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上,请您雨露均沾-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傅恒心下咯噔一声,却也并非全都不明白。
  他垂下头去,眼前晃动着姐姐最后那几年与九儿之间的恩恩怨怨。
  许多事做了便已经注定无法挽回,如今作为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许多事越行越远,却无力拉得回来。
  “这是孝贤皇后的影堂,傅大人终究是孝贤皇后的亲弟弟。在此处我与傅大人说这番话,相信傅大人心下也能好过些。”
  傅恒是谁,此时的傅恒哪里还是当年那个十几岁的少年?
  孝贤皇后死在出巡的路上,更是大半夜的死在船上,古往今来都是极其罕见,任谁心下都要多画一个问号。更何况他是孝贤皇后的亲弟弟呢?若他想查,并非查问不出什么来。
  故此,他心中对她,兴许也并非全无怨怼吧?
  那样也好,便在此地,孝贤皇后生前的寝宫、死去的影堂,正式与他拉开了距离吧。
  这样兴许,对他们两个都好。
  。
  九儿的话,他听得懂。
  傅恒在马蹄袖里,紧紧攥住了指尖。
  “奴才明白,令主子在此时此地说这番话,是为了奴才好……可是,奴才并非一叶障目之人。奴才,心下虽因姐姐的崩逝而伤悲,然,奴才心下也都明白。”
  “更何况这些年,从令主子进宫第一天,到东巡临出京师,令主子那每一日的经历和处境,奴才也都心知肚明……故此,奴才还是奴才,从不会因为姐姐的崩逝而改变。”
  “奴才还望令主子明白奴才这一份心情……”
  婉兮心头也被狠狠一撞,眼中亦是模糊。
  “傅大人何苦还说这样一番话?倒叫我心下更是难过。”
  傅恒却笑了,眼中含着隐隐水影,唇角的笑却如三月春风一般,潋滟得那般温柔。
  “令主子怎么忘了,奴才与令主子的相识,本在姐姐之前。奴才并不是在长春宫中结识令主子的,故此奴才是比姐姐更早知道令主子是什么样的人。”
  “奴才的心是奴才自己的,并不会因为姐姐而有半点改变。”

  ☆、三卷139、倾心(2更)

  三卷139、倾心(2更)
  婉兮心下忽悠一热,那句“九爷”已是凝到了舌尖儿,几乎就要脱口而出。
  可是此地,还是叫她生生忍住了。
  她深深吸口气,轻轻看了玉壶一眼。玉壶会意,便紧忙走开了,宫墙夹道里看着些来往的人。
  婉兮这才松一口气,上前亲手扶起了傅恒来。
  她的手只是托住他手肘,可是这却是他们两个从交辉园一别之后,第一次最近最近的接触。
  傅恒心下一晃,那一刻险些要控制不住,伸出手臂去拥她入怀。
  那一瞬微妙,婉兮也感受到了,忙松开手退开两步,低声提醒:“傅大人,此乃深宫禁地!”
  傅恒勉力克制住。
  婉兮更是转过身去,索性背对着他。
  “傅大人……此时前朝后宫,都是人心浮动之际。傅大人言行千万谨慎,莫落半点口实给别人,以免影响傅大人前程。”
  “况此时讷亲已经被皇上寝殿,前去四川经略军务。摆在傅大人眼前的,便既有千载难逢的良机,却也有同样的万丈深渊。”
  婉兮这样果断提及官场前程,果然如一瓢清凉泉水,兜头泼醒了傅恒一时的迷惘去。
  傅恒忙点头道:“令主子所说的良机,奴才明白。如今皇上亲自提拔的年轻朝臣里,讷亲第一,众人都道奴才第二。而此时讷亲被皇上钦点前去四川经略军务,那么朝中一切,皇上便都要委派给奴才,这便是给了奴才绝好的锻炼机会。”
  婉兮见傅恒冷静了下来,这才又转回身来。
  目光是二十多岁的女子才有的沉静如水、黑白分明。
  “不仅如此,大金川对于朝廷来说,已成泥沼。从前在广西屡立战功的张广泗,这一回在四川却也多次无功而返;便是讷亲去了,谁又敢保证他就能全身而退?”
  婉兮的目光清凌凌定在傅恒面上。
  “傅大人,皇上的前朝正需要新旧交替,你与讷亲之间也是胜负决断之时了!若讷亲此次大金川军务不能得胜还朝,那么他的身份将一去不返。傅大人,讷亲曾经所拥有的一切,都将是你的。”
  傅恒的面色便也忽地涨红。
  皇帝登基以来,领班军机大臣是先帝留下的鄂尔泰、张廷玉;鄂尔泰死后才轮到讷亲……如今张廷玉已老,鄂尔泰已死,讷亲已去四川……摆在傅恒面前的,绝对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傅恒深吸一口气,压住心上的激动:“可是令主子方才说‘万丈深渊’,所指为何?”
  。
  婉兮抬眸静静望他一眼。
  “今年是皇上登基十三年,正是先帝在位一共的年份。故此皇上早有计划,于今年调整朝堂。这一回东巡山东,更是早于泰山祭天。由此可见,皇上此心已定。”
  “正逢孝贤皇后治丧之时,皇上正好动手整饬朝堂。这一回皇上瞄准的,必定是先帝留下来的、已成气候的老臣。打压老臣的同时,扶持傅大人这样的忠于皇上的臣子。而此时讷亲不在朝中,皇上凡事必定都要经由傅大人你来执行。”
  “傅大人如何办,便成了关键。做得狠了,臣子怨恨将都集中于你;做得轻了,皇上不足以相信你的能力。”

  ☆、三卷140、良机(3更)

  三卷140、良机(3更)
  傅恒也是心下一警。
  “令主子说得对,皇上此时整饬朝堂,正逢姐姐丧期。便是狠烈一些,朝臣也只道皇上是因为姐姐崩逝而心情沉痛,故下狠手;而倘若是奴才也同样下了狠手,朝臣的怨恨便必定都集中到奴才身上来。”
  婉兮点头:“从前傅大人多年获皇上越级提拔,早已引得朝臣心下不满。他们看不见傅大人自己的才干,却将这一切都只认为是傅大人为皇后亲弟的缘故。而此时孝贤皇后已然崩逝,傅大人在这个时候便越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功绩,如此才能堵住前朝悠悠众口,为傅大人自己未来的路,扫平障碍。”
  傅恒点头:“奴才懂了。”
  婉兮轻轻转过头去:“我方才说‘万丈深渊’还不止此时朝堂形势这一桩。还有四川军务。此时讷亲去了四川,若能得胜而归,待得回朝之后,他的地位就又将是傅大人你比不得的;而话又说回来,倘若讷亲也崴在了大金川这片泥沼里,你道皇上会如何决定?”
  “皇上最心腹之人都无法攻克金川,朝臣势必上折子劝皇上收兵……可是皇上的性子你也该知道,皇上如何肯甘心受此弹丸之地的为难,叫朝廷这多人命、这几千万的银子都白花了?皇上派了讷亲,已是孤注一掷,便已说明皇上绝不可能收兵,只能再派人去!”
  婉兮抬眼静静望住傅恒,良久,良久。
  “此时朝堂,最受君恩之人,首推讷亲,次席便是傅大人。若讷亲不能完成皇上的心愿……傅大人想,接下来皇上的一片心愿,只能落在谁人身上?”
  傅恒心下也是一震。
  婉兮垂下头去:“傅大人这些年升迁极快,却从未担任过武职。若一旦大金川的军务落在傅大人身上,傅大人又该如何应对?”
  “别说傅大人年轻,从未担过武职;便是张广泗、岳钟琪这般的名将,在大金川亦然遭受败绩……故此大金川绝对不容小觑,傅大人应早作准备。”
  傅恒面色微微泛白。
  婉兮这一刻却笑了:“说是‘万丈深渊’,其实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千载良机呢?既然张广泗、岳钟琪,或者再加上讷亲都不能克复的话,如果傅大人做到了,那么傅大人今生之功绩,便建于此一役了!”
  “依我看,傅大人虽然没承担过武职,年纪又轻,可是却都无妨。傅大人别忘了,你阿玛身为察哈尔总管,你大哥广成、二哥傅清皆为武将。此时若向你的哥哥们讨教,一切还都来得及。”
  傅恒听到此处,心下不由得一喜:“是啊,我自己虽然未担任过武将之职,可我大哥,尤其二哥,战阵经验却是深厚。”
  婉兮点头而笑:“所以,当千载良机与万丈深渊一并到来之时,傅大人只需提前做好预备,便还是有可能将万丈深渊只变成千载良机的。”
  婉兮说罢抿嘴,莞尔一笑。
  “我想说的,言尽于此。我终究也是个深宫妇人,对前朝和天下的理解,难免也是坐井观天。未必帮的上傅大人。一切,还看傅大人自己的决定。”

  ☆、三卷141、春归(4更)

  三卷141、春归(4更)
  傅恒心下跳动得更为厉害。
  “这世上,我再不信谁,也必定要信皇上和令主子!从前瞻对之战,我赴山西任职之时,令主子便曾经提点我注意西边战事。故此这些年我在山西也学了不少,就算大金川的担子有一日忽然降临到我头上,我也并非毫无准备。”
  “不光战事,便是张广泗、岳钟琪等这些人,我在山西、连同回京这几年,也已研究透了。战场经略,说到底,是在调派人。人手调派得当,才会执行正确战略,才能战阵成功。”
  婉兮不由得悄然松一口气,轻轻拍手:“这些话,总归我一个女人家是听不懂了。不过见得傅大人如此心有成竹,那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婉兮说罢,轻声唤回玉壶,又朝傅恒点头轻轻一笑:“与傅大人说了这么多,我也该回去了。前路不易,傅大人万万善自珍重。”
  婉兮说完,也是狠下了心,这才搭着玉壶的手,上了肩舆,缓缓而去。
  宫墙夹道那样长,那样笔直,她知道他一直在背后远远地目送她。
  可是她,不可回头。
  过去的,已不可追。她的眼只能望向前路,只能,一路向前走。
  。
  悲伤而乱心的三月终于过去。
  京师这北地的春光终于旖旎了起来。所有人都期冀,这前朝后宫的阴霾,都能因为春天的回归而扫淡些吧。
  永寿宫的西府海棠再度盛开。这世上都说“海棠无香”,唯有这西府海棠特别,既美又香,两者兼得。
  这个月份也正是开始种花种菜的时节,婉兮索性关紧了宫门,带着宫里人专心在海棠树下种花种菜,不理门外的扰攘。
  可是宫外却总有人敲门求见。
  这日来人是婉兮也没想到的,竟然是柏常在——小柏氏。
  因了孝贤皇后船上的那一晚,难得小柏氏最终明白了过来,婉兮也道难得,这便连忙请了进来。
  婉兮叫玉壶给小柏氏煮了一壶“柳曹茶”,拉着小柏氏的手,炕沿分左右坐了。
  小柏氏不急着说话,先喝茶。喝了一口,便惊讶看婉兮一眼,便再垂首再多喝一口。
  婉兮便笑了:“水菱你是江南女子,这茶你喝着口生,也是有的。此茶名为‘柳曹’,是旗人在关外旧俗里的茶饮。用嫩柳芽炮制,喝了可清火明目。皇上春日里,爱喝这个。正好你来,我自然端皇上爱喝的,叫你也尝尝新鲜。”
  小柏氏登时再多抿了几口。
  婉兮便笑了,吩咐玉叶:“难得柏常在不先生涩,去给柏常在包一包来,叫柏常在带回宫去,寻常润润喉。”
  小柏氏自是欢喜,起身行礼:“小妾多谢令娘娘!”
  婉兮忙亲自起身:“生受你了。这里又没旁人,我自己又不喜欢那么些劳什子的规矩,以后切勿如此,倒生分了。”
  玉叶出去包茶叶,玉壶也瞧出来小柏氏此来,不会是无事,这便也退出去,将隔扇门关上。
  小柏氏这才抬眼望住婉兮。
  “当年皇上帮我姐姐将我家人都找回来,叫傅九爷亲自带进京来,还给入了内府佐领下。不光我能进宫,我两个哥哥也都给了内务府的差事。如今哥哥柏永吉在造办处当郎中……”

  ☆、三卷142、耳房(5更)

  三卷142、耳房(5更)
  小柏氏这话说得……便是婉兮,一时之间也有一点点摸不着头脑。
  小柏氏便垂首轻笑:“小妾也是听说,原本孝贤皇后侍寝的话,是住在养心殿后殿的东耳房。三月二十二那会子,皇上却已下旨要将西耳房的装修挪到东耳房去……不瞒令娘娘,虽说此事是养心殿里的司库太监们负责,但是若要新造物件儿,总是要内造办处来经办的。”
  “小妾的哥哥又是内造办处的郎中,所有日常事都要经过他的手笔,来登记入册。”
  婉兮便懂了。
  柏永吉既然是承担着这样的差事,那么终究是谁的物件儿被挪到东耳房去,自然是柏永吉最先能知道的。
  婉兮便伸手过去,轻轻握了握小柏氏的手:“我明白了,多谢你来与我透这个气。”
  小柏氏这才安心地笑了:“只是这会子,哥哥也说皇上心意还未定下。只说四月反正也要去园子了,整个养心殿都空着没人,便也不急着此事。皇上只吩咐,待得六月从园子回来,将东耳房全部搬迁布置完毕就可。”
  婉兮一笑,淡淡垂首。
  小柏氏轻叹一声:“此处,便有一个矛盾:孝贤皇后梓宫三月十七才回到宫里,三月二十二皇上就急着要下旨挪房子……可见皇上当时是心急要办这事儿的。可是这会子却又忽然不急了,更是要去园子,要一直等到六月份才最终定……”
  小柏氏悄然望令嫔一眼:“怕是皇上心里属意想要挪动的,没能成功,被人给拦住了。小妾想,唯一有能力做到此事的,只能是皇太后吧?而皇太后也必定给了皇上另外一个人选,可惜皇上却同样不愿意,故此一个拖字诀,要等到六月后去再说了。”
  婉兮点头笑笑:“你说得对,我也如是想。”
  小柏氏不由得眼睛亮晶晶地闪:“……虽然这会子连我哥哥也不知道皇上最后的决定,不过既然他在这个位子上,便必定是能早早知道的。待得六月,若我哥哥有信儿,我一定头一个来禀告给令娘娘!”
  。
  婉兮心下也是微微震动。
  她自己的家人终究是内管领下,相当于辛者库的地位,故此家人无法获得更高官职,她在宫中凡事都指望不上。若能多得一些助益,自然是好的。
  更难得这是小柏氏主动来告,况且她曾经还是跟柏氏姐妹有过那么一段龃龉的……便更觉这一刻难能可贵。
  婉兮便亲自起身,从自己的小柜子里拿出一个银瓶子,搁在小柏氏手中。
  “这是鹿血酒。我知道你们江南的汉人不喜欢血腥的,只是这鹿血酒解寒凉怕是最好的。这鹿血酒是我自己素日里用的,你尽管放心。经你的手转给怡嫔,她的病根儿也是寒症,用这个应当能得益。”
  小柏氏忙起身:“小妾替姐姐,拜谢令娘娘。”
  。
  小柏氏刚走不久,宫门外却瞧见了李玉。李玉一向是个痛快人,这会子却有些犹犹豫豫,仿佛没拿定主意是否该进来。
  婉兮瞧见了,便赶紧叫给请进来。
  李玉这样犹豫,便必定是皇上那边又有了为难的事。

  ☆、三卷143、求情(6更)

  三卷143、求情(6更)
  李玉入内请安,婉兮忙问:“我知道这会子正逢孝贤皇后治丧之时,前朝后宫的事情都多,皇上最是心郁难平之时。谙达伺候在皇上身边,与皇上朝夕不离,便也最易体察皇上喜怒。”
  “我说句大不敬的话,便都说‘伴君如伴虎’,谙达的为难我也都能明白。今儿谙达这么在我宫外踯躅,想来必定是遇见为难的事儿了。”
  “我这永寿宫既与养心殿离着最近,皇上若有不欢喜的,我这边自然也最该第一个去问安。故此谙达不必为难,这便说与我听听吧。就算我未必能为皇上分忧,但是说不定能为谙达分忧,那也够了。”
  李玉这便赶紧便又是双喜跪倒。
  “其实这话奴才也是不该传给外人的,皇上知道了,必定治奴才的死罪……只是正如令主子所说,奴才也实在是不忍心看见皇上那般发雷霆之怒,故此才想着,这样的时候就算前朝后宫没人敢在皇上面前说话,可是总归令主子是特别之人。”
  李玉说着指了指这窗外的海棠:“宫中海棠,从来都是解语之花。皇上将这种着海棠的永寿宫独独赐给令主子,便就是说令主子能解皇上心忧。故此奴才不求旁人,却是一定要来求令主子的。”
  婉兮自是承情,点头微笑:“谙达快快请起。谙达有话肯信着我,我自然尽我所能就是。”
  。
  原来是皇帝又在因为孝贤皇后谥册文之事大发雷霆。
  “谥册之文自由礼部负责。此时的礼部尚书为阿克敦。皇上认为礼部将国语(满语)里的‘皇妣’,译为汉文的‘先太后’,皇上认为大误。”
  “可是这位尚书大人进养心殿递晚了册文,这便当做没事儿了,跪安就走。皇上发现那处不妥当,喊阿尚书回来,可是阿尚书却是个实诚心眼儿的,已经出宫去了……皇上这便大发雷霆,要把阿尚书交刑部治罪呢。”
  婉兮心下轻轻画了个魂儿:“阿克敦?可是阿桂之父?”
  李玉便也忙答:“正是!”
  婉兮便笑了:“我记得阿桂是武将,这会子金川用兵,阿桂也在军中。”
  李玉忙答:“正是。”
  婉兮俏皮一笑,轻轻眨眼:“难得见谙达为哪一个臣子求情……这么说来,谙达与阿尚书,或者阿桂素有些交情?”
  李玉忙又跪下了:“哎哟,令主子想多了,奴才是万万不敢呐!奴才之所以这回敢来麻烦令主子,实则是觉着阿尚书冤枉啊……更何况令主子您自己个儿还想到了阿桂将军去。令主子想啊,如今正是金川战事胶着之时,哪儿有儿子在外搏命,朝中却因为一个字眼儿就要人家父亲性命的呢?”
  婉兮也是点头:“谙达说得对。尽管此时皇上前朝的事,总轮不到咱们置喙,可是这件事儿,我却一定会设法劝阻皇上。谙达放心,先容我想一会子,稍后我便去养心殿求见皇上。”
  。
  李玉告退,婉兮垂首细细沉思。
  皇上果然要借着孝贤皇后治丧一事,对朝臣开刀了。
  阿克敦亦是先帝留下的老臣,此时身在礼部尚书之位。而丧仪一应主要就是礼部承当的,果然皇上第一个便选准他了。

  ☆、三卷144、救命(7更)

  三卷144、救命(7更)
  婉兮何尝不明白,皇上既然已经发了“雷霆之怒”,既然选定了第一个就拿阿克敦开刀,那么这个时候到皇上面前去为阿克敦开脱,无异于自捋虎须。
  稍微不小心,就可能逆了皇上的意去,便是多少恩宠都挡不住的。
  可是话又说回来……若当真有一天,九爷要不得不亲赴大金川去,便必定要为九爷保下几个人来。这个
  这个阿桂身为武将,又在军中,更是年轻将领,应当能为九爷所用。
  孝贤皇后崩逝了,此时九爷的处境如履薄冰,她不能不为九爷着想。
  即便是,这将有可能是捋虎须、逆君心,可能将自己这么多年的恩宠都搭进去……她也愿意一试。
  。
  只是婉兮并未贸然在当晚便去求情,只是带着柳曹茶到养心殿,亲自为皇帝煮茶。
  在茶房里,李玉凑上来低声道:“皇上已下旨免了阿克敦礼部尚书的官职,下了刑部大狱。叫刑部审他罪名……”
  婉兮点点头,心中有数,并未急着应对。
  又过了些日子,李玉再送来消息,说刑部先前拟定了个罪名,可是皇帝却不满意,说轻了,竟然因此要治罪整个刑部。后来刑部上下不得已,只得遵照最重的“大不敬”罪名,给定成了“斩监侯”。
  已是“斩监侯”了,便是等着秋来勾决了,婉兮知道,如果这会子她如果再不拦着皇上,那阿克敦这条命就保不住了。
  。
  当晚婉兮亲自做好了几样小菜,便到养心殿求见。
  皇帝见她进来,便故意板起了脸:“你还好意思来啊?”
  婉兮含笑,盈盈一拜。
  从三月底到这会子,差不多一个月了,她都没主动登过养心殿的门儿。只自己关起宫门来,专心种花种菜,不管外头那些乱事儿。
  皇帝还拿着乔:“今儿这么来了,又要怎么说?凭什么往日都不来,今儿就非来了?”
  婉兮也不等他说“免礼”,便自己起来,将食盒端到他炕几上去,一样一样摆好了。还亲自将筷子给墩齐了,送到他手里去。她自己就依着炕沿儿,挨着他坐着,亲自帮他夹菜。
  人生气,却不至于跟饭食过不去。皇上这容易上火的春天,最爱吃这些新鲜的小农家菜,这会子连吃好几口,婉兮这才放心开口。
  “哪儿是奴才不来呢?一来是孝贤皇后丧期,皇上不是也为孝贤皇后穿了丧服么……这会子奴才哪儿适合到养心殿来陪皇上呢?要不是皇上才十二日便释了服,并且下旨说‘今皇后之事,朕哀则哀矣,而饮食起居用人理事如常’,叫奴才知道皇上没有那么伤心了,这才敢来呀。”
  皇帝“哼”了一声:“依爷看,你是心里没有爷!”
  婉兮将身子软软倚靠到皇帝身上去:“奴才心里怎么会没有爷呢?遇见爷那会子,奴才还不满十四岁,就眼睛和心里都被爷给填满了。从那以后再难将这世上任何男子看进眼里去。奴才一个月后就进宫来,更是从此都只能看着、想着爷一个。亏爷还好意思说我心里没爷……爷坏了良心!”

  ☆、三卷145、柔解(8更)

  三卷145、柔解(8更)
  婉兮前头说得楚楚可怜,谁知道到了最后却爆出一声骂,皇帝一愣,随即反倒扬声大笑开。
  伸手一把将婉兮抓进怀里来,便去咬她的嘴。
  “好大的胆子!敢骂爷,嗯?!”
  他咬,婉兮便躲。
  婉兮躲,皇帝便撵。
  两人在炕上绕着炕几翻滚了几个来回,皇帝终究还是将婉兮给堵到炕梢墙角里,给压住了。
  皇帝的渴望,瞬间便开。
  婉兮小声哀求着,“……皇上,你该为孝贤皇后,守……内个……玉。”
  皇帝懊恼,“呸”了一声,早已顾不上旁的,径直拉开了婉兮的下裳……
  这本不是寝卧的炕,而只是普通坐着的,故此上头没有被褥,只有大红的猩猩毡。
  婉兮被压住,又羞又窘,那脸颊上的娇红,便被这大红的猩猩毡给映衬得更为娇俏艳丽。皇帝无法按捺,便硬是在此处,咬着婉兮的嘴,狠降了一回恩泽。
  。
  婉兮一来也是想皇上,二来也是想叫皇上的火气消一消,故此也是极力地迎合。
  皇帝本想这一回只是浅尝,吃罢了饭再拥入衾被……可是这小妮子这样顽强地扭着身子迎上来,他便什么都顾不上了。
  两人一直缠磨到气喘吁吁,再也没有旁的力气,皇帝这才翻身滚了下来。
  来不及去拿被子,皇帝便用自己的大衣裳将两人先盖住,免得着凉。
  男人么,这会子最是耳软心活,婉兮上去又亲了亲皇帝的耳朵,这才软声呢哝:“……听说皇上发了好大的脾气。那动静,奴才在永寿宫都听见了。奴才从前都没听见皇上在养心殿里这么大嗓门儿过,都给吓坏了,故此可不敢过来。”
  “皇上倒是怎么不快活了?这会子不如说给奴才听听。”
  皇帝哼了声,抱紧她玲珑的肩头:“……这些日子来,爷做什么都不顺心!爷想办的事儿,总有人拦着!身为天子,爷这些日子来憋屈得也是够了!”
  。
  婉兮妙目轻转,便咬着手指,“吃吃”地轻笑。
  皇帝挑眉:“你偷着捡什么笑,嗯?”
  婉兮便柔柔道:“皇上净瞎说……爷是皇上,是天子,这天下什么都是爷的,谁敢给爷排头吃啊。照我看啊,‘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皇上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呢~”
  “嘿你个小蹄子!”皇帝霍地坐起,直盯着她眼睛:“你还惹爷?”
  婉兮咬着手指轻笑:“那爷说说,‘皇妣’译成‘先太后’有哪儿错了?便如‘如丧考妣’一句,父为‘考’,母为‘妣’……只是到后来,也只有坟圈子墓碑上才这么用了。”
  “也就是说,‘考’为过身的父亲,‘妣’为逝去的母亲啊。‘皇妣’不是‘先太后’,又是什么呢?”
  。
  “嘿你还振振有词!”皇帝面色一沉:“可是这会子皇太后还在世,阿克敦竟然敢说‘先太后’,这不是诅咒皇太后?你叫爷如何能姑息于他?!”
  婉兮妙目轻转:“哦~~,原来皇上是为了对皇太后的不敬啊。本来听说是因为孝贤皇后的谥册文,还以为阿克敦是因为孝贤皇后而获罪呢,原来皇上是为了皇太后。”

  ☆、三卷146、消气(1更)

  三卷146、消气(1更)
  皇帝哼了一声:“是孝贤谥册文里这一句:‘荷皇考之慈命,作配朕躬。蒙皇妣之褒称,深嘉至性’。若此处将‘皇妣’译成‘先太后’,岂不是诅咒皇太后已然仙逝?”
  婉兮垂首,静静一笑:“此虽是孝贤皇后的谥册文,可是此处‘大误’实则与孝贤皇后无关,只涉及皇太后罢了。故此皇上又何必背上一个为了孝贤皇后而大发雷霆的声名去?”
  婉兮歪歪首,做了个鬼脸:“明明与孝贤皇后无干,皇上却非要在这个时候发天子之怒,孝贤皇后倒也罢了,终归已是长逝,可是却会连累到生人啊。此时朝中,孝贤皇后的兄弟里,唯九爷最受皇上器重。皇上若这会子发脾气,难免叫人联想到阿克敦与九爷之间的不睦去呀……”
  皇帝轻哼一声:“什么不睦?”
  婉兮便笑了:“皇上怎么忘了,阿克敦原本为协办大学士,可是不久就被皇上给免了。结果人家空出来的这个协办大学士的位子,皇上接下来就给了九爷……如果这会子皇上再因为这件事夺了阿克敦的官,甚至要了人家的命,难免会叫人以为皇上这都是为了九爷——这岂不是又为九爷在朝中树敌?”
  婉兮垂下头去,幽幽道:“更何况,这会子阿克敦之子阿桂正在金川军中效力,若听说皇上为了九爷而要了他阿玛的命……一来军心难免动摇,二来皇上又要九爷阿桂两人将来如何相处?”
  提到大金川、傅恒,皇帝长眉果然轻轻一皱。
  婉兮知道最要紧的话,皇上已经听进去了,这便换成莞尔一笑。
  “再说皇上的诏旨皆是先写成满文,再由翰林院对译成汉文;而翰林院进册文,又是先写成汉文,再经礼部对译成满文……语言之间不能完全相通处,亦在所难免。皇上又怎忘了,阿克敦是掌翰林院的满学士,并非汉学士,他自己对汉文的领会兴许都不够深,便是有些许错处,皇上也应多予体谅才是。”
  “况且,四爷……人家阿克敦这样的译法当真没有错啊。皇上谕旨不是只给朝臣看,更是给天下百姓看。如今天下百姓都只在墓碑上才用‘考妣’之字,故此若皇上坚持用‘皇妣’一词,更是与‘皇考’对用,人家百姓自然就会以为皇上说的是哪位仙逝了的皇太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