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娇娘-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富途是自愿去当兵的,因此他走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只有谢玉娇和富家母女把人送到了村口。
不知什么原因,富途他爹并没有来。
富唐氏看着自己的儿子背了个简单的包袱独自上路,也有些泪眼汪汪的舍不得,一直在叮嘱他努力上进,一定要当上将军,风风光光的回来。
富二丫面无表情,盯着她哥哥也不说话,古井无波的眼睛里也有羡慕和那么一丝的不舍。
富途告别了他娘,揉揉他妹妹的头顶,然后走到谢玉娇面前,前所未有的伸手拥抱了她,坚定说:“等你长大了,我就会回来娶你!一定要等我回来!”
谢玉娇不想在他走之前让他分心,忍了忍,还是没告诉他她即将回蜀地的事!
只是好心的叮嘱他道:“别逞强,你还身体要紧,万事以安全为先!”
“嗯!我知道!行了,我走了,我会给你写信的,你也要给我回信啊!”富途叮嘱到,挥挥手转身毫不留恋走了!为了他的梦想义无反顾的当兵去了。
富途刚走还没多远呢,富唐氏就扬着高傲的头,盯着谢玉娇得意的说,“不许你再缠着我儿子了,我儿子将来是要当将军的人,娶的定是大家闺秀,不是你这个野丫头能配得上的!”
谢玉娇很无语,富途才走出去还不到半里路,这富唐氏就拽成这样,要是富途真当上了将军,她不得眼睛放到头顶上啊!
谢玉娇没搭理她,自己往学堂走去。
留下富唐氏还在原地跳脚叫到:”我跟你说话呢,没听到啊!“
没两天全村都知道富途一个人当兵去了,这全归功于梦想当太夫人已经成魔的富唐氏的大肆宣传。
她这两天逢人便说自己儿子当兵去了,算命的说过她儿子是当大将军的命,她就在家等着当太夫人享福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好心情的富唐氏也少有对富二丫和彦锐色起来。
村民们都说富唐氏心狠,为了自己的富贵命,连儿子的命都不顾了。
才十二岁的孩子,就能让他去当兵去打仗,就算是孩子的意思,也该拦下来才对。
打仗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那是拿一条条人命去填的。
村里又不是没有被强征走了就再没回来的人,没看到鲜血,难道就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富途是富家的香火,连富家自己都没说话,旁人也就更没立场指责她的做法不对。
村民们也只是偶尔在各家的饭桌上说上那么一嘴就过去。
秋收过后,村民们赶在入冬之前把地翻了一遍,然后渐渐的闲了下来,准备迎接寒冷的冬季。
谢玉娇也经常跟着老爷子进山,储存过冬需要的柴火。
老爷子会烧炭,爷孙俩砍了不少干的树木背回家,烧制成一筐筐的黑炭。
又买了大量的菘菜、大萝卜储存。
粮食、炭火、蔬菜都足够了,冬天也逐渐来临。
曲家今年的冬天很是富足,不仅住进了新房子,有了火炕,粮食蔬菜也尽够,冬衣被褥都很厚实。
老爷子很满足,特别是有个小孙女在身边,他觉得这个冬天比以往几十年的任何一个冬天都暖和。
谢玉娇在七月份的时候试着做了几根墨条,放了三四个月她觉得应该可以了。
于是在村长、李家老太爷和孩子们的见证下,磨成浓浓的墨汁,试着写了几篇大字,等着看效果。
字迹一会儿就干透,大家拿起来传递着观看,与之前李家老太爷买的墨锭写字的效果没什么两样。
“成了!可以用!锅底灰做的墨真的可以用!”村长跟李家老太爷相互搀扶着,激动的都快跳起来了。
谢玉娇也没想到这墨还不错,虽说与什么松烟墨之类的名墨差的远,可普通人用还是不错的。
这一次一共有七条墨,够孩子们顾惜着用一年。
看来她在走之前还是要再做一次,把这个技术教给村里谁比较好。
于是跟村长说了声,让大家年底掏烟囱的时候记得把烟囱里的烟灰收集好。
烟囱里的烟灰可比锅底灰多,那是积攒了一年的烟灰,而且又细腻,没有硬块和杂质,制墨最好不过了。
话说入了冬,大家都闲下来,来学堂跟着识字人多了起来,有些大人没事也来坐上半天,学认几个简单的字。
转眼进入了腊月,京城送来了今年的分红,一共六百两。
这还不到一年,三成股就分了六百两,那总盈利就该是两千两。
还不错。
一家店就这么多,符昭奉和钱五如今不知道开了几家分店,想来盈利也不会少。
只有孙成分的二百两,也不知道够这公子哥用几天。
跟着银票一起送来的还有符昭奉、钱五、孙成一起给她和老爷子送的年礼,还特别嘱咐她不要回礼了,就当感谢她白给他们那个生辰蛋糕方子的谢礼。
那个蛋糕方子,暂时他们还没用来开店,只是偶尔做上一份,给长辈们送上一份特殊的心意,倒让他们在家族里都得到了另眼相看。
这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东西。
日子很快就进入了腊月二十,因着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从小年开始就正式进入了过年的节奏。
学堂也就上到了腊月二十这天,然后家家户户开始备年货。
这一年,东山村虽说有些事情发生,但好在都安然度过,老天爷也赏脸,没旱没涝的让庄稼顺利的收入了粮仓。
这一年,村里不仅有了学堂,还自己造出了纸,现在连墨都可以自己制了。
李家老太爷高兴啊,村长也高兴啊。
为了庆祝今年这一连串的好事,于是村长宣布,李老太爷家出一头猪,村长家也出一头猪,让大家在腊月二十二这天,全村一起吃杀猪饭。
这杀猪饭一是为了庆祝这一年的风调雨顺,也是为了制墨所需的溶胶。
这制墨用的溶胶需要刮了毛动物皮熬制,最容易来的动物皮当然就是猪皮。
特别是现在年下,到了杀猪过年的时候。
于是村长和李老太爷就决定杀的这两头猪取了猪皮制墨,大家还能凑一起乐呵乐呵。
因为当初谢玉娇跟村长说要掏烟囱里的烟灰制墨。
村长觉得光自家村子的烟灰应该没多少,于是发动人往邻村去免费帮人掏烟囱,不仅免费掏烟囱,还每个烟囱给人家两文钱。
有人免费掏烟囱还有钱收,这事儿可稀奇了,谁不答应是谁傻。
虽说两文钱不算事,可那也能买个大肉馅包子,总比自家出力什么都没有的强。
于是半个月下来,东山村还真收集了不少的细腻烟灰。
烟灰多,这溶胶就要的多,两头猪的猪皮想来是足够了。
☆、第一百六十章 惊变
不管为了什么而杀猪,总之能热热闹闹的吃上肉,这就足够了。
腊月二十二这天,村民们早早的就到了祠堂门口的晒谷场上,烧水的烧水,杀猪的杀猪,该忙活的都忙活起来。
大家在寒风中,忙的热火朝天,一片和乐。
孩子们也在空旷的晒谷场上追打着嬉戏。
谢玉娇最怕冷了,把自己裹的像颗漂亮的棉球,与春草、菊娘、春花,红桃等小姑娘一起,躲在学堂里捡子玩。
菊娘已经把之前邻村那个事给放下了,现在倒也精神了很多,与大家一起玩挺开心的。
碧莲也早就被她娘给接回来了,可精神状态却很差,很少出门来玩。
又一次谢玉娇去找村长说事,见过一次,怎么说呢?
人还是那个人,就是精气神完全变了,那股眼高于顶的傲气没有了,整个人都显的很自卑,就像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一蹶不振的样子。
想来是被赵呈熙或者赵呈熙的家人给伤的狠了。
牛三妹还是没有一点音讯,不知道究竟是生是死,这让大家一看到牛家人就不由的叹气,感到可惜。
总的来说,这顿全村的杀猪还是宴热火朝天的开始了。
由于气温太低,为了让大家吃上热乎的饭菜,每桌都是上来一个碗,吃空一个碗,上来一盆菜,抢完一个盆。
这让温吞的谢玉娇举着筷子目瞪口呆,也就意思意思的夹了点配菜。
反正她不缺这口吃的。
大家这抢菜的速度如此之快,也主要是由于平时很少沾荤腥的原因。
好不容易吃顿肉,能不以最快的速度抢吗?
所以这一顿饭,吃的是那个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到半个时辰,每桌的桌面都是碗空、盘空、盆空、饭桶空。
吃的叫那个干净,洗刷起来都省事了好多!
杀猪宴吃过,第二天就是过小年。
小年一过,眼看着年关就一天天的来临,家家户户也热热闹闹的忙活着辞旧迎新。
李天磊在大年二十六来到了东山村,准备和爷孙俩一起过年。
这是谢玉娇来到大周,来到东山村过的第二个年了。
回想起去年,谢玉娇还拖着伤腿,打算过完年就去京城投奔李天磊。
想不到,今年是李天磊专程过来与他们一起过年。
真是世事多变!
李天磊不仅给老爷子和谢玉娇各买了一身簇新的冬衣,还把他的积蓄全都交给了谢玉娇保管
虽没明说,可谢玉娇知道,他这是准备要跟老爷子挑明,让老爷子接受他这个年纪稍微有点大的孙儿。
就这样,曲家又多了一口人,从原来的老爷子一个人,去年变成了两个人,现在又增添了一个家庭成员。
这个家是越来越热闹了。
就在爷孙三人准备热热闹闹的迎接新年的到来,在腊月三十过年这日,京城来人,通知李天磊回京,准备出征。
原来近日朝廷收镇州和定州发来的求援的消息,说契丹和北汉联兵趁大周辞旧迎新之际,防卫空虚,大举南下攻打我大周。
符太后与宰相范质、王薄执政等大臣商议之后,命潭州节度使慕容延钊发兵抵御,又派赵匡胤领大军立即北上增援。
朝廷为了抵御契丹北汉的侵略,赐了赵匡胤金带、银器、鞍马、铠甲、器仗数十万。
大军定于新年初三从京城爱景门出发,宣徽南院使昝居润安排筵席,朝廷众大臣饯送于郊外,为抗敌大军送行。
这个年谢玉娇总觉得过的有些不踏实。
可能也是因为契丹与北汉来犯有关吧!
老爷子知她心神不宁,于是在正月初五带她到镇上逛街散心。
还在新年里的镇山,到处都是灯笼,仍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老爷子决定带小丫头去听戏。
可是当爷孙俩来到茶社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大门紧闭。
依老爷子几十年的经验,立马就判断出这不合常理。
如今正值新年,喝茶听戏的人应该很多才是,怎么会关着门的?
老爷子敲开茶社的大门这才问清了情况。
谢玉娇也清楚的听到了茶社伙计的话。
他说因为已经变天了!
大周已经成了过去!
柴家的江山已经被换成了赵家的天下!
如今他们生活的天下已经被改为了大宋!
新的皇帝刚即位,大家还是先安分些时日的好!
谢玉娇有些懵懂,她想不明白怎么会这样?不是说契丹北汉联兵攻打大周么?
不是说赵匡胤领兵背上抵御入侵的敌军么?
怎么这转眼的功夫就换了天下了?
这江山更替也太快太过儿戏了吧?
不是应该你打过来,我打过去,打的个你死我活,满天下血腥风,最后看谁剩的兵多谁为胜么?
这才几天的时间呐,就如此风平浪静的改朝换代了?
他们在村里一点风声也没听到!
就是到了这镇上,一路过来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妥!
如此安静就更换了朝廷,这有些颠覆了谢玉娇对江山更替的认知!
老爷子看小丫头已经脸色发白,说不出话来。
他赶忙摸摸她的小脑袋,安慰道:“先别急,咱先找个地方坐下,坐下再想吧!”
谢玉娇的眼神终于有了焦距,她看着爷爷担心的神色,朝他露出了安心的微笑,“嗯,好的爷爷!”
老爷子领着孙女,找了家羊汤馆进去坐下。
由于还在新年里头,外出吃饭的人比较少,整个羊汤馆里除了老板就谢玉娇爷孙俩。
谢玉娇捧着热乎乎的羊汤碗,还有些晕晕乎乎的,“爷爷,您说,刚才那伙计说的会是真的吗?”她茫然的问。
老爷子点了点头,小声说:“应该是真的,他只是个伙计,怎敢拿这种江山大事说笑,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是啊,他不敢拿这事开玩笑!可是,怎么会如此的风平浪静,咱在村里一丝风声都没听到!”谢玉娇越想越糊涂,明明大年三十的时候,来人是通知李大哥回军营准备北上抗敌的,怎么转眼间就换了江山呢?
是阴谋?还是?
“陈桥兵变?”谢玉娇想起来了,历史上赵匡胤是在陈桥被下属黄袍加身,最后被逼登基为皇的。
难道这一世她给符彦卿提醒过了,事情还是按照历史的轨迹前行的?
小皇帝呢?可还活着?
☆、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的天下
此时谢玉娇最为挂心的就是小皇帝的安危,可是要么他们去京城,要么就只能等京城的消息。
老爷子想了一下,劝说道:“先回家吧,张家小子的同窗挺多,问问张家小子知不知道这件事!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进京!”
也只能如此了,家里没安顿好,总不能就这么直接往京里去。
爷孙俩回到村,连家都没回,直接就去了张家。
老爷子使劲敲了敲院门,开门的是张德全的大儿子,也就是张怀砚的爹张福顺。
“哟,曲大叔过年好!您怎么来了?谢丫头也来了,快进来,屋里坐!“张福顺一见这爷孙俩,有些意外。毕竟他爹气不顺的很大原因就是这曲家爷孙俩,家里都不能提曲家或者谢丫头。
“张伯伯过年好!“谢玉娇也向张福顺拜年。
“你爹可在家”老爷子便进院子边问,谢玉娇也紧跟着爷爷进屋。
“在呢,在呢,爹,曲大叔来了,”张福顺转身把院门关了,朝屋里大喊。
老爷子也不等张福顺带路,自己带着孙女就往里走。
进屋就看到张德全盘腿坐在炕上,身后靠着高高的被褥。
“张爷爷过年好!”谢玉娇先给老爷子拜年。
“哎,丫头也过年好,快过来,上炕吧,炕上暖和!老曲,这是?咋丫头眼睛红成这样?”张德全再怎么不待见曲家爷孙俩,可只要没正式撕破脸皮,这表面的友好还是要维护的,就先开口招呼道。
曲老爷子也不客气,先上了炕,面不改色的解释到:“刚不是去镇上了么,回来的半路一只野狗就从丫头面前窜过去,给吓着了。怕丫头自己呆着害怕,这就带她出来走走”
张德全也不知道对方说的真假,顺着接下话来,“也是,饿极了的野狗什么的最是危险,要是咬着人就糟了,不可大意了,孩子还小,别吓出好歹来。”
“是啊,以后还是不能让她自己出门,太危险了!对了,你家小孙子出去了吗,怎不见他?”曲老爷子问道。
“刚回来,在他自己屋里呢,找有事?老大家的,叫怀砚来一趟,他曲爷爷来了”
不一会儿,张怀砚进来,礼貌的跟曲老爷子和谢玉娇打招呼,“曲爷爷过年好!玉娇妹妹过年好!”
“怀砚,如今正是新年节下的,你可去你同窗家串门子了?可听到什么风声了没有?”曲老爷子上身前倾,盯着张怀砚问。
屋里张家人一听曲逸风这话,不由的脸色一变,盯着张怀砚。
曲老爷子知道大家可能误会了,边手掌一挥,解释道,
“别紧张,我不是说怀砚出什么事。我的意思是,是不是朝堂出什么大事了?”
“曲大叔,您,您怎么知道?”
“今天去镇子上,听人说了几句。也没头没脑的,这不就想到你的同窗多吗?消息肯定比我们这些泥腿子灵通,要不说,怎么读书好呢”
“是的,曲大叔,您老说的没错,朝堂确实出了大事。正月初三,还是大周殿前都点检兼宗州归德军节度使的赵匡胤大将军,奉命帅军北征。傍晚行军至陈桥时,被手下将领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并率领大军回京。大周皇帝自认无力治国,遂自动禅位与大将军。”
“啊?”坐在炕沿上的谢玉娇听了张怀砚不带个人色彩的述说,突然跳下炕站了起来。
谢玉娇的激动表情被屋里众人看在眼里,有些不明所以,为何这小姑娘听到这些朝廷大事会如此的激动,太不寻常了,遂把眼光都投向了曲老爷子。
其实曲老爷子对谢玉娇如此的激动也是理解,丫头与小皇帝之间的交情之深他多少也知道些,而且他因为身为爷爷,也该出面为孙女打掩护。
“这孩子,也就是多认识几个字,这段时间天寒地冻的没进京,被闷的狠了,一听这些家国大事难免激动了些”
这是激动了些吗?明显是过于激动了吧。众人内心腓府。
谢玉娇不管旁人的眼光,回忆起她所知道的历史,喃喃自语到:“是的,历史性的陈桥兵变事件之后,大周皇帝柴宗训自动禅位与赵大将军。新皇即位,改国号为宋,建立大宋王朝。”
她想知道的是,为何这次皇权更替这么顺利,镇上那么安静,看不出变天的迹象。
“那京城如何?没人反抗吗?”她问。
张怀砚也是上午去同窗家,与几位同窗一起新年聚会才听说的,。
“据说,新皇登位是众望归心。不过也有一两个对世宗皇帝死忠的大臣,京都禁卫军大统领朝通,率众紧关城门,殊死抵抗,原本是为了等待西北援军回京勤王。他不知道的是,大周的军权已经尽数被赵大将军掌握。最终朝通被王彦升杀死,累了阖府家小尽数被诛。”
“就这样?”
“就这样!”
“那小皇帝呢?”
张怀砚摇头,“暂时没有小皇帝驾崩的消息,这就说明小皇帝性命应该无忧,至少眼前是无忧的。我想,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短时间内新皇也不会要了小皇帝的性命。具体如何处置,应该要等到新皇登基大典过后才有消息。”
张怀砚与谢玉娇这一问一答,听的众人内心赫然。如此军国大事,居然从这两个毛都还没长齐的小辈嘴里说出来,特别其中还有个不满十岁的小丫头。
一个越听越起劲的,另一个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侃侃而谈。
听他们的谈话,直叫这些长辈恨不得捂了他们的嘴才好。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不怕被人听去招来祸端。
“好了,好了,既然是如此大事就还是别说了,小孩子家家的该多吃饭才能多长个儿。”曲老爷子出言打断了两个小家伙的兴致。
曲老爷子下了炕,蹬了鞋,招呼孙女下来,对众人说:“行了,知道这些消息也就够了。反正咱小老百姓,只要吃饱穿暖,也就没了旁的心思。还是老老实实种地的好。丫头,走了”
“哎!”谢玉娇乖乖的听爷爷的话,收了声,对张家人道别。
张怀砚眼看着那个刚才和自己谈论的眼睛发亮的姑娘,给大家打了个招呼就蹦跳着出了院子。他心里还有些遗憾,难得碰到个关心家国大事的人,怎么才谈论了这几句就走了呢。今天他也是才知道朝堂这两天发生的事,与同窗们也不敢过多讨论,自己回家后连个可以畅谈的人都没有,真的是被憋闷坏了。
哎,那个小丫头,虽说总气的爷爷心口疼,却也是真正有见识的人,她如此关心朝廷局势,难道仅仅是因为担心符家?
她与符家的纠葛究竟有多深?
也不知道新政权稳定后,清洗旧势力的时候会不会牵连到她?
张怀砚叹息着回房读书去了,留下一屋子的张家众人相对无言,被老爷子一挥手,该干嘛干嘛去。
☆、第一百六十二章 现状
得了消息的谢玉娇一路都在为小皇帝发愁。
据她所知,历朝历代凡是朝代更替,作为前朝皇族都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更别说作为亡国君王。
一时半会儿没被杀,也是新皇为着稳定朝堂而做的面子功夫,背地里还不知道被折磨成什么样呢。
越想越心焦,越想也就越替小皇帝担心。
哎!!!这可怜的孩子!
曲老爷子把小丫头的着急模样都看进了眼里,可想到自己如今作为平头老百姓,想帮也帮不上忙,只能摇头无声叹息。
谢玉娇坐在屋里的桌边,手里摆弄着桌上的陶罐小鱼缸,里面养着三条曲爷爷专门给她买回来的两条小红鱼儿。
“鱼儿啊鱼儿,你们因我的私欲被养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啊”
老爷子看孙女这无精打采的样,若有所指的说:“大江大河里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几条小鱼儿若是放在外面,它们也不知什么时候就成了大鱼的腹中餐,这方天地虽小,好歹不用心惊胆战的担心未来的日子,还能安然活命。”
“爷爷,您说,小皇帝会被杀死吗,他才七岁啊”
“新皇这才刚刚登基,又是被众人推举上位,我想为了显示他的仁慈,也为了稳定民心,暂时是不会杀小皇帝的,而且还会保证小皇帝的命,以示他对前朝先皇的感恩。”
“真的吗?可是留着小皇帝的命不是会让对前朝死忠的人存了一丝希望,到时他们想方设法救走小皇帝再振臂一呼,说新皇谋逆”
“孩子,所以说短时间内小皇帝是性命无忧,被囚禁是肯定的,等稳定了大局那小皇帝就没什么用了。当然小皇帝的死也不会让人抓到把柄,比如,病死,自杀等,总会有一个合适的借口的。”
“那怎么办?”
“孩子,咱们是什么人?平头百姓?拿什么去救他,怎么救他?”
“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他等死?”
“咱能有什么办法?”
“要不这样,爷爷去京城一趟,去看看什么情况”曲老爷子最终下了决定。
最终,爷孙俩还是一起进了京城。
朝廷的大变看来并没有对百姓造成多大的恐慌,只是少了一份新年里的节日气氛。。
先是去了‘西式汉堡店‘,店里倒是如常,只是听说符昭奉这几天都没来过了。
两人又去了北西街赵呈熙的住处。
看门的说二公子当值,不在家。
在京城住了两天,终于等到了赵呈熙。
从赵呈熙处打探到皇帝只是被囚禁在了起来,至于符府的人也只是暂时不得出入而已。
谢玉娇听到小皇帝暂时没有性命之忧,大松了口气。
他说对于周帝柴训宗的处置,朝堂上还在争论,大体分为三派:有主张永绝后患的,有主张囚禁在京里的,有主张给个封号打发到偏远地方以向天下臣民显示新皇仁慈的。
其中主张囚禁在京里的最为居多。因在京里下,在皇帝眼皮底下,即留得了周帝的性命又向天下人显示了新皇的大度仁心。
毕竟永绝后患的话会让天下人议论新皇的忘恩负义和残暴不仁,若是分封外地,又怕会出什么变动,毕竟天高皇帝远的,又是正统血脉。
阿弥陀佛!真是太好了!听了赵呈熙的话,谢玉娇放心了许多,大松口气,至少能给那孩子留的性命也是好的。
至于符府,符家百年世家根深蒂固,想必赵匡胤想对付他们也要掂量掂量。
爷孙俩都打算在京城多住两天,再看看情况,然后就等来了李天磊。
李天磊之前就是赵匡胤的得力干将,如今更是随着赵匡胤登基为帝,他也跟着水涨船高,封了将军。
这几天他也是非常的忙碌,忙着为新皇帝维护京城的治安,震慑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
他也是才听说谢玉娇和老爷子来了京城,就抽空过来了一趟。
李天磊所说与赵呈熙所说并无出入,只是他还知道小皇帝和小符太后被一起囚禁在了皇宫内的西宫,暂时是安全的。
而且新帝似乎与符家也达成了某些共识,所以现在符府成员也只是被要求闭门不得随意走动。
新政权如此平静的就稳定了下来,这是谢玉娇无论是和都没有想到的,难道真如张怀砚所说,这就是众望所归?
不过这样也好,没有让京城百姓经历一场血雨腥风的厮杀,睡了一觉,第二日醒来才发现变了天,大家的日子还该怎么过照样怎么过,不必心惊胆战。
这于百姓是最好不过的了。
知道了想知道的,谢玉娇和爷爷也就放心的回了村,开始下一步打算。
什么打算?当然是谢玉娇回蜀地的事了!
如今这个突发情况,符家是暂时管不了她了。
小皇帝如今也自身难保。
所以,一切都需要重新计划。
老爷子生怕小丫头因这些变故暂时回不了家而郁闷,也在极力的开解她。
不过,谢玉娇倒是没老爷子想的那么郁闷,仍旧照常过日子。
村长也已经得到了变天的消息,听说爷孙俩回来了,第二天一早就找了来,就想知道京里的详细情况。
当他也听说京里已经稳定下来也是有些意外,最后也说新帝的仁慈才是众望所归的关键所在。
出了正月十五,学堂又重新开课。
这次大家人手一本谢玉娇所抄写的简单识字本,学起来也就更快更积极,再有照着之前钱五和符昭愿他们的字帖临摹,让这个村里的简易学堂倒是有模有样起来。
外面的变天似乎没给东山村带来一点涟漪。
或许不止东山村,也许这次政权的更替除了京城以外,其他地方都没起一丝波澜。
正月十五元宵节,头顶的月亮大如圆盘,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让谢玉娇坐在炕上从窗户望去,看的远处的山林也是若隐若现。
历史上的大宋王朝这就揭开了序幕吗?
这么多天过去了,她都还感觉是那么的不真实。
宋朝啊,中国历史上的百姓幸福指数最高的朝代,来临了么?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年之计
新朝的日子又回归了平静。
有一天驿差给谢玉娇送了封信来。
初始谢玉娇还纳闷,蜀地的信一向都是赵呈熙给送来的,为何这次是驿差专程送来的。
难道是因为近日朝局动荡,赵呈熙家作为新皇一派的人,为了给新皇压阵,忙的没办法给她送信?
怀着猜疑的心,她从驿差受伤接过信一看,字迹歪七扭八的,一看就不是爹娘的笔记。
回到屋里,她拆开信封,看了内容,这才知道是富途写给她的平安信。
富途在信里说,他一路步行找旁人打听,总算找到了招兵的地方。因他年纪小,箭法不错,被分到了神箭营,现在正接受正规的射手训练。
他说,来当兵是他目前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因为军营里有不少都是跟他一般大年纪的少年,大家都一样满含着一腔热血,就为了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