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萤在荒芜月在天

  自克复两京,肃宗便遣人远赴蜀中迎接玄宗回朝。然路途遥远,算来算去,总也要在十二月以后才能至长安。解决独孤镜之方案,尚有二十余日作周详部署。
  李俶事务繁忙,风生衣行事谨慎稳重本是可托之人,但刑部连逢肃宗、淑妃被刺两案均未告破,肃宗雷霆震怒,虽未免刑部一干尚书侍郞之职,却是诏令一月内务必破案,故而风生衣肩上负荷极重,无法分身。李俶有时不免懊恼,眼看面前几无可用之人,严明固然忠心,可惜过于忠厚失之机敏。
  幸好未得几日,陈周由凤翔潜回长安。陈周自金城郡重伤后,足足医治半年方渐渐痊愈,然上马作战还是有碍,故而他虽曾苦苦哀求李俶,要暗充侍卫随大军征战安庆绪,也未得答应。这次回长安城,身体早养得壮实健硕,正为李俶添翼。只是他的身份仍暂不可让旁人知晓,只昼伏夜出,蛰伏于元帅府,他为人十分精细,李俶在此时委他筹谋刺杀独孤镜,正是合宜。
  以陈周所忖,玄宗回京当日,肃宗必会领文武大臣、皇子、妃子公主诸人远赴咸阳望贤宫迎候,张淑妃是必去的,但独孤镜身份未明不能随行。这便是最好时机。
  但是独孤镜起居于张淑妃寝殿,侍卫林立,高手如云,要引开侍卫,从容取独孤镜性命也是不易。刺杀后要全身而退更是不易。惟一的方法,便是将独孤镜引出至僻静处,乘宫中侍卫多随驾出行,从而下手。
  这要如何引她出来呢?独孤镜不是一般的机警,等闲是骗不了她的。更何况她自入皇宫,似是格外的小心谨慎,以李俶布下的侍卫观察,她出入必有人护卫,几乎从不单身行走,近来更是整日呆在殿内。
  素瓷之病毫无起色,依旧整日价昏迷不醒。李俶着人四处打探长孙鄂与慕容林致消息,得来的讯息却是各种各样。有的说看见国手神医长孙鄂师徒在天山一带游医,有的说近年在贺兰山附近出现了一名美貌无比,医术高超的女神医,有的说一代神医长孙鄂早已病逝,他的女弟子伤心过度且无处安身,便入道修行去了……这最后一条传闻,李俶简直就不敢说与沈珍珠听。
  叶护本与李俶一同返回长安,肃宗自然对其大加赏赐,叶护感念皇帝恩典,谓言两战损耗战马良多,待他返回回纥王庭,提取良种骏马再助唐军破贼。肃宗念及回纥国有外患尚如此朝天奉恩,更是欣喜不已,特嘱李俶亲送叶护至长安城外方回。
  李俶与郭子仪、李光弼诸人立下大功,所受荣宠一时无匹,据闻肃宗曾亲执郭子仪之手,泣道:“唐室全赖元帅保全。”连李辅国等辈见了他们三人,也是阿谀奉承,不敢放肆。
  安庆绪退守邺郡后虽在河北诸郡募集了数万人马,终属乌合之众,肃宗早立定主意,待上皇回朝、回纥战马一至,便举兵征讨,早早拿下安氏逆贼以安民心。
  唐室现已对叛军占尽优势,京城里便格外的喜气洋洋,宫中大举修缮,入夜灯火辉煌,回复几分乱前盛景。肃宗诏令十一月十七至十九三日驰禁夜,开坊市燃灯(注1)。在这般繁华气氛的带动下,沈珍珠难能的心情开朗快活,甚至多次与李俶在夜晚偷偷溜出宫,把臂同游长安夜景。
  沈珍珠极爱这样的游历。今岁长安异常寒冷,风如冰锥雪如幕。他与她只作寻常百姓装扮,由芳林门出宫,绕过安定坊;天本已黑透了,偏万簇灯火绚烂,屋舍亭阁裹藏于冰雪天地中,如玉雕琼楼般,映得半片天空晶亮莹彩,悠悠扬扬的一片雪落在她的眉宇,他扬眉俯身轻轻替她吹去,麂皮的靴子踩入雪里倒有半尺深,他只紧握着她的手,始终如一的笑着,一切美得如梦如幻。
  西市还在演出杂耍百戏,起初围观的人甚多,雪愈来愈大,渐渐的廖廖无几。
  摊主是一对长相憨实的中年夫妇,想是预备收摊,男子刚耍过一轮力技,大汗溢出,面庞却被冻得红一块紫一块,张罗着收起所得钱币,将鼓盘锣刀诸种道具一并放至旁边破旧栈车上。不多时便拾掇完毕,那男子吆喝一声,当前去拉那栈车,他的妻子便在车后推,想是车子甚重,半边车轮都陷入雪中,那男子劳累一天力气不济,竟一时没有拉动,气喘吁吁下,妇人忙上前从怀中抽出宽大的手巾为他拭汗,窍窍私语几句,车后厢传来小儿稚嫩的叫唤声——“爹爹”,那男子转过身,原本粗犷的面上一时和善慈爱无比,答应一下,又接着长长大喝一声,终于拉动车辆慢慢的走了。栈车摇摇晃晃,那后厢隐约是以柴木拼凑,极是简陋,全不可隔风避雪。
  沈珍珠看这一幕情景,发呆半晌,挪不开脚步。李俶连声唤她,戏谑道:“在想什么?怎么倒成一只呆鸟了?!”
  沈珍珠百般滋味上心头,不知该如何回答,只默然无语。李俶牵她的手道:“为何现在这般的多愁善感?我知你在想甚么——我就这般的让你不能安心?”抬首遥望那栈车去处,慢慢说道:“贫贱夫妻更有百般烦恼哀愁,我做你的丈夫,必要将天下最好的予你……”顿一顿,望向她轻笑:“不知我这个人,算不算天底下最好的?”
  沈珍珠轻轻抬眸看他。他自然是天底下最好的,立于何时何地,都是那般的气度不凡,若有一日君临天下,又该有多少如张涵若般出色女子为他倾倒!朝他一笑,想要开口说句什么,却觉一阵心神恍惚,脚下松浮。李俶忙搀住她:“总是拗不过你,这样冷的天,居然还与你一同出来瞎闹。”
  沈珍珠定下神来,侧头笑道:“我偏喜欢这样。宫中阴沉沉的,教人好不自在。”
  终于还是沿着原路回宫,沈珍珠只觉那一阵恍惚好没来由,心头隐隐不安。
  李适这夜格外聒躁人,已至亥时兀自在床榻上滚来滚去与乳娘胡闹,不肯入睡。李俶素自纵容爱子,索性将他抱至房中,父子两个在榻上戏耍,李适不时“咯咯”直笑,一边奶声奶气的唤着“爹爹”。
  沈珍珠见他父子闹得实在不象话,边摇头,随手执起锦帕刺绣。殿外雪落沙沙,无端的心绪不宁,失神中,绣针正刺中指尖,滚起细小的血珠,随侍宫女惊叫一声,便拿绢巾来捂,沈珍珠却“嘘”的作个禁声的姿势,道:“听,殿外什么声音——”
  沉闷而纷杂的脚步声,是官靴踏入雪地里,走得不快却匆忙。只一会儿,那些脚步声愈来愈响,仿佛嘈杂的旋风由四面八方汇集拢来,殿外火把密匝,人员穿梭不定。何灵依神色焦虑,冲进来喊道:“王妃,不好,咱们淑景殿已被团团包围。”
  “慌什么!”李俶由榻上直起身,随意将袍裳一拂,神色从容,往外殿走去,沈珍珠忙披了外袍,亦紧紧跟上。
  重廊那一头靴声哗哗,铁甲触碰叮铛作声,重重宫灯映照出领先之人面庞。
  李俶停步,负手侧立,室外寒风四起,东海池上早薄薄的凝了一层冰,天上人间,何处可耐寒?由鼻间冷哼出声:“程大人好大的阵势。”
  程元振倒无倨傲之色,上前揖道:“程某只是奉陛下诏令,宣殿下与王妃金鸾殿见驾。”
  沈珍珠这时反倒定下心来,莞尔一笑,道:“原来如此,我道是要捆绑殿下与我见驾了。”
  程元振连连只说“不敢”,也不砌词强言。沈珍珠知程元振此人耿直且极忠于大唐皇室,向来只以皇帝一人之名为从,上皇为帝时如此,当今皇帝即位后也是如此,今日之事无谓难为此人,回首对乳娘嘱咐几句,便随着李俶,未敢带任何侍从宫女,往大明宫方向而去。
  金鸾殿灯火辉煌如盛宴甫开,肃宗高高坐于殿中龙椅,侧旁淑妃斜坐。李俶与沈珍珠方跪下陛见,却听肃宗一拍龙椅,怒声喝道:“不肖子,你好大胆!”沈珍珠听他怒意汹涌,不可遏转,心头大惊,虽不敢抬首,仍是轻扬下颌,偷眼朝殿上望去,只见肃宗一扬手,带起一张尺余宽纸笺,宛若一片云,轻飘飘正落在她与李俶膝前。
  李俶捡起那张纸笺,眸光一扫,瞬息间已将笺上所书看完,将那纸笺仍置于地上,重重的朝叩了个头,沉声说道:“父皇明鉴,此乃薛嵩一面之辞,儿臣绝未做过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没有?!”肃宗霍的立起,几乎是咬牙切齿般:“这薛嵩供词画押,写得明明白白——你竟然胁迫他有意放松警戒,指使所属刺杀朕与淑妃!”他须发上扬,怒气愈来愈盛,“朕本存无意,只想好好惩戒下薛嵩那不经事的东西,才教三司会审于他,哪曾想,竟弄出这般的结果!李俶,你杀父弑君,竟想篡位了!”说话音,正瞥见殿中奉立的龙泉宝剑,当下不假思索,几步走去随手拔出,踏下殿便朝李俶刺来。
  沈珍珠听了这番话,惊得胸口处仿佛有一簇火苗滚滚燃烧,烧得五脏六腑都痛得呛人。
  那剑,是杀人的宝剑,肃宗虽身体孱弱不通武艺,持于手中,仍自来凌厉剑气。便如那皇位皇权,任何人拿在手中,自有数分杀气,自是让人臣服。
  沈珍珠不知所措,直觉中只想覆身而上挡在李俶身前。意方起,身已动,手腕攸的一紧,已被李俶死死攥住,只在这瞬息之间,剑已刺到李俶胸前——
  沈珍珠头脑一阵晕眩,蓦地里听到有人在身前狂呼:“陛下,且慢!”
  她回过神,却见一人跪地,正死死托住了肃宗拿剑的右手。而那剑尖,堪堪离李俶胸膛不足半寸!
  李泌。天下虽大,只有李泌,能有此一托!
  肃宗肃然不动,怒气毫发不减:“李泌,你这是何意!”然而剑势已颓,剑尖微有下沉。
  李泌伏地奏道:“臣请陛下三思——”当此之时,李俶又叩头,端言方正:“儿臣冤枉,乞请与薛嵩对质。”
  李泌依旧拉着肃宗一柄衣袖,急急说道:“此事大有蹊跷,陛下英明!”见肃宗神情已有所松动,乃低声继续说道:“须知,一摘使瓜好,二摘使瓜稀——”这一句话,却是大见成效,肃宗即刻垂下剑,然嘴上还是说:“朕还能冤枉此不肖子不成?”见李泌仍跪在地上,随口道:“先生请起罢!”
  李泌起身,抬目见张淑妃坐于殿上,先见过礼,再与肃宗说道:“大唐律例,平常百姓尚有临堂对质之权,何况堂堂皇家?殿下既口称冤枉,还请陛下传来薛嵩,当堂对质?只是,此案淑妃娘娘也是苦主,不知娘娘意外如何?”
  张淑妃眼珠一转,道:“正是。”边说边走下殿来,笑谓肃宗道:“俶儿一向忠良纯孝,怎会做出这样的事?陛下,你可太是鲁莽,别冤枉了好好的儿子媳妇!”她直言肃宗“鲁莽”,肃宗却并不气恼,拈了下胡须,斜觑李俶,由鼻间重重的“哼”了声,道:“既是你说的,那就传薛嵩来!”
  张淑妃立即传下令,由李辅国亲自去押解薛嵩见驾。李俶与沈珍珠仍跪于原地,李泌见肃宗没有叫他二人起身之意,又劝说一番,其意无非是哪有罪犯见驾时郡王王妃跪在一旁之理,皇家风范何在,淑妃也似模象样的帮着劝说,肃宗这才让他夫妇二人起身肃立旁侧听令。
  薛嵩押于大理狱,离大明宫虽不甚近,然从传话至押到,多不过一时三刻功夫。张淑妃数次翘首祈望,却迟迟未有到来,不禁嗔怪道:“这个李铺国,如今办事怎生越来越拖沓!”
  沈珍珠心中惴惴。薛嵩固然是天底下一等一的软骨头,但这等的攀诬之词,决不是他可以自行想出和敢做的,必定是受人指使,并允以无上好处。瞧今日情形,多半就是张淑妃的主谋指使。既然如此,对质可是凶多吉少。却见李俶面沉如水,神色清冷,心头甚是难受。皇帝杀李倓在先,疑李俶于后,为这皇位皇权,当真是没有半分父子亲情,怎不叫李俶心寒?若薛嵩押来后说出对李俶大不利之言,该当如何?皇帝多疑之至,只凭薛嵩一张供词便认定儿子会篡位弑君,想起昔年太子府那位慈爱父王,实是天差地别。
  她思来想去,没一个办法可通,手心里全是汗水。
  这一个时辰仿佛极长,殿上五人各怀心事,皆是沉默少语。
  “陛下、陛下,娘娘,——”李辅国气喘吁吁往殿中闯,跑得过快过急,被门槛一绊,“扑通”一头先栽入殿中。肃宗眉头紧皱,尚未发怒,李辅国已连滚带爬倚到肃宗袍下,哭丧着脸道:“禀,回禀圣上,薛嵩刚在大理狱被人劫了!”
  满殿俱惊!
  堂堂大理狱竟然被劫,传出去可是天大的笑话,肃宗这一怒非同小可,拍案道:“怎么回事!”
  “是一名红衣女子,看上去不过十四五岁年纪,自称‘薛红线’,一身的武艺好生了得,奴婢也没有看清楚她怎样动的手,哎呀妈呀,剑花一闪,几十个狱吏都定住不动了。眨个眼,她就拎着薛嵩那小子不见了。真是邪门啊!”李辅国边说边以袖拭额头上的汗,拭着一会儿才省起在御前这般动作无礼之至,急急闪到一旁。
  肃宗未曾眼见事情经过,只道李辅国所言浮夸,更是气得手脚发抖,指着李俶的鼻子骂道:“好呀,好一个釜底抽薪,知道朕要传薛嵩对质,竟先下手为强。你愈来愈长进了!”李俶听闻薛嵩被劫,脸唰的白了下,此时更不敢辩解,低头让肃宗骂。
  沈珍珠听李辅国所言,心念一动,莫非那劫狱女子是薛鸿现?“红线”二字,想是李辅国听得有误。当即跪下道:“父皇息怒,儿臣有话禀明父皇!”
  肃宗道:“你若要为你家夫君狡词脱罪,且退下,不必多说!”
  沈珍珠叩头道:“陛下,若珍珠说,以大唐一品镇国夫人之名,为广平王殿下求情,陛下可会同意?”肃宗一愣,正待回答,沈珍珠却接着说道:“只是今日儿臣决不能以镇国夫人之名为殿下求情。珍珠乃殿下妻子,自然是与殿下同生死共荣辱,珍珠亦是父皇儿媳,儿子枉担罪名,见父亲盛怒不敢分辩,惟有儿媳冒死一言,求父皇听完,珍珠愿领任何责罚!”
  注1:唐代有夜禁制度,夜鼓鼓绝,街禁行人;晓鼓鼓动,解禁通行。从一更至五更二点或三点,是夜禁时间,若这个时段在街上行走,就叫做“犯夜”,依律要受到捆打,有时打得很重,因之丧生者也有。惟有每年正月有三天或皇帝特别诏令,方不禁夜。(参考自杨鸿年先生《隋唐两京考》)

  直比沧溟未是深

  肃宗闻言凝视沈珍珠片刻,道:“你可思量清楚了——你是朕亲封的镇国夫人,若他——”长袖一挥,指向李俶,“若他罪证确凿,你以镇国夫人之名,不必与他同罪论处!”
  沈珍珠不假思索,正要回答“已思量清楚”,李俶已低声喝止道:“珍珠!”沈珍珠回首抬眸,其时她上前一步跪伏于肃宗面前,这一回眸间,恰将立于身后的李俶神情看得清楚明白。却见他神色焦灼中似有犹疑,又似有不安,面色变幻不定,料知心中必有多种念头,复杂难明,也惟有以沈珍珠这般知他之人,才可体察出他神色的种种细微变化。沈珍珠心道,无论他作何种盘算,这一世,我终得与他相依,摄定心神,轻声对李俶道:“殿下可曾听闻时人所作这句诗——宁同万死碎绮翼……”
  李俶显然大为触动,只想着那下一句——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肃宗叹道:“俶儿,你果真是有福之人!”连李泌与张淑妃也微有动容。对沈珍珠道:“好,你有甚么为他辩解之辞,朕准一一道来!”
  沈珍珠这才露出丝许笑容,从容答道:“禀父皇,以儿臣所见,任何辩解之辞,都抵不上让薛嵩与殿下对质,殿下没有做过的事,自然能立见黑白明理!”
  肃宗“哼”道:“又是这通说辞,薛嵩已被劫走,还能如何?”顿一顿,面上又起狐疑之色。沈珍珠知道他再起生疑,认为是李俶指使所为,忙说道:“父皇,这薛嵩决非殿下所劫!”
  肃宗道:“何以见得!”
  “父皇可从两面来分析,便知殿下决不会劫薛嵩。其一,若殿下真有做过薛嵩所指之事,害怕薛嵩前来对质露出真相而遣人劫狱,以那红衣女子的武艺,可将薛嵩立时杀死,何必辛苦将他劫走?其二,若殿下没有做到薛嵩所指之事,只会盼望薛嵩前来对质说个明明白白,更不会劫走他了!”其实这本是极为明白的道理,只是肃宗为自己的疑心所障,一时想不到这层而已。
  沈珍珠这一解释,李泌也连连称是。
  肃宗对李泌十分信从,见李泌如此,缓声说道:“你所言虽然有道理,但只可证明薛嵩非这不肖子所劫,未能解除他行大逆不道之事的嫌疑!”
  沈珍珠早料到肃宗会如此说,心中总算缓过一口气,说道:“求父皇速速颁诏,准儿臣立即出宫拘拿薛嵩归案。”
  “你?”张淑妃笑着插言进来,似是软言劝慰,“珍珠你是急坏了头脑吧,眼下大理狱及京蕺留守派出不下千人拘查薛嵩,尚未得回音,你纤纤弱质女儿,又怎么去拘拿人啊!”
  沈珍珠心中焦急,想着薛鸿现劫走薛嵩有一段时辰了,不知现在已到何处,若不早些找到,一旦出了长安城可真是晚矣,脸上却不敢轻易露出着急,银牙一咬,断声道:“父皇,若珍珠三日内不能拘拿到薛嵩,愿领任何责罚,虽死无憾!”若三日内找不到薛嵩,那定已逃出长安城,万事休矣!
  刚踏出建福门,严明早已得到消息,在这宫门外等候沈珍珠。沈珍珠神色凝重,肃宗虽然答应她拘拿薛嵩的请求,然在明处她可倚靠的力量,不过就是严明及淑景殿侍从人等,她虽知是薛鸿现所作之事,然伊人何在,她到底一点把握都没有,惟知若自己不出马,以大理狱及其他人等茫无头续的寻觅,更无幸理。
  “某已打听过,”严明上前低声禀道,“自劫狱后城中各处城门都立时关闭,那城门高过九丈,守备森严,劫狱人便是大罗神仙想从城门跃过,守城兵卫虽不能擒到,却断无不被发现之理!”
  “这便是说,劫狱人至今未出长安城?”沈珍珠微喜。
  “全城正在挨家挨户搜捕,但目前尚无消息。”严明点头道。
  “挨家挨户的搜捕,”沈珍珠慢慢思索着,走到近前的一匹马前,这虽是最笨的方法,在有数十万户人家的长安城寻觅两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然而,这也似乎是目前最有效的法子。
  薛鸿现究竟现在何处?她在长安应该没有甚么亲人,只认得自己与张涵若。当此之时,她会不会?
  此念一起,沈珍珠一紧缰绳,便要认蹬上马。严明慌张的去抓辔头:“王妃,某已为你备下马车!”沈珍珠道:“不必!”调转马头,朝张涵若所居奔去。
  张涵若所居正是当年的太子别苑,是肃宗奖其功勋,加意赏赐于她的。这一路积雪甚厚,骑马而过寒风嗖嗖,马蹄绽起雪块四下飞扬,全身冻得刺骨麻木,沈珍珠心急如焚,只恨不能一步两步到达。
  好不容易到达太子别苑,只见府门灯笼高照,一派灯火通明,却肃严无声,不似一些豪富王候府第的笙歌连连,莺声燕语,想来张涵若本是女子,更为带兵之将,虽深受皇帝荣宠,终究与众不同。
  严明下马,亲自上前叩门。开门应对的是一五旬上下老者,五官和善可亲,听闻广平王妃来访,急急上前拜见,微有歉意的说道:“大小姐尚在西郊军营,未曾回府。”沈珍珠听他口音中颇带幽州土音,称呼张涵若又与众不同,便随意与他相聊几句,果然这老者是张氏多年的管家,看着张涵若自幼长大的。沈珍珠又问:“那薛家小姐这几日可曾来过?”
  老者答道:“来过来过,薛家小姐与我家小姐一向很好,这几日都在府中暂住着。”
  沈珍珠大喜:“薛家小姐现在何处?”
  老者道:“今日午时,她特地辞过老夫,已经走了。”
  这恰如从云端直坠而下,严明性子一急,喝骂道:“老家伙,你是在故意戏耍我们罢!”
  老者连连摆手,惊恐不已:“老奴不敢,老奴不敢!”
  沈珍珠秀目微扬,止住严明骂咧,好言劝慰几句那老者,告辞策马回返。
  严明随于其后,低声道:“王妃,你可真信那老者之言?”
  沈珍珠微笑:“你也不信,你方才不是悄悄部署人马,命他们察看太子别苑进出人等了么?”
  严明稍有羞赧:“原来王妃都看见了。”
  沈珍珠放慢马行,若有所思,“我觉得薛鸿现与薛嵩未必在张涵若府中,只是奇怪——张涵若既然不在府内,何以府中处处灯火鼎盛?”
  严明想出不头绪,搔首道:“严某愚笨,想不出原因。”
  沈珍珠深觉严明耿直可爱,微微一笑,正拟出言宽慰,却忽的眼冒金星,头晕目眩,那马倒似得了感应般,无端的长嘶一声,马头跃起!
  严明大惊失色,眼见沈珍珠竟无力拿稳缰绳,大呼一声,飞身由自己所骑马上跃起,直冲沈珍珠之马扑去。却是说时迟那时快,面前黑影一晃,竟有一人抢在自己之前,阔马金刀立定如磐石,一手死死拉住缰绳,一手已扶定沈珍珠的身躯。
  沈珍珠一时虚弱,瞬息间已还原,见救已之人玄衣蒙面,只露双眸。她太过熟悉此人,欣然道:“是你。”
  来人松下双手,抱拳趋前低声道:“风生衣冒犯王妃了。”
  沈珍珠长舒一口气,柔声道:“有你在,那便好。”想起前时对他的误解,更增愧意。
  风生衣微微垂首,不与沈珍珠对视,只沉声笃定的说道:“王妃放心,不论某身居何处,此生此命,都已系于殿下……与王妃。”
  由风生衣带路,沈珍珠与严明只带了数名李俶心腹侍从,绕过数重街巷,到达一门庭冷落的小院。
  风生衣剥亮烛火,说道:“此乃殿下所置,我等与殿下议事,常在此处。今日只得请王妃委屈一下,且共同商议薛嵩被劫之事。”
  时间紧迫,沈珍珠也不多作客气推搪之语,不多时陈周也到达此处,当下四人便商讨起来。
  沈珍珠先将自己所知所疑一一道出,风生衣铺开长安城图,与众人分析薛鸿现藏身之地,然而此际方知最苦恼处,不在薛鸿现藏身何处,而是若知其所在,又如何抓捕住薛嵩——薛鸿现武艺之高,实是匪夷所思。风生衣大汗溢出,来回踱步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陈周一顿足,骂道:“他娘的,竟出这样的怪事,殿下这步棋走得可真是——”
  沈珍珠一怔,正觉得陈周此言有些古怪,听见“钉”的脆响,风生衣手中银光骤发,击穿屋顶瓦片,口中低喝着“什么人”,人已如猿猴般灵巧飞跃出窗,刹时屋顶兵刃之声大作。
  沈珍珠与陈周、严明三人奔入庭院。屋顶,风生衣正与一人炽斗正酣。风生衣一身玄衣,与他相斗之人则全身素白,以白纱蒙面。两人均持了长剑,翻腾游斗,一黑一白两条人影如魅,穿错于银装素裹的天地间,别添几分诡异。
  严明先是旁观,却见风生衣用了近一柱香时间还未将那人拿下,便按捺不住,一拍腰间长剑,说道:“我去助他!”
  陈周出手如电,一把攥住他的手臂,仍盯着相斗的二人,说道:“且慢,有些古怪——你看,他二人的招式——”
  严明不耐烦的闷哼着,只得站定凝神又看,不多时,果真看出其中端睨:那白衣人出招快捷如电掣,招招直取风生衣要害,武功身手,绝对是一等一的高手。然而奇怪的是,风生衣用来克制的招式,竟与那白衣人使出的招式一模一样,只是风生衣所出招式总比白衣人慢了半拍,初一看,仿佛风生衣有意模仿白衣人招式一般。可是,就是这气定神闲的“慢半拍”,每次都不急不缓的克制了白衣人的袭击,全立于不胜之地。陈周喃喃道:“奇怪,奇怪,这姓冯的明明随时可以取胜,却始终不出杀着,处处让着别人,真是奇怪之至!”
  沈珍珠却问道:“这女子武艺不如冯大人么?”
  陈周莫名其妙:“王妃说什么?你说……那白衣人是个女子?”
  沈珍珠道:“我虽不懂武艺,但这白衣人身段柔美窈窕,不是女子,还能是男人么?”若要识别男女,陈周这等武夫,自然与沈珍珠不能相比。
  说话间,风生衣已与白衣人一前一后由屋顶跃至院中,那白衣人想是久斗心燥,突的娇叱一声,长剑狂挽,瞬息间卷起千层剑花,以已身投入万重剑雨里,如一柄锋锐之剑,朝风生衣全力袭去!陈周变色:“不好,那女人怕是要拼命了!”
  风生衣岿然不动,只是神情更加凝重,等那剑气凌面,终于抬剑应了一招。以陈周之能,也没有看清楚风生衣这一剑是如何出、如何止。只听“哗”的纱巾裂破之声,剑气四散,一切嘎然而止。
  白衣人离风生衣不足五步之距,面上的纱巾由中裂开,如浮云一片,随四散的剑气飞得不知去向,露出她清秀面容,一头墨玉长发顺泻而下,在寒风中四下飞动,一瞬时竟有遗世独立之美。她面白如玉,声调中隐不住的悲怆:“十五年了,我终究不能赢你一回!”
  风生衣还剑入鞘,徐徐送出一声长叹,在这清风月夜里,四方天地仿佛都能听见这声无奈:“师妹,输与赢,就这般重要?”
  严明哇哇大叫起来:“何灵依,怎么是你!”又冲风生衣道:“老弟,这是怎么回事,她什么时候又成你的师妹了?”
  那白衣女子确是淑景殿掌事女官何灵依。
  何灵依调过头,只对着严明一笑,严明顿时噎得再说不出话。他实未想到,平时乖巧温和的何灵依,也能有那般剪冰裁玉的笑容。
  风生衣缓缓吐纳道:“我没有猜错,当日在大难关刺杀殿下的是你。我瞧见你在淑景殿,一直奇怪,原来……”
  何灵依冷笑:“有甚么奇怪!你可以效命广平王,我为何不能效命淑妃娘娘?看谁的主子最后能胜!”说话中,手一扬,晶亮光华如彩虹盈空,那是特制利人遁走的烟火。二人距离太近,风生衣稍有迟疑,终在万分之一瞬间回神挟指,扣住她的手腕:“师妹你不能走。你不可一错再错!”
  在这烟火迷离中,何灵依的表情反而看不清,她手腕反扣,轻轻滑开,她说:“我必定要赢你一场!”人已经去得远了。
  风生衣黯然对沈珍珠道:“王妃,一切都是冯某的错,愿领责罚。”他与何灵依自幼一起长大,情愈亲生兄妹,怪只怪二人都十分好胜,多年来比武艺、比谋略,互不相让。而他明知何灵依一心要胜过他,却不肯稍作让步让她一回半次哄她开心,终至弄得各为其主、人生殊途。
  沈珍珠未曾想到风生衣与何灵依竟然是同门师兄妹,听二人谈话,隐约可推测何灵依求胜风生衣心切,不惜投身张淑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