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弃妇扶摇录-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上前拉着沈清月的手腕,低声道:“只是以后要苦了你。等我母亲安息了。我若被外放去偏远之地,你可愿跟着我?罢了,你若不愿……我弃了小官,跟着顾家做生意去,这样你也不必离京。行吗?”
沈清月一滴滴眼泪掉成串儿,点了点头。
纵是顾淮拿十分中的一分真心给她,她也觉得难能可贵,更遑论顾淮的心意,肯定不止十分之一。
第179章
沈清月与顾淮将这些日的事情都说清楚了。
尽管顾淮行事动机复杂,沈清月还是表示认同和理解。
他们夫妻二人回家的路上,顾淮本一直沉默,忽而又道:“舒家那边,恐不好交代,我本想亲自去负荆请罪,但是你外祖父不肯见我,只能为难夫人领着我去,到时候我与你外祖父细谈,你等我便是。”
他做的事,后果应当由他自己来承担。
沈清月却抓住了顾淮的手腕,道:“不,让我去。这事即便他们相信你不是狡辩,也未必认可你,薛侍郎的事,实属意外,不该苛责。至于后面的事,幸而你没有给我外祖父添别的麻烦,我去说明缘故便是,舒家的态度,咱们强求不来。”
顾淮心中动容,握住沈清月的手,捏在掌心里,声音沉哑地道:“我必须去。你别怕舒家为难我,最坏不过就是现在这样,也没有更坏的了。但我不能在你家人面前没有担当。”
沈清月胸口发热,紧紧地抓住顾淮的手,感受着他掌心的热意,她又问道:“老太爷是什么意思?”
顾淮淡笑,道:“不过可惜我的前途而已,但老太爷说,子报母仇,天经地义,我这样,才像是留着顾家的血脉。”
沈清月望着顾淮笑,这样可真好,顾淮不像永恩伯那样薄情寡义。
夫妻二人回到家中,顾淮去洗漱,沈清月吩咐春叶准备带去舒家的东西。
顾淮洗漱了回来,春叶梳着妇人髻,将册子呈给沈清月瞧。
沈清月接了册子,挥手让下人都退出去。
顾淮坐下道:“准备去舒家的?”
沈清月点点头,道:“明儿我就打算去,你可有空?”
顾淮道:“有。”
夫妻俩莫名沉默着,沈清月开口问他:“你在翰林院,还好自处吗?”
顾淮神色淡淡的,道:“我本就不与同僚深交,眼下不过继续独行,也没什么。”
“陈兴荣呢?”
顾淮笑着道:“他……与我算是君子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从前淡,现在淡,往后应该也淡,不会变。”
沈清月笑,不会变就好,她又说:“还有我二哥。”
顾淮此举,招怨是肯定的,但一些有气节的清流,定然是维护他的,沈家二房的人,都不会因此而疏远他。
夜里,夫妻二人行房时,平平淡淡却温柔如水,像茶水褪去第一壶令人惊叹的新鲜芳美,而渐渐留下回味无穷的醇厚。
次日,顾淮和沈清月起了个大早,天还没亮,就一道去舒家。
他俩去的太早了,舒阁老才洗漱了还没出门,想了想,还是见了他们二人。
本来沈清月都打算好了,什么话都由她来说,但见到舒阁老的时候,却还是顾淮先开口揽过话去。
舒阁老昨儿夜里想了一宿,也另有其他想法,脸色虽不大好看,却不排斥听顾淮说话。
有些话他还是不想当着沈清月的面同顾淮说,便起身同沈清月道:“你跟我来。”
沈清月跟着过去,临走前,顾淮还朝她抛去了一个安抚的眼神。
祖孙俩到了书房里,舒阁老用平淡的语气问:“你还带他来做什么?”
沈清月道:“毕竟牵连了您,要给您一个交代。”
“好,你说吧。”
沈清月便将顾淮什么时候知道她身份,薛侍郎与顾家如何结仇的事,以及顾淮后来拉赵家入狱的动机和打算,都说给了舒阁老听。
舒阁老听着听着,脸色慢慢好转,尤其是知道薛侍郎与顾家结仇的事,特意抬起头问沈清月:“确有此事?”
沈清月道:“这是顾家人告诉我的,若要确认是否是真的,恐怕要问薛家人。”
舒阁老想起了一件事,摇了摇头,道:“不用问了,是真的。当时敢笃定能参与评卷的只有三人,其中有我一个,另一个家中没有待嫁女,除此之外还有薛侍郎一个,若不是他,不会敢用这句话做保证。”
沈清月又道:“至于怀先什么时候知道我与您的关系,您大可以去问罗妈妈。怀先是通过我当时的一些举动觉察出来的,那时候我身边能替我办事的只有罗妈妈,她对这些事,都了如指掌。”
舒阁老沉思着,没说话。
沈清月也不说话。
舒阁老面色和缓地坐了一会子,才道:“若你说的都是真的,他待你还算尚可。只是他展现抱负的法子,有些愚蠢了。朝中不乏文臣清流,但清流有什么用?真正能替黎民百姓解难的,还是掌权之人。他若真有抱负,这时候更该隐忍,待到羽翼丰满的一天,再除去奸佞。”
沈清月绞着帕子,眼睫微垂,顾淮一向不是蠢人,这般道理,别说舒阁老了,她也能想到,顾淮不会想不到,所以她才更动容,若非赵建安污蔑她的嫡母,令她伤心,顾淮未必会走上这条路。
舒阁老的人生毕竟是千帆过尽,看得比他们长远,轻叹了一声,道:“不管他到底是为了什么,便是为母报仇,也算是重情重义之人。我前些日恼他,最恨他将你的婚事也算计进去。
我已经愧对你母亲,不能再眼睁睁看着你步她后尘,眼下看来,却并非如此。罢了,你这般向着他……儿孙自有儿孙福。顾淮人品尚可,做丈夫尚可。只是在官途上,要么走不远,要么是走不下去了。你们自己若能过庶人生活,我也无话可说。”
沈清月心里生出一丝丝内疚,长辈总是希望小辈过得好,虽然她觉得顾淮能不能做到权臣都无妨,但外祖父总归还是失望的。
舒阁老道:“你去叫他过来。”
沈清月去厅里,顾淮便立刻起身迎她,四目相对,她微微笑道:“外祖父叫你过去。”
顾淮点了下头,便进去了。
沈清月安安心心地坐在厅里喝茶,她都跟顾淮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即便舒家要放弃顾淮,也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顾淮见舒阁老的时候很坦然,现在还有机会给舒家人一个交代,他已经很满足了。
舒阁老今日的情绪比昨日好得多,只是脸色冷冷冰冰,却没有愠怒之色。
顾淮请了安,静静地候着,没有多说一字。
舒阁老冷厉地道:“你为何要主动拟皇上罢百官的折子?说给我听听。”
这缘故沈清月早已经说过,顾淮心里知道舒阁老的意思,便又坦坦荡荡,不卑不亢地说了一遍。
舒阁老鹰隼一样的目光,盯着顾淮,将他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尽收眼底,没觉察出分毫不妥,眼神才慈和了一些。
接下来,舒阁老什么也没说,只起身道:“我要去上值了,你们俩也回去罢。”
顾淮起身作揖,和沈清月一起出了舒家,便分道扬镳,福临驾车送沈清月回家去了。
沈清月回家之后,去了一趟沈家,她本来想找沈世兴,却在路上碰到了二太太,便一道去了方氏院子里坐,可巧大太太也在,可大太太一般是不会到方氏这里来的,几人在这种情况下见面,气氛有些微妙。
大太太看着二太太和沈清月来了,便起身同方氏道:“婶子,院子里还有事儿,我就不留了。”
方氏笑着让丫鬟送她。
大太太走后,二太太坐在方氏身边问她:“母亲,嫂子来做什么?”
方氏蹙眉道:“周家的事。你周表弟要外放去真定了,但是他母亲准备带着叶莺回台州府,叶莺不肯,他母亲准备骗她走水路回去,还打算找沈家借人,以防万一叶莺半路闹事。你大嫂为难,老夫人不管,她就来问我的意思。”
沈清月觉得周学谦运气竟然变好了,沈世兴没能外放去真定,这个好位置倒是落到他头上了,但周夫人竟然不打算跟去,还不让叶莺跟去,也不知道到底做的什么打算。
第180章
周夫人不让叶莺跟着周学谦一起去真定这件事,方氏还是很能理解的。
方氏跟沈清月和二太太说:“你们周家姑姑要是和跟叶莺跟一起去真定,学谦肯定和现在一样,恐怕安不下心思好好做官。若是她跟叶莺两个走了,学谦专心做官,还有博出头的可能。不如放了手,随学谦自己折腾去,或好或坏,她这个做母亲的,也算是帮到头了。”
叶莺不管怎么说,做儿媳妇不算合格,周家不能休她,周夫人只好想法子让儿子暂时摆脱她,而且又不和离,叶家也没有话说,顶多有人指责周夫人这个做婆母的苛刻狭隘而已,但这些对她来说,都不重要了。
沈清月有些诧异,当初周学谦可是绝食以死相逼,日渐消瘦,周夫人可都没松动半分,周夫人嘴硬心冷的样子,她到现在还记得。没想到周夫人竟然是想开了。
她道:“长久分居不是办法,周表哥内宅不能没有人操持,身边也不可能没有人陪着。”
二太太道:“周姑姑临走前,肯定会给表弟留伺候的人。”
所以周夫人的意思也很明显了,让周学谦带着人过去,甚至于她可能还会让周学谦养外室,反正天高皇帝远,叶家人又不知道。
这种法子对于周学谦来说,竟然也算一条生路。
她们三人说到此处便打住了,接下来的话,着实不好说,要说可怜,做儿子、做母亲、做妻子的,都可怜……
沈清月坐了一会子,便去了沈世兴院子里,跟他交代了顾淮的事。
其实沈世兴在户部照磨所,也早有耳闻,他当然是不支持顾淮这么做的,所以脸色也不大好看。
沈清月道:“我来同您说,只是想告诉您一声,让您心里有个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怀先怎么做,我都支持,他将来去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沈世兴当然没法指责,他也不打算指责,反正真定是他自己不想去的,剩下来的听天由命了,他便道:“随你们去了,你嫁妆丰厚,顾家家底不薄,待你们也还不错,你这辈子不愁富贵,我就安心了,至于你弟弟妹妹,你们照顾不了,爹自己在照磨所好好上进就是。”
沈清月说完了事,去看了弟弟妹妹们,才离开,可巧她又碰到二太太从同心堂出去,两人便挽着手一起走。
二太太道:“母亲说沈家不借人给周家。”
沈清月皱着眉道:“叶莺身边的妈妈和四个大丫头都不是好糊弄的人,周家还有的闹。”
二太太摇着头道:“可不是么……”
两人走了一段路,二太太又跟沈清月道:“跟你说个奇怪事。”
“什么事?”
二太太又是觉得好笑,又是惋惜地道:“五弟开始勤勉了,听说在衙门里抢着干活儿,也不跟你蔡家的姨父他们一起出去找乐子,回家了就看书,说是要好好读书,等开新科了,考举人。他这样子持续了有些时候,不像是一时兴起。”
沈清月沉默一会子才道:“可惜五嫂都跟他和离了。”
若沈正越早早勤奋起来,五太太也不会因为嫁得不如自家姐妹,而怒其不争,倍感失望。
二太太道:“所以我跟四婶说可惜了,但四婶说,离得好,就是离了,五弟才发奋图强,若不离,五嫂还是会压了五弟的官运。”
沈清月当然不认同赵氏的话,但有一点赵氏没说错,五太太不跟沈正越和离,他怕是还不会醒悟,人总是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后悔,不过奇怪的是,沈正越也是个嘴硬的人,怎么就转性儿了?她可是记得,和离的那天,沈正越朝五太太扔下的狠话,他说:你可以去嫁高官厚禄的如意郎君了。
难道是为了做出一番事业,让五嫂后悔?
沈清月有点摸不透沈正越的想法。
倒是二太太好奇道:“你说五弟以后要真是出息了,还会不会跟弟妹复合?”
沈清月摇摇头,道:“说不好。”
她对沈正越的脾性不是十分了解,他到底是绝情还是有情,她也不知道,而且这也跟她没有关系。
沈清月出了二门,顺便去前院康哥儿住的地方看了一眼,老先生正在给他上课,她也就远远地看一眼,没有去打搅,在风里站里一会儿,才离开。
沈正康看见了沈清月的背影,老先生拿戒尺在他桌子前敲了敲,他连忙回过神,解释说:“我姐姐来看我了。”
老先生对沈家之事不甚了解,但状元郎娶了沈正康的姐姐,这件事他还是知道的,他便问了一句:“可是顾夫人?”
沈正康自豪地点了点头,老先生脸上难得有笑意,捋着胡子说:“你姐夫很不错,将来我若教不了你,你大可跟你姐夫做学问。做学问是第二,你要跟他学如何立言立身,如何做人。”
顾淮做的事,在读书人眼里是非常值得推崇的,尤其这种屡试不第,以教书为生的老秀才。
沈正康这个年纪,自然以老师说的为准,心里越发崇拜顾淮,对沈清月也多了一层亲密。
几日后,沈世文也出事了,他办事出了差错,今年恐怕也会外放,翰林院只进不出的地方,他都熬到这个份上,在皇帝面前待过不短的日子,再外放出去,着实可惜,而且他向来不擅长经营人脉,再还不知道回来又是个什么样子了。
沈家四房,竟只有一个沈世兴还能在京城立住脚,真是风水轮流转。
沈老夫人急坏了,狠狠地骂了沈世文,当着沈世昌和沈世兴他们的面,丝毫不留情面。
沈世文倒也没顶嘴。
沈清月听到消息后,便去了一趟沈家见方氏,没想到方氏没有半点愁容,还拉着她的手,道:“就知道你要来。”
方氏拉着沈清月坐,挥退了丫鬟们,问她:“为着你二伯父的事来的?”
沈清月点头,直接就问了:“二伯父也算是个谨慎人,怎么会办事出了差错?”
方氏淡笑道:“你二伯父故意的。”
沈清月愣了,故意的?
方氏压低声音道:“朝廷里的事,你也知道的,翰林院里现在也闹呢,你二伯父不想参与党争,实在无法独善其身,索性退了算了,而且这些年来,沈家日渐壮大,你二伯父也多了很多为难的事。”
沈清月听了这话倒是不意外,这像是沈世文的性子,但是大好前途说舍就舍,委实勇气可嘉。
方氏又轻声道:“还有你妹妹的亲事。”
沈清月问道:“舟姐儿亲事怎么了?”
离不要脸的赵家上门找茬已经有四个月之久,沈清舟的亲事还没定下。
方氏道:“自从赵家闹过之后,我这心里就不踏实,害怕把你妹妹嫁出去,生怕她遇人不淑,挑挑拣拣,也没有看上眼的。你二伯父有个老友在扬州府,对方是个闲散居士,性子与你二伯父甚是合得来,他们书信往来多年,这份情谊也难得,所以想做亲。”
前一世,沈清舟就嫁去了扬州。
沈清月道:“人家家里正好有适龄的郎君?”
方氏点头道:“比舟姐儿小几个月,是个憨实温厚的人。正好他们也能迟一年再成亲,我与你二伯父还能再留一留舟姐儿。我不求舟姐儿有你这样的好运气,但求她平平安安,一生顺遂就够了。”
沈清月笑了一下,兜兜转转,沈清舟的婚事还和从前一样,不过这一世舟姐儿的腿没有跛,肯定会更幸福的。
她知道了前因后果之后,便放心地回家了,二房做这样的选择,虽然在旁人眼里看来,着实傻气,但她却觉得这样很好,细水长流的平凡日子,才是最难求的。
沈清月到家之后,顾淮也回来了,他眼睛里还是有很多血丝。
沈清月心疼地道:“我叫厨房熬了汤,晚上喝汤。”
顾淮又不挑剔,拉着沈清月坐在他怀里,握着她的手,抱住她,闭眼休息。
沈清月本想问他,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他在外面就够累了,她现在不想烦他。
顾淮休息了一会儿,竟然睡着了,但睡着了,还将沈清月抱得紧紧的。
沈清月靠在顾淮怀里,看着他又黑又密的睫毛,高挺的鼻子,颜色不深不浅的唇,嘴角弯了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偏私他的缘故,这张脸,她觉得不仅仅是好看,而是令人倾慕。
顾淮也就打个盹儿,很快就醒了,一睁眼就看见沈清月凝视着他,他扬唇笑了一下,才松开她,道:“怎么不叫醒我,坐难受了没有?”
沈清月坐到一边去,腿还真有点麻了,她却说:“我没事。”
顾淮嗓子发干,喝茶润了润喉咙,才搁下茶杯道:“赵家的案子审定了,赵建安父亲必死无疑,赵建安母子只能流放。”
沈清月彻底清净了。
“赵建安还活着,赵大人就不会说出永恩伯府贪污的事了。”
否则赵建安流放途中被动些手脚,死在路上也未可知。
顾淮“嗯”了一声,道:“永恩伯府命好,前天鞑靼进犯,居庸关险些失守。”
沈清月惊出一声冷汗,居庸关失守,京城就危险了,很容易引起恐慌,这个时候,天子肯定不会再动武将。
她想起了上一世,她跟张轩德成亲的第六年,鞑靼也趁着内阁大臣积极变法的时候,攻进了城,但那一次规模很小,鞑靼只是夜袭,抢夺完了就走了,也没有什么余波,反而是后来流寇进京,在天子脚下杀进住在东长安街上的朝廷大员家中一事,轰动举国。
沈清月才担心此事,顾淮便不大放心地道:“还有密报说有流寇匪徒往京里来,也不知道会不会混进京城,这些日你不要出门。”
沈清月面色严肃地点了点头。
第181章
顾淮刚跟沈清月说有流寇入京之后的不久,便有身份不明之人混入京城,杀了一间酒楼的掌柜。
百姓们都传,是流寇所为,人人自危,天一黑就大门紧闭,足不出户。
朝廷里太乱了,翰林院折子不断,还有其余诸多杂事,顾淮已经强出头过,眼下更是被推到“能者多劳”的地步,从早忙到晚,天黑透了,才终于赶回了家吃晚膳。
沈清月早就吃过了,因顾淮没派人回来传话说回不回家,她惦记着要回,便留了热菜给他。
顾淮饿极了,只用了平日里一半的功夫,便吃完了饭,他漱了口,说:“我趁空溜出来的,一会子还要赶回去,与你说说话再走。”
沈清月问他:“怎么了?”
难道又有了新变故?
顾淮洗了手,擦净了,压着声音道:“鞑靼兵分四路,攻击了辽东、甘肃和宣府。”
沈清月大惊,道:“怎么会?!”
前一世她活着的时候,鞑靼可没有像这样大规模正儿八经地进犯。
顾淮面色沉郁,默然不语,随后才道:“鞑靼虽然一直蠢蠢欲动,却并未真正正面进攻,这次时间挑的太好了。”
正好在朝局不稳的时候。
沈清月惊愕道:“你是说,有人通敌?!”
顾淮点了点头,理了理衣服,道:“翰林院里已经有这种猜测了,但是大家都不敢说。其他三府皆有老将守城,不足忧心,就是宣府薄弱一些,皇上已经派忠勇侯领三万三大营的精兵,赶往居庸关支援。”
沈清月是大业的百姓,不免也跟着忧心忡忡,她想起流寇一事,若真有人通敌,流寇来京的事,也有些巧合了。
她记得,流寇便是今夜入京跑去了东长安街那一块儿,闯入了一位大臣家中,五城兵马司的人酒后误事,酿造了血案。
但这一世五城兵马司指挥使都撤换掉了,不再是跟永恩伯府勾结的那一群贪官污吏,这件血案应当不会再发生。
沈清月正想问顾淮,五城兵马司都换了谁做指挥使,福临匆匆忙忙赶来,在帘子外面道:“爷,有急事,”
顾淮道:“进来。”
福临一脸焦急,低声道:“爷,宫里有消息传来,说、说皇上昏迷、有一撮鞑靼往京中来了,人数不明。还有从之前混进京的一个流寇,是、是混进顾家商队进京的。”
顾淮和沈清月皆是一愣,怎么会跟顾家牵扯上关系!
顾淮问福临:“流寇的事,哪里来的消息?”
“五城兵马司里来的,确信无疑。”
沈清月听到这话,对五城兵马司的人,更放心了一些,但是奇怪了,顾家怎么这么快就跟五城兵马司新的指挥使有了这般密切的往来?
顾淮挥挥手,让福临下去,道:“我一会儿就去。”
福临退下后,顾淮便同沈清月解释道:“五城兵马司新上任的一个指挥使是永南郡主的儿子。”
沈清月了然,原来如此,忠勇侯府,还欠着顾家人情呢,她端起茶杯,抿了一小口,有这层关系在,顾家应该能脱身。
顾淮又道:“赵家人也关在五城兵马司里。”
“什么?!”
沈清月惊问出声,手里的茶杯掉在地上,摔得稀碎,她皱着眉问道:“赵家的人怎么会关在五城兵马司?不应该是关在吏部或者大理寺吗?”
顾淮不解沈清月的反应,道:“吏部和大理寺关不下了,我就想法子把他们关去了五城兵马司里。永恩伯府之前因为永南郡主送的镯子的事儿,似乎得罪了永南郡主,也让永南郡主瞧出一些永恩伯府的端倪,对永恩伯府的人有了提防之心。加上你上次帮顾家卖了麻布给忠勇侯府,他们肯定要还咱们人情。将赵家的人关在这里,最安全。永恩伯府的手,绝对插不进去。”
沈清月混乱脑子顿时捋清楚了一条线,皇帝昏迷,极有可能发生宫变,鞑靼正好今夜入京,流寇进京闯入的地方是东长安街附近,而五城兵马司的幕署,就在东长安街上!
难怪流寇要杀大臣,附近发生了那么重要的案件,五城兵马司的人,能不赶去救援?他们今晚是要声东击西到五城兵马司里劫狱!
她看了看更漏,已经亥时中了,还有半个时辰就到子时初,流寇快要去长安街了!
沈清月盯着更漏一动不动,掌心直冒冷汗,她不知道前世劫狱成功没有,若成功了,赵家人该逃脱升天,换个身份,又能好好地活下去……若没有赵家指认,永恩伯府这一世又正好撞上鞑靼大举进攻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也可以逍遥法外了?
顾淮已经起身准备要走了,他看着抿紧唇呆的沈清月,问道:“夫人,怎么了?”
沈清月怔怔回神,哽着说不出话来,她死死地攥着帕子,脱口而出:“永恩伯府今夜要劫狱!”
顾淮脚步顿住,皱眉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沈清月答不上来,因为她早就知道流寇要在哪里、做什么事!可是只有她知道!
她该怎么说……怎么跟顾淮说……
顾淮摸了摸沈清月冒冷汗的额头,道:“怎么了这是?额头怎么这么凉?怎么了清月?你怎么……”
怎么眼眶突然红了。
沈清月这一世最大的秘密,也是她最深的伤疤,少不更事,嫁了张轩德那样的狗男人,亲妹妹勾引了姐夫,她则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自己的家里。
真蠢啊,她简直不堪回首的前生,要不是她记忆犹新,如何敢信,前一世她能过成那样子。
沈清月抬头看着顾淮,双眸泛着泪光,难以启齿。
妾有一梦,梦中受辱七年,生不如死,死不瞑目。
她从没想过要跟人诉说,当真开口,字句都渐渐吐不出清楚,那些恨意,不只是让她变成更强大的人,也是更脆弱的人……沈家和张家人对她的伤害一直都在,她也许会忘记事情的本身,却抹不去那些伤害带来的像烙印一样的伤痕。
……
顾淮听完震惊了半晌,缄默无言……难怪她知他棋路,难怪她知他的墨兰……难怪啊,她在梦里已经比他先过了一辈子——错过了的他的一辈子。
他拳头却死死地攥住,心里已经将张家人全部都千刀万剐!
沈清月整个人都在发抖,她明明已经逃离那段时日许久,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当着顾淮的面回顾起来,是那样的难堪和悲伤,她自以为尘封的脆弱,从每一个毛孔里冒了出来,一点点侵占了她原本坚强的躯体。
顾淮走过去抱着泣不成声的沈清月,轻轻地抚着她的背,温柔地道:“那是梦,都不是真的。清月,现在才是真的。我和你,才是真的。”
沈清月攥着顾淮的衣裳……他现在知道了她所有的事,和她有了共同的秘密。
顾淮抓住了沈清月的手腕,低头眼睛发红道:“在梦里,是这里有疤吗?”
沈清月止住了眼泪,点了点头,就是那里,和蔡芸一样的位置,很深很丑陋的一条疤。
她比划着给顾淮看,说:“有这么长,一直快到我手掌心内侧。”
顾淮松开了沈清月的手,他怕再抓下去,会拧断。
这样好看的一双手,张家人当真狠毒的心。
顾淮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十分紧张地问道:“这件事你还同谁说了没有?”
沈清月摇摇头,这事她怎么敢说,如此惊世骇俗。
顾淮大大地松了口气,抱紧了沈清月道:“不要跟任何人说,包括沈家和舒家的人,清月,你是神女,不能让人知道,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未卜先知的能力,太匪夷所思了,会让世人都疯狂。
沈清月点了一下头,本来她担心顾淮会嫌弃她前世的妇人之身,但这些话,全部都在顾淮的种种神情里,化为乌有。
顾淮站直了身体,负手而立,双拳硬得像铁,嘱咐道:“今夜好好在家里待着,不管外面发生任何事,都不要出去。”
沈清月点了点头。
顾淮转身挑着帘子走了,他的脸色阴沉冷酷的像黑面的泥胎木偶,阴森可怖。
福临留下来和前院的护院领头一起看家。
这一夜不太平,小时雍坊离长安街本来就不远,顾家宅子里,都能听到街道上兵荒马乱的动静。
顾家、沈家,福顺胡同家家户户都点亮了灯,大门紧闭,躲在家中等候天亮。
夜实在是太漫长了,福顺胡同有些消息的人家,也大概知道外面因什么而起乱,便着人竖梯子往外看。
福临等人为查明形势,也爬梯子上墙和屋顶,观察街上的动静,遥遥可见,东长安街上起了大火,人荒马乱,东长安街上,可见流窜的百姓,还有一阵又一阵的嘶喊和哭声。
福临说的那一小撮鞑靼足足有一千人,至于流寇人数不定,但残暴凶狠。
沈清月压根就没睡着,罗妈妈和春叶她们也睡不着。
罗妈妈领着春叶等人披着衣服来到沈清月的房里,几人默然坐在罗汉床上,看着蜡烛一点点地流泪,灭了一根,又重新点燃新的一根。
天终于亮了。
第182章 大结局(一)
京城的这一场大乱持续了三日之久。
沈清月在家里呆了三天没有出门,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