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卿本贤妻-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陶氏听了她的话,觉得她还算有点脑子,知道自保,就给苏御史说了,也赞成如此。
  然后四房是被逼让苏庭樟和姜序华析产分居,苏御史逼着四弟把给苏庭樟的财产分出来,拿出一大半给了姜序华,四房的一个宅子也给了姜序华,都在衙门了办了手续,可让苏氏四哥在京里丢了个大脸。
  陶氏还说,苏御史最后讽刺说,他这么办就是怕四弟给苏家造孽,万一又看上什么高门了,姜氏性命不保。
  苏氏听完也是气呼呼,苏家怎么就出了四哥这样势利的,人都会有些势利,你说你势利就势利,把个无家可归的儿媳休弃,这事都做得出?
  陶氏也气,因为苏御史自己跪了三晚上祠堂,白天照常上朝,整个脸都是黑的,说自己没有教好兄弟,对不起祖宗。


第948章 戏精
  苏氏是在大嫂走后,就想这个四哥,他不是势利看中权势吗,等过了这段时间,那就穿上诰命服,又是皇子岳母,去指着他鼻子骂一顿。
  不过也就是想想,就算想肆意一把过活,也不能对谁都张牙舞爪,但有机会还是会教训四哥一顿的。
  三老爷回屋就看见气呼呼的太太,忙问出了何事,苏氏没说自己四哥干的缺德事,只是说了二姐夫兼族弟苏自林的亲父来了,被她大哥给教训后,押回江南去了。
  三老爷听了也头疼,虽然二姐夫过继了,叫生父大伯,但要是遇见那横竖不讲理的人,没事就来纠缠,也是扣在头上的臭狗屎一样,甩不脱。
  苏氏说道:“我大哥给江南族里写信了,苏家好不容易出个名仕,可别让他亲爹给祸害了,大外甥就不是让亲爹给祸祸到西昌府去了吗?要是族里能用心看着,族弟他亲爹也不能总跑京里来吧?下次他还敢来,老爷就去吓唬下,反正按二姐那算,老爷是娘家人,按我这算,又是苏家女婿,总够资格出头吧,可别把二姐的婚姻再搅合了。”
  一想到二姐好不容易过个安稳日子,要是再被不相干的人给搅合了,那就实在太堵心了,所以太太的话三老爷就上了心,果然,两年后,苏自林的父亲又来了,人家不提是亲父了,只说把三孙子交给侄子,跟着学画画,也好给苏家再带出来个名仕。
  那三孙子才十六七,一看就是油头粉面,两眼色迷,学什么画画,来了就在京里发展风流史,之后才知是在江南调戏个妇人,被人给打了,才送到京里来躲避的。
  三老爷知道后就告诉了周越康,好吗,周越康那霸王,怕过谁?没两月就让那小子哭嚎着要回江南,死都不在京里呆。
  后话不提。
  百合园,九爷看到被打包送来的妻子,心里明白是母亲的主意。
  妻子从大舅府上回来第二天,九爷就被母亲安排来百合园种辣椒,还说是去反省自己去。
  九爷听母亲先是训斥他,说对他两个哥哥都没这样操心过,然后就见母亲掉泪,说是当母亲的错,没给儿子挑个满意的媳妇,说着说着就揪着胸口憋着气,使劲捶着胸口,可把九爷吓坏了,要叫文大夫过来,母亲不让,喝了水,缓过来说,要是叫了大夫,你爹就知道了,到时肯定要罚你。
  九爷看母亲就这样了还为他着想,跪下说会好好和媳妇过日子,然后就听了母亲苦口婆心的说你也是这样,其实和小陶氏一样的执拗,为何不能有事敞开了说,你也藏着,我也掖着,两人就会越走越远,但你是男子,肯定就是你的责任大。养家护着家人是男子的责任,你不能把什么都推到媳妇那。
  母亲又说难道要像她当初那样,和你爹别扭了二十年?当年和三老爷不和,几个大点的儿子不可能啥都不知道,苏氏就把这话拿出来说了。
  九爷可不知道,母亲回房后是洋洋得意,演戏水平提高了,踏入戏精行业。
  当初生了桐姐儿,小陶氏温婉了许多,九爷虽然对妻子失望,但也想不可能人人都是夫妻知心,也就相对平淡的过日子。
  可后来,小陶氏又在女儿身上犯起了倔,九爷刚好在女儿一岁多开始就忙了,见了她的做法,婉转说了,没必要如此教导女儿,小陶氏不语,他也没放心上,觉得已经给妻子说了,她会明白自己的意思吧,谁知,等他回头一看,女儿成那样了,气的他是看着一脸满意的小陶氏,都不知该说什么。
  幸好母亲把桐姐儿接过去了,桐姐儿在母亲那才敢和父亲慢慢亲近,如今母亲又把小陶氏送来,他不是不明白母亲的心,就是想让他能好好的和媳妇敞开话来说。
  九爷也知道自己的性子,很少主动把自己的意思表露清楚,他觉得都是成人了,我婉转提个一二,对方总该明白的吧,不听那就是她的问题了,我没那么多精力来让她明白我,可母亲说你不说清楚,遇到那糊涂人,她怎么知道你的喜好和不喜之处。
  母亲说你俩之间,都有问题,但你是男儿,就应该主动,就应该教导妻子,把人扔一边,算什么丈夫?
  所以,在小陶氏还没来时,九爷也在想母亲的话,也在反思自己,不说小陶氏,就是桐姐儿,就是他当父亲的疏忽,他要是多放点时间和精力在女儿身上,也不会让小陶氏用她的方法教导个这样的桐姐儿出来,见了父亲除了行礼问安,就没一句贴心的话,这才三岁呀,大了不成了木头人?
  所以,这会看到小陶氏站在自己面前,行了礼后,忐忑不安的低着头,九爷走过去,伸手牵起她的手,小陶氏想挣脱,九爷紧紧拉着,说:“你是我的妻,这里没别人,不用怕,以后不用每次见我都行礼,我烦那样。”
  小陶氏抬眼看了眼九爷,又低头,她被婆婆打发过来,心里也怕极了,怕九爷不喜,怕九爷让她回去,怕九爷不理她。她更怕如果被休,那就是女子最大的耻辱了。
  九爷就带着她去了花房,几个花农都起身来见过九奶奶,小陶氏赶紧挣脱了手,九爷怕妻子见了外人更拘谨,打发了花农,就给她逐一介绍起他种的花。
  小陶氏当初待嫁时,娘家为了让她和姑爷对脾气,也找花娘教了她,刚嫁进来时,和九爷还算和睦,俩人在书房也一起种过花,所以她对花草并不陌生。
  九爷走到几盆小小花盆面前,说是桐姐儿种的,他带了来,等过年回府,再带回去给女儿。
  九爷诚恳的看着小陶氏说道:“对不住,是我忽略了你们母女,是我没有把我想的告诉你,以后我会慢慢改,我希望你也能慢慢改,就算为了我,为了我们的女儿,我们都要彼此告诉对方想要的日子是什么样,如果你实在看不上我,我也不耽误你。”


第949章 轮回
  听九爷说到后面,小陶氏眼泪流下来,慌忙说道:“不是的,妾身从没看不上九爷,妾就是……就是……”
  能让小陶氏说出这话,都是她的突破了,九爷擦了她脸上的泪,继续说道:“我不想家里像学堂一样,也不想桐姐儿像书本里的人,我的女儿,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像我父母对我,我喜欢种花,我娘没逼我去科考,所以我也不会去逼我的孩子。”
  小陶氏缓缓点了点头,听着。
  “我的妻子不是给别人当典范的,如果那样,我不如娶个退役宫女,规矩典范做的更好。”
  小陶氏看着九爷的眼睛,眼里有着严肃,她点点头,这话,她明白。
  “妾……,妾身慢慢改。”
  九爷舒口气,还好,能说出来,就怕她沉默,那就是你说的我不认同,但我不反驳,因为了解自己,所以,他就更了解妻子。
  九爷一笑,不提这话,只是拿起一盆花,说交给小陶氏,就让她来打理。
  小陶氏也点头应了,又觉得光点头不好,赶紧说声好。
  夜里,俩人一个屋子,但因为守孝,也是互道晚安无言睡了。九爷是想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慢慢来,都让彼此有个适应阶段。
  而苏氏专门派秋枝去百合园送东西,等秋枝回来说九爷九奶奶都在花房忙着哪,她松口气,两个别扭的人,只能指望儿子主动点,一是本来就该男子主动,小陶氏又是如此性子,要是老四不主动表态,小陶氏就是有心来改,看见老四那样也缩回去了,看来那次装假要晕过去还是吓着儿子了。
  苏氏偷着嘿嘿乐,希望那俩人能有个慢慢开始,不然,儿媳把礼教顶在脑袋上过日子,儿子再去纳妾?
  虽然说守孝猫着,也不是就都不能出门,只要不大张旗鼓的逛街游玩,去别人家赴宴或者自家给别人下帖子开宴会就行。
  所以,隔三差五的,三老爷也带着三个宋和从和坐车去盘云寺,每次去从和都要带上好些点心,让苏氏又赶紧交代王花花可别那些掺了别的给装上,那就太失礼了。
  天冷,已经下了第一场雪了,从和说得去给师傅送点木炭,因为听母亲说,好的木炭不熏眼睛,所以从和就提出给师傅准备。
  然后法师就看到谢三带着四个高矮胖瘦不一的小儿郎来了,给他行了礼后,又从下人那拿个木铲,说来扫雪。
  谢施主还说给法师送了上好的银丝碳,是弟子孝敬师傅看书用的,免得熏了眼睛。
  法师心道等你们来扫雪送木炭,岂不是要冻死了?但也为弟子能有颗质朴的良善之心欣喜,这是他的长处了,可缺点也太多。
  黑脸师叔带几个儿郎去了他们学习的地方,法师留着没让人打扫,从和进来,还叹气说,幸亏来了,不然怎么办哟!
  这几个就开始干活了,石奎连木要上前,三老爷没让,嘱咐他盯着那几位别摔倒磕着就行。
  然后他就去找法师聊天去了。
  八痴法师看到弟子父亲要见他,点下头,谢施主进来后躬身见礼,寺人拿个铺垫放下,他坐下。
  法师就静看着,谢三也静看着,半天问了句:“法师,在下想请教法师一件事。”
  “施主请说。”
  “法师怎么看待转世轮回?”
  “……”
  “法师,我也是听从和母亲几次说,从和没准是八代方丈转世,才这么闻不得肉腥,见不得荤,法师也知道我太太有些……,所以,我就想来问问法师的。”
  法师沉默,谢三等候。
  法师铺开纸张,谢三赶紧跪正,磨墨,法师写了一段话递给他,谢三看到上面写着:
  三千世界,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在声闻、辟支佛地。
  谢三看了半天,不知何意,但法师已让他退下,他就稀里糊涂的拿着这张纸,出去了。他看了两遍,不懂何意,就叫来石奎,送到旻雕那裱好,回去问问太太再说。
  三老爷也是听太太那么说过几次后留了心,暗自也琢磨了,就准备问问法师的,可法师这回答高深莫测的,看不懂。
  而屋里的法师静静的坐了半天,起身出去,带了个护僧,匆匆下了山。
  虎头山山脚下,离天慈庵一里外,一个茶亭,这里只是觉能法师和八痴法师有时谈道论经处,亭外几个比丘尼端坐着聆听。
  觉能听了八痴的不解,微微一笑,说道:“既然法师用地藏菩萨本愿经回复谢施主,贫尼也用地藏菩萨本愿经来回答吧。”
  她转身像亭外的比丘尼点下头,一人起身铺好纸张,磨墨。
  觉能法师写下: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八痴法师接过,看了这段早就背的滚瓜烂熟的这段经文,告辞返回。
  回来后他都在默念经文,可那个顽皮弟子总和他小时重合,他起身出去,远传看那几个小儿蹲在地上不知找什么,不一会弟子从和站起,手捧着欢喜的跑向谢施主,仰脸笑着,高举的手微红,谢施主低头看着,伸手摸了摸从和的头,从和躲开,又转身跑回去。
  夜里,八痴睡着,看见师傅抚摸他的头,那时他刚进寺里,总是调皮,有次从山下滚下,磕破了头,可他忍着没哭,等师傅给他上了药,包扎好伤口后,就这么摸着他的头,让他不要再乱跑。
  八痴一咕噜爬起来,问道:“师傅,他是你吗?”
  师傅没有回答,渐渐消失,只有墙上挂着的那个几个字,夜里却很明显的让八痴清楚。
  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第950章 自强自立
  三老爷回去把自己的问话和法师的回答告诉太太,苏氏是吃惊坏了,自己随意的那么玩笑秃噜嘴,竟然让老爷记在心里,并去问了法师,还说是她说的?
  丢人丢到法师面前?
  等老爷问法师的回答是啥意思?苏氏抓狂,她哪里知道?她就看过几本经文,还没看懂过。
  三老爷看太太那样,赶紧说:“不可说那就别说,当我瞎琢磨,以后不管那么多了,反正从和这辈子是我儿子,我就是他爹,亲爹!”
  难不成还有后爹?
  然后苏氏就严肃的说这类事情以后别提,想也不想想,不然就……,后面没说,留着老爷自己去想。
  三老爷同样严肃道:“我不想,再也不想了。”他以为是说了会影响太太或者儿子的那啥,那肯定不要乱想了,好好珍惜现在的日子才好,管他上辈子儿子是什么哪。
  苏氏也不提这事,把老爷从寺里求来的几个平安符给太夫人送去。
  缘草堂里有笑声,二房里夏青出来,给太太福身后说道:“是朱家来人了,说那个阿金嫂生了嫡子。”
  苏氏推门进去,太夫人见了招手,笑眯眯的说道:“老三家的,来,一会拿几个喜蛋回去给孙子吃。”
  屋里朱秀莲站起,“三舅母,今儿我请了假。”她如今还在旻饼当掌柜,做事努力,勤勤恳恳的,秋桃总为她说好话。
  苏氏说了句你安排好了就行,也恭喜朱家又得一嫡子。
  朱秀莲脸上有着喜气,看来在外日子过的不错。
  太夫人乐呵着,根本不提外甥女和朱金明,只是关心的问问母子的身体,朱秀莲说小侄子生下来快八斤,太夫人拍巴掌,说好,结实的小儿好养活。
  说说笑笑的,走时朱秀莲说想和舅母说话,苏氏就带她回到燕旻堂。
  朱秀莲先说了她嫂子阿金嫂是个能干的人,把铺子打理的很好,就是怀孕期间,都是每天查账,找的人也做事利索。
  她还说了她侄子侄女,阿金嫂也照顾的很好,就是她自己的儿子,阿金嫂都派人每天照顾,好让她去铺子里做事。
  苏氏就听着,不时的是吗、挺好的、这样就好,心里想不知她重点要说什么。
  最后朱秀莲鼓起勇气说道:“三舅母,我想自己开个店铺,我自己存了点钱,我嫂子说给我借点,今儿来就是给三舅母说下,等旻饼找到人了,我再离开。”
  就这事呀,苏氏看她忐忑不安的,这个苏氏早就想过,说等她历练上两三年,到时资助她自己开一个啥铺子,自己做生意多赚点也好把朱家撑起来,如今有了阿金嫂帮忙就更加好了,对于朱秀莲来说,她就不用把她哥哥扛在身上了,那个能干的阿金嫂就都顶起来了。
  苏氏愿意看到这样自食其力的女子,虽然阿金嫂嫁给朱家就是想借势,但苏氏没看低她,一个寡妇,没个背景,别说外人,就是夫家要是吞食她们母女都是轻而易举的的事,当初冷家母女,不是平民老百姓,不一样日子难熬,不是国公夫人接她们母女来京,还不知道落到什么地步哪。
  于是她就欢喜的恭喜了朱秀莲,“这是好事呀,能自己开个铺子,慢慢积累,也能多赚点钱,到时你们母子也有个着落,就是将来儿子娶亲都不怕了,旻饼你放心,我让她们尽快安排人,你那要是急就先忙你的。”
  朱秀莲忙站起给苏氏深福一礼,苏氏让她别那么客气,坐下说话。
  “正准备给三舅母说后就去看铺子,我想就挑个我嫂子店铺附近的,也好互相照应。”
  “那打算做什么?”
  “我嫂子建议我做个菜馆,那个比别的投资小,要是开个布匹粉脂类的投资太大,菜馆要是师傅找好了,就是添些桌椅什么的,先从小点的做起,有了经验了再开个大的。”
  苏氏点头,务实,没想一口吃个大胖子,这点就让苏氏对朱秀莲一直有好感,想想她当初可是官家女呀,能在逆境中慢慢熬出来,能坚强面对社会,对于一个被休的带着独子的官家女来说不容易。
  苏氏准备送点银子当贺礼,当她在店里干了这么久的奖励,但现在没说,等她开店那时再给,也能帮下她。
  得到舅母的回答,朱秀莲感谢了舅母,也就没多呆,连声道谢的离去了。
  苏氏又让秋枝给俞管家捎信,说了旻饼要找个女掌柜的事,这事还是交给忠心耿耿的俞管家去办好了,她不费这个脑子,主要是三房下人她都不怎么熟,熟悉的就身边几个。
  没想到是稻芽主动提出来想去旻饼当女掌柜,苏氏好奇了,原本还想让她以后接替秋枝哪,过个十来年,肯定胜任,稻芽手脚利索,能干,以前不爱说话,慢慢熟悉后,这几年也放开了,话也多了。
  “太太,奴婢想去外面做点事,奴婢就不服气,为何女子就不能在外做事?奴婢能做好,会跟着朱家表姑奶奶学。”
  稻芽跪下说道,一脸的严肃,苏氏想起稻芽母亲重男轻女,当初因为她大嫂生了个孙女就在家打鸡骂狗的,没准对自己的女儿也不怎么样,要不然稻芽能有这想法?
  苏氏点头应了她,能想出去做事的,她肯定给予支持,就像稻芽说的,谁说女子不能在外做事?再过千年,满大街的女人上班工作养家糊口,不是一样和身强力壮的男子挤公交车?
  苏氏让她直接去旻饼找秋桃和朱秀莲,让朱秀莲把她用最短的时间带出来,稻芽磕了三个响头,眼睛红着退出了。
  让苏氏又感叹女子想好好的活个人样真不容易呀。
  从和的奶娘刘氏是稻芽的嫂子,也来给太太磕了头,说谢谢太太,刘氏话少,憨厚,当初是稻芽求了太太,才能到十一郎跟前,算是下人中一步登天了,自那以后,婆婆也不骂她了,把孙女也带的好,前年,苏氏就让不用夜里当值了,不能耽误人家自己生孩子,所以去年她又生了个儿子,可把她婆婆高兴坏了,也不让她再当奶娘,都不傻哪,要是给别人再当奶娘,以后再怎么好在太太和十一郎跟前露脸?


第951章 怀念
  这就进入腊月了,都在忙着准备过年物品,今年谢府是可以省了这个节礼了。
  喝了腊八粥,忙忙碌碌,谢二姑太太捎来信,说会在年初二回娘家,太夫人欣喜,交代大儿媳要提前安排好,她也让人收拾好小跨院,每天放个炭炉,热着屋子。
  年前半个月,九爷带着小陶氏回府,一同来给母亲请安。
  苏氏发现俩人脸都是有些粗糙,但精神气还好。
  九爷笑嘻嘻给母亲行礼,小陶氏有点羞涩,那种羞涩和平常不同,带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那种,有点娇柔女子神态了。
  桐姐儿是欢快的跑进来,但看见母亲稍微迟疑了下,又走过去给父母行礼,九爷是一把抱起女儿,说道:“想不想爹?”
  桐姐儿轻声的说想,九爷把脸凑过去,桐姐儿看看母亲,又看看父亲,就凑过去啵了下,九爷说道:“还有你娘哪?”
  说完抱着桐姐儿走过去,桐姐儿有点紧张但也听话的在母亲脸上啵了下,苏氏故意逗趣:“还有祖母哪?”
  九爷放下桐姐儿,她就扑到祖母腿上,仰脸亲了祖母一下,苏氏眉开眼笑的抱起她,也在她脸上啵了下,还拿起个点心递给桐姐儿,她拿起看看父母,小口的吃起来。
  毕竟还小,小儿的天性还在,这几个月和八娘子、雪莲在一起,她两个虽然斯文点,但也不死板,又有从和子旦这两个经常来捣乱,很快的桐姐儿就改变了,原本就不是那么呆板的人,要是说天性,除了栏姐儿就算她是好动的,比八娘子和雪莲活泼,硬是让她娘给养出个女戒模板来。
  看桐姐儿有时在园子里跑来跑去的,笑的咯咯的,苏氏心里难过,也怨自己把什么都放手,明知小陶氏那样的性子,也没多留意,桐姐儿可真是受苦了,这个和当初的栏姐儿不同,栏姐儿是冲动,而且说话根本不经过大脑就说,有些像三姑太太,而桐姐儿会看人脸色,说话谨慎,只有放开了玩乐时,才像个几岁小儿。
  九爷给母亲告辞,说要回去收拾下,苏氏就说先把桐姐儿继续放这,以后再说,九爷应了,带着小陶氏出去。
  桐姐儿是见母亲走后,才舒口气,悄悄说她愿意跟着祖母,把苏氏看了心疼的抱紧了她。苏氏想还是她带到过年吧,让儿子媳妇再亲近一段阶段,再把桐姐儿交给他们,她不能长久带着桐姐儿,不然母女怎么亲近起来,要是儿媳再生一个,将来桐姐儿就可怜了。
  这次改变最大的是九爷,他每天都会带小陶氏来给父母请安,然后再带桐姐儿回去料理当初她种的花,小陶氏也跟在父女身后,九爷刻意的和女儿都弄的满身灰土,就让小陶氏给桐姐儿洗澡换衣,再送回燕旻堂,小陶氏也不像之前,女儿有点失仪就是训斥,她温和的态度,让桐姐儿渐渐放松,但还是不如和父亲那般自如亲热。
  小陶氏看到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女儿,看到女儿和九爷俩人彼此玩乐,有时把泥土互相抹到脸上,她有些失落,女儿从没有和她这样亲近过,以往她觉得这样才是正确的,从小礼仪规范,规矩严谨,走出去才是她的骄傲,可如今却看到女儿从没偎依在她怀里撒娇过,却能靠在父亲怀里,两人一起看画册。
  看到女儿谨慎的、小心翼翼的偷看她,小陶氏心里不是滋味,就想起二嫂徐氏说的,最亲的就是自己的骨肉了,那是怎么亲也亲不够,恨不得自己疼也不让孩子哭,可她为了教育桐姐儿,经常的罚她,让她把眼泪忍下去。
  “母亲不哭。”
  小陶氏低头一看,桐姐儿站在她跟前,举着个帕子,小陶氏伸手把桐姐儿紧紧抱在怀里,亲了亲女儿的额头,远处九爷微笑。
  “叫娘,以后叫娘,娘再也不罚桐姐儿了,是娘不好。”小陶氏忍住眼泪,看到桐姐儿回头看看九爷,才叫声了娘,就被母亲紧紧抱住。
  九爷来找母亲,说让桐姐儿白天仍旧在母亲院里跟着闵先生读书,晚上就接回去,苏氏痛快答应了,还把桐姐儿叫来,桐姐儿眼睛发亮,说以后跟着母亲一同睡。
  反正守孝也不能那个,九爷干脆就让小陶氏母女一个屋子,孩子小,一切都来得及。
  苏氏看到这样,才算稍微放了心,这两人相似的性子,要是没人主动来变化,就很难走在一起,她也不愿看儿媳孤苦,而儿子却另找个知心人,能慢慢改变,慢慢接受彼此,不能说老大老二那般吧,也不要夫妻俩渐行渐远。
  三老爷是不操心这些,苏氏也没给他说,因为男女想法不同,更何况苏氏又是个穿,不可能把自己的主观强压给三老爷接受。
  明面上不能走礼,但暗地里,廖安志提前来了谢府,还捎来了廖安华从西昌府派人送回来的年礼,周越康也来了,太夫人是见哪个都是哭的呜呜的。
  特别是看了大外孙给她捎来的西边的几种贵重药材,更是心疼的哭我的外孙我的曾外孙,就是侯爷都眼泪汪汪的。
  廖安华还给三舅一封信,说到了西昌府,丁家的人热情接待,就是去永登县,都派人一路护送,那里的人上上下下都打了招呼,就是下人也是丁府帮着给找的。
  心里感谢三舅三舅母,说那里还好,不像想象中的,每到集市,热闹的很,还有周围的牧民来此交易。
  还有丁家的一封信,如今丁家是丁氏的大伯父掌家,但从了武职,是一卫所的千户,丁氏的父亲还是文职,职位不高。
  苏氏看了丁家来信,遥远的亲戚,没有见过,但看信就觉得亲切。最主要的是那边的空气是那世儿时格外熟悉的缘故吧。
  可以想象大外甥描述的情景,骑着马的牧民,穿着皮袄,带着毡帽毡靴,从山上下来,用他们的自家的毛皮,交换一些生活用品,而当地的居民也有会说几句他们的语言,他们也会简单的问好。
  可这辈子都很难再回去看看了。


第952章 嘚瑟的宋八
  三老爷发现这几天太太有点没精神,想了想,最近没啥事呀,儿子身子很好,老四也回来了,仔细想了下,是看了丁家来信后才这样的。
  三老爷小心翼翼,也不敢多问,他以为太太是想奶娘了,从太太有时的说事中,他知道除了岳母和岳家大嫂,太太就是和奶娘最亲,而那个奶娘又总说西昌府的事,肯定是丁家来信让太太怀念那个总爱胡说八道的奶娘了。
  苏氏这几年忙忙碌碌,几乎没再想起前世的事,这次丁家的来信,让她想的却不是那世成家的往事,而是想起小时候,还没上学时的玩乐,读书后的成长,想起那时冬天没有什么蔬菜,天天的大白菜萝卜土豆,肉几乎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到的日子。
  就是大了后,回家乡,她说在外反而喜欢吃儿时最烦的那几种菜了,姐姐说那是因为你老了,所以怀念。
  那世老了,过去了,而这世也开始老了,所以想起那几乎忘掉的又记忆深刻的种种。
  看着从和穿的跟狗熊似得在院子里四处撒欢的来回跑,脑海里就是儿时的冬天,不怕冷的在雪地里滑冰、拉爬犁子,非得大人来喊才各自跑回家。
  宋家三兄弟已经回国公府了,只有从和的跟班连木和何子陪他玩,三老爷在旁边看着,从和咯咯的笑声,有时还高声尖叫。
  苏氏抬头看见从和跑到三老爷跟前,把个雪球递个父亲,三老爷扔的远远的,几个小儿拍巴掌叫好。
  三老爷拍拍手,回头看看太太,苏氏看见,看见他眼里的担忧,心里温暖,这几日自己是颓废了点,话也少了,老爷偷着叮嘱儿子不要打搅她,她都知道。
  苏氏走过去,蹲下,也捏了个雪球递给老爷,“老爷再扔一个,要扔远点哦。”
  三老爷看见太太恢复往日那样,咧嘴笑了,伸手接过雪球,后退两步,使劲迈步一扔,苏氏也和从和他们一样拍巴掌叫好,三老爷得意的哈哈乐。
  前世离这太远,这世才是美好。
  年三十,太夫人提前说让儿孙各自过吧,也别来她这聚餐了。
  太夫人是想,儿孙都守孝,一身素衣的,饭桌上都是素食,看了晦气。
  其他人不用过来,侯爷夫妻和三老爷夫妻还是要来陪母亲的,就做了两桌,太夫人自己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