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言]弃妃难弃-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寒云微微一笑:“如此,就多谢娘娘了。”

    元嘉叹道:“此去一别,还不知今生今世有没有再见的一日,你的女儿,你就为她取个名字吧。”

    柳寒云怔忡半晌,方轻声说道:“那就取名为念遥吧。遥是路遥的遥,那是他的名字。”

    元嘉知道她指的是谁,也不再问,只轻轻点了点头:“时候不早,你们快走吧,一路多小心。”

    柳寒云深深望了她与颖嫔一眼,不再说话,毅然转身离去。

    陈茂对元嘉说道:“娘娘放心,我定会将柔妃娘娘安全送到。”

    元嘉点点头:“你们珍重,你速去速回。”

    陈茂微微向她行礼,转身跟了上去。

    元嘉目送着他们离去,心里轻轻想着,能与心爱的男子双宿双栖,寒云,你可知我是多么的羡慕你啊。

    这一年的元宵佳节,是大周开国以来,度过的最冷清的一次元宵节。

    没有花灯如昼,没有烟火璀璨,除了陆陆续续回来的零散百姓,放眼整座京城,空荡的就像一座孤城。

    魏凰焱与魏凰铎并肩缓步走在寂静的街道上,魏凰铎有意识的落后他半步。正月的夜晚,依旧冷得刺骨。两人虽然都身怀武功,仍是忍不住又紧了紧身上的披风。

    魏凰焱没有带随从,连素日跟在身边的苏念也没有带出来,他只是想安静的在这里走一走。身为一个帝王,因他的一念之差,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如此惨烈。

    当他刚跨入皇城的大门时,入眼之处就已是怵目惊心。五千禁卫军能活下来的,除了一个负了重伤的凌放外,再无一人生还。宫女太监死伤无数,而活下来的妃嫔宫婢,个个面目憔悴,花容惨淡,不用猜也知道,在她们的身上,曾发生过什么样残忍的事情。

    如何处理这些人,魏凰焱仍旧不能下决定。城破不是她们所愿,她们只是处于深宫的弱女子,在遭受到身体的侵犯后,并非人人都有决心可以以死明志,选择忍辱偷生,也是人之本性,他怪不得她们。

    此回京城沦陷,除了他带到骊山的一些官员外,驻留在京城的各级官员,损伤也极为严重。看来在整修以后,他需要好好开几场恩科,为朝廷选拔一些有用的人才。当初自己微服出巡时,所遇到的那几个人,倒可以好好提拔一下。

    明昭已经遍发全国,将通敌卖国的定安王,魏凰钊的罪责一一列数了十五条,但最后仍以兄弟手足为由,开恩准许以郡王之礼下葬,只是不得葬入皇陵。家产抄没,所有家眷女的贬为官奴,男的流放边漠做苦役。

    至于元氏诸人,魏凰焱每每想起,就觉得心里犹如一团烈火在熊熊燃烧。太后明着威胁他,在元嘉的身上下了无法解去的剧毒,就是想保住元氏满门。但是他却不会全信,不过就是焚心,虽然听说过此毒是皇族密不外传的剧毒,但只要等到宫中诸事一切安置好,他就将元嘉接回来,让太医好好替她诊脉,为她解毒。即便当真无法清除,就凭他手中还有一颗可解天下百毒的“佛心丹”,也不会当真惧怕了他元氏。

    如今元跃鸣手中的虎符已到魏凰铎的手中,虽然元跃鸣在塔塔族被驱逐出境以后,就已自尽以谢天下,但他的儿子元凯华远驻边漠,手中还握有二十万的大军,不可不早作打算。他已降下圣旨,命元凯华立即放下军中一切事务,即日起程回京。元凯华如果不依诏行事,那他也说不得,只好动用些非常手段了。

    至于太后,只要她不会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凭着多年的情分,他自可让她在宫里颐养天年,否则,也不要怨他有违孝道了。

    静寂的长街上,只闻得两人的脚步轻踏声音,魏凰焱微转了头,瞥了一眼漫步跟在自己身侧的魏凰铎,心里竟然微微泛起了酸涩。为何每次都是他抢先一步找到元嘉?真的是他们二人尘缘未断?如今他手中握有十万铁血卫,加上他自己建兴的十万兵马,如果有取自己而代之的念头,也是有几分胜算的。

    魏凰焱心里冷冷想着,别看他总是温和敦良的模样,野心谁没有?这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谁不想要?嘴上说的好听,若真没有动这念头,为何回京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将虎符交回来?

    这时忽听魏凰铎温润的声音在耳边说道:“皇上,此时已是深夜,还是早日回宫比较好。”

正文 第九十章归来

    第九十章归来

    魏凰焱顿了顿身子,望了望漆黑如墨的天际,的确时辰已经不早了,明日还要早朝。他依言转过身子又往回走,魏凰铎依旧与他错半个身子,不紧不慢的跟着。

    魏凰焱忽然开口问道:“皇兄,你真的很喜欢黎元嘉吗?”

    魏凰铎怔了一下,不由得就顿住了脚步。自从和他出了皇宫,漫步在这寂寥的长街上,他就几乎没有开过口,却不料第一句话就是这样直白。

    喜欢吗?他对她的感情,又岂是一句喜欢就能包含的?

    雨夜偶遇,她救了他两次,她的聪慧、勇敢令他折服。

    相伴回京,虽然时日不长,她的丹青、妙语令他心动。

    普化寺再遇,互订终生,他许她一个将来,等来的却是她成了别人的皇妃,当时的愤恨,无奈,心酸,在听到她呕血的那一刹那,统统化为心死绝望。

    二次相救她于危难时刻,心里不得不感激上天,能给他这样一个机会,哪怕只是匆匆一面,哪怕自己受伤性命垂危,只要她安好无恙,自己心甘如怡。

    脑中如电光般的想到这些,心里如波涛汹涌的情感被他狠狠压在心底,口中只淡淡说道:“臣与岚贵妃的确相识在先,但岚贵妃如今已是皇上的宠妃,臣绝对不会觊觎皇妃,有违臣子本分。”

    魏凰焱定定注视着魏凰铎的双眸,只是那双眸子低垂,所有的情感都掩盖在了眼底。魏凰焱心底冷笑,这句话他一个字也不信,魏家的男儿是个什么样的秉性,他还能不清楚么?此生一旦对某个女子动了情,终此一生也不会再有改变。

    他是如此,魏凰铎是如此,即使连那死了的魏凰钊,也是如此。

    魏凰焱冷冷蹙着眉,转身继续前行。魏凰钊离宫前曾带走了柳寒云,宫中是有无数双眼睛瞪着呢,去没有想到,狠辣如魏凰钊那样的人,竟然也无法摆脱这样的命运。

    想到宫里那个还未满月的婴儿,再想到刚收到的折子,上面写着柔妃柳寒云在谷中突然暴毙,心里不由得阴郁起来。真的死了吗?还是顾忌着宫里的口舌是非,不愿再回宫了?

    罢了,无论是生是死,或许这样的结果,对她和那个孩子来说,都是好事吧。

    接下来两人再无一话,径自回宫。魏凰铎身为外男,是不能进内宫的,只将魏凰焱送到皇宫大门前,躬身说道:“皇上早些安置,臣先告退了。”

    魏凰焱不置可否,只淡淡“嗯”了一声。

    魏凰铎见他无话,向他行了一礼,向后退了三步,方转身而去。魏凰焱目视着他的背影,眼中神色晦暗不明,良久才缓缓离去。

    等到黎元嘉她们准备回宫的时候,已是珍嫔的儿子满月后三天以后的事了。孩子出生在这个小山谷里,洗三和满月都是在极简单的形式下度过的。虽然珍嫔多有不满,倒也明白局势所限,不敢在嘴上有所抱怨。当听到可以回宫的消息后,顿时喜不自禁的两眼都放出光来。只要回了宫,各种赏赐晋位,还能少的了她吗?

    陈茂是在她们回宫前的一个晚上悄悄回来的,他身手不错,轻功又好,虽然消失了几乎月余的时间,但除了黎元嘉亲近的几人外,几乎无人知晓他曾悄悄出去过。

    陈茂回来后,悄悄告诉黎元嘉,他一路将柳寒云安全送到边漠,的确见到了那个柳寒云所说的表哥,那人名叫崔遥,如今已是一名五品校尉。那崔遥面目周正,很有担当,见到柳寒云以后,虽然惊讶,但看得出,他是真心欢喜。那崔遥是有品级的武官,在边漠有单独的住处,两人就在那里安家了。

    黎元嘉这时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下了几分。她叹息说道:“总算也圆满了她的夙愿。只是母女远隔千里,她这一生,终是有所遗憾了。”

    陈茂沉默了一下,淡淡说道:“人这一生,总不能事事如愿,能做到一件得偿所愿的事,就该感恩天地了。”

    黎元嘉转脸望向他,心里仍有一丝酸涩:“你忘不了阿锦,我知道,可是你就要与彤晖如此一生吗?”

    陈茂垂了眼睑,静默了一下,方才低声说道:“我在回来的途中,听说皇上已下旨将驻守边漠的元凯华调回京城。如今越国的二十万援军依旧驻扎在京城郊外,皇上如此心性的君王,定然会在近期有所大动作。边漠塔塔族历来是我大周最头痛的一个敌人,相信皇上定会借此机会,将塔塔族打压的再也翻不了身。”

    他深深吸了口气,似是决定了什么,唇边扯出一抹笑容,“我已私底下求过相爷,允我前往边漠,我要亲手为阿锦报仇。”

    元嘉怔怔望着他,虽然震惊他的想法,但又无法将他这个念头驳回。亲手为阿锦报仇,杀了烛烈,是支撑阿茂能走到现在的所有动力,如果禁止他去,他这一生将会在悔恨中度过。

    陈茂此时的心境倒很平静,脸上反而露出一抹柔和的笑意:“彤晖公主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子,在她嫁给我的这半年里,无怨无悔的做着一些本不该她这样身份做的事情。但是无论是从身份上还是情感上,我都已不是她的良配。更何况,此去征战,遥遥无期,生死难测,我也不愿再耽误她。”

    元嘉的眼中已盈盈有泪,摇摇头,掩面说道:“她们两个遇见你,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你去吧,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彤晖和皇上那里,我去说。”

    当黎元嘉众人再次踏进皇宫这片土地的时候,不禁感叹着世事变迁。不过月余的时间,原本繁华喧闹的皇宫如今却安静的令人窒息。虽然做过彻底的整顿清洗,但是仍能明显的嗅出,空气中凝结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血腥味。

    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被血迹浸染的痕迹。放眼望去,原本穿梭来去的太监宫婢,如今也只剩寥寥几人。

    城破之后,几乎所有活下来的女子,都遭受过侵犯。魏凰焱没有太过于为难她们,有着位份的妃嫔,有两条出路,一是自请出家,可在皇家寺院修行,终此一生;二是搬到皇宫西侧的清凉殿居住,宫中自会一直养她终老。清凉殿虽不似冷宫那样荒凉偏僻,但几乎也好不到哪里去。无论选择哪条路,此生也就再与皇家无缘了。

    黎元嘉默然不语,能逃出来,是她的幸运,她即使可怜这些女子悲惨的命运,可仍旧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站在昭阳宫门外,元嘉不禁轻轻叹息。当初宫里随侍的那些人,相伴三年,他们也算尽心尽责,服侍周到,事到如今,也不知还有几个能活下来的,心里不禁微微难过起来。

    站在她身边的卿云似是看出她心中所想,轻声安慰的说道:“娘娘,我们还是进去吧,外面风大。”

    元嘉点点头,两人向里走去。昭阳宫已被打扫出来,但仍能看出当初被破坏过的痕迹,虽然魏凰焱曾命人好好休整,可一来时间过于仓促,再也是因为人手不足,所以也只能匆匆了事,只将破损最严重的几个地方仔细的休整了。

    刚跨进大门,就见几个身影匆匆奔到眼前,喜极而泣的跪在地上叩头说道:“娘娘大安。”

    元嘉定眼一看,竟是覃瑛、张顺带着几个脸生的宫女太监。

    元嘉顿时眼中也盈满热泪,伸手将她们一一搀扶起来,心里激动不已,“你们都无恙?”

    覃瑛拭了拭眼泪,含笑说道:“奴婢们无恙,城破之时奴婢恰恰躲进了冷宫,所以幸免于难。张顺也因为奉娘娘的旨意去花园放生雪貂,也躲了起来,仗着熟悉皇宫地势,也活了下来。”

    张顺低声说道:“是,只可惜其他的人就没奴才这么好命了,都死了。”他声音哀戚,元嘉知道他在心伤自己的亲兄弟张广,此时也无法劝慰,只得柔声说道:“你们能好好的活下来,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张顺扯出一个笑容,低低说了声:“是,奴才也这么想,娘娘先进内殿吧。”

    元嘉点点头,随着众人进了内殿。内殿所有的物事也都是翻新过的,当初魏凰焱赏赐下来的各种珍稀古玩、金银衣饰,早就被人席卷一空,多宝格上重新放置了几样赏玩的物品,也只能勉强算是凑凑数罢了。

    元嘉默然望着殿中崭新的一切,心里只觉得沉甸甸的。

    这时覃瑛上前,带着身后的几个小宫婢给她磕了个头,说道:“娘娘,如今宫里人手不足,这是内务府为咱们宫里添置的几个新人,娘娘先见一见吧。”

    那几个小宫婢年纪都很小,不过十三、四岁的样子,面目也怯怯的,不敢说话,只默默的磕了个头。

    覃瑛叹道:“如今京城外逃的人还没有回来,就这几个也是内务府好不容易找来的孤女,幸亏如今宫里人少,不然还真忙不过来。”

    元嘉点点头,知道这确实是实情。如今加上皇帝在内,正经的主子也就仅剩下太后、皇贵妃元敏华、她自己、颖嫔与刚产下皇长子的珍嫔,即使加上两个刚出生的小公主与小皇子,也就才八个人而已。她心里淡淡的想,人少了是非也少,也并非都是坏事。

正文 第九十一章出征

    第九十一章出征

    她示意覃瑛带着小宫女都起来,柔声说道:“覃瑛你就辛苦些,好好教导她们,这些孩子年纪小,又没了亲人,你平时多关照着些。”

    覃瑛含笑答应了:“娘娘放心,奴婢定然好好教导。”

    见元嘉无话,她与张顺一起向她磕头告退离去。

    卿云打了热水,服侍着她净了面,更了衣,又去寻茶叶泡茶,寻了半天也只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一些往年的旧茶叶,不禁叹道:“内务府竟然什么都没往这里送,差事越办越回去了。”

    元嘉转头望了望,淡淡笑道:“行了,你就倒点清水给我喝就行了,宫里如今缺少的可不止一点茶叶,你难不成样样都抱怨一番?这样还怎么生活下去呢。”

    卿云只得倒了清水给她,元嘉浅浅抿了一口,不禁弯唇笑道:“喝惯了茶味,竟然几乎忘记了清水的味道,倒也还不错,你也尝尝?”

    卿云知道她在说笑安慰自己,也不好再纠结这些。等到中午的午膳送来时,虽然差强人意,但总算有米有面有菜有肉。因为如今各宫的厨子都死伤殆尽,能活下来的也就在大厨房统一做饭食,再由各宫的宫人前去领饭。

    卿云皱着眉头一一给元嘉布着菜,一面喃喃说道:“这都做的什么东西,还不如我做的呢!”

    元嘉掩唇一笑,一把将她拉着坐到旁边,“行了,你也别忙了,坐下吃些吧。京城的百姓都四散在外,宫里的厨子去哪里采买?能做出这些就够难为他们了”

    卿云黯然不语,一场宫难,让她失去了至亲姐妹阿锦,每每想起来就心痛的几乎要痛哭。如此抱怨,也只是因为想找一个发泄的理由而已。

    元嘉见她难过,知道她又想起了阿锦,以往每到用膳的时候,这两个人就忙着为她布菜,手里忙个不停,有时嘴里也要叽叽喳喳斗个不停,如今想起来,就仿佛如同昨日情景一样,阿锦的音容笑貌,仍旧在眼前栩栩如生。

    元嘉默然一叹,轻轻抚着她的手背说道:“吃饭吧,阿锦永远会陪着我们一起的,她就在我们的心里。”

    卿云点点头,刚拿起筷箸,就听到苏念细长的声音在门口喊道:“皇上驾到。”

    两人刚站起来,魏凰焱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门口,元嘉和卿云赶紧福下身去说道:“参见皇上。”

    魏凰焱含笑说道:“免礼,怎么才用饭?”

    元嘉淡淡笑道:“是,与卿云多说了几句话,就耽误了时辰。”

    魏凰焱随意的坐下,拉着元嘉也坐在他的身边,四下打量了一下,不禁轻轻一叹:“此次皇城沦陷,塔塔蛮夷还真搜刮去了不少宝贝。”他冷冷一笑:“且让他们先猖狂得意几日,过不了几天,朕就会让他们把吞下去连本带利全部吐出来!”

    元嘉心中一跳:“皇上准备向塔塔族开战了么?”

    魏凰焱点头说道:“是,跟越国借的二十万大军总不能一借不还,何况驻扎在京郊,每日所耗的米粮也是一笔惊人的数字。如今万事基本已准备妥当,不日就会对塔塔族开战。”他长吁了一口气,“塔塔蛮夷历年来都是我大周的心头之患,听说越国的几位很有名的将军也是死在塔塔将领之手,与塔塔族也有着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如今我与越国国主联盟,共同抵抗塔塔蛮夷,决心一举将这为祸数百年的心头大患好好根除掉,于国于民,也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那……”元嘉迟疑的开口问道:“皇上想以何人为将?”

    元跃鸣自尽身亡,元凯华被召回京,虽然没有降罪,但被却被夺去手中兵权,如今闲赋在家。自从太后听闻亲兄长自尽身故的消息,终是大病了一场,连她们回宫之后的请安都豁免了。

    魏凰焱垂着眼眸,不想让元嘉看到他此时心里所想,只淡淡说道:“如果朕想御驾亲征呢?”

    元嘉一惊,忍不住站了起来:“皇上乃九五之尊,怎可亲自冒险?难不成朝中再无可用之人?”

    魏凰焱抬起头,双眼仿似能直视到元嘉的内心深处,一字字的说道:“那,如果朕派晟王去攻打塔塔蛮夷,你觉得如何?”

    元嘉的脸色顿时苍白了几分,她强自笑了一下,“此乃朝廷大事,皇上心中自有决断,臣妾乃深宫妇人,按律是不得干政的。”

    魏凰焱的心里微微难过起来。她一刹那苍白的脸颊,与慌乱的眼神,分明不愿魏凰铎去冒此大险。战场上生死难测,此一去,或许就是生死两分离。在这一瞬间,他的心里竟然感到莫名的、疯狂的快意,弯了唇笑着说道:“可是今日早朝,晟王已经请旨,愿去做这领兵的元帅,元嘉,他没告诉你么?”

    元嘉惊愕的忍不住后退了两步,不敢置信的望着他。明知他是故意如此,心里仍是痛得几乎在滴血。

    她狠狠压抑住心里的痛楚,淡淡笑道:“晟王殿下是皇上的臣子,为国效劳乃是为人臣子的本分,我大周能有一位如此忠君爱国的好王爷,是我大周的福祉,臣妾为皇上感到高兴。”

    魏凰焱见她强作镇定的笑靥,心里就更加恼怒几分,靠近她,带着几分恶意的笑容,在她耳边轻轻说道:“难道……你就不怕他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元嘉再也禁受不住,浑身颤抖,膝下一软,坐倒在地。

    魏凰焱眼中一片悲凉,静静望了她片刻,终于不忍再说什么,黯然而去。

    ………………………………………………………………………………………

    驻守昭阳宫的侍卫已全部更换,当黎元嘉再次见到陈茂的时候,已是陈茂即将准备随军出征的前一日。

    陈茂恭恭敬敬的站在昭阳宫的殿前,身上已换了一身七品校尉服饰。

    陈茂显得很平静,只是一想到在以后的日子,无法依旧像以前一样守护在黎元嘉的身边,而感到愧疚。

    黎元嘉笑的很淡然,“既然父亲向皇上推举了你,我也不会阻拦你,何况这是你的愿望。只是战场上刀剑无情,你要千万珍重自己,我已失去了一个阿锦,不想再见你出事。”

    陈茂很认真的答应,“放心,等到凯旋归来以后,我还要继续做娘娘的侍卫,直至终老。”

    黎元嘉莞尔一笑:“好,我和卿云一起等你回来。”

    陈茂略略有些迟疑,“公主那边……”

    黎元嘉柔声说道:“你放心,我会托付父亲多加照佛公主,你只管安心前去。”

    陈茂微叹:“其实如今元氏势力大不如前,皇上也不必再顾忌太后。公主如果愿意的话,大可请求皇上将这门荒唐的婚事做一个了结。她是金枝玉叶之身,本不必受这些委屈的。”

    黎元嘉摇摇头,并不赞同他的说法:“彤晖也是一个有主意的女子,你与她生活的这半年多来,你的一言一行她也看在眼中。她若真对你无心,也不会心甘情愿为你做这些事情。只怕你的这个意愿,她不会答允。”

    见陈茂垂眸不语,黎元嘉不禁轻叹:“你们既然已经成婚,依我说,不如就这么好好过下去吧。”

    陈茂暗叹,躬身行了一礼:“娘娘多保重,我走了。”他的身子略顿了顿,转身离开了昭阳宫。黎元嘉望着他的背影,不禁黯然。卿云扶着她坐在了软椅上,见她神色抑郁,知她心中所想,柔声宽慰道:

    “娘娘放心,阿茂自幼习得一身好本事,自保肯定无虞。至于晟王爷,他也定会吉星高照,平安无事的。”

    黎元嘉幽幽叹了口气:“希望如此吧!”

    次日巳时初,三十万大军威风凛凛的集结在北边的安和门外。寒风中,大周与越国的旗帜迎风飘展,二十万的越军与十万大周兵士整装待发,气势滔天。魏凰焱率领文武百官站在安和门前,亲自为晟王魏凰铎与越国的虎威将军樊修武送行。

    他赐下送行御酒,魏凰铎与樊修武连饮三杯。

    魏凰焱弯唇笑道:“朕恭祝皇兄与樊将军此行,旗开得胜,届时大军还朝之日,朕仍在这安和门,为诸位接风庆功!”

    樊修武身穿青甲,面目刚毅冷凝,他朗声说道:“大周皇帝陛下敬请放心,末将与晟王此行,定不会有负君王重托,不将蛮夷尽数灭亡,誓不还朝。”

    魏凰铎身着束身银甲,将以往的温和之气敛去不少,更显得英气逼人。他躬身说道:“皇上,时辰已经不早,臣等拜别皇上,就请皇上在京中静候臣等的好消息。”

    魏凰焱微笑道:“好,朕就等着大军捷报传来。皇兄与樊将军一路保重。”

    魏凰铎与樊修武躬身齐道:“是。”

    魏凰铎传令下去,大军徐徐开动。魏凰铎侧首望了一眼昭阳宫所在的方向,抿了抿唇,终是将所有纷杂心事深埋心底,飞身上马,一声长喝,胯下马儿嘶鸣,向前奔去。

正文 第九十二章树倒

    第九十二章树倒

    黎元嘉独自一人站在合欢殿上,遥遥远望。

    大军终于缓缓出发,三十万的人马,密密麻麻,一望无际。距离如此远,几乎看不清楚他的样子,她只知道,那个穿着银色战甲的,一定是他。他在上马前,似乎扭头侧望,他看向哪里?是她的昭阳宫吗?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也是在想她吗?

    她微微长叹,子骞,你一定要平安啊!

    合欢殿三楼的视野虽阔,可冷风却阵阵袭来,黎元嘉轻轻束了束身上的白裘毛披风,转了身缓缓走下了楼。是什么时候心里开始不平静了呢?明明已经将这份情感死死压在了心底,刻意的不去想他,生怕翻出来会打破平静的生活。

    她既然已经决定了要好好的去做魏凰焱的妃子,又怎能再去思念另一个男子?

    可是,当他挡在自己身前,那一剑刺入他的胸膛以后,一切都变了。

    深埋心底的感情,就像火山喷发,再也无法阻挡。二次救自己于危难时刻,以身相护,以命相托,她又怎能再阻挡自己的心,不去思念,不去担心?

    她走出合欢殿,静候在门口的卿云立刻上前递给她一个手炉,黎元嘉将手炉捧在怀中,却如何也无法将身上的寒冷驱逐。

    接下来就是无尽的等待。

    元太后自回宫后,就一直称病,不再见任何妃嫔,即使皇帝魏凰焱前去请安,多半也会被阻挡在宫门外。魏凰焱倒是风雨无阻,无论太后见或不见,仍是每天在上朝前,坚持去一趟永寿宫。前朝大臣们虽然议论纷纷元氏出了谋逆的元跃鸣,但在魏凰焱刻意的压制下,总算放了元氏一条生路,没有赶尽杀绝。除了自尽的元跃鸣以外,其长子元凯华削职为民,永不录用。元氏宗室在京为官者,三品以上的或贬或降,其余级别较低的,只要为官期间没有大恶,也就不再理会。

    皇贵妃元敏华在大军离京的第二日,就亲自将柳寒云所生的小公主抱到了昭阳宫。小公主才满月,面目酷似柳寒云,年纪虽小,却生的肌肤如雪,眉清目秀。

    元敏华虽然一向厌恶黎元嘉,但要真说起黎元嘉做过些什么伤人伤己之事,细想起来,还真是一件也数不出。反而是这些年来,是自己接二连三使了不少心机手段,害她伤她。

    可是即便自己用尽了心机手段,她仍是那个人心中最重要的女人,而自己呢?家族衰落,父亲自尽,兄长罢官,自己连孩子也没了。虽然有着皇贵妃这样的显赫位份,说到底,在那个人的心目中,或许连那个小小的颖嫔也不如。他也回宫一个多月了,竟然连一次也没有踏入她的寝宫半步,她心里冷笑,这就是薄如纸,淡如冰的帝王恩情。

    她顿时心若死灰,脸上扯出一抹惨笑,争了半辈子,也不过只落得个如此下场。

    轻轻用手抚了抚怀中睁着一双不谙世事的大眼睛的小小婴儿,终于狠了狠心,将她放到黎元嘉的怀中,深深吸了口气,故作冷淡的说道:“寒云当初临走之时,让我将孩子托付于你,如今我已把孩子好好的交到你手中,希望你不要辜负她的期望。”

    黎元嘉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柳寒云,心中恻然,对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也顿时生出无限怜惜,轻轻点了点头:“你放心,有我在的一日,必不会薄待于她,我对她定会视若己出。”

    元敏华长叹一声,背过身去,半晌方幽幽问道:“她临去前,可曾说过什么?”

    黎元嘉怔了一下才明白她问的是柳寒云,她略沉吟,回答说道:“只是放心不下孩子,我答允她一定会好好照顾这个孩子,她还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念遥。”

    元敏华在口中低低念了两遍这个名字,脸上似悲似笑,不再说话,转身而去。

    当天,元敏华就上了折子给魏凰焱,自请出宫,削发为尼,惟愿余生长伴青灯古佛,替父消罪。

    魏凰焱将折子握在手中,沉吟了很久,最后下了恩旨,命工部在宫中最西侧建一佛楼,命名为离尘楼。元敏华去其位份,封为静心上师,在那里带发修行。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已明白,元氏的风光,已是昨日云烟,即使宫中仍有一个元太后高高在上,也只是皇帝为了彰表自己的孝心,不愿被天下诟病而做出的一种姿态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