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壤城西,城北在激战,城南之地,也是战事进行得如火如荼。

城南含毯门,是神机营参将骆尚志领着自己三千部将,还有精锐南军两千在攻打。

神机营于永乐时组建,作为京军三大营之一,担负着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装备有大量的火炮,火枪,火铳等。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就提出“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

到了明万历初时,神机营发明了铳手分三排站中间,刀手和长枪手分站两翼的战法,而且神机营中的火器都是由内府管理的兵仗局专门制作,质量上有保障,更显出火铳的威力。

此时在含毯门外,一排一排的神机营铳手不断地向城头射击,掩护南兵们攻城。猛烈火铳下,日军死伤不少。不过日军确是非常顽强,死战不退,明军几次攻上城头,几次都被打下来,战事非常激烈。

神机营参将骆尚志武艺高强,臂力惊人,人称“骆千斤”,见战事一直不利,热血上涌,领先攻城,城上日军用滚石块向他打来,骆尚志腹部被滚石击中,仍然忍痛登上城去。余下明军见他如此神勇,很受鼓舞,纷纷跟上城去。

正在这时,城南的南芦门忽然爆出震天的呼喊,原来是辽东副总兵祖承训,领明军一千,混在攻城的朝兵中。守护南芦门的五千朝鲜新军,见攻打己门的同样是朝鲜人,有些不在意。

没想到祖承训率领的一千明兵将朝鲜军服一换,露出明军的衣甲,朝鲜军顿时心生胆怯,措手不及下,明军大队己是趁机纷纷登城,不断爬上城去。很快,城上的日本军旗也被劈落,换上大明的军旗。在明军们响彻云天的欢呼声中,南芦门被攻破。

一门失守,六门皆惊,日军的意志瞬间崩溃。而明军深受鼓舞,很快,李如松主要督战的城西七星门也被攻破,接下来,李如柏也攻破了不远处的普通门,大队的明军,纷纷杀进城去。

平壤城破!

第158章 各方伤亡统计

火铳声不断,喊杀声不绝,平壤城内,到处黑烟冒起。城的各处,满是横七竖八倒毙的日军尸体,日军折断丢弃的军徽旗,充斥着各街道。

烟火中,潮水般的明军己经从各城门涌了进来,当前的,是大队的披甲骑兵,随后,源源不断的步兵跟着进来。

在离平壤城的练光亭不远,小西行长呆呆地看着各处乱窜嚎叫的日军士兵,各人似乎是没想到,他们败了,而且是败得怎么快。他们数月间横扫朝鲜三千里江山,占据了平壤重城。却没想到仅仅两个时辰的时间,平壤城就陷落于明军之手。这样的失败,对他们的打击太大了。

“杀倭寇啊!”

“休走了奴酋小西行长……”

小西行长旁边跟着一队满身硝烟血迹的亲随,听着明军的喊杀声越来越近,一个旗本亲随着急地道:“阁下,快出城吧,再迟,就来不及了。”

一个赤衣母组头也是焦急地道:“阁下,山田大人说得对,我军还可组织数千人马,如果集中兵力,完全可以突围而出,如果唐人关闭城门,我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小西行长恍如梦境,只是看着不远处的一些朝鲜国百姓,他们正探头探脑地向这边张望,接触到他们这边人时,眼中似乎有嘲讽之色。似乎是他们这些侵略者,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天朝的援兵灰溜溜地赶出平壤去了。

小西行长还没说话,第一军团副将远藤又次郎及大村纯忠,带着一些残兵,也是跌跌撞撞地过来。特别是远藤又次郎全身血迹,手中握着一把手铳,头上的牛角盔早不知哪去了,露出花白的头发。他一过来,就大声对小西行长道:“军团阁下。唐人军势紧急,我等该如何做,请阁下示下。”

大村纯忠也是张着一双眼,呆呆地看着小西行长,经营这么久,才短短几个小时。平壤城就被攻破,这对他的打击太大了。他己经完全失去了主意。

小西行长脑海里转个不停,他猛然道:“我军在城内还有诸多土堡,招集将士们入堡防守,和唐人血战到底!”

小西行长攻占平壤后。就在城地各要害地位。修建了大批地土堡。这些土堡以一些民居为依托。在外砌有数道高矮不等地石墙。每道石墙后。都有大量地铁炮眼与箭垛。里面还贮存有大量地武器粮食等。每个土堡。都有专门地武士负责指挥防守。特别是平壤城中地要点:练光亭。***楼和牡丹台三点。更是经营日久。防守非常坚固。

如果要一一拔除这些土堡。决非一件容易地事。

不过退入土堡防守。也意味着他们放弃了逃生地机会。等明军一围过来。他们决对是死路一条。

“这!”

远藤又次郎及大村纯忠等人互视一眼。脸上都是露出迟疑之色。依他们所知。平壤城东。并没有多少唐人。如果现在逃命。还来得及。如果退回土堡死战。虽说可以再给唐军大量地杀伤。不过他们也决对会死在这里。

是逃还是守?各人心中都是展开了剧烈地思想斗争。

小西行长大喝一声:“关白大人对我们恩重如山,如果我们就这样放弃了平壤。就算逃得性命,将来又有何面目去见大人他?我己经决定,在平壤死战,等待援兵,诸君如果要突围,我不会怪罪你们!”

听了小西行长地话,远藤又次郎及大村纯忠等人脸上都是露出惭愧的神情,各人大声道:“我等愿随阁下死战,与平壤共存亡!”

平壤城各城墙上。各重要府邸中。己经高高地飘扬起大明的龙旗及日月旗。来自各镇,各样装备的明军将兵。正从各城门滚滚涌入平壤城各处,沿着城内的大街小巷,不断地扫荡日军残敌。

火铳声,喊杀声还是不断传来,在平壤城官邸旁,李如松领着数百披甲家丁,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正静静地看着前方的动静,在他身旁,满是志得意满的各镇将领。黄来福,李如柏、李如梅兄弟,蓟镇都督佥事杨元,辽东副将张世爵,辽东副总兵祖承训,朝鲜备边使李镒等人,都是策马环立在李如松的周围。

两个时辰就攻破了日军经营日久,城墙防守坚固的平壤城,各人脸上都是喜形于色,对传说中日军凶悍地战斗力变得不屑一顾起来。特别是朝鲜备边使李镒,也是扬扬自得的神情,此次攻城,他也算是功劳显著,在天朝大将面前,脸上也有光彩不是?

各将身旁,满是杀气的大明将士仍是滚滚而来,各人都是大声说笑,看着旁边从房屋内走出来地朝鲜国百姓以敬畏感激的目光看着他们,各人心中份外有成就感。

众将的马屁,源源不断地向李如松拍去,特别是辽东副总兵祖承训,在七月时,被日军差点打得全军覆没,此时算是找回了场子,也是乐得裂开大嘴不时大笑。

听着众将的奉承话,李如松脸上还是神情平静,只是在马上不时眺望城中的情形。黄来福骑马立在他的身旁,却是比较关注城中的建筑风情等。平壤城身为朝鲜国三都之一,不过在黄来福看来,却也平常,不论是城中的房屋建筑,还有外面的城墙等,都不过是大明一个普通州县地规模罢了。

这时,一个将官策马前来向李如松禀报道:“提督大人,倭人并未突围出城,而是退入各街巷土堡负隅顽抗,该如何做,请提督大人示下!”

在众将官的窃窃私语中,李如松冷笑一声,喝道:“传令,各部加紧扫荡,务要全歼城内倭人!”

“得令!”

日军在平壤城内各式土堡不计其数,特别是练光亭,***楼和牡丹台三处大土堡,更是有残余主力约一万多人。

土堡攻占进行得很是残酷。日军躲在里面负隅顽抗,明军一个土堡一个土堡地包围,用火铳火炮攻打。一直到了下午时,才基本扫除了这些小堡。

而面对练光亭,***楼和牡丹台这三处大土堡时,大部的明军吃过午饭后。调来了城外的大量火炮战车,对准大土堡就是猛轰,随后又是步队攻击。

战事进行得异常激烈,黄来福在练光亭土堡对面就看到,土堡四周的石墙,虽说基本己被明军炮火轰塌,但是日军的铁炮队,还是在里面不断地射击,攻打练光亭土堡的明军伤亡近二百人。还是久攻不下。

看到这样的情形,众将都是眉头紧皱,黄来福想了半响。对李如松道:“提督大人,倭人火铳凶猛,我军强攻伤亡惨重。末将认为,可用火攻之计!”

李如梅首先兴奋地道:“好啊,烧死这些倭人!”

各将也是纷纷点头,杨元道:“我军若是强攻,确是伤亡惨重,提督大人,末将同意黄将军之见!”

李如松沉思道:“可是倭人火器凶猛。就算堆放干柴,逼近的将士也会被倭人射伤!”

黄来福道:“我军可先用火力射击,压制倭人火铳。然后可令福建藤牌兵掩护将士们堆放干柴!”

最后李如松同意了黄来福地计策,由于五寨堡军队地火铳凶猛,射程远,所以他还是令黄来福调来了五寨堡的火器队,来压制日军铳矢。最后千余明军,在五寨堡火铳手及一些福建藤牌兵的掩护下,冒着日军铁炮。不断地往三大土堡附近堆放干柴。

最后点燃!

一时之间,三大土堡周边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不单如此,李如松令数千明军,围着三大土堡用火炮,火铳不断轰击。

当天下午一直到晚上,除了练光亭土堡外,***楼及牡丹台土堡的日军惨叫声不绝,两堡之地。数不清的日军被烧死或是熏死。他们尸体发出的焦臭味传遍周边十里。

第二天时。两堡之地地日军忍受不住,纷纷出堡逃亡。大多被明军歼灭。

不过在练光亭之地,小西行长还是领军坚守不出。练光亭这个地方较为特殊,由于地势高,火攻效用不大。而且日军在练光亭之地囤积了大量的武器,清水,粮食等,可以坚持很久。

当天明军又攻打了一天,伤亡惨重,还是攻打不下。

当晚黄来福献计,李如松写信给小西行长劝其撤退:“以我兵力,足以将你歼灭。但不忍多杀人命,姑为退舍,放你生路!”

在明军地猛攻下,小西行长也是畏惧退缩了,什么与平壤城共存亡地念头早己抛到九霄云外去,他回信道:“俺情愿退兵,请不要半路拦截。”

当晚明军撤去练光亭的包围,小西行长领军撤出平壤城,往东逃去。当他们从冰封地大同江上逃亡时,明军埋伏在这里的炮营猛轰,大同江厚厚的冰面被炸开,当场淹死的日军就有近五千人,残存地日军向开城方向逃去。

如此,平壤之战胜利结束,最后统计。

明军阵亡七百九十六人,伤一千四百九十二人。

日军伤亡方面,据大明资料记载,此战明军斩获倭级一千五百有余,烧死倭人六千有余,城外淹死倭人五千有余。

第159章 所向披靡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九,平壤大捷!

李如松凭此一战,威名大振,各地日军则是闻风丧胆。连他们中最有战斗力的小西行长都被明军大败,他们拿什么来战?一时之间,各地日军纷纷不战而溃,连明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就跑个一干二净。

仅在三天之内,黄州,平山,中和等地的日军尽数弃城而逃,在他们败逃的路程中,又沿途被朝鲜义军截杀。日军在朝鲜烧杀抢掠,朝鲜人早己恨他们入骨,只要落队的日军散兵游勇被朝鲜人抓获,都全部被折磨至死。

当明军大捷的消息传到义州时,在这里的朝鲜君臣一片欢腾,而经略宋应昌也急报万历帝,言其平壤大捷之事。朝鲜大臣柳成龙也奉朝鲜国王之令,急往平壤城犒劳明朝大军。

在平壤城整兵数日后,李如松又乘胜出击,他留下张世爵率军数千镇守平壤,自己亲率余下明军主力,还有朝鲜军八千多人渡过大同江,从冰封的江面向东边而去。滚滚的大明军队,不断出城,最前面的是骑兵大队,后面则是隆隆的战车火炮辎重等,队伍一眼看不到边。

在这个过程中,平壤城内城外的朝鲜人一直用敬畏的眼神看着大军,列队街的两旁向明军欢呼。说实在的,在这个时代,朝鲜人不论是君臣百姓,对大明的敬畏仰慕倒是发自内心,特别是在这大捷的背景下,各人更是对明军光复整个朝鲜,充满了信心。

大军一路过去,沿途不断传来倭人畏惧大明军队的强大,己经纷纷弃城而逃,只有朝鲜旧京开城,还驻扎有倭人第二军两万余人,主将为倭将加藤清正。

李如松在平山驻下大军,令其弟李如柏。率八千骑兵,急取开城。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十七日,开城。

开城曾长期为朝鲜国的国都,称为开京。14世纪末,李成桂将都城迁移到汉城,称为王京。不过就算开城为朝鲜国旧都之一。仍是建筑房屋低矮,与平壤比起来,还差得远。

此时的开城城头虽是飘扬着日军的军旗,不过在开城低矮的府尊官邸中,这里却是一片慌乱的情形。不单如此,整个开城内的日军都是人心慌乱,随着逃到开城的日军越来越多,明军地战力被渲染得越来越高,恐惧的心理。也在开城内蔓延。

只有开城内地朝鲜百姓们私下兴奋地相互转告。天朝大军就要到来了。倭人地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守卫开城地是侵朝日军第二军团军长加藤清正。他今年三十余岁。长得又矮又壮。是丰臣秀吉地养子。在日本以勇猛善战著称。在几个月前对朝鲜地战争中。确实也是所向披靡。战功显赫。有“虎加藤”之称。

不过眼下这位“虎加藤”却是在官邸中呆呆出神。他想不通。以小西行长如此地能力。为什么会被唐人打得大败?在几个月前。他和小西行长各领一军。可是打得高丽人闻风丧胆。破敌千里地。

小西行长地领军能力。是他深深不如地。平壤城地坚固。也是开城远远不如地。连小西行长都被唐人打得大败。更不要说他了。

是朝军太无能。还是唐军太厉害?“虎加藤”来不及分辩。只是听闻唐人大军继续前来。他心下越发地惴惴。

此时他心下有如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正沉思中。一个心腹武士。步急冲进来府邸来。惊慌地叫道:“阁下。斥候回报。唐人大军主力。己至平山。离开城不到一日路程。我军该如何应对。请阁下示下!”

他这一叫,他旁边侍立的随从武士都是个个眼露惊惶之色。可见全军上下,毫无斗志战心。

加藤清正色厉内茬地叫道:“任他唐人大军前来,我也要领军与他们决一死战!”

一个旗本走上前去,低声道:“阁下,不可轻敌啊,唐人势大,连小西君都挡不住,我军若在开城坚守,就是玉石俱焚的下场。不若我们转进王京,集合主力,再与唐人决一死战!”

加藤清正脸色松了下来,环顾左右,一干心腹将领都是连忙点头,他道:“也好,就暂时放这些唐人一马,我军转进王京再说……”

很快,他又提高声音,恶狠狠地道:“这些开城的高丽人,个个都是心怀鬼胎,为了绝后患,免得将来他们资助唐人,我们先将他们清除了再说!”

清除是什么意思,加藤清正身旁地将领都是明白,立时个个大喜,发出了一片如狼般的嚎叫。加藤清正为人残忍,经常杀人屠城,自攻入朝鲜时,死在他刀下的朝鲜平民不计其数。有上必有下,加藤清正如此残忍,他手下的将领们,也个个都是以杀人为乐。

当下加藤清正集合队伍,开始了撤离开城的准备,又紧闭城门,在城内杀人放火,屠城为乐。城内的数万朝鲜百姓,尽数死在他们的刀下。

一直到第二天的下午,听闻唐人先锋己离开城不远,加藤清正才慌忙领着两万多日军,惊惶地逃离开城,往王京而去,留下一个烟火滚滚,尸首满地的城镇。

李如柏听闻日军逃跑,又在开城内屠城,不由大怒,领着八千骑兵紧追不放。加藤清正虽有两万人,却是不敢回头迎敌,一路只是逃窜。最后李如柏斩杀加藤清正留下地后卫五百余人,自身仅伤亡六人。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十九日。

李如松领着大军进驻开城,触目所见的,是一片的狼藉。城内房屋,己尽数被焚毁,满地的朝鲜平民尸体。特别是城中女子,尽数被日军奸杀,还有许多小孩婴儿,也是被日军以种种残酷的手法杀死。

看着这一切,明军上下,都是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升头顶。这样的行为,真是丧尽天良啊。幸好皇上英明,发兵援救朝鲜国,否则让这些倭人从朝鲜攻入大明,后果不堪设想。而朝鲜国备边使李镒领的朝鲜军,更是个个痛哭流涕。发誓要杀尽倭人,为开城的百姓报仇。

收复旧都开城后,李如松并不停留,继续向南迅速开进,日军全线崩溃,退往南方。明军入朝仅仅一个多月,便收复失地五百余里,朝鲜三都十八道,已收复平壤。开城二都及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咸境等五道。

自平壤之战后,日军自封的所谓猛将英豪,与明军交战时往往是举阵惊骇奔散,日军被吹得神乎其神地所谓战国名将们,不过尔尔!

收复了平壤,开城二都后,摆在明军面前地是最后一个目标…………王京。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二十日。朝鲜国王京。

王京又称汉城,乃是朝鲜国的都城。向有“小中华”之称。万历二十年五月二日时,日军攻陷朝鲜王京,进城后大肆屠杀劫掠,又将王京付之一炬,使王京元气大伤。虽说日本人为了装点门面,占据王京后,又对城内进行修葺,不过己经恢复不了旧观,一副破败的景象。

此时王京城内己经成为一个大兵营。来来往往的都是日军兵将,街上几乎见不到一个朝鲜国百姓。明军占据平壤,开城的消息传己经传来,每一个消息,都带来一阵恐慌。

特别是几日前,小西行长及加藤清正率领一干旗号零落的败军退至王京时,这种恐慌就达到了顶点。

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身为丰臣秀吉地亲信,其部下装备良好,战力卓越。连他们对上明军时都是不堪一击。余者部队。又如何能挡住明军的攻击?此后平安道,黄海道。江源道各道日军纷纷败逃回王京,日军地军心,己经下降到冰点。

此时在王京日军总督府,府内来来往往地人,都是脚步慌乱,显示出他们内心的惊惶。

总督府议事厅内,也是一片沉默地气氛。

议事厅内,有第八军团长兼王京总督宇喜多秀家,有第一军团军团长小西行长,第二军团长加藤清正,第三军团长黑田长政,第四军团长岛津义弘等人。

不过他们都是沉默无语,不知道该说什么。也是,在去年时,他们仅用两个月零两天,就攻占了朝鲜国三都十八道,还俘获了朝鲜两个王子。在当时,他们是多少的意气风发啊,在他们的眼中,不要说朝鲜国,就是大唐国,也不放在他们眼里。没想到唐人进入朝鲜后,一个月不到,就将他们打得闻风丧胆,收复了两京。想起当初的狂言,这真是一场讽刺。

和日本一样,朝鲜这个总督府议事厅内,还保留着许多大唐风格。各人都是身着吴服(日人自称吴服,中国人却叫和服),习地而坐,初春地阳光洒进庭院来,只带来一股冰寒。

宇喜多秀家首先开口道:“诸君,唐人大军己经逼近王京,该如何应对,诸君有何良策?”

见厅内众人还是沉默,宇喜多秀家直接点名小西行长,道:“小西君,你与唐人交过手,你来说说!”

小西行长脸色平静,他从平壤城大败而归时,就整日沉默不语,他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今天早上,还专门向天主祷告,使得内心会平静了些。

听了宇喜多秀家这样说,他恭敬地向宇喜多秀家叩首道:“阁下,鄙人之意,是我王京将士众多,只要坚固堡垒,依城死战,在我优势大军的防护下,唐人也必定会翦羽而归!”

小西行长说得也有道理,此时聚集在王京地日军一共有小西行长第一军团残部,加藤清正第二军团一部,黑田长政第三军团一部,岛津义弘第四军团主力和宇喜多秀家亲率的第八军团全部,总兵力约有五万人。

此外,日将小早川隆景的第六军团一万六千人,还有羽柴秀胜的第九军团近二万人也是日夜赶来,如果他们与王京日军主力会合,这样王京的日军就更多。而明军想必最多四万人。只要坚守,确实可以与明军一战,宇喜多秀家不由缓缓点头,说实在,他也只有这一个方法了。

不过听小西行长这样说,第三军团军长黑田长政却是道:“小西君,当日你在平壤时,也是守军众多,城池坚固,还不是一样被唐人攻破?这个方法太消极了。”

黑田长政在日本有“兵法大家”之称,据说精通兵法,听闻小西行长这样说,立时出言反驳。

宇喜多秀家道:“黑田君,请让小西阁下接着说下去!”

小西行长又是恭敬地向宇喜多秀家叩首,道:“阁下,鄙人还有一策。想那唐人的石火矢确是犀利非常,我军若是据城坚守,在那唐人石火矢的强烈攻击下,也必是伤亡惨重!”

“不过鄙人认为,唐人所依,无非是石火矢一项,他们的铁炮,刀剑等,除了少部军伍外,皆不如我大军,鄙人有一计……”

第160章 日军圈套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近午。

来自辽东的瑟瑟寒风在朝鲜的大地中呼啸回旋,初春的天气仍是冰寒。

汉城流域的河谷平原上,一队的骑兵腾起烟尘,滚滚而来。这队骑兵都是头戴八瓣帽儿盔,身披明式铠甲,身上背着粗厚的三眼铳,盔甲上的铁叶子冒着冰冷的寒光,很多人的马匹旁,还挂着血淋淋的人头。在骑兵大队的不远处,还跟着一辆辆马匹牵引的轻型佛郎机火炮战车。

铁蹄如雷,马上的骑士们不时欢呼大叫着,各人只是策马狂奔。一直奔跑到一个小丘陵时,丘陵下是两条路口,众人才纷纷停下马来,不论是人还是马,口中都是呼着厚厚的白气。

领头三人都是身披铁甲,头戴红缨凤翅,个个身材粗壮,满腮虬髯,正是前往王京探路的辽东副总兵查大受,辽东副总兵祖承训,还有辽东游击李宁三人。

此时,辽东副总兵查大受大囔道:“老祖,你看那些倭奴逃哪去了?是顺着这条路吧?”

辽东副总兵祖承训哈哈大笑,道:“不会错的,探马回报,那些倭奴是顺着这条路败逃的,我们追上前去,将他们赶尽杀绝!”

辽东游击李宁略有些犹豫,道:“二位将军,再追上去,就到王京了,那里有倭人的大部,我军是否见好就收?反正斩获也不少了!”

祖承训哈哈大笑,道:“老宁啊,你胆子还是小了,就算遇到倭人大部又如何?正好杀个痛快!”

占领开城,收复了平壤后,李如松最后一个目标就是王京。不过依李如松的线报,聚集于王京的日军已达五万之多,而且援兵不断而来。加上王京城墙比平壤城还坚固,他手中只有三万多明军,要想收复王京。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所以二十四日之天,他令查大受,祖承训,李宁三人,共领精骑三千,前往侦查开城至王京之间的道路。探听王京大部日军的动向。

三人领了李如松之令后。率军来到王京西北碧蹄馆不远地迎曙驿时。遇到了日军北上搜索部队地加藤光泰部地二千人。双方遭遇后爆发了激战。明军大胜。斩首六百余级。日军败退。

日军如此不经打。也在查大受三人地意料之中。平壤战败后。日军毫无战斗力。遇到明军往往不战而逃。此次遭遇战。查大受等人很轻松就斩首六百余级。而自身伤亡极小。他们不由得意洋洋。一边急派家丁向开城地提督李如松发出捷报。一边不依不饶地继续追击。定要全灭这余下地日军一千多人。

当追击到这里时。离京郊地碧蹄馆己是不远。三人一时不见了日军地踪迹。对于是否要继续追下去。三人也有了不同地意见。

游击李宁是主张见好就收。毕竟王京一带是日军地大本营。人数有几万人。日军再不经打。也是蚁多咬死象。查大受和祖承训则是要继续追下去。

特别是祖承训。由于他在七月时入朝作战失败。归国后还拼命渲染日军地可怕。不过平壤之战后日军战力不过如此。这让祖承训很受了一些嘲笑。笑他畏敌如虎。他口中日军那花花绿绿。有如魔鬼一般吓人地打扮。眼下也成了别人地笑柄。

为了证明自己。现在地祖承训。口中己是对日军极其地不屑一顾。现在作战最活跃地就是他。此时一听李宁地说法。立时就是出言取笑。

查大受向来勇猛,当年在李成梁手下时,就因作战勇敢,而积功升为副总兵。加上日军自平壤之战后的表现,更是无所畏惧。在二人的坚持下,李宁自然不能说什么,毕竟他只是游击。而查大受和祖承训二人则是副总兵。官大一级压死人。

当下,这三千辽东骑兵。还是继续往碧蹄馆方向追去。

三人不知道地是,此次遭遇战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为了挽回平壤之战后日军对明军的恐惧心理,也为了将来避开明军攻打王京时犀利地火炮。依小西行长的计谋,日军先派出小股部队,诱使明军大队追击,并在王京附近的碧蹄馆设伏,一举消灭明军大部。

为了此次设伏,小西行长等人动员了小早川隆景的第六军团主力,黑田长政的第三军团,羽柴秀胜的第九军团一部,共约二万人。此外,还有第八军团长兼王京总督宇喜多秀家率两万人继续赶来。小西行长有信心,只要明军没有了那锐利无比的各种火炮,在近战中,他们日本的军队,不会输入唐人的军队。

此时,在离王京三十里处地碧蹄馆时,四面的山岭中,薄雪依旧。山岭平缓处,尽是埋伏着身披竹甲,手持如林般竹矛的日军长枪足轻,还有他们身边那些背着高过一人长弓的弓组轻足。此外,还有诸多的铁炮手。

碧蹄馆这个小驿馆,是处于一座小山丘之上,此时山丘上旌旗如云,在驿馆的门口四边,列满了精于格斗的刀武士,他们穿着绘着各色花纹的衣甲,头盔上也是装着长角,背上插满了各样的家徽旗。没见过地人,还以为他们是魔鬼。

碧蹄馆的门前山坡上,几个身披华丽重铠的日军将领,正凝神往山丘下张望。在他们身后,是密密麻麻的副将武士。其中一个衣甲华丽,身材矮小,年过花甲的日军将领,向山丘下看了良久,他呼出一口白气,叹道:“这高丽的天气,比日本还冷。”

随后他对旁边的小西行长道:“小西君,你认为唐人真的会入伏吗?”

小西行长微笑道:“隆景阁下不用担忧,加藤君己经传来了消息,其部诱敌成功,唐人查大受部,己经领军数千,往碧蹄馆而来。如若查大受部被围,开城的唐人提督李如松是不会坐视不理地,唐人入伏,那是必然!”

那年过花甲地日军将领缓缓点头:“那就好,那就好!如若此次设伏成功,消灭唐人大部,小西君将立一大功。”

与身旁的几个日军将领一起,几人都是放声大声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