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这个完全使用隧发火铳,加上刺刀阵的威力,也是让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第258章 火铳兵与长矛手

后,依黄来福与众将的总结,这种隧发火铳加刺刀大,在眼下的大明中应该是所向无敌了。不过也不是没有毛病。

首先是便是隧发火铳的低命中率。由于战斗时燃烧的是黑火药,射击后会在枪管内留下残留物。在激烈的战斗中这种残留物是没时间清除的。

为了不妨碍射击,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较小的弹丸。这使弹丸与枪管之间的缝隙加大,保证了射击顺畅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命中率。

虽说五寨堡隧发火铙手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在射击八十步远的人形木牌时,很多人都可以达到三弹一中的精锐程度,但在实际的战斗中,考虑到战场环境,还有烟雾,恐惧,噪音等因素对士兵心里的影响,命中率要比这种理想的平时训练时低得多。

而且在激烈的战斗时,火铳手们在装填开火时同样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击发火门内的火药没有引燃主装药,火石用旧忘记更换,枪口的残留物淤积过多等,如经过长时间的交战,军士们手中的隧发火铳不能击发率估计会达到五分之一左右。

由于隧发火铙低中率,其单发射击时的威力可以忽视,所以作战时,必须依赖密集严整的队形来提高射击的火力效果,这样就对作战的环境有很大的要求。

平时防御时还好,可以从不迫地组成三列横队迎战,如果在进攻时,要保证有效的队形就比较困难了,毕竟再整齐的队形算经过一些坑洼地,一些石子泥土阻拦后,也足以打乱整齐的队形,让队形变得混乱起来。

没有严整密的队形发火铙阵形不成威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队形练更为的严酷了。

最,在作战时,战事一激烈起来,将官们能不能有效地控制军士们依三列阵形从容不迫地射击,这也是个问题。

这些只能靠平时非常严格训练上多多实战来完善了。

不怎么说。隧发火铳加刺刀阵虽然有这样那样地毛病不可否认地。他地横空出世。在这个时代。他还是非常先进。具有极为强大地威力地。

……

隧发火铳阵演习后。众将官们震惊地同时对来福营将士非常羡慕。特别是带领来福营地杨小驴是眉欢眼笑。看得众人暗暗嫉妒不己。

不过来福营是自己总督大人地标兵营。内中全是黄来福地家丁主将给自己亲卫营以最好地待遇及装备。这也是理所当然地人都不会说什么。各人只得期盼五寨堡地隧发火铙快快生产了。

接下来便是江大忠领地五寨营地演习。黄来福地嫡系营有三营。来福营。五寨营。镇虏营!来福营己经全部装备了隧发火铳。花了库存地三千只。余者两营。只能每营分到一千五百只隧发火铳了。

至于在宁武关的宁武营,只能算是半嫡系了,他们的营中,现在还装备不了隧发火铙,只能看将来五寨堡军工厂的隧发火铳生产进度了。

隧发火铳的生产进度跟不上,就算黄来福嫡系的五寨营及镇虏营都只能装备一半的隧发火铳,而现在黄来福总督两镇,两镇中的各堡各营军将都是归他管理。不过可以预见的,在很远的将来,就算黄来福较为亲近的山西镇各军中,最后只能装备一半的隧发火铳。

眼下山西大同两镇全部兵马加起来有近十五万人左右,黄来福的盘算是,在十年之内,为两镇兵马中的一半军士们配上隧发火铳。

这样与来福营全隧发鸟嘴铙加刺刀阵不同,如果一营的军马中,有一半的军士们配上隧发火铳,这样的作战阵形,自然便需要另一套的作战训练方法了。

此时便是以装备了一半隧发火铳的五寨营为例子,又举行了另一次演习!

原先各军中训练作战多是使用戚家军传下来的鸳鸯战阵,鸟铳,弓箭,长矛,长刀,藤牌,狼筅等,层层而立。

由于现在火器手的规模扩大,物别是五寨堡隧发火铳的质量好,威力大,射速快,而且又有了刺刀,所以相关的训练战阵,相关的兵种,可以经过一些适当的调整了。

首先的,战阵中的弓箭手己经没了,五寨堡隧发火铳加上纸壳弹筒威力巨大,装填快,射得远,特别是五寨堡生产的火器质量完全没有问题,不会存在炸膛的危险。所以费力,训练难,而且昂贵的弓箭手己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其次的,狼筅手也撤了,狼筅实在是太笨重了,而且与长矛手有重叠的样子。况且狼筅以前主要是在江南对付倭寇,现在对付草原上的游骑,狼筅实在不方便了些。

双手长刀也没了,原先是鸟铳手配双手长刀,在他们的鸟铳射击后拨刀迎战。不过现在他们有刺刀,就没必要配双手长刀了。

短刀手也没了。经过这些年的实战,黄来福与众将发现,短兵相接时,在作战中用长枪反而比短刀更有威力,更为实用。

最后考虑到九

大多面对的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来去如风,擅火铙弹丸射来的路线大家看不到,但利箭射来时,将士们可是眼睁睁地看得着的,没个东西遮一下,将士们的心理压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每队中的藤牌手还是保留着,他们仍是装备锋利腰刀一把,锐利的标枪几根。作火铙手或是长矛手的掩护,还可以作为短兵相接时的战斗手。

如此下来,现在的五寨营的步队中,就只有隧发火铳手,长矛手,藤牌手三个兵种了。当然了边同样有炮兵及骑兵的配合。

此时在杨小驴领着来福营扮演“蒙古骑兵”进攻,江大忠领着五寨营防御演习时,他们阵中的布置便是,每局112人中长矛兵与隧发火铙兵有藤牌兵混合编成一局,每局除了军官外,便有五十六个隧发火铙兵,余者便是长矛兵与藤牌兵。

同时间,在每一局中长矛兵与藤牌兵都是居于中央,火枪兵居于两侧。如此下来发火铙手们在这个位置上,两侧有长矛兵与与藤牌的保护,即使在近战中,仍能进行有效射击,从容不迫地杀伤敌人。

在战阵中,纵深列不多是战线宽度很大,最大达到两百步同时间,营中的骑兵布置在两翼炮战车则是配置在正面横队中间,此外还有一些重量级些的火炮配置在两翼。

如此的战阵布置以有发挥五寨营中火器数量多的优势,最大发挥隧发火铙配纸壳弹筒及火炮的威力。

当然,在黄来等人的商议中,这样的战阵也不是没有毛病,主要是因为纵深较浅,所以较容易被突破,而且如果侧翼受到攻击时不易相互救助。

不过黄来福等人认为,样的战阵,能最大效果地发挥隧发火铳的威力,而且自己的对手是游牧民族,没有几人能击破这个阵形,还是利大于弊的。

当了,黄来福还有了一些新思路,他除了将一部分骑兵置于步兵两翼外,还将一部分骑兵摆在步兵阵线的后面,与火枪兵们混杂在一起。

在炮兵及隧发火铙轰击时起的烟尘作为掩护下,骑兵便可以借着硝烟掩护冲向敌阵。如此数次冲击,给敌军的中央及两翼造成混乱。

……

演开始后,杨小驴领着来福营扮演的“蒙古骑兵”进攻,江大忠领着五寨营防守,与来福营不同,他们仍是全体披甲。

双方“战事”激烈,虽然没有拒马与车阵,但“敌方”还是对五寨营无可奈何。最后激战后,“蒙古骑兵”败逃,己方胜利追击,与来福营一样,五寨营也是全体配马的,这样的追击更是无情。

演习结束后,黄来福与杨小驴,江大忠等众军官们总结。

总体下来,这样的武器兵种战阵配置,比原先的战阵兵种犀利了许多,虽然威力比不上来福营的全隧发火铳兵,但己经是非常强悍了。

最后黄来福决定下来,以后隧发火铳产量出来后,除了黄来福的嫡系来福营,五寨营,镇虏营,宁武营外,余者的山西大同两镇的军队们,都采用这样的兵种与战阵。

当然了,隧发火铳的生产不是一时半会就会上去的,在很长的一些时间内,五寨营与镇虏营将士们都要采用隧发火铳兵与长矛手的联合作战方法。

……

此次演习后,众将见识了隧发火铙配纸壳弹筒配刺刀的威力后,个个都是兴高采烈,他们除了催促刘天禄加大隧发火铳与刺刀等的生产外,就是盘算着如何训练自己的部下了。

眼下各营中步队的装备及训练都有条规文册,只需依其严格训练就行,至于各营中的骑兵,他们的装备及战术队形相对简单,没有步兵那么多的变化。骑兵冲锋时,基本上就是两列横队,或许只有行军或是等待作战时,排成数排的小纵队。

至于骑兵的装备,由于九边的对手,各游牧骑兵们没有重骑兵,他们也不会列什么重步兵方阵,所以没必要使用重骑兵,平时的轻骑便行了。

所以各营中骑兵的装备,他们除了一些轻甲外——少量的马装甲,骑士半身甲等。不过依后世的骑兵趋势,黄来福决定都给他们配上隧发火铙,还有两只手铳,此外就是一些冷兵器,如马刀与长矛等。

不过由于将来要经营塞外,要将来的草原攻略中,对于相关的战术,黄来福决定学习一些后世的哥萨克及苏军骑兵的战法。

特别是哥萨克骑兵,剽悍,野蛮,灵活,当年纵横欧亚草原,横扫千军如卷席,以区区数百人征服了整个西伯利亚,特别是经常数百人追得数万的蒙古人狼狈而逃,他们的战术战力,很值得自己学习。

关于现在嫡系各营中的步兵与骑兵,都不用自己怎么操心,就是火炮的威力及使用,拖了自己军队的后退,这是需要改进的问题。

第259章 火炮、军校

初时,大明的火器火炮多由内府统领的兵仗局制造,~卫所只能造一些“降”字号手把铳口,而威力大一些的“胜”字号、“天威”号、“列”字号等大威力火铳俱由兵仗局制造,更不要说让他们造火炮了。

这种火器的严格控制,一直到了嘉靖三十六年时,朝廷才题准蓟镇置造快枪、铅弹和火药给主客官兵,随后又批准保定等地造车营,这样各边镇卫所造火器的风气才弥漫起来。

蓟镇是北边重镇,其所造火器相比九边余镇,算是先进的了,其边镇卫所只是生产一些一般性的火器。当然,相比兵仗局,他们造的火器都算粗陋,也没有多少军匠有造大炮的技能。

山西镇当然也是如此,一直到几年前,五寨堡才准造鸟铳,至于火炮等,想都不用想。而且现在大明的造炮人才多由内府的兵仗局与工部的军器局垄断,各镇就是想造炮,也没有这个工匠。

黄来福总督山西大同两镇军务粮饷后,山西镇被许可造炮,黄来福振奋之余,也禀明万历皇帝,希望内府能拨给一些造炮的匠工,经过协调,兵仗局拨了几百个工匠给黄来福,此次黄来福从京师回五寨堡时,便一起带回。

这些造炮的匠被带回五寨堡军工厂后,享受到了很好的待遇,这让他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各人是摩拳擦掌,准备干出一些成绩,让总督大人好好看看。

……

造炮工匠们热火朝天,造了一些样品,恭敬地请黄来福过目。

不过黄来福发现很多问题,首先是火炮的造价不菲,由于铁炮的材质很难过关,笨重易炸膛等以眼下造炮多用青铜与黄铜,以铜为材质虽然不易炸膛,但是费用可是很高的。

这一点黄来福倒是没说什么,毕就算到了历史上的十九世纪初使用青铜炮都是各国的趋势,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军使用的百分之六十的火炮就是青铜炮,甲午战争时日军还是大量的使用青铜炮。

一般来说铁地材料过关时。铁只能用来做一些小口径地火炮。

要;大量地使用铁炮。只能以后炼出合格地钢材再说了。

这首先成本问题。再次是制造问题。

眼下不论大明与西方都是使用翻砂制模方法过这时可没多少标准化生产。火炮地级别只是粗略地按照其发射炮弹地重量划分。不过往往这套粗陋地标准也受重视。铸炮工匠经常随心所欲。想怎么造就怎么造。各人有各人地标准。

而且这些造炮工匠中。他们地造炮工艺都是视为私人技艺决不外传地。更是给标准化生产造成困难。

黄来福看着造出来地几门样品炮由皱了皱眉。这些炮中有两尊炮是造得完全一样地。质量也不知道怎么样。

炮手试射时也是皱眉的内径不一样,给炮手的瞄准带来很多麻烦,炮弹不能沿理论上的直线飞行,差率极大,可以说每一门炮都有它的脾气,很难侍候。

材料的成本就不说了,看来火炮的质量与标准化生产迫在眉睫啊。

这些时日,这些从内府兵工厂来的造炮工匠们大多在造一些虎蹲炮与佛狼机的样炮,毕竟这两类炮是眼下大明最流行的,也是他们拿手的。

不过在黄来福的盘算中,他认为将来山西镇只需要三类炮就行了,虎蹲炮,还有发射六斤重实心炮弹的大炮(类似西式的六磅炮),发射三斤重实心炮弹的中炮(类似西式的三磅炮)。

虎蹲炮有利于近战,在二十步威力强大,重量低,携带轻便,全重不过几十斤,用一匹马就可以带走。而且其制作容易,造价低廉,很容易形成规模。

至于六磅炮与三磅炮,六磅炮约重千斤,三磅炮约重五百斤,二者有效杀伤力都在到600米之间,拉上炮架到野外作战时,威力较大,适合远击,只要数量足用,足以形成非常大的杀伤力。

其实在黄来福的概念中,这种六磅炮与三磅炮,己经与明末引进的红夷大炮差不多,都是属于前膛装弹炮。现大明各军中虽有佛狼机火炮,遗憾的是由于后膛装弹,火药气体密封不好,射程总是提不上去,如要加大射程,只有加大体重,行军非常困难。

现大明很多地方使用的大佛狼机,射程超过一里的,炮身都达到七尺,也是快两米长,重量更达到八、九百斤,非常沉重,威力也与前膛装弹的三磅炮相当。

如那种炮身五尺长与三尺长的中小型

火炮,虽然会轻一些,遗憾的又是射程近了点,威力形不成多大的战力。

不过眼下军工厂中那些造炮军匠们,现在还没有造前膛装弹的六磅炮与三磅炮的经验,只能以后慢慢摸索了。不过黄来福也不是太着急,眼下军中的轻中重型佛狼机火炮,至少在对上那些草原骑兵时,威力还是很大的。

当务之急是建立标准化生产,还有对己有的火炮进行一些优化,比如减轻火炮的重量,缩短了炮身,减轻炮架,减少火炮种类等。

黄来福的要求是,这种使用子铳,后膛装弹的大佛狼机火炮,最好能缩短到12米长,连同炮架重五百斤左右,这样,就能增加火炮的机动性,达到很快随军作战的目的了。

如能达到内膛口径标准化后,炮弹的使用,也是个问题。

眼下在大明各中,由于火药很贵,所以很少有机会拿来开炮测试或者用于训练,这个问题,在当时的东西方都是非常突出。

而且由于火药成分的不与易受潮的缺点也是个大问题,没有任何一个炮手能真正知道加多少火药开炮的效果最理想。

这个问题,黄福由不久前使用的纸壳弹筒想到了整装式炮弹。

这种炮弹,它的发射装药都是装药筒里,通过药筒与弹丸连接在一起。其炮弹结构紧凑,弹体强度高,整个弹药部分的装填可以一次完成,效率较高。

历史上的古斯塔夫也使用这种炮弹,由于简化了装弹程序,提高了发射速度,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有利有弊,整装式炮弹,由于使用的火药固定,所以弹丸要达到不同的炮口初速,实现不同射程有些难。

不来福认为整装式炮弹利大于弊,还是值得使用的。

还有火的保养也是个问题,对于火炮,大明向来是敬若神明的,各地军队对火炮的保养也非常勤奋,不过眼下最多只能用布将炮身试干净,并清理炮管内残留的黑火药燃烧后的遗留物。

不过黄来福认为这样的保养实际上效用不大,最好的保养,应该是用~床对炮膛进行校核,校核以后才重新使用,而且再用镗床对火炮炮管进行重新的~制与抛光,这样炮管内径一致,炮弹出膛阻力小,可以承受更大的膛压,提高火炮性命的同时,可以射得更远。

至于那些没有用镗床校核过的火炮,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过,内膛便会扭曲,景响射速射程。

不过说起~床,黄来福只能表示遗憾了,历史上一直到了19纪,英国人为了蒸汽机等工业革命的需要才发明了镗床、刨床,铣床等。黄来福现在想使用~床,依现在科技的发展,实在是很难办到。

最多以后只能吩咐工匠们用手工多对炮膛进行打磨了。

……

对于以上的问题,黄来福吩咐刘天禄去办,制定相关的条例,狠抓火炮的生产质量,同时要加紧前膛装弹的六磅炮与三磅炮的研制。对于这些从京师来的造炮工匠们,与以前一样,勤者奖,懒者罚,造出优良的火炮者奖,造出不合格的产品者,严厉处罚。

最后黄来福盘算是对于炮兵的训练,此时不论东西方的炮手都不专业,很多还是军中的工匠们。黄来福认为炮兵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兵种,火炮也是一种技术极为复杂的武器,必须建立一种正规的炮兵体制。将炮兵作为一种**的兵种来使用。

想到这个问题,黄来福越想越多,不但是炮兵人才,以后工兵人才,各样的参谋人才等,测绘人才,后勤人才等等,都是需要培养,看来相关的军事学校,应该开设了。

大明正统以来,在两京也建了武学,以为国家的储养备用之用,归兵部的武库司掌行。不过很显然的,进入武学中的子弟,多习儒业,主讲大义,每月只有初二日、十六日两天,由教官率武学子弟,到城外的空地演习弓马。

名为武学,教习军事的内容都很少,更不要说教习培养炮兵人才,工兵人才,参谋人才等了,怪不得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后,要开设武校,专门向镇内的各将们教习一些基本的东西,可见当时大明各军中专业军事知识与专业人才的缺乏。

黄来福有这个打算,在五寨堡开设一家军事学院,专门招收培养各样的军事人才,特别是那些专业性较强的军事人才。

第260章 军队信仰、秋收

快,总督大人有意在五寨堡开设军校的消息传开了,人都动了心思。五寨书院现在己经在山西镇颇为出名,不知这五寨堡军事学院到时如何?

在黄来福的打算中,这军事学院内的教官当然是从镇内各军中有着经验丰富的将官中聘请,而那些入学的学生,除了堡内的良家子弟外,各军中专业性较强的兵种中的出众军士,五寨书院中较出众的学生们,均可入学。

对于这个军事学院,除了培养军事人材外,黄来福还有个打算,在学院内开设思想政治课,灌输自己需要的国民思想,信念信仰等。

到了黄来福现在这个层次,己经不只是为了打打杀杀,升官发财,而应该考虑一些更深入的问题了。

眼下黄来福的嫡系军队都是兵精粮足,战力强悍,不过如何一直保持下去,防止这只军队退化,这是需要黄来福考虑的问题。

毕竟军队待遇,战力强,并不一定就不会出问题,唐末的藩镇割据,为祸全国的骄兵悍将,就是前车之鉴!

往远想,只有那种有信念、思想、有纪律的军队才可以横扫天下,长久保持战力。

这样便需输军士们某种信仰,让他们明白为何而战,参军是为了什么,而不是简单的当兵吃粮。不过灌输将官们什么样的信仰,该从何处着手,这又是个问题。

后世兴起的民族国家思;,或许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

经过蒙元胡乱后,其实大明的汉民主义思想是非常强烈的,华夷之辩是当时的主流。或许自己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引导军队的民族思想,将未来军队国民的激情引向外部。

当然了只信仰地军队。未来地军国民思想。都需要良好地教育基础。有相当高地识字率。这些事情需要自己经过大量地经营。没有十年。二十年时间难见效果。

不过这样做也是有利有弊。长久保持战力。国民地民族思想兴起。都需要外部地激情利益。表现在渴望源源不断地发动战争获取土地与财富。而且这个过程还不能停滞下来。否则整个军队社会就会轰然崩塌。

不过幸好现在赶上好时机整个世界轰轰烈烈地大殖民时代。有足够地外部利益吸引。自己大可将祸水外引。相信以现在全世界地土地财富。足够让这种祸水外流三百年了。

至于三百年以后地情形。儿孙自有儿孙福。未来地事情他们自己看着办吧。

……

不过这种军队地信仰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建立地。近十年内最要紧地。是如何继续保持五寨堡军队地战力。防止他们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地思想。

目前黄来福的几营兵情况还好,充足的粮饷上精良的武器与装备,还有严格的军功认定与奖赏制度,保证了将士们的战力与士气,让他们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成功。

眼下的五寨堡军队,是九边各镇军将们都渴望进入的优良场所。

五寨卫中虽然也设有分管军籍的“清军指挥”官员,负责军士们的勾补逃亡等事务过五寨堡这个地方,自黄来福任职后来只有听说军士们渴望进入,没有听说过他们有逃亡的。

而放在余者的军镇卫所则是军士们逃亡不断,以至于在前些年时,万历皇帝专门下旨题准,如果各镇的督抚高官,各营卫的将领们,他们所部的军兵有逃亡三分以上者,便要降职一级,逃亡五分以上者,便要降职二级。

虽是这样严厉控制,各地营卫的军士军户们逃亡情况还是源源不断,这与五寨堡之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各地督抚军官侧目。

虽然情况一片大好,不过居安思危,要防止将来自己军队的脱化,军队的信仰又不是短期内可以建立,所以黄来福决定采取另外一个方法应急:严格的等级制度与鲜明对比的社会身份地位!

不管在什么时代,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作人上人,高居于他人之上,人为地划分不同人群的待遇等级,总是提高人们上进心的一种有效手法。

任你再有钱,再有学问,当官的总可以压着你,任你再风声云涌,你的上级总可以压你一头。所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社会身份地位,便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奋斗动力。

其实在五寨堡军队中,等级制度还是很森严的,黄来福定的军礼第一条,就是定尊卑止蓦越。

平时在军中,军士见队长,需要作揖侍立。小队长见旗总,也需作揖侍立。旗总见百总,需一跪一揖。百总见把总,便需两揖一跪。不论平时在何地,下官遇到上官,途中有骑马的,都要下马。平时无事,小队长,旗总,百总等相坐时,可以论乡情从便,但也须坐侧侍,不许齐肩平列。

以上如有违抗者,都需以军法重治。

五寨堡军队之所

强,除了训练严格,粮饷盔甲足精外,强调这种森也是很大的一个原因,谁不想高人一等,享受别人倾慕的目光?

要想往上爬,只能立下军功,五寨堡军队中完善的军功认定制度,也保证了该你的功劳,不会被别人冒领,让将士们安心打仗。大家都想立功,争相博命,自然是使得整只军队彪炳无比了。

当然,五寨堡军队战力强悍,另有一点不好提,就是军中惩罚制度也是非常严厉!

战斗时,设有督战队,全军都需勇猛向前,全队退则斩队长,队长阵亡而全队败退者,全队皆斩。队长战死,伍长自动顶上队长之职,伍长战死,资深老兵自动顶上,直到战至一兵一卒为止。

随意溃逃的将官军士们受到惩罚,家人同样会受到牵累。勇猛作战而立功的将士,他们受到奖励,他们家人同样有好处。这就让士兵们只敢向前敢向后。

而且这种奖励:罚,都是严格依从军法,不存在多少的个人好恶,自由心证,保证了军法的严肃性,让将士们心服口服。

种种严格的军制与待遇,就了现在这只强悍无敌的五寨堡军队。

为了让这只无敌的军队继续存在下去。黄来福决定在五寨堡军队外引入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军人地位为第一等,到时还会有相应的礼仪及待遇。

任你再有名望富裕的户民户,也得在军人面前毕恭毕敬,向他们作揖行礼。他们要改变这一切,只有他们自己参军,或是自己家族内获得某种军功,才能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而普通的奴仆民,如果他们立了军功,也可以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获取自己的私人财产……

军中的职务越高,社会地位便越高!

……

如果说黄来有意在五寨堡开设军校只是让人议论与期待外,到时他在五寨堡军队外实行军功等级待遇制可想而知会引起什么轰动了。

这个事情事关重大,黄来福慢谋划,而总督府事务繁多,黄来福百忙之中,只能吩咐心腹幕僚仔细研究此事。

而且现在还有一件大事需要黄来福关注是新的一年秋收又开始了。

五寨堡及各地农场是黄来福的兴家基础,由不得他不重点关注。

万历二十七年八月十六日。

五寨堡全堡吃完月饼完中秋,便全堡总动员始了堡内诸农场麦子的收割。

这些年中,五寨堡各农场己是固定在四十万亩的田地规模粮基本上定在九十万石左右。

至于八角堡的各处农场,有田地二十万亩,产粮大体定在了三十万石左右。

还有偏关与老营堡,共有田地三十万亩,产粮大体在三十五万石左右。

除了黄来福直接掌控的这几堡外,还有塞外的清水河及黄浦川河一带,这些年经过屯田垦殖,自己参股经营的农场加上移民们交纳上来的田税,也可征收到几十万石粮左右,而且塞外的移民们可以自给自足,又可以拥有了这么多的土地,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

这些年来,黄来福在这些地方广泛采用四区轮种制,分别种植、小麦、萝卜和大麦等,所以各农场的田地肥力保持良好,使每年的产粮定。而且各农场中种植的众多大豆、甜菜、胡麻、油菜等物,肥田养地的同时,还为五寨堡各个工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

五寨堡马推二号收割机己于几年前研制成功,并在五寨堡各农场中广泛使用。这种收割机用两匹马拉动,内中有一种木翻轮的旋转叶片装置,可以灵巧地抓住小麦,一对带齿的刀片将麦子割下后,便会由翼轮抛到倾斜着的帆布上面打好捆,非常好用。

除了五寨堡外,由于塞外地势平坦,地广人稀,很多农场都在使用。

当然了,由于过于昂贵,这种五寨堡马推二号收割机倒是很难在大明市场打开局面。

……

五寨堡与各堡农场相继收割丰收后,一时之间,各堡又是米商云集。由于以五寨堡为首的晋西北诸堡不但能自给自足,还有余力供应外地,这让朝中的运粮压力大大减轻。

往年时,朝廷要运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