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宫门权冠:绝色乱世悍女-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兴男俏皮的说道:“看你说的,俗话说,情欲是用不尽的动力,爱抚是治疗疾病的良药。只要我司马兴男往你的怀抱中一钻,再大的疲劳,也会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无奈的桓温搂抱着司马兴男的脖子,不得不用温情的眼光紧盯着她,再配以温柔的语调,说道:“你我夫妻十数载,往日的甜言蜜也不说了不少,不过我今天方才发现,原来我的爱妻也是个温柔体贴,有情有意的女人啊!”
司马兴男温柔的说道:“是啊,是啊。但凡是人,都有这样一个坏毛病,搂在怀里时,并不觉得珍贵;可是一旦失去了,方才觉得可惜。我司马兴男就是要你桓温知道: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在乎你的人是我,而非她人!”
此时,桓温不禁又想起了滴水巷中那位被他暗藏的成汉国公主芙蓉姑娘。若是司马兴男与她比较起来,岁数是稍大了些,脸上的光泽也略微黯淡了些,可是司马兴男毕竟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同床共枕十数载,感情总还是有的,如果就这样将她抛弃,桓温还真有些舍不得!
二人一边拥抱,一边说话,不知不觉之间,就双双进入了梦乡。当二人一觉醒来的时候,早已到了晚间的戌时时分,按现在的钟点来说,就是晚间的79了。
桓温对司马兴男说道:“此一睡,就睡到了这般时候,夜黑人静,行动多有不便,这动员出征的事情,只有等到明日再说了!”
当天晚间,桓温偕同司马兴男,简单吃了晚餐,二人又同睡一铺,说不尽的悄声细语,倾诉不完的甜言蜜语,熬到深夜,方才双双入睡。
第二天起来,桓温觉得再也不能拖延了,被逼无奈之下,这才来到建康城东郊的一处军营中,去完成他率兵出征前的准备工作。
桓温刚步入军营大门,一个既熟悉又狡诈的面孔,就出现他的面前,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桓温的冤家对头大将军庾翼此人!
不知为什么,桓温马上产生一种不祥的预感。看来,庾翼此来,极有可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他肯定是接受了皇太后的密旨,前来监督自己的,如若果真如此,这出兵征讨的事情,可能就不会顺利了。
果不出人预料,还未等桓温从迷茫中缓过神来,就听对面的庾翼略带嘲讽的口吻说道:“桓将军,你可能不会想到,此次出征,责任重大,事关我朝安危,因此,褚蒜子皇太后特意谕令庾翼,让本官担任监军之责,全程来监督你的北伐事宜!不知桓将军有何看法?”
桓温本来就憋了满肚子的火,对庾翼的故作得意姿态,十分反感与不快!若是借题发作,有失自己的大将风格,倒损害了自己的身价。因此,桓温强压住心中的怒火,故作和善的对庾翼说道:“既然是皇太后的谕旨,那我桓温也就只有遵从的分了,至于我的意见,已经无关紧要了!”
庾翼冷笑了两声,然后以不可置否的语调说道:“桓将军,你如此做就对了,看起来你还算识相!”
待进入军帐之后,二人双双坐定,早有军兵将泡好的龙井茶水递到了二人手中。二人一边喝茶,之后又谈起了如何出兵的事情。
桓温问庾翼道:“庾大将军,看来你早有所准备,此次出兵,你准备率领多少队伍出发?”
庾翼漫不经心的回答道:“区区边胡,本就是些乌合之众,他们凶残有余,少有计谋,对付此等乌合之众,有精兵三千足矣!”
桓温用婉转的语言,试图纠正庾翼的说法:“庾翼将军,我们此次所要讨伐的后赵国,不但占有我大片领土,而且实力也相当雄厚,我们千万可不要轻敌呀!”
桓温话中提到的后赵国,是当时的十六国之一,由羯族人石勒所创建,其都城设在襄国,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邢台市:其都城曾几度搬迁,最后才迁至河北省的临漳县境内。后赵国鼎盛时期,疆域所辖有现在的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及江苏安徽甘肃辽宁的一部分。他的疆域不可谓不大,势力不可谓不强,以当时的东晋国况和实力来说,要战胜后赵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桓温才故有此忧,说来也并非杞人忧天。
庾翼听过桓温的话后,仍然固执的说道:“桓将军,从古以来,两军对垒,兵不在多,而在精;从前以少胜多的战例数不胜数,比如周武王与殷纣王的牧野之战中,周武王在姜尚的辅佐下,以兵车三百乘,虎贲精兵三千人,与兵力四万五千人的殷军对垒,结果周军大胜,而殷军大败!再如柏举之战,这是在吴楚两国之间发生的又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当时吴王阖闾采用孙武的计策,以3500名甲士,突破楚军防线,直插楚昭王的心脏,结果打败了楚国的二十万军队!由此可见,人数多少,并不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桓温见庾翼竟然如此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也不好过多的与他去争辩,只好做出让步,以委曲求全的姿态,向庾翼做出了妥协。
正在二人为兵多兵少而争论的时候,忽有军兵跑进军帐来禀报说:“禀报二位大将军!据襄阳城守将千里火速来报,言说后赵国国君石勒突发数万大军,已将襄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军情紧急,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望二位将军速速发兵,前去救援!”
正文 第四十章
庾翼望着桓温,用嘲讽的语气说道:“真乃是说曹操,曹操就到!石勒此人,生性剽悍残暴,而且野心极大,多年以来,他一直在北方集聚力量,早就对我大晋朝怀有不二之心。桓将军,你我显示才能的时候到了,你准备何日发兵?”
听完庾翼的话后,桓温表现得稍有迟疑,他对庾翼请求道:“庾督军,事情再紧急,也要容我回到家中,向我的妻子司马公主当面道一声别把?”
听过桓温的话后,庾翼奸佞的一笑,连讽刺带挖苦地说道:“谁不知道,你桓温与司马兴男,都快二十年的老夫妻了,有多少缠绵之话,甜言蜜语,难道非要在这军情异常紧急之时去倾诉完吗?我督军以为,你与司马兴男去道别是假,与滴水巷中那位绝世美人去幽会才是真吧?”
庾翼如此肆无忌惮的当着众人的面来揭桓温的疮疤,无疑是在用巴掌扇桓温的脸!但是因为桓温有把柄掌握在庾翼手中,而且人家说的句句都是实话,桓温不但理亏,而且气短,所以也就只好有气往肚子里咽,不敢再与庾翼去争辩了。
当下,在庾翼的一再催促之下,桓温只好怀着委屈和不满,身披铠甲,整军列队,待一切部署完毕之后,在当天深夜,即集合好精壮兵勇三千余人,由建康城出发,一路朝襄阳城极速开拔而去。
襄阳是一座古城,其地位于汉水中游南岸,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再加之有护城河与城墙护卫,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由于石勒远道而来,在到达襄阳城下的时候,他的军队早已成为疲惫之师,再加之石勒生性暴躁,为人刚愎自用,听不得不同意见,所以方一到达襄阳城下,在自己的队伍还未调整好的前提下,就急于求成,命令自己的军队盲目攻城,妄图一蹴而就。
第一个使石勒没有想到是,守城的晋朝军队异常勇猛,城内军队固城而守,凭城而战,居高临下,应对自如。石勒一连攻城四五天,除了付出累累尸体之外,战事却毫无进展。
第二个使石勒没有想到的是,东晋军队调动的竞如此之快,在他前边没有丝毫进展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后背上却又被桓温猛捅一刀!石勒损兵折将,元气大挫,慌乱之中只好暂且放弃攻城,另图他谋。
石勒虽然遭受挫折,但是元气并未遭受大伤。他在离襄阳不远的地方重新积聚力量,重新调整部署,决心与桓温的军队再一试高低,一比雌雄。
大约过了十余日,石勒又挥军卷土重来。庾翼与桓温因为初战告捷,禁不住便骄傲自满懈怠起来。
庾翼对桓温说道:“桓将军,我说的没有错吧?从古以来,以少胜多的战例举不胜举。孙子兵法上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石勒的做法,则完全违背了这一愿则。他发兵到达襄阳城后,不问清红皂白,一开始就盲目攻城,殊不知,这是兵法所云的下下之策。故此,石勒才有此败!”
桓温也随声附和道:“庾监军说的极是。兵法上也说道,‘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又不知己,每战必败!’像石勒这种刚愎自用有勇无谋之徒,他根本不可能懂得用兵之道,一开始,就拣攻城这块硬骨头来啃,哪还有不打败仗的道理!”
此时的庾翼,方才打了一场小胜仗,就有些悠悠然飘飘然,沾沾自喜起来。恰恰是他自己,竟然也忘记了孙子兵法中“骄兵必败”的教诲,从而为自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
庾翼对桓温说道:“桓将军,一场恶仗打下来,再加上长途跋涉的辛苦,士兵们都累了,你我也该好好的睡上一觉,养精蓄锐一番了!”
于是,在庾翼的提议之下,兵分两路,一路由庾翼统领,在襄阳城西北郊20里处扎营,另一路由桓温统帅,在襄阳城东面十余里处屯札。二人各带一千多名士兵,准备偷战事稍停的间隙,养精蓄锐,修养生机。
石勒攻城遭受挫折后,正满肚子的气无处发泄,便随手找来两个平时不太听话的将领,说他们指挥不力,贻误了战机,因此方造成此败,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替罪羊,当着众军兵的面,斩立决!这明摆着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石勒军队中,有一个“君子营”,实际上就等于现在的谋士团,其中豢养了十余位石勒在历次战役中俘获来的文人墨客,专门负责对石勒出谋划策的工作,不想现在就派上了用场。
君子营内,有一名名叫张宾的谋士,对石勒献计说:“主公,你知道我们此次攻城,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吗?”
石勒呻吟良久后,回答说:“敌强我弱,我方将士攻城不够勇猛,故有此败!”
张宾含笑说道:“敌强一说,并不符实,守城的晋兵不过千余,他们凭城而守,又以逸待劳,再加之后来的晋军内外夹击,我军猝不及防,因此方有此败。兵书上说,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方为上上之策。晋军内外夹攻,我军焉有不败之理?”
石勒的侄子石虎插话说道:“张谋士,若依你之见,接下来我又该当如何?”
张宾胸有成竹的对石勒说道:“主公,下官虽然不才,但是我却明白知难而进,永不气馁的道理。凡是为君主者,其天下得来并不容易,少不了奸佞算计,小人谋夺,对此如不坚决予以铲除,拿到手的江山还会失去。所以,小人恳请主公,但凡遭遇逆境时,千万不可灰心丧气!”
石勒听张宾说的句句在理,刚刚失去的信心,重又恢复了起来。
石勒对张宾说道:“张谋士,你的话,句句在理,就是不知道如何才能付诸实施呢?这其中的奥妙,还要请张谋士指点一二!”
张宾见石勒准备采纳自己的主张和意见,便又毫无顾忌看的侃侃而谈起来。他对石勒说道:“主公,孙武子此人,一向被咱们中国人尊为兵圣,想当年,吴王阖闾就是在他的协助下,方才成就一生的强国之梦。总览孙子兵法这本书,其通篇的要义,无不充斥着以计取胜的的谋略。现在,庾翼与桓温虽然兵将不多,但却少而精,能以一顶十,不可小觑。为今之计,就是要先以计谋取得小胜,而后再广而推之,依法效尤,方为上上之策!”
石勒的侄子石虎听完张宾的话后,高兴地一拍大腿,说道:“张谋士之言,正合我石虎之意,那你就再说说,具体的实施办法好了!”
于是,张宾就对石勒叔侄二人说出来一套打败庾翼与桓温的妙计来。
庾翼军营内。将近十余天来,庾翼和他的军兵们由建康城出发,晓行夜宿,昼夜兼程,到达襄阳城外后,又在后赵国军队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动了突然袭击,因此石勒的军队才遭受惨败。不过,晋国军队也是人人疲惫,个个精神萎靡,若不经过充分休整,便很难再进行战斗了。
在庾翼的军帐内,已至夜半时分了,庾翼仍然秉烛夜谈,坐在他对面的是晋朝将军黄秀。二人谈话的主题,是分析后赵国国君石勒接下来又会采取什么样的进攻手段。
黄秀对庾翼说道:“庾监军,据本将对石勒此人的了解,此人是个性格残暴,好大喜功之徒。我估计,他绝不甘心此次失败,说不定,他们正在密谋策划下一次的复仇计划呢!”
庾翼听过黄秀的话后,心中很是疑惑,回答道:“不可能吧?石勒此次失败之惨,可谓空前,剧本将分析,在短期内他不可能恢复元气。若是待他恢复元气,可能已是一两个月后的事情了!”
黄秀虽然心中并不同意庾翼的这种分析,但是碍于上下级间的情面,不得不违心的附和说:“也许,庾将军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是,狡兔三窟,我们还是提早做好准备为好!”
庾翼仍然不以为然的说道:“败军之师,元气大伤,等他完全恢复过来,恐怕也是十天半月以后的事情了;田将军,本督军敢断定,起码今天夜间,你我可以高枕无忧的睡上一觉了!”
田秀无奈,只好走出庾翼的军帐,回自己的营帐内去休息去了。
说罢了庾翼再说桓温。此次出兵,桓温由于暗恋着芙蓉姑娘,怀有千般的不愿,万般的无奈,不得不勉强随庾翼一同出兵,无论是行军还是打仗,他的整个心思,始终都无法从李芙蓉的身上移开!俗语说得好,一心不可二用,咱们这位桓大将军,此时此刻,却恰恰就犯了这个大忌!
这次襄阳城解困,虽然说首战告捷,旗开得胜,使桓温烦躁的思绪稍微得到了一些慰藉,但是,他思念芙蓉的心思,一刻也未放松。那个美丽女子的倩影,老是在他的面前摇来晃去,使他思绪不宁,心神难定!
这天夜间,桓温与庾翼分别扎营,也是遵循了兵法上的规则,为的是互为犄角,一旦遇有不测事件的时候,也好互相有个照应。
正文 第四十一章
作为大将军,也是此次出兵的第二号人物,桓温不得不为全军人马考虑,以致于深夜过后,他的军帐内仍然灯烛辉煌,烛亮灯明,照耀如同白昼。
忽然,军帐布帘一掀,一个人影大步走进了军帐内。桓温借着灯光一看,见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副将田光。这田光非是别人,而是田秀的一母同胞的弟弟。庾翼有意将他安排在桓温身边,实际上就是作为自己的耳目,来时刻监视着桓温的一举一动。由于桓温一门心思都将注意力花在了芙蓉姑娘身上,因此,对庾翼的这种鬼把戏,并未去注意。
田光进入军帐,见桓温还在对着烛光冥思苦想,便打断桓温的沉思,没话找话,与桓温寒暄起来。
田光明知故问:“桓将军,你还没睡呀?”
桓温头也未抬,待理不理的回答道:“一个大活人,就坐在你的面前,你这话问的也太蹊跷了!”
田光自知自己失言,但还是极力狡辩说:“刚一走进军帐,由于烛光太晃眼,下官一时没有看清楚,我还以为,将军你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呢!”
桓温诘问田光:“营房四面的岗哨,你都布置好了没有?石勒此人诡计多端,又有数名狗头军师为他出谋划策,他难免不动偷袭的坏主意。为保证我军安然度夜,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田光装作毕恭毕敬的样子,回答道:“下官毕竟也是身经百战的人了,对于防范之事,下官还是明白的,桓将军尽管放心好了!”
桓温说道:“如此甚好!现在已是深夜,白天行军作战,身体劳累,人困马乏,田将军,你也抓紧时间,去休息一会好了!”
田光遵命离开桓温的军帐,径直回自己的军帐去了。这里,桓温也确实累了,他甚至连衣服也没有脱,就和衣躺倒在军床上,霎时便鼾声大作,进入了梦乡。
睡梦中,桓温好像又来到了建康城的滴水巷,走进了李芙蓉居住的那个小四合院;桓温眼前一亮,望见李芙蓉姑娘,正满面春风的站在屋门口,含情默默的对着自己讪笑呢!
自打从成汉国将李芙蓉掳获至建康城至今,无论桓温如何对她献殷勤,也无论他桓温用什么样的好话来讨好与她,可是,李芙蓉总是面若冰霜,对他桓温总是冷面以对,毫不感兴趣。不想今日相见,一向自恃高傲的李芙蓉,竟然破天荒的对他绽放出了笑脸,如此顺利地便接纳了他,这真叫桓温受宠若惊啊!
这一惊非同小可,桓温看着面前的李芙蓉,血液在沸腾,心跳在加速,此时的桓温,早已把司马兴男这个黄脸婆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此时,一向在桓温面前不苟言笑的芙蓉公主,轻移脚,迈莲步,像春天里的一股暖流,缓缓地朝温宣飘了过来!
就在桓温被这一幕惊得目瞪口呆的时候,一阵和风细雨般的话语,又从李芙蓉的口中缓缓吐出,一直送进了桓温的耳朵中。
李芙蓉秀口微启,呢喃有声:“桓相公啊,你的心也特狠了,怎么也不与本公主打声招呼,说走就走了呢?你走后这些天,让小女子我想得好苦啊!”
李芙蓉的话,使桓温深感委屈,他为自己辩解说:“芙蓉姑娘,你错怪本官了!你可曾记得,在我临出发前,我不是专门向你道别了嘛,这才几天的功夫,难道你就忘了不成?”
李芙蓉突然伸出纤细洁白的手臂,一边在桓温身上轻轻捶打着,一边撒娇的说道:“不记得!不记得!是你忘记向本公主道别了,你还嘴硬!”
李芙蓉的小手反复捶打着桓温,桓温却丝毫未感觉疼痛,反而觉得很舒服,很享受。但是这种舒服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桓温就被另一种“感觉”从梦中给惊醒了!
这是一种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撕心裂肺的呼叫声,哭爹喊娘的吵闹声,互相交织在一起,铺天盖地,朝桓温猛袭了过来!
起初,桓温还以为是在梦中,但是当他完全清醒过来以后,方才知道了事情发生的原因。他的神经立刻警觉起来:“不好!是偷袭!是敌人偷袭来了!”
此时的喊杀声,一声高过一声,声音由远而近,迅速朝自己军帐这边潮涌过来;事不宜迟,情况万分紧急,桓温一轱辘从睡铺上站起身来,迅速穿戴好盔甲战袍,并顺手抓起自己的大枪,飞速朝军帐外的马圈跑去!
桓温人还未进马圈,就听见一声熟悉马嘶声,战马哕哕叫个不停。桓温心里明白,这是他的胯下坐骑乌骓马的嘶鸣声,这嘶鸣声似乎是在告诉桓温:“主人,我正昂首以待,敌人已经打进了军营,你赶紧骑上我,咱们一同去杀敌人吧!”
此时此刻,睡梦中的晋军兵将们,也早已被激烈的枪炮声和喊杀声从睡梦中惊醒了过来,人们纷纷奔向马圈,来找各自的坐骑。刹那间,经过一段短时间的忙乱之后,人们这才各自都跨上了自己的战马,在桓温的带领之下,纷纷都奔向了夤夜来偷袭军营的敌人!
借着星星的辉光,桓温和他的晋军兵将们,循着喊杀声一路前行,见服饰有异于自己者,即可认为是敌人,刀棍并举,毫不留情,逢人就杀,见人就砍,经过一阵血战之后,就很快扭转了不利的战局;刚刚还处于优势的敌军,此刻便渐渐败下阵去,向村外溃逃而去。
天色渐明,东方露出了鱼肚白,一轮红日也渐渐露出了笑脸,新的一天已经来临。桓温带领自己的军将们,一路追赶,将敌人追赶到了一条河边。前面的敌人,在前有河流阻挡,后有追兵驱赶的情况下,也已是人困马乏,走投无路,不得不停住脚步,严阵以待,妄图再作困兽之斗,妄图做最后的决一死战。
天色已经大明,一里路开外,两军对垒,各自对对方都看得一清二楚。桓温坐在马背上,抬眼朝河岸边望去,只见列阵于河岸边的后赵国军队,经过一夜的长途行军,又加经过大半夜的偷袭作战,后赵国的军队,也早已是人困马乏,疲惫至极,似乎已经没有了与东晋军队再次作战的能力。
在后赵国军阵中,唯独一杆迎风飘摆的大旗,十分显眼,大旗上书写斗大的两个大字:“石勒!”
大旗下面,一员老将横刀立马,正对桓温这边怒目而视,大有将桓温一口吞下的势头。
桓温举起手中的大枪,大声朝石勒吆喝一声:“呔!大胆反贼,大晋国皇帝,哪里对不起你们,尔等为什么要扯起反叛?”
对面的石勒冷笑一声,说道:“我石勒如果猜得不错,对面可是东晋皇帝司马聃的属将桓温桓将军吗?想来叫人感到可笑。想你们东晋国,一个连话都还不会说的婴口小儿,居然被捧上了皇帝的宝座;更加可笑的是,皇帝无力亲政,却不得不由他的母亲褚蒜子来垂帘问政!俗话说得好,骒马临阵,必败无疑!看来你们的大晋国已是朝中无人,不得不拿你来滥竽充数了,倒不如让我石勒来帮助你们治理国家,不知桓将军意下如何?”
桓温听完石勒这番肆无忌惮的胡说八道之后,早已经将他气得浑身颤抖,再也无法说话了!
这时,桓温部将田光对桓温说道:“石勒此贼,反志已明,与他讲再多的话,也属多余。桓将军,请你赶快下达军令,让田光去斩下石勒的人头,来向大将军您报功请赏!”
话讲完后,还未等桓温点头允准,田光即打马冲出军阵,犹如离弦的弓箭,风驰电掣一般,直向后赵国的军阵猛扑过去!
这时,只见石勒一挥手臂,在后赵国的军阵中,也有一员大将打马而出,但见此人手举一杆长枪,来迎战东晋将军田光。
但见此二将,一个为东晋国不惜性命,一个为后赵国不怕牺牲,两杆长枪左旋右转,你击我挡,他刺我迎,你来我往,有报有还,战了个难解难分。
正在二人酣战之时,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杂乱的马蹄之声,桓温回头用眼张望,见自己的身后突然又来一队兵马,待渐渐走近了,桓温这才看清楚,来的并非是东晋的军队,而是后赵国的另一支劲旅,因为迎风飘摆的旗帜上,清清楚楚的书写着“石虎”两个大字!
桓温见状,早已将他吓得冒出一身冷汗!桓温知道,现在自己已是腹背受敌,如不尽快做出决断,可能就会全军覆没了!军情紧急,十万火急!他已来不及再用语言传达命令了。他立即命令士兵鸣金收兵,不使田光再继续战斗下去。
正在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与后赵国军将拼杀的团光,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军令如山倒,他丝毫不敢违抗。待打马回归本阵之后,方才明白,桓温之所以鸣金收兵,是因为后赵国又来了援兵!
正文 第四十二章
桓温用手指着越走越近的石虎的军队,对田光说道:“田将军,我桓温绝非贪生怕死之人。面前的形势敌众我寡,如果死拼,必然导致全军覆没;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我决定立刻撤出战场,不宜恋战!”
田光也说道:“桓将军言之有理!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硬拼只有死路一条!桓将军,何去何从,下官只有听你的决断了!”
桓温斩钉截铁的下令道:“撤!”
石虎的军队已是越来越近。兵贵神速,桓温再不敢有丝毫的犹豫,在石虎还未弄明白面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时候,桓温早已带领自己的军队,从旁路夺路而逃了!
很快,石虎便驱赶自己的军队,来到了他的叔父石勒的近前。待石虎向石勒问明了前因后果之后,气得他圆睁双目,向石勒大发起雷霆来!
石虎骂道:“叔叔,不是侄子埋怨你,你连一个漏网之鱼都抓不住,你还有何脸面做后赵国的国君!这事要是放在侄子身上,我早就投河自尽了!”
面对石虎的无端指责,石勒唯唯诺诺,连大气都不敢出。因为他知道,他这位侄子石虎,可是个翻脸不认亲爹娘的主儿。石勒还知道,石虎早有篡位自己当后赵国皇帝的思想,如果叔侄两个发生不睦,互相争斗起来,凭自己的年龄和实力,他是必败无疑的,人贵有自知之明,想到这里,石勒还是忍下了这口窝囊气!
石勒委屈的对石虎解释说:“贤侄啊,你哪里知道,在对桓温作战的问题上,叔父我可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一者,是因为我军长途跋涉偷袭,无论是精力或者是体力,都消耗较大;这二者嘛,是因为桓温这小子枪法精准,且武艺过人,未曾想在交手之后,他很快便转败为胜,使战局急转直下,因此我们的偷袭才未能得逞。不过在叔父看来,这实属天意,说明大晋朝还未到最后灭亡的时候,故而,叔父才有此败!”
石虎听完石勒的话后,仍然余气未消,他气哼哼的说道:“就算是你说的有道理,这作战不利的情形,还是存在的,望叔父能从中吸取教训,那就下不为例吧!”
石勒听完侄子石虎这番话后,气得他气涌丹田,好悬没有背过气去。石勒暗想:“石虎,你是什么东西?现在后赵国的国君,是我而不是你,你不要把位置搞颠倒了!在我没咽气之前,哪能轮得到你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发号施令?你小子也太没有自知之明,不知天高地厚了,看老子怎么收拾你吧!”
不过这都是石勒的心里话,他绝不敢当面与石虎表白,因为那样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有可能引发叔侄之间的反目,从而引发后赵国的内乱,这是石勒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此时,石虎的气也完全销了,他对石勒请求道:“叔父,现在,桓温那小子还未走远,我马上就带领一彪人马,随后追赶上去,不将他完全消灭,誓不收军!”
石勒摇了摇头,说道:“算了!俗话说,穷寇莫追。桓温虽然失败,可他实力尚在,我若以疲惫之师去追赶,恐打鸡不成反舍米;若真是那样,反倒落得个得不偿失,被世人所耻笑!”
石勒的儿子石弘,也为自己的父亲辩解说:“家父总览全局,运筹帷幄,讲来言之凿凿,亦言之有理。石虎哥,你就听家父一句劝,不必再去追杀桓温那狗东西了!”
石勒的参谋孙苌也从旁劝解石虎道:“石虎将军,凡是为大将之人,不会因一次失手就气馁,也不会因全盘失利而懊恼。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而后的战斗胜利,筹措良好机会,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