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卿本贤妻-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侯夫人开始听到前面心里不得劲,不知弟妹是有心还是无心,因为她曾担心过孙子少,说过多生几个庶孙也好呀,可听到后面,点头称是,是这么回事,当家男人脑子糊涂,才会有人糊弄。
苏氏是故意那么说,这女人呀,摊在自己身上,就恨不得一个妾没,一个庶出的没,可是到了自己儿子身上吧,虽然明白时也知道,可就是一门心思多抱孙子,正室哪能个个都能生三四个嫡子?有的前面先生俩嫡女,可不就嫡孙少,所以就觉得有庶孙也好。
当时听到大嫂那么的给她说,她就想反驳几句,硬是忍住了,今天借着这个话,刚好说出来,苏氏自己是给儿子交代夫妻相守最好,所以她内心坦然,话也说的坦然,但还是给大嫂留点面子,不然一个府里住着,揭老底干嘛,点到为止。
侯夫人后面也笑着说,侯爷也把几个儿子召集来,严肃说道宠妾灭妻是祸家的根,将来家规上要加一条,要是没嫡长子,过继,也不能把家业让庶子继承,免得有了暗害嫡子之心。
书房里,宋八来了,告诉德哥,让他看着的那几人,就是八皇子从江南带回来的证人。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说这殿下怎么出去一趟成查案的了?”
八皇子委托宋鹏飞的事,鹏飞没给父亲说过,所以宋八不知,就是那几人也都是宋鹏飞派的人查到了,八皇子被派送安阳出嫁,那时他就找了宋鹏飞,说会拐去江南,让宋鹏飞的人跟着他一道,为了显示是他自己查到的,他才在江南呆了好久。
这些宋八都不知,还在这瞎琢磨,三老爷是不管那么多,反正是查出来了。
“德哥,你说,我家老大去了晋阳,都没个信,我去问我大哥,他让我少管,当初走的就急急忙忙,我可不信什么历练,德哥,你说这端和郡王府的事,和他们有没有关系?我只和德哥说说,没敢去问我大哥,我大哥如今和我爹学了一招,那就是抬腿要踹人,我懒得理他。”
三老爷听到这,呵呵笑了,说道:“别看要踹你,但也觉得你如今像样了,上回大表哥还说,总算对你放心了,如果鹏飞像你,他可是到老都操不完的心,自己儿子都没让他这么操心哪。”
宋八摸摸头跟着嘿嘿的,“我赚了银子,给我爹、我大哥、大嫂都买了礼物,我亲自去买的,我爹倒没啥反应,我大哥可是热泪盈眶了,说没想到还能活着收到我自个赚来的银子买的礼物,这话说的我怪难受的,想想鹏飞那臭小子,当值发了俸禄,马上给媳妇买东西,气的我踹了他一脚,他才给我和他娘买了,你说说,儿子白养。”
三老爷是想到那次老二给太太买个步摇,太太跟宝贝似得装起来,还有老大给买的玉镯,老四给买的个金钗,太太时不时拿出来,看着就是满脸欢喜。
想到这,三老爷想起老三庶子好像从没买过东西,不过他也没赚过银子,想想都头疼,如今还立志要苦读哪,想起那个探花郎,苦读有何用,不过,老三倒不是坏心肠,就是傻了点。唉,都是他姨娘给教坏了。
三老爷想自己除了一个老三,没庶子了。可表弟有呀,所以就语重心长的说道:“表弟,这庶出的还得嫡妻来教育才是,我看你儿子不少了,以后可别再生了。”
宋八听表哥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噎住,他没想再生庶子呀,就是想生,也指望媳妇再生个老来子。
“我还想和德哥一样,再生个嫡子的。”
三老爷得意的笑了,谁能跟他似得有福,人到中年了,原配生嫡子?那就是大福!
但也不好打击表弟,三老爷就美得晃头,宋八凑跟前问道:“德哥,你有啥诀窍没?告诉弟弟,我绝对不告诉别人,那时你一月歇正屋几次呀?”
三老爷马上就一脸怒容,瞪向表弟,这等事还有张嘴问的?但心里想那次可是酒后,都分不清是不是做梦。
宋八赶紧坐远,嘿嘿道:“我不问,德哥,我想这次带着辣椒去辽东,等都晒完了我就去趟,再晚了路上就不好走了。”
这个是正事,三老爷问了问收成,又问堂舅和大表哥的意见,宋八眉飞色舞把他的成就说了遍,还说他爹万分支持,路上护卫什么的都帮他安排好。
见表弟能有这个精神头,三老爷很是为他欣喜,没觉得他自己呆着带儿子有啥不对的,反而觉得他的成就就是把家护好,孝敬母亲,让儿子们都顺顺利利的,也是他谢三一大功劳。
得意的俩基友畅想以后的美好日子,不是因为孝期,都要喝两杯了。
第931章 吃味
端和郡王府之事,皇上下了处决,夺爵抄家并贬为庶民,姜仪芳和抱来的假儿子处死,江南姜家满门抄斩。
这闹哄哄的事终于定了,京里人唏嘘几声,也不再多议论。
但朝里人就开始盯着江南布政使的位置,不知皇上会派何人去,但没一个敢推荐或者自荐的。就是晋阳知府的缺也有人盯着,都不敢表露出来。
这些都和谢府无关,谢府就是个混日子养孩子的白拿朝廷俸禄的侯府,靠祖宗当年的建功立业才代代袭爵,没给朝廷出过力。
可是,又一个封赏让人琢磨开了,原来端和郡王世子私自开采铁矿之事是由京里去的宋八的儿子宋鹏飞和武陵侯府的侯爷的老来子曹田两人发现的。
这俩人在京里号称小孟焦,经常形影不离,但也惹事少,不像当年的宋八和谢三那样张扬,前不久说是让府里子弟去历练,大家也就奇怪一下,可如今这事是他俩发现的,就让人琢磨了,难道是皇上派去的?
据说,宋鹏飞和曹田去了哪里后,立马结实了一帮年轻的当地官家子弟,京里来的国公府的和侯府的子弟,哪个不高看?
这俩人就让那些人带着,游山玩水,啥都好奇,就一路好奇到煤矿了,又好奇有个地方很奇怪,宋鹏飞就叫了几个关系好的、胆大的,几人偷摸的跑进去偷看了,然后就发现了。
所以,这次,那帮小年轻全部立功有赏不说,宋鹏飞和曹田连升几级,成了小官了,继续在晋阳历练。
可把随国公和曹侯爷乐坏了,立马挑选忠心能干的人手派过去,免得两个年轻再被当地那些老油条官员糊弄了,就是跟着去的那几个当地的官家子弟也有赏赐,也乐坏了那几家,原本看着是要往纨绔败家方面奔的,一转身成朝廷表彰的人了,个个都把宋鹏飞尊为上宾。
随着赏赐过去的,还有晋阳新知府,谁也没料到的,是吴家人,也就是吴孟氏的公爹,白老四的嫡女嫁的是吴知府的侄子。
人精们就又开始琢磨皇上是啥意思?吴家人不显山不露水的,之前吴知府是个从三品的户部右侍郎,去那明面是降品级了,但谁都知道在那能有个成绩,过几年回京,那就是上升了。
三老爷却在书房听表弟的牢骚,他吃味哪。
“我去问了我大哥,问让鹏飞去是不是事先知道了消息?可我大哥让我别胡思乱想,说我嫉妒自己儿子能干,德哥,我是嫉妒我儿子吗?我是生气瞒着我,还有就是这事让我去也能办呀,我就是个吃喝玩乐的不能做大事的?太小看我了!”
三老爷呵呵乐,看表弟那委屈样,不想打击他,太太就说过,既然能看出来,就别张嘴说让人不痛快的事,这不明显的把功劳给年轻的侄子吗,给你个年过四十的有何用?侄子有了这功劳将来的前程不就有个奔头了?
“唉,我也只能给德哥发发牢骚,我又不傻,咋不知道,要是我也留给年轻一辈,怎么会给我这个老废物?”
这话三老爷不爱听了,如果表弟是老废物,那他岂不是更废?
“谁说的这话?表弟可别听他们的,你不是要动身去辽东吗?好好做事也是本事,谁说的非得立功建业的才是本事?国之根本,民也,那百姓就得靠土地,表弟能把地种好了也是本事,当个大财主,将来我还跟着沾光哪。”
宋八眼睛这会亮了,“那是,我都准备好了,还想带点啥过去,宋四说他给我货源,那是他的路子我不沾他的,不过能做的别人都做了,哪还有等着让我来捡个便宜?我爹说我能把辣椒做好了就是能耐了,嘿!这次我爹都夸我好几回了,让我好好干,别给儿子丢脸,我听这话怎么不对味的,都是儿子别给老子丢脸,到我这就翻了个。”
虽然嘴里这么说,但心里也为儿子争气而高兴,三老爷就言语鼓励他,让他去了辽东可别光顾着交友了,得把正事干了再说。
而苏氏在娘家和大嫂说话哪,也说起派往晋阳的吴知府,因为宋八的闺女孟宋氏,就想问问大嫂。
陶氏说道:“那吴知府身边的姻亲都是得力的,去了晋阳也能压得住,那个地方,地方人抱团,要是排斥个外来人,那就容易的很,为何没啥特殊情况,不是太贪或者对百姓太苛刻,不会乱动那里,就是这个原因,吴知府的祖母是并州郝家的,原来的端和郡王世子夫人娘家就是并州郝家的,要不然那世子能去晋阳,可他倒了,郝家也受连累,吴知府去了,郝家家族肯定对他恭维点,他也算郝家血脉,恰好他娶的媳妇的堂伯父是晋阳一个大儒,文人那也走得通了,又有孟家、薛家、白家几大姻亲,去晋阳,就是当地人也得掂量掂量。”
苏氏点头,这些她不懂,白痴,大嫂不亏是苏家嫡长媳,不仅内宅家事要料理清楚,对外也不能一点头脑都没。
“锦娘,我和你悄悄说,你大哥告诉我,估计也是想让我告诉你一声,江南布政使没准会派彭黑脸去。”
“哪个?”苏氏好奇,彭黑脸是谁?
“就是去年才调回京的,陕甘的彭都督,调回京也没具体正事,因为那人长得黑,又总爱吊着脸,听说是农家子一路升上来的,有次在宫里见到他夫人,看着跟他母亲似得,外人都背地里叫他彭黑脸。他来京后也是闭门不出,从来不参加交际应酬,家里具体情况外人也都不知。”
苏氏好奇了,还有这么个怪人,没听老爷说过,不过没准他也不知道,不是说去年才调回京的吗。
“给你说,也是你那大外甥的岳家不是江南柴家的吗,那将来彭黑脸去了江南,就得多打交道了,不过这也是你大哥琢磨的,还不知道皇上会派谁去。”
嘿嘿,大哥要是乱猜的能说出来吗?还是向着自家小妹。
第932章 奇特的人
宋表弟踌躇满志的去了辽东,三老爷亲自送到城门外。
走前,苏氏准备了一堆礼物,让带给宋表姐,宋关氏也准备了好些物件让公爹带回娘家,宋江氏眼泪汪汪的要去送,被宋八哄着又不耐烦的让她呆在府里。
这回三老爷没说什么别带烂桃花回来,是细心叮嘱,宋八频频点头,一边的随国公头疼,这俩歪货真跟夫妻别离似得的墨迹。
不过又想,那宋八的儿子和曹家的也是一对歪货,难道人不歪就没成就,像他这么兢兢业业的,恪守本职的,就没有那好福气的?
左右的看看,又左右的想想,难道我也得找个歪货来对老孟焦?
呸!想啥哪?随国公赶紧回神,一直等亲弟和表弟诉说完了,才上前拍了拍亲弟的肩膀,说了声:珍重!
三老爷回府简单说了下,就铺开纸张,准备写点字,这是他心里有感慨就要做的事。
苏氏从园子里散步回来,就看见老爷书写哪,走进看看,写的是天地之广,几种字体都写了一遍,她就想估计受了宋表弟的刺激,三老爷年年说将来有机会带太太和儿子出去走走,一次都没走出去,就是去了农庄,去了新宅子,都是没住够日子,就让各种事急的又回府。
看见太太回来,三老爷说道:“表弟说让子学哥三个住进来,这下从和该高兴了。”
从和最近一直跟着罗先生读书,时不时的就问子旦哥哥啥时来,他就和子旦感情深厚,和那个子昼就差点。
“来了就和从和住一块,就是子学大了,不能住咱们小跨院,得另外安排地。”
三老爷不写了,收拾笔墨,“我看找个院子给他们哥四个一块住,从和也大了,过了六岁,就不该还住在父母院子,锦娘找个院落,离这近点的,就给从和住,搬新宅子之前,都住那。”
苏氏一想,可不是,今年就过了六周岁了,这里有的儿郎三岁就搬出内宅住前院去的,说不要长于妇人之手,最晚也要六岁,她一直当从和跟前世的孩子一样哪,小学都没上,怎么能单独住一个院子。
但不能这么老母鸡似得护着了,苏氏点头同意,说找秋枝安排去。
安排好了地方,就让秋枝带人赶紧的收拾,把铺盖全部换新的,粗使下人让秋枝安排,但身边的还得苏氏自己挑好了,郑嬷嬷跟过去当管事的。
回来后的苏氏就和老爷叨叨,三老爷就听着,然后苏氏就问到大嫂说过的彭黑脸。
三老爷奇怪太太如何问气他来,说道:“那人呀,听表弟说过,说是个奇特的人,来京不是没啥正经事吗,他就买了块地,没事就去种地,听说他家吃的菜都是自己地里种的,除了他老妻,个个都得下地,儿子媳妇都不例外。”
“那要是娶的是读书人家的,或者是高门女,哪个会种地呀?就说我都是见过田地,没走进去过。”
“呵呵!还有奇特的哪,他头四个都是嫡子,最小的是个嫡女,只有一个老妻,没妾室,四个嫡子娶的媳妇一个比一个门第高,但也不能拿乔,一样去田地,不过就不是天天去,不用下地,要给种地的相公送吃的喝的,就那个最小的嫡女娇惯点,但也不例外,这都十六了,还没定亲,好多府里是打听了下,就不敢结这门亲了,这要是让女婿以后也下地,该如何?”
苏氏乐坏,但也敬佩彭黑脸,说道:“我可不怕,我要是再有个儿子没成亲,我就聘了彭家女,家风多正呀,那叫不忘本,不忘自己祖宗就是个种地的,种地丢人吗?没种地的吃什么?”
“锦娘怎么想起来问他了?”
苏氏就把大嫂说的事说了,但让老爷可别对外人说去,三老爷当然懂,也感激大舅兄给自家透露。
正说话哪,俞管家就在外求见,说见老爷太太,苏氏也就跟着一起去了前院书房。
俞管家来说的也是彭家的事,说彭家人去定了喜饼六六大顺,是他嫡女成亲,九月二十,过了中秋节了。
苏氏奇怪,刚三老爷还说那嫡女没定亲的,怎么这么快就成亲了?京里哪个府上消息灵通,早出手了?
俞管家乐呵的说道:“彭家女婿不是京里人,说是陕甘来的,原来是彭家街坊,和那彭家女一道长大的,是个秀才,家里人都没了,就来了京里,死皮赖脸的要当彭家女婿,那彭家女也愿意,彭大人就带着女婿种了半年地,同意了,呵呵,彭大人考女婿的法子怪,这要是个京里儿郎,哪个都不过关。”
三老爷问道:“彭家定了六千多喜饼?听说他菜都不买的,还有人笑话说,他要是喂猪,估计肉都不买。”
俞管家说道:“老爷太太,彭家交了定金,进来都没多问,直接就定了六千六百个六十六个,看样子就是事先打听清楚了,小的还想是不是那女婿派人来定的,可是外面都是那个女婿身无分文,背了个行礼就来京的。”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苏氏也呵呵的。
这个谜还是侯夫人来说破的,大房七奶奶许氏不是钦天监许家的吗,她也是听娘家人说的,说那彭大人来京后就和她伯父交好,那彭大人格外信风水命格,他觉得自己一步步高升,虽然是自己能干,但也是祖宗庇佑,是自己命格好,所以来京后就主动和许大人交识,哪个儿子娶媳妇都是算过的,这穷秀才他也找许大人算过,说和彭家女好八字,他就同意了。
这么一说,他能舍得定喜饼也说的过去,不可能当了几品大官多年,一点银钱都没,节俭是家风,但有种人就是,该花的就花,不该花的那就一分不花。
这次彭家办喜事,是大办了,给好多没打交道的府上都下了喜帖,因为谢府守孝,没有。
之后知道武陵侯府曹家也接到了帖子,苏氏估计是这么信命格的人,把两大寿星请了,就是想沾点喜气吧。
苏氏没真没想错,彭大人就是为了请两大寿星,还亲自上门去发的帖子。
第933章 怀山府
这时,白姑太太来京了,她带了两个幕僚,和一些人手,说是给女婿廖安华安排的,过了年就让他们去西昌府。
得知谢二姑太太婚后去了怀山府,白姑太太拜见了太夫人后,就赶往怀山府。
苏自林在怀山府的庄子离怀山书院不远,比京里的那个庄子大,里面房屋很是别具一格,都是苏自林费心修建的,园子里种了果树,还有一片梅花林。
致远在怀山书院读书,在家住,阿满就由二姑太太照顾。夫妻俩,苏自林教阿满画画,二姑太太教他识字,和一些生活常识。
张氏来到这,盘了个铺子,离书院不远,也经常去看望儿子。
如今的日子,简单,但舒心。
白姑太太进了庄子,下人带着她去了太太那,谢娇看见亲家母进来,俩人都是快步上前,紧握对方双手。
虽然当初是因为女儿亲家结识,但之后多年也都相知,白姑太太是含泪说了句:你受苦了。
谢二姑太太同样噙泪含笑,俩人拉着手坐下。
“你不知,在江南听说公主之事,我是急的夜夜睡不着,我家老爷让我放心,我不是不放心女婿会变心,我是担心,女婿以后会如何?得知女婿去了西昌府,我心疼的哭都哭不出来,女婿和玉凤都是江南长大的,还有两个小外孙,哪里能受得了那个苦?我家老爷训斥我是妇人之仁,说去那没准是好事,再是好事,我也舍不得女婿外孙去那吃沙子,本来想早点来,是老爷让我再等等,他又挑好了人选,这次我一并带来。”
谢二姑太太感激的一笑,又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事过后,给你匆忙写了信,但信里也没法细说,不过,如今都好了,华儿来信,说在那边一切都好,瑄儿晖儿都有先生教着,玉凤也都慢慢适应了。”
白姑太太是舒口气:“这就好,太远,我是恨不得能去看一趟,谢娇,得知你的事,我还担心我家老爷会有什么想法,哪知他哈哈大乐,说最喜山野大师的画了,这以后可得厚脸皮讨要了。”
谢二姑太太面色羞红了下,白姑太太安慰道:“你也别多想,你一直是玉凤的婆婆,将来也是,闵家也让我带信问你好,还交代闵氏要好好孝顺你。”
这是婉转的说他们当亲家的不会计较谢娇和离改嫁之事。
“瞧我,以后不提这事,我这次来,闵家也派了些人手跟着了,我都带到志儿那去了,闵氏母亲也给你带了些礼物,我都带来了。”
这时,苏自林带着阿满进来,白姑太太起身见了礼,阿满也给她行了礼,白姑太太拿出一个礼物给了阿满,阿满歪头笑嘻嘻的说谢谢。
苏自林是带着阿满去接致远下学,来和客人打声招呼。
谢二姑太太起身送他们师徒出门,苏自林笑模样的让她回屋陪客人。
白姑太太看着如今的亲家母,一脸祥和,没有了以前的郁结和闷气,眼里流露的也是丝丝愉悦。
她暗叹,亲家母可算是重新开始生活,遇到个好人。
谢二姑太太返回,俩人继续说些这一年来的事情,白姑太太说起姜家的倒台,江南混乱了一阵,如今就看朝廷会派谁去江南的。
对于这些,谢二姑太太都不了解,只是听着亲家母的诉说。
等致远回来,正板的给白姑太太行礼,然后贴在二姑太太跟前才有了笑模样,白姑太太看这后娘继子能融洽,也为亲家母放心,这样,将来的日子才好过,后娘难当呀。
这么远来一趟,白姑太太自然留下住几天,白天和亲家母去了怀山书院看看,逛了逛街铺,白姑太太非买了一堆东西要给致远和阿满。
又听说这里有个庙宇香火很旺,俩人说抽一天去上上香,为远地的儿女求个平安。
一早,两人就去了寺庙,刚进去,谢二姑太太看见一妇人走出来,面对面,彼此都愣了下,二姑太太让亲家母先进去,和那妇人一同出去。
“你在怀山府?”
那妇人是当初谢二姑太太送走的二房死遁的顾氏,她给二姑太太行了礼,说道:“我住在乡下。”
想了想又说道:“我已嫁了人,是一直给二郎看病的大夫,有次来这烧香看到四爷在此,今天是来给他说,我会好好养大二郎,每年带他来见见四爷。”
谢二姑太太点点头,说了句:“保重!”
顾氏又郑重行了一礼,俩人就此别过。
二姑太太进去后,和亲家母烧完香,走出来,看见一扫地的和尚,见了她们,深深躬身,双手合十,然后转身走了。
白姑太太虽然好奇,但也没多问,俩人回了庄子。
苏自林热情好客,说话谈笑风生,白姑太太和他也时时说的哈哈笑,还开玩笑道:“山野大师,我家老爷最稀罕你的画了,到时给我俩幅,我带回去,老爷肯定欢喜。”
苏自林微微一笑,让下人去书房拿了两幅进来,打开一看,其中一副是江南风景,一副就是怀山府远景。
白姑太太看的是十分欢喜,刚才那话不是奉承,玉凤她爹就是稀罕山野的画,府里收藏了俩幅,还当宝似得藏着。
她看不出好赖,但也是连声夸赞道谢。
呆了几日,临走,谢娇说年初二会回娘家,到时留在京里照顾闵氏生产,白姑太太是要等到年后开春才返回江南,俩人约定到时京里再聚。
回了京里,白姑太太把谢娇给娘家的礼物送去,太夫人听她说二姑太太在怀山府一切都好,还是好的不得了,太夫人只念佛,拉着白姑太太的手,一个劲的说可别看不上二妮子改嫁的事,别对外孙子有啥看法等等,得到白姑太太的一再保证,才满意的送了手。
等人走后,太夫人才对两个儿媳说:“这人呀,嘴里往往是不记着,可要是遇到事了,就会把不好的拿出来说,我刚才为何那么的拉着她手说,就是要她在我跟前保证了,将来要是有啥对外孙不好的,我可就拿这话来问她了。”
侯夫人立马夸婆婆聪明,这话说的对,苏氏是想,这会太夫人脑子挺好使的吗。
太夫人对着两个儿子也念叨了二女儿半天,让儿子们可要以后多多照顾,把白姑太太说的怀山府的情况都说了。
三老爷听了是心里一动,但也没说啥。
白姑太太还说过阵子去参加彭大人女儿婚礼,苏氏是回去想了下,给三老爷说,都是人精,为何她来京一趟又呆到年后再走,这柴家娶了她可是好福气。
第934章 我冤呀
回去白府,白姑太太和堂伯娘说了这几日的事情,如今白老妇人心情舒畅,最挂心的小儿子可算是好了,虽然当初续娶娶谢家女不满意,可如今也被朝廷封了毅勇夫人,外人不知是谢家那三姑太太呀,经过孙女之事,她也想开了,哪怕将来儿子媳妇回京,她也接受,好歹谢家女还没孙女那么傻的吧。
白三太太是守着女儿每日发愁,虽然女儿如今都知道了,但也心死了,跟傻了般,就最初抱着母亲痛哭一场,说了句对不住,之后就是每天发呆。
白姑太太见了弟妹,白三太太是掉眼泪,再恨女儿不知事,可如今这样了,也跟摘了心一样。
“堂姐,你说她怎么那么傻,当初怎么劝都不听,就是事出了还回娘家来给那人求情,看着我公公的眼神,我是无地自容,我就教出了这么个女儿?可如今,她这样又该咋办?老爷说让我带她回娘家住段时间,可就是我娘家的哪个不知道这事?到时一点风言风语的,让玉禾怎么受得了?”
白姑太太也同情弟妹,去年侄女看上探花郎之事,弟妹还托她去谢府打听了,果真就和打听来的一样,那个不是好人,可惜,侄女一头撞上去。
“三弟妹,不行让她明年跟我一道回江南,我那有别院,休养个几年,再找个人嫁了,以后也能知好歹了,玉禾还年轻,路还长的哪。”
白三太太擦了眼泪,狠狠心说道:“我跟着去,老爷大不了有姨娘照顾,别的儿女都成亲了,我也没啥可不放心的,就这个玉禾,别人能舍了她,我当娘的不能,我陪她去。”
白姑太太点头,都是有女儿的人,自然理解,她的玉凤,虽然女婿是没啥挑剔的,可是去了那风沙之地,她也是哭了好久,可老爷却说女婿去那比呆在京里好。当娘的和当爹的想的就是不一样,再好也舍不得女儿女婿去那么远的地方。
她这一生,还算平坦,夫婿虽然有小妾,但也是人之常情,并没宠着哪个就和正室过不去,当妻子当娘的,为这个家操劳,如今都是抱孙子的年纪,也没心吃那个味,男人总的要松快松快,可她操心劳累不说,身子早就没了葵水,哪还有精力伺候丈夫去,自然交给小妾了,只有儿女才是最重要的。
想到这,白姑太太安慰弟妹,脑子里早就抛锚到去参加喜宴要穿什么,听说彭家节俭惯了,不能打扮太华贵惹人眼,来之前老爷就交代要留心打听彭大人,找机会交好,趁着这个机会认识一二,以后也好上门。
……
太夫人见侄子宋四来给她请安,欢喜的问了兄弟情况,宋四哄着姑母说话,说本来想给他爹买了个美妾,可是问了问,说这要沾了女色,比别的还损伤寿命,太夫人赶紧说那就别买了,还把儿媳给她的皮影戏拿给侄子看,不敢送,让侄子照着这个买个去,好让庄子里的兄弟打发时间。
宋四一一应了,太夫人如今对这个侄子最满意,比对大侄子兼大女婿还满意,能赚银子,带着宋家子侄都学好,还照顾父亲,比其他几个侄子都强。
宋四隔段时间就来府里看看姑母,也是能和表哥见见,再是亲表兄弟,多年不见,也彼此冷淡,不像以前,宋家人门都不让进,这几年因为他的主动,关系反而亲近多了。
大表哥因为他哄住了姑母,对他也和颜悦色,三表哥脑子简单,但看得出来,也佩服他宋四的能力,所以宋四越加感觉这亲情就是你来我往,以往是他一是觉得没脸,二是就是想靠自己闯出一条路,可惜,这年道,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人好做万家生意,搭上了表哥,如今京里人对他宋四也能高看一眼,出去在商贾人中,更是对他一片客气。
给姑母和两位表哥留下礼物,宋四出去后,坐在马车里是前思后想,以前的郡王世子周望江如今是庶人,还不如个普通老百姓,家产全部没了,不管他做了什么,当初可是拉了宋四一把,虽然也是为了他自己赚银子,宋四退出聚财楼,周望江也退给了他打算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