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地方来,并不是他们家族中的大人物,但想到他们身后的势力,渠源锐想了想,还是决定现在更衣会客。

……

“各位慢走,恕之信就不远送了。”

“岂敢,岂敢……留步,留步。”

将上面那些家族中的商客送走后,渠源锐站在会馆的大门上,渠源锐脸上的笑容慢慢敛去。今天的会客初步达到双方的目的,如果五寨堡秋粮确实大丰收的话,双方愿意合作外销粮食。当然,今天只是初步达成一些意向,具体的条款,还要再时再详细拟定。

和这些家族合作是毕然,一方向,渠源锐得罪不起这些人身后的家族势力,一方面,渠源锐的势力和能力都是太小,需要借助这些家族们的势力。

比如说,刚才亢家在五寨堡设的商号管事亢世银就拍着胸脯说,如果渠掌柜愿意将粮食分销给他们,他们亢家甚至可以将粮食远销到辽东镇去,这是渠源锐做不到的。

于是,双方的合作就成了毕然。

这时,站在会馆大门的渠源锐忽然看到黄来福大少正骑着马,向会馆这边而来,身旁永远跟着江大忠,杨小驴两个贴身随从,还有顾家小姐也是骑着马跟在黄来福的身旁。

渠源锐忙整了整衣,向黄来福迎了上去。

黄来福等人四匹马前后向渠源锐而来,马蹄敲在街上的青砖板上,发出声响。街上的人都是纷纷让开,同时又是忙着作揖行礼,不过五寨堡内原来军户们看向黄来福的神情都是尊崇中带着敬畏,而一些外地商客和乡民们则是畏惧中又现出讨好的神情。

在众人的作揖问礼声中,黄来福微微点头,一路行来,见街上颇有欣欣向荣的味道,也是心中高兴。到了会馆前面,他早已看到了渠源锐,他立住了马,笑道:“之信,赶快备马,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厂(1)

离五寨堡附近几十里远有一个张家坪村,村旁有一个张家坪山。

依黄来福电脑中的资料,五寨堡的石灰石、粘土等资源丰富,其中这石灰岩和粘土等矿点很大部分就分布在张家坪这一带。

石灰石可是好东西啊,除了可以直接加工成石料做建筑材料外,还可以烧制成生石灰,作为消毒防疫卫生之用。比如黄来福的猪圈和羊圈中,就需要大量的生石灰,以保持羊圈的干燥,防止羊儿烂蹄,得上传染病而大量死亡。

生石灰充水变成熟生灰,还可以涂在树根用来杀虫。还有此时的大明可没有什么农药之说,石灰也可以作为田里的杀虫剂使用,在春季播种前,在田里洒上石灰后、放水、翻土,田地在石灰水里浸泡一、两天后,躲藏在泥土中过冬的害虫或虫卵就能被消灭了。

黄来福也是前些时候无意中翻电脑才在一个农业小知识中才看到这一点,此前他的农场春耕前没有杀虫,到了明年,这个虫儿,一定要先杀一杀。

而粘土,在中国几千年中历史中,又是制作陶瓷的主要原料。不过眼下,这石灰石和粘土,对于黄来福来说,却是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

水泥是后世各式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使用材料,追其出现的历史,可说到1796年,英国人帕克在用泥灰岩烧制一种棕色水泥,称罗马水泥或天然水泥。到了1824年,英国人阿斯普丁又用石灰石和粘土烧制成水泥,硬化后的颜色与英格兰岛上波特兰地方用于建筑的石头相似,被命名为波特兰水泥,并取得了专利权。1813年,法国的土木技师毕加发现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制成的水泥性能最好。此后,水泥便大量的出现于后世。

到了黄来福生活的那个时代中,水泥更是无时无刻也不会离开人们的生活,无论是土木建筑、水利、国防工程建设,都需要大量的水泥,各地的需求量都非常庞大。

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所以黄来福才依电脑中五寨堡矿床分布图,组织工匠们在张家坪一带大力开采石灰石和粘土,并投资了一千两银子,办了一个水泥厂,以为自己制作水泥的需求。他希望将来这水泥制作成功后,和农场一样,也成为自己另一个新的大财源。

当然,此时对于黄来福这个举止的目的和前景,只有他自己一人才能明白,以前他搞农场等事,基本上还在众人的理解范围之内,不过这个“水泥”是啥东西,就没人明白了。开始大家都以为黄大少是要大力开采石灰与搞些粘土作陶瓷,不过后来人们才发觉不是。

对于黄大少每每的惊人之举,大家现在都习惯了,反正银子又不是自己出,睁大眼睛看着就是了。

黄来福,顾云娘,渠源锐,江大忠,杨小驴五人骑马快到张家坪山时,远远就看见一个大烟囱,正在直喷着浓烟,此时,阳光正炙热,加上一些风,那烟尘不住地随风飘散。

众人还没来得及表现感想,忽然山那边传来一声巨响,惊得几人的马儿一阵嘶鸣不安。

顾云娘惊道:“来福哥哥,怎么了?”

渠源锐脸上也现出惊疑不定的神情,他虽然知道黄来福目前正在搞一个叫“水泥”的东西,但这个地方,他还是第一次来,咋听异响,也不免惊慌。

江大忠和杨小驴二人倒是神情平静,显是明白了怎么回事,黄来福微笑道:“云娘不要惊慌,这是山那边的矿工们在用火药爆开矿床,击碎矿石进行开采。我们过去看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用火药爆开矿床?”顾云娘脸上惊疑不定。不过还是控制了马匹,随黄来福向那边而去。

一路过去,只听炮声隆隆,只见浓烟滚滚,加上烧窑和开山放炮产生的灰尘,使这周边的天空有种灰蒙蒙的感觉。再走近看,只见张家坪附近的山像被扒了皮似的,裸露在外边,草木不见了踪影,而且到处是开山的塘口,如人们额头上道道伤痕。

环境污染啊,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啊!黄来福心中感叹,如果在后世,这就是必须关窑的三无小水泥厂。不过在这时,在这里,当然没人敢来关黄来福的小水泥厂。

只是见了这种环境污染,黄来福心中一霎那,有种那样的迟疑,自己搞这种工业到底合不合适?不过很快他又回过神来,就是近代的西方工业革命,也是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的,自己毕竟是来自后世,还知道一些生态保护的概念,到时自己尽量多注意就是了。

※※※

到了山下时,只见一大群人在忙个不停,众人围在刚炸出来的石灰石矿石边,或手持大铁锹,一锨接一锨的往独轮车上送着矿石,等独轮车满后,便有一些人飞快地推着车往石灰窑和水泥厂那边跑去。

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无一例外的是,个个都变成了“灰人”,许多人还赤裸着身子,身上只着一条犊鼻短裤,全身灰蒙蒙的,只有牙齿还是白的。个个都干得忽叱忽叱的,不过这些人倒象是很开心的样子,许多人一边干活,一边还大声吼着一些民间小调。黄来福听着,颇有些信天游的味道。

黄来福认出这些人中有一些是附近张家坪的村民,事实上,一个半月前,这个设在张家坪,名叫“大五寨堡水泥厂”的地方,刚开始采矿和放炮的时候,离这些石灰窑和水泥厂较近的一些村民,因为受不了灰尘和噪音,曾公推了村中德高望重的老村长前来和黄来福大少爷反应,诉说苦衷,意思是这个啥的水泥厂开建后,整天那个炮响,吓得俺村里的猪也不吃食了,鸡也不下蛋了。

说来说去,意思就是村里损失惨重,黄来福大少爷能不能那个……啥?

对于来自后世的黄来福来说,这个情形是似曾相识,很熟悉的样子,当下他二话不着,村中每户人补了五两银子的“小猪小鸡惊吓费”,张家坪村二十户就是一百两银子。

对于黄来福来说,这个补偿费是非常便宜的了,花的也是一些小钱。但每户五两银子对于张家坪村的村民来说,却是非常庞大的一笔巨款了。当下人人的怨言立时消散,人人歌功颂德起黄大少的仁德来。

黄来福还许可张家坪村的村民们,他们也可以到“大五寨堡水泥厂”来做事,和那些矿工一样,壮劳力每人每月一两银子,还管吃。干得动活的老汉和妇女每人每月五钱银子,也能干活的小朋友每人每月也有二钱银子,干得好的话还另有奖励,这让张家坪村的村民们更是欢呼雀跃。

虽说“大五寨堡水泥厂”的活很累,很脏,但不论是矿工们还是村民们,人人却都干得很欢快。对于他们来说,累一些,脏一些不要紧,能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带来好生活,他们就很满意了。况且,这个价钱在他们眼中,确实是非常值得自己拼命干活了。

说起工钱,“大五寨堡水泥厂”确是比五寨堡的各个农场的高了很多,因为这里的活确实累,脏,而且还危险。事实上,不认是此时的大明还是后世的矿区,矿区的工钱都是较其它工厂为高。就是因为众所周知的累,脏,险。

眼前的这一切,黄来福,江大忠,杨小驴三人是来过这里几次了,因此早没有了新鲜感。

而顾云娘和渠源锐二人则是左顾右盼,脸上都满是兴奋和好奇的神情,眼前的情形,论冲击力,确实是比农场的一切要大,这就是工业比农业的震慑之处。

不过二人都是丝毫没有注意到这里的一切,有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事实上,就是西方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当时西人只有“战胜大自然”的喜悦,丝毫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直喜悦了几百年后,人们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见黄来福等人过来,“大五寨堡水泥厂”的管事邓自升看见了,忙远远的迎了上来。

这邓自升是五寨堡的一个军匠小旗,和刘总旗相熟,本来这“大五寨堡水泥厂”的管事黄来福有意刘总旗的,可惜他事多繁忙,无力分身,便推荐了邓自升。

邓自升骤得重用,自然是战战兢兢,不敢怠慢。

“大五寨堡水泥厂”有厂工,矿工,带张家坪村民们,约有二百多人,其中有五个匠师,是以前岢岚州的矿工,也是烧制石灰的行家。

一个多月前,黄来福的“大五寨堡水泥厂”开建后,通过几个商人,将他们请来。每人每月2两银子,外加奖励,这个价格,足以让他们出死力了。

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厂(2)

“大少,张家坪山现今一共有采矿点十一个,石灰窑八个,矿丁一百七十五人,厂工55人,日可开采粘石矿125担,烧制石灰2125担(一担不到二百斤)。至于水泥之物,眼下还没有烧制成功。”

邓自升领着黄来福等人巡视矿场和各地,开始说话时还有些惶恐,后来神情越来越平稳,说话也越来越平静有力。

黄来福点了点头,这个成绩还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将来烧制水泥,当然不敢和日后那些年产水泥百万吨的水泥企业相比,甚至比起一些后世三无小水泥厂,年可生产水泥几万吨的成绩也不能比。不过念在这是大明朝,历史局限性嘛,有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现在水泥还没生产出来,黄来福倒是不用担心,目前在这个张家坪山,光是开采烧制这石灰和粘土,就足以给他带来比较丰厚的利润了。在后世很多地区,都是靠采矿,出口矿石而致富的,比较有名的就是山西煤矿。其实这个张家坪山矿点,以前黄思豪等人是不知道,否则也早已役使军士们采矿去了。

一般而言,大明朝管制的比较严的是铁矿,铜矿,金银矿等矿产,这种开采石灰石和粘土的小矿,是没人会注意的。事实上,在明代洪武末年,政府便已经取消了限制民间开采铁矿的禁令,使大明民间开矿一直颇为踊跃。

限制五寨堡军官们的是,以前他们哪知道在这一带有矿产,他们的思想世世代代都是局限于一些田地上,这种矿产的事,没有几个军官会关注的,除非身旁就有一些已经开采的大矿。

况且,没有专业的人士,就算他们知道五寨堡一带有石灰石矿产,也找不到具体的矿点在哪些。黄来福同样也是如此,依自己电脑中五寨堡的矿产分布图,虽知道张家坪山这一带石灰石资源丰富,但具体的矿点在哪里,还是请来了专门的选矿工匠。

此时大明的选矿一般使用盘选、磨矿、磁选等技术。盘选法是利用水的力量,淘汰杂质,选出精矿石。放在木盘中进行淘洗。磨矿技术是:先将矿石打碎,再用臼舂成细末,然后用大桶盛水,把矿末投入水中搅拌,搅到一定程度,一些细粘就浮在水面上,一些梅砂悬浮在水中。再把细粘和梅砂用尖底淘盆进行淘洗,然后取得精矿。磁选是用磁石的引力进行选取。

当然一些有经验的工匠,单单从地表情况就可以测知矿点在何处,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黄来福也请不到这样的人。

找到矿点后,就要开采了,此时大明的采矿技术,一般是使用传统的锥凿、鎚击、斧劈等法,不过明中期后还发明了烧爆与火爆二法。烧爆是用火烧矿床以后,再用水淋,利用热胀冷缩的规律,使矿爆裂、分解,而进行开采。至于火爆采矿法,则是利用火药炸开矿床,击碎矿石,而进行开采。

黄来福当然是选择开矿速度最快的火爆法了,这也让张家坪山一带炮声不断的同时,也让五寨堡内库存的火药以极快的速度消失,看来,再过一段时间,要去镇西卫卫所去购买了。

黄来福等人来到一个石灰窑面前,此时,那石灰窑正在煅烧着石灰石矿石,这个所谓石灰窑其实就是在山坡上挖一个圆洞,深有十米、直径有五米左右,窑门用材质坚硬的石头砌成,当然窑门不能用石灰石,否则要被烧垮的。

烧石灰所用的燃料采用分层制,最下一层是草层,草层上是煤层,煤层上是石灰石,石灰石上是煤层,煤层上又是石灰石,就这样把窑体装满。另外,还有用草编好一些绳子,分几条从最底层排到最顶层,作为燃烧后上下通气的气孔。

这样准备后,就可以点火烧制了,一般一窑的石灰要连续烧三天三夜才可以烧成生石灰。由于要连续作业,通常矿丁们就在石灰窑旁搭一个小草棚休憩。

此时,便正有一个黄来福请来的岢岚州匠师,正在窑口旁边看着火候,见黄来福等人来,便要施礼,黄来福摆了摆手,示意他继续。

这窑门边火热无比,黄来福才站了一会儿,马上就挥汗如雨,连忙远远的闪开,顾云娘更是闪得更远。只有那岢岚州匠师还是在窑门边专注地看着火候,让黄来福心下欣慰,这每月2两银子不会白花。

这石灰烧了三天三夜后,石灰石的颜色由原来的青褐色变成白色,也就变成了生石灰。再将窑门用石头和泥封起来,等到自然冷却后就可以出窑了。这样,石灰就练成了。

石灰练成后,就要运到库房中盛装石灰的大缸中去。黄来福看到,在这一带干活的多是妇女,她们一边干,一边大声说笑,许多人身上都是白蒙蒙的,真是白灰飞扬,一些妇女机灵些,便在脸上嘴上蒙个围布。

这倒让黄来福想起来了,是不是要制作一些口罩出来,分于这些水泥厂的人使用,否则他们在这种环境下工作,时间长了,怕是会得个什么肺病之类的工作病。戴上口罩后,多少会起一些保护的作用。

※※※

看过各个石灰窑,黄来福等人在管事邓自升的陪同下,又来到了水泥厂和水泥窑这边巡视。

水泥厂这里也是漫天灰尘,最显眼的就是里面供着一个老君神和一个关公,这老君神就是大明朝矿冶业的行业神了,而关公则是作为武财神来拜。

这是大明一个奇怪的现象,此时无论是什么行业,诸如成衣店、估衣店、绸缎庄、皮店、煤铺、猪肉铺、脚行等,都将关公作为武财神来崇拜。这让黄来福摸不着头脑,这关公和财神爷有什么关系?

不过此时的关二爷满身都是灰灰,看上挺可怜的。

水泥厂内正在人来人往,众人都在忙碌着。浑身都沾满白色粉末的厂工们,此时正依黄来福的说法,将石灰石和粘土按一定比例,破碎、磨细成生料,加适量石膏,运到旁边的水泥窑中煅烧,希望能烧出黄来福说的那个啥的水泥来。

水泥窑离厂这边不远,是一个普通的立窑式水泥窑,采用砖石结构的砖窑,白胶泥做泥坯,人工加料和卸料,这是依黄来福电脑中的文字说明,专门制作的。当开始烧制时,窑尾那高高的大烟囱,便喷出浓烟来,一时四周烟尘随风飘扬。

来自岢岚州的刘师傅恭敬地站在黄来福的身边,他的脸上烟熏火燎的,黑一块,紫一块,当煅烧出一种新的粉末时,他便取来一部分,混以砂石加水拌合,看看强度如何。

刘师傅聚精会神地拌合着,一般来说,水泥加水搅拌到开始凝结所需的时间称初凝时间。从加水搅拌到凝结完成所需的时间称终凝时间,这水泥初凝时间不能早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能迟于12小时。否则,这水泥的烧制就算失败。

最终,刘师傅失望地摇了摇头,显是这次的烧制并没有成功,黄来福心下也有些失望,不过他也没有办法。这种化学性的东西不比制作水车那种物理性的东西,一定要经验火候都到了,才可以水到渠成,急是急不得的。

而虽说黄来福从电脑中查到了水泥烧制的配方,理论上知道水泥如何烧制,但要他自己去烧,肯定是不行的,理论知识是理论知识,实际是实际,但就象他对大农场计划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让他自己亲手下田干活,也干不过哪怕五寨堡任何一个年轻人。做这些事情,还得靠这些工匠们。

见事情不成功,管事邓自升和刘师傅二人的神情都有些惶恐,特别是管事邓自升,更是连连向黄来福请罪,黄来福道:“无妨,这水泥的烧制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你们下次努力就是。不过也不可松懈,要劳记紧挂此事,明白吗?”

邓自升和刘师傅连连点头答应。

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

五月,万历帝敕谕天下,说与百姓:“目今禾苗盛长,都要趁时耘耕,毋得怠惰。”

此时,五寨堡各个农场中都开始了浇水追肥的工作,立时各处一片忙碌。

相比手下人的一片忙碌,黄来福这些时间倒显得轻闲,他的事情都已经交代给手下人去办了,该怎么样,也不需要他去操心。

进入五月这段时间,黄来福是在忙着另一件事。

父亲黄思豪到6月份就要退休了,到时自己就要去兵部报到,进京替职千户一职。对于这些替职的舍人,到时兵部除了核察其品性外,还有可以会核察其家庭或是本人的武历,有时还会要求比试,看这个替职舍人是否刀枪弓马娴熟,要取得合格的成绩方可批准继承。比如说射箭,就要求距离五十步时,射十二箭命中六箭才为合格。

此时大明的卫所制虽然败坏,但基本的体制还在,想要顺利替职,倒也不可怠慢。进入五月后,家中就为黄来福将要进京的事准备开了,而黄来福则是整天在埋头骑马射箭,练习武艺。

五月十日时,千户宅还发生了一件喜事,镇西卫卫学的录取名额下来了,黄来福弟弟黄灵斌考取了镇西卫卫学中的廪膳生。

这廪膳生可不简单,一般而言,卫学中的学生分为三等,一等生叫“廪膳生”,只有几人,每月可从文庙领取廪米6斗,是最优秀的学生。二等生叫“增广生”,就没有粮食可领了。第三等称为“附学生”,是最普通的学生。

廪膳生待遇这么好,自然是人人想进,特别是那些卫所中的军官子弟们。

不过这个做手脚,走后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卫所中设的儒学,卫学诸生的录取名额都是由地方政府下达,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系统。那些文人是不屑于和这些武官们拉关系的,更不要说走后门了。考得进考不进,确实都要靠自己的本事。

黄灵斌身体瘦弱,替职千户、操持黄家都不行。不过好在他喜读书,进卫学,将来搏功名,是他最好的出路了。

接到这个通知后,千户宅内的人都很高兴,黄灵斌的母亲,二娘刘氏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众人都在商议,黄来福六月就要离堡进京了,到时兄弟二人是不是取道岢岚州,一起到镇西卫去?

黄来福进京有两条路,一条是经山西镇宁武关到太原,再到北京。一条是经岢岚州到太原,再到北京。最后确定的路线,自然是经岢岚州到太原,再到北京这条路。

一是大哥要送弟弟出门,顺便看看弟弟的学校怎么样。二是顾千户和顾云娘离家这么久,到时也该一起回去了。还有,黄来福和顾云娘的亲事是定在九月九日,这个女婿成亲前,是不是应该到丈母娘家去拜会一下?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谈起这个事,黄来福是若无其事,只有顾云娘羞得满脸晕红,将头埋在杨氏的怀里,不敢抬头看众人。

就要离堡出门了,以后将自己一个人过,黄灵斌是又紧张又兴奋,私下和黄来福说起这事,有点怕怕的样子,黄来福拍拍他的肩膀,安慰弟弟不用怕:“到时如果有人敢欺负你,你就写信告诉大哥,大哥为你撑腰。”

※※※

除了千户宅的事外,大明朝在这些时间里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五月初,大明甘肃副总兵李联芳在甘肃、青海交界的地方陷于蒙古军队的埋伏,力战身亡。消息传到北京后,众情激奋,大部分官员都主张停止互市,兴兵讨伐。蒙古顺义王扯力克也作好了战争的准备,渡过黄河,准备和大明开战,情势一触即发。

万历帝由于此事重大,举行了早朝,和众臣商议应对的方法。万历同意多数廷臣的意见,认为应当采取强硬态度,但首辅申时行则力图缓和。

申时行认为,蒙古顺义王扯力克并没有下定全面战争的决心,也不是每个蒙古部落都愿意放弃互市的利益与大明作战,只要还有和平的希望,不应该轻言战争。

他又认为:大明边境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边镇各地吃空饷严重,如果各镇兵军空额补足,仓库充实,以北虏耳目之灵通,他们是断乎不敢轻易挑衅的。

他再认为:国朝和北虏联绵几千里防线,终归是要被对方冲破的。大明军队就算获胜一百次,也占不了草原,北地荒凉无用,最终还是要放弃,只得白白浪费兵饷罢了。

最后,战争的决定被取消,掌管京军训练、领兵部尚书衔郑雒被派为北方经略各镇,特别警戒此次挑事的蒙古卜失兔和火落赤部。慢慢的,甘肃、青海边境形势稳定下来。大明军队没有发动,蒙古军队也没有动作。

这些大事情自然不可能对小小的五寨堡产生什么影响,当黄来福在邸报上读到这个消息后,这个事情已经慢慢平复了。不过当他看到这个报道时,却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公元1590年5月13日。

五寨堡各个农场中的春小麦已经开始破土出苗,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路旁,一辆宽敞的马车沿着道路向五寨堡的方向驶去,从马车内看出去,不时可以看到两边闪过的水渠,还有田地旁各样的灌井。

“难得啊,这一路而来,就这五寨堡的麦苗长势最好了。”车厢内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

另一个年轻些的声音响起:“爹,看来这四弟说的那些事倒还真是靠谱,不象是在说大话……呀,那是水车吗?怎么如此庞大?”

“……真的啊,这么大的水车,哪怕在江南也没见过吧?”

“哼哼,看来四弟这注是下对了,他怕是很得意了吧?”那年轻些的声音语中掩饰不住的妒意。

“他得意什么,你们是兄弟,他找到了一个新粮源,难道还能不分一份给你这个大哥?”

“怕是不一定吧。”年轻声音冷笑了一声,就不说话了。

5月13日是五寨堡内的关帝庙会,这天关帝庙一带热闹非凡,除了赶庙会的人,还有许多人围在一个木制结构的二层小楼前看着什么,一个识得几个字的穷酸正在摇头晃脑念着什么。

只见上面一个告示,最上面写着几个大字:高薪诚聘兽医……

第31章 兽医王启年(1)

“五寨堡大畜场是晋西北最大的养殖场,因业务拓展的需要,现招聘兽医若干,具体要求如下:具有五年以上兽医工作经验,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及操作能力,品德端正,能吃苦耐劳,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动物有极强的爱心和责任心……”

“招聘人数:5人……待遇:年薪20两白银,年赏另论……招聘面试地点:千户宅大门口。联系人:杨管家……”

看着这份有些奇怪的招聘告示,围观的众人议论纷纷,不过许多人都被上面丰厚的年薪待遇所吸引,一些有过医治小猫小狗,小猪小鸡经验的人都仔细记下了招聘的地点,并往千户宅而去,希望自己能遇上好运气,被千户宅招聘。

先前那年轻人和老年人也挤到告示旁观看。

年轻人笑道:“这种招聘告示,倒有些意思,不过这兽医就有年薪20两,另还加年赏,这待遇确是丰厚,怪不得人人趋之若鹜。”

苍老的声音道:“好了,不必看了,还是先去你四弟的会馆吧。”

一老一少离去后,一个身着布衫的读书人走上前来,仔细看着上面的告示,一会后,他默默地记下招聘的地点,往那边而去。

“少爷,这是此次应聘兽医的名单,您看看。”

黄来福正在千户宅院中赤裸着上身,呼哧呼哧地举着石锁,杨管家小心翼翼地走上前来道。黄来福又举了几下,才放下石锁,道:“不用看了,杨管家,这些事,你自己拿主意就好,你办事,我还不放心吗?”

杨管家恭敬地应了声:“是!”不过他随即有点迟疑地道:“还有一个人,看起去倒有些本事,不过此人似是性情狂傲,口出不逊之言,老奴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将他招入……少爷,您是否要见见此人?”

黄来福道:“口出什么不逊之言?”放下石锁,又要去练枪。

杨管家迟疑地道:“那人将少爷的各个畜场大大批评一番,说是各处隐患众多,按此下去,如有疫病,畜场中畜生定然死伤严重。”

黄来福倒是来了兴趣:“哦,还有这样一个人?那就见见吧。”

不久,杨管家领着一人进来了,那人对黄来福施礼道:“小生王启年,见过黄来福大少爷。”

黄来福仔细看他,只见这王启年宽鼻阔嘴,厚嘴唇,一张黑里透红的脸,却生着一双小眼睛。一双粗壮的大手,穿着一袭读书人常穿的长衫,衣着已是沉旧,不过浆洗得十分干净,神情颇有些孤傲和倔强之意。年在二十二、三岁左右,看起去不象读书人,倒象是一个农夫。

他走近后,黄来福便闻到了他身上不知有一股什么味,那是种常年接近各种畜生后特有的骚味。

黄来福扫了他一眼,接过杨小驴递给来的热毛布擦了擦脸,又接过江大忠端过的热茶喝了一口,才道:“你先前对杨管家说,说我五寨堡各个畜场中的隐患众多,是些什么隐患呢,你说说,我倒是很有兴趣来听。”

王启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