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倾城-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这几百田的价格还不得翻上一翻!到时候这里的田恐怕十两银子都买不到一亩!

    牙侩见晓儿买得痛快,他去问价格时,有人收到消息,听说有人愿意买这些烫手山芋,又有两个人想卖,一共一百亩,于是牙侩又问晓儿买不买。

    晓儿自然是点头的:“多多益善,少少无拘!”

    一切手续办好后,时间还早,晓儿便和谢管事离开太平县了。

    晓儿走后,又有收到消息有人愿意买些田的,赶过来找牙侩,知道来迟一步懊恼不已!

    晓儿回去驿站后,狄绍维问她去太平县有什么事。

    “买田!”晓儿看着地图,研究怎样修筑水利,头也不抬地回道。

    “买田?买什么田?”狄绍维突然想到什么他大惊小叫起来:“你不要告诉我,你买的是那一片年年被水泡的田!”

    “嗯。”晓儿想到什么便在纸上写写画画。

    “丫头,你知道那片田的情况吗!那片田几乎年年都会被洪水浸泡,朝廷都给那片田免赋税了!但是也有许多人不愿耕种!”

    “我知道。”

    “知道你还买,你脑子是被驴踢了吗?等等,你拿着这地图干什么?你这画的是什么线路图?你想对这片田野进行改造吗?”

    “嗯。”

    “丫头,你买了多少田?多少银子一亩?”狄绍维觉得情况不对啊!他好像错失什么重要的东西了。

    “六百亩,五两半银子。”

    五两半银子?!这么便宜!天!他也得去买。

    “还有田买吗?”狄绍维不报希望地问了一句。

    “我买完了,不过我觉得应该还会有人想卖。”她走得匆忙,那牙侩还说过如果她还想买田的可以找他,那些田应该很多人想卖。

    “对。那片烂田,谁拥有谁倒霉!哎!不行,我也得去买上一些,不然将来我孩子吃什么!”

    听了这话,晓儿终于给了他一个眼神:谁拥有谁倒霉那你还买什么买!

    狄绍维回了一个我相信你的眼神。

    “来人啊!杨忠!不对,我那个小厮叫什么名字来着?……来人啊!人死去哪了!没听见老子叫唤吗!”狄绍维新换了一个小厮,却总是记不住他的名字。

    晓儿:“……”

    第二日狄绍维也派人去太平县买田,又买下了四百亩!一样是五两半银子一亩。

    太平县县令见此摇了摇头,最近这两天都有脑子进水的人!

    这田买下来,将来有得他们找后悔药吃!

    不过这些他也不管了,他花了大钱才找人疏通了关系,他的调令终于下来了!这片烫手山芋谁爱管,谁便接手下来吧!他也是受够了!

 第二百九十一章

    时光如流水,旱情越发严峻,天气冷却依然是没有雨,没有雪,这样的日子真是让人又喜又忧。喜的是,淮江河上的几座大桥可以顺利竣工,忧的是很快便冬去春来,大地依然干旱的话,就真的是颗粒无收了。

    淮江河上成千上万的人在日夜赶工,历时数月京宁淮江大桥是几座桥中第一座率先竣工的,今日就可以通行。

    皇上说今日早朝在京宁淮江大桥上上!看看这一座无论从经济,政治,历史上都有划时代意义的大桥,究竟可以给人们带来多大的震撼!

    皇上带着满朝官员亲自出席了这一天的通行仪式。大桥两端站满了人,简直就是人山人海,每个人都想到桥上走一走,试一试据说能屹立百年不倒的大桥,到底有多坚固!

    此时的大桥远远看上去,宛如一条气势非凡的卧龙,横跨在淮江水面之上,穿梭于清晨的雾气阳光之中,长龙的巍峨和傲世英姿在波光粼粼的淮江河上显得尤为壮观而又神秘!如梦似幻,仿佛通天之途!

    晓儿考虑到这个时代多是人力或马力拉车不是机动车,南北两岸各设了一百多米长的引桥,两端桥引稍长了一点,所以整座桥看上去更长,更有气势。

    这一座在现代按长度来说,绝对排不上名的大桥,在这个时代却已被众人视为奇迹和不可完成的壮举!

    其实随着人类的进步,所有前人创下的纪录都是用来打破的,所以晓儿相信这不会是这个世界最长的桥,这只是一个开始!这只是这个世界桥梁发展史的一个好的开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她相信,不久的将来就有人能踩着这座的肩膀,造出更长,更好的桥。

    看着京宁淮江大桥以傲然姿态,跨越着整个淮江江面,气势如虹,壮观异常,皇上心中骄傲不已,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郑重地迈出了第一步,仿佛在完成一件多么庄重和严肃的事。

    皇上如此郑重其事,在他身后曾经负责过修桥的官员和百姓忍不住都红了眼睛。

    皇上此举,是对他们付出的血汗给予最高的认同,是对他们智慧的结晶给予最深的尊重!

    皇上每一步都走得很慢,甚至伸手抚摸着桥栏就像抚摸着一件稀世珍宝一样――小心翼翼,爱不释手!跟在皇上身后的百官却没有一个人觉得皇上走得慢,就是等在两岸,盼着赶快可以过桥的百姓也都觉得皇上这样走才是应该的!

    这么不可能完成的成就,这么伟大的工程,这样一座付出了多少人日日夜夜的血汗和智慧而形成的结晶,就应该值得如此被世人重视,对待,珍惜和尊重!

    皇上过桥前,文武百官,两岸密密麻麻的百姓无一不在赞叹这桥的,现场一片噪音!但是这一刻,却全场寂静,没有一个人发出一丁点声音,都安静地,虔诚地等待皇上走过这条历史上最长,他们心目中最伟大的桥。

    皇上走得很慢,江上的海风很大,冷厉而削骨般严寒,但是他都觉得自己身体里的血液在沸腾!

    在他统治的皇朝下,一庄一庄,一件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都出现了!

    他此刻不仅仅是在过桥!他走的每一步都是通往更高,更好的远方!他是走在通往繁荣昌盛,富国兵强的桥梁上!

    皇上看着人行道上桥栏雕刻着很多寓意吉祥的图案和寓言故事,有金鸡报晓,寒梅傲雪,凿壁偷光,节节高升,喜鹊登枝头,鱼跃龙门,花开富贵等,微微点了点头,所有的事情都在欣欣向荣!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终于皇上带着百官走过了这座大桥,两岸百姓齐声欢呼,然后便像洪水一样汹涌而上,一下子桥上便站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许多人站在桥两边看淮江河畔的风景,如果不是身后的人催赶,那些占了个好位置的人甚至想在这里睡上一觉。

    在世界上最长的桥上睡上一觉,说出去都觉得无比光荣。

    这样一座大桥的建成,它的意义是重大的,从经济上说,为南北货运带来无限便利;从政治上说,能让百胜对朝廷更是拥戴和爱护;从历史上说,这样的大桥,史无前例,百世流芳!

    “这么多人站在桥上,桥都没断,你看,我们修的桥是多么坚固!”狄兆维看着这座大桥就像看着自己的儿子一样骄傲。

    听了这话,晓儿白了他一眼!这么容易就断,当初就不该造桥了,浪费人力物力不说,还丢人而且害人性命。

    “你就这么一出出色?现在不断就满足了!放心!这桥比你还要长命!哪能那么容易就断!”整座桥用了多少钢筋水泥和钢管桩,进行了多少次截流,甚至挖堤引流,才能将桩打好,将这几个桥墩的基础打牢固,她都忘记了!这样的桥还那么容易断,太没天理了!

    “不出半月,剩下的三座大桥也将全部竣工。到时候让人在桥头建一座纪念碑,将每座大桥的修建人员和对这几座桥有贡献的人的名字都刻在纪念碑上,让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是谁的血和汗,是谁的无私奉献让他们能够如此安全和方便通过这天堑!”皇上看着桥上兴高采烈的百姓开口道。

    工部尚书点了点头,心中高兴不已,这下自己想不名流千古都不行了!

    李丞相和一些官员听了这话,脸上的笑容僵了僵,早知道还有建造纪念碑一说的,他们多多少少都捐些银子,让自己的名字也留刻在上面,流芳百世!

    就算他们为官时,为百胜做了多事好事,百年后,那些百姓谁还会记得他们,但是这桥上的纪念碑就不同了,名字刻在上面,真的是历久弥香,只要纪念碑还在,世世代代的人都能看见上面的名字!

    没想到这样的大桥真的能建成!许多官员看着大桥心酸不已!他们错失了一个史上流芳的机会啊!

 第二百九十二章

    这一年只下了几场冬雪,雪不大,积雪不厚!都说瑞雪兆丰年,这一年的秋旱,冬雪稀少,可愁坏了百姓们!

    年已过,吃完年饭要耕田。

    许多人日日望天,就盼乌云盖顶,大雨倾盆!

    这一夜霹雳一声巨响,惊醒无数睡梦中的人儿。

    淅淅沥沥的春雨终于在百姓们每天的烧香拜佛中来临了。

    晓儿松了口气,旱到连喝水都成问题,百姓纷纷逃荒,也是够了。

    次日窗外倾盆大雨仍在下,上官玄逸站在御书房内等待皇上批阅。

    “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皇上看着上官玄逸递上来的太平县万亩良田水利修建方案呢喃道。

    “这个方案好,工部尚书李大人有没有看过?”皇上看完后,抬起头问上官玄逸。

    “没有,这是升平侯一家在太平县买了一些良田,为了不亏本,特意因地制宜,设计出来的水利规划图,儿臣见构思巧妙,取长补短,于农事上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便拿来给父皇看看。”

    晓儿这一份水利规划图自然不仅仅是对她家那六百亩田做的规划,而是对那一整片良田都做出了规划。

    狄绍维也派人去买了三百亩,在不久的将来直说买少了,亏大了!没有占到大便宜,可不是亏了!

    这个水利工程做好后,不仅能整治水土,防洪治涝,保一方百姓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能给庄稼更好地进行适时适量的合理灌溉。

    前世晓儿便见过南方一个小镇有这样的一个水利规划。每年春耕插秧和水稻抽穗的时候水库便会开闸放水,经由一条一米多宽的人工河道和无数条小河道,将水供给那一片平坦的田野。那个镇子的人口很多,甚至因为分田到户时,家中人口不多,后来出生的小孩没有田地,一家四口只有一亩多的田,但却不会饿肚子,甚至还有余粮来养家禽,由此可见那片田野有多高产!

    现在晓儿效仿的就那样一个水利规划,工程大,耗资大,不过正好将海盗船上得来的银子用在这利国利民的事上。

    这样既能为太平县百姓提供了一份活计,又能将自己买下的田改善水患情况,更能带给这一片平坦田野的地主们一个福音,真是一举三得。

    “明天给工部的大臣看看,都学习一下,然后看看其它县镇能不能通过这样的法子,因地制宜,给百姓带来便利。”

    “是。父皇太平县的县令任期已满,儿臣听吏部的方大人说派了去年一个新科进士陈锦前去继任。”

    皇上听了这话便在想陈锦是谁,然后便想到了他是李丞相的幕僚,李丞相的派系已经够大,这陈锦不能去。

    “陈锦不适合,派沈子轩前去。”皇上想了一下便道。

    沈子轩此时正在翰林院任职,下放几年,出点政绩,然后召回来直接入内阁正好!皇上心想。

    上官玄逸听了这话点了点头,没有这一份水利规划图,陈锦去正适合,现在却是不行的。本来他是打算派黎哲伟去的,这是一个送政绩的机会,不过沈子轩也行。

    他想起曾经看见过那丫头和他相处的那一份熟络,和沈子轩对那丫头的爱护,心中有点酸意泛起,这人可是看着那丫头长大的,小时候估计没少抱那丫头!绝对得派出去!离得远远的,过几年再回来,那时那丫头都该嫁给自己了。

    次日早朝,李丞相果然提起太平县县令一事,说里话外都是派陈锦去不适合。

    太平县年年水患,良田千倾却是免税!陈锦是他的得意门生,绝对不能在那个不毛之地给毁了!

    皇上点了点头,顺势问了李丞相一句派谁去合适。

    “回皇上,臣认为沈中书舍人去更合适,他乃农门出身,对劝课农耕之事更为了解,科举时又比陈锦名次高了一名,可见能力更为突出,定然能做好太平县县令这一职!给那一方百姓带来福音。陈锦和沈中书比起来,才疏学浅,臣认为他不足以胜任!”

    皇上点了点头:“丞相所言甚是,那便派沈中书去吧!”

    吏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听了皇上这话愣然。

    就是李丞相也觉得皇上答应得也太爽快了一些。

    然后皇上又任命工部尚书李大人为右丞相,工部侍郎升为工部尚书,沈承耀除了继续任农正卿一职还兼任工部侍郎一职!

    皇上这话一出,全个朝堂一片哗然!

    工部尚书当丞相他们没有意见,工部侍郎当尚书也可以!但是升平侯当工部侍郎?皇上对升平侯是否太重用了一些!

    沈承耀一个半路出身的农家汗子,何德何能身居两职!

    他们这些科班出身的人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文武百官让皇上三思的话,此起彼伏!

    皇上早就料到这种情况,便让太监将昨晚那一份水利规画图给大臣们传阅。

    众大臣看了这一份水利规划图赞叹声四起!

    工部尚书更是一直“妙”个不停。

    李丞相看着这份水利规划图,心中刻了一个大大的悔字!

    难怪皇上刚才应得这样爽快!果然事出反常必有妖!

    “升平侯一家在四座淮江大桥上的建设,有什么样的贡献众爱卿也知道,可以说没有升平侯府,就没有那几座大桥!现在这份水利规划图也是出自升平候府。朕向来知人善用,认为能者多劳,谁能够做出这样一份水利规划图或者更好的图,谁就来任工部侍郎一职,朕绝对没有异议!各位爱卿觉得呢?”

    “皇上英明,微臣没有异议!”

    “皇上圣明!微臣觉得升平侯当工部侍郎实在实至名归!”

    ……

    沈承耀怎么也想不到,他居然又升官了!从此他也开始要早朝了!他心里发虚啊!自己有什么本事自己知道!

    “可以不当这官吗?”接了圣旨送走送旨太监后,沈承耀苦着脸问晓儿。

    “爹想抗旨吗?”晓儿一句话便让沈承耀蔫了!

 第二百九十三章

    晓儿在太平县买下的几百亩田,这一季直接空置,然后让谢管事和梁工头负责找人先将水利修好,争取秋收后完工,下半年种上一季冬小麦。

    沈子轩即将去太平县赴任,出发前便来升平侯府告辞。

    上官玄逸来到时看见的便是两人坐在前院堂屋内一副相谈甚欢的样子。

    晓儿对沈子轩说的是水利规划上的事,还有今年雨季南淮河如果水位上涨得太厉害,有缺堤的危险时,应该该怎样做比较好。

    “不要让洪水主动破堤而出,应该主动引导一部分洪水的流向?”沈子轩看着晓儿手指上指着的某处地方。

    “对,在这里主动缺堤的话,那么就分担了这一大片平原被洪水冲毁的压力了。”晓儿一边用手指着地图,一边解释。

    “这里一带多是高山,湖泊,沼泽之地,可以说地广人稀,水淹了便淹了!再说这些地本来这具有蓄水的本领!到时候事先去将那里的百姓安置好,在这边缺一个口子,那么平原那边堤坝的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洪水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凶猛如虎了。反正总是会缺堤的,当然往人烟稀少,损失最少的地方缺!”

    沈子轩点了点头,听着是这么一个道理,但他上任后还需要去实地考察一下。

    晓儿知道他听进去了就行了,在灾难面前我们无法阻挡它的来临,唯有尽量往少损失,少伤亡的情况去处理。

    “民间有这么一个说法,大旱之后必有洪涝。去年五月到今年三月雨雪稀少,那些龟裂的土地,现在裂缝还在。今年恐怕又是一个灾年。”

    “不知道,应该不会的,对了,洪水过后,那些动物的尸体一定要处理好,让百姓切记不能食用,水也需要烧开了再喝!不然很容易染上瘟疫。”

    沈子轩点了点头,洪水过后经常会有瘟疫,他也听说过。

    许多大夫也发现了瘟疫之源是吃了动物浮尸,却并没有不喝生水一说。

    晓儿这样说他也觉得有道理,估计瘟疫之毒能在水中自行滋生。总之煮开了喝就再好不过。

    想来应该就像夏日晚饭吃剩下的饭菜,再热上一热,不再动它们,便可过夜,第二天饭菜也一会变味的道理一样,

    “在说什么?”上官玄逸一脚踏了进来。

    沈子轩看见是他忙站起来行礼。晓儿则高兴地问道:“我们在讨论太平县水利建设的事,上官大哥怎么来了?”

    “带你出去看一个地方。你没有空?”上官玄逸说完这话看向沈子轩。

    沈子轩哪有不明白的道理,被六皇子冷嗖嗖的目光看着,他赶紧识趣地道:“我也得回去收拾行装了。晓儿告辞了。”

    晓儿站了起来,笑着点了点头:“子轩哥再见。”

    沈子轩脚步匆匆地离开,心里有些想不明白六皇子对自己的敌意从何处来。

    待沈子轩略有些匆忙的背影远去后,晓儿才好笑地看着满脸我不高兴的某人:“不是说带我去看一个地方吗?不去了?”

    “子轩哥?你和他很熟?”她叫自己都只是叫上官大哥!姓和名字,远近亲疏立现!

    “嗯,青梅足马。要不是有皇上赐婚,我爹估计会将我许配给他。”晓儿点了点头认真地道。

    上官玄逸听了这话脸黑得彻底了,他坐了下来,自己动手倒了一杯茶水,抿了一口,冷冷地开口:“青梅足马?看来沈子轩这辈子还是不要回帝都好了!”

    “噗!吃醋了?子轩哥就是我们几兄妹的哥哥,小时候子轩哥对我们几兄妹多有照顾,我的命也是子轩哥救的,再说子轩哥有喜欢的人啦,我听我四婶说,村长夫人都准备来帝都为他提亲了!上官大哥你这醋吃得莫名其妙。”

    又一个要成亲了?真是好羡慕!上官玄逸听了这话脸色好看了一点,“就是哥哥也不能太亲近了,终究不是亲哥!”

    晓儿听了这话又不搭理他这话头了,简直无理取闹。

    “不是说带我去看一个地方吗?什么地方?我们出发吧!”晓儿转移话题,拉上他的手便往外走。

    上官玄逸也没有计较她不回自己的话,看着她的小手拉着自己的大手,跟在小丫头身后的他嘴角忍不住逐渐上翘。

    上官玄逸带着晓儿来到一座府邸面前。

    “上官大哥要出宫设府了?”晓儿看着门前一对庄严的石狮,厚重的朱漆大门开口问道。

    “嗯。”

    “还差一块牌扁,六皇子府吗?我写一块送给你?”

    “不是送给我,这是我们家,你也有份!进去看看。”

    晓儿:“……”

    这不是十划还没有一撇的事吗!

    小福子打开了府邸的大门,上官玄逸牵着晓儿的手走了进去。这是他和她以后的家,他得拉着她的手一起进去看看,一起讨论一下有什么地方需要重修的。

    皇上给他几个儿子的府邸都是在这一带,当年是特意将帝都城扩建了,将这一片青山绿色之地圈入了城内,专门用来建造皇子府邸的。

    上官玄逸这一座六皇子府,在七座皇子府中不算最大但绝对是最好的。修建时他可是专门请了许多民间能人异士来出谋划策的。上官玄昊曾多次借口他那座府邸比他的要大上不少来和他换,甚至割地赔款的条件也提出来了,他都没有同意。

    皇子的府邸是有规制的,都是按照帝皇子孙住宅规格来建筑的,整座六皇子府占地四万平方米,由严格的轴线贯穿着,多进四合院落组成。

    门面和房屋的数量,形式,屋瓦的颜色都是有规制,但是花园却是可以随意布置的。

    整座六皇子府庄重堂皇,布局巧妙,巧夺天工,楼阁纵默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家住宅的精致非凡,气势磅礴,金壁辉煌却又不失居家住所的淡雅温馨,方便实用。

    晓儿走到脚都软后,不得不承认就古典建筑来说,简直无可挑剔!

    曲径通幽,禅房花木,假山流水,碧水滢绕,还有一座依山傍水的望江楼。

 第二百九十四章

    正是一年好风景时节,花院到处花木扶疏,湖光山色中小荷才露尖尖角。

    “我可以将这花院布置得更加欣欣向荣,一年四季生机勃勃!”晓儿对这个大花园,很满意!

    “好,不仅仅是花院,整个府邸,你喜欢怎样布置就怎样布置。”上官玄逸脸上带着宠溺的笑容。

    升平侯府的花院就布置得很好。

    接下来的日子晓儿隔三差五,只要一有时间都是花在这个花园的布置上。

    一花一草一木都是她经过深思熟虑,带着花农亲自指点,或者亲自动手种植上去的。

    而且这些花草树木都是晓儿从空间里移植出来的,要么是珍稀药材,要么是名贵花木,再不济也是奇花异草。

    这就导致后来整座府邸六皇子最宝贝的就是花园里的花草树木。

    帝都贵族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你可以将六皇子府中博古架上所有的名贵摆件都打碎了,也千万别踩花园中一株小草,不然你就别想再踏进六皇子府中一步了。

    这日晓儿又想去布置那座花园,刚准备出门,门房便来报说李姑娘和李夫人来拜访。

    晓儿觉得奇怪李夫人过来找自己是有什么事了?

    待晓儿看见走进来的李夫人是谁是时脸却是黑下来了,这算哪门子的李夫人!她也好意思自称李夫人?

    果然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晓儿见丫鬟带两人进来,也没有站起来相迎,就这样端起架子坐在那里,受了她们的礼,来表达自己对她们的不欢迎。

    晓儿这副态度,两个心中都暗恨,却不得不暗暗咬牙行礼:

    “睿安县主福安!”

    “两位多礼了,我正好有事外出,不知两位过来是所谓何事?”晓儿也没有客气,一开口就有下逐客令的意思。

    礼貌也是要看人来给的。

    李芸宁:“……”

    沈宝儿这一路走过来,看着整个升平侯府一路的精致和繁荣,心里早就妒忌得酸水泛滥成灾了!

    这里的一景一物,一廊一阁,一花一木或者不是最名贵的,但是绝对是世上难寻的!这一路看过来,她心中只有一个感觉――精致到极致,低调奢华得恰到好处!

    如果说丞相府的富贵荣华是随处可见的金碧辉煌!

    那么升平侯府的富贵荣华绝对是低调而又不张扬的高贵典雅。

    她暗自打量了一下这室内的摆设,没有太多名贵的摆件,大多都是盆景,花卉来装饰,但是她就是觉得就是整个丞相府的花园里的花加起来都比不上这里随意的一盆!

    再看看自己一身的衣裳和饰物都比不上这臭丫头手上的一只戒指!

    如果晓儿听到了她此时此刻的心声,绝对会赞她有眼光,会挑东西来自虐!

    沈宝儿淬毒般的眼光看了晓儿一眼,便快束敛了起来,内心呐喊:凭什么!凭什么同一个祖宗,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人,自己和沈晓儿这个赔钱货的区别待遇就这么大!

    自己自小便读书识字,辛辛苦苦,处心积累,用尽心思,才能当上一个妾!

    而沈晓儿小时侯在干什么!只不过是干着低下的烧火煮饭,喂猪喂鸡的活计!

    她什么努力都没有做,就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都得不到的东西!

    有一个当大官的爹,有一个足已让自己高高在上地活着的夫君!

    如果自己的爹是三叔,那么今日的她才是未来的六皇子妃!

    沈晓儿这野丫头根本就不配得到这一切!

    李芸宁见沈宝儿除了行礼时说了一句话,站在这里半天也不开口说明来意,不禁恼怒:

    “我听宝儿说,她和睿安县主是同宗同源的嫡亲姐妹,她说她好久没和你说过话了,我也很久没和睿安县主聚旧,所以我便和她一起过来找你说说话,正好她也有事找你帮忙。”

    李芸宁看了一眼沈宝儿,示意接下来求人的话她自己说。

    沈宝儿此时也回过神来了,她收起满腹的心思,声音带嗲,小意温柔地道:“妹妹,可想死姐姐了!”

    晓儿忍不住打了个冷颤,她不会是用对李云华说话的声音来对自己说话吧!别恶心自己了!

    晓儿赶紧阻止道:“别!我不是你妹妹,我不敢当你妹妹!我们两家早已断亲了!没有任何半系了!那天在粮油铺门前我便当着百姓的面重申一遍了!”

    晓儿说完这话又对李芸宁说:“没想到丞相府是如此有规矩的,一个小妾也配称成李夫人?”

    李芸宁本来听见晓儿说她和沈宝儿没有任何关系时,脸就有点黑了,现在又被晓儿讽刺他们府没有规矩,她的脸又红了!

    刚才她是以为沈宝儿好歹是睿安县主的亲堂姐,报一声李夫人,会让升平侯府的人觉得脸子上好看一点。

    谁知道沈宝儿会骗自己,说她和睿安县主感情很好!

    这事也怪那天她走得快,没有看见后面的事情,丞相夫人回去后又忘记对她提起这桩!

    不过丞相夫人觉得丢脸极了,也想永远不用再提起就是!

    沈宝儿也知道自己独自过来,绝对是吃闭门羹的,所以才拾掇李芸宁一起过来的。

    “晓儿,血脉亲情是天定的,又怎么能说断就断的,以前你对我们有些误会……”

    “好了!如果你是过来说这些的,那么抱歉,我没时间听!两位请回,我有事要出去了!”这人还不知悔改,还是一口咬定是误会!简直死性不改!听她继续说下去也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不是,晓儿我今日过来是想问你求一样药的。”沈宝儿见晓儿真的打算抛下自己出去,忙拦住道。

    “没有!放手!”

    “没有也没有关系,我只需要一张药方也行,我可以自己去抓药!”

    “我不是大夫,哪来药方!”

    “你们家一定有的,四婶的肚子不就是吃了三婶给的药才调理过来的吗?”

    “那药都给四婶了,没有了。”有也不给你。

    “你怎么这么残忍,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