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一天的选择,黄来福等人选择好了一个河湾处,河岸上,就是黄家大田庄的田地。众人又依黄来福的说明,沿河边用石头筑一个落差较大的水槽,到时将水车安装于水槽之上,水流就可以带动水车转动了。
地址选好之后,就开始备料。最重要的是做水车转轴用的木料,需要耐磨的硬木,还必须保证直径在两尺以上。还有这转轴的制作,也不简单,牵涉到众多的数学问题,一般匠工是做不了的。
不过幸好五寨堡内有这种库存的老木料,加上刘总旗经验丰富,再经过众军匠的努力,几天后,终于将这转轴做了出来。
做好转轴,又做大车轮,这是个比较庞杂的工程,需要很多人辅助,众军匠们一起努力,有时庄丁们还过来帮忙,再夹着一些看热闹的五寨堡军户,一时河边热闹非凡。
黄来福估计,象这种大水车,以成本人工来说,平时一般人家,制作一轮需3两银子左右,小的至少也要1两银子,这个成本可不是一家一户的财力所能承受的,特别是五寨堡的这些穷军户们。这又看出单人独户的自然经济不利科技推广之处。
大车轮做好后,再装上篾织叶片,捆上提水的竹筒,经过众人半个月的努力,大水车终于完成了。
制成后的大水车高大壮观,车轮直径达15米,可将河里的水提到十几米的高度,可以和著名的兰州大水车相比了。
※※※
公元1589年12月2日。农历10月25日。
清晨!
这天是大水车开动的第一天,此时大水车的岸边已经围拢了无数的五寨堡军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可说是整个五寨堡的人都出动了,还有一些是从外地堡寨赶来看热闹的。
虽说天气寒冷,天上还飘着一些雪花,但却挡不住众人如火的热情,一时河边说笑声,小孩的欢叫声,不绝于耳。此时水车制成,正是恰好,再过一些时间,这清涟河就要结冰封冻了。
这天的千户宅也是全体出动。黄思豪,杨氏,黄来福几个姐姐,顾千户,顾云娘等人,还有各位姐姐的孩了们,一起随黄来福来到河边,一是来看个热闹,二是顺便为黄来福加油打气。在路上还遇到五寨堡的何副千户,几个百户,镇抚等人,众人又是一阵寒暄。
五寨堡何副千户,镇抚,百户等人,虽然在五寨堡的田地不能和黄思豪相比,不过或多或少每人也有个千亩地到几百亩地不等。
这些年景不好,不说他们不为自家田地心焦是不可能的,只是以前他们一向靠天吃饭,也没有办法可想,眼下黄来福制作了这个大水车,还挖了很多灌井,他们不好奇不心动是不可能的,所以今天大家便一起赶来看个热闹,再看看这大水车功效如何。
来到河边时,大水车这边的岸上已经是围个水泄不通了,各人都以新奇的眼光打量着这轮大水车,一边议论纷纷着,见黄来福,黄思豪等人过来,众人忙闪开一条路,目送各人而过。
特别是黄来福所过之处,更是有无数双眼睛看着他,这段时间,黄来福可说是五寨堡各人话题中的人物。挖灌井,制水车不说,人也好象是变得仁善似的,不再象以前那样随意打骂欺压五寨堡的军户们,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人群中,黄来福还看到了那个军匠少女玉梅也带着自己妹妹二妞一起来看热闹,接触到黄来福的目光后,她慌忙地躲到人群中去。
刘总旗早已等在岸边了,口中不住呼着白气,见黄思豪,黄来福等人前来,慌忙过来见礼。
黄思豪摆了摆手:“不必多礼。”对黄来福道:“福儿,时辰不早了,开始吧。”
大姐也是大叫道:“是啊弟弟,快让人将水车开动吧,姐姐等得急啊。”
众人都笑了起来,黄来福笑着对刘总旗道:“开始吧。”
刘总旗大声应了一声,招呼一声,就有两个军匠上前,将水车隘道的闸门抽开。
在众人的注目下,只见水车在河水的冲击下,很快便“吱呀吱呀”地转动起来,车轮上的竹筒随着转动,不断地浸入隘道的水中,将水提升至顶高,然后哗哗地倾入凌空横架的木槽中,溅得一片飞花碎玉。
车轮不停转动,河水便源源不断地顺槽奔向岸上的水渠,不断地奔流向各处的田地。
众人一片欢呼,黄思豪也是喜形于色,不住点头,杨氏更是笑得嘴都差点儿合不拢。大姐连连叫好,她的两个孩子也是围在她身边又叫又闹。
何副千户和几个百户们互视了一眼,都是看出了对方眼里的喜色和心动之意。河岸上围观的军户们早已是喧哗一片,特别是有几个老军户还老泪纵横,口中喃喃地不知在说些什么。
被顾云娘搀扶着的杨氏满心喜悦地道:“我儿真是好本事,说制作水车,这水车就真的做出来了。有了这水车,还愁田地无水灌溉吗?”
黄来福笑道:“娘过奖了,这都离不开爹娘的支持。”杨氏身边的顾云娘听了他这话,白了他一眼,又转头以好奇的目光看着河边的大水车。
顾千户道:“贤侄,这水车灌溉能力如何?”
黄来福说道:“依侄儿所知,单只这轮大水车,一日灌溉便可达二三百亩田地。”
众人又是一片惊讶的议论,顾千户不再说什么,只是以喜悦的目光看着这水车,不知在盘算什么。
何副千户和几个百户们说了几句后,满面笑容地过来。这何副千户五十岁左右年纪,皮肤又粗又黑,脸上满是风霜之色,没那身副千户官服,别人准认为他是个老农。
依大明卫所制,何副千户分理五寨堡的屯田、营操等事,不过卫所制败坏,五寨堡内什么屯田、营操之事也早已废弛多年了,和千户黄思豪一样,何副千户每天只操心自家的那些田地。
以前是靠天吃饭,这天灾是没有办法,不过眼下有了黄来福这大水车,何副千户也有一些田地是在河边的,见猎心喜,哪肯放过?
此时何副千户脸上似是笑开了花,憨憨的,更似一个老农,他先对黄思豪和顾千户见了礼,然后满面堆笑地对黄来福道:“来福贤侄这大水车,真是让老夫佩服,老夫在河边倒也有些田地,不知可否……”
说到这里,他有些不好意思,呵呵呵地笑了起来,不过那话中的意思倒是一听便知。听他这样说,几个百户也是纷纷插话,不过话中意思都是相同,就是黄来福能不能许可他们也搞个大水车。
在大明朝,偷艺偷师一事,是受人唾骂的。不说这偷艺的恶名,单说黄家向来在五寨堡一手遮天,就是黄来福年纪虽小,在五寨堡也向来有凶暴之名。没有黄来福等人的许可,谁敢在他们面前搞这种大水车?不想在五寨堡内混啦?
而刘总旗虽然见过黄来福的图纸,也知道大水车的制作方法,但没有黄来福的同意,又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外传了?
黄来福拱手笑道:“各位大人都是五寨堡的同僚乡里,来福又怎么敢藏私?不过大家倒不必着急,这大水车只是第一步,我还要制作井灌的小水车,手压机等物,这些物什不靠河水就可灌溉田地奇…书…网。等这些物什全部制作出来,我会叫大家一起过来商议。”
众人听了更喜,还有不靠河水就可以井灌的小水车,手压机?说起来,这五寨堡河边的良田大多为黄家所占有,各军官的田地多是不靠近河边的,大水车所用也有限。此时有了这井灌工具,不是更好?前些时间时他们探听黄来福打了很多深井,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眼下明白了。
当下众人眉欢眼笑,纷纷说是。又看了好一会儿,众人才纷纷离开。
当黄来福离开河岸边的时候,所经之处,黄来福看到许多人对他指指点点,想是议论这大水车和他的事,黄来福还看到那军匠少女玉梅带着妹妹躲在人群中,偷偷地看着自己,眼神中颇有些异样。
在黄来福看来时,她又如受惊的小鹿般,飞快地将目光转了开去。忽听旁边有一人冷哼一声,黄来福看去时,却是顾云娘高高地仰着脸,看着天空。
这天一直到傍晚,仍有许多人在水车旁围观,兴致不减。
此后一连多天,都不断有大人小孩到水车旁观看,更有许多人闻讯从外地赶来看热闹的。见了这个大水车,众人无不啧啧称奇,引为奇观。
此后,这个水车的名声也是越传越远,最后被人叫做黄来福大水车。黄来福大水车也从此成为五寨堡的标志性景物,成为五寨堡人的骄傲。
第19章 行商
用于河边的大水车顺利做成,让黄来福信心大增,接下来,就轮到井灌的畜力水车和手压机了。
相比大水车,这手压机不论是制作和原理都比较简单,和刘总旗一说,他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几天,就率领众军匠做出了几个,而且所花的成本也较为低廉。
这手压机的制作方法是用一根深达十几米长的管子,把一头砸成尖,管子的四壁钻成许多眼,顶部垫上木方子,砸进地里或井里的水层。管子上头接着一个唧筒,按动手柄时,水便可以提汲上来,实际上是运用了负压吸水的原理。
制作手压机时,其它部分还好,就是唧筒上起密封作用的橡皮圈比较麻烦,只好用牛皮或是一些厚布取代。
早在前些天,黄来福大田庄旁的田地里就打好了好多口灌井或是深口子,这手压机安装并不费时,也不耗工,装进井里或深口子后,再将口子封好,按动手柄后,很快就出水了,又惹得五寨堡的军户们像赶集似的,一起来看西洋景。
黄思豪,杨氏,顾千户等千户宅内的人眉开眼笑不说,旁边围观的五寨堡何副千户和众军官们更是心下大动,这种手压机井对他们用处可大了。
据估计,这种手压机井压出的水,一天就可以浇好几亩地。对于他们那些不靠近河边的田地或菜地来说,这种手压机已经能满足他们大部分田地的需求了。
众人眉欢眼笑,随即想起黄来福前几天说的还有使用畜力灌井的小水车,当下按下好奇心,接着耐心等待。
黄来福让军匠们制作了几十架手压机,除了分布在自家田庄各处外,还在千户宅内,还有五寨堡内的水井边也打了几口,引得许多小孩们经常来按压为乐。这种不占地方,取水又方便的机井大受众人欢迎,就是许多年长的军户们也常常来按一按,乐一乐。
而黄来福这种善举,又是引起了一阵议论。众人皆道黄老虎转了性啦。
大水车和手压机井的成功制成,最后留下那些深达二、三十米深水井的取水问题了。
黄来福电脑中那款畜力龙骨水车,其实和六,七十年代中国的“解放式水车”很相似,由畜力带动叶片链条,缓缓地从深井中提水。
比起河边那个大水车,这款畜力龙骨水车反倒更难做。其实论人工,不似大水车需要几十人一起协作,这个龙骨水车几个人就制作,但是却特别费工夫。
之所以费工夫,不仅这些零部件复杂,还在于将这些零部件组合起来更不容易。只要某一部件规格有问题,就难以组合成整体。就是组合起来了,也不一定传动自如。其中最难做的就是叶片,还有木榫连接的脊椎状传动装置。
军匠们只得开动脑筋,除了事前计算尽可能的准确无误外,还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车尾的叶轮先不固定,做好脊椎状传动装置之后,再为车尾的叶轮找一个合适位置固定下来。
不说,这种办法还是很管用的,最终,这款古今结合的畜力龙骨水车终于做成了。整个水车外观细长优美,杉木制作的车身,叶片则使用较硬韧,耐腐蚀的槐树木,质量非常好,可以使用好多年。
安装畜力龙骨水车这天,田地旁又是人山人海,整个五寨堡的人都围在水井旁,还有一些从外地赶来看热闹的人。虽然过几天就是冬至了,这冬至前后可是晋西北非常寒冷的时节,不过还是挡不住众人如火的热情。
在黄来福的指挥下,刘总旗等军匠将水车放入井中,将车头搁置在井上。又拉来一头耕牛,将拉杆套在牛身上,赶动耕牛时,只听一阵“吱吱吱”的响动,水车顶部的木齿不停转动,水车的叶片就不断地将深井的水提至上面,引入水车旁的水槽内,通过水渠,不断地流入了各处田地中。
“出水了,出水了!”众人一片欢叫。
何副千户等人围上来,不断地向黄思豪,黄来福等人恭喜,各人脸上都是放着光。据估计,这畜力水车,一天的引水量就可浇地达十几亩,再加上那手压机井,再加上河用大水车,他们的田地用水便无忧了,各人哪会不喜?
黄来福也是心下感叹,通过这些天自己的努力,自己终于是解决了五寨堡田地的用水灌溉问题了。想必明年开了春,这五寨堡的景象将会大不同了吧?其实后世还有更先进的喷灌与滴灌技术,可惜以此时的科技能力,是决对制作不出相关设备的。
在众人的欢笑中,何副千户挤到黄来福身边:“恭喜大少,制作出了这等水车利器,以后我五寨堡的田地就无忧了,不知大少……”
黄来福明白他的想法,微微一笑,先举手示意,让众人安静下来,随后他道:“各位,我知道大家的想法,都想让自家的田地早日拥有这些水车,来福心中也早有打算,五日后就是冬至时节,那天下午,我将邀请大家到这田庄来,一起来商议此事。”
众人又是一阵欢呼,黄思豪和杨氏相视而笑,也是微笑不已。顾云娘看向黄来福的眼神,也有些异样。
※※※
公元1589年12月22日,农历11月15日。
近午!
这天是冬至日,大明朝的重要节日,又名亚岁、小年。又是农闲,南方民众多以赁园亭,闯坊曲为娱乐,北方民众则多为堆雪狮、雪灯、溜冰和爬犁为活动方式。而不论南北,这天大家都要吃馄饨、饮冬至酒。
仿佛一夜寒风吹来,清涟河的河水已是冻得结实,上面满是厚实的冰。就连这些天一直转动的大水车也停止了转动。不过倒是有一些五寨堡的军户小孩们乐此不疲地在冰上溜冰玩闹着。
河岸上,正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眯着眼睛看着河边那轮庞大的水车,这年轻人一袭棉袍,穿着布鞋,戴着厚实的护耳,眼神中颇有精明之意,一个典型的行商模样。
此时,他喃喃道:“畜力水车,手压机井,河用大水车,有意思。”
半响,他回到路边的一辆马拉轿车上,仆人兼马夫,一个约四十多岁的下人迎了上来,道:“四少爷,上车吧,外面冷。”
那年轻人点了点头,掀开外面厚实的布围,进入马车内。里面有一个精致的小火炉,上面温着一壶酒,年轻人给自己倒了一杯热酒,一饮而尽,舒服地呼了口气。
“驾!”下人一边赶着马,一边道:“四少爷,等会进了五寨堡,用过午膳后,我们接着赶路,傍晚时分,就可以到八角堡,到那里吃馄饨,喝冬至酒。差不多明天傍晚,我们就可以到偏头关了。”
那年轻人却道:“德叔,我却突然觉得,在这五寨堡内,似乎也有发展前景,我决定留下来看几天。”
德叔疑惑地道:“五寨堡?”
他想了想:“恕老奴不知,这五寨堡内到底有什么可做买卖的。”
年轻人微笑道:“这就要看了,我就是心里有个感觉,我渠源锐在这五寨堡内会很有发展前景。”
不久,马车进入五寨堡内,守堡的军士验过渠源锐的路引后,放行让马车进入堡内。
进入五寨堡后,渠源锐又暗暗有些惊异,从马车内看出去,堡内军户们的精神面貌似乎有了些不同,不再是凄苦一片,已经有些人走路说话时都是脸上有了笑容。
这五寨堡渠源锐是知道的,里面都是些活不下去的卫所穷军汉,他去年路过这里时,所见都是一片穷困,每个人脸上都是带着对生活绝望的麻木。现在似乎希望又回到了一些人的脸上。
其实这一切变化主要是来自黄来福,黄来福这一个多月来雇佣大田庄庄丁们和军匠们做事,他果然坚守了自己的承诺,不但每天管了众人优厚的伙食,到了一个月后,还给每人发了至少五斗的月粮。当然,那些一等庄丁和二等庄丁之类的奖评,要等开了春后才开始。
为黄来福亲自做事的人,每天都可以吃饱,每三天还可以吃到大肥肉,就是家人,现在也可以有浓浓的米粥喝了,这样就让这些人很满意了,觉得生活有了指望。
老百姓就是这样容易满足,就是军户们也是一样。虽说目前改变的只是五寨堡百户人左右。不过也让五寨堡军户们的精神面貌多少有了改变不是。
作为商人,感觉是敏锐的,渠源锐不由对这个黄来福更感兴趣了。以前,他也路过五寨堡,对这位千户大人的公子当然也听说过,以前只知道他是个如纨绔子弟般的人,性情粗野不名,动不动就喜欢欺压鞭打街上的穷军汉们。
年初听说他出去游历了,当时还暗笑这位千户大人的公子怎么也学起书生来了,也搞个仗剑游天下?
没想到他出去不到一年,回来就变了个样子,听说这位黄来福少爷现在为人可仁厚了,五寨堡内现在许多人都交口称赞,引为奇谈。
而且还聪明多智起来,搞出黄来福大水车这等灌溉利器,五寨堡里已经有人在传说黄来福在外游历时得了高人指点,所以开了灵窍,不然怎么搞得出这种大水车?
对黄来福这个话题人物,渠源锐突然有了拜见的心思。
第20章 晋商、大气魄
在千户宅内吃过午饭后,黄来福就回到了大田庄内。
他将书房紧关上,对着电脑在纸上写着什么。这是黄来福将电脑中一些重要资料摘录下来,存在一些纸面上。电脑的使用总是有年限的,趁现在电脑情况良好,将里面有用的东西用文字保存下来,也是未雨绸缪的意思。
里面那些科技类的知识倒好些,黄来福直接就这样记载。而关于大明或世界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黄来福则多了个心眼,用英语记录。
不说此时大明内没人认识英语,不说此时大明外也是流行西班牙语,就是此时的英国人,认不认识后世的英语,也是个问题。和汉语不同,这英语传到后世后,改变可大了。就这个时代的英国人,见到后世的英语,怕也要大眼瞪小眼。不过这也最大地保证了黄来福的安全问题。
记录了一会儿,黄来福喝了口热茶,虽说小时候学过毛笔字,有空时,也会练练书法,但在后世用惯了硬笔,用惯了键盘,这毛笔,现在用着总有些别扭的感觉。
正准备继续记录,这时听到杨小驴在门外轻声道:“少爷,少爷,有人求见。”
黄来福扬声道:“是谁求见。”
杨小驴道:“好象是个外地的商客,他已经递进了名刺,还有礼单,我已经让他在厅外等候了,少爷要不要出去会会他?”
“商客?”黄来福沉吟了一下,他的大水车已经全部制作完毕了,可想而知,明年的五寨堡农业将会很不一样。农业放心了,黄来福已经有了和商人联系,在五寨堡内搞工商的念头。不过此时五寨堡内的那些小商客他可看不上眼,他需要的是那种有雄厚实力,有雄厚野心冲劲的商人来合作。
此时没事,见见也好,他扬声道:“你将名刺和礼单从门下塞进来,让我看看。”
杨小驴应了一声,从门下塞进了一张名刺和礼单,黄来福接过了。这明朝的名刺就和后世流行的名片一样,在官场、文人和商人中广为流行。谁出门要是没个名刺,都不好意思见人。
名刺制作还是很精致的,黄来福打开一眼,粮商渠源锐?晋商中的祁县渠家?
提起晋商,在后世那可是鼎鼎大名。明时,晋商就享有盛誉,他们通过经营边防军需物资起家,积累了大量资本,势力经久不衰。有“平阳、泽、潞富豪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之说。特别是后世晋商的票号,更是汇通天下。
明末晋商中曾有一部分人和后金勾结,不过显然此时这个事情还未发生。
而这祁县渠氏,好象有点印象……黄来福查起电脑来,这种明清时商业人物资料,他电脑中自然多得是。
查到了,看来这祁县渠氏在后世也是晋商中有名的人物,以票号“三晋源”汇通天下,资财雄厚,清季有资产达三四百万两银子。不过此时和众多的西商一样,渠氏只经营一些边镇军将的粮食,布匹,草料,还是众多西商中不起眼的一家,决对想不到后世自己家业的辉煌。
虽说此时渠氏不特别突出,但这是个潜力股,可以长期持有经营。
再看看渠源锐送来的礼单,好家伙,上面各种礼物加起来价值差不多超过20两,让黄来福不由暗道这些西商们的财大气粗,就是在后世,求个见面随便送上一万多块的礼物,也不是每个人都拿得出手的。
而黄来福在这一个多月时间付庄丁们和军匠们的月粮伙食,加制作各种水车的成本,已经是花了快近百两的银子,真是花钱如流水。看来父亲黄思豪给自己的200两银子,远远不能支持多久,自己需要赶快找财源了。恰好瞌睡就来个枕头,财神爷上门了,可不能往外推。
想到这里,黄来福扬声道:“小驴,你到厅上好生招待那位商客,我马上就出去会他。”
杨小驴应了一声,去了。
黄来福整理好记录的电脑资料,藏好电脑。出了书房到了客厅上,只见一个年轻的商人闻声站了起来,这人大约二十来岁,眼神中颇为的精明,有一股精干的味道。
眼看黄来福出来,那商人不敢怠慢,忙上前拱手作揖:“小的渠源锐见过黄来福少爷,匆忙打扰,还请黄少爷恕罪。”
黄来福笑道:“渠掌柜多礼了,请坐吧。”
渠源锐谢了一声,在椅中坐下了,他偷眼打量黄来福,见黄来福虽然看上去比自己还年轻,但眼中的精明之色却不输于自己的父辈,不由心下暗暗称奇。
黄来福让下人奉了茶,道:“不知渠掌柜来,有什么要事?”
渠源锐道:“不瞒大少,小的在路上见到大少的大水车及畜力水车等物,心生仰慕,便特来拜会。”
黄来福心中道:“我又不是美女,仰慕什么。”他微笑道:“渠掌柜过奖了,区区奇技淫巧罢了。”
渠源锐试探道:“大少田园内有了这些水车利器后,无缺水之忧,想必明年必定会大丰收吧。”
黄来福立时明白了这个年轻商人的来意,果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不过这也是自己想要的。他微笑地喝了口茶,漫不经心地道:“以我黄家现在拥有的万亩良田来看,想必明年产粮数万石没有问题吧。”
渠源锐脸上现出喜色,道:“五寨堡地广人稀,荒地众多,大少又解决了用水问题,如再开垦田地数万亩,那五寨堡以后将成为晋西北的粮仓,大少名利双收就在眼前,小人要先行向大少道贺了。”
黄来福扬声大笑:“数万亩?渠掌柜,你可太小瞧我了。知道五寨堡现在可耕种土地多少吗?近60万亩。可放牧的地方多少吗?近50万亩。以前没有办法,但现在来福有信心将他们全变成良田,变成牧场。”
“渠掌柜想想,到时五寨堡每年可产粮数十万石,甚至上百万石,每年还可养牧肥猪10万头,牛羊数万只。我有信心,单单我一个五寨堡,就可以满足山西,大同,延绥三镇二十万将士大部衣食所需!”
渠源锐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黄来福的气魄让他无法想象。真看不出来这才是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少年,以前还背负着纨绔子弟,粗陋无名的名声。
同时渠源锐心中有一个声音在狂喊,难道这就是上午自己所感觉在五寨堡的发展机会?
和众多的西商一样,渠家也是靠经营九边军镇卫所的军需物资营生。他们不断向边镇将士们贩运粮食、马匹、食盐、草料等物质,他们既是盐商,而同时又是粮商。他们既是食盐的运转者,同时又是边地官军粮饷的供应者。
不过相比以前,现在西商普遍感觉生意难做,因为现在北方普遍欠收,民众家中无粮。以前的北方粮源重地晋中,关中,汉中一带自己都是自己缺粮,又哪有粮往边镇上运?只得千里迢迢从江南一带转运,这样在路上的耗费真是惊人,到自己手中利润已是无几。
利润减少,这还是其一。其二,由于江南商业发达,民众为了谋利,多种植一些经济性作物,导致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变成供不应求,多由江南百姓自己消耗了,粮源是越来越少。
所以现在西商们都在如饥似渴地寻找新的粮源,这其中竟争真是非常激烈,渠家也不例外。不过很多粮源都被一些大粮商垄断,渠家想从别人口中夺食,谈何容易。
不过现在机会却来了,如果五寨堡真如黄来福所说的那样,那真是一个天上倒下来的金蛋啊。
现在边镇的粮价是一天天的上涨,英宗正统年间一两银子还可买米4石,现在甚至连一两银子都买不到一石米,这粮食中的利润真是非常丰厚。
按黄来福所说的五寨堡如果一年产粮数十万石,自己坐收余粮出售,一年就可轻松赚得白银数万两,甚至十数万两。再加上黄来福所说的还有无数猪,牛,羊等物出售,这里再转手一笔,又可赚多少?
加上五寨堡附近就是山西镇,大同镇,延绥镇三镇,不似那些千里迢迢从江南转运的粮商,单只这路上减少的损耗,一年可以节省粮钱多少,这都是自家赚的。
盘算到这里,再想到家中父兄对自己的轻视,自己一直想证明给他们看,自己并不比他们差,现在机会来了……渠源锐再也忍不住了,站起来道:“小的愿为大少效犬马之劳,只请大少给小的这次报效机会。”
怪不得渠源锐这么失态,这个金饼实在是太诱人了,自己如不抓住的话,被别人抢走,那就后悔莫及了。再说,自己仔细分析一下,黄来福说的前景至少有七成实现的把握。
他在路上就详细观察过黄来福的河边大水车,井灌畜力水车,手压机井,得出结论,就算明年北方仍是大旱,五寨堡单靠这些引水工具,每亩的田地产粮也可稳定在一石至二石之间。如再开垦数十万亩土地,整个五寨堡可产粮数十万石并不是空话。
这么难得的机会,不要说七成把握,就是三成把握,自己也不会放过。
第21章 商议
当然,五寨堡现在一切还没起步,如要开垦土地,雇佣民夫,修整沟壑等,这些前期投入至少需数万两银子,这些银钱想必要自己出了,不过这钱渠源锐倒是心甘情愿出资,没有投入,哪有回报?这个道理渠源锐还是很明白的。
黄来福一直在暗暗在观察渠源锐的神情,此时他满意地放下茶杯,他刚才所说的五寨堡的美好前景,倒不是欺蒙渠源锐,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所说的十有八九会成功。
只不过这成功的后面,这初期的投资是非常巨大的,自己就是缺少这投资的第一桶金,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有实力的商人,还不大力忽悠?
当然,五寨堡成功开发后,这合伙投资人回报肯定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