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凰珏,三嫁成后-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像松雾胆敢翻看苏月给谢珏的信一样,就像白露现在这么隐晦的提醒他,也许,在谢珏的那些手下里,还是有一些不把苏月放在心上,那些认为苏月只是谢珏养的一个女人,一个随时可以丢弃的女人之人。
唐冰的手按上了剑柄,微微侧头看向了主舱房门口,听得里面苏月和薄荷的说笑声,唇角的冷意更重。
好吧,他便看看,松雾会做出什么事。
人的心思不是那么容易抓到的,猴子既然抓不完,也不好全部抓完,那么,便杀一只鸡好了。
第451章 粮荒
三月下旬,烂漫之时,朝廷颁布了两个法令。
一个是茶榷法,一个是新的路税执行方法。
茶榷法主要是针对茶农和茶山,而路税是地方上的事,两样跟京城里的人都没有直接关系,京城里的人也压根不关心,法令宣告帖的前面,一个停留观看的人没有。
大家伙都挤到粮店门口去了。
去年南方水灾之时,那些隔了千里传递过来的信息,那些惨状,都已经被地域和时间淡化,京城里的人感觉并不是太深,无非是听到的时候表示下感叹和同情,再又摇头叹息下朝廷的不作为。
便是有学子们奋力上书,叙说当时朝廷内阁的不作为,也引不起多大的风暴。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京城的存粮,北方的粮食都慢慢用掉,粮价似乎也在之间涨了几倍。
京城的人便坐不住了。
这京中大户都有自己的田庄,再加上俸粮虽然有一半不是精粮,到底还是发足了,怎么着,也不到不够吃的地步,但是那些中等官吏和普通百姓却没有什么存粮,都是去粮店里买粮。
宋朝开国之后,最重要的国策里面便有平稳粮价,百年来,历代帝王和内阁都贯彻了这一条,粮价一直保持在比较低廉的价格,京城里的普通百姓就从来没有为粮价太高买不起粮食而发愁过。
而现在,粮价一个劲的猛涨,在开春之后,更是因为春荒之期,而涨到了六十文一升的价格。
一户普通百姓,一个月的收入也不过一贯,平素五六文一升的粮食,五口人家尽够吃,可是现在,一个月的收入连两斗都买不到。
这下京城百姓是真正开始慌了,再听到有人说,本来不会是这种情况,南方的水灾八月就退了,南方气温高,如果补救及时,完全可以再种一轮庄稼,那么冬季还能有一些收获,那么京城现在就有新粮到,是因为如今的内阁不作为,明明两浙路高大人还有云大人他们都提议了,要赈灾,要发放粮种下去,要收拢流民,重新种地,可是内阁都给否定了!后来还将此事推卸给了边军,还想弄个全民加税的新法来遮掩。
便是再老实的百姓,也是怒了。
可是再怒,老百姓又能如何?当务之急还是赶紧找有粮的粮店,筹钱将粮食买回来。
中等之家还有些底蕴,卖点家产还能撑过去,但是那些小户百姓,本就家底薄,能经得起多久?
三月之时,一边是粮店的抢购,另外一边,就是人口市场上黑压压一片全家卖身的人。
马骁从平常办事的小院走出来,经过街上一家粮店,脚步微顿了下,视线扫了下门口那拥挤的人群,便继续往前走。
“小爷。”跟在他身后的码头头目华老大面带犹豫的道:“小魏那,想多借两斗小米。”
“嗯?”马骁没有回头,只从鼻间发出了一声疑问。
华老大脸色有些,低声道:“他媳妇娘家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家里的小儿子都快饿死了。”
京城粮价飞涨,第一个受的就是他们这些只靠着卖苦力为生的劳工,本来漕粮不上来,他们的工作就少,拿的,也就马骁保证他们的那一贯钱。
若是平常,这一贯也够他们一家的开销了。
可要按照如今的粮价,他们确是只能买到以前十分之一的粮食,他们这些苦力之中很多还是流民,家境赤贫,连一点可以变卖的东西都没有。
若不是马骁这里弄来了万担粮食,以低于市场价格一半的价格先给了他们,还容许他们赊账,那么,他手下那几百号人,只怕不是卖身为奴就是饿死。
不过,马骁也说了,这些粮食弄来的并不容易,还是这样的价格,所以,第一,绝对不能说出去,第二,每一个劳工一个月只能领取五斗。
若是不能遵守这两条,那么后果自负。
小魏这个月已经领走了五斗,若是再领两斗,就是违反了规矩。
如今这世道,家里快饿死人的比比皆是,比小魏媳妇娘家可怜的也有,按说,他是不应该说出来的。
只是……
马骁脚步停了下来,转身看了他一眼,道:“有什么原因?”
给与他手下那些贫苦脚力补贴粮食,最开始提出的是苏月,年初之时因为苏月说京城粮价暴涨,那些普通百姓特别是贫民苦力如何活下去,谢珏听了后便下令,让他回京之后便拿出京城存粮补贴手下的脚夫苦力。
而二月从京东路运过来的粮食,在郊外就已经分散,一小半给了刘琦,另外一半,则是分散开来,一些高价在米店出售,另外一些则是暗自去收拢那些底层贫民。
只是京城里的贫民太多,光他手下的脚夫苦力便有几千人,为了不至于将收买人心之事办坏,所以他定下了铁规。
除了原有的自己人,若是有想投靠过来的,都要严格审查,更别说想多拿。
这位华老大也算是他一手扶上去的,为人如何他很清楚,若不是有特殊原因,这种事他根本不会说到他面前来。
规矩就是规矩,如果因为一个人而开了闸门,那么洪水就挡不住了。
这种事,华老大自己是非常清楚的。
“小魏他岳父,原本是吏部的散吏,擅长精工,十多年前,被人冤枉背了黑锅,从吏部被赶了出来,还一直被人暗中压迫,所以家中才逐渐贫困。”华老大压低了声音道。
马骁的眉头猛然一挑,道:“精工?”
本朝官制,最低为九品,最高位一品,而九品之下,其实还有一些人,就是散吏,这些人虽然没有官阶,但是也是在衙门做事,在地方上的,是为衙役,而在京城各个部门的,则是打杂的和一些特殊部门之人。
精工,就是指的那些特殊部门的手艺人。
而吏部精工,马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造币坊。
见马骁神情,华老大心里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应该是判断对了。
微微思忖了下,华老大低声道:“是的,是吏部精工,听闻,以前是吏部度支部下面,专门巡视各地铜钱坊和银坊的精工。”
马骁轻吸了一口气,转身继续往前走,低声道:“此事不要让小魏借,让他岳父直接去南门那边的粮店,我会打好招呼,给他家赊上一担粮食,还有,此事万不可让别人知道。”
华老大应了一声,转身隐入了街边黑影,快步而走。
马骁微微抬头,看向了南边的天空。
京城三月的天异常明媚,浮云淡淡,天蓝得如同被清洗过一番。
只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南方,天气可也如此?
天蓝气清,其实却是暗涌浮动?
“让开让开!加急快报!”
街头突然响起了大叫声,随着马蹄声急,几匹马疾驰了进来,当先一声叫道:“大家不要抢粮了,九皇子于蜀州筹集了百万担粮食,即将入京!”
第452章 茶山
四月中,建阳在连下了几日雨之后,迎来了艳阳天,同时还有朝廷过来的传令史。
苏月在茶棚里看着那些大汉将最后一拢茶青揉捻完,便指导着他们按照乌龙茶的做法,开始烘焙。
从京东路坐船南下,不说时间要短了很多,便是路途也要舒服许多,到达茶山之时,正好是二月底,第一轮茶芽冒头之前。
谢珏已经将周围的茶山都给用手段买下,包括建阳那边也买了许多茶山,加起来,已经有两万多亩的茶山,再又按照她的模式重新建了几个茶场,分派了那些最早跟着她做茶的大汉们去管理。
谢珏说了今年等夏天再去看热闹,所以不用赶时间,她便也不着急,安心留了下来,在自己亲手做完那些老茶树和第一轮茶后,便开始在几个茶场里来回跑,指点那些大汉和茶农做茶。
谢珏自然是屁颠屁颠的跟着,而且,在她做完那些老茶树的茶后,便死皮赖脸的一定要跟着进茶棚,苏月一心做茶的时候他不会打搅,一旦苏月有所放松,就立刻上前,喂鸡汤鸡肉,擦汗,帮着按摩下肩头,捏一捏手腕关节。
大汉和薄荷是见怪不怪了,只白露偶尔看到一次,那下巴都惊掉下来。
到了第三道茶之时,苏月便轻松许多。
从几年前开始,这第三道茶青便都由这些大汉制作成黑茶,相比红茶和初芽绿茶,黑茶的制作工序虽然繁杂一些,但是技术含量却是要低一些,至少对温度的要求不会那么高,主要是沉淀的时间要够。
而这么几年销售下来,蜀州和吐蕃那边最喜欢的,反而是那些一不小心存放久了味道极为浓烈的黑茶,所以苏月便干脆让他们开始成茶。
而这些工作完全不需要她在场,所以前几年,她一般是看到二轮茶出来后,便会离开。
这次苏月也没有大管,多数时间是借着巡视茶园之时,和谢珏去爬爬山摘摘花到处玩,只是在到达建阳附近的茶山之时,想起了这里在她上上辈子可是乌龙茶的特产地,而乌龙茶本就是北苑贡茶改制过来的,其味道比北苑贡茶更浓更醇,最重要的是,便是三道茶青,只要方法得当,也能做出口味独特的茶香。
所以,她便干脆留在了这个茶庄,指点着大汉们做乌龙茶。
反正现在的茶太多,便是折腾坏了一些也无妨。
按照谢珏的说法是,我家月儿的出品,便是坏了,那也比一般的茶好,到时候我们做做好事,作为赠品送给那些贫苦百姓喝好了。
不过当第一缕茶香飘起来之时,苏月便知道,应该不会做坏了。
拿了一把刚出来的茶叶,苏月转头,高兴的去喊谢珏,可一转身,居然没有看到那个跟屁虫。
“山下来了人,三爷说,姑娘弄好了马上拿过去给他,他要尝尝。”薄荷捂着嘴笑道。
知道薄荷是因为先头谢珏说会做错之时她那反应而偷笑,苏月瞪了她一眼,不过转念一想,明知道谢珏是哄她,她还真起了好胜之心,还因为他居然跟着自己说茶会做坏而生气,挠了他两爪子,自己也不由笑了起来。
转身用帕子包了一包茶叶往外头走,一边走一边问唐冰:“是京城来的人?”
若不是重要之事,谢珏铁定不会走的。
唐冰淡声应道:“是京城来人了,还有一人,是建阳罗大人派来的。”
建阳罗大人?
苏月脚步微顿,想起来了,这位罗大人就是福建的茶司。
上辈子的这个时候,这位罗大人是已经调到京城去了,这辈子,听闻本也有机会入京,不过罗大人却是选择了留下来。
这其中,只怕也有谢珏的功劳。
这个时候来人,只怕是跟茶榷有关了。
这个茶山收过来不到两年,虽是重新修整了一下,不过下面的院子也是给茶农茶工们住的,只有后院里四间比较好的屋子是给管事居住,苏月说要在这里做茶,谢珏便将那四间给征收过来,暂时住住。
还将其中两间给打通,一间自己的,一间苏月的。
苏月走回后院之时,谢珏正在自己那间屋子里见人,院子里原本的人都被清除了出去,只有几个侍卫站在院门处,看到苏月过来,微微侧身,让开了一条路。
薄荷和白露站住了脚,看着苏月和唐冰进去后,便转身往厨房走去。
苏月走到门口犹豫了一下,没有进谢珏的屋子,转而进了自己的屋子,然后靠近了两间房子中间的那道门。
门并没有关紧,可以清楚的听到那边的声音。
“我家大人说,新颁布下来的茶榷法跟三爷您预计的差不多,福建所有的茶山不能再自己卖茶,必须通过官榷场,收购的价格由官榷场定价给付,茶按照以往惯例分为十三等,收购和出售的价格,都按照等级指定,而茶商要想买茶,也必须到官榷场买,由其手中拥有的茶引来确定能买多少,和买什么等级的茶,至于茶引的发放,八成由京城吏部的茶司发放,二成由各地的茶司酌情发放。”
里面说话之人的声音顿了下,好似带了一些讨好的笑意道:“还有,罗大人让小的特意给三爷带个话,随同那传令吏来的,还有一道圣旨和内阁三相联名签署的公文,特意注明了,苏姑娘的茶山不在此例,苏姑娘的茶山,按照圣旨,是可以自行销售,自行定价的。”
里面又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好似那人在递什么东西过去,隔了一会,那人道:“这个是罗大人要在下核实的,苏姑娘名下的茶园一共是两万三千五百亩,三爷您看还有没有遗漏,若是没有,罗大人便按照这个直接给皇上上奏折了。”
“我家姑娘刚看中了安溪那边的一些山地,准备种植成茶园,大约有三千多亩,这是地契,让罗大人一起加进去吧。”谢珏的声音淡淡,顿了下道:“也请转告罗大人,此令既然已经成事实,也不需要太过担忧,便按照以往说的去做就是。”
“是是,我家大人也说了,三爷是个心有乾坤之人,一定会按照三爷说的做。”
几句客气话后,那人告辞而去,苏月满脸笑容,正准备推门过去,就听得那边有人道:“三爷,蜀州的九皇子,连同蜀州总督在蜀州收集了一百万担粮食,十天前送到了京城,京城粮价跌了。”
苏月的笑容一下僵住,手在门上滑落下去,发出了吱呀的声音。
第453章 九皇子
谢珏坐在椅子上,听得手下这话本是发出了一声轻嗤,再听那门响,顿时从椅子上掠起,将门给拉开。
探手将苏月给抱了过来,再拿起了她的手去看她的指甲,心痛的道:“门给你开着,你过来便是,让小唐给你推门好了。”
苏月却是没有看他,只盯着那送信过来的侍卫道:“你说,九皇子?确定是九皇子?”
“是九皇子。”侍卫点头应道。
谢珏眉头轻蹙了一下,握住了她的手,带着她走到椅子前坐下,沉声道:“说仔细些,从头说起”
“三月二十日,便有快马进京,说是九皇子筹集了大批粮食马上要进京了。”侍卫站前了一些,语气冷静的道:“当时京城里一片哗然,按照皇帝排序,的确是有个九皇子,但是那些人都以为他早已经死了,当时还有官员出来质问,说这只怕是有人借机闹事,假借九皇子名义意图不轨。”
谢珏冷哼了一声,对侍卫示意继续说。
这事一出,当天马骁便派人送信过来告知(当时苏月正在紧张做茶所以不知道),其中也说到了有人直呼不信,只不过他当时却是提起了警惕。
去年苏月提醒了蜀州之事后,他便派人去蜀州查探。
皇帝的第九子君九翊的确是寄养在了蜀州,由蜀州总督好生照顾着,只是他身体羸弱,一直住在成都校外的大宅里,很少在外头露脸,便是成都府,知道九皇子的人都极少。
他的人能查到,还是在查蜀州总督之时发现的。
因为,那蜀州总督之女,容世子的未婚妻,隔上两天就会去往一个大宅子。
他的人抓了总督府里的下人,利用催眠术问出了,那位姑娘,去那大宅子是去见一个贵人,那位贵人,便是如今皇帝的九皇子。
只是那大宅子防备森严,还有高手隐卫,他的人无法潜入进去,守候了一个多月后,在一次总督小姐从那大宅子里接人出来之时,才窥视到了九皇子。
据报上来的信里说,那位九皇子面容娇美若花,但是身体的确非常羸弱,连上下马车都是粗壮的太监抱着的,走上两步路便气喘吁吁。
而且,他压根都出不了门,内外的警卫好似也是听从总督的多。
按照手下的话说,看着,倒像是被总督软禁了一样。
不过他看到那些信息,心里却是很有一种违和感。
只当时事情多,这事便暂时放在了一边,只是让人在那边盯着而已。
按说筹粮这种大事,那边盯着的人一定会有消息过来,可是,他的人没有送过来消息,却有快马进京!
在京城如此缺粮的情况下,那些人那么大肆宣扬,如果九皇子后面没有粮食进京,那么这事就大了。
而,若是九皇子有这百万担粮食,他的人却不知道……
“当时皇帝便在朝堂上说了,的确是有九皇子,因为身体不好一直在蜀州高僧那替天下祈福。”侍卫接道:“那些官员再不敢乱说,只是私下里谣言纷传,而粮价,在被压低了两日后,又疯狂的涨了起来。”
谢珏唇角冷意更重,冷声道:“是哪些人家在抬升粮价?”
“主要是四家粮店。”侍卫道:“京城里其他的粮店大多没有粮食了,除了刘琦和咱们的,还有粮食的也就六家,那哄抬粮价的,一家背后是大皇子的外祖家,一家背后是工部海侍郎,一家是鸿胪寺许正卿,还有一家……”
侍卫声音顿了下道:“是童贯的。”
谢珏微微颔首,道:“继续说。”
“他们哄抬粮价之时,刘琦派人过来说,咱们不要动,粮食不涨价,但是每日要限购,防止有人借机生乱。”侍卫道。
“倒是个聪明的。”谢珏瘪了下唇角,哼了一声。
九皇子既然是真的,又不是蠢的,自然是会有密信给皇帝,而皇帝则是会找刘琦商量,所以刘琦才递了这么个信过来。
这不涨价是赚个好名声(你看别的都涨就咱们不涨多为百姓着想啊),限购,则是为了防备那四家跑过来低价买了,再高价卖出去。
“咱们和刘琦的店限购之后,每日卖的粮食不多,都是一开门就被疯抢走了。”侍卫脸上掠过一丝怜悯之意:“没有粮食之人只能去那四家买,那四家,一日之内,便将粮价涨到了百文一升,许多人家因此家财荡尽。”
“刘琦没有收集证据?”谢珏淡笑一声道。
三月二十日报的信,如果说十日之前九皇子的粮食才到了京城,也就是说那四家涨价的时间也有半月。
这个时间,他的人能查出来,就不信刘琦查不出来。
“车统领说,咱们的人在查探之时,还有另外一拨人在查探。”侍卫回道。
“嗯,说下去。”谢珏点头道。
“粮价疯涨的时候,也有人提出九皇子的粮食就快来了,为何还要去买那些贵米。”侍卫道:“随后便有人出来说,那九皇子一定是沽名钓誉,要不怎么只听到说,粮食的影子都没有看到,虽然这位是皇子,但是在这个时候骗大家,那就真是其心可诛了。”
“大皇子的人说的?”谢珏的笑意淡了下来。
他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九皇子要提前半个月就大肆宣扬有粮食到之事。
“是,马统领的人已经查到,都是大皇子外祖家的人出来散布的。”见谢珏没有别的问题,侍卫接道:“当时京城是谣言四起,再加上许多人家过不下去,到处是买儿卖女的。”
“然后,九皇子的粮队到了京城。”苏月声音有些冷的插话道。
“是。”侍卫回道:“九皇子的粮队四月三日进了京郊地带,第一个队伍总共十万担粮食,于五日清晨进了京城,在城门,便交付给了刘琦,随后,刘琦粮店开门,以二十文一升的价格开始平拟粮价。”
“他是从蜀州走长江水运到鄂州,再从鄂州上岸,走陆路到的京城。”谢珏的声音也有些冷。
大意了。
他只想着从蜀州过来,必然是沿着长江到镇江,再从运河上来是最方便的。
所以将江流他们都掉往那边去监视了。
没有想到,那位九皇子选择的是鄂州。
从鄂州到京城,正巧有一条路是从大别山旁边走,一路都是平原,粮队的行驶速度可以很快。
只是,那么大的粮队,其人和车都不会少,当地官员却没有给蔡炳通风报信?
看样子,他可是真真小瞧了这位九皇子。
第454章 开战
“从鄂州走?”苏月轻轻重复了一声,眉头微蹙起来,道:“我记得,那湖北路的安抚使,是林知府的岳父?”
记得上辈子那位林知府是借着海尚书之力上去的,倒是这位岳父一直在湖北路的任上没动。
上辈子她搞不清楚那些官员之间的关系,也不想去涉及太多,所以也不过是听听就算。
现在想想,却是有些不对了。
宋国官制,除非是有才能卓越被上面看重可以直接提升上去,一般都会要熬资历,但是反过来说,只要熬到一定的年头又没有大错,这官也就升上去了。
而一路等于一省,转运使负责的是财务税收,安抚使则是负责政法防务这块,如今那位方安抚使应该已经做了三任(三年一任),而上辈子十年后,他还是湖北路安抚使!
不升不降的,做了将近二十年的地方大员。
“不错。”谢珏点点头,对唐冰道:“让江流回来,立刻前往荆州,查清楚方涛和蜀州的关系。”
是了,要调动那么多的劳力和人力,而又不让外人察觉到,也就湖北路安抚使能做到了。
看样子,林知府那还是得下点诱饵了。
唐冰应了一声往外走,谢珏对侍卫道:“接着说,粮价平下来后,那九皇子可说什么时候进京?”
侍卫摇摇头道:“没有,只是六日,他们的第二批粮食一共二十万担也到了,还有……”
侍卫的声音顿了下后道:“那一天,从边关来的八百里加急军报也到了,说是三日那天,北戎人分兵三处,大举进攻。”
谢珏微微坐直了一些身子,唇角含着冷意道:“开始了?”
“是,所以车统领让属下先过来报信,随后应该还有详细的报告。”
“哦?”谢珏挑了下眉:“咱们的人,并没有回来报信对吗?”
“是。”侍卫点头道:“车统领也觉得奇怪,按说,咱们的快马不会比边军的慢,怎么咱们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这军报就进了京?”
谢珏轻笑了一声道:“无妨,估计迟个一两日就到了。”
赵皓这小子,这是在玩花样呢。
一个月前,赵皓便派人送信给他,说是北戎人在集结军队,而且,赵皓他已经抓到了暗中通北戎人之人,还已经处理了童贯留在武城的奸细。
想来,这许大人跟对方约定的只怕就是三日进攻,所以赵皓就让那些人认为北戎人得手了。
其实,他只怕早在武城和风城设下了埋伏。
而且,这事本就是预计之中的,所以赵皓也没有特意派人通知他的人。
“三爷。”苏月面带担心的侧头唤了一声。
开战了吗?
上辈子的这个时候,她已经嫁给了云轻鸿,被云家关在后宅之中,外面的事都不知道,也就是那次偶然遇见,才知道北戎人抓了十万边民,算起来,应该是再过几天的事。
“放心。”谢珏轻轻拍了下她的手道:“赵皓不会输的。”
赵皓那小子,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法子,元月初五那天便将燕山关口的人给换了一半,然后亲自带人和他的人一起,找到了耶律齐的那个秘密港口,将那港口留守的北戎人给杀光了。
不光如此,根据手下来报,说是赵皓还带着人让凌川野带路沿着那条通道走了一遍,将耶律齐原来留下的暗桩都给拔除,将通道完全打开。
同时,赵皓还将燕州那边的地以边军的名义给征收过去,交给了他们建立港口。
随后,那小子便回去了边城,只留了老刘在那配合他们修整港口。
(凌川野也被他趁机给留在那边了)
如今,第一批足足有八十万担的粮食,已经从交趾运到了燕州港口。
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分发去了武城和东边的几个关城。
而第二批的粮食,如今也在路上。
交趾那边的稻谷是一年三熟,还盛产各种水果,那些水果当地人会做成果干来保存,便是长途运输也不会烂掉,那些果干对于京城里的那些人来说实在是太过于简陋,但是对于士兵来说,却是极好之物。
而去年下半年,交趾那边不光是稻谷丰收,水果也是丰收,那价格真是贱到了底。
所以,他将所有的船都动员起来,连香料都不跑了,先去拉粮食和果干。
比起当初答应赵皓的八十万担粮食,他现在直接提供三倍的量给他。
有他这么鼎力相助,赵皓要是还打败仗……
那赵皓就可以去死了!
苏月看着谢珏那神色,心里松了口气,是啊,这辈子,到底是不一样了。
一定不会再发生上辈子那种惨事!
不过,上辈子,可没有发生过九皇子送粮食入京之事。
上辈子的这个时候,虽是被关在后宅之中,不过她也知道外头的粮价极高,因为当时云姚氏将钱都亏了,而且,云姚氏还看到一月的时候粮价比往年都高,便将云家四位的禄米都拿出去卖了,结果那时候沦落到家中无粮云姚氏也无钱买粮,还是她拿出了自己的嫁妆补贴,才算是没有全家人挨饿。
记得,当时粮价虽然没有这辈子这么出格(上辈子最高也就到三十文一升),但是也一直高到六月,第一批新粮出来。
所以,她记得很清楚,当时绝对没有什么九皇子送粮食,九皇子出现,是在几年后!
见苏月的眉头又轻蹙起来,谢珏伸手去揉她的眉头,笑道:“放心吧,九皇子送粮入京亦是好事,前头蔡炳卡着边军的春粮不送,借口就是京城粮价飞涨,连京城都不能自保,只能让边军再为民担待,多忍忍,如今有百万担粮食入京,这说法可就有些保不住了,何况现在战事起来,他要再卡着边军的粮饷,呵呵。”
谢珏阴森森的笑了两声。
苏月却是脑袋一闪,道:“难不成,京城的粮价涨得这么离谱,是因为蔡炳他故意的?他,他怎么能这样!”
就为了有借口一粒米都不送给边军,所以做这种事!
京城富裕,上辈子粮价大多时候还是二十文一升,大家还能支撑过去,可是,如今是百文一升,多少人家要家破人亡啊!
就因为镇国公上了那个文书,就因为想弄倒赵家,居然……
谢珏冷笑了一下,轻抚着她的手道:“如今蔡炳已经视赵家为死敌,若是赵家不夸,他的位置可做不稳,所以,国家百姓,对他来说,都不过是棋子而已。”
声音微微一顿,谢珏声音微沉的道:“你说,九皇子的粮食是分做几批?”
侍卫点头道:“是,属下走的时候已经到了三十万担,属下在路上又遇见了一个粮队,估计要迟上三四日到达京城。”
“三爷?”苏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