回头就跟着福儿一起跑步!
  挣脱了寇准魔爪的小眼睛迎面又被王旦抓住了,“对,官家去审案!”
  小眼睛这个怄啊,这案子不好审,所以,福儿不能去,自己就可以去?
  福儿必须得找个特能显他英明神武的事亮相,破事烂事就活该自己扛?!自己真的就不要名声的?!这些人究竟知不知道是谁给他们发俸禄啊?!
  王旦年纪大些,小眼睛没敢强挣脱,而是好言道:“王卿,你只有一幼子,朕只有一独子,爱子之心,朕不比你差分毫啊……”
  王旦跺脚,“官家思虑不周啊!”
  这时,小眼睛最敬爱的先生,李先生也在办公室外请见,小眼睛无奈,只好命人将李先生,以及早早就在办公室侯见的一帮大臣给请进来,见着乌鸦鸦小跑进来的人头,小眼睛觉得得给办公室外的侍卫发奖金,能拦住这么多人,不容易啊!
  等人都跑进来了,大家都站好了,小眼睛才对王旦道:“王大人,放手!”
  王旦这才怏怏的松开手。
  小眼睛坐回座位,清了清嗓子,才道:“见着众卿对太子如此爱护,朕甚感欣慰啊!”
  一白胡子老头便说,请小眼睛也如大家一般爱护太子!语气很是生硬!
  说得小眼睛像后爹似的!
  众臣纷纷开始指责小眼睛,比菜市场还闹哄哄。
  小眼睛示意大家安静,这才道:“福儿自生下来,就没遇过挫折,小时候,很乖巧,很听话,身子又有些弱,朕和皇后都宠着他,他要什么,都给他,大些了,先生们又对他满口的夸赞,大臣们也对福儿赞不绝口,朕就没听过众卿批评过福儿,福儿是被夸赞着长大的!”
  “先生,”小眼睛看向李先生,“你说说,太过顺风顺水了,是不是也不好啊?尤其福儿还是太子,一国之储君,朕觉得,让他受些挫,对他,对大宋,都不是坏事,先生觉得呢?”
  李先生道:“官家所思即是,但是,把此案交由太子历练,官家还是欠考虑啊!”
  众臣纷纷附和,这案子牵扯太多,一个不好,福儿便会身败名裂啊!
  小眼睛这个亲爹,当然也担心了,可福儿坚持,小眼睛能怎么办?只好让福儿去碰碰钉子了!
  “吕大人已抵达汴京。”小眼睛开口了,众人一下安静下来。
  小眼睛看着众人,一切尽在不言中……
  然后,大家一哗啦,全跑了……只剩下李先生一人。
  李先生满脸的欣慰,对小眼睛道:“官家英明……”
  小眼睛愣了一下,然后才笑了起来,“先生还是头回这么夸朕呢……”先生从来都是夸自己脾气好啊……
  李先生眼眶红了,笑道,“夸迟了……”
  小眼睛冲李先生深深施了一礼:“多谢先生多年的教诲……”
  李先生避开小眼睛这一礼,还在感慨呢,就听小眼睛道:“先生,你把这四个字写下来,我让人带到宋老头坟前,烧给他,让他安心投胎去……”
  李先生看着眼眶也红了的小眼睛,重重的点了点头。
  然后,小眼睛便跑到八娘跟前,双手捂脸,“先生夸我了……”
  正担心福儿的八娘“啊?”……
  小眼睛放下双手,一脸的泪水,看着八娘,又哭又笑,“先生夸我英明了……是真的夸我英明,不是随口一说,是真的夸我了,宋老头该瞑目了吧?阿爹会不会很欣慰……”
  八娘倒不觉得小眼睛矫情,平心而论,小眼睛政绩不差,可却愣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再心大也会憋屈啊……
  于是,八娘便将福儿抛之脑后,全心的安慰小眼睛去了……
  而大臣们则紧紧记挂着福儿,一个个的要跑去旁听,结果,全被拦下了,连寇准也没能例外……气得大家直跺脚,却无可奈何!
  远远的探着脑袋观望的百姓们终于平衡了……
  而开封府此时还未开始审案。
  因为证人吕七娘被拦在了外面,经过几番验证传话,证明了吕七娘的身份,才给放了进来……
  好容易,吕七娘来了,外面来报,吕端到了!
  吕端倒没人拦着,虽然退休了,新提拔的四品的武将也许会不认得他,但潘铠一直守在那条路口,见了吕端,恭恭敬敬的行礼,然后让人放行!
  吕端一到,福儿也起身了,这可是老臣,上任宰相!辅佐小眼睛登基的宰相!福儿恭恭敬敬的请吕端上座。
  吕端一来,吕庆和吕七娘都哭了,跪在吕端跟前,哭哭啼啼的,又耽搁了一番时间……
  从吕端的神色上,看不出什么端倪来,但张大人一直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蕙安是郡主,按说在大堂上也是有座位的,但奈何不是官方的旁听人员,因此和王十二娘一起站在一旁,自然,视线是最好的!
  蕙安本来还在说小眼睛和福儿下了招臭棋,这案子谁碰都讨不了好,顺了儿郎的意思,骂名肯定不少,让小娘子们满意了,呃,得,这事压根就不可能让小娘子满意,满朝文武压根就不会准许的!福儿不光得骂名,怕是先生都得给重重罚福儿!
  结果,一看到吕端,蕙安不由松了口气,不论这案子怎么判,福儿的名声都保住了!蕙安突然觉得,阿爷选三伯父当官家还是有原因的!是闹腾了些,但留着后手啊!
  在人群中的耶律信见到吕端,则暗暗深深的叹了口气,为什么当初在辽国不扣下眯眯眼呢?!
  而潘仁美在得知吕端到了开封府后,则大大的松了口气,“我就说嘛,官家自己胡闹惯了,但这些年也只是自己胡闹,这次怎么会将福儿牵扯进来,原来早有安排……”
  “吕端到了,福儿就万无一失了?”潘夫人不大理解。
  潘仁美道:“不管吕端偏向谁,他都会维护福儿的名声的!而福儿,也不是那没眼力的,案子若判得好,名声是福儿的,若判得不好,吕端自然会担责……”
  “你知道?”潘夫人不信。
  潘仁美正色道:“因为吕端和我一样,都是大宋的忠臣!忠诚贯白日,直己凭苍昊!”


第638章 审案(一)
  为福儿保驾护航的不止领兵封锁路口的潘铠,来到大堂入座的吕端,还有站在福儿身侧的曹铨,曹综的长子,一直在宫中禁军中历练,在小眼睛身边实习了一年半,今儿头次在福儿身边亮相!
  小勇和小猛也身穿盔甲,手持杨家枪,一左一右端端站在案桌下方,呃,这两就是当背景板的,小眼睛让他俩以这番造型亮相,主要是觉得这样舞台显得好看些。
  王素,富弼,蔡伯希身着正装,分别站在小勇和小猛的下首,包拯当了原告,人数少了个,不好看,小眼睛昨夜派人通知冀王的三儿子允让明儿一大早去开封府看热闹,务必到场,小眼睛负责接送,冀王纳闷,一想,允让最小,大概是怕允让和允熙一起搞鬼?冀王觉得自己真相了,便放开不提。
  允让很雀跃,本来就要去的啊,开开心心的应了,结果,一到,先是被带到开封府旁的一小巷,允让急啊,府衙前已经很多人了啊,再待着,就挤不进前排了啊!
  当福儿一到,小勇等人就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了出来,跑到大堂上分别站好,一直在催促的允让终于也出了小巷,愣是被人给推进了开封府大衙内,允让好开心,皇伯伯的人就是厉害啊!
  结果还没站稳,王素就过来拉着允让站到自己上首。
  允让没在意……用手扇扇,四周一瞅,咿,位置不对,赶紧就缩着脖子溜,结果被王素给拉住了。
  允让……我只是奉旨来瞧热闹的啊……不用站那么显眼的地吧?
  福儿一帮来看热闹的堂兄弟们一瞅,赶紧朝人群里钻,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站在大门口第一排的蕙安踊跃举手,“我来!我来!”
  允让猛点头,和堂姐换!你情我愿啊!
  小勇瞪眼:“站直了!”
  允让……“我站久了腰疼……”
  王素:“腰断了,也站着!”
  允让……太欺负人了……
  “抬头挺胸收腹!”小勇轻呵道,“站好了!”
  允让……我又没弯腰驼背!深呼吸……我深呼吸……不敢发脾气,只能深呼吸……
  接下来,才是开封府的衙役分列两旁……
  因此,从大门朝里看,这造型布局还真的挺好看的……
  耶律信微微扬眉,好像有个词,叫中看不中用啊……心中隐隐有了份期待。
  要知道,小眼睛被批得一无是处,可他在开封府审案的日子,那口碑却挺好的,弄得赵匡义都嫉妒了,小眼睛的能力是出乎众人的意料啊,而如今福儿是名声在外,呵呵,没准这案子一审,福儿的能力也出乎人的意料呢……
  张大人瞅着这阵势,只觉得眼皮直跳,太子也太注重这些花花架子了吧,官家当初多简朴啊……
  坐定的吕端微微一扫四周,也呆滞了一秒,太子喜欢这调调?太喜欢形象工程貌似不大好啊,得给官家提个醒……
  福儿瞅这架势,也是无语,谁让阿爹喜欢呢……福儿觉得小眼睛没让人在城门外鸣炮已经很难得了……福儿真想知道小眼睛头次在众人面前办差是咋出场的……
  福儿见大家都各就各位了,不急不躁的拿起惊堂木一拍,声音不大不小:“带原告!”
  开封府衙役都很卖力,敲着杀威棒,喊声震天:“带原告!”
  下一秒,吕庆,允熙和包拯都站了出来!
  吕七娘被拦住了,今儿是审理允熙和吕庆之间的冲突!吕七娘是证人!
  福儿很公允的让吕庆先说,“鼻青脸肿的,看着就像苦主。”
  吕庆便将允熙告了,请福儿严惩这类恶徒!
  福儿便问允熙,“吕庆所言可属实?”
  允熙挺着小胸膛,“不属实!臣弟是原告,状告吕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薄情寡义,令朝廷蒙羞!”非常的骄傲,自己的语气语调拿捏得多好啊!没枉费功夫!
  福儿拍了一下惊堂木:“孤在问你,吕庆状告你带人当街殴打他是否属实?!”
  允熙愣了一下,排练不是这样的啊?!看了看包拯,又看了看福儿,没得到暗示,没吭声,包拯办事太不牢靠了!
  “不属实!”大殿外第一排站着的蕙安高叫道。
  “不属实!”允熙立马道。
  福儿拍了一下惊堂木,“何人喧哗?!”扔了一个令箭,“再有喧哗者,仗二十!”
  蕙安立马拉住王十二娘……
  王十二娘……郡主,做人要厚道啊……
  好在福儿已经在继续问允熙:“不属实?你没带人殴打他?”
  允熙想了下,“臣弟是带人教训了他一下,没有殴打!”
  不等吕庆反驳,福儿就问,“怎么个教训法?”
  允熙瞅瞅包拯,见包拯还没给个暗示,气闷,自己背了那么久的台词竟然用不上,包拯你给我等着!我也是有脾气的!当下噘着嘴道:“打了他几下……”
  围观者……
  福儿重重的拍了一下惊堂木,“赵允熙!你告诉孤,殴打和打差别在哪儿?!吕庆脸上至今留有瘀伤,不是你让人殴打的,是你让人打的,是也不是?!”
  允熙吓了一跳,下意识的去瞅包拯,见包拯轻轻点头,终于舒了口气,台词没用上,好歹给暗示了,当即扬声道:“是!”
  “放肆!”福儿怒道,允熙吓得肩膀跟着一耸……阿娘都没这么一惊一乍的!
  包拯上前半步,“太子息怒,此案另有内情,还请太子容禀。”
  福儿道:“孤王问你话了嘛?”
  包拯道:“赵允熙年幼,学生愿代为申辩。”
  福儿道:“你是讼师?”
  讼师在春秋时期就有了,在唐朝开始活跃起来,唐律专门针对讼师制定了两条罪名,一个是帮人写状纸,夸大其词的,一个是教唆当事人无中生有,诬告他人的,前者仗七十,后者仗八十!
  而大宋沿袭了唐律,因此,讼师并不多,很简单,夸大其词怎么定义?
  因此,听福儿如此问,包拯当即就摇头,“非也。”
  “你是他长辈?”
  “非也。”
  “那缘何由你代他申辩?”福儿道。
  包拯此时朝皇宫方向拱了拱手,“当初北伐,官家为了全国将士敲了登闻鼓,学生不才,今儿为了一个‘公’字,愿代赵允熙申诉!”
  围观者一听,立马议论纷纷,“是啊,官家敲过登闻鼓的……”
  “官家为杨家敲登闻鼓……”
  “不是,是为天下将士们……”
  蕙安一脸的仰慕,皇伯伯真牛啊……
  福儿再度敲了下惊堂木,“肃静!”
  “威……武……”衙役们敲起了杀威棒……


第639章 审案(二)
  衙役们“威武”一出,围观群众瞬时安静下来,吕端微微欠了欠身,“太子,且听包拯怎么个说辞。”
  福儿恭敬道:“老大人,这对吕庆不公。”
  吕端道:“吕庆乃国子监监生,饱读诗书,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陈王三公子年幼,由包拯代辩倒也公平。”
  吕端不朝小眼睛敲登闻鼓上扯,只说双方还是势均力敌比较好。
  福儿略为沉吟,“老大人高义,就听老大人的,包拯,你说!赵允熙命人当街打吕庆该当何罪?”福儿着重强调了“打”字!你不是说不是殴打嘛,那就打好了!
  允熙很高兴,顺利交差啊,接下来就是包拯的事了!于是,昂着小脑袋,做出微笑状,形象很重要呢,包拯说了,不能显得飞扬跋扈,要显得乖巧懂事,这个自己擅长!
  包拯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赵允熙率众打人,按律当罚,但此案另有内情,还请太子容禀!”
  福儿道:“说来听听。”
  包拯便将吕七娘敲登闻鼓一事说了,“赵允熙也是为弱女子打抱不平才莽撞行事,还请太子考虑此情,念在赵允熙一片赤子之心的份上,免了责罚。”
  福儿笑了,“吕七娘敲登闻鼓,官家已命相关衙门处理,用得找赵允熙来打抱不平?怎么,这是觉得朝廷会让吕七娘受委屈?”
  包拯道:“赵允熙自然是相信朝廷会秉公处理,但是,吕七娘告的是她三叔和三婶,非吕庆。”
  福儿扬扬眉毛,“这么说来,你是在说吕七娘漏告了吕庆?”
  包拯道:“是,所以,臣和赵允熙状告吕庆不慈不孝,不仁不义!作为孙辈,未能将他那一房挑起来,让吕老大人操心,是为不孝,长兄为父,未能护住幼妹,是为不慈,吕七娘敲登闻鼓,作为长兄,不体谅吕七娘心中委屈,只顾着息事宁人,众目睽睽之下只劝吕七娘撤状,是为不仁,同意借出吕七娘嫁妆,是为不义!”
  “学生以为,若吕庆但凡有所担当,但凡能像个长兄模样,就不会有吕七娘敲登闻鼓一事!”
  “你说吕庆没个兄长模样,难道吕庆就真的没个兄长模样了?”福儿微笑:“也有可能是吕七娘顽劣不堪,吕庆无可奈何呢……”
  “学生有几句话想问吕庆,还请太子准许。”包拯道。
  “准!”福儿点头,然后对吕端道:“老大人,我们姑且听听?”
  吕端点点头,“老夫正有此意!”
  包拯看向吕庆,“吕七娘相亲,请问,你可曾出席?”
  吕庆红着脸:“未曾,相看之人乃祖父挑选,自然人品上佳,当日且有三婶陪同,我自是再放心不过,故而在家温书。”
  包拯冷冷道:“你是说,因为人是老大人选的,所以人品自然是没的挑的,所以,你就不用去考察了?当日有你三婶陪同,所以,你也不用相陪?”
  “正是如此!”吕庆道。
  包拯冷笑:“那你可曾想过,婚姻大事,关乎一辈子,你父母皆已不在,你作为长兄,是否应该再把个关呢?你是否应该好好了解未来妹婿的性情呢?老大人自然挑的是才俊,可性格是否能和吕七娘相和呢?不是才子或英雄就是良配的!”
  “阿爷也很了解七娘的性情,”吕庆道:“为七娘考虑颇多的。”
  “吕老大人年迈,还为吕七娘考虑良多,”包拯冷冷道:“你可真孝顺啊!”
  吕庆道:“阿爷人脉广,只能舔脸劳烦阿爷。”
  包拯点点头,“那么,当对方在婚期临近时告知相错了人时,你可曾后悔?可曾懊恼过?”
  吕庆点头,“自然后悔,当初我若陪同一起前往,定然不会相看错的。”
  包拯冷笑,“当日相看,对方可有女眷出席?”
  吕庆点头,“自然是有的。”
  “对方请的女眷难道没问你三婶谁是正主?”包拯问道。
  包拯这问题一抛出,大堂外又是一真喧哗,是啊,相看的话,双方都会有女性长辈出面的啊!怎么可能弄混呢?吕三婶果然不是好人!
  福儿一拍惊堂木,衙役再度敲着杀威棒“威武”,终于安静下来。
  包拯等大家安静下来后,追问着,“对方是否询问过?”
  吕庆道:“这个,我就不知了……”
  包拯冷冷道:“对方告知相看错了时,你都没问?”
  吕庆摇头:“未曾。”然后解释着,“事已至此,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该怎么解决此事……”
  “你做了什么?”包拯问道。
  吕庆道:“七娘反应过于激烈,我……”
  包拯打断吕庆,“过于激烈?敢问这事谁摊上能淡然处之?”
  吕庆道:“可事已至此,闹腾又有何用?强扭的瓜不甜!”
  包拯笑了,“所以呢?”
  吕庆道:“我劝了七娘,可没劝住,训了她几句,她闹腾得更凶了,后来阿爷同意六娘嫁过去,七娘更是闹了一阵,阿爷年纪大了,她是一点也不管不顾……”
  包拯嘲讽道:“你可真孝顺啊!”
  吕庆振振有词:“这事闹也没用啊,硬嫁过去,吃亏的还不是七娘!难道因为七娘不嫁,所以六娘也不能嫁?棒打鸳鸯是损人不利己!倒不如成全了他们!也是积福!”
  包拯点头,“是,吕七娘若硬要嫁过去,吃亏的自然是她,棒打鸳鸯,自然是损了人,可请问,怎么个不利己法?”
  吕庆道:“难道六娘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七娘就能了不成?”
  包拯道:“这有情人是怎么来的?!”
  “阴差阳错……”吕庆道。
  包拯道:“好个阴差阳错!你是不愿还不敢去深究这个阴差阳错?!”
  吕庆道:“三叔三婶一向慈爱,六娘也是知书达理,还请你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包拯冷冷道:“好!我是小人,你是君子,那么借用吕七娘的嫁妆,你又为何点头?”
  吕庆道:“大局为重……”
  “吕六娘的嫁妆该谁准备?”包拯打断吕庆。
  吕庆道:“自然是三叔三婶,可因没料到六娘结亲对象会变,准备的嫁妆便有所不足,仓促之中,只好先借用七娘的嫁妆……”
  “他们嫁妆准备不周,就该七娘委屈?你点头当晚,你爹娘可曾入你梦中,夸你大局为重?!”包拯一脸的讥讽,“吕七娘的嫁妆可有一针一线是你备的?你好大的脸!你既是点头借了吕七娘的嫁妆,可有借条?”
  “自然是有的!”吕庆道:“当初爹娘的私产大部分也留给了我,所以,我也用一半的私产担保,这一半私产,比七娘原本的嫁妆多了五成。”


第640章 审案(三)
  吕庆拿出了借条。
  大堂外的围观群众开始窃窃私语,如果有这借条,倒也不算侵占吕七娘的财产,虽然情理上过不去,但从法理上来看,倒也不算对不住吕七娘,毕竟吕庆可拿出了更多的私产来担保的。
  吕七娘原本一直忍着不哭,一听,眼泪当即滑落脸庞,“骗子!当时没有!这是后补的!”
  “肃静!”福儿呵斥了吕七娘一声,然后冲王素点了点头,“呈上来。”王素走过去,接过了借条,福儿道:“念!”
  王素便大声的念起了起来,吕庆拿出的都是铺子和田庄,都在北边家乡,然后道:“这借条上并无吕七娘的签字画押”
  吕庆道:“因为七娘不同意,我们便没逼着她签字画押。”
  “这么说,你们还挺仁义的……”福儿笑笑,语气神态瞧不出半点嘲讽,然后又问王素,“若孤没听漏,这借据上并没写有归还期限,也未曾提及,若吕七娘终身未觅得良人,该如何?”
  王素肃立:“是。”
  吕庆道:“回太子,当时没想的那么周到,再说,我们自然都希望七娘能觅得良缘,所以未曾注明这些,在此,当着太子的面,我愿意保证,若一年后,七娘还未订亲,我即刻将担保的田庄和铺子过到七娘名下,自然,若七娘订亲,必须她亲自点头。我愿现场签下字据。”
  “倒也还行。”福儿点点头,“不过,既然是你三叔三婶借用,为什么是拿你的私产担保呢?”
  “回太子,先父善于理财,积蓄颇多,三叔三婶并不富裕,”吕庆道:“再说,既然是我同意了借出七娘的嫁妆,我自然该担责。”
  福儿点点头。
  “这是这两年这些铺子和庄子的账册,还请太子过目。”吕庆又呈上了几本账册,“收益都还不错的,如果要看前几年的账册,得派人回家乡拿,我身边只留有两年的账本。”
  福儿又冲蔡伯希点了点头,蔡伯希接过账册,大致翻了一下,“回禀太子,从账面上粗略一看,收益皆还不错,若要仔细审核,还需时日。”
  “这是假的!”吕七娘擦了擦眼泪,吼着。
  “肃静!”福儿看了眼吕七娘,“证人!未曾问到你,不得插话!”福儿然后又问王素,“可曾看得出来,这借条是何日签署的?”
  王素摇头:“学生不才。”
  福儿又问开封府张大人,“开封府可有人有此能耐?”
  张大人摇头:“若是年份久些,倒也尚可,可一两年的东西,出错的几率太大。”
  “臣愿一试!”人群中身着便装的大宝此时出声了,怪不得昨儿九娘通知,必须前来看热闹!原来是早防着这一手啊,可是,自己真的不懂啊!
  呃,不懂也得装懂!
  “原来是郡王爷。”福儿看到挤到大堂门口的大宝,点了点头。
  大宝爹因为狄青娘的事,被小眼睛给贬成庶人了,大宝虽然袭了爵,但也降了一级,从王爷成了郡王。
  “给郡王看座。”福儿等大宝来到大堂中间,吩咐衙役。
  “谢太子!”大宝的座位被安排在吕端的对面,大宝入座前也冲吕端施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