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大付目瞪口呆地站了起来,他呆了半响,才追了上去,喊道:“来福,来福,你听我解释……唉,银子的事,你不要忘了……”

山西镇宁武关,总兵府邸。

大厅内不断传出妇人哭天喊地的啼哭声。

“老爷,您一定要给妾身作主啊,妾身地大哥一向安份,现在却遭了贼人的毒手,连产业也被别人夺走了,可怜我兄妹二人,现在阴阳相隔,二哥和三哥又生死不明……那五寨堡那帮人的所为,完全是冲着您来的,您一定要出来说话啊……”

刘可第的四妹刘氏跪在地上,冲着来回走动地刘明安总兵不断地哭诉着。她一向颇有姿色,此时一哭诉,便如梨花带雨般。往常刘明安见她这样子,便会柔声安慰,但此时只是烦躁地来回走动。

而旁边刘明安的几个小妾则是坐在一旁,一副兴灾乐祸的样子。这刘氏一向狐媚,平时很得刘总兵的宠幸,早让她们嫉妒了。眼下她家中遭了灾,真是报应,当然表面上,她们还是会劝慰几句。“哭嚎个屁。”

刘明安今年五十多岁,神情粗犷,头发半黑半白,满脸的虬髯,正是一副老军汉的样子。此时他不耐烦地大声斥责道:“你那大哥一家如果算是安份良民的话,这天下间,便没有不安份地人了。这些年中,老子替他们一家搽了多少屁股?他们有今天的一切,都是自找地。”

“老爷啊……”

刘氏还要哭诉,却被刘明安一记耳光甩在脸上:“哭丧个球,哭得老子心烦。”

刘氏被这一记耳光打得呆了一呆,半脸,她号啕大哭起来:“我不活啦……”掩面冲进了内屋内,立时内屋是一阵鸡飞狗跳。余人忙跟进屋内劝慰刘氏。

厅内静了下来,半响,才传出刘明安恨恨的声音:“黄来福……”

京师,文渊阁内。

刚才的那阵大雨,己经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一阵风吹进文渊阁内,夹带进一股雨雾,也带过一股凉意,让阁内众人烦闷的心。也清凉了一些。

内阁首辅申时行负手站在窗前,看着阁外被雨水洗过后地清幽景色,耳中听着窗外雨水敲打屋檐地声音,神情似乎是痴了。

“阁老,阁老?”

户部尚书王遴轻唤他道。

“哦,继津啊,是什么事?”申时行回过神来,回到了案桌前。

“这苏、常等地要求赈灾的奏折,阁老如何看?”

前些日,内阁得到奏报。苏、松两府发生大水,淹死数万人。几天后,内阁又得到奏报,苏、松、常三府以及浙江宁波、绍兴二府濒海地区又发生大风雨,海溢。伤害庄稼,淹死人畜不计其数。这些天,当地地官员就是拼命地上奏折,要求户部拨款赈灾!

“户部能拿出钱来吗?”申时行叹道。

王遴脸有难色:“今年各地夏税还未解上来,这苏、常各地如要赈灾,怕是需要几十万两银子,户部要掏这么多钱。怕是有困难啊。”

申时行长长地叹了口气:“苏、常、宁波等地,向为大明的课税重心,今年遭了灾,这税收不上不说,还要出钱赈灾,今年国库,看来又要亏空了。”

二辅、礼部尚书许国冷笑道:“不止这些。这些灾祸一来。怕各地那些小臣们,又要争先攻击我们这些内阁大臣了吧。”

大明的传统。每有灾祸,各地言官便借机做文章,以为自己赢得清名,以前言官们喜欢攻击皇帝,不过自从黄来福大丰收的事后,对在万历帝身上的火力,便大大减弱。但对在申时行和许国等阁臣们身上的火力,却是大大加强。

这不,前些时间,福建按察佥事李便上疏劾论申时行十大罪,意指申时行钳制言路,纵家人宋九通贿纳京卫经历,私收辽东总兵官李成梁贿金等事,要求皇帝治申时行的罪。

李之疏呈上后,因前些时间许国上疏万历帝,恳请禁止各地小臣攻击内阁大臣,万历帝依了他的奏折,告诫六部和都察院,不得再出现各地小臣诬蔑大臣者,否则将重治不贷。

依这份上渝,李绾被革职为民,这也让申时行和许国等人,更是成为天下文官们的公敌。

此时听了许国地话后,申时行冷笑了一声,不屑地道:“一帮卖直鼠辈,理他们作甚?”

“也是。”许国呵呵一笑。

一旁的户部尚书王遴道:“阁老,还有这份奏折,您怎么看?”他说的是山西镇总兵等人,弹劾五寨堡守备,三堡治理使黄来福的事。

“哼,意料之中,老夫早知道,只要一开矿,当地就会出事,这份奏折,并不出老夫的意料之外。”

申时行拿起奏折看后,淡淡地道。

王遴笑道:“总兵弹劾守备,也是天下奇闻,依阁老之见,此事该如何处置呢?”

申时行道:“现在皇上对那五寨堡守备很是上心,这个事,便看皇上的意思吧,将疏论副本转于那黄来福,让他上疏自辩。”

“这黄来福做事倒是上

东暖阁内冬暖夏凉,此时一阵大雨后,更是凉风习习而来,让人心情舒畅。透过雕花的窗格,万历帝看着窗外的千树浓阴,一湾流水,自言自语道。

依大明发达的锦衣卫系统,关于太平庄当地,黄来福和刘家冲突的事,没过多久,便置于了万历帝地案头。对于此事的评价,万历帝认为黄来福是实心用事,忠于国事的表现。

其实万历帝虽处深宫之中,但天下之事,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也早己明白,眼下大明各地的矿产,己经被人瓜分分毕,只要有矿产地地方,就有当地的势力。各地官员之所以不赞成开矿,其实也是怕惹事上身的心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对于黄来福敢对太平庄地头蛇开刀的魄力,万历帝颇为赞赏。况且事后,黄来福的善后处理也是可圈可点,事情在当地己经完全平熄下来。黄来福这种果断灵活的处事能力,给万历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此时在心中,万历帝己经决定支持黄来福,如果他做得好地话,就为大明各地的矿山经营,定下了一个良好的例子,以后国家可以收上更多的课税,以解越来越窘迫的大明财政。

当然,山西镇总兵那边也要安抚一下。

很快,五寨堡守备黄来福的上疏自辩奏折到了,他详细地说明了当时的情形,言道当时因为刘家家奴欺主,私下勾结暴民闹事,他地镇压,也是无奈之举,后来那个家奴死了,此事也就结了。至于后来刘家遇到地马贼之事,他深表遗憾,但认为和自己没有一点关系。

不久,万历帝发出上渝,对五寨堡守备黄来福,及山西镇总兵刘大人都是好言安抚,同时责令神池堡守备田大付加强当地治安,以安靖地方。

第86章 高科技抢人饭碗的问题

公元1591年5月16日。

经过一番波折后,太平庄当地的矿山建设之事,终于开始了。

太平庄一带煤田众多,刘家也在这里经营多年,不过说实在,他们所建各矿眼的规模,还是太小,而且多是一些露天小采场。这些小采场,全部合起来,煤的月产量只有几百吨。

这样的规模产量,当然不能满足黄来福和各商贾们的需求,黄来福需要的是,那种月产量过万吨规模的大煤矿。虽说这种规模,放在后世,只是一些村镇小煤矿的规模,但放在此时的大明,也算是煤矿界大鄂了。依此时大明煤炭每吨三两多银子的价格,月产量过万吨,克除成本后,每月能有一万多两银子的净收入,也算是非常可观了。

从16日开始,黄来福便吩咐矿工们对现有的各矿眼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完善技术,尽量往地层纵深处采掘煤炭,除此之外,还要多寻矿眼采场。

大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对煤炭的需要量急剧增加,所以当时的找煤采煤等行业,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当时不仅在地面找煤的丰富经验,就是在地层深处找煤的知识,也非常丰富,当时民众已懂得煤系地层的断层和煤尖灭现象,可以将地底深处的煤开采上来。后世中国探明的各煤田中,明后期差不多都已进行了大致的开采。

黄来福此前来神池堡时,未雨绸缪,便高价从大明各地矿山。特别是大同等地寻来了二十多个有经验的煤田矿师,这些人在找煤采煤上,都有十几年地经验。

16日起,他们便领着众多的五寨堡矿工们,沿着太平庄一带,四处寻找新煤田。此外还有原太平庄的几百矿工们,也全部被黄来福以月银一两的价格所聘请,全部加入到新煤矿的建设中来。聘请后,太平庄一带的人民。衣食无忧,情绪更是稳定下来。

18日,来自大同的杨祥瑞师傅正凝神看着前面一块光秃秃的山坡,杨师傅是个四十多岁的壮年人,身上穿一件厚实地布衫,发髻纷乱,脸上常常是到处黑黑一片,手上,还有种洗不去的深黑,典型的一个老矿工形象。他虽只有四十多岁。但在各个煤山上,却己经有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可以说是找煤经验非常丰富。

他凝神了良久,对身旁的黄来福道:“大人,经小的察看,这山坡下,就有一个非常大的煤眼,里面有煤石怕不少于百万担之多。”

黄来福听了很兴奋,同时又非常感兴趣,他道:“何以见得?”

杨师傅拱了拱手。道:“回大人,查探石煤,有视石,查苗,察表里各法。此山坡表土乌黑,又不生草木。此皆为山下有煤之兆。再视其山石。数石则行,显示其山下皆为优质之明煤,小的在此恭贺大人了。”

黄来福听了大笑道:“好好,杨师傅你寻矿有功,本官要重重奖赏你。”

杨祥瑞师傅大喜,忙道:“谢大人。”

说实在,黄来福虽从后世带来众多的科技资料,但这些科技资料。也需要配合当时的生产力。才能散发出效果。而且黄来福虽说“理论”知识丰富,但要具体化成成果。也只能依靠此时地科技人才。让他亲自来做,不论做什么,都比不过此时的大明任何人。

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在煤矿开采上,各种手工操作技术已经非常完善,没有后世的设备条件,黄来福虽然有大把先进的后世资料,但对他来说,目前能改进的技术非常少。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重金投入,大规模化经营。

这也是黄来福的特点,也是他成功的地方:大气。不论做什么,都是比旁人多达十倍的资金和规模投入。当然这种投入,最后地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

25日,主体以这座山坡的矿山建设开始动工,黄来福亲自将这块地方命名为神池堡大煤矿。上千名矿工们在这里挖坑采取,开凿井筒,并在附近建房屋,以为煤场。

这处的矿山,在山坡下的十几米处,当挖到煤的时候,为了避免毒气灼人,矿工们在矿师地指挥下,用一些巨大地竹子,凿去中节,插入煤中,毒气就从竹中透出。这种排除井下毒气的方法,比宋时的躲避法有了很大的进步,就是在20世纪初,也是常常使用这种方法。

除此之外,神池堡大煤矿,在各矿师的指挥下,在巷道的部署上,也是非常的科学。这时已经懂得根据煤层的走向,布置上山下山,还有运输与通风地巷道,最后建成地密密麻麻的各种巷道,让黄来福看得赞叹不己。

此外神池堡大煤矿,在井下地支护上,也有独到之处。在杨师傅的指挥下,矿工们采用了二柱一梁的木支架方法,最大地防止了巷道和工作面塌落冒顶。至于煤窑中的排水问题,使用了牛拽辘轳的方法。

还有矿井的照明,此时挖煤多用明火油碗,油盘。但随采深增加,瓦斯增多,极易引起爆炸,杨师傅的解决方法是给灯加罩。加了罩的灯,即可做照明工具,又可检测通风的情况。

而关于矿井的通风情况,此时多采用人工通风的办法,如用风车、风柜、风扇、牛皮囊等往井内扇风。不过这种人工通风法只对浅部采煤有效。只是依黄来福的计划,神池堡大煤矿,当然不能只满足于采一些浅部的煤,只是深厚的煤,如何摆除这种矿井的通风呢?

杨师傅是众矿师中,经验最丰富的矿师,但他却没有别的方法。

当晚,黄来福回去查看自己的资料笔记,经过一年多的记录,他电脑笔记本中的科技资料,有用的东西,他己经全部记录于几个本子之上。此次来神池堡,他便选择了一个关于记录煤与铁部分资料的笔记本带于身上。此时黄来福便翻看资料,力图找到一个有用的地方。

忽然黄来福心中一动,在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便记录了两个自然通风的方法,分为单井筒通风和双井筒通风。

只要选择在较高处,制作下一些出风井,便可以解决双井筒通风的问题。至于单井筒通风,只要用片石砌一个三角形的回风道,回风道高出井筒,形如烟囱,就可以通风了。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用一种径粗如碗的竹子,凿去中节,放入井中,竹筒高出井口,便可形成自然风流,由竹筒抽出瓦斯等废气。

有了这两种方法,便可以解决深层矿井的通风问题。

第二天,黄来福便招来了杨师傅,将这种方法告知了他,杨师傅半信半疑地看了黄来福一眼,不明白这种矿井的知识,为什么眼前这个年轻的守备大人知道。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证明了黄来福这种方法的实用之处,让杨师傅对黄来福佩服不己。此后,他有机会,便会缠于黄来福身边,向黄来福请教各种矿山的知识,让黄来福烦不胜烦。

经过上千人的努力,这处的矿山建设好了,煤炭,便大规模开始开采,单单这座矿山的日产量,便超过以前太平庄各小矿山的日总产量。当然,此处矿山及太平庄各地矿山的经营,也是借鉴于五寨堡各个农场的经营方式,奖罚分别,提高众矿工们的积极性。

不过黄来福也看到了,此时的采煤工具,主要还是用凿、锤、镐、钎等手工方法,黄来福便吩咐杨师傅等人,集中精力,尝识采用火药爆破的开采方法。不过这消息传出后,黄来福就发现许多矿工及家属们脸色忧愁。

此外还有运输问题,黄来福就看到了,当地的众多矿工们,还有很多太平庄一带的妇女小孩们,个个全身乌黑,人背肩挑的,从矿井下,背出一筐筐的煤,每背一筐煤,便可得到多少报酬。虽然工作辛苦,但是人人努力,对他们来说,一个月下来,便足以让他们一家人丰衣足食了。

杨师傅告知黄来福,其实大明此时一些矿山中,还有一个拖筐运煤的方法。这种拖筐形似船形或长方形,用竹制或木制,下面还钉有铁条或是拖条,使运输煤更为方便省力。使用这种拖筐后,可以比人工的肩挑身背方法,来得快捷,所费人工更少。

不过杨师傅对黄来福发出这种建议后,消息传出,他遇到了一些问题……

当晚,他就被人打黑棍,用布袋蒙在头上,不知道被多少人拳打脚踢,杨师傅模糊中听到,那些殴打他的人骂他缺心眼,想让大家失业。这不,他们骂他,使用拖筐运煤后,会让多少人没饭吃?

第二天,黄来福见到鼻青脸肿的杨师傅后,吓了一跳,听了他的哭诉后,黄来福也明白了一个高科技与工人饭碗的矛盾,也让黄来福一系列的矿山技术的改进思路,暂时停了下来。

事实上,这种矛盾,黄来福在五寨堡就有体会了,在五寨堡毛纺厂,他不敢改进纺织技术,因为一改进技术,就意味着众多的女工失业。她们一失业,就意味着一家人失去生存的希望。在眼下大明这种流民满地中,这种情况会增加严重的后果。

权衡轻重后,黄来福将尝识采用火药爆破的开采法,及拖筐运煤法停了下来。黄来福心想,科技的改进,还是等市场的需求到了一定程度后再说吧!

第87章 大铁厂

公元1591年5月25日。

离神池堡东北边不远的一个地方,此时正是人头攒动,热火朝天。

这里,正在建一个铁冶厂,规模巨大,仅炒铁工人,就有千人之多。而且分工细致,炒铁工人中,就有专门分司炉工、铸工、钳工、锤工等。

这个正在兴建的铁冶厂,被黄来福命名为神池堡大铁厂。相比神池堡大煤矿,神池堡大铁厂的建立较为顺利,黄来福在太平庄的霹雳手段,震慑了神池堡附近的一干地头蛇们。连他们眼中的大豪刘家都被黄来福连根拔起,更不要说他们这些小蛇米了。因此,在黄来福收编这些小铁矿主时,他们都显得很配合。黄来福也不亏待他们,许诺将来每年都会分红若干给他们。

经过众人的努力,神池堡铁冶厂建得很快,工人大部分是从五寨堡来的那些矿工们,除了神池堡大煤矿外,还有一千多矿工及家属们在这。还有各地请来的经验丰富的矿师们。此外还有许多神池堡当地小铁矿的矿工们。由于月银丰厚,就是一些神池堡的军士们,也偷偷地前往铁冶厂做工。经过统计后,在神池堡大铁厂附近做工的矿工们,己经超过了三千五百青壮。

神池堡大铁厂是铁冶的重心,在铁厂的周围,还分布着众多的矿山炉场等,从开矿、烧炭、冶炼到运输。都形成了完整地生产线。

神池堡大铁厂建立后,一开始冶铁,就有各个商贾们云集神池堡一带。除了和黄来福合作的五寨堡商贾们,还有各处的商贾们,如朔州,宁武地商贾们,在这里收购铁器,贩卖各处。一些富有的商贾们,甚至有驮牛达二百头。

在眼下的大明,由于市场上对铁器需求的不断增长。铁器的销售,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也刺激了铁器的产量不断发展早在永乐时,大明的铁产量己经达到16万2550吨,与18世纪初整个欧洲地总产量18万吨大至相当,此后一直到万历时,大明铁产量都保持稳定的增长。贩卖铁器,成为一项获利非常丰厚的行业,因此出现的民间巨富,不计其数。

“啊。好大的铁厂,比得过五台山的张守清和遵化铁厂了。”

铁厂旁的的烟炉不断地在排放着浓烟,使周边的空气显得灰蒙蒙的,让人有些呼吸困难。不过在黄来福和神池堡守备田大付地陪同下,马久英公公还是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铁厂,不断发出感慨的声音。

对于黄来福在神池堡开矿,马公公自然是非常关心,最后他在五寨堡坐不住了,便来到神池堡查看,黄来福自然是陪同他视察。由于关切神池堡的开矿之事。这段时间里,黄来福一直留在神池堡,他在五寨堡的一些事情,目前是留于父亲黄思豪管理。

而刚才马久英公公说的五台山张守清。是在五台山开矿的一个当地大豪,其手下有矿工三千多人,被视为大明最庞大的几个矿山铁厂之一,而黄来福在神池堡的几个矿产,规模都比张守清要大。

依黄来福在神池堡这个大铁厂,设定铁器的年产量是在万吨左右,产量是大明第一。当时大明生铁价格约是每吨值银二十余两,年产铁万吨每年就是获银二十余万两。克除成本。获利可是非常丰厚的。

鉴于这家铁厂地重要,性质上。这家铁厂是官方式的,但平时的铁厂生产经营黄来福还是让商人们进行,因为黄来福知道官营企业的弊端。

在大明初期,朝廷对于国家铁器地经营,初时都是采用官营矿冶业的方式,内中的劳力,一般有民匠、民夫,军匠、军夫、轮班人匠和炒炼囚人等人。。。  。。这些人,除了军匠外,报酬都很微薄,而且管理官吏又动不动打骂凌辱,身份类似奴隶,工作没有任何积极性。

不过到了洪武后期时,民营铁矿业己是占据主导地位。到了万历时,大明最大的官营矿冶…………遵化官营铁冶厂宣告破产倒闭,官营的矿冶业,在大明己是忽略不计,朝廷如要用铁,都是向民营铁业主购买。

而各地的民营铁矿,平时便是采用定税执照法,与官府招商承办方式进行经营,官府对他们征收十五分之一的铁课。不过这种守法的民营铁矿主还是少,在大明各地,多地是如太平庄刘家似地恶霸大豪,非法霸占各地矿山,他们因此巨富,但朝廷却是收不上一两的银子。

而对于黄来福来说,他经营神池堡地铁矿和煤矿,估计一年可获毛利二十多万两银子,这些银子,除了四成给万历帝外,三成是归黄来福所有,此外还有三成是归各个合伙商贾们所有。另外再五寨堡,神池堡,八角堡三地每年上交户部税银十万两。算起来是各方的利益都照顾到。

听了黄来福的预算后,马久英公公听了非常兴奋,单单神池堡这样一个贫困之地,黄来福就可以分给万历帝一年达八万多两银子的红利,这是非常惊人的。马久英公公可以看到万历帝将来的兴奋,还有自己办事得力,以后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想到这里,马久英公公满脸笑容地对黄来福说道:“黄大人忠心为国,皇上想必非常欢喜,黄大人只管放手去做,有什么事,皇上都会支持黄大人的。他一边说,一边想着今晚向万历帝上道密折,告诉万历帝这个好消息。而对于黄来福在太平庄的事,马久英公公当然知道,站在他的角度,他当然是全力支持黄来福了。

“不错,只要有皇上的支持,来福我们还怕什么呢?”

三姐夫田大付也在旁眉欢眼笑道,收到黄来福的银子后,他也想开了,只要有皇帝的支持,就算得罪了总兵又如何呢?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皇帝的大腿才是最粗的。

“谢公公。”黄来福微笑道,走到今天这步,他心中也是很有成就感。看着自己治理的几个地方一步步地发生改变,说黄来福心中不自豪是不可能的。

众人走到一个高炉前,这里正浓烟滚滚,在烧着一炉的焦炭。明中期时,焦炭己是广泛地用于用于各地炼铁,远远早于1709年英国才开始用的焦炭炼铁。而明时用的炼焦方法,现今有的地方仍在使用。而由于神池堡大铁厂旁就是太平庄煤矿,温岭煤矿等,这里都有大量的优质煤,烧制焦炭非常方便,大大地节省了成本。

眼下在各人眼前的这个练焦高炉,是一种长方形的练焦炉,炉底略高于地面,用砖铺平,四周筑土墙,墙脚深约一尺,墙高三尺、厚一尺四寸。炉宽八尺,炉长五丈。火门对称修筑,火门间距约三尺。火门形状,外方内圆,外大内小。

这种练焦炉,在铁厂周围,还有好几炉。当神池堡大煤矿的煤运到这儿后,便开始烧制。炼焦时间为三天,出焦率六成以上,每座炉一次可炼焦二十吨。

有了焦炭后,冶铁率大大提高,在高达几米的炼铁竖炉前,铁工们拉着巨大的,由四人拉拽的木风箱,不断地往炼铁竖炉中供风,提高冶炼的强度。

出炉后的铁物,如果未炒,即为生铁。如果炒铁,即为熟铁,生熟相炼则钢。隋唐以后,炒铁是从生铁制备熟铁的几乎是惟一的方法,明代的炒铁炉有地炉、反射炉和生熟炼铁炉三种。与简陋的地炉相比较,反射式炒铁炉较为先进。

在大明,己经懂得将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联使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耗,神池堡大铁厂也是如此。在生铁团出炉后,立时转入炒炉,这时整个神池堡大铁厂都是忙个不停,钳工,锤工们一起上,将生铁制成熟铁。

至于钢,在眼下的大明,要将铁直接练为钢,有些困难,要克服一些技术难题。他的资料中有后世搅拌法”和“辗压法”的使用方法。所谓“搅拌法”是指,当生铁在熔炉里化成半流体状态时加以搅拌,以烧掉生铁中含有的碳素,从而炼出熟铁。它的发明,使以焦炭冶炼出高质量熟铁得以成功。所谓“辗压法”是指,以辗压机取代铁锤将熟铁辗压成钢。它的发明使锻铁效率提高15倍。

要使用这两种方法,需要克服大量的技术难题,最重要是要有市场需求。眼下的大明,如有熟铁,便足以畅销各地了,对于钢的使用,倒是少见,而且钢非常昂贵,使用市场小。

对黄来福来说,要制作一些盔甲兵器,有熟铁便足矣了,反正现在五寨堡又不能造炮,钢练出来作什么?其实就是一直到十九世纪初期,就是造炮,也是以青铜为多,钢炮,并不多见。

黄来福还是那句话,技术需要发达到什么地步,等市场的需求达到再说。

而到了今天,黄来福也来神池堡一段时间了,对他来说,神池堡之事己是告一段落,黄来福准备在这几天,就回五寨堡。不过他却不知道,己经又有一个危机,在悄悄地逼近了神池堡。

第88章 无恶不作、迎战马贼

骄阳如火,一片闷雷般的马蹄响中,数百骑的人马向这块高地奔来,所过之处,掀起漫天的黄土尘雾。

上了高地,为首几人拉住骏马,其中领头那人,年在四十,相貌粗豪,脸上有几块刀疤,使他看来起神情更是狰狞,而他身后那数百骑人,个个穿着布袍或是皮袍,身上脏兮兮的,手上拿着五花八门的兵器。此时看着前面的小山村,许多人骑在马上,或是眼露凶光,或是神情兴奋。

那粗豪汉子哈哈大笑道:“二弟,前面就是宋村了,今晚在这里乐一乐,明天,我们就杀到太平庄去,给那个叫什么黄来福的一点颜色看看。”

那个叫二弟的,就是太平庄的二庄主刘可为,此时他恨恨地道:“如果能抓到那个黄来福,我一定要将他千刀万剐!”

他旁边的三弟刘可志吼道:“这持刀的人,就是我了。”

那粗豪汉子大笑道:“会让两位兄弟如愿以偿的。”

这群人,就是岢岚山的马贼了,共有五百人,都是骑着快马,可说是来去如风。那粗豪的汉子,叫刘少安,是刘家的亲族,他手下有近六百人,是岢岚州马贼群中最大的势力,不过他以前一向活动在静乐,岚县一带,并末踏足过神池堡,五寨堡等地。

不过自前些日刘可为和刘可志兄弟脱险后。带着一干女眷辛苦地在岢岚山找到刘少安,听了刘可为兄弟地哭诉后,刘少安自然是大怒。他们刘家,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了?他二话没说,就招集了手下五百人的人马,要前往五寨堡给黄来福一点厉害看看,随便乐一乐,抢一抢,五寨堡当地地富足,就是远远的。::::也传到了刘少安的耳中。他不动心,不可能的。

不过依刘可为的打听,眼下的黄来福还在神池堡太平庄当地,而且从他们的山寨,直线到五寨堡去,路途倒不遥远,但却是山峦叠嶂,峻峭壁立,密林丛生,极为难行。可说是连小路都没有。因此三人商议后,决定取道从神池堡到五寨堡去,再说眼下黄来福还在神池堡了,先教训他后再说,最好能杀了他。

从岢岚山山寨,到这里时,众马贼己经行了二天二夜,所行之地,都是层层山峦,险峻的山间小道。又没有人烟,只有一些零星地猎户,好容易前面出现一个较大的村镇,马贼们哪里还按捺得住内心的骚动?

刘少安吼道:“兄弟们。进村,杀光他们!”

立时众马贼是一片欢腾,众人纷纷策马,手持兵器,嘴里尖啸着,旋风般往高地下的山村奔去。很快村里便传出一片惊恐的尖叫和哭泣声。

马贼们狂笑着,他们杀光了村里的男人,老人。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