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上,请您雨露均沾-第3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满人与蒙古人、回部人,因都是马背上长大的,故此都极其爱马。这马戏便是今日宴席中的重头戏了。一众满洲、蒙古、回部出身的内廷主位、王公福晋们全都欢呼着拍起掌来。婉兮和语琴虽也知道热闹,却有些看不懂门道了。
  豫嫔便忙走过来,低声给婉兮和语琴介绍,“令贵妃囊囊、庆妃囊囊,这是蒙古的马戏,名叫‘诈马’。”
  “诈马?”婉兮觉着新奇,“与普通赛马有何区别?”
  豫嫔含笑道,“贵妃囊囊请细看,那马有甚不同;还有那马上的骑手,又与寻常赛马可是相同的?”
  婉兮终究顾着身子,制站在帐殿旁,故此距离远了点儿。待得那二百多匹马争先恐后从大营门口经过。婉兮方瞧出了不同来,她不由得一拍手,“诈马,可是说‘扎马’?陆姐姐你瞧,那些马的尾巴是扎起来的!”
  语琴含笑点头,“我也瞧出来了,那马上的骑手,不是大人,是小孩儿!”
  婉兮也是吃了一惊,极目望去,便也忍不住拍掌,“可不是!如此年幼的孩子,却去掉马鞍马镫,只在滑溜的马背上这么光板儿骑着!天,竟然还能将马匹驾驭得如此好!”
  豫嫔含笑点头,“我们蒙古人,从刚会走就会骑马了。便是二位囊囊看着他们年少,可是他们骑马跟自己走路一样儿的自如。至于马鞍和马镫,那都是有钱人家方置办得起的;普通的蒙古人,便是从小就这么光板儿骑着的。”
  “奴才回主子,奴才问打听清楚了,今儿一共有二百五十匹马来诈马,其中头三十六名的,还能为得胜,皇上有赏!”刘柱儿知道主子不方便往前去,这便带着屈戌前后穿梭着给通风报信。
  婉兮不由得心下钦佩,暗暗抚着自己的肚子,轻声道,“孩儿,瞧见了么?将来你也要如此勤习骑射才是。”
  。
  一时马群奔驰而去,在御帐那边热闹过后,远远地飘来了悠扬的蒙古乐曲。
  婉兮虽然没有语琴那般深通音律,却也极爱这旋律。这旋律动时宛若万马奔腾,静时悠扬若高天流云。
  婉兮便又捉住豫嫔问,“这又叫什么?”
  豫嫔含笑道,“这啊,是我们蒙古的‘什榜’,也就是奏乐人。与宫中‘中和韶乐’等类似,这也是在宴会之上演奏的。”
  先是卓尔其人(胡笳奏曲人)与什榜人(奏蒙古乐人)在皇帝将进酒时用笳、管、筝、琶、絃、阮、火不思等多种乐器,演奏出浓郁蒙古风情的乐曲。与此同时,乐手们鼓喉而歌,悠扬的旋律回荡在朴野的木兰围场上。
  婉兮不由得好奇,“既然有奏乐,必定有献艺。走,咱们隔着幔帐瞧瞧去。”
  原来此时在皇帝帐殿前,皇帝已然用罢筵席,出了帐殿,在殿外与大臣、外藩用茶。在君臣眼前,正在上演一场名为“布库”的好戏。
  所谓“布库”,是满语,就是摔角,也称“角觝”或“扑跤戏”。(也就是蒙古式摔跤啦)
  若论摔角,自是蒙古人最为擅长。此时在皇帝面前表演的,便都是蒙古人。
  婉兮看了一会子,不由得好奇地问,“他们怎么有些不一样儿?”
  那些摔角的巴图鲁们,有的是穿着短衣小褂的,有的则干脆是光着膀子;而胜负判定的标准,两者似乎也有所不同。
  颖妃含笑道,“令姐姐看,那些穿着短衣小褂的,是原本咱们内外扎萨克蒙古的巴图鲁们。按着咱们的规矩,只要将对手摔倒,那就算赢了。”
  颖妃说罢,含笑望了豫嫔一眼。
  豫嫔会意,便接着说,“而那些光着膀子的,甚至连靴子都扒掉的,是厄鲁特蒙古的勇士们。按着厄鲁特蒙古的规矩,只将对手撂倒都不算取胜,还得压着他们的肩膀和腿,直到对手再也起不来,认输了为止。”
  婉兮向两人点头微笑,心下也自有了评断——显然,是厄鲁特蒙古的勇士们更为彪悍,有一种“将你打服为止”的豪气。
  说着话儿,一名将对手按在地上良久,终于赢得对手认输的厄鲁特勇士,被皇帝赏赐了一盘肥羊肉去。那汉子光着膀子赤着脚,接过肥羊肉来,竟在皇帝面前直接就举肉大嚼!彪悍的模样儿,叫在座的君臣都不由得惊讶。
  不过转念想来,皇上用了六年的时间,三次征伐厄鲁特各部。便是那样彪悍的厄鲁特蒙古,也被朝廷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彻彻底底打服——于是到此时,再彪悍的厄鲁特巴图鲁,也只能在皇上面前献艺罢了。
  这样想来,婉兮心下便又是隐秘一甜。抬眸定定望住那豪迈而笑的皇帝……这一场彻底平定西北的战功,汉武、唐宗,包括康熙爷、雍正爷都没能完成的功业。而她的爷,终于将那大片疆土正式划入了中国版图。
  便凭此功,谁又是能功劳盖过她的爷去?
  。
  诈马之后,御营中乐曲悠扬,略微安静了一会子去。
  却不多时,远处又是传来一片马嘶之声!
  婉兮忙回头问,“又要再来一场诈马了么?”
  刘柱儿忙撒腿就跑,去探听去。回头便一溜烟跑回来,“回主子……这回不是诈马了,是‘套马’!”
  颖妃听了便点头而笑,“那便是‘教駣’了!”
  “駣?”婉兮细想,“是三四岁的马?”
  颖妃道,“正是。两岁的马驹不能套鞍,带到三四岁就可以套鞍子了。只是马驹性子都生,不服人,不受鞍子,这便是汉子们驯服它们的时候儿到了。故此啊叫‘教駣’,就是驯服它们,教会它们听从人,能受鞍子,可被骑乘的意思。”
  婉兮骋目去看,只见扎萨克蒙古贡献的无数生马驹被散置于大营前的平岗上,它们前后拥挤,左右突蹿。这时,二十名骑生驹手,跨马持竿,向目标发起冲击。首先,他们会用套杆将绳索套向马首,生马驹为挣脱而拖拽骑生驹手四下奔突,待其稍稳,骑生驹手看准时机纵身跃马,一下子骑到光溜溜的生马驹背上,一阵挣扎嘶鸣后,生马驹渐渐示弱,不再挣脱,待骑生驹手与其溜跑一段,便有人拿来马鞍,绑缚其上,此生驹遂告驯服。(还记得那首歌么,“套马的汉子”啥的那个,就是这个哈~)
  。
  这一场欢宴,直到暮色降临方才结束。篝火点起来时,皇帝再度赐宴。
  君臣欢宴,婉兮可是扛不住了,扶着语琴的手,向那拉氏去告退。含笑走回自己的帐中去歇息。
  此前因都是看蒙古人的这些表演,婉兮与颖妃、豫嫔说话多些,故此这次回帐,倒是格外请了和贵人一路同行。
  这样的欢宴之时,婉兮最怕和贵人会想家。
  婉兮扶着和贵人的手,含笑问,“我知道你们回部也都是马背上长大的,从前还听见你说,思念在天山下大草原上策马奔驰的日子去。倒不知,今儿这些蒙古人的技艺,你们家乡是否也有?”
  和贵人笑笑,“诈马、什榜、布库、教駣……这合起来叫‘宴塞四事’。蒙古人有,我的家乡也一样有。”
  “况且令贵妃娘娘怎么忘了,我的族人曾受准噶尔欺凌,这么多年来也与厄鲁特蒙古各部相伴共处。故此许多蒙古的规矩啊,也都影响到了我们去。这么多年过来,有时候儿有些习俗倒是都分不清楚,究竟是来源于蒙古,还是我们自己原来的了。”
  和贵人的语气里虽说有释然,可是也还是能听出来苦涩。婉兮伸手轻轻拍拍和贵人的手,“那些日子总归都过去了。此时西北格局已定,天山以北才是厄鲁特蒙古各部;天山以南,依旧还是属于你族人的回疆。”
  “便是朝廷在回疆各城派驻办事大臣,可是各城依旧还都是你们回部的伯克们做主。你看今天在座也有霍集斯伯克等诸位回部伯克,他们终究也能与蒙古各部的王爷们并肩而坐,把酒同欢了。”
  和贵人这才微微而笑,“皇上肯尊重我们回部,所以那些曾经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的蒙古人才不敢再耀武扬威。这是好事儿,只是……”
  和贵人轻轻叹息一声儿,惆怅抬眸,“只是,在这后宫里,我什么时候儿才能等到这样的一天呢?”
  和贵人这话说得叫婉兮也觉心酸。
  “阿窅,你别难过。凡事都有皇上呢;便是皇上顾不过来的时候儿,你便有事也只管与我说就是。”
  和贵人努力笑笑,“七月十五那天,皇太后下旨叫皇后娘娘陪我一同礼拜……可是八月皇上就起驾秋狝来了。故此啊皇后娘娘一共陪我跪了也只有这么短短的日子去。”
  “终究皇太后还是护着皇后娘娘的。便是说什么陪我跪六个月,都只是说说而已。如今皇后娘娘再不跪了,也没人敢监督她。她如今在我面前便更是趾高气扬了去,恨不能一块肥猪肉摔到我脸上去!”
  婉兮也忍不住皱眉。
  是啊,如今秋狝在外,既然皇太后都不再提,又有人会监督着那拉氏,叫她可丁可卯地去给和贵人陪跪呢?
  婉兮出神的当儿,猛然听得玉蝉一声轻斥,“大胆!你是谁,竟敢在令贵妃主子行幄旁窥探?!”

  ☆、第2378章 38、二十年,对你的心从未改变(毕)

  婉兮也循声望去。
  已是暮色朦胧,婉兮远远也只能看见那是个男子,高鼻深目。
  刘柱儿和屈戌等都闻声奔过来,护卫在婉兮身畔。
  玉萤也机灵,不由得看向和贵人,轻声问,“请恕奴才斗胆,可是和主子的母家人前来请安?”
  今儿皇上赐宴,大宴之上还有霍集斯伯克等多位回部伯克。和贵人的兄长图尔都台吉也在其中。
  和贵人忙朝婉兮一礼,“不是我的家人。这是内廷,又不是我自己单独一个人的行幄,他们不会如此冒失。”
  说着话儿,那个人已经急急上前跪倒,“微臣郎世宁给令贵妃娘娘请安。微臣惊扰了令贵妃娘娘,罪该万死。”
  婉兮也是一诧,却是含笑连忙吩咐刘柱儿,“快扶起郎世宁大人来。”
  。
  九月的草原,夜晚的风已是透骨地寒了。婉兮便吩咐请郎世宁入行帐说话儿,也捉着和贵人的手,请和贵人入内。
  和贵人有些犹豫,低声问,“……他是外臣,咱们如何方便见他?”
  婉兮含笑摇头,“你的担心有理,内廷与外臣自不便见面。可是郎世宁大人今年已经七十有二,已是长辈老人家,已然无妨。”
  “况且他的身份是西洋传教士,放在咱们中国的概念里,便是洋僧人,是寺人。便如宫中内监也皆称‘寺人’一样儿,咱们与郎世宁大人之间,倒不必拘着男女大防去。”
  和贵人也惊得张大了嘴,“都是七十二岁的老人家了?从背影儿里,倒是看不出来。”
  婉兮轻轻一笑,“可不是。他在康熙爷的时候儿进宫伺候,到如今已是三朝老臣。前年他老人家过七十寿辰的时候儿,皇上还亲笔写贺词。”
  和贵人这才松了口气,“如此说来,皇上与这位大人的君尘之谊颇为深厚。”
  婉兮点头,“是。皇上曾说过,当年郎世宁大人刚进宫的时候儿,是康熙爷六十多岁的时候儿。那时候皇上已被康熙爷接进宫中抚养,故此郎世宁大人进宫的时候儿,咱们皇上还是个小孩儿。皇上那时候就亲眼见识了郎世宁大人的画技。”
  “后来,雍正爷登基,扩建圆明园。许多西洋景观便都是郎世宁大人亲笔设计的画稿,便连那十二兽首的西洋水法都是他设计的。故此皇上青年之时对郎世宁大人的画技更增钦佩。“
  “待得皇上登基,皇上曾说过,那几年里皇上几乎每天都要去如意馆看郎世宁大人作画……”
  和贵人静静听着,面上的神色也是越来越舒缓下来。
  “既然如此,想来今天郎世宁大人也必定不是贸然前来,应该是奉了皇上的旨意。他是皇上信得过的大臣,咱们便是一见,也不打紧了。”
  婉兮含笑拍拍和贵人的手,“我今儿之所以非要拉着你一起见见,其实也是因为你与郎世宁大人算得有缘——整个圆明园里的西洋楼,设计稿都是出自郎世宁大人之手。你的‘方外观’就是西洋楼中之一景,想来方外观后来改造成你们回部礼拜堂的模样,所有的一应设计依旧是他老人家的手笔。”
  和贵人会意,便是一笑,“贵妃娘娘说得对,我该亲自对这位老人家说一声感谢。”
  那方外观满墙雕刻了《古兰经》,内里又是通顶的天方国建筑风格,工程都是十分不易,可见老人的用心。
  婉兮轻拍和贵人的手,“那咱们便进去吧,别让老人家等急了。今儿想必他老人家也跟着皇上累了一整天了,咱们赶紧说完了话儿,也好叫老人家回去歇息。”
  。
  婉兮进了帐内,与和贵人分主次落座,郎世宁上前重新见礼。
  相对而言,无论是汉人、满人、蒙古人,五官上都相对平面;反倒是和贵人与郎世宁同为高鼻深目,想来两人互相看着对方,也应该觉着亲切。
  终究在宫里这个偌大的世界里,这样相貌的人,统共没有几人啊。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故此郎世宁有限的几回抬头望来,也都主要是在盯着和贵人看。和贵人有些不自在,不断朝婉兮看过来。婉兮含笑拍拍她的手,“……自然是郎世宁大人觉着你面目可亲。放轻松些儿吧,便如咱们自家的老祖父一般。”
  婉兮借故回后帐去褪下身上这明黄的龙袍去。
  太尊贵了,叫她回自己的帐篷还这么穿着,着实有些拘束得慌。
  玉蝉和玉萤伺候婉兮更衣,玉蝉便忍不住乐,低声儿问婉兮,“和贵人被郎世宁大人盯得,很是有些不好意思了。主子怎么还躲了,叫和贵人一个人儿留在那儿,她脸都红了。”
  婉兮轻笑一声儿,“因为我猜啊,郎世宁大人今儿来,就不是来见我的;他就是来看和贵人的。”
  玉蝉有些不解,“主子这是……?”
  婉兮轻笑,“从郎世宁大人进宫以来,宫中所有大型的狩猎图、行乐图,全都是郎世宁大人亲笔起稿;虽然这些大型画作后来都是他与如意馆中他的徒弟、以及其他画师共同完成,但是画作中的主要人物,尤其是皇上与内廷主位们,一定是他亲笔画就的。”
  “我的相貌呢,他不陌生了。终究乾隆十年,他便已经给我画过像了;而这回要画下《宴塞四事图》的话,必定要将和贵人画入,而和贵人刚进宫不久,想来郎世宁大人还没见过。这便自然要多盯着看几眼了。”
  玉蝉和玉萤听了都是恍然大悟,“原来皇上是叫郎世宁大人来看和贵人的?那怎么偏挑到咱们帐篷里来?”
  婉兮瞟了她们一眼,含笑却没说话。
  还是玉萤聪慧,含笑一拍手,“我想到了!皇上终究是男人,若叫皇上亲自带着郎世宁大人去见和贵人,一来皇上自己面上过不去,二来叫和贵人也尴尬不是?而郎世宁大人是在咱们主子跟前儿见的和贵人,这便自然叫皇上自己不必尴尬,也能叫和贵人自在下来了。”
  玉蝉便也笑了,“是这个理儿!”
  婉兮听着,垂首微笑,赶紧着换上了自在的半旧常服,这便回身吩咐,“咱们快些出去吧,别叫你和主子太没依没靠了去。”
  。
  果然待得婉兮回到前帐,和贵人已是赶紧起身告辞。
  婉兮知道她不自在了,便含笑放了和贵人去,还特地叫玉萤去一直送到帐外。
  郎世宁再度重新见礼。
  婉兮与这位三朝老臣倒也不见外,含笑道,“大人请坐。”
  因郎世宁曾经主持过圆明园里诸多西洋建筑的设计,故此他的身份已经不止是一位如意馆的画师。皇帝赐给郎世宁奉宸苑卿的品级,这是内务府三品的官职。以三品大员的官职,再加上他的年岁,便连婉兮这贵妃之尊,也都是一口一个“大人”地敬称着。
  郎世宁便又要跪倒,“微臣实在不敢……贵妃娘娘万万不要再称‘大人’了。”
  婉兮含笑点头,“您老受得起。总归啊,若叫我直呼您老人家的名讳,我倒不知该怎么说话了。您老便不是为我着想,也得替我肚子里的皇嗣着想——他怕是也听得见咱们说话了,我总得教导他懂得尊老的道理,您说是不?”
  郎世宁便只得受了,一再地行礼。
  重又坐下,郎世宁都不由得轻轻一叹,“贵妃娘娘的福气,微臣从乾隆十年那会子就知晓。时至今日,贵妃娘娘的福气,越发叫微臣心生景仰。”
  婉兮倒笑,“大人怎么会如是说?我倒听糊涂了。”
  郎世宁轻叹一声儿,“乾隆十年,微臣第一次奉命为贵妃娘娘画像的时候儿,微臣还不敢直言不讳;不过这会子,微臣倒是敢说了——微臣从乾隆元年起,便为皇上、内廷主位画像。可是请恕微臣直言——微臣所画的位分最低的,正是当年的贵妃娘娘您啊。”
  “哦?”婉兮不由得微微瞠目,“怎会是我?”
  郎世宁微笑,“那会子微臣已经画毕的喜容为皇上、彼时的皇后、贵妃、纯妃、嘉妃……这便都是妃位以上的,唯有贵妃娘娘一位身着香色的嫔位娘娘啊。”(那画上虽然标注“令妃”,可是穿的可是嫔位的吉服哟,证明是在嫔位的时候儿就画啦~~这画在美国,展出时该馆的介绍里甚至说,唯有皇帝、皇后、令妃的画像是郎世宁画的;其余七人是郎世宁徒弟所画,最后三人是其他画师所做。联想那时候才乾隆十年啊,令妃已经受到了何样的重视去)
  “而与娘娘几乎同时封嫔的舒妃娘娘,都是在乾隆十四年封妃之后,方穿了妃位的金黄龙袍入画。那日子距离贵妃娘娘您在嫔位的画像,已经过去整整四年了……”
  “至于后来庆嫔、颖嫔、忻嫔也在嫔位入画,可那都是乾隆十六年之后的事儿了,比贵妃娘娘您入画,整整晚了六年去啊——故此总结起来,贵妃娘娘您才是第一位以嫔位便入画《心写治平》的内廷主位啊!”
  那卷《心写治平》,是皇帝独自收藏的画卷。婉兮也只是在自己的画成之后看过,当时因年岁小,许多宫里的掌故尚且不明白,故此也没留意这些。此时回想起来——她当时倒当真是唯一的一个穿香色嫔位吉服入画的;后来便是再加入其他嫔位,她却也是第一位开创了嫔位入画先例的。
  偏是今日,偏是她生辰这一天,偏是看完了一整天的盛宴之后,她又从郎世宁这儿得知了多年前的这样一段故事……婉兮心下无法不甜意涌动。
  只是当着郎世宁,她不能不克制着,便只是垂下头去,隐秘含笑。
  ——先前还觉着皇上叫郎世宁这会子到她这儿来,是来瞧瞧和贵人的,也好起稿画画儿;可是这会子看来,郎世宁怕其实是来说这个的了。
  她的爷呀……这份心意,她已然结结实实全都接稳当了。
  。
  郎世宁该说的都说完了,这便跪安告退。
  婉兮亲自起身示意。
  郎世宁倒退到帐门口,按着规矩得出了门口去才能转身而去。就在这一刹那,婉兮瞧见他面上呈现的一股子迷惘去。
  婉兮便叫住郎世宁,“大人且留步。我知道大人回去便要为今天的大宴起草画稿,今儿是大典嘉礼,半点儿不容有错,大人若心下还有什么不清楚的,但凡我能帮的上的,还请大人尽管开口。”
  郎世宁便赶紧回来又是跪倒,“微臣的确是有一样儿不明白的……不瞒贵妃娘娘,微臣今儿来看和贵人娘娘,不仅是为了今天这一张图。皇上已经下旨,叫微臣筹备《平定准部回部战图》,那张图会比今日这张更为浩大。”
  “故此微臣必须得看明白回部人的相貌、衣着去……到时候儿画那张平定图,才能不出错儿。”
  婉兮点头,“朝廷耗时六年方赢来如此武功,大人的确应该纤毫毕现,不容半点差池。”
  郎世宁便皱眉,“可是……微臣原本见觐见的回部王公多头戴白帽、身穿白袍;微臣又亲自设计了‘方外观’,那更是主要运用了白色……微臣听说和贵人刚进宫的时候儿,原本也是穿白袍,浑身上下并无其他颜色的啊。可是今儿,微臣却见和贵人穿红衣,这便叫微臣迷惑了。”
  “难道是微臣错了?那以后微臣再画回部人,究竟是穿白衣戴白帽,还是红衣红帽了去?”
  。
  婉兮便颔首微笑,赞许道,“大人果然目察秋毫。大人从前听说的没错,和贵人进宫时,是一身白袍。故此‘方外观’皆为白墙。”
  郎世宁沉吟道,“难道因为今儿是大庆之日,故此和贵人穿红衣,以示喜庆?”
  婉兮含笑摇头,“大人可听说过‘白帽回’?”
  郎世宁终究是西洋人啊,便是在中国已经生活了几十年,可终究回部是方从西方东来,他也是分不清楚。郎世宁赧然道,“还请贵妃娘娘赐教。”
  婉兮点头道,“朝廷平定回部,和贵人母家人奉旨入京安置,‘八爵进京’。他们家人之外,还带来工匠、仆从等,皇上下旨编为内务府正白旗下,为‘回人佐领’,并且赐住在西苑‘宝月楼’外,皇上从内务府拨内帑敕建‘回回营’给他们居住。”
  宝月楼(咳咳,就是今儿中南海新华门哈,中央的大门儿~~厉害了不)建于乾隆二十三年,早在和贵人进京之前。因回部为“西来之人’,古往今来西域人在中原各地居住,都选在城市的西边儿。故此皇帝便将西苑外、西长安街的这一片地狱赐给他们居住。
  “而中原内地各城,自唐代以来,早就有信奉回教之人居住。只不过那些人早已融入中原人,说汉话、相貌等都与中原人并无迥异之分。而和贵人的母家从西域来,是回鹘后裔,与这些回人并非同宗同祖。和贵人母族安置下来之后,依旧还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便想与原本那些回人区分开。原本那些说汉话的回人也都白衣白帽,故此和贵人母家族人便改成红衣红帽。”
  “如今,原本说汉话的中原回人,便称为‘白帽回’;而京中和贵人的母族,便称为‘红帽回’了。因母家人衣着已然更改,和贵人在宫中便也一同更换成红衣红帽了。”(“白帽回”是今日之回族,“红帽回”是维吾尔族。)
  郎世宁恍然大悟,跪倒连连称谢。
  婉兮挑眸望住郎世宁,微微一笑,“大人既然要奉旨筹备《平定准部回部图》,我倒是建议大人可到回回营去看看。回部人的相貌衣着,便都近在眼前了。”
  。
  郎世宁满意而去,七十二岁的老人背影蹒跚走远,没入夜色。
  玉蝉和玉萤便都欢喜道,“今儿是主子的好日子,皇上为了今天费了这么多心去。奴才们便都急着想看郎世宁大人的这幅画去呢!”
  婉兮含笑点头,“只是作画不易,这样大型化作,又岂是三两个月便能画就的?况且他们是供职宫内,光是样稿便都要皇上亲自过目之后才可,这中间尚且不知道要修改过几稿去。待得样稿终于可以定下来,再正式画完,怕得二三年去。”
  婉兮回想着郎世宁那年迈的背影,也是轻轻叹息了声儿,“况且郎世宁大人都是七十二岁的老人家了,凭这个年岁,还要主持这样大的画作,已是辛苦。”
  “况且你们方才没听见他说么,他接下来还要筹备朝廷《平定准部回部图》,那自是比今日这幅画更大的一宗工程,兴许会成为本朝规模最大的一幅画作去。”
  婉兮隐含了一句话没说——七十二岁的老人家,说句不好听的,都是有今天没明天的了,当真不知道老人家可能会在哪一天溘然辞世……到时候,这些画能不能画的完,都是未知之数。
  婉兮这样想来,便又不由得有些怅然了。
  这便是人间无常、岁月无情了。到了这个年岁,尤其是今天还是她生辰,便忍不住更是对生老病死,有了更多的怅惘去。
  婉兮的神色便也叫玉蝉和玉萤有些黯然了。
  她们是官女子啊,也总有出宫的那一天。如果这幅画要二三年才能最终完成……那她们,终究还有没有机会看得见了呢?
  终究人生一世,人与人的相聚却总是宛如一场萍水相逢,相聚片刻,终要散去。
  玉蝉和玉萤两人对视一眼,连忙都掩住鼻尖儿的酸涩去。
  。
  在围场度过自己的千秋生辰,歇息一日后,婉兮终于踏上了回京的路。
  临启程那天,皇帝腻在婉兮帐中良久,攥着婉兮的手不舍得松开。
  “若不是今年的行程都是早就定好的,爷真想陪着你一起回去。”
  婉兮含笑安慰地轻轻拍拍皇帝的面颊,“奴才知道,如今虽说朝廷在西北的大局已经平定,但是准部、回部的部分王公心下还有异动。爷在木兰围场行围,安抚蒙古各部之后,待得回到避暑山庄,还有回部年班伯克入觐之事。蒙古和回部,皇上都得兼顾。”
  “奴才便是自己回去也不打紧,终究这里又不是江南,距离京师才几步路呢?奴才若是走快些,不过几日的工夫就到京了。爷便放心地在这边办事吧,奴才便是自己回去,也必定将咱们的孩子稳稳当当生下来。”
  婉兮说着含笑垂首,轻轻抚摸自己高隆的肚子,“这小家伙跟着奴才走了这一路,这可是多大的福气?他啊,自有上天庇佑,有列祖列宗的护持,爷尽可放心。”
  皇帝便也含笑轻轻抚着婉兮的肚子,却是轻声呵斥道,“臭小子,好好儿听着,可不许半道儿上折腾你额娘去!若不听话,等阿玛回去便好好儿给你立规矩去!”
  婉兮瞧得见,皇上虽说含着微笑说笑话儿呢,头也压得低,可是他的侧脸处终是藏不住……他那一角已然红了的眼圈儿去。
  从乾隆二十一年,终于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小七开始,前面的四个孩子,无论下生还是夭折,皇上都陪在她身边儿啊。只是这一回,这个失而复得的孩子,没办法在皇上陪伴之下降生。
  谁叫他来到人间这一年,恰恰是皇上的五十大寿,又是朝廷彻底平定西北的大庆之年呢?皇上今年的会盟、庆贺的事儿总比往年多了几倍去,且每一件都需要皇上亲自出席的啊。
  婉兮努力含笑,不叫自己也跟着皇上一起红了眼圈儿去,这便伸开手臂,隔着自己这次格外圆的大肚子,拥住了皇帝。两人相拥,中间儿夹着他们的孩子,这边也是一家三口,同在一起了。
  虽说告别总是伤感,可是婉兮却没想到,皇上在她启程之时才揭晓了一个悬念——婉兮怎么都没想到,皇帝竟是派傅恒一路护送!
  婉兮这便终究有些忍不住了,红了眼睛回眸望住皇帝。
  皇帝却笑了,长眉轻扬,眼角儿挑起一抹矜傲来,微微抬高下巴。
  婉兮都忍不住含泪轻笑,“嘁……爷又得意什么?”
  皇帝轻轻伸手进马车窗来,轻轻抚了抚婉兮面颊,“爷不放心咱们的孩子,更不放心你这一路……唯有小九亲自护送,爷才可稍微松一口气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