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倾城-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我家宝儿这身份,嫁入丞相府做妾也是委屈她了!”蓝氏听见张氏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样诬蔑沈宝儿,立马就给沈宝儿包上一层华丽的包装。

    蓝氏这话一出,全场哗然!

    众人看着刚安置在板车上沈宝儿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升平侯是谁?睿安县主是谁?

    是培育出超级水稻和超级小麦的第一人!是一年种植两季粮食的始祖!是清和县几十万人的救命恩人。

    这还是因为帝都百姓只知道这些!若是他们知道水车,高转筒车,脱粒机都是晓儿发明的,更是不得了。

    百姓们的话风变了:

    “升平侯的嫡亲侄女嫁给丞相府的公子做妾氏,那简直是卓卓有余了!”

    “只是一个妾氏的身份!简直委屈了睿安县主的堂姐了!现在还不让人回府生孩子,简直太没天理了!”

    “没错!升平侯和睿安县主可是我们百姓的骄傲和榜样,这样的善人,他的侄女能差吗?这张氏不让这么善良的人进府存的是什么心!”

    “大家快点让开,让升平侯的侄女赶快回府生子啊!再耽搁下去,闹不好一尸两命!”

    ……

    众人纷纷让路。

    蓝氏没想到亮出沈承耀和沈晓儿的身份,会得到这样好的效果,老三家的人在帝都百姓心中声望很高啊!看来以后得要重新和他们搞好关系,顺便好好利用利用。

    蓝氏看见张氏一副吃了苍蝇的表情,满脸得意:这下她看谁还敢看轻和欺负了她们两母女!

    张氏是怎么也想不到那贱人还有这一重身份!

    晓儿听了围观百姓的你一言我一语,傻眼!

    什么时候他们家在百姓中声望这么高了?

    什么时候帝都的百姓知道得这么清楚了?

    不要啊!功高震主他们不知道吗!

    不过现在不是在意这些的时候!

    晓儿看着蓝氏满脸得瑟,用脚趾头都可以猜到她的想法!

    绝对不能让这人再利用自己一家来达到她们自私自利的目的!

    败坏他们家的名声!

    睿安县主的堂姐去给丞相府公子做外室?别恶心她了。

    幸好这些人早早就自己断了自己的后路和他们家断亲了!不然以他们家当时的家境,主动提断亲,绝对没有可能!

    晓儿悦耳冷静的声音响起:“我想有一件事我需要澄清一下,我家和那位孕妇和这位夫人没有一丁点的关系。以后她们再利用升平侯府的名声来做什么事,大家都不要相信。”

    张氏听了这话眼睛亮了:“大家看看,贱人就是贱人,还想攀亲带故来提高自己的身份,被当场拆穿了吧!”

    百姓听见晓儿说话都看了过去,第一想法:这就是睿安县主?很漂亮啊!简直就像仙女下凡。

    第二才想到晓儿说的话,没有关系!这两人也太坏了!

    “我就说,升平侯这样的耕读人家,怎么会有自甘隋落到去当妾的侄女”

    “当妾就算了,还想冒充别人家的侄女,真是有够不要脸的!”

    “可不是,难怪丞相府的少夫人死活不承认她是妾,真是连妾也不如!”

    “这样的女子简直丢尽女子的脸面!就该拉去浸猪笼!”

    ……

    沈宝儿已经被丞相府的家丁带回丞相府生子了。

    丞相夫人听了这些话脸色诲暗不明,本来还想抬举一下这外室,没想到居然冒认升平侯家的侄女,这等蠢货还是算了!

    没有再管这里的事,她拂袖而去,她还得看着她的长孙出世!

    张氏也趁机挣脱了蓝氏的手,追了上去

    蓝氏没想到晓儿说出的话会这样绝情:“三弟妹,晓儿丫头,过去我们两房之间是有些误会,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位夫人你说错了,我们之间并没有什么误会,我们家和大房二房的人断了亲,这是在顺天府尹都备了案的,以后大家相互间就别再攀亲带故了,你们家,我们真的惹不起。”

    听了晓儿的话,有些百姓也想起了去年升平侯一家刚来帝都便闹到官府的事!

    于是知道那场官司的人便对不知道人说。说得那是一个声情并茂,义愤填膺!然后所有人都对升平侯一家抱不平了。

 第二百八十七章

    “我们两家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亲兄弟。当时是有些误会……”

    “这位夫人你女儿快生了,你真的打算在这继续和我讨论这问题?你有这个心情,我也没这个时间!道不同不相为谋,以后我们两家是井水不犯河水。”

    晓儿丢下这话便叫上刘氏和卢氏回到粮油店里面去了。

    蓝氏想起自己的女儿,跺了一下脚,心中虽不甘,也只能就此放弃了,她一咬牙,赶紧往丞相府跑去。

    人群中还有些人津津有味地聚在一堆说起这前尘往事的。

    不过事实的真相是怎么样的,对于这些好事者来说,根本不重要,有些八卦的妇人心里甚至会编造一些情节出来,说得绘声绘色,就像真的一样,对是她们来说,这算是闲时的一种娱乐。

    沈宝儿最终未能如愿生下一个儿子,丞相夫人知道是女儿后,看都没看孙女一眼便掉头走了,一个庶女,还不值得她现在就放在心上,得看长大后的样貌和才学。

    不过沈宝儿到底成功住进了丞相府,本来丞相夫人是想去母留女的,但丞相大人不同意,这事现在整个帝都城都在关注,一个弄不好,他什么官声都没了。

    张氏则被沈宝儿成功住下这事气得晕倒,后来请来太医,却是确诊有喜了,这下丞相夫人又高兴起来。

    而张氏为了好不容易盼来的儿子,也决定暂时不理会沈宝儿,反正自己有身孕了,也是要找通房服侍相公的,与其再多一两个人争宠,不如就沈宝儿好了!

    太医也说了,沈宝儿这次生子损了身子,以后恐怕是难再有孕了。

    没有儿子的妾,任她再大本事也翻不了天!

    她也想明白了,留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妾还不是任她搓圆捏扁!想有好日子过?作梦去吧!

    ……

    天气越来越干燥,帝都城内接连几天都有走水事故。

    地里的庄稼早就收好入仓了,比起将近亩产千斤的产量,收成只是亩产近六百斤!但这也足够让百姓欢呼了!有些勤快的还能多上一百几十近。

    旱了三个月也比以前风调雨顺时还要高产,这能不高兴吗!

    有些庄稼汉子表示,即便这几个月担水浇地担断了几条担干,他们也觉得值了!

    因此虽然土地干裂,百姓们的种地热情并不减,热火朝天的抓紧时间翻地,打算照样将冬小麦种下去,然后去江河里挑水。

    不过江河水每天的水位也在不断减少。

    上官玄逸,狄绍维,晓儿,沈承耀都出来视察旱情了。

    情况还是比较严峻的。

    “这时候还种冬小麦不会连麦种也浪费掉了吧!”狄绍维看着龟裂的土地担忧不已。

    那些好生养的妇人多是三年抱两,老天爷这年景才好了一年多又来天灾,这是为什么!

    “现在还不至于一点水都没有,播前灌水足墒下种是培育小麦壮苗,影响小麦高产的关键因素。天不下雨,现在只能靠人力了,就是辛苦了许多。”

    晓儿他们家的田地都有种冬小麦。

    来年春天晓儿也不知道有没有雨下,但整个冬天,冬小麦需水量不算太大。

    就是播种时浇好水,然后再进行一次冬灌便可以了。

    “至于旱年冬小麦应该怎样灌溉,明早张贴一张告示吧。”晓儿觉得种下去总比空着土地的希望要大。

    总不能因为天没下雨就什么事也不打算干了吧!

    想到这里晓儿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干!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吧!

    “我们去淮江看看水位情况。”

    “北淮江都差不多没水了,淮江水位应该也不容乐观!”狄绍维看着天上灿烂的太阳,真想效仿后羿射日。

    “先去看看。”晓儿也没事先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现在?晚上恐怕赶不回城了。”沈承耀皱眉。

    “现在就去,派人给娘亲带个话。今晚回不来就在驿站过一晚。”然后晓儿又交待了小福子冬小麦的灌溉方法,让他安排人明日一早贴出告示。

    然后几人便快马加鞭地来到了淮江边上。

    “看,水位都下去了一大半了,再过一个月恐怕连淮江也干枯了!”

    晓儿看见淮江水位下降了一大半,却是笑了:“这样更好,更方便了。”

    如果是别人听见晓儿这话,或许会觉得她是疯了。

    但是在场三个人知道晓儿不会无缘无故这样说,便都看向她。

    “丫头,你又有什么壮举了?”狄绍维内心不自觉涌现出期待。

    这是对一个人的能力绝对信任才会有的情绪。

    上官玄逸倒是猜到了,他望着这条天堑,目光热切起来。

    淮江是闵泽皇朝南北划分的一条大江,整个闵泽皇朝的领土便是被这条大江横分了两截。

    淮江有两条支流,一条往北流叫北淮江;一条往南流叫南淮江。

    “今年的劳役很快便要开始了吧?我准备在淮江上建桥。”

    毛爷爷说过:“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她也想在这里建一座这样的大桥!

    一座在这个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里程碑般意义重大的桥。

    恰逢大旱,水位极低,简直天时,地利,人和。

    “在淮江上建一座桥?这怎么可能!丫头淮江有多宽你知道吗!”

    “为什么不可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难了点,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不过要完成这一壮举,就真的需要天公多作美,再旱上好一阵子。”晓儿不会小看古代人的智慧,古代有多少建筑是现代都解释不了是怎样建出来的,造一座桥,也不算太难。

    再说这淮江也没现代那条第一长河那样宽。

    水太深,她也没办法,这不是水浅了很多,而且会继续浅下去,都快到了一般河流的深度了,她才将这想法提出来。

    “晓儿,像淮江这样的大河,河中间也不知道有多深,……”

    “桥能不能建成,试过不就知道了。不是年年都会有大旱的,即便有大旱,淮江水位也不会每次都这么低,不能错过这机会!”

    “建!而且不只建一座!”上官玄逸一锤定音!

    闵泽皇朝领土内,淮江流经两大州府几个县。

    时间上允许的话,每个县都建上一座!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第二百八十八章

    “真能建成?”狄绍维感觉身上的热血都沸腾了。

    “有这样的可能!”晓儿也没有将话说满。

    “好,其中一座我狄绍维捐建了!”狄绍维大手一挥,壕无人性起来。谁让这两年他成了家族首富!有一掷千金做好事的本事!

    “我们也捐建一座。”沈承耀觉得将银子花在这种大事上也值了。

    毕竟桥真的建出来,这样将为多少百姓带来便利,简直无法想象!

    “嗯,初步预算每座桥建下来十万两白银!”晓儿看了一眼自己豪气无比的爹。

    估计他以为一万几千两就能成事!

    “啥?!这么贵?!晓儿,家里有没有这么多银子啊?”沈承耀下意识看向晓儿,他想不到要这么多银子。他很久没看家里的帐本了,都是刘氏在管,也不知道家中财产一共有多少。

    铺子的帐也多数是刘氏和晓儿在对的。

    他只知道自己每个月的俸禄都不够家中每日的开销。

    而他自己每天刘氏会给他带着一百两银票和十两碎银出门,回家后又原封不动交还上去。

    “升平侯你连家中有多少银子都不知道?你放心吧!你家有个招财童女,不缺银子!”狄绍维听见沈承耀的话有些意外,想了一下又觉得理所当然。

    谁家都是主母当家,他爹估计也不知道家里有多少财产。

    “爹放心吧!一座桥还是能捐建的。”晓儿也对沈承耀点了点头。

    十万两,她在海盗船上拿到的也不只这数目了。

    四人回到驿站,上官玄逸拿出地图和三人商量淮江大桥的选址。

    四人经过一晚上的商量,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最后定下建四座淮江大桥,综合考虑后四座是最便民的。

    上官玄逸打算用自己的私房建一座,国库是不可能出资在淮河上建两座桥的,国库的银子用处太多。

    晓儿从地图上看见平洲县一大片平原,这要是田地,简直是万顷良田!

    南淮河离这片平原有两千多米远。

    “这片平原很容易受洪灾吧?”晓儿语气中有九成肯定。

    “嗯,每逢雨季,南淮河都比较容易缺堤,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上官玄逸看了一眼晓儿手指指着的地方。

    朝廷对这一片土地,真是又爱又恨!明明应该良田万顷,却年年水患。

    晓儿点了点头,暗暗决定找个时间去看看实际情况。

    看看有没有田地出卖的,这样平坦的田地,离水源又近,真的是最上等的良田,多少都不怕买下来。

    至于水患,不是大问题。

    她顺便看看能不能因地制宜,修建一些水利,那样便有利于预防每年的发大水了。

    第二天,等小福子带着工部的人过来后,他们便一起去了扬春县淮河边上,进行实地考察。

    看着宽阔的江面,工部尚书李大人和他的下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欲言又止。

    “几位大人有什么想说的就直接说吧。”上官玄逸低着头在看晓儿用笔认真记录一些数据的样子,他仿佛后面有双眼一样,将工部几个官员的大小动作看在眼里。

    “六皇子,这么长的桥,真的能建成吗?”而且一建就建四座?若是修了一半发现修不下去怎么办?最后不会落得一个劳民伤财的下场吧?

    “不知道,试试看。”上官玄逸仿佛就像说这菜做得不合味道,端下去一样简单。

    不知道?!试试看?!工部的人听了这话心里哀嚎起来。

    六皇子办事什么时候这么不靠谱了?

    四座大桥,还必须同时修建,那得国库拿出多少银子?

    如果建了一半,发现建不下去了怎么办!

    国库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到时候白白浪费了国库这么多银子,他们还不得被言官和户部的人弹骇死?

    以后再想干点什么事,要银子,绝对不行了。

    而且户部绝对不会同意拔这么多银子的。

    “六皇子,下官斗胆多言,这几座桥建不得啊!”

    “是啊,六皇子,这么长的桥,史上从来没有人建过,要是建座吊桥,还可以考虑,但是修建车马能过的桥,那怎么可能!而且桥下还能让大船通过,不影响船运,这更是没有出现过的事!”

    “六皇子,车马能过的桥,都是石桥和木桥,都是在一些小河上建的,淮江这么长,我等不才,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上官玄逸看出了工部几位官员眼里真正的担忧,便道:“狄公子,升平侯,还有我都会捐建其中一座,国库只需要出资承建一座桥便行了。”

    工部几位官员听了这话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这几座淮江桥修建好后既能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又能方便两岸上百万的百姓,这么大的政绩,他们就算不眠不休也要紧紧瞪着,想尽办法修建下来!

    “下官一定揭尽所能,将这几座大桥建好!”

    “对,一定赶在河水水位上涨前竣工!”

    ……

    对于他们的话语,上官玄逸淡淡的点了点头,“去看下一个地方!”

    白天一行人便进行实地视察,晚上,晓儿和上官玄逸等三人在书房里一起讨论大桥的设计。

    当然主要是晓儿在设计,而其它三人则为她提供一些资料数据。

    连续忙了十多天,终于全部桥设计好,而这时,第一座位于扬丹县和怀春县交界的扬春淮江大桥的建桥材料和工作人员全部到位,正式开始动工了。

    晓儿还弄了一个剪彩和奠基仪式,上官玄逸出席了。

    百姓知道要建桥,还是建这么长的桥,都高兴坏了。就算不用服劳逸,许多人都主动上去帮忙,哪怕是运运沙石,搬搬水泥!

    晓儿也早就写信给梁工头让他来帝都建桥。

    这几座桥建下来,哪怕是一个负责挑沙的工人,只要他往外说自己曾参与过修建扬春淮江大桥,便有人争着要请他去做工了。

    这样的好事,当然得照顾一下熟人。

    再说梁工头对建筑既有天赋又有热情,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希望靠这次建桥事件,能培养出几个人才出来,国家百业待兴,实在是太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了。

 第二百八十九章

    朝堂上

    李丞相昨天傍晚才知道工部要在淮江上同时建四座大桥!

    修建淮江河上的四座大桥!这是多么大的一件事!

    而他作为本朝唯一一个丞相,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居然在第一座大桥动工了才知道这件事!

    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工部这一帮人也太不将他这丞相放在眼内了!

    这么大一件事!没有问过他一点意见就算了!还瞒着他就已经动工!奠基仪式都没有请他参与!

    他的脸子往哪搁!

    哼!没有经过满朝文武百官的同意和商量就动工修桥!这怎么能行!

    “皇上,淮江河大多河段宽约一里以内,更有甚者一里有余!世人皆称其为天堑,壕沟!在淮江河上建桥简直比登青天还要难!臣认为应该马上下旨勒令工部停工,免得劳民伤财!”李丞相言之凿凿地道。

    李丞相话音刚落,文武百官齐齐附议!

    开玩笑!国库的银子都被工部花光了!这么大的政绩都被他们领了,他们还用什么银子来赚政绩?

    “皇上,青天有可能登上去吗?没有!所以淮江河上的大桥也没有可能能建成!皇上趁现在才刚开始,得赶紧喊停啊!损失还不会太严重!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继续下去每天得浪费多少人力物力!不但国库承受不起,亦需恐防百姓怨声载道!”

    “皇上,天公不作美,老天爷已经很久没有下雨了,大旱之后,必有洪涝,此时正是国家多事之秋,国库的每一文钱都必须用在刀刃上,淮江河上建桥,这无异于将银子直接扔到河里找不回来!天灾下来,如果百姓知道银子大都花在修桥上,导致镇灾银子不足,我们作为父母官的怎么面对百姓?皇上请三思!”

    “皇上,微臣觉得在淮江河上建桥无论从经济,政治,历史上都有重大意义,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如果能够建成,这样的丰功伟绩,将在史册上画上浓重的色彩!这样的大事,固然应该去做,但是微臣认为干大事也需要量力而行,所以只建一座桥就够了,四座同建,实在有些好大喜功!”这位大臣也是个人才,都懂得先扬后抑了。

    “皇上……”

    “好了!众卿家是觉得在淮江河上建桥是不可能的事,是浪费人力物力的举动,是劳民伤财的行为,是吗?”皇上赶紧阻止他们说下去,左一句皇上,右一句皇上,他头都被他们吵得痛了起来。

    “臣等认为此乃不明智之举。国库银子肩负着我朝百姓的安居乐业和闵泽国的安定和平之重责,实在不能只考虑一处地方。圣人道: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我朝福员辽阔,皇上不能厚此薄彼啊!臣恳请皇上收回成命!”李丞相一副心系社稷江山,大义凛然地开口道。

    “工部这等行为实在有欺世盗名之嫌疑。求皇上明察。”

    “朕明白了,不过众卿家不用担心,朕只给工部准凑了一座桥的费用。而且李尚书和六皇子办事素来可靠,桥应该是能建下来的。”皇上开口道。

    “国库只拨了一座桥的银子?那另外三座桥呢?”李丞相愕然。

    工部那些人从哪里找来那么多银子造桥。

    三座大桥建下来,怎么样也得几十万两啊!

    就是六皇子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拿出几十万两吧!

    等等!若是四座大桥都建造成功后,这简直就是丰功伟绩,右丞相的空缺恐怕不再是空了。

    工部尚书素来与自己不和,若是让他和自己平起平座,那自己以后的日子不就憋屈极了。

    李丞相偷偷看了一眼龙椅上的皇上:难道余下三座桥是皇上从自己的私库出的银子?

    最近自己太出头了吗?让皇上对自己有所忌惮了?

    所以借此机会将工部尚书提拔上来,牵制自己?

    他想了一下皇上最近一段时间对自己的表现,除了自己儿子立外室为妾一事,责备过自己,并没有其它不妥。

    不过君心难测,伴君如伴虎,以后得小心一点。

    “另外三座大桥,分别由六皇子,狄绍维,升平侯捐建。”皇上说完这话,便开始欣赏百官表情。

    果然,都脸红了!

    皇上接着开口:“国库只负责京宁淮江大桥的费用,这桥建成后过桥是要收路桥费的,众卿家大可放心这银子扔到淮江河上便一去不回头!待桥竣工后,众卿家过桥时千万别忘了付费或者打赏一下,这样国库所出的银子不出几年就可以收回了。”

    李丞相听了这话岂止是脸红,他都有点无地自容了。

    难怪这么大一件事,事前他一点风声都不知道。

    六皇子这不是存心让自己难堪吗?

    文武百官齐齐尴尬地说,绝对不会不付银子过桥。

    不过皇上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府中有人走官道不付路桥费被皇上知道了?回去得敲打敲打一番,绝对不能因为这几文钱的事,害得自己与贪官污吏这名词挂钩。

    京宁淮江大桥一听就知道这桥是建在流经京宁县的淮江上的大桥!

    京宁县和帝都城隔江相望,京宁淮江大桥修好后,两城百姓南来北往若不选择坐船,都必须经过京宁淮江大桥。

    淮江河上四条桥,京宁淮江大桥绝对是最大客流量的,即便路桥费只是一两文钱,但是聚沙成塔,每天过河的人成千上万,这桥的银子还担心赚不回来吗!

    反正每个在淮江河上经营客船的商人都富得流油。

    而事实也证明,别小看了这些路桥费,自从六皇子提议用水泥修建官道,并收取路费后,去年年底户部的人总结出这笔银子后还吃了一惊。

    待全国官道都修理好后,收入更是可观。

    文武百官又开始转口风了,纷纷赞扬起这几座桥建成后有什么好处,赞扬六皇子等人如何的心系社稷,爱民如子。

    又说自己家底轻薄,两袖清风,拿不出这么多银子,但是等桥修好后,一定多走几次桥,多付点路桥费,为这京宁淮江大桥添上一砖一瓦!

 第二百九十章

    晓儿这段时间多是和上官玄逸,狄绍维奔波在几条桥之间。

    这样的大桥修建下来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上官玄逸认识的能人异士都请过来一起解决一些落后技术难以解决的难题。

    幸好,水位每天都依然在降,为了更方便施工,晓儿还让人堆了好多沙包进行截流。

    而且是截了四段流,才能好好工作下去。

    时间紧迫,工程浩大,天黑得越来越早,亮得越来越晚,每一个工人都是天刚亮便开始工作,天黑齐了,还靠着火把等照明来继续工作。

    每个人都知道如果不能在大雨来临前竣工,那么现在所做的一切便会半途而废,甚至前功尽废!所以每个人都用心做,用尽会力去做。幸好工钱给得多,每天四十文,还包三顿饭!

    其间晓儿让谢管事去太平县看看那一片平原般的良田有没有人愿意出售的。

    谢管事到了太平县找了当地有名的牙侩一问,有好几百亩田都是待售状态。

    他没想到这么多,便找人了解了一下情况。然后他也拿不定主意买不买了。

    这些田每年雨季,老天爷给点面子,让淮江河不缺堤,或者缺得小一点便被洪水泡上一两天,老天爷不开眼时,洪水一泻千里,那庄稼便渣都没得剩!

    洪水过后时间上来得及便又得重新种上一桩,来不及便是颗粒无收。

    这些田种得也太糟心了,许多佃户人家种了一两年也不愿继续佃下去。

    所以很多地主都想将田卖出去,卖了得到的银子再到别处买,哪怕是中下等田总比这片所谓的良田来得要顺心些!

    晓儿得到谢管事的消息后,便抽时间亲自去了一趟太平县。

    她先是跟着牙侩去看了看这一片田野。

    “姑娘,这田倒是好田,就是每年雨季可能会有水患,所以价格便宜了些。也不是年年都有,也不是每年都颗粒无收。这个价格能买下这些田绝对是物超所值的!”牙侩这话说得不算太假。但物超所值,晓儿却是认同的。不是现在,是不久的将来!

    “你手上的田有哪些是连成一片的?”连成一片买下来,或好打理。

    “都是连成一片的!姑娘你打算买多少?”放出去几年的田终于有人问津了,哪怕少赚一点他也要卖出去!不然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再等下一个不了解情况的人来买,得等到猴年马月!

    “我想有多少便买多少!”晓儿看着这一片一望无际的希望的田野,心中满意极了。

    有多少便买多少?哎呦!今天遇上一条大水鱼!不对,遇上一只大龙虾!这样的龙虾找上门,绝对不能放过!

    牙侩张口的声音都难掩兴奋劲:“姑娘既然你这么豪爽,我就再帮你问问这些地的主人,看看能不能再便宜一些。”

    “麻烦你了!下午可以知道答案吗?我有事得明天一早便走。”那桥,每天都是关键时候,她得瞪紧了,而且也不想他们遇到问题,找不解决办法,担误了进程!

    “没有问题!”什么问题她愿意买的面前都不是问题!

    晓儿刚吃过午饭,牙侩便找到客栈来了。

    那些地主都同意了再降半吊钱一亩,那就是五两半银子一亩田了。

    晓儿心里都乐开花了!她一口便应下来,一共五百亩田,她全买了!

    等那几座桥修好后,顺便也修一俢堤坝,然后再给这一片田野修建一些水利。

    她这几百田的价格还不得翻上一翻!到时候这里的田恐怕十两银子都买不到一亩!

    牙侩见晓儿买得痛快,他去问价格时,有人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