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为谋之徽京旧事-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山为谋之徽京旧事》作者:奕浅

【文案】:
谋的是江山,讨的是旧债。
只是这一场运筹帷幄里,终究赔了一颗真心。
将心比心,比的却是谁比谁更狠心。
……………………………………………………………………………………………
归陈质子叶玄旻因破梁有功受封为清王,
并以全副身家和当朝太子争夺梁国公主灵徽,
昔日的一国明珠就此沦为王府舞姬。
那一日,清王叶玄旻站在灵徽面前,向她伸手:
从今往后,你就是我手中的利刃,为我披荆斩棘,上得皇位,
我君临天下之日,就是你大仇得报之时。


  ☆、第一章 夜来风吹彻 清池始破冰(一)

  章和八年的第一场春雨在三月初的夜间到来,淅淅沥沥地将整个建邺城就此浸润在潮湿料峭的空气里。
  清王府别阳亭中的烛火不知是被袭入的夜风吹熄的,还是因为刚才那场突如其来的刺杀而熄灭,如今只剩下一片晦暗,以及那两道挨得极近的身影。
  玄旻看着近在咫尺的那双眼,想象着灵徽此刻心里究竟有多不甘,因为只是差了一点点,灵徽手中的匕首就可以割断他的咽喉,从而结束他们之间长达五年的拉锯与仇恨。
  玄旻扣着灵徽的手腕,感受着她因为试图继续向前用力而发出的颤抖,欣赏着她始终没有放弃的坚持,在这样的僵持中,他听着雨声,再一次把彼此之间的恩怨默默地细数一番。
  最后玄旻眼底闪过一道冷光,豁然拂袖起身,硬是将灵徽推去了地上。匕首落地发出的声响清脆,伴着此时春雨打在亭子檐上的声音,像是一支原本轻柔的曲子到了最后突然拔高音调,惊碎了周围的安宁。
  侍卫在此时方才鱼贯进入亭中,有人先点了灯,有人则直接将地上的灵徽架了起来,动作迅速地让一切看起来不过是一场再寻常不过的刺杀,而行刺之人正是清王府上那个名叫宋徽的舞姬,曾是梁国公主,封号灵徽。
  闻说入亭之后朝侍卫挥手,灵徽便被带了下去。她看着白衣舞姬静默离去的背影不由蹙眉,却听身后的玄旻不屑道:“还是没有长进。”
  转身时,闻说发现玄旻颈间有一道极细的血痕,她摇头道:“她已经伤着王爷了。”
  玄旻取出手帕一面擦着颈上的伤,一面走出别阳亭,而闻说立即为他打伞,多年如一日地无声跟在玄旻身边——她知道家主要去何处。
  清王府有一处私人囚室,是五年前在玄旻的授意下,由闻说亲自监督建造的。起初她并不明白作为囚室,为什么这间屋子反而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后来当灵徽第一次被关进囚室内,她才知道这不过是玄旻用来羞辱灵徽的工具,自然不用遮遮掩掩,越是有人知道,就越能达到玄旻的目的。
  闻说跟玄旻到达囚室外的时候,灵徽已经被关押在里头,侍卫正等着玄旻亲自落锁。
  “明天日落之后再送晚膳过来。”玄旻落了锁,将钥匙跟那块手绢都递给了闻说。
  “是。”闻说将钥匙收入贴身处,又将那块手绢握在手中,垂眼问道,“王爷是要再看一会儿,还是现在就休息?”
  玄旻始终冷漠的神情在闻说这样的提问之后有了稍许变化,嘴角牵起一丝莫名的笑意,道:“阿闻,你心软了。”
  闻说低头听着此时已经渐渐大起来的雨声,仿佛又听见方才别阳亭里那一声短匕落地的声响,那声音仿佛在早已经没有知觉的心头划出一道痕迹,事实上并没有任何能够让她动容的东西出现。
  “哪怕是还债,她也还要还上十五年。”雨幕隐匿在如今夜色之下,只有靠着不曾间断的雨声判断它是不是停了。玄旻地看着垂首的女侍卫,用他从未改变过的冰冷语调同她说:“一天不吃东西饿不死,她曾经坚持过五天米水不进,不一样活到了现在?她不需要任何人可怜。”
  闻说听出玄旻在话到最后时刻意加重的口气,那深重的恨意通过他的咬牙切齿一点点地表露出来。玄旻这样细微的变化让闻说深切地了解到,除了恨,家主一定还有别的情绪,只是他藏得太深,没人能够探知得清楚。
  玄旻离开前对闻说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丢了吧”,说的就是那块他用来擦血的手绢。闻说看着玄旻就这样走入夜雨中,清癯坚毅的背影很快没入了夜色里,仿佛他从未来过。闻说握紧了那块手绢,转身走到囚室的铁门下,透过门上的小窗朝里头望去。
  囚室内只有一盏灯,灯光十分微弱,灵徽偏偏还选择了远离光线的角落,因此整个人都陷在浓重的阴影里。她埋首膝间,长发就此遮住了她的脸,她犹如一尊雕像那样坐着,安静得像是没了呼吸。
  在五年这样不断重复的经历里,她从最初求死到现在的隐忍等待,玄旻给她的惩罚让她逐渐发生了这样的转变。
  闻说记得灵徽刚到清王府的时候就绝食,那时她因为长途跋涉已经十分憔悴,原本姣好的面容有些凹陷,双眼看来大得诡异,沾满污秽的脸跟褴褛不堪的衣衫让本应该美艳动人的她显得落魄潦倒,却是那双乌黑的眼里时时刻刻都迸发着强烈的恨意。
  闻说想,如果眼神可以成为杀人利器,只怕玄旻已经被灵徽挫骨扬灰了。
  整个清王府都知道玄旻豢养了一个极其危险的舞姬,她叫宋徽,过去曾经是梁国公主,是梁国国君最宠爱也是深受梁国子民爱戴的皇室骄女。
  她是梁宣帝的第三个女儿,因为生得像极了她本就得宠的母亲,所以宣帝对这个小公主也格外喜爱,从小就将她带在身边,亲自教她读书写字。灵徽十岁的时候,梁国东部闹旱灾,她主动请求跟随国师修行,为梁国祈福。
  宣帝为她在皇宫内兴建了一座道馆,传供她日常修行。每一日,宫中侍者都能看见一个身穿白衣白裙的娉婷身影进出在望兴观中。每到有天灾降临,灵徽就会跟随国师在弋葵城的三阳台上公开祈福,甚至亲自跳祭祀舞蹈,以皇女身份向天祷告。
  三阳台上留下过她多次灵动的舞姿,每一次她都神情肃穆,以最诚挚的心情向天祝告,乞求梁国风调雨顺,乞求诸国战乱早日平息,免去百姓苦难。
  然而她的真诚并没有感动上苍,梁国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覆灭的命运。在陈国的铁骑之下,梁国山河破碎,她也因此被带到陈国境内,沦为清王叶玄旻府上的舞姬。
  室外的雨声没有停歇,敲打在已经灰败的回忆里,却无法让她重见当年弋葵皇宫里新开的桃花。在确定闻说已经离开之后,灵徽终于起身,站在布满灰尘的墙下,抬头望着那一盏随时可能熄灭的灯,想起自己最后一次在三阳台上跳舞的情景,那时也正好下着雨,而梁国有好多地方在闹洪灾。
  五年前的她不过十七岁,却因为日日跟在宣帝身边知道了很多本不应该被后宫女眷知道的事,诸如各地洪涝久不能治,诸如梁国跟陈国的战局已十分紧张,在最近一次的交火中,梁军死伤惨重,甚至又丢了两座城池。
  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让整个梁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直以来被尊敬的帝女,她提出在三阳台公开祈福祝祷,带领国都的百姓以最诚恳真切的心意作为获得上天的垂怜的资本,借以度过此时难关。
  那一日她白衣胜雪,在三阳台上起舞,秋凉细雨不多时就打湿了她的衣发,她却跳得那样专注,在弋葵城所有百姓的注视下,在玄旻长久的远望里。
  玄旻不会忘记在回到陈国之前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那些令他变得无情冷血的经历,正是他如今用来还击所有仇敌的凭持,而他最想得到的就是用灵徽的仇恨铸成的武器。让那个曾经明朗善良的少女跟自己一样成为一个内心冰冷的人,是对这世间所谓的美好最令他痛快的报复。
  闻说进入书房的时候,正好看见玄旻出神的样子,她知道家主又想起了过去沉痛的回忆,便悄然将玄旻的茶换走。见玄旻回了神,她面无表情道:“昨夜靖王从皇宫回去府邸的路上因为复桥坍塌,受了伤。”
  靖王叶西雍是陈国今上最喜爱的儿子。他出生之后,原本一直处于混乱中的陈国西部就此被平定,解决了陈国当时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今上为此龙颜大悦,认为这个孩子会给陈国带来好运,所以就连起名都没有按照族中辈分,而是直接叫他西雍,等他成年之后便加封为靖王。为了方便父子见面,今上甚至命人在皇宫与靖王府邸之间修建复桥供西雍行走,以示恩宠。
  所以靖王因为复桥坍塌而受伤的事,在国都建邺城中立刻传播开来,而在罪责归咎的问题上,首当其中的就是主持这次复桥修葺的工部员外郎曹星平。
  此时曹星平已被停职,消息一经传出,太子府的书房里就没了先前的安宁。
  康王叶景杭第一个登门求见当朝储君,才进了书房还没来得及关门,他就问道:“曹星平怎么办事这么糊涂,修葺复桥这件事居然都敢从中做手脚?他难道不知道三哥但凡有一点动静,父皇都可能掀了整个建邺么?”
  眼看康王火急火燎的样子,太子叶景杭倒显得冷静许多,让侍从关了门之后又让景杭坐下,这才道:“父皇要为三弟掀了建邺也得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眼下他们虽然拿了曹星平,但只要他口风紧,别把不该说的说了就什么事都没有。”
  曹星平是景棠的人,这事本不用景杭操心,但他们是亲兄弟,从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些年他们在朝中跟西雍暗斗不止,互放冷箭的事都没少做。如今被西雍抓了这么个线头,保不齐那人顺藤摸瓜再添油加醋,直接把帽子扣去景棠身上,就算最后事情没有闹大,也会引得一身骚。更何况今上最见不得兄弟阋墙这种事,所以哪怕他们之间有多少争斗,也都至少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万一这次西雍借此发难,对他们兄弟两个而言,必定不是好事。
  “三弟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说给我听听。”景棠啜了口茶道。
  “笑面虎。”
  “你既然知道就应该明白,在时机成熟之前,他只会这样。”景棠放下茶盏,将两指撑着嘴角假意做了个笑的表情,“这会儿拿了曹星平不是为了抽丝剥茧追查这次复桥坍塌的事,毕竟工部不在我手里,他最多查到我跟曹星平有私交。我能有,他就不能有?满朝文武谁没个勾结党羽的,他能拿我怎么样?”
  “那他到底什么意思?”景杭追问道。
  景棠凝眉思索片刻之后问道:“你还记不记得两天前他领了什么差事?”
  景杭仔细回忆之后道:“齐济巡查!”
  景棠赞许地点头道:“齐济在哪儿?那可是出了我陈国的国界,是以前梁国的地方,此去路途遥远也颇为辛苦,他如果走了,这朝中诸事万一发生了变故,他赶不及回来,可不就不好办了么?”
  “你的意思是,他故意制造这次受伤的事,就是为了不去齐济,留在建邺?但拿了曹星平,又是图什么?”
  “曹星平是父皇下令拿的人,不是他。但显然他想通过这件告诉所有人,父皇对他的重视,否则何必大张旗鼓,弄得整个建邺都知道?”景棠正色道,“咱们先说另一件事。当年攻破梁国之后,咱们联通齐济的商人在那里苦心经营,如今那俨然是咱们的地方。山高皇帝远,父皇一直没有多加管束,现在忽然就要派人去巡查,不是摆明了要针对咱们?这件差事,谁领,谁挨头一刀。三弟那么精明的人,可不会在这种时候跟咱们挑明了对着干。但他如果去了,真坐视不理又浪费了他大老远地跑一趟,所以干脆就把这个烫手山芋甩出去,看谁倒霉。”
  经景棠这样一提点,景杭恍然大悟,随即笑了出来:“还是大哥看得透。”
  景棠摇头道:“我现在倒是想知道,谁跟父皇提的这件事。”
  “这事确实有蹊跷,这么多年父皇都没有过问,忽然就想起来要巡查,还直接点名要三哥去,不说有人从中作梗,我都不信。”景杭见景棠神情凝重,心中也不免疑云丛生,问道,“依大哥所见,是谁在中间搞鬼?”
  景棠扣在桌上的手不自觉地敲了两下,眯起眼在脑海中细细筛查一遍之后脸色更不好看,道:“你猜会不会是三弟欲擒故纵,自己来了一出苦肉计?”
  “他向父皇提出这件事再自己请缨前往,又设计弄伤自己把事交给别人,他就继续留在建邺坐镇,而我们的矛头就会转向那个接替他去齐济的人,从而暂时放松对他的戒备,他甚至可能在这期间再搞出点别的花样来。”景杭越想越觉得西雍心机深沉,不由倒抽了口凉气,“他看来温和谦逊,却有如此心机,说他是笑面虎当真一点都没错。”
  “复桥到底还是塌了。”景棠盖上茶碗盖,那一声响突然出现,倒有些惊了景杭。他旋即笑道:“这么胆小,万一真出点事,你还能抗住?”
  景杭不语,并不拿景棠的挖苦放去心里。
  “曹星平这次修桥偷工减料的事,确实是有我点头的。虽然事先没留下把柄,但看三弟手段不一般,以防万一还是要去善后。”景棠道。
  “我以为这事是曹星平自作主张,还想他居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原来真是得了你的意思。”景杭道,“我刚刚进来的时候看你气定神闲的,当真以为这次跟你没关系。”
  “不想着法子弄银子,这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怎么去打点?谁不是跟着好处走的?齐济那里被那帮吃人不吐骨头的梁商吞了不少,到咱们自己手里的数,你还不清楚?所幸这次是修缮,要找理由糊弄过去也不是什么难事。”景棠拍了拍景杭的肩道,“你以后还得稳着点,否则哪天被三弟几句话就套进去了,到时候别怪我这个当哥哥的没提醒你。”
  景杭心知正是如此,这就点头道:“大哥有什么要吩咐的么?我去办吧。”
  景棠这就将诸事交代给了景杭,最后又叮嘱了一句:“时刻看着靖王府那里的动静,父皇那儿我也盯着的,这件事到底还有蹊跷。”
  景杭深以为然,知道事不宜迟也就跟景棠告了辞,立刻将剩下的事都去办了。

  ☆、第一章 夜来风吹彻 清池始破冰(二)

  景杭从太子府出来后特意让车夫绕道去了靖王府。那时正好有管家送前来为西雍诊治的太医离开,无意间看见了景杭的马车便立刻进去通报。
  西雍这会儿正由瑟瑟伺候着更了衣,听见管家说景杭在王府外头窥探后,他只将瑟瑟揽到怀里,握着红衣宠姬的手道:“手还是凉了些,我到底不放心把你一个人留在建邺,又不能让你带病跟我去齐济。”
  瑟瑟笑着替西雍将衣襟压好,纤纤玉指按在他胸口道:“王爷对妾的心意,妾都知道。只是为了推脱这一趟公务弄伤了王爷玉体,实在是不值得。”
  西雍将瑟瑟的手拉去唇边,在她微凉的手背上轻吻道:“这事儿原本就来得蹊跷,我不去自然有其他原因,你不必介怀。而且复桥塌了也的确有人从中做了手脚,正好趁着这次机会把问题提上来,好让人知道这建邺城里不光只有皇储一人。”
  太子作为正宫嫡出,在出生时就是公认的皇位继承人,但论才智胆识与为人处世,靖王西雍显然更得人心。尤其西雍向来待人温和有礼,不光朝中大臣愿意与之结交,更有不少雅士谋臣慕名而来愿拜在他门下当做幕僚,所以在建邺城中,靖王西雍的名号其实比东宫太子要响亮得多。
  西雍的眉间始终少不得那三份笑意,看来温润谦和,只是瑟瑟却知道他这样的伪装下隐藏着极大的野心,正是在等待时机想要在这建邺城中掀起一场风雨。
  见瑟瑟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西雍问道:“怎么了?”
  瑟瑟凑近西雍盯着他看,眨巴着一双看来无辜纯良的眼睛,这让西雍看着忍俊不禁,捏了捏她的鼻子道:“别卖关子,说吧。”
  瑟瑟想了想,狡黠一笑,道:“王爷既然受了伤,是不是明日就不用上早朝了,可以多陪陪妾了?”
  西雍原以为瑟瑟想说什么紧要的事,不想竟是这话,这听来粘人的言辞配上瑟瑟娇俏的神情令西雍心情大好,抱着她道:“胡太医是明白人,想来不止明天,我还能多陪你一些时候。”
  瑟瑟正要拍手称好却又为难起来,担忧道:“但是这样会不会耽搁王爷的正事?万一有人当朝说了什么,王爷没能及时阻止,引来麻烦怎么办?”
  “你倒是会替我担心。”西雍取下披风替瑟瑟围上,拉着她出去了。两人在回廊下走了一会儿,他停住脚步,望着廊外还沾着昨夜春雨潮气的花草,凝神想了想,自言自语道:“人选是个问题。”
  “王爷在说什么?”
  不知是瑟瑟冷了,还是她想要听清西雍说的话,原本被西雍拉着的手不由自主地反握住了身边男子的手,还用了些力气,像是有意要引起他的注意。
  西雍将瑟瑟搂主,低看她的眸光中尽是宠爱,道:“你也要为我分忧?”
  瑟瑟抬头回应着西雍的目光道:“妾自然想,就怕帮不上王爷。”
  “给你出道题,你且答来我听听。”
  “不许太难。”
  西雍笑睨瑟瑟道:“你也知我如今受了伤,那原本应该由我去齐济的事就得交给其他人,是不是?”
  瑟瑟点头。
  “这趟差的关键就在办事的人身上,你给我说说,有没有合你心意的人?”西雍见瑟瑟略微耸了耸肩膀,知她有些冷了,便将她搂在怀里,柔声问道,“不然先回去吧。”
  瑟瑟却仿佛未闻,凝神思索着什么,任由西雍搂着自己朝住处走去。这一路上春寒夹杂着春雨的湿气侵在她发间眉梢,进到还烧着暖炉的房中时,她反而被这扑面而来的温暖晃了神,抬头时间西雍正好整以暇地看着自己,她笑道:“王爷在看什么?”
  “见你一路都在出神,还没想好答案?”西雍将她拉去榻边坐下。
  “有一个人选。”
  “说来听听。”
  “清王殿下。”
  西雍惊奇地去看瑟瑟,这一眼来得突兀,反而让瑟瑟以为自己说错了话,立刻问道:“妾失言了。”
  “继续说。”
  西雍那一眼让瑟瑟心有余悸,但眼见他似乎来了兴致,瑟瑟也只有硬着头皮说下去:“清王殿下自从五年前归来陈国就一直在朝中担任些不痛不痒的职务,他又是个孤傲冷僻的性子,不喜结交党羽,想来不会是太子的人。王爷既然推辞了去齐济的事,应该是不想淌这趟浑水,自然也不想让自己的人被牵涉进去,可又不能让这事儿落到太子的人手中,所以清王殿下应该是个不错的人选。”
  西雍此时目光莫名,让瑟瑟猜测不出他究竟在想什么,两人就这样对视许久,直到她听见西雍赞许的笑声,这才放了心,问道:“王爷以为如何?”
  “知我者,瑟瑟也。不枉我平日一直带你在身边,你这人选正是我所想的。”西雍道,“只是这事儿还不好由我出面。”
  “难道要太子去说?”
  “清王能活着回到陈国,有一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雍话到一半却不肯说了,瑟瑟知他另有他意,这就拉着他的手撒娇道:“王爷垂爱,告诉妾吧。”
  瑟瑟本就长得俏丽可人,这会儿秋水盈盈望着西雍,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让西雍怎忍心拒绝她的请求。也正是因为想看瑟瑟有求于他的样子,西雍才故意卖了个关子,如今目的达成,他笑道:“清王的母亲瑶姬本不是父皇的宠姬,但她身后的靠山才是她当初在后宫最大的凭持,也是他们母子在外多年,最后保了清王平安归来的护身符。”
  瑟瑟知道不管是瑶姬还是清王玄旻都不曾得过今上宠爱,否则他们母子不会在外流落二十年,今上也不会在玄旻归朝之后不给予重要职务以便其参政议政,所有的一切都表明玄旻是个不受宠的皇子龙孙,就连清王这个封号都给得十分随意。
  见瑟瑟又旁若无人地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西雍便趁机在她颊上轻轻啄了一口,见她惊慌地看向自己,他坐去瑟瑟身边,握住她的手道:“如你我恩爱不离,是男女之爱。我还有兄弟父母,是血骨亲情。父皇虽是九五之尊,却也是少不了这些的。”
  西雍显然给了瑟瑟提示,她将这话反复咀嚼了几遍,恍然大悟道:“是太后?”
  见西雍含笑点头,瑟瑟了然,她知当今太后不光是今上生母、玄旻祖母,也是玄旻之母瑶姬的表姨。当初太后为了巩固娘家势力,在家族中精心挑选了适龄貌美又聪慧的瑶姬入宫。今上心知太后用意,但出于不忤逆母亲恪守孝道以及团结外戚的原因,他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瑶姬虽然未登后位也不得隆宠,但因为有太后撑腰,也一度是后宫中炙手可热的妃嫔。只是当年陈、梁两国关系紧张,瑶姬在一次回边境故乡的途中被梁兵所掳,连同她腹中还未出世的孩子一起成为了陈国被扣留在梁国的人质。
  那时太后闻讯当场昏厥,醒来之后跟今上又作了确定,眼见既成事实,她哭得伤心欲绝。今上未免太后悲伤过度,答应会尽力周旋,早日将瑶姬母子接回陈国,由此造成了陈、梁两国多年焦灼的战事状态。
  后来陈国攻破梁国,玄旻孑然而归,说瑶姬早在六年前就已经香消玉殒。太后再一次哭得人事不知,大病许久,玄旻跟昭仁公主一直在侧服侍。太后由此更加关注玄旻,也在今上面前为他谋事,然而前有太子跟靖王西雍当朝,玄旻这在外多年的落魄皇子最终也只是得了清王的封号,五年来始终没有得到重视。
  如今朝中有了这样的空缺,昭仁为讨太后欢心就提议举荐玄旻,道:“虽然后宫不得干政,但太后毕竟身经两朝,过去也没有少为先帝分忧,父皇又对您至善至孝,您若给些意见,父皇也是会酌情考虑的。”
  昭仁一面说话一面为观察着太后的反应,稍后才听太后问道:“你平日甚少关心朝政,怎么这会儿反倒清楚前廷都发生了什么事?”
  昭仁赔笑道:“还不是靖王哥哥受伤的事闹大了,父皇一连问了好些人的罪呢,口口相传之下,牵扯出来的东西也就多了。我是听他们说的,靖王哥哥这一伤,就空了缺出来,这会儿还没替补的人选,我就想到清王哥哥了。太后难道不想让清王哥哥露露脸?这些年太子哥哥跟靖王哥哥在朝中都风生水起,唯独清王哥哥深居简出,也身无要职,说出去大约有人都快忘记还有这么个王爷呢。”
  昭仁虽然说得夸张,却也点到了太后的心事。她原本就喜欢瑶姬,而玄旻又是瑶姬的独子,族中子弟这些年也没见几个出色的,她确实希望玄旻能够出人头地,为母族争个脸面。
  室内正沉默,侍者前来通报说今上到了,昭仁立刻起身接驾。
  三人寒暄了一阵,太后还是将话题引去了齐济巡查的事上道:“听说靖王因为复桥坍塌一事受了伤,太医看过了没?情况如何?”
  一旦提起爱子受伤的事,今上便蹙眉忧心道:“腿伤有些严重,这几日朝会都不能参加了。”
  太后深表遗憾,叹息道:“靖王年少英才,这些年已成了我大陈栋梁,现在突发意外,皇帝务必叮嘱他好好养伤,早日归朝。”
  “母后心意,朕会转达西雍的。”
  太后微顿,与昭仁交换过眼色后,道:“哀家看皇帝愁眉不展,是还有疑难事未决?”
  “母后慧眼,确实是有桩事,还想请示母后的意思。”见太后点头,今上才继续道,“西雍因伤无法出行,原定他巡查齐济的事也要就此换人,朕与臣工们商议,拟定了几个人选……”
  太后假意回绝道:“朝堂的事,皇帝与大臣们商量就好,哀家只是后宫女眷,如何置喙?”
  “母后稍安,听朕把话说完。”今上安抚道,“臣工们拟定的名单里有玄旻,朕思前想后,他确实也是个不错的人选。只不过母后一向喜欢玄旻,齐济又路途遥远,万一朕把玄旻派出去了,母后想念孙儿却见不着,可叫朕如何是好?”
  “玄旻是哀家的皇孙,是皇帝的儿子,但他也是皇帝的臣子,先为君臣,再是父子。皇帝对哀家的心意,哀家领了。但这事关朝政,皇帝可别因为哀家的私心而耽搁了正事。”太后郑重道。
  昭仁在旁听着这母子对话,不由感叹太后心思深沉,既不给自己留下话柄又给今上扇了耳边风,想来玄旻去齐济巡查的事,大约就这样定了吧。
  今上原本就是来探知太后口风的,如今得了这样的授意,他也就心中了然,跟太后又闲话了一番之后就此离去。临走时,他不忘叮嘱昭仁道:“太后身子受不得潮,让下人多放些熏炉去潮气,免得这几日阴雨湿气重,又引了太后风湿的老毛病出来。”
  昭仁应声,将今上送走之后再回到太后身边道:“父皇对太后真是关心备至,就连我这个当女儿的都有些嫉妒呢。”
  太后叹道:“你父皇若能将对哀家一半的心思放去玄旻身上,你清王哥哥也不至于是现在这般惨淡的光景了。”
  “可是我听说当初清王哥哥跟太子哥哥抢美的事,父皇是偏袒了清王哥哥的。”昭仁道,她正为当年的事好奇想要继续询问,但见太后立刻阴沉的脸色就知道自己多言了,立刻低头道,“昭仁错了。”
  见昭仁低头认错,太后也不忍心再说重话,只无奈道:“你这丫头跟在哀家身边这些年还是毛毛躁躁的,真该召张珂来问问,素日里都是怎么看着你的。”
  昭仁立刻求情道:“太后别怪他,他左右不过是一个内侍,我要做什么他也拦不住。是昭仁不好,太后别为难他了。”
  太后原也喜爱昭仁,眼见她这样讨饶更加没有了责备的心思,面上却佯装正色道:“下不为例,下回再犯,连张珂一起罚,要重罚。”
  心知太后说笑,昭仁旋即笑了出来,道:“多谢太后。我再让人去拿几个熏炉进来,父皇交代的。”
  看着昭仁轻盈而去的背影,太后却忽然将她唤住问道:“外头的雨停了没有?”
  昭仁亲自跑去外头看了一遭又回来对太后道:“雨势小了一些,但还在下。太后是觉得不舒服么?要不要传太医?”
  太后迟疑之后道:“你让人将玄旻传进宫来,我有事要与他交代。”
  见太后此时神情不如方才轻松,昭仁暗道太后召见玄旻必定是为了正事,也就不敢耽搁,立刻找了人去传话。

  ☆、第一章 夜来风吹彻 清池始破冰(三)

    清王府的囚室不设通风口,这几日春雨连绵,室内潮气不散,灵徽待在里头觉得很不舒服,但她并没有要向玄旻开口求饶的意思。

    闻说连着给灵徽送了三天饭,知道灵徽并不是米水不进也就放了心。第四天的时候,她亲自开门进去,将饭菜摆在灵徽面前,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