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卿本贤妻-第2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氏哧哧的笑,早就能想到四哥得知后的模样了,对家人都如此势利的人,如何在外能结交挚友?都当别人是傻子哪,有的看在大哥面上和他和气几句,他就当是他的面子了,趾高气昂的,不过当初自己脑子也是抽了,光看四嫂是个和善人,就想把小七定给他家,可是之前四哥还没那么市侩的呀,谁知道越老越不像话了。
  既然已经成亲,陶氏看谢二姑太太就是改变了看法,说道:“自林媳妇看着就是沉稳,说话也得体,难怪教育了状元郎出来,将来致远由她抚养,这点就好过娶个年轻的,她这个岁数也不可能再生了,要是娶个年轻的,备不住再生,那致远不就要跟他爹似得了?”
  苏氏吃惊,大嫂能说二姑姐说话得体,也是,二姑太太当初那么说话估计也是被各种事憋屈的,心情不舒畅,难免会那样,如今嫁人是她自己愿意的,心里平和了,又不是没有见识的人,自然场面话还是会说的。


第913章 通融
  关于谢二姑太太性子之事苏氏也没给大嫂多说过,所以也就听了大嫂夸了二姑姐半天,还说和致远看着就是很亲热,时刻牵着致远的手,看到这样陶氏就放心。
  陶氏又给苏氏说了阿满母亲也去了怀山府,去之前来府里给陶氏告别,说在那开一个卤肉店,好守着儿子近点,母子也能经常见面,这个陶氏是赞成的。
  苏氏就说那张氏不容易,靠着自己双手坚强的抚养大了儿子,照应阿满这样的儿子不是一般的要有耐心,想到这,苏氏就想起董表妹,如果按照朱秀莲所说的,董表妹就是一个失败的母亲了,正常的儿子她能抚养成废物。
  回到侯府,先去了太夫人那,她知道苏氏回娘家,也等着,好知道女儿的事。
  苏氏就把大嫂的话挑着说了,太夫人听陶氏夸女儿,那是咧着嘴笑道:“我家女就没有不好的,特别是二妮子,当初你公爹也夸她,说她将来定会有出息,可不是?养出个状元儿来,你族弟娶了二妮子,可是占大便宜了,将来他儿子不得靠二妮子来照顾?没准又是一个状元哪。”
  心真大?状元不要钱?苏氏跟着奉承几句,不过心里对二姑姐是服气的,摊了廖家那个混人,还能教养出两个出色的儿子,那就不简单。
  俩人正说的乐呵,外面人来说,宋家舅舅在门房那闹着要见太夫人,太夫人大急,又看了看儿媳,忙说道:“老三家的,娘可没让你舅舅来,我不见他,这就让他走。”
  转头站起吩咐刘婆子:“快!问问咋回事。”
  刘婆子出去问了门房回来说道:“老祖宗,宋舅爷欠了青楼银子,带人来要账的。”
  太夫人是恨的跺脚,“银子不给,派人护送宋舅爷回去,不走就派人赶紧的去找宋四。”
  又回头对儿媳说道:“老三家的,你可别计较你舅舅,他肯定喝糊涂了,娘不见他,娘去佛堂念经去。”
  急匆匆一阵风就出了门,苏氏要笑翻,这是怕她给神仙学舌?
  还是侯爷出去给结了欠银,宋舅舅还想赖在侯府,这时宋四急忙赶来说了原委。
  宋家舅舅在庄子里和宋英才斗智斗勇中,没占上风,就在背后打晕了他,偷着跑出去潇洒,反正没银子到时找侯府就是。
  宋英才醒来后,去找了养父,宋四是气的忙撒人手去青楼赌坊找爹,听说带人去了侯府,紧忙赶来,给表哥一阵赔礼,让人抬了父亲就走。
  回去后父亲大吵大闹,宋四一个狠眼看过去,吓得宋淄濂不敢胡闹,但也骂骂咧咧。
  宋四让人送了父亲回他房,让跪着的宋英才起来,可他说失职,提出扣除一年的薪水,宋四摇头,这事不能怪个不到十岁的孩子。
  他不仅没扣银子,还给了养子养伤的钱,宋英才磕了头告退,宋四想了半天,就又去求了大表哥,找了个孤身的一个老年退下来的护卫,每天和养子轮班看着父亲,宋英才毕竟年纪小,那个老护卫有功夫,俩人看个废物老爹还是能看住的吧。
  宋英才觉得被个老废物给打晕逃走,是奇耻大辱,以后就跟着老护卫开始学拳脚功夫,在宋淄博没了后,和老护卫成了感情上的祖孙,以后也奉养了那老护卫。
  之后刘婆子来给三太太学舌,说太夫人每天的拜菩萨,说饶了宋家舅爷不敬佛祖之事,还给刘婆子叨叨,该给三媳妇点啥,好让她给神仙通融通融,苏氏是给老爷学了这事才哈哈的大乐。
  三老爷最近是跑了好几趟载物园,说去年就想搬进住两月的,因事耽误了,今年就去那,刚好马上旻山六周岁了,去那过生。
  苏氏欣然同意,通知几个儿子,都开始收拾,二奶奶孙氏和五奶奶徐氏很是高兴,都来表示了感谢,六奶奶刘氏也是如此,九奶奶陶氏还是有些拘谨,苏氏就一直放松语气和她说话。
  唉,为了儿孙,她如此说几句话,不算放低婆婆身份,只不过想陶氏慢慢能放开,别把婆家和别的府上对比。
  三老爷接连的带着老大去载物园,苏氏等搬进去的头几天也去了,是去安排收拾,把正院给太夫人住,她和老爷就在小跨院里住,反正也是暂时,将来能固定搬进来时,肯定是太夫人仙逝离府那时了。
  太夫人的物品,苏氏是带着夏青和卢兰去看的,让她俩来收拾,如今刘婆子就每天跟随太夫人,其他杂事都有夏青和卢兰负责。
  五月下旬,浩浩荡荡的去了载物园,侯爷亲自送母亲过去,这次就没叫侯爷夫妻,东西物品都已经先送过去布置好了,儿子们的,苏氏都是让她们自己收拾。
  太夫人下了马车,站在大门口,仰头看门匾,还问身边的大儿子那是啥意思,跟着的三老爷就解释了,太夫人也听不懂,只是点头道:“这名起的好。”
  然后大手一挥,说了声进去,那姿势苏氏咋看咋和三老爷如出一辙,不愧是母子俩。
  一路的进去,太夫人很欢喜,四处的打量,频频点头,夸儿子收整的好。
  往里面走,一路上的风景怡然,花红柳绿的,到了正院,看到如此规模,太夫人进去就坐在主位上,都没让侯爷搀扶,动作利落。
  坐下后,摆了个老封君的造型,好等着儿孙见礼似得。
  三老爷是让大哥坐下后,就吩咐几个成年儿子各自回自己院子,午饭来一起聚餐。
  苏氏带着从和去了小跨院,从和早就牵着雪莲和八娘子往她们屋子跑去,要给姐妹显摆下。而从和就和父母一个小跨院住着了。
  儿子们那三老爷交代下去就撒手不管,苏氏也不上心去看,媳妇自会把属于她们的小院收拾好,不必她要插一杠子。
  小家就是他们自己过,在没有出现大事的时候,当媳妇的最怕也最烦外人,特别是婆婆来插手自己家里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都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也是二奶奶孙氏对婆母从心里恭敬的缘故吧,因为苏氏从来不干涉她的生活。


第914章 活的久一点
  侯爷是吃了午饭才回去的,太夫人是老习惯,吃了饭午睡。
  苏氏这才有空回小跨院歇息,她想这以后没人陪太夫人,估计她得忙乎了,不过,如今太夫人也好陪,没有负面,每天乐呵,她自己也不愿老呆在屋里,和刘婆子两人到处的闲逛。几个孙子院子里都去转悠了。
  回来感慨,说德儿越过越好了,所以看儿媳的眼神越发和蔼,让苏氏有点受宠若惊。
  都安顿好了,月底,苏氏就和老爷带着太夫人去了温泉庄子。
  那里没有收整,原本打算和旻庄打通连为一体,但没空,主要是没银子,就先搁着没动,但住人啥的是没问题。
  太夫人和苏氏泡在温泉池里,都舒服的坐趟着。
  “如今这日子过才算是可人意,娘算是托了儿子媳妇的福了,所以呀,娘可得好好保重身子,别的不说,就是不能到时让人抬着来这吧?”
  这话苏氏愿意听,人得往好事上想,太夫人身体好了,她自己得益,对儿女来说也是减轻儿女的负担呀,苏氏娘家二姐的婆婆瘫了近十年,二姐一年没出过几次门,博得了好媳妇称号,不是为了称号去做事,而是你必须要那么做呀。
  最后太夫人总结了一句:“那可得活的久一点,还得像松柏夫人那样,九十了也是好胳膊好腿的才能享福。”
  松柏夫人刚过九十,但她没办宴席,老人过了八十就不再办宴席,好像是因为觉得那么张扬告知岁数,生怕阎王不知,所以只有自己府上给老人送个礼,也都不大办。
  三老爷也和儿子一起泡,那哪是泡,整个玩乐,小儿哪有不玩水的?
  开始从和是怕呀怕的,死死抱着父亲脖子不撒手,后来才慢慢松手,开始下水,没一会就站在池子里和父亲玩闹开了。
  等苏氏回去听了老爷说的,心里一动,是否让从和学游泳呀,那个廖安华的大伯不是落水意外身亡的吗,肯定是不会游泳。
  老爷听完后也同意,可是哪有地方学?哪里有游泳池?哪个府上也不会准备这个呀,都怕小儿进水玩耍的。
  “老爷会游水吗?”
  三老爷说道:“我上哪学游水去?不过表弟会,当初他胆大,在旻庄后山的溪水里玩时学会的,不过也是扑腾两下。”
  苏氏凑近鼓动:“老爷,不行的话,就在那温泉庄子里挖个池子,那里有活水,方便,找个会水的下人来教,问问外甥,他们从江南带来的下人中肯定有会水的,来教教,艺多不压身,会了不图别的,总好过不会,遇到突发时间也能救自己一命。”
  三老爷点头同意,“那我明天就让俞管家去安排人去,再去问问外甥和表弟,他认识人多,备不住能找个好的,都说江边长大的都会水,教个一两个月肯定就会了吧。”
  “老爷也跟着学学。”
  “我都多大了,还学那玩意。”三老爷呵呵笑。
  苏氏白了他一眼,说道:“将来等着儿子救你?”
  “呸呸呸!”三老爷连声呸呸,“尽说不吉利的话。”不过嘴里这么说,也心动了,他是想还打算带太太和儿子去远处玩一趟,出门坐车坐船的,肯定会水比不会强。
  苏氏是见老爷同意了,心里畅想:嘿嘿,等修好了池子,我就打着教八娘子和雪莲的旗号,也去扑腾扑腾。
  正想着哪,又想起,老爷不得问你何时学会的?那得编个啥理由?不能说奶娘教的了,苏府文人家,如何会让个小娘子学游水?何况已经编了奶娘是西昌府人的后代,不可能会水呀?
  饶头!得想想借口。
  谁知三老爷去安排俞管家挖池子,回来说找了宋表弟,一对夫妻,原来是江南的,都会水,是堂舅从江南带回来的下人。
  “刚好那妇人就教八娘子她们了,不能让从和救爹娘还得救姐妹,来不及呀。”
  “呵呵,呵呵。”苏氏就呵呵了。
  人家好奶爸都考虑好了,为了儿子少救人,都愿意小娘子也学游水了。
  “趁这会小可以学,要是大几岁那肯定不行,不太像话了,刚好那对夫妻一儿一女,都是会水的,伺候从和小八正好。”
  管他?这样更好,到时她找个借口守着小八她们,反正有女眷的地方,老爷也不会去。
  苏氏就开始乐颠的给小八雪莲和自己准备穿什么下水了。
  而从和开始准备礼物,他说他过生要请假,还得给师傅一个礼物,直问父亲,能不能请师傅来新宅子一起和他过个生日。
  这个没人敢应承,只要是都想法师不可能的就为了弟子的生日就来吧,太张扬了。
  可孩子大了,自己有主意了,还有两天过生日,从和放学回来说,他要在寺里过生,让准备些素食点心,他好分给寺里的僧人。
  还说那天师傅要带他们几个去郊游。
  三老爷和太太互相看看,苏氏拍手说道:“好呀,这个主意好,是谁提出来的哪?”
  从和很高兴的说道:“是我说请师傅来咱这,师傅说他带我和子旦哥哥子昼哥哥去玩,我就想给寺里的人每人一块点心,还有还有,娘给我做那个大大的两层的松糕,我带去给师傅吃。”
  “好呀好呀,从和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
  说是这么说,可是松糕里有鸡蛋,苏氏就想做个发糕,上满是红枣,看着也好看。
  从和又跑到父亲跟前说道:“爹,师傅说带上画板,那天要画画。”
  这个没问题,三老爷应了,派人回府拿就行了,从和有二哥给做的画板,就是三老爷和苏氏也都每人一个,那是一家三口一起坐着画画用的,从和很高兴给爹娘当老师。
  苏氏速度的让人给秋桃带信,做些全素食点心,还有这红枣发糕,六月初三一早准备好就行。
  而从和追着母亲要生日更新的,他如今能自己安排故事了,说那天也要看到有过生的情节,于是,被催更的苏氏就开始胡扯了,把三老爷在一旁要笑倒,但心里也吃味,儿子从不催他。


第915章 云娘的道理
  六月初三,从和快活的就去寺里过生去了,到了门口还问准备的礼物哪,苏氏说让人直接送到寺门口,到了就看到了。
  三老爷不放心,打算今天跟一天,宋表弟昨天也来了,说也跟着去,一对孟焦保镖。
  苏氏就带着八娘子雪莲去园子里玩乐,大玩具也摆放了几个,这性子真是三岁看到老,栏姐儿那会是见了就扑上去,玩的都不想下来。
  八娘子和雪莲顶多就是坐下摇椅,那滑梯根本不去,让苏氏发愁,不能做沙包让俩小娘子玩吧,那就更不爱玩那些了。
  但出来晒晒太阳也是好的,小娘子没必要功课那么紧,所以这次也就没带闵先生来。
  所以苏氏就经常的一手牵一个,慢慢散下步,正好自己也活动下。
  载物园的佛堂就没建在园子里了,三老爷在小跨院建了一个,也没侯府里的大,是苏氏建议的,别搞太夸张了,那会是脑子抽风,想一出是一出,弄的多少府里跟风。
  这次来太夫人也带着朱董氏,怕她刚离了儿孙没多久,会感觉孤单,苏氏是没所谓,朱董氏自儿子娶了阿金嫂搬出去后,一直消沉,儿孙一个都不在跟前,她劝女儿朱秀莲留在府里,她照看外孙,可女儿拒绝,说愿意跟着兄嫂过,气的朱董氏骂养的都是白眼狼。
  她有次给六奶奶诉说委屈,哭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诉说多年来为儿女所付出的,自己生病都不会让儿女倒杯水,她说只要自己能干动,就绝不麻烦人,可到头来没一个体谅她的,儿子喝酒发酒疯和她吵,女儿不争气,朱董氏诉说她的委屈。
  六奶奶听的泪水恋恋,因为她没有尝过亲娘的关爱,格外向往,觉得董表姑对儿女的爱护不容易。
  而云娘是等朱董氏走后,对六奶奶说道:“奶奶可别跟着学,那不是养儿孙,那是孵小鸡,孩子大了要断奶,一辈子抱在怀里,小鸡还知道大了自己觅食去哪,老是抱在怀里,老鸡没了,小鸡就饿死了。”
  六奶奶听了所有所思,她是心疼儿女,总觉得自己自小没有亲娘,绝不让儿女受点委屈。
  “奶奶,奴婢没学问,大道理不会说,可是奴婢知道一句,慈母多败儿,奶奶不看别处,就是咱侯府下人中,不也有那爹娘护着的,大了就万事不会,爹娘没了,就指望兄弟姐妹接济,外面这样的事哪个府上没有?主子的事奴婢不能多嘴,可下人中,奴婢就服气郑婆子,人不仅能干,她家里哪个子女拎出来都是能干的。府里的跟着栏姐儿的麦苗,还有跟着十一郎的连木,听说庄子里的大的那几个也个个能干,郑婆子就曾经说过,这儿女早教了,大了就少受罪,等到大了啥都不会,受苦受罪的肯定还是儿女,爹娘能帮多少?顶多给口饭吃,可将来娶妻生子还得靠他们个人,以往奴婢也舍不得我生的儿女受苦,总想宁肯当娘的受累,也不能让儿女受累,可听了郑婆子的,还就是看了董姑太太那事,奴婢就怕了,万一将来儿女也那样,可就是害了儿女了,哪家能嫁过来呀,所以奴婢也让几个小子学着做事,以前气急了也揪着耳朵乱骂一通,现在就是骂也不说那戳人心窝子的话。”
  六奶奶听董表姑来诉说委屈听的最多,但总是会站在她那头去想,也觉得表姑母是命苦,多能干的人偏偏摊了不争气的儿女。
  “奶奶看,如今董姑太太儿女宁可出去跟着个寡妇过,也不愿和亲娘呆在一处,其实想想也能明白,谁要是成天的这么对着奴婢,哪怕就是把奴婢当老封君伺候,奴婢也不愿,太憋屈了。”
  云娘是发现六奶奶有点学着董姑太太了,这几年总听董姑太太说什么当亲娘的就该为儿女打算,就得为儿女牺牲,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舍得儿女做一点事,有时董姑太太还洋洋得意,觉得她比哪个母亲都付出的多,儿子手破了都得她带着找大夫,不然只会在屋里跳脚发脾气。
  六奶奶比董姑太太好一点的就是不骂孩子,但也开始了成天的给保正说:你爹是三房里的庶出,可别和别房的堂兄弟比,你将来要争气等等,这些都是受董姑太太影响,成天没一句高兴的事。
  开始云娘还觉得董姑太太懂道理,说话也说的好,为子女着想,在侯府从不给别人添麻烦,对谁都和气,来和六奶奶说话,也听着是教六奶奶做事做人,可后来她儿子耍酒疯的事出来,还有刘婆子那小道消息,云娘就去给太太说了,太太说以后少让董姑太太接触六奶奶,原本六奶奶就是个没啥主见的,听多了那些负面,人也就没精神了,到时再把这灌输给保正他们,将来保正也就是朱金明了。
  听了这话后,云娘也回去琢磨,刚好儿子来身边不知怎么闹到她,云娘就怒而骂了几句,儿子说什么娘这么骂人都不想和娘呆在一起了。云娘就想董姑太太好像就是如此伺候大了儿子,但也骂大了儿子,云娘想了好久,又偷着观察了董姑太太,就觉得太太说的对,不能让六奶奶接触董姑太太。
  所以以后云娘就会时不时的给六奶奶洗脑,好让奶奶能改变。
  这次来到载物园,董姑太太没地去,就会来找六奶奶说说话,诉说她的委屈,云娘都听烦了,六奶奶也逐渐明白过来,特别是她鼓励儿子保正多和堂哥堂弟一起玩,说多去见祖父母,都是祖父祖母的好孙子,保正脸上欢喜,而不是以前说那些话,儿子就低头。
  云娘打算跟着六奶奶,当然希望六奶奶能和太太和睦,所以也就时常的说些开心事,什么太太喜欢保正了,喜欢荣姐儿等等。
  云娘原本就是个乐天派,又听了太太说的快活能感染人,让人觉得日子有奔头,不快活也能感染人,让人觉得活着没意思,云娘想也是这个理,她男人说过就愿意看她这么乐呵呵的,说弟媳总苦瓜脸,真替他弟弟发愁,整天面对这么个脸。
  六奶奶在云娘的洗脑下,也逐渐不爱听董表姑那些为她好的话了,慢慢开始敷衍她,可来了这里,朱董氏儿孙都不在跟前,就和六奶奶熟悉,就会时不时的来,每次听了她的话,六奶奶也觉得心里好堵的慌,还不如听云娘乐哈哈的废话哪。


第916章 太夫人的果断
  今天朱董氏又来找六奶奶了,六奶奶人软和,就是不想见也不好意思说什么过分的话,也就招待表姑坐下,继续听她说了无数遍的命苦的话。
  正当云娘不耐烦都想张口叫奶奶出去看荣姐儿时,有下人来说董姨太太的儿子朱金明来找了。
  朱董氏惊喜,忙起身,对六奶奶说得去看看,走时还说了句,她就知道儿子离不开亲娘。
  朱董氏走后,云娘说道:“奶奶每次在董姨太太走后就叹气无数下,这要是荣姐儿在跟前都学去了可如何是好?”
  荣姐儿如今两岁多,已经会贴着娘亲说话,会看人脸色。
  六奶奶笑了,说道:“知道了,我这也不是替表姑发愁吗?我也试着说让表姑就等着享儿孙福得了,别管那么多,可表姑说她怎能撒手,没她照顾可不放心。”
  云娘直撇嘴,也不想继续说这话题,说多了堵心,但也好奇那号称死在外面也回来找娘的朱家子回来找亲娘啥事,就给奶奶说去前头一趟,六奶奶也不在意,出屋就抱荣姐儿去了。
  云娘听了一肚子八卦,就跑去找太太了,苏氏正在小跨院讲故事,见云娘神神秘秘的神态,以为六奶奶那有啥事,就交代春花看好小娘子们,带着云娘回了屋子。
  云娘坐下就把朱董氏刚见了儿子,俩人抱头痛哭的事给说了,苏氏也好奇,这又出了什么事。
  “因为那媳妇怀上了,就让朱大爷在店里忙乎,可没新鲜几天,朱大爷就喝了酒和客人闹起来,还砸了店里东西,他媳妇气急就骂了他,这不,他就回来找董姑太太了,董姑太太听到儿子受委屈了,心疼了,说让儿子和离,带孙子搬回侯府,那朱大爷说同意。”
  苏氏是听了真觉得烦心,这个董表妹都想什么哪。
  “董姑太太还说孙子跟着寡妇媳妇能学什么好?回侯府有先生教,等中了科举,不就翻身了?”
  云娘低声说道:“太太,奴婢觉得要是还跟着董姑太太,将来就是朱大爷第二,现在那儿郎见了人都不会说话,董姑太太就拘着他念书,别看董姑太太去找六奶奶说话,从不带孙子出来,说怕耽误孙子念书,一门心思就指望孙子能科举哪。”
  苏氏交代:“这事你也多嘴,就多劝着六奶奶,别钻那牛角尖,都往好里想事,如今黄姨娘是不可能出来了,好好和老三过日子,带大儿女,好日子还在后头哪,可别成天愁眉苦脸的。”
  云娘笑了:“太太放心,如今六奶奶也不爱搭理董姑太太了,说听了她的话堵心。”
  苏氏点头,是呀,谁愿意成天听一个人总说负面,云娘自小就傻乐,其实有点装疯卖傻,心里有数,没坏心眼,在以前无聊日子中,也给苏氏带来了快乐,所以苏氏才能接受她。
  董表妹在太夫人那住,苏氏就躲着没去,免得让她做什么,少沾惹那些烦心事才好。
  没到晚上,朱秀莲就来了,单独见了太夫人,这回太夫人不知怎么,发怒了一回,把董表妹送去了天慈庵,说去带发修行,好好念念经精精神神,也放过她的儿孙吧。
  后来是刘婆子来学舌,朱秀莲又来给太夫人跪下,说她娘再这样护着下去,朱家儿孙都要完了,把一些事都给说了,太夫人这两年也看不上这个外甥女了,也是因为外甥女对儿孙的做法,几次直接给她说那样不对,可外甥女就哭。
  所以这次太夫人就火了,心想,都说我护着我兄弟,但我也舍得兄弟去了寺里三年,那么外甥女既然在我侯府,一家子吃我喝我靠我养活,那我也能做主,送她去天慈庵念经去吧,给朱家留条路,不然让我子孙再养着你朱家后人?
  所以,第二天太夫人就亲自押着外甥女去了天慈庵,还吓唬她不好好念经就剃度,永远别出来了。
  刘婆子还说为何没让董姑太太在侯府里的佛堂念经,是想天慈庵不让见外男,那朱大爷就不能没事就哭哭啼啼的找亲娘了。
  那朱金明的后来就是秋桃来说的了,说阿金嫂是丧气,但又怀了孩子,朱秀莲一直劝慰,阿金嫂本来就是为了女儿和家产才嫁了的,又不是不知道情况,所以很快想开了,让掌柜的看店,她好好养胎,也指望能生个儿子,以后姐弟有个照应,朱大爷那,给他买了个妾,在屋里厮混,啥也不让他干了,说就和二老爷一样。
  秋桃说那阿金嫂是个能干爽利人,把朱大爷的一双儿女照顾的也好,还给儿子找了个学堂送去读书,平时接她侄子来和继子玩,继女她就戴在身边,她亲女也大了,正物色女婿人选哪,自然会好好待继子继女了。
  朱秀莲见了也放心,她自己的儿子,是买了个婆子来照顾,阿金嫂在宅子里也看顾着。
  说到二老爷,苏氏就想这两年都没见二老爷出来了,没人问,侯爷有时还去看看,说侄子照顾的很好,三老爷是对二哥提都不提。
  等三老爷父子回来,从和兴奋的叽叽呱呱的说他如何过生的,去了郊外画画,还把他画的给母亲看,苏氏是实在看不出是啥,三老爷做口型,苏氏就说道:“是桃树林呀,从和画的真好。”
  从和美滋滋的说让二哥给裱上,到时挂他屋里。有次他画的苏氏没看出来,说错了,从和大哭,所以以后就得仔细的看了,看不出也不能瞎猜,得哄着他自己说出来。
  等晚上了,三老爷说了和表弟远远的跟着,这么老远的看了一天,就听表弟说他种辣椒的事了,还说今年有收成了,他就去辽东一趟,亲自去看看。
  夜里睡下,苏氏也给老爷说了董表妹的事,苏氏说是看老爷也太顺着儿子了,给他提个醒,可别顺着惯着,再出来个朱金明那样的儿子。
  三老爷嗤之以鼻,说道:“我儿子那么傻?再说,我可没惯儿子,又有法师教导,儿子能那样?锦娘就别操心了,儿子懂事着哪,肯定比我强,我像从和那么大时,整天的想甩开表弟,要不就是和我爹作对,你看从和,可从来没和我作对过,和爹亲着哪。”
  苏氏躺着都要翻白眼。


第917章 全体猫着
  提到二老爷没两天哪,侯爷来说,二老爷快不行了,这下全部就又得都回去了。
  二老爷开始整日的醉生梦死,八爷物质生活上都照顾的好,那个陪酒的,吃的白白胖胖,也慢慢劝着让二老爷少喝酒了,这才开始慢慢正常点,他打算也出来亮亮相,谁知刚出门,没看黄历,出门不利,是出院门不利,光顾看天,迷了眼昏了头,自己一下给栽倒了,好巧的是后脑勺撞到石头上,就昏迷不醒了。
  当时院里有人,那陪酒的在屋里没出来,二老爷出来还给下人笑着点头,说出来晒晒太阳吹吹风,侯爷调查了一番,得出结论是不存在有人害他,是二弟实在是运气背了点。
  太夫人回到侯府张口就是人死了没,看到两个儿子不悦的眼神,她才讪讪的说道:“叫大夫没?”
  有下人回说文大夫在,侯爷也请了太医,但是说只能等,看能不能苏醒。
  太夫人撇了撇嘴,让刘婆子搀着回了缘草堂,三老爷带着几个儿子跟着大哥去了墨风堂。
  苏氏让儿媳都回去,她也交代春花把两个小娘子安排好,去了春草那。
  春草儿子两岁了,她如今带着慈安和儿子,苏氏不让她当值,但府里有啥事,春草也会留心。
  看见俞亮在院里跑着玩,慈安挨着春草坐着,看见太太来,她起身福身。
  “别见外了,我是来问问二房的事,最近秋叶养胎,都没啥消息了。”
  秋叶如今六个月了,苏氏早就让她呆在家里不用当值,她又想到二房八爷的媳妇李氏也怀孕四个月,秋叶来说过,李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