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人迟慕-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上的声音太响,引得众人前来围观……
妙如见了有些不忍,说道:“姑姑!你说她这样,有一顿没一顿的,也不是个事儿!而且又是个女娃,现在还小,若再大些,该拿什么度日呢!”
“要不,把她收回去?叫她在绣庄里跟着打打杂?也好有个温饱,等过两年再大些,看她愿不愿意跟着绣娘,学些针线?”
“好啊!好啊!若是这样,她也算有个一技之长,再大些或许能谋个生路!”妙如连忙赞同道。
两人又问起那乞儿的意愿。
见她们说,只要干活,就有东西吃,也有地方睡。招娣欣喜得拽住白绮的裙摆不放。最后在织云的劝解下,才松开了手。
二伯母最终被谢家的人接走了,不过她向妙如承诺,过段时间,就上门去看望她们。
最近一段日子,应薛菁的要求,妙如忙着练笔,要帮她画幅人像图出来。
说是和薛斌打赌,看谁做的花灯,在元宵节家中灯会上,能得更多人的称赞。从哥哥那儿听说,妙如会画人像,薛菁请她帮着把自己画下来。说是凭着她在家中受宠的程度,到时一定能胜过他的……
妙如听到哑然失笑,他们兄妹俩平常打闹斗趣,真的很温馨。羡慕她有个好哥哥的同时,爽快地应下来。
她准备用工笔的技法,画其他部分,脸部细节融入西洋画的透视技巧,素描打底画成水粉的。到时烛光一照,脸部更为生动逼真……
经常来钟家找妙如玩的庄青梅见了,连连称奇,要求也帮她画上一幅……慢慢地,妙如特别技法的人物画,有第一批拥趸者。
让上门看望她的谢氏见了,暗自纳闷:那些稀奇古怪的画法,她上哪儿学来的。这般发展下去,不久的将来,怕是要独创一门画派风格了……
得到二伯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夸奖后,妙如虽然有些不好意思,可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若在父亲被杨家人牵连之前,她能挣出个名头来。家中今后即使败落了,靠她画画也能养活几个人。
妙如心里突然有些豁然开朗……
若是能形成一派画风,到时加入二伯母的“汩润书院”。担任一名画师,教那些女学生们学学画,也是引起吸引关注的一块招牌。
延续职业女性的梦想,在这个时空或许真的可以实现……
得跟时间赛跑,尽快成长起来。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渴望自己成为一位画家的!
人们都说,逆境逼人成长,在成名大家钟谢氏的指点下,妙如的笔法上,又有了突飞猛进提高。
到上元节的前三天,把画作派人交给薛菁时,那作品的逼真程度,已达到她前世油画的水平的**成。不过其他部分,却是中国画的技法,有那么点“吴带当风”的飘逸。脸部却有一点相片的效果……
当画作拿到薛斌和那位公子面前时,前者嘴巴微张着,半天说不出句话来。过了半晌,他才自得地说道:“我说那丫头准能行吧!第一次看她作画时,下笔虽不是特别老练,可构图布局,无一显示着大家的风范,心中自有沟壑。你看这新的《奔马图》,比公子你拿走的那幅,又进益了不少……”
“这卷新的先让给本公子!你再去找她画上一幅,就说有人求购她的画,找你卖走了……她不是还想着以后当街卖画吗?银票在此……”
抢夺不过他,薛斌无语凝噎……
传到妙如的耳朵里,让她有些喜不自禁!
不管卖走她作品的,是何许人!对创作者来说,这是个莫大的鼓励。起码说明有人愿意出资来收藏……离她的目标又进了一步……
妙如的心里,从来没有像如今此般踏实。毕竟这是她来到此地后,靠自己的本事,挣的第一两银子……
刚来这时空之初,她都不敢开口讲话……
然后拼命讨好祖母,让她喜欢自己……
担心被人发现真实身份,夜不能寐的那些晚上……
躲到山上向师叔学医……
讨好家里每一个人……
想招躲过一波又一波的算计……
掉下山崖,那个差点想放弃生命的夜晚……
不觉中,妙如的视线开始模糊起来……
为了生存,为了活着,一路走来的艰辛,没一个人能听她诉说。
若是她上面有生母或者兄长庇护,或是有正常一点的家庭关系,有个不容人小觑的出身,哪怕是有个像样的立场,让她反抗。她也可以像薛菁一样,让自己无忧无虑得像公主一样……
何至于在算计中打滚,抑郁得跑去跟师傅念禅打坐,好让心情平复宁静下来……
有了立足之本,以后再也不用瞧谁的脸色了!
“妹妹这是怎么了?”门口出现个男子声音。
赶紧用衣袖擦了擦腮边的眼泪,妙如脸上恢复了平静。
烟罗上前来告罪:“姑娘,奴婢刚才喊了您半天,没回,还以为您……”
朝她摆了摆手,妙如没让她把话说完,吩咐出去斟茶。
把人让到屋内,请汪峭旭坐下后,妙如问道:“旭表哥怎么来了?真是稀客!”
“我是来想向妹妹,打听一个人的!”他敛起担忧之色,开门见山的回道。
“何人?我整天呆在院子里,哪有表哥认识的人多?”
“还记得上回,在落雁湖边的诗会吗?”见对方点了点头,他接着道:“我有个至交好友,就是那天站在身后的,妹妹可还有印象?”
回忆起那天的场景,七八个少年闹哄哄的,她哪记得那么多。只记得混进去的两小少女,一个对她发难,一个挺身而出,替她说了公道话……妙如摇了摇头。
“就知道你没印象!哥哥也不废话了,那人是我最好的朋友。有天去通州送人,见到你跟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在码头边等着接人,他想打听……说是你叫她姑姑的……”
“哦,是白姑姑,他想打听些什么?”
脸上出一丝赧色,汪峭旭嗫嚅道:“没什么……他想问……那女子许了人家没有……还问,和府上是何关系,什么来历……”
第七十五章 人约
眼皮一跳,妙如眼里涌出几分惊喜:难道是有人看上白三娘了?她的桃花运来了?
她故作为难地说道:“人家闺中少女的私事,岂能在外面到处随便说的!你还是说说,他打听这个,是想干嘛吧!”
可能觉得有些难为情,他扭扭捏捏半天,才答道:“我那挚友,现今年已十九,去年秋闱刚中了举人。来说亲的媒人络绎不绝,他是个孝子,家中母亲身体不好……想找个心地善良,性子柔和一点的……所以,我想……”
妙如扑噗一笑:“找你当媒人?亏那人想得出来……”
“不是的……是他暗地里向我打听,你旭哥哥才主动请缨的……许久未见过你了……妹妹过年也不去学士……”迅速望了她一眼,生怕提起杨家,又惹起她的伤心来,急忙补救道:“……是真的,他的人特别好……若是……合适,会真心对待……”说到后面,他的声音差不多变成蚊蚋大小……
妙如颇感为难:通常做媒的,不是已婚妇人,就是成年长辈。
当面锣对面鼓地,有些话容易问清楚。像如今此般,一边是青葱的二八少年,另一边是未长足量的小少女的。这对媒人组合,还真怪异……
对了!让白三娘暗中先瞧他一眼,对不对眼缘,先看了再说。
然后再谈其他的……到时成与不成,也伤不了各自体面……若真是个可托付终身的良人,得赶紧告知爹爹,把事情给定下来……
眼看着春闱快到了……若迟了,他真上榜了……到时身份悬殊……抢的人只会更多了……
“明日有上元灯会,妙儿会拉着白姑姑,上西市看花灯……若是你那朋友……”对着汪峭旭,若有所指地,她望了他一眼。
汪峭旭是何许人?有着最敏锐的感觉,当即就心领神会了。
心中顿时涌出一阵欣喜,还是让他谋算准了。几个月未见,明日又可以看到她了……还能一起逛灯会……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街上一派节庆的喜气景象,举目望去全是灯火,仿佛苍穹上布满的繁星,一颗颗眨着欢快的眸子……
无数花灯和烟火,星星点点,将夜晚装扮得分外妖娆,将世间一切的繁华,渲染得淋漓尽致……
此番前来,妙如是来帮人相看的。虽没有“人约黄昏后”的旖旎。但这是她到古代后,逛的第一次灯会,一时间也兴奋异常。
妙如和白绮两人,带着烟罗走在人群中。月上中天时,才在街头“无意”间撞见了汪峭旭他们。
那位名为任昭的男子,长得中规中矩。身上有股坦荡、真诚的气质,这跟她爹爹钟澄之前倒有几分相似……
用现代的话来讲,是个经济适用男……白三娘应该能看得上眼吧!
妙如偷偷朝旁边的人瞥了一眼。
虽然戴着帏帽,白绮还是羞涩地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见他们几个在寒暄,没注意到自己。她朝对方,又偷偷望过去……
那男子也正朝她们这边望过来,正好和她的目光对接。一时傻愣在那里,欣喜之情溢于脸上。
看来他确实相中白绮了,只等回去后,等看女方的态度了……
看着大伙都傻愣愣地站在那里,妙如正准备开口,谁知有人先行了一步。
只听得汪峭旭的声音响起:“表妹,你还没见识过京城的灯会吧!哥哥带你去那边逛逛……”
妙如想了想:也对!若他们俩能单独聊上几句,互赠个信物什么的,这事就算定了下来。若是有了某种默契,双方到时……还是不要杵在这儿当……得赶紧离开一阵子……
跟上他的脚步,妙如带着烟罗,朝东边行去……
“哎,妙儿,你们上哪儿去了……”发现身旁的人都不见了,白绮慌张起来。
“放心吧!有她表哥汪贤弟领着,不丢了的!况且她丫鬟还跟着呢……”任昭随即就安慰上了眼前的佳人。
妙如那边,以怕她走丢为借口,旭表哥自然而然地牵起了她的小手。在各家铺子前,辗转流连,陪着她猜灯谜……
没过多久,她手里就提了盏精致的宫灯。上面画着一个仕女,旁侧写着行古词:“衣带渐宽终不悔”——打一药材名。
妙如暗自得意:此灯谜还真的只有她,才能猜得出。这得多亏了从小就背熟的草药名称!
难怪此般精巧绝伦,还一直挂在那儿,都没被人拿走……
她哪里料得到,之所以没人拿走,非是人家猜不出,而是……那盏宫灯,注定会被送到妙如手里……许多年后,她才知道背后的真相……
却没料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终是一语成谶!此乃后话。
路上,那盏灯一直被旭表哥拿在手中,生怕被路人挤坏了。比这灯的主人妙如,还要紧张数倍。
在护城河边,汪峭旭找了处僻静地方,领着妙如歇了下来。丫鬟烟罗却被派到东街那头,去买夜宵了。
“不知他俩成不成得了,我真希望能成……”
“为何,你好像挺关心那白姑娘的亲事的……”
“嗯……当然了……白姑姑的母亲曾照顾过祖母,没白家以前的璇玑绣坊帮衬祖母,替她揽些绣活的话,真不知爹爹……”妙如介绍起白家的来历。
“这该是相互帮衬的事,你祖母绣得若是不好,人家不会收她的绣品……你们钟家人对身边朋友都蛮实在的。唉,为何二姨她就不能……”话没有往后说下去,想是觉得背后议论长辈,有失君子之风吧!
妙如松了口气,还真怕他说出来。让两人之间又尴尬起来……杨氏跟她父女俩之间的恩怨纠葛,岂是能向外人道的?谁有错在先,孰是孰非的……又何必再拿出来,图增烦恼呢?!
“映表姐最近怎样了,她的绣功该是越来越精湛了吧……”没话找话,妙如想换个开心的话题。
“算是拿得出手了!过年时,她还送了个自己绣的荷包给我……”
提到峦映,汪峭旭脸上露出一丝宠溺的笑意。
就像见到他的第一天那样,提起妹妹,马上换了副表情。面上满是柔和的光晕,隐隐夹杂着自豪和满足的意味,让旁边的妙如看了,心中羡慕不已……
亲人间的感情,一直都是她求而不得的!
两世为人,让她有那种温暖感觉的人,屈指可数。她之所以不抗拒和眼前此人呆在一起,也是被他的这点所吸引。有时甚至忘却了与他母亲那边亲戚之间的恩怨。
那种温暖的感觉,最初在祖母和父亲身上发现……
而他身上的,是一种既儒雅,又舒适的气质,真诚中带着体贴,澄澈中有一些温柔……
跟最初给人那种孤傲又疏离的感觉,大相径庭。可能熟起来后,把她当亲人了,那种温暖的体贴,会不时冒了出来,让人无法抗拒……
突然想起了什么,妙如问道:“你生辰是几时?”
他先是一愣,然后羞红脸低下头,轻声答道:“六月初三……”
“六月初三?好巧哦!我爹爹是六月初一,难怪……”
见问起他的生辰,汪峭旭心头先是一甜,想着她终于关心起自己来了!随后又听她提起姨父,脸上有些失落,闷声问道:“难怪什么?”
“没什么……就觉得你跟爹爹一样,给人是那种……呃,该怎么说呢……就是那种温文尔雅,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闻到此言,笑意又浮上了少年的眼底。
他俊美的脸庞,在月光下焕发出一种奕奕的华光来,让人不知不觉中,就被吸走了心神……妙如赶紧低下头来,不敢再去望着他,脸上烧得像刚泡过热浴一样……
汪峭旭此时心里正想着,还好是像她爹爹,也不算太差……
听说他们父女俩的感情,还是蛮不错的!
只要不像她讨厌的人,都还好……若是没有二姨那些事……也不行,他们年纪相差得太大了……不过她行事进退间,却不像个才那般大的……
他迷惑了,为何每次到最后,都是此种感觉……真想多些时间呆在一起,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可惜祖母不让他往钟家多跑,怕他被二姨拉上,搅进钟杨两家的恩怨旋涡中去……她又不肯再上掇芳园里来做客……去年秋闱落榜后,整日呆在院子里苦读,他也没太多机会出门……
烟罗买完东西回来,就见到表少爷望着自家姑娘发呆。而后者低着头,不知在地下看什么……
回去的马车上,把烟罗派到车厢外面守着,妙如跟白三娘咬起耳朵来。
“姑姑,那人不错吧!”
对方一脸害羞的模样,娇嗔道:“你这坏家伙,出来前也不先告诉我……”
“告诉了,你就不敢来啦!放心吧,妙儿没应承旭表哥什么!只是见见面,若不满意,妙儿回头帮你拒了他,又不是马上要拜堂……”白绮扳过她的肩膀,作势就要去拧她的脸颊,“叫你取笑我……”
妙如呵呵笑上了,把汪峭旭告诉她关于任昭的家中情况,随即转述给了白三娘。
“……任家人口少,还有个不到十岁的妹妹。他母亲身子骨不太健旺,也是守寡多年了……可能头几年会吃些苦,今年四、五月就能出结果了……听旭表哥说,他人品才学都不错,又是个孝子……”
接着两人又聊起,傅红绡那头给她张罗的人选。
“丁三奶奶介绍的那位,说是前头元配走了三年。娘托人到他家乡打听去了,还没回音……”
虽未出嫁,家中变故的这些年,白绮跟着也经历了些事儿。身上早没了一般深闺女子,谈起亲事来的那种扭捏。跟她讨论起来,一副坦坦荡荡的样子。
妙如十分欣赏她此种态度。
可能把自己嫁出去,被她当作家族安排下来的任务了吧!
在这一点上,古代女子尤为可悲,杨氏的不甘和委屈,又何尝不是源自于此呢?!
晚上,把宫灯挂在窗前,将里面的灯烛点亮,满屋子的流光溢彩,洒满一地的星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天晚上,妙如做了个奇怪的梦:见到前世那个,总在电梯口偷瞄她,隔壁公司的青年人……
第七十六章 亲事
二月初,白家托人打听的那位,来了准信。
说宛平县丞姓郭的那家,几年前确实亡了妻子。膝下还有一子,是前头正室所出,养在老家祖母身边。本人倒是个谦谦君子,有个堂兄在大理寺供职。就是家中几个妯娌好似不和。屋里还有个从小侍候,被提拔起来的妾室,育有一女……
任家那头,钟澄也差人打听去了。没过几天,也传来回音。说那任昭的祖上也出过进士,他父亲生前是个贡生,可惜命不长,三十不到就早早走了。
钟澄的意思,更欣赏任家这个后生。不过宛平郭家的,已有功名在身,族中又有人在京中任职……现状看来,好似郭家更符合她们一家,在京城立足的要求。
一时也难以定下来,白绮特意托了妙如,想问问丁三***意思。
傅红绡则认为,当继室没什么!只要对前头的子女真心实意,一样能得到相公珍惜和子女的爱戴……还悄悄告诉妙如,原来她自己的娘亲,就是继室。
当初傅红绡的母亲,带着丰厚的嫁妆进傅家门时,前面的两嫡子,小的已经四岁了。这些年来,像亲生的一般待他们。
现在那两房兄嫂对傅红绡,也像同胞妹妹般疼惜。忠义伯府这门亲事,就是她二嫂娘家人帮着张罗的……
妙如回来跟三娘说起来,都唏嘘不已……
白绮把目光转向眼前这个小人精。
妙如忙摆了摆手:“不要看着我,妙儿还小!且家中又是那般状况,若给您意见,难免会带个人的感情和偏见在里头……还是得看姑姑自己的想法……例如,任家那位,您觉得他发达后,变心的可能有几成,对他考上有没有信心?或者姑姑有没有把握,跟郭家的继子女、妯娌、小妾和睦相处……”
这头,妙如跟白绮两难选择,正犹豫不决。作为牵线人之一的汪峭旭,他家中也遇到同样的挑战……
晚膳过后,掇芳园的万禧堂左侧的暖阁里。汪家的三位长辈,留在那里用着茶点,聊着天。
自从父亲汪嗣弘苏醒过来后,汪峭旭考功名的事,就显得不是那般迫切了。
翻过年头来,他就已经十六了。作为二房的嫡长子,他的亲事,理所当然地被三位长辈当成目前家中的头等大事,摆上台面来讨论了……
“梅家小姐不错,知书达理,温柔娴淑,又是咱们看着长大的……”想是被十年前的**吓怕了,长公主极力主张,找个家世没那般显赫,能安稳过日子的。
“媳妇你说呢?”她又征询汪夫人的意见。
“母亲说起的极是,儿媳原先也是那样认为的,不过……”汪夫人欲言又止,“后来东府那边的大婶提醒了一句,儿媳觉得她说的也有些道理。她说旭儿都要走文举路线了,以后汪家还得靠他撑起来。若有个长辈提携,今后在官场上他也能走得顺当些……儿媳觉得吏部侍郎的嫡次女,是个进退有度,落落大方的姑娘,将来必定能在场面上帮到旭儿……”
自从上次外面有传闻,说是杨家动手让妙如掉落山崖的。婆婆联想起那次,她带回妤如在家小住。找来几个跟去的,问明了情况,把她叫进屋里训斥了一顿。过后还劝阻她别老往娘家跑……后来多亏儿子为她辩解与此事无关,婆婆这才对她恢复了点信任……
初二那日回门,杨阁老把大女儿叫进书房。问起了她在婆家的处境,还提到外孙的亲事。特意嘱咐她,旭儿要想今后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就得另找靠山。那位吏部侍郎沈潜,将来极有可能入阁……所以今日她故意借族中长辈先前提过的话,引出沈家的嫣然小姐。
听闻此言,长公主点了点头。
在此事上,或许她太过紧张了,有种杯弓蛇影的心态。若自己百年后,掇芳园一旦被收回,后辈子孙们怕是丁点圣眷都指望不上了……还是得未雨绸缪……旭儿的亲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她们这边心里在各自琢磨,家中唯一成年男人汪二老爷出声了:“还是先问问旭儿的想法吧!毕竟过日子是他自个儿……咱们硬塞给他的,将来若不满意,闹出妻妾争风吃醋,宠妾灭妻的事来,就不好看了。过日子,家宅安宁才是最重要的……”
汪夫人目光一暗,脸上露出戚然之色。望着相公的脸,若有所悟……
次日,汪峭旭从先生那里回来,当三位长辈问及此事时,少年脸颊上浮现出两朵红云。
“旭儿还小,没考虑过这事。还是把乡试过了,再提亲事吧!现在旭儿只是个白丁,未来前程的走向未定,如何能就选定相伴一生的妻子呢?”他搪塞道。
“两年后,你就十八、九了?哪位世家公子亲事订得那般晚的?”长公主急了,她的四代同堂的梦想……自儿子苏醒后,她好像又活泛过来了。特别渴望含饴弄孙的生活,可孙辈们都大了……
“况且好人家的女子,都被挑走了。剩下的,全是些没长大或不懂事的……”长公主心犹不甘,企图说服他。
“祖母,您对孙儿就那般没信心?指不定有人会等我呢!您断定孙儿,两年后就中不了?找不到既懂事,各方面又都不错的女孩?”汪峭旭边说着,边苦了脸起来,像小时候那样嘟着个嘴……
“好了,好了!对你有信心,好了吧!祖母还指望你中头甲,到时打马游街。京里的闺中少女蜂拥而至,往你身上扔鲜花呢……求亲的人,把咱们掇芳园的草皮都要踏平了……”
“祖母,就知道取笑旭儿……”挨到长公主的身旁,汪峭旭红着脸嗫嚅道。
“不过,话又说回来,祖母等不及了,收个丫头在屋里吧!早早生个娃出来,让我解解闷也好!”长公主旧话重提。
汪峭旭沉默了,不知拿什么话回复。
“母亲……”汪夫人欲言又止。
“我知道,你是怕将来说亲……要我说呢!喜欢计较、本性善妒的,就是成了亲,后头收房抬妾室,一样容不下。还不如开头就把此等人排除在外,像钟杨……”
望了儿媳一眼,她没有说下去。长叹了一声,朝那对母子道:“你们看着办吧!先让铃儿侍候着,若是有了就生下来,养在祖母身边;若没有,就这么着吧!旭儿大了,这方面的事,也该知晓一些了,莫要被外面那些不干净的,先得了手去,坏了他的心性……”
这日,妙如拉着庄青梅一起,到城南的五里亭,去替离京的钟谢氏送行。
正月十五过后,她就想辞别兄嫂和妙如一家,启程回淮安了,后又被留在京里盘桓了数日。原计划是二月底之前赶回家的,书院将在三月初开学,她得提前回去张罗。
马车快要起程时,钟谢氏特意把妙如叫到一边。
对这个堂侄女兼弟子犹为放心不下,临行前告诫她:“你家里之事,伯母都听说了……平日,莫要跟她直接起冲突,她能破罐子破摔,可你不行!将来还要找婆家的。出了这种事,甭管孰是孰非,对未出阁的少女,总归是影响不大好的。让别人跟她斗去……”
望着她稚嫩聪慧的脸庞,谢氏补充道:“若是京中呆不住了,就回到淮安去。伯母身边就缺你这样的帮手。”她顿了顿,接着道:“你上次提的想法,伯母回去后,跟两位女先生再商量商量……那份计划伯母就先带走了……”
“听我那兄长说,京中这两年,局势不是太稳。听说皇上称病又没上朝了……两派斗得厉害了……汩润书院就先不来京城开了。女子书院毕竟是个稀罕物,没得被人借题发挥,当成攻击对方的耙子了。过两年等书院在江南闯出点名头来了再说……”
妙如点了点头,对她有些依依不舍,交握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那些画作,伯母带回去,挂在的墙上给书院当招牌!看到你的成长,是此次伯母来京收益最大的事。回去后给那些女弟子们瞧瞧……看她们还不知天高地厚的……你虽比她们还小,却足以当师姐了。好好努力,或许将来还能当后面人的先生呢……”
回去的路上,庄青梅跟她提起了二伯母谢氏:“想不到‘素安居士’是位如此和蔼的长辈,妙如,你真有福气,能跟着她学画……听说她的作品,在江南早就千金难求了……有传闻说,自从她相公离世后,都封笔了……”
妙如心头一惊,原来是这样!难怪傅红绡,还有旭表哥听说她跟二伯母学过画,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真是遇着名师了……
她正想着,马车突然停了,外面赶车的东叔回禀道:“姑娘,前头有大队兵马通过,要不,咱们先歇会吧!”
妙如吱唔着应了声,跟庄青梅躲在车厢里面,聆听外面的动静。
旁边早就有人议论开了。
“此次击退鞑靼主力的,听说是名小将。就是镇国公的世子,才十五岁……”
“将门出虎子!当年老镇国公活捉鞑靼首领俺答勒汗时,也才二十出头……”
“他们这次回京是领封赏吗?”
“听说皇上要调镇国公去西北了,让世子爷回来进京畿戍卫营……”
第七十七章 谜底
“妙姐姐,你这灯做得好漂亮啊!是谁送你的?”一进她的闺房,薛菁就瞄见了挂窗前的那盏宫灯。
“不是人送的,前次灯会上得来的。上面的谜语你猜猜看,蛮有趣的!”把她迎进屋里,妙如忙吩咐人替她斟茶去。
“衣带渐宽终不悔……药材名……菁儿识不到几味药材……”揪着她的小辫子,小姑娘一脸苦恼,“啊呀,妙姐姐,你拿出药籍来,我挨个找找……”
把师叔当初送的典籍,让人取了来。放在她手中后,妙如含笑地望着对方。
“陈皮?不是,应该是‘去皮’才对!”她摇头晃脑,鼓着个腮帮,一副让人忍俊不禁的表情。
见妙如摇头,她接着猜:“松节!把衣带解开了嘛!”
望了过去,看到对方抿着唇,皱着眉头望向她,自觉地继续猜下去。
“昆布?”
“这也差得太远了!”妙如如实地评价,正打算告诉她谜底……
“甘松!”
妙如心中一惊,她那天猜的是“杜松”,取“杜”“肚”之谐音。
可是,“甘松”好似更加贴切……
她脸上发起烧来:自己这盏灯得的,原来不是实至名归……
为何那小贩二话没说,就把灯塞给了她呢?
百思不得其解,她摇了摇头,想着可能是那人想早点收摊吧!自我安慰一番,就把此事放在了一边。
妙如脸上恢复平静,笑了笑,打趣道:“你为何不猜‘杜松’?肚皮松了嘛……”
“有‘肚松’这味药材吗?在哪里?怎么没看到?”薛菁把药书翻得哗哗作响。
“这里——”
“原是‘杜松’!刚才还没看到这儿来嘛……”摸了摸后脑勺,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
妙如大笑,解释道:“从字面意思上看,‘甘松’更贴切,‘心甘情愿松腰带’嘛!刚才我是说笑的!”
还是莫要误导人家了……
两人随后又嬉闹了一番。
“妙姐姐,这几个月来,怎么都不上我家去玩了,菁儿可想你了!”
“家中之事走不开,下个月姨娘就要生了……”妙如有些为难地答道。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