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冠路-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看向丁香,“你去,从我私房里预支银子补上缺口,再从库房送些补品和人参过去,就说是我让她好好养胎,要什么便直说的。便是银子不够了,也可以跟我说,中公上不好走账,我这里还有。钟离家的子嗣,可比什么都重要。”
    丁香听到华恬的话,脸上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点点头去了。
    丁香去了不过一个多时辰,三夫人便亲自上门来了。
    她这趟走动,自然是来感谢和表歉意的,并将于姨娘欠下的银子,也拿了回来。
    “原先不知道还好,知道了怎么还能收六娘这钱?你三叔知道了这事,好生斥责了于姨娘一顿,又让我过来跟六娘说一声,免得彼此伤了和气。”三夫人是这样说的。
    华恬见她脸上露出微微的快意之色,心中便知三夫人此人,也是个不甚聪明的,难怪会被于姨娘骑到头上去了。
    你说你一个已经有了成年嫡子的正室夫人,何必和一个以色侍人的小妾过不去?那小妾即便肚子里怀了孩子,能不能生出来还不一定,便是生出来了,这长大还充满风险呢。退一万步,那孩子平安长大,他还得管你叫母亲。怎么说来,人也不能越过你去的,何必做出这些姿态?
    若是以往,华恬自然是不管长辈房中事的。但现在于姨娘让她不痛快了,她也不妨添把火。
    华恬脸上露出有些惶恐的神色,充满歉疚地说道,“这……倒是我的不是了,我原是一片好心,想不到竟弄巧成拙,叫于姨娘受了斥责……还请三婶莫要怪我,也请三婶帮我在三叔跟前陪个不是。”
    三夫人笑笑,说道,“你三叔倒不曾怪你,你不要担心。”
    华恬和她又说了几句,说得有些熟稔之后。脸上就露出真挚的表情来,“之前听丫头们说嘴,说是因着于姨娘的事,三婶也受了不少气,现在看来,可不是丫头们乱说么。”
    三夫人脸上表情一顿,微微露出些苦涩来。“是啊。是她们乱说的,我哪里能受她的气。”
    “可不是么,三婶是正头娘子。于姨娘却是个妾室,怎么能给三婶气受?”华恬顺着她的话说道。
    三夫人这回却不搭话了,若真只是个小妾,她抬手就能整治。不能整治了,还能转手卖出去。可千不该万不该。这小妾笼络了钟离老三的心,让他疼得跟什么宝似的。
    想到这里,心中更加苦涩,想她日防夜防。竟然防出了这么个厉害人物。
    “三婶,六娘看你脸色不好,可是六娘言语间冲撞了三婶?若真冲撞了。还请三婶莫怪。”华恬见三夫人沉默着不说话,眼中分明露出愤恨来。便说道。
    三夫人摇摇头,冲华恬露出个笑容来,“你是极好的,怎么会冲撞了我?不过三婶倒有话与你说,希望你听了记住一二……”
    说完,沉吟半晌,才继续道,“眼下大郎真心待你,房中便只得你一人,你可得好好珍惜,也好好看住大郎了。咱们女子不比旁的,若是夫君的心走了,这地位也跟着没了。之后那些小妾,一个接一个抬进来,可不叫人生生气死么?”
    听着三夫人这谆谆告诫,华恬心里不知什么滋味。
    若不是了解这个三婶,她倒要认为她其实是来让自己不痛快的。哪里有人,会这么对小辈说话的?
    不过因为了解这个三婶,所以她知道这都是真心话,真得轻易不会听到的话。这世间上,只有生身母亲和极亲近的乳母,才会愿意说这么一番话。
    钟离三婶对华恬说这番话,自然不会是因为关系极亲近,而是她就是这么个性子的人呢。
    不过无论她出发点是什么,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也让华恬心中多了份尊重。
    她点点头,说道,“这个六娘自然晓得。不过若夫君有意纳妾,我便主动帮他纳。不过是贪图好颜色罢了,顺带也能帮家里开枝散叶,我自然不会阻止。”
    “你这傻孩子,女人图的什么,图的就是这内宅的一亩三分地,怎么能不阻止?”三夫人着急地说道。
    华恬打量了这个三婶一眼,心中叹口气,这些话说得就太过了,她听在耳里不会乱说,她这里的丫鬟也不会,可三夫人的丫鬟可就不一定了。
    这三婶如今还能稳坐正室位置,没有被于姨娘弄下去,也算是三叔仁慈。在于姨娘那里,只怕也是觉得这个人好拿捏,换了一个主母恐怕不能这么滋润,才一直没有太过分。
    她有些好奇这个三婶的出身了,这得多没脑子,才会这么劝年轻的小辈?
    不过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她自然不敢留人了,于是给了在旁侍候的来仪一个眼色。
    来仪心神领会,很快门外响起脚步声和檀香的求见声,华恬招人进来,板起脸说道,“怎么这么没规矩?三婶还在这里呢。”
    檀香连忙告罪,紧接着又道,“少夫人,是将军回来了。”
    三夫人听见,连忙站起来,“大郎回来了么?你们夫妻多时不见,定有许多体己话要说,我这老婆子便不打扰啦。”
    华恬也赶紧跟着站起来,又上前扶着三夫人,笑道,“三婶哪里是老婆子啦,六娘看着,像六娘的姐姐呢。”
    没有人不喜欢别人赞美的,三夫人当即笑起来,又说了两句,便赶紧出来了。
    华恬一直将人送到园门口,目送人走远了,这才返回来。
    孰料才转身,就撞上一堵硬墙,接着就被人抱住了。
    “快放开我,丫头们都在呢……”华恬吓了一跳,连忙说道。
    哪里知道钟离彻不但不放,反而一把将人抱起来,抱着就走。
    听着四周高高低低的笑声,华恬羞得满脸通红,情知钟离彻是不会放自己下来的,只得将脸蛋埋在他怀中,假装什么也没看见。
    钟离彻一路将华恬抱进屋中,口中说道,“就不放。”
    他们进了屋,屋中丫鬟全都跑出来了。
    钟离彻将华恬放在桌上坐着,自己逼视过去,“什么叫‘若夫君有意纳妾,我便主动帮他纳’,嗯?”
    华恬坐在桌上,抬头看向钟离彻,没有半点害怕,笑道,“你可别忘了,我在前头加上了个‘若’字,可得看你的意愿。”
    见华恬言笑晏晏,钟离彻忍不住失笑,“总有你的理由。”
    “那是自然,我可没有主动将你送出去的意思。”华恬伸手点点钟离彻的胸膛。可钟离彻还穿着一身神武的铠甲,这指点,还弄疼了手指。
    钟离彻眸色一深,捉住华恬手,问道,“难道你就不能看到我纳妾,就使手段叫我纳不成么?”
    他虽然知道华恬心意,但也希望这个人为自己紧张,为自己抗争一番。无他,人的劣根性而已。
    华恬笑起来,“你心里有我,便不会想纳妾。若你想纳,便是心里没有我,到那时候我使手段,在你眼里,少不得就是恶毒了,我何必讨人嫌?现在你心里有我,我做什么你自然都觉得千般好,恨不得我抗争一番。”
    钟离彻一想,倒也是。他对简流朱无意,对采青无意,这两人使了手段,又牵扯到华恬,他心里可不是厌恶至极么?
    想通了,心里就不再介意,但还是逗华恬,“可我想看看你将其他女人赶跑,死死抱着我不松手。”
    这人可真幼稚,华恬冷哼一声,道,“我现在和简流朱反目了,又将采青送到太师府了,你还要我怎样?”
    钟离彻一听这话,觉得这也算是自己想要的效果,当下点点头,“那算你过关了。”
    华恬决定不和他计较,于是坐直了身体,伸手示意钟离彻将自己抱起来,说道,“走,看看胖牙牙去,你都多长时间不见他了,还不知道他认不认得你。”
    钟离彻双手伸出来抱住华恬,直接将人抱着往胖牙牙那屋走去。
    乳母得知钟离回来了,小夫妻肯定要看儿子的,早就知趣地离开了。
    两人进去时,胖牙牙正流着口水,睡得正香。一张胖胖的小脸蛋,已经依稀看得出,极像钟离彻。(未完待续)

  ☆、633 不作不死

钟离彻回来之后,华恬就让茴香将京中信息全告诉他,自己则躲懒去了。
    不过这也只是说说,虽然外头的事她不便插手,这府中的事却不得不管,完全多懒却是万万不能的。
    第一件,就是于姨娘的事。
    自从华恬和三夫人谈过之后,心里就有了计较,需要找小丫鬟在三夫人那里煽风点火。那日她诸多试探,也未尝没有给三夫人出谋划策的意思,然而三夫人根本听不懂。
    要跟三夫人屋中的人搭上话也简单,去年府中采买丫鬟,几乎是各个主子人手一个,带了一个机灵的丫鬟回去。那都是华家出品,华恬要使唤上来,自然是千易万易。
    这日华恬招来来仪,如此这般地吩咐,来仪点点头,很快就吩咐到小丫头那里去了。
    约莫十日之后,三夫人屋里,多了个俏丽温婉的小妾,正是三夫人给钟离三叔买的。她的意思也简单,说是如今于姨娘不能侍候钟离三叔,所以专门买一个回来。
    骤然见到三夫人买小妾回来,于姨娘大吃一惊。她和三夫人相斗多年,自认为非常了解三夫人,这个女人嫉妒心重,是绝对不会容许有女人留在园中的。她能留下来,是因为她捉住了钟离三叔的心。
    于姨娘心里涌上不祥的念头,她咬了咬牙,命丫鬟将三夫人屋中的大丫鬟尔舞悄悄请了过来,问她那日三夫人去华恬屋中到底谁了什么。
    尔舞当日就已经将两者的话一一交代,这会儿又听见于姨娘问,少不得再回答一遍。
    于姨娘听来听去,总觉得不对劲。华恬是有劝慰的意思。但是三夫人也是始终坚持不纳妾,甚至去劝华恬。按照这样的发展,三夫人怎么会买妾回来?
    她怀疑的目光看向尔舞,“你没有骗我?”
    尔舞连连点头,“绝对没有骗姨娘——”
    于姨娘挥了挥手,让尔舞出去,又将自己的贴身丫鬟叫来。让她出去再打听打听。
    丫鬟去打听了。也是没得到什么信息,只得将尔舞的话重新上报了一次。
    于姨娘百思不得其解,但钟离三叔已经连续三日不到她这里来了。三日里全缩在那个新买的小妾那里。
    再这样下去,她一定会失宠的,现在好不容易怀了孕,怎么可以直接失宠?
    于姨娘咬碎了一口银牙。低头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命人来帮她更衣。她打算去会一会那个小妾。
    到了那姨娘屋里,却没见到人,只看到了丫鬟垂手立在一旁侍候。
    “听说雅姨娘极善针线,我这里正想请教。不知雅姨娘到哪里去了?”于姨娘脸上露出一抹柔和的笑容,轻声问道。
    那丫鬟回道,“跟阿郎到花园里赏秋菊去了。于姨娘若要去寻,直去花园便是。”
    于姨娘听得心中一阵抽搐。竟然还一起去赏菊去了,她捏了捏帕子,慢慢地站起来,然后柔声赞了那丫鬟几句便走了。
    走到花园,正好瞧见钟离三叔偕同一个俏丽温婉的女子指点着菊花说话,那女子一边听一边点头,用仰慕的目光盯着钟离三叔,间或说几句话,惹得钟离三叔笑得合不拢嘴。
    于姨娘看到这一幕,心里大恨,她咬了咬牙,整理了自己脸上神色,才扶着丫鬟的手走过去。
    “三郎——”于姨娘娇滴滴地叫着,双眸更是欲语还休地看向钟离三叔。
    钟离三叔看到于姨娘,先是一怔,继而又是一笑,说道,“你有了身子,怎么也出来了?快快回去歇着,要吃什么,叫丫头们做去——”
    于姨娘心中更怒,我回去生孩子,你便和这小贱人快活么?
    她刚要开口说什么,对面响起另一个柔情万千的声音,“雅儿见过姐姐——给姐姐见礼了……”说着,竟然还福了福身。
    钟离三叔见雅姨娘如此知情识趣,脸上半点嫉妒的神色都没有,心中大为高兴。他半生被三夫人管束着,最是讨厌争风吃醋的人了。
    “雅儿,这是于姨娘,她比你先进门,你这礼行得也不算错……”钟离三叔说着,看向于姨娘,是想于姨娘也给雅姨娘一点儿面子。
    于姨娘知道钟离三叔的意思,可她如今怀了身孕,正是要被娇宠的时候,怎么可能给新进门的小妾行礼?自从怀了这一胎,她就连主持中馈的华恬,也敢拿捏着,怎么可能会将雅姨娘放在眼内?
    她没有动,而是面上笑着,转移了话题。
    雅夫人也不见怪,轻轻一笑,反而去安慰一旁有些恼意的钟离三叔。
    三人赏菊,气氛就尴尬起来了。加上钟离三叔认为于姨娘不给自己面子,说话时多有偏向雅姨娘,让于姨娘气了个半死。
    三个人你来我往,心里各有算盘,面上都笑意吟吟地说话赏菊,只是话语里的枪箭,老远也能感受得到。
    远处树丛后头,三夫人扶着莲蓬的手,看得又是快意又是失望。
    半晌她扶着莲蓬的手,示意要回去。
    回到屋中,她冷笑起来,“于姨娘她也有今天——”
    “奴婢看夫人这次选的人手段比于姨娘高了不知多少个段数,肯定能让于姨娘失势……”莲蓬在旁恭喜道。
    三夫人脸上的喜意过后,渐渐地又变成哀伤,“只怕走了虎,又来了狼。”
    莲蓬安慰,“夫人何必如此妄自菲薄?要说虎,夫人才是正宫范儿的百兽之王,于姨娘雅姨娘,都得听夫人的。她们呀,充其量不过是财狼而已。”
    “你倒会说话……”三夫人苦笑着说道。
    “奴婢说的都是真心话!夫人为正妻,自小受的便是恪守礼教,勉力持家。而于姨娘、雅姨娘,说一句不好听的,那就是专门学些讨好男子的活。要比讨喜。自是她们讨喜,要说受人尊敬,她们连被说上一说的资格也没有。”
    听了这话,三夫人终于高兴起来了,她历来受到冷待,心里也曾这么安慰过自己的。这下子再从旁人口中听到,更是给了她不少信心。
    不过。她同样有顾忌。“若是于姨娘倒下去了,雅姨娘又如同于姨娘一般,咱们岂不是白忙活了?”
    “夫人于雅姨娘有大恩。雅姨娘定不会忘恩负义的。便是她要忘恩负义,夫人手中握着她的卖身契,随后给了一个人,让人拿着卖身契来寻人。她还能好过么?”莲蓬说道。
    三夫人听着,只觉得莲蓬这个丫头实在太对自己的胃口了。自己想什么,她就说什么,简直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丫鬟。
    她高兴地点点头,“你这丫头。可真会说话,以后,你就跟在我身边侍候我罢。”
    莲蓬机灵。进来之后晋升快,现在也才是二等丫鬟。现在三夫人开口了,她骤然就变成了一等大丫鬟。
    “奴婢谢夫人,以后为夫人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声音带着哽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激动。
    三夫人点点头,挥手让莲蓬起来,嘴角的笑渐渐变冷了,“原先我还不知尔舞竟然被那个贱人买通了,幸好有你……”
    说起这事,她心中的愤恨,那是货真价实的。尔舞是她的大丫鬟,跟了她几年了,竟然轻易就叫人撬开了口去。
    这不是普通的背叛,在她心中,有一种自己不如于姨娘的憋屈感。所以,那背叛了的尔舞,真让她恨到骨子里去。
    因为雅姨娘知情识趣,又能和钟离三叔谈上几句诗词歌赋,很快便被钟离三叔宠到了天上去。
    三夫人心中委屈悲伤,但被莲蓬劝着,对雅姨娘也算大方,看在钟离三叔眼里,就觉得这个夫人变好了,心中便有了几分内疚,于是一个月里就会有七八天宿在三夫人房中。
    而于姨娘,骤然面对失宠,又被肚子里的孩子折腾得吃什么都吃不下,才吃下马上又吐,心情特别糟糕。很快,她便忍不住做出自己从前鄙夷的事,那就是争宠。
    以前她有自信,所以手段还算是高超。这会子心中恐慌,又因胎儿有几分底气,闹起来便有些失了规矩了。
    想当然耳,这让钟离三叔反感不已,心中也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以前三夫人说这个小妾不识大体他还不觉得,现在,他觉得发妻当真是慧眼如炬。
    从此,钟离三叔对于三夫人的话,也多了几分慎重,愿意多参考一下三夫人的意见。三夫人自然能发觉这其中的变化的,回去极为高兴地和莲蓬分享。
    莲蓬也很有眼色,赞了三夫人一下,又不着痕迹地说估计是三夫人以前说于姨娘的话,现在都应验了,所以钟离三叔才会如此这般。
    三夫人也是个聪明人,仔细想一想,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心中虽然还是有些不忿,但已经不如以往强烈了。
    而于姨娘闹一次没有效果,便闹两次,那手段越发低级,到得后来,气得钟离三叔让三夫人限定了她每日的吃食,多了的不给送,额外的银两,也被禁止了。
    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于姨娘呆住了,等她回过神来,巨大的失望笼罩了她,让她闹得更大了。
    天气逐渐变冷了,慢慢地又开始了滴水成冰的日子,于姨娘整日里出来蹦跶,要找雅姨娘算账,将钟离三叔的园子闹得不像话。
    一日她起来了,也不知怎么地,特别恼怒,用了早膳便气冲冲出门,要找雅姨娘算账。
    哪知才出了门,便踩到了门廊上结成了冰的一滩水,滑溜溜的,当下摔了一跤,将府中胎儿摔掉了。
    自从于姨娘怀孕之后,便频频作怪,预支银两时,华恬替她补上,这事便传得阖府皆知。后来雅姨娘进门,于姨娘整日里闹腾,也成了府中笑话。
    这会子,听说她摔跤摔掉了腹中胎儿,许多人竟然是暗暗称快的。
    这当中,最高兴的,莫过于三夫人了。
    华恬听到于姨娘的孩子掉了,转头就将此事抛到了脑后。
    有人就是这般愚蠢,才得了一点儿势就敢闹腾,看不清自己的地位,这事,可不就是教训么?
    现在朝堂上,除了百姓民生,多数都是右相府、太师府、太尉府之间的拉锯战,还有就是对当初袭击华府、袭击右丞相的人的追查。
    表面上看,似乎是拉锯,但华恬从钟离彻那里得知,圣人已经处置了许多人,也将右丞相和杨太师的势力瓦解了许多,就连李尚书和太尉府及其他权贵,也因为这些事牵连,被卸了许多势力。
    而华家,因为燕赵之地一善堂的事,先是被怀疑,后来又查出有疑点,有人恶意操纵,想扳倒华家。这些消息逐一公布,很快就传遍了天下。
    一直受一善堂恩惠的人,自然是义愤填膺的,华家使他们免于饿死,一片善心。可竟然有人从这里下手,恶意操控,捏造罪名去伤害华家,简直不配为人。
    一善堂的都是贫苦老百姓,所以他们的声音虽大,但传不到京城里去。
    除了一善堂,华家还有华家书院。当初燕赵之地事发,华家书院激进的书生写了不少文章声讨华家,丝毫不留情面。如今被证实,华家是被陷害的,他们都出离愤怒了。
    华家开设书院,让他们能够读书识字,这份大恩永生难报。而他们,竟然被煽动来对付自己的恩人,这是一个怎么充满恶意的世界啊!
    当然,他们当中心智不坚,受人欺骗蒙蔽,本身也有错,但如果不是有人恶意操控引导,他们何尝会做出这些忘恩负义的事?
    因为冲突激烈的内心,华家书院的书生并同天下书生,都纷纷发文支持华家,并反省自己容易受到蒙蔽和煽动,去伤害华家,在文末郑重地道了歉,最后,还专门说明了,以后对于华家不利的言论,他们一定会查证清楚才做出决定。
    这当中,还有几个读书不算十分好的书生,决定成立一个查证社,去查证那些被中伤和陷害的事件,还蒙冤的人一个清白。这个社,以后竟然名扬大周朝,这个时候,没有多少人想得到。
    华家的危急解除了,老圣人也松了口气。他倚重华家,可不希望华家倒了。(未完待续)

  ☆、634 暴雪惨案

而背后那些人,心情就糟糕了。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都担心下一次被踢下马的就是自己,所以到处人心惶惶。
    因为这样,就连中秋节和圣人生辰,今年也没怎么大办,只是草草吃了一顿饭就算。
    百官是没有心思,老圣人是爽得没空,他想集权已经很久了,这会子有难得的机会,自然想一鼓作气的。
    罢免了许多人,又要扶植自己的势力上去,这就需要人才。
    这下,老圣人觉得人才奇缺,心中更觉得华家不能倒。他想了想,华家首先便遭到黑衣人上门灭门,继而又被陷害说借一善堂敛财,只怕心里有怨。
    圣人一深思,觉得落凤出身低微,未免会堕了华恪的格调,而落凤和周媛乃妯娌,两人在贵妇圈子里只怕也步步艰辛。如果对华家补偿,补偿两位夫人,应该是最合适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两位翰林的感激之情的。
    老圣人转念又一想,华恬虽然嫁出去了,但嫁的是钟离彻,也不好什么也不表示,干脆一起给点补偿?但华恬现在已经是县主了,再升上去,估计老太后心里也不愿意。
    左思右想,最后老圣人给周媛和落凤封了三等诰命夫人,品阶从华恒、华恪。而给华恬的,则是金银珠宝等各种赏赐。
    这些封赏一下来,文武百官就震惊了。
    老圣人对华家的恩宠,简直顶天了。谁说圣人要出手对付华家的?那是无稽之谈!
    圣人这种封赏,是对华家之前经历的补偿呢。看看可怜的右丞相和杨太师,不,后者现在也不是太师了。而前者,到底会如何,现在还没有定夺而已。
    百官看清楚了圣人的心思,知道华家绝对是老圣人跟前的红人,心思就多了起来,甚至有些没有根基的小官员,更是攀附过来。企图从现在开始抱大腿。
    华家得到这么多封赏。华恒、华恪自然明白老圣人的想法。对于各种抱大腿的行为,并没有什么表示。华家书院,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何必现在接收这些闻利而来的人?
    对于华恒、华恪这种思想,周媛和落凤都清楚。但两人混迹京城已久,也知道一些官场上的潜规则,因此便出言相劝。
    虽然说不必将所有人都纳入华家的势力范围。但是可以从中挑选。如果真正有能力的,何不帮扶一把?世上就是有一众人。只为利益故。如果能给这个人足够的利益,就不用担心他背叛。
    华恒、华恪起初并不大接受这种劝,在他们看来,为着利益而来。总有一天,华家的利益跟不上了,那些人就有可能背叛。既然有背叛风险。何必还要接收?
    后来钟离彻和两人深谈了一次,终于改变了两人的想法。
    时间倏忽而过。很快到了深冬。
    一日夜间开始下大雪,第二日早上起来雪足有人大腿高度那么厚,城外贫苦人家的茅草房,甚至被大雪压垮了。
    老圣人一早得到消息,连忙派人去京城四周巡查救灾。虽然知道昨夜会下雪,但没有人想得到会下这么大,所以准备并不充分。
    派出京城救灾的人不少,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都有人去,直忙了三天,才将人都安置好。
    这当中,华家和谢家也下了命令到一善堂,让他们派人到邻近的村镇去救灾。
    一般而言,每个地方的一善堂,都有两家的心腹坐镇。他们对于要救灾,早就心知肚明,所以其实命令还没下,各处的一善堂就都行动起来了。
    一善堂几乎开遍了大周朝,所以各地都得到了一善堂的帮助,一时之间,民间全是感谢华家和谢家的声音。
    而京城这里,在救灾到达尾声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案。
    京城外西北方向,发现了一堆被肢解了的尸骸。因为暴雪,天气极冷,所以尸块保持得特别完整。但尸体实在被肢解得太厉害,找了许久才将尸体所有的尸块都收集起来。
    尸块还未被拼回来,凭着那个脑袋,就能看出来这个倒霉鬼到底是谁了。
    报到了京兆尹那里,说儿子失踪了的前南安侯郑大,跌跌撞撞地跑进府衙。才又见那尸体的脑袋,就惨叫一声晕了过去。
    看到郑大如此反应,京兆尹也明白了,这尸体就是前南安侯世子郑言的。
    命人将郑大扶出去请大夫,京兆尹叹着气摇摇头,脸上满是疲倦和同情。自下半年起,便频频发生大事,郑家怎么还敢出来惹事?
    郑言出来惹事,流离河画舫的事京城里哪个不知?被抓捕了也就是了,可郑大心疼儿子,使了关系和银子将人捞了出来。上头知道圣人并没有绝了南安侯府这一脉的心思,所以收了银子也就放人了。
    可你看,才放人多久,这前南安侯世子就出事了,还是这种惨事。
    以后的南安侯府,只怕就要没落了。
    因为杀人手段异常残忍,所以这件事不日便传遍了京城。许多人惊骇莫名,和邻里讨论时热火朝天,但晚间回了家里,皆是紧闭门窗,就怕那个变态杀手会出来作恶。
    郑言惨死,他的父母伤心之下,一下子病倒了。亲眼见过儿子惨状的前南安侯,更是一夜间白了头发。
    老圣人得知,赏了许多东西到南安侯府,又将南安侯的爵位重新赐给南安侯。
    可怜南安侯老年失去爱子,重新得了爵位,也没有一丝的欢喜。他得了旨意,当即就换上,进宫去求老圣人彻查此事,给南安侯世子报仇去了。
    南安侯认为,郑言平时行事,最多也就是偷香窃玉,行些香艳之事,绝对不会得罪不该得罪的人的。但流离河画舫一事之后。郑言得罪狠了端宜郡主、李尚书府和太师府,这件事,一定和三两家有关。
    其中最有嫌疑的,是太师府的杨侍中。端宜郡主和郑言私情被当场撞破,杨侍中和太师府沦为京中笑柄,杨侍中甚至虐待端宜郡主所出那个孩子,可想而知他对端宜郡主有多愤恨。对郑言又有多愤恨!
    因为郑言算是从小在老太后跟前露过脸的。所以他出了事,老太后十分关注,让老圣人一定要查清楚。惩治凶手,给南安侯府一个交代。
    前杨太师得到消息,急急的带着杨侍中就进宫来了。现在他们家简直江河日下,如果这罪名再落在杨侍中头上。他们就不用混了。
    两家对质,在御书房里吵了个热火朝天。其中南安侯心若死灰。豁出去了吵,让杨家节节败退。
    后来幸得老圣人调停,说京兆尹正在追查线索,一定会还南安侯府一个公道。
    京兆尹很快查出。南安侯世子死于下大雪那一晚,因为刚死就被雪埋了,所以尸体没有腐烂。也没有任何变化,栩栩如生。
    然而即便查出这个。也不能追查得到嫌疑。
    杨侍中当晚和其父在书房里,约了杨派的官员思索接下来该怎么走,这很多人可以作证。但是杨侍中在,不代表他不会派人去杀人啊。
    杨侍中又提出,可以盘查府中的人,看可有人半夜出去了。
    京兆尹自然是照查,他也不希望杨家就此衰落下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