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顾盼生辉-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权反应过来,立刻囤兵于长沙郡,也就在这个时候,刘备从汉中撤兵已抵达贵阳,摆出欲夺零陵郡的,三方对峙,而在明显北方已定的情况,秦无不仅领曹盼的大军,更有张辽、张郃、徐晃的大军陈军于南,孙权但若动手,他将要面对就是曹操与刘备的双方夹击。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孙权纵然有所防备,但是依然不敌于秦无与王永的双管齐下,秦无也着实是会捉住时机,关羽刚败,他就立刻与王永两人领曹盼的神箭军攻占城池,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孙权,孙权气得半死,恨不得冲到曹操的面前撕了他。
但这事,真怪不得曹操,曹操在听说秦无与王永联手竟然夺了南郡、宜都、武陵郡时,笑得拍案而起。
“好,好,好极了,真是好极了。”接着赶紧的让人去叫曹盼进宫,细问此事的始末。
曹盼如今气色好多了,她也接到了捷报,因曹操先时说过三军皆听她调令的话,故而瞒着让秦无夺下荆州三郡之事,曹盼面色如常。
“先时的示弱是为了让孙权可以放心的出手,北地已定,刘备也将兵马回撤,兵力既然充足了,又怎么能将荆州诸郡供手叫孙权所得。据长江天险而守,孙权从此后顾无忧,于我们一统天下却是不利。我不确定此事能不能成,只让阿无捉住机会,没想到果真成了。”因为不确定,所以曹盼没的跟曹操提起,只让秦无时刻准备,捉住这样的机会。
曹操再次拍案道:“好,好,好极了。”
本来是一场他们要吃大亏的仗,结果却得了便宜,曹操这心里那叫一个高兴。
曹盼道:“我想南下。”
乍听曹盼之言,曹操明显一顿,“眼下三方对峙,都在找机会,如今看着都不动,不过都是顾及另一方。兵贵神速,关羽未死,怎么用关羽,孙权如今怕是没下决心。”
“也好,去吧,各郡之事,你看着办。”曹操这般说来,曹盼一顿,诧异地看向曹操,这话的意思,意思,是她想的那个意思吗?
曹操见到曹盼诧异的模样,笑出声来,“怎么,事到临头反倒怕了?”
“我才没有。”曹盼怎么会怕,但是曹操真的想好了?
曹盼那么想也就那么问了出来,曹操看着曹盼道:“盼盼,如你所说,你是最合适的人,如果你是个郎君,我早就已经下定决心。女郎总是要受诸多非议的,可你有战功,又当了那么多年的尚书令,你手里有人有兵,哪怕天下群起而攻之,你亦无须畏惧。我们曹家的人,从我开始就注定了要惹天下非议,选你,是我最好的选择。况且,就现在你们兄妹的关系,你生了这样的心思,我就算不同意,活着你能念着我不动他们,将来,他们不是你的对手。”
“与其让你将来背负更多,倒不如我一开始就给你,我的盼盼既然决定要走这一条路,就像这么多年以来,你一直走来的路,将来,你也一定能够走好。阿爹这辈子不能实现的理想,我的盼盼或许可以帮我实现。”曹操那样轻声地说来,曹盼知道他是真的决定了。
这是基于对曹盼的信任,如果连曹盼都不能做到,余下曹操的儿子们,他们又凭什么做到?
想明白了,曹操也就决定放手地让曹盼去做。
曹家到了今时今日的地步,很多事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他止于这一步,下一个人能做到哪一步,只看能力。
似乎,太容易就得到了曹操的同意,曹盼出了宫门还有些回不神来,呆呆地回过头看向宫殿,半天没有动。
“娘子。”胡本轻轻地唤了一声,曹操与曹盼说的那些话避着旁人,除了曹盼与曹操,无人知晓。
一旁的静姝也同样担心地看着曹盼,静姝与平娘虽然也染了疫,情况比曹盼要好得多,曹盼无恙,她们也早就痊愈了。
曹盼摇了摇头意示无事,然而与之而来的是一种责任,曹操他能下这样的决定,不知经过了多少挣扎。
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纪,在有儿有女的家里,父母有哪几个真的愿意让女儿来继承家中的一切。
曹操是真正的古人,他却做下了如此决定,如此在世人看来如同魔障一般的决定。
不由自主地,曹盼捋起袍子朝着曹操所在宫殿的方向跪下了,她这一跪,胡本也罢,静姝也好,甚至是门前的侍卫都跟着跪下了,曹盼叩了三个响头,站了起来头也不回地走了。
没人明白曹盼此举的含义,曹操听笑之后又是开怀的一笑,笑得眼中都不禁泛起泪珠来。
“没想到我曹孟德这一辈子都瞧不上那些酸儒,我最喜欢的女儿,最最寄以我全部希望的女儿,却有着与他们一般的情怀。好,好!”曹操是真高兴。
高兴,他的女儿如此出色;高兴,他的女儿对着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谁也不是天生该为了谁做什么,哪怕是父母。大魏的江山是曹操打下来的,他要给谁,不给谁,都是他说了算。
哪怕曹盼极好,她有这个能力撑起这片江山,曹操不愿意给她,曹盼心中无怨,但曹操决定了将这一切给她,曹盼满心只有感激。
然而,曹操决定了,也同样在想该如何给曹盼铺路……
而曹盼即将南下执掌除凉、并、幽、冀四州外的诸郡之事的消息随着曹操的诏书下达,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周不疑立刻赶往曹盼的府邸,旁人不知这道诏书的意义,周不疑清楚着。
先时他在合肥大捷而南阳失守后,究问其中根本,试探的提出让曹盼接掌其他诸郡事宜,安抚百姓,免生动乱,当时的曹操是拒绝的,就连曹盼也不同意。
周不疑很清楚,曹盼表现得越是出色,她能为曹操解决越多的问题,她在曹操心中的份量就会越重。
滴水穿石,润物无声,曹盼不需要去争,只要她做好自己份内的事,而对比起只想争权却不做实事的曹丕也罢,曹植也罢,曹操只会越发看到曹盼的好。
一年一年,周不疑并不心急,他知道曹盼虽有为天下的女子改变命运的心思,但她并不看重权势。
对于曹操的位子,她是无心的,尤其不愿意为了那个位子而骨肉相残,但是,她的两不相帮并不能避免受到波及。
曹植夜闯司马门之事是让曹盼清楚地意识到,她念及骨肉亲情,却不是所有人都与她一般的。
一步一步,他们让曹盼认清曹丕的冷酷无情,曹植的无能。
这个天下是曹操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交到他们手里,他们能不能守住这个天下尚是未知之数,曹盼舍得让曹操的心血付之一炬吗?
第333章 荆州之争
周不疑很了解曹盼,曹盼放在心上的人很少,为了她心上的人,她能够付出一切。而曹操更是重中之重的人。
有些话,他们不能跟曹操说,而曹盼一但起了争那位子的心,她就一定会跟曹操说,只要跟曹操说了,周不疑就敢笃定,曹操会帮曹盼做最后的决定。
如今,终于让他等到了。
“娘子。”周不疑到了曹盼的府邸,进了正堂而与曹盼见礼。
曹盼在煮着茶,见了他来指着对坐道:“元直坐。”
周不疑跽坐下,曹盼与之勺了一碗茶,周不疑接过端起喝了一口。
“知道意思了?”没头没尾地问这一句,但是周不疑知其所指何意,点了点头,“是。”
曹盼道:“你知道,我一直没有下最后的决定。”
“是,所以大王帮娘子做了最后的决定。如此,娘子再也没有退路。”周不疑沉着地看着曹盼说。
回应他的是一片沉寂,周不疑道:“娘子为何一直没下最后的决定?”
“因为将来那条路,再无人能与我同行。”曹盼并没有隐瞒她的心思,“因为,真的走上了那条路,我就再也不是单纯的我。”
周不疑看着曹盼道:“娘子还有我们,至少还有我。不疑不改初心,不忘初衷,一如娘子不变。”
不改初心,不忘初衷。他们原本的初心是什么,初衷又是什么?
是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是能凭自己的双手立足于这乱世。而如今,他们如果不往前走那一步,迎接的将是无尽的深渊,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还有他们身后的人,都要跟他们一起死。
曹盼沉吟了半响,“我知道了。”
知道了路要走下去,曹盼就不会再犹豫,只会继续地一往无前,从今往后,绝不回头,也不能回头。
“我南下后,诸事又得烦劳你了。”曹盼与周不疑说起正事。
“北方各族,既是匈奴挑起的战事,那就借兵予辛冉与丹阳他们平定匈奴。”曹盼接着又提起了别外一件事,周不疑道:“借兵?”
“借。为何不借?这么多年若无匈奴供应的马匹,岂有今日阿无他们飞夺南郡、宜都、武陵三郡?况且,北方安定事关重大,我不仅要借兵助辛冉与丹阳平定匈奴,更要借他们的手,荡平北方各异族。”
“娘子,匈奴辛冉王子与丹阳公主求见。”曹盼刚与周不疑说了自己的准备,外头刚说到的人已经来了求见。
曹盼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说这个时候要来见我是辛冉的主意,还是丹阳的主意。”
“必是辛冉王子。”周不疑极其笃定地回答。
“其实我更喜欢丹阳。”曹盼自己就是个爱恨分明的人,所以比起辛冉来,曹盼更喜欢单纯直白的丹阳。
周不疑却听出了曹盼的言外之意,“娘子想要培养出丹阳公主来?”
“那是一个可塑之才,匈奴只凭一个辛冉是镇不住的。”曹盼与周不疑讨论间,辛冉与丹阳已经走了进来。
“阿盼!”一别数年,丹阳叫唤了曹盼一声小跑过来,突然又止住了……
“王子,公主!”曹盼一如多年前那般与两人见礼,周不疑在一侧也同样客气地作一揖。
辛冉比起多年前要成熟了许多,对曹盼施以匈奴最高的礼节,“尚书令。”
“王子的来意我明白,我能借你一万兵马,供你带兵重返匈奴为父报仇。你知道,如今南边告急,我明日就要亲自南下,天下兵马各有守驻,我也缺兵。”曹盼倒是不与辛冉他们兄妹客套,一万的兵马曹盼挤一挤能挤得出来,借以辛冉也足够他回去平乱了。
听到曹盼都无须他们开口就说了借他们一万兵马,辛冉与丹阳都显得有些哽咽。
“尚书令的大恩,我们永世不忘。”辛冉再次与曹盼施礼,曹盼道:“我与呼厨泉单于多年的交情,若非腾不出手,必往匈奴为其手刃仇人。”
“多谢尚书令。”辛冉再次地与曹盼道谢,曹盼即往一边的案上去,挥笔洒如的写下了一封密令,盖上她的印鉴,再以封蜡,曹盼交到辛冉的手里。“王子手执此信前往并州,自然会有人给你备齐一万兵马以供王子差遣。不过,各人领兵各不相同,王子最好带上我的将,否则我只怕你调不动我的兵。”
好心好意的一句提醒,辛冉还是能听得进去的,与曹盼作一揖道:“尚书令所言,辛冉记下了,你的大恩大德,辛冉这辈子愿为尚书令所驱使以报你的恩德。”
如此表明臣服的态度曹盼一眼看向了周不疑,周不疑的眼中也流露出了疑惑。
辛冉已经解释道:“我们匈奴没有中原那么多繁文缛节,我只知道,如今的大魏,除了魏王就只有尚书令值得辛冉敬佩。”
不能说辛冉说得不对,曹盼道:“辛冉王子,希望你能为父报仇,平定匈奴。”
“阿盼,等我跟阿兄给我父汗报了仇,我能不能来找你?我想跟你学些真本事,我想跟你一样。”父亲被杀于丹阳的冲击甚大,丹阳看着曹盼,她想要成为像曹盼一样的人。
丹阳的想法是与曹盼不谋而合,曹盼点头道:“好!”
得了曹盼的答应,丹阳显得很高兴,辛冉拿着曹盼给的书信,“等我再来,必还尚书令的大恩。”
辛冉与丹阳与曹盼告别,他们等得太久了,若不是这大魏连连告急,曹盼又病重休养,他们早就已经来找曹盼了。
比起曹操来,辛冉本能的就觉得曹盼会更愿意帮助他们。细想北方各郡皆是曹盼在掌,由她出兵相助会比曹操更容易。
结果总是没有让辛冉失望,曹盼果真借了他兵马。
“阿兄!”出了门,辛冉回过头看向曹盼的府邸,丹阳唤了一声。
“丹阳,汉人总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我们要一辈子记得尚书令的大恩大德。”辛冉这般教导了妹妹,丹阳点头道:“好!”
曹盼答应借兵辛冉的消息随着辛冉兄妹快马加鞭地离开邺城,只派了长辈入宫与曹操告辞为曹操所知。
曹操对此不置可否,既然他已经决定了把事情交给曹盼去办,他既是信任曹盼的能力,也觉得曹盼不需要他在一旁指手划脚。
随后,曹盼只带上了墨瑶即南下,第一站到的是襄阳,见到了襄阳的太郡吕常。
虽然襄阳曾被关羽攻下了,但攻下的襄阳却是一个空城,吕常已经先一步地将城清空,关羽进了襄阳看到的却是一个没有任何人的城池。
随后孙权出兵,樊城之困得解,关羽也迅速从襄阳撤兵,吕常又带着官民回了襄阳。
收到曹操下令曹盼赶赴前线,各州郡军政大事皆由曹盼掌管,作为第一站的吕常当然是亲率郡中的官吏前来迎接。
曹盼一行简陋,策马驶行,落于襄阳城前,见到风骨极佳的吕常,曹盼立刻翻身下马,见过吕常。
“吕太守。”曹盼作一揖,吕常也连忙还一揖,“尚书令。”
“襄阳百姓无忧,将士安然,多得吕太守。”一句话就肯定了吕常的能力,吕常再作一揖道:“下官尽为官之本份罢了,当不得尚书令如此夸奖。”
曹盼道:“能让举城百姓随太守离城,这般本事,盼自问不能,故吕太守如此深得民心,盼引以为榜样。”
吕常听着曹盼的推崇,不禁拿眼看向了曹盼,曹盼之名,天下人无所不知,吕常虽然与曹盼不过初见,但曹盼的上庸郡,汉中,甚至是她所执掌之州郡,自那而来的百姓,是把那片道成了乐土。还有今岁推广的一季两收的稻种,那是货真假实的,终于是让天下百姓可以吃上一顿饱饭了。
“眼下前线如何?”曹盼并不打算继续与吕常奉承,她已经两天没有收到前线的消息了,怕是与传信的人岔开了,故曹盼问起吕常来。
“刘备陈军于贵阳未动,孙权亦然。”战事并没有新的变化,三方对峙,却没有任何一方擅动。
因为谁都不确定一动会不会受到两方的夹击。
曹盼道:“不动,也就是说他们都在等机会。”
勾起一抹笑容,曹盼与吕常作一揖,“吕太守,襄阳有你,我便不久留了,这便往武陵郡。”
停下了,曹盼却无落脚之意,吕常一顿道:“武陵郡眼下与孙权临近,尚书令此时赶赴武陵,是否不妥?”
“正是因为临近孙权,旁边还有一个刘备不定在打什么主意,所以我才要去。”曹盼说着已经翻身上马,与吕常作一揖道:“吕太守,襄阳还得拜托你。后方安定,前线才能安稳。”
如此郑重所托,吕常深以为然,与曹盼还以一揖,“尚书令放心。”
如此,曹盼带人穿过襄阳,直奔武陵郡去,在吕常身侧的人道:“这位尚书令真不像个女郎。”
“若只是一个单纯的女郎,又怎么敢在这个时候直奔前线。”吕常与曹盼一打照面倒是对曹盼很是有好感。
于危难之际,曹盼不退反进,这样的人,难怪能让百姓如此推崇。
过了襄阳,曹盼再次快马加鞭的赶往武陵郡去,这回是秦无亲自来接,不觉他们也许久不见了,秦无看到曹盼时是真高兴,“娘子。”
亲自的上前去给曹盼牵马,曹盼也同样高兴,“阿无。”
秦无道:“我就知道娘子一定会来的。”
那般笃定的语气引得曹盼笑出声,“那是自然,这可是一个好机会。”
“娘子以为的好机会,在别人要看来那是危机四伏,一个不慎是要万劫不覆的。”秦无见曹盼下了马,立于曹盼之侧地说。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福是祸没到最后一刻岂能轻下断论。就如同这一回,要不是有这种种的危机,我们能拿下南郡,能得武陵?阿无这一战打得着实是好。”曹盼是真高兴秦无打的这一仗,时间拿得准,又以绝对的强势而攻城,好样的。
秦无抬头挺胸地道:“那是自然。娘子将三军交给我,我总不能把娘子练成了一把利剑的军队变成纯刀。”
“不错。孙权没有动作?”寒喧的话说完了,曹盼问起正事。
秦无道:“太安静了,一点动作都没有,娘子,我只怕他们会再次联起手来。毕竟这一次我们占大便宜了。”
曹盼扬眉道:“怕他们吗?只管的放马过来,如今我虽然不能同时地灭了他们,但是若以兵力强攻,他们加起来也奈何不得我们。不过,以防他们用计。”
计啊,用最少的损失换得最大的成果,这谁不想?
秦无道:“娘子是担心诸葛亮?”
“与他交手数回,你怎么看?”曹盼并没有否认,诸葛亮,一直都是她心之所忌惮,这也是她迫切想要赶来的原由,她不是不相信秦无,而是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赢了诸葛亮。
“娘子与他几次交手,不相伯仲,娘子来了,他必也来了。”秦无如此地分析,曹盼轻轻地笑了,“对,我都来了,他又怎么会不来。”
“关羽大意失荆州,荆州一失,眼下的刘备只有一个益州了,虽然守益州可进可退,谁又会嫌地盘太多?”
“眼下三方对峙,各自观望,也各自在等着机会,孙权此次出力最大,叫你杀了一个措手不及,只得了一个零陵郡,虽非无所得,但是原本武陵,南郡都该归他所有。”曹盼笑着谈起,秦无道:“战场交手,谁的动作快,谁擅于捉住机会,谁就能得最大的利,又哪里来的本该。”
愉悦地笑来,曹盼点头道:“深以为然。所以,在他们虎视眈眈的时候,我们做我们该做的事,比如安顿所得诸郡。”
秦无与曹盼抱拳道:“娘子放心,我已经安排了下去,该做的已经准备好了,只等娘子来了一切便可开展。”
开展什么?当然是打土豪分地,养百姓。与此同时曹盼不忘让墨瑶去看看孙权的战船,这也是曹盼会带上墨瑶的原因。既是水战,船这样的硬装备当然是要了解,并且有准备。
“陆逊也算是帮了我一个大忙。”陆逊攻入武陵时杀了不少世族,叫曹盼如今得了便宜,眼下曹盼手下的人已经不少,她让人归类各种文书,统计郡中所有的土地、人口,接着迅速地将土地分到百姓的手中,用最快的速度安抚百姓。
武陵郡的动静如此之大,孙权也罢,刘备也好,都知道曹盼到了。
陆逊与曹盼并没有交过手,但是秦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下了南郡与武陵郡,曹盼传说中的神箭军与骑兵,他们总于是见识到了。
“主公,眼下的局势越发不好,刘备在贵阳囤兵,如果我们跟曹军打起来,刘备必动。”陆逊提醒了孙权一句,孙权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不错,确实如此,刘备此时不动,也是怕我们会与曹军两面夹击,无论是谁面对双面的夹击,都不可能会毫发无损。”
“报,主公,刘皇叔派使者前来求见。”孙权正被曹盼的到来搅得心神不宁之际,刘备竟然派了使节前来,如此,孙权看向吕蒙和陆逊,“你们怎么看?”
吕蒙沉吟了半响道:“主公,刘备此时派人前来,必是想与我们议和,只有与我们议和,两下夹击,或许可以破了如今的僵局。这一战,刘备损失惨重,我们也讨不了什么好。最大得利的人反倒是原本看着要吃大亏的曹操。”
陆逊也道:“不错。逊在想,北方各部群起而攻之的局面,会不会是曹操有意造成的局面,为的就是引得关羽进军,在我们以为曹军无力对抗关羽的时候,为了能拿下荆州四郡,我们兴兵而起,在我们与关羽相争相斗之时,他们又趁机夺得南郡、武陵。”
听到陆逊如此猜测,孙权一个激灵,“北方各部是曹盼在执掌,要说有意为之,只能是曹盼所为,而不是曹操。”
竟然是一下子就认同了陆逊的猜测,连一丝怀疑地没有。
陆逊看向孙权,对于曹盼,因为没有交过手,但是曹盼十四岁随曹操上战场,赤壁之战中,曹盼几欲扭转了整个战局,若非周瑜捉住了机会,速战速决,江东是何局面还是未知之数。
这么多年,曹盼的名声越显,曹操称王之后,她更是留守邺城,出任尚书令之职,以魏改官制,所做所为,陆逊纵未见其人,亦不得不心生敬意。
“主公,我们得与刘备联手,否则我们受两面夹击,最后必为曹军所蚕食。”吕蒙直接提议孙权,孙权左右衡量,一时拿不定主意。
“子明言之有理,眼下我军势不比曹军,而且关羽还活着,拿关羽以示交好之意,刘备一定会愿意的。”陆逊显然也同意吕蒙说的议和。
提到了关羽,原本孙权是欲杀之的,然而随着南郡、武陵落入秦无之手,事情暂时的搁置,如今,倒是一个极好的示好礼物。
“你说,将关羽抛出去,他们谁要谁就来拿如何?”但是,孙权显然并不想那样轻易地放过关羽,关羽骂他的儿子是犬,坏两方之盟约抢他的粮草,孙权依然记得。
听到孙权的话,这是要用关羽作饵?
“刘备会要关羽不假,但曹军未必会要。”陆逊提醒了一句。
因为是结义兄弟,刘备想救回关羽那是真的,但是曹盼,甚至是曹军一方,他们为什么要关羽?
孙权道:“总要试一试。上次关中之战,曹盼用张飞引诱关羽前往上庸郡,为的就是要置关羽于死地,关羽英勇,有他在一日,刘备如虎添翼,曹盼难道会眼看着这样的助力再回到刘备的手上?”
吕蒙眼中闪烁着精光,与孙权道:“主公,此事可谋。”
最要紧的是利用关羽让刘备跟曹军斗起来,只要他们斗起来了,他们就会有机会。
“来,请刘备的使节。”既然已经决定了,孙权立刻要见刘备派来的使节,来人却是法正,一如他们所料,为之议和结盟。
“军师,法正前去见孙权,果真能带回二弟?”贵阳之中,刘备显得有些狼狈,明明大胜在握,结果却损失惨重,巨大的落差让刘备的精神受到很严重的损害。
加上曹盼已到了前线,曹盼,别说孙权对曹盼生怯,刘备又何尝不是,汉中之战,若非诸葛亮来得及时,他已落入曹盼之手。
诸葛亮手摇着手中的羽扇,“只要孙侯不想被曹军吞并,他就一定同意再结盟约,关将军,能不能回来,就要看孙侯愿不愿意放人了。”
刘备听着一顿,“我们与孙权再结盟约,孙权难道还不肯放了二弟?”
这句话诸葛亮没有回答,关羽对孙权做了什么刘备难道不知,孙权何等人也,纵然不愿与之联姻,拒绝了便是,何必辱人之子。
“军师。如果孙权不肯放了二弟,那他会怎么样?”刘备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回答,只能换了另一个问题。
诸葛亮目光灼灼地道:“为饵。”
以之为饵,引鱼儿相争。眼下他们是鱼,曹盼也是鱼。
可是,曹盼可不是温顺的鱼,而且她素来不按牌理出牌,想以饵诱之,孙权究竟能不能做到还是未知之数。
如此,曹盼在听说孙权要将关羽送给刘备这个消息的时候,轻轻地笑了,“孙权倒是想引得我们与刘备为了一个关羽打起来。”
“那关羽,娘子要不要杀?”秦无并不管那么多,只直问曹盼之意。
曹盼眼中流露出一道精光道:“杀,这样好的机会,怎么能不杀?杀了再栽到孙权的头上,我看他们要怎么再结盟约。”
秦无一顿,拿眼看向曹盼,栽到孙权的头上,这个难度可不小。
然而曹盼与燕舞招手,燕舞走了上来,曹盼与之一番耳语,燕舞听着退了出去,秦无道:“栽赃嫁祸,非是易事。”
曹盼道:“那就让孙权自己的人杀了关羽就好了,反正如今的关羽是阶下之囚,难道孙权还会派人去护着关羽不成,孙权同样是想杀关羽的,不过是因为时势而不得不杀罢了。”
后方嘛,当以攻心,曹盼不过是让燕舞派人到孙权的人那边,传一些话罢了,关羽瞧不上孙权的儿子,但是孙权的儿子并非关羽以为的那么没用。
然而对一个轻视他的人,年少气盛的郎君呐,叫人那么一激,难道还能忍得下?哪怕他能忍得下,曹盼也会让人忍不下的。
前线的平静,后方却波涛汹涌,曹盼掐算着日子,最终关羽被杀的消息传来,曹盼难得开怀的笑了。
也在这个时候,孙权一不做二不休,砍下关羽的头颅派人送到了邺城,呈于曹操的案前。
“孙权,好样的。”曹操在听说了关羽是死在孙权的儿子手上的时候,这般说了一句,孙权的使者听到这一赞,与曹操作一揖道:“魏王,臣代家主呈以关羽的头颅,未知魏王是何章程?”
曹操道:“你不知,孤的女儿就在武陵郡,诸事孤已许她全权处置,关羽的头颅送来了,孤只会厚葬。”
在与刘备意图再结盟约的时候,孙权的儿子却将关羽给杀了,叫孙权的所有计谋都毁于一旦,他不仅不能用关羽引得曹盼与刘备相争,更是直接遭了刘备的恨,刘备从听到消息之后,竟然不管不顾的发兵攻打零陵,偏偏这个时候曹盼动也不动。
正是因为不动才更叫人打从心里发颤,动了,至少还能猜到曹盼是何打算,她那么不动,直接的就让人摸不清,更怕她一击而出,直接端了孙权的后方。
正因为如此,孙权才会将关羽的头颅进献曹操,他不畏于刘备,真打起来他只担心曹盼。
只要曹盼能安份的不动,让他腾出手来全心全意的对付刘备,他就安心了。
“送使者出去。”曹操说完了,直接就逐客,使者愣了半响,想到孙权在他来时吩咐的话,更觉得没办法搞了。
孙权畏于曹盼,相比起曹操来,孙权觉得曹盼的心思更难捉摸,所以才会进献关羽的头颅于曹操,想用曹操来压曹盼。
可惜啊,孙权是怎么都想不到,曹操这个当爹的直接当了甩手掌柜,只道诸事皆由曹盼做主,这,这可如何是好?
使者都要疯了,这会儿也没办法找人商量。
倒是曹盼从关羽死后,哪怕刘备派人攻打零陵郡,她还是不动,曹仁就不懂了,催促着曹盼道:“阿盼,这么好的机会你怎么不打孙权或是刘备?”
“你是想打刘备还是孙权?”曹盼听着问不急不缓地反问一句。
曹仁顿了半响,“打哪个都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