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做千户-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很显然的。这种战法与后世刺刀战法不同。还比较杂乱。形不成系统与威力。

这方面黄来福略有经验。也有相关的资料。不如果要重新训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黄来福沉吟的时|面对一些官的反驳。江大忠也是沉吟。猛然他眼睛一亮。道:“自生火铳犀利敢于冲上前来混战的敌寇己少就算他们冲上来。火手也可以配一根短矛。搏战时便套在铳管上使用如此岂不是身兼火与刀盾利?”

众人都在思索江大忠的提议。想象到时的情形。

黄来福一只手轻拍旁案桌赞道:“大忠这提议很好。铳管上套上短矛。搏战时确是兼火铳与刀盾之利!不过我'|不必使用短矛。可以打制一种专门的刀具。作战时套在铳管上。不需要时。可以把它取卸下来!如此。作更具有系统威力!”

“这种刀具。我将它命名为刺刀!有了刺刀。火铳手们作战时或许便不需要刀盾兵的护卫了!”

黄来福也看众人的疑虑。不知这种刺刀能否用于实战。他道:“当然了!刺刀是否实用。能否配合火铳的使用。等实物出来后。我们再演练!”

黄来福一锤定音。余者众人自然没什么话说。

有几人在低声议论这刺刀将来的效果。

接下来黄来福又对五寨堡军器局局长刘天禄道:“刘局长。这刺刀相关的图纸。到时我会给你。相关实物的制造。我就交给你了!”

刘天站起身来拱手道:“卑职命。请总督大人放心。只要有图纸。卑职定将他造出来!”

黄来福点了点头。想起先前有将领说眼下五寨堡中的燧发火铳共不到万只。远远不能满足营的需求。他又对刘天禄道:“对了。本督领军出战的这两年中。五堡军工厂中。这种自生火铳又造了多少?”

刘天禄面有难色道:“禀总督大人。我五寨堡军工厂。现有各色匠工四千余人。由于还要生产生产腰刀枪盔甲等。所这两年中。自生火又共造了三千余门!”

黄来福沉吟。这样说。这种燧发火铳。连自己军中使用的。连库存中的货。才共有六千余|。眼下自己嫡系三营兵。如果全部配发燧发火。确实是远远不足。更不要说还有外部广泛的需求了。

历史上大明的燧发火铳叫自生火铳。于大明历史上的崇祯八年由毕康发明成功。由于黄来福的到来。己经提前出现在大明历史上。

朝战中。五寨堡燧发火铳的威力。己是闻名大明。不说各镇军堡卫所。就是工部。也有意向自己购买燧发火铳。五寨堡火铳。己经如当年的水车一样。成了五寨堡的品牌之物。

说起来可怜。大明部的军器局虽有各色匠工近九千余人。不过他们每年额造的腰刀盔不过六百件。鸟铳千门。由于

让人叹气的匠户制。们造出来的许多武器更是低劣无

有了五寨堡优良的器盔甲后。许多军镇都希望向五寨堡购买。连工部都不例外。这当然归功于五寨堡军器局良好的理制度。因此质量上决对是一等一。

外部市场需求广泛。只可下可没有机械化造作。全靠手工制作。所以就算以五寨堡工厂的效率。也同样是武器生产缓慢。特别是在火的制造上。

发枪不比火绳枪难造。一把枪零件不过三十余。以现在大明匠工的水平。完全可以‘造的出。遗憾的是以现在大明的科技水评。燧发枪与火绳枪一样。要量产都非常困难。

按照传统的手工法。一个工匠造一只燧发枪或者火绳鸟铳。至少都需要一个月时间。最大的瓶颈在于枪的钻造上。钻一根枪管可能需达到一个月时间。这大大的拖延了火铳的成形。

或者将来发明个水钻机。可以加快枪管的钻造将一根火铳的打制时间缩减到一至二的样子……不过眼下没有办。这时候大明低钢的钻头。硬度太不堪使用。

将来要搞成高碳钢的钻膛具。不知道要哪一年。唯一之计。或许只能增加军工厂的规模与工匠的人数了。

其实以黄来福的认为。如果铳威力上来后将来全心发展热兵器军队。或许反而比纯冷兵器军队或是冷热兵器结合的军队省钱。

竟现在造一只火绳鸟铳成本不到四两银。燧发火铳也是一样。贵不了哪去子药也相对便宜。而眼下的大刀铁盾弓弩等。动不动一就是十几两几十两的银子。特别是盔甲等。就算达上百两银子等。都是非常正常的。

而且弓箭弩矢等的制更是非不种种成算下来。比铁丸等贵多了。

等来自己军队的威力上去。到时冷兵器部队不要盔甲也不要就算配上大量的野战火炮。到时同样可以大大为自己节省银子。

种种算下来全力展热兵器军或许更便宜!黄来福心想道。

因此他盘算这燧发火铳的制造。需要大批量了。

……

黄来福沉吟时。厅堂内一片安静。显然众人也是了解这个难处。最后黄来福抬起头来。对刘天道:“军工厂的难处。也明白。不过制造自生火。对我五堡军队意义大。需要重点进行!”

“这样吧。现我五寨堡中。腰刀长枪盔甲等物库存尚多。因此这些兵器的打制可以缓行。将主要目标集中到自生火铳的打制上来。怎样做。你可以重点安排。我的要求是。不论军工厂如何。一年下来。需要造出自生火一万杆。刺刀一万把。而且必须严格|证质量!”

刘天定时脸有苦色。黄来福又道:“考虑到我们军工厂很快还要造炮。而且需求越来大。因此这工厂的规模必须扩大。匠工人数需要达到万人以上。本督专门拨款下来。到时军工厂的建设。相关人数的招募。由你刘局长全负责了!”

听里。刘天定时大喜。

……

五日后。五寨堡军厂。

随着五寨堡军工厂扩大。工厂的址。早己搬了城北外。这里守卫森严。的盘广大就如同一个小军堡一般。

此时在军工厂内。热气冲天。叮当作响的声音不绝于耳。经过多年的经营。这里己经集中了大明许多优的匠工。五寨堡对军匠的优厚待遇。还有良好的激励制。都吸引源源不断的工们从各的来到五寨堡军工厂内。

现在的五寨堡军工厂。就算人数略有些不如工部的军器局及内府的兵仗局。但在每年武器的制造数量上质量上。却是远超过他们。

不过论起优秀的军匠们。其实五寨堡军工厂颇有些不如上面二的。这些年中。其实黄来福经在尽力吸收人才了。特别是万历年中的火器发明专家赵士祯。更是黄来福曾经渴望的对象。这家伙改良了鲁密。发明了迅雷及电铳。是个大的军事人才。

很早时。在这家伙还在京师鸿寺内做着八品的小官时。黄来福就拉拢他。遗憾的是。不管黄来福怎么说。这就是不愿意到五寨堡来。黄来福请了几次。他都无动于衷。最后黄来福一之下。便不理他了。

不过就算人才不如但五寨堡胜在的是优制度。就算人才上不如上面二的。但在武器产量及质量上。却是它们所望尘莫及的。五寨堡军工厂中生产的各样武器。己经成了精品的代名词。

今日黄来福在众将的陪同下来到军工厂中。是因为刘天禄己经将他需要的刺刀制造出来了。此外还有两的新式武器。

第256章 望远镜、纸壳弹筒

前的刺刀长达半米多,呈三角铁形,三面全部开刃,森森的寒光。

上刺刀时,将刀柄套在枪口上,刺刀不使用时会放入专用的刀鞘里。

这刺刀类似西方国家在十八,十九世纪所使用的套筒式刺刀,而后世的卡槽式刺刀,由于在淬火及坚硬度上都是现在科技所难以造出来的,所以这种套筒式刺刀是黄来福的首选。

黄来福细细观看,这种刺刀还是接近自己心目中的那种武器的。检查了质量后,黄来福还是满意的,以后这种刺刀大规模装备后,自己的燧发火铳兵,便不需要刀盾兵们的护卫了。

江大忠与杨小驴等人也是对这种刺刀比比划划,讨论着将来的运用。

五寨堡军器局长刘天禄一直观察黄来福的脸色,见黄来福玩弄这新造出来的刺刀后,脸上露出赞许的神情,不由心下松了口气。

看来总督大人还是对自的工作满意的,也不枉自己这些时间费尽心血在监督这个刺刀的打制之事了。

江大忠将柄刺刀抓在手上如剑般地刺了几下,又套在一门燧发火铙上,如长矛般的刺了几下,兴奋地对黄来福道:“总督大人,自生火铙本就犀利,现有了这刺刀后,火铳手们更是不惧与贼人搏战了!”

余者军官们也是窃窃私,就是原本对燧发火铳兵们**作战有问的人,看这火铳上装上刺刀后,也再无虑了。

虽说这种火铳上装刺刀的装备有新鲜,大家以前没有训练过,不过想必也与长矛手的训练没什么两样,很快军士们便可以上手。而这训练刺刀阵的事情将来自然就是何如镇的事了。

一时间。大家想将自己地营队配置为这种燧发火铳兵带刺刀。毕竟隧发火铙地威力是大家看在眼里地。

黄来福体会到部下们地急。他只是吩咐刘天禄加紧相关地工作。

看过刺刀后禄又自豪地为黄来福取出了一个军工厂新制成地利器。千里镜。

黄来福与万历皇帝合作在京畿之搞玻璃厂。不久后也在五寨堡建了一个玻璃分厂。有了相关地制造技术及人才。黄来福自然将一部分地匠工用到军工厂来制造军用望远镜。

对于这个望远镜。他早就想拥有了。有了望远镜。可是军事上地一大臂助啊。而由于黄来福地来到。这望远镜也比历史上早一些年制造出来。

历史上地望远镜于17纪初荷兰人首先发明当时荷兰磨制玻璃和宝石技术发达。制镜工人利比斯赫无意中用一块凸透镜与凹透镜制造出望远镜。此后很快流传开来。不过那些镜头大都用宝贵地天然水晶磨制而成。价格昂贵。

天然石英或水晶,虽然纯净无瑕,却非常稀少如果都用这个制造望远,那价格将是天文数字。

来自后世的黄来福当然不会这样做,而选择用玻璃取而代之!当然,放在此时的西方,是决对不可能用玻璃来造出望远镜的!此时西方各国虽然己经掌握了制造透明玻璃的方法,但是璃在熔炼时,总会留下许多缺陷,如玻璃中常常会夹带着一些气泡、灰色颗粒、小石子以及纹路等。这些缺陷会改变光线前进的方向,当然不可能用来制造望远镜等镜头。

玻璃的质地不够均匀,尤其是其中有挥之不去的气泡这个问题曾困扰了西方几百年,最后就算质地不均匀的毛病解决顽固的气泡却怎么也没办法去除。

现在的世界中,当然只有黄来福明白怎样去除玻璃中顽固的气泡问题起来也简单——搅拌!只需在熔炼玻璃时加以搅拌即可。历史上英国将这个简单的秘密一直保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几百年中直以此大大发财。

黄来福也会如此,一直将这个秘密保持下去,垄断以后大明及全球的光学玻璃制造。

同样的,现在黄来福各玻璃厂中,对这个熔炼玻璃的秘密也是保护得非常严密,并制订了极为严酷的惩罚制度,相信相关的保密,可以一直进行下去。不但如此,黄来福现在还吩咐手下工厂在秘密研究玻璃镜子的制造,相信将来玻璃镜制造成功后,又可以为自己带来极为庞大的财源。

……

此时几根千里镜放在众人的眼前,每根千里镜黄澄澄的金属外铜表面,闪着光芒的镜面,制造得非常精致。对于这千里镜,来自后世的黄来福当然不会那么惊讶,只是觉得单筒的望远镜比双筒的看起来有些不适合罢了。

这是先期的一部分作品,等以后黄来福拍板后,还会大批量的生产。

黄来福不多语,拿起一根单筒千里镜,拉长拉短的,只是缓缓地看

的情形。

看了半响后,他对江大忠等人笑道:“大家也来看看吧!”

刚才看黄来福的样子,江大忠,杨小驴等人早就心痒难挠了,当下几人抢到一根千里镜,都学黄来福的样了,好奇地看了起来。

突然江大忠大叫一声:“啊呀!”

他吸了口气:“媳妇家娃的!”将千里镜从眼睛上放下,不敢相信地看了看前方,接着又是放上千里镜,仔细地看了起来,一边口中发出:“啊呀啊呀!”的声音。

杨小驴也是震地道:“真不敢相信啊,这千里镜看得如此之远,前面的景物就如在眼前般!”

余者众将也是纷纷惊奇,千里镜还真是名副其实,果然可以看得非常远,众人很快认识到这个千里镜的价值,都是纷纷看向黄来福,显然是想让黄来福为诸营中配置。

黄来福笑:“大家不必着急,这千里镜为军中利器,以后肯定会为大家装备的!”

与先前一样,黄来福又是咐刘天禄加紧千里镜的制造,这批产品他还是满意的,他又拍板二期四百具千里镜的制造。

……

最后,刘天禄给黄来福看的是他最的得意之作,隧发火铳的纸壳弹筒!

早在朝战的山之役时,黄来福就诞生了为隧发火铳配发纸壳弹筒的念头。前些时间的军议后,他便吩咐刘天禄展开刺刀与纸壳弹筒的研制。

有了黄来福提供的思路,相的制造其实不是问题!除了千里镜是以前早就展开的项目外,刺刀与纸壳弹筒的都是这几日便研制成功,先期生产了一批样品出来,只等黄来福决定通过,便大规模生产。

看着眼前的纸壳弹筒,与后世印象中的并无多大区别,都是长形纸装,每个纸壳弹筒中,都有定量的火药与弹丸全包于内中。这样一来,装填步骤便会大大节省,(奇*书*网。整*理*提*供)普通士兵的燧发枪每分钟应该可以达到射击2次的地步,如果熟练后,可能还可以更快!

而且每发的火药与弹丸都是定量,便可以保持每一击的火力威力。

看着这纸壳弹筒,黄来福也很是高兴,历史的新篇章将在自己手中展开了,嗯,让军士们演示一下。

……

军工厂内,便有一块巨大的演练场,毕竟每门制造出的火器,都需要先期在这里测试一下。五寨堡对火器的管理非常严格,质量不过关的武器,是决对不能出厂的,否则出了问题,相关的匠工管理人员都需要设到严厉的处罚。

此时在演练场上,己经摆上了一块块的木牌,作为射击的目标。五寨堡现在造出来的火铙虽黄来福叫隧发火铳,军将们叫自生火铳,其实还是原来的鸟铳,只不过用火绳点燃变为隧击罢了。

依现在鸟铳在大明军中的使用,如果质量过关的话,其实是作为第一利器使用,就算戚继光当年作战,也是敌人近百步时射击鸟铳,六十步时射弩,五十步时射箭,可见鸟铙当时的地位。

在平时的练习时,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也曾有明言:试鸟铳,以八十步立五尺高,二尺阔一木牌,三弹一中,十发七中者为精!

至于比弩,则以六十步为准,同样立一木牌,三箭中二枝为善射!

最后弓只要五十步,立上木牌,三箭中二枝便为善射!

同样的精度下,鸟铳的射程比弩长了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为什么合格鸟铙受到的欢迎了。

特别是眼下五寨堡精良的隧发火铳,更是人人渴望的利器,更不要说现在又诞生了纸壳弹筒,这又比原来的装药方法更为先进,如果纸壳弹筒真的成功,又将是五寨堡军器史上的巨大进步。

因此这个演示,受到了将官们的普遍关注,人人都是簇拥在黄来福身旁观看。

同样的,此时八十步外,立着一块块的人形大小木牌,而此时演示射击的,便是把总王贵秀了,原先王贵秀只是百总,不过朝鲜战争后,他也因功升为了把总,领兵从原来的一百余人,到了现在的五百人。

此次他接受了这个演示的任务,便亲自带了一局官兵112人,进行实弹演练射击!

一局官兵都是手持隧发火铳,肩并肩站成一排,相互靠得紧密,有了隧发火铳后,原先的射击阵形己经远远比火绳枪时挨得近多了。

王贵秀作为指挥官,发出各样口令。

依黄来福从笔记本电脑中收载下来的资料,他也得到了历史上使用纸壳弹筒的方法步骤,此时王贵秀等人,便是依此步骤进行射击。

第257章 新战阵

总王贵秀领着一百余火铳手们站成一排,他们原先的是标准的野战装备。

身上披着铁甲,头上戴着八瓣帽儿铁尖盔,身上斜背着火药罐及铅弹火药包,腰间别着一把长刀。此外还有杖、锡鳖、铙套、饮水、干粮等。

种种下来,负重怕要达到几十斤。

不过黄来福认为,有了隧发火铳及纸壳弹筒后,在火铳强大的威力及射程下,敌人能威胁到自己士兵的可能性己经大大减少,盔甲等物,怕是以后没必要披挂了。

毕竟火铳手们轻装上阵,是历史事实所证明的。

减轻了步兵的甲后,可以大大提高士兵们在战场上的机动灵活性。

特别是可以大大节省了:己制作盔甲的钱财。在士兵们的装备上,其实每人的盔甲钱向来是大头。

因此此时演射击的士兵装扮,便是依黄来福的要求,一百多人都不装甲,仅戴一个头盔。腰间别的双手长刀也换成了刺刀。

特别是各人身上原来背的火药及铅弹火药包,也换成了一个弹药袋,内中装了六十发的纸壳弹筒。

这身打扮,让火铙手大感~。

依黄福所说地纸壳弹筒击发步骤。王贵秀不时发出口令。

首先第一步。火铙手将铁打制地隧发鸟嘴铳拿在手中。打开火门。然后右手从弹药袋中拿出一个纸壳弹筒。这纸制弹筒外面覆有油脂。里面己有定量地火药及一颗弹丸。

接下来。火铳手用牙咬掉纸壳弹筒地尾盖。用嘴含住弹丸。然后将弹筒内地火药倒入火门内一部分。关好火门!

最后将纸壳弹筒内剩下地火药及弹丸塞入枪管内。用通条将弹丸与纸壳捅好。便完成了射击地准备!

比起原先地装药步骤。纸壳弹筒可说是大大节省了时间。依五寨堡普通地燧发枪兵们地装填速度。使用纸壳弹筒后。平均每人一分钟都可以打出两发。如王贵秀之类地优秀火铳兵。每分钟打出三、四发都不是问题。

而放在平时。优秀火铳兵们分钟最多打出两发地子药。如果是早前地火绳枪。每分钟能打出一发就很不错了。

一百多火铙手们是亲身体验的第一人,纸壳弹筒装药如此之快,各人眼中都是露出兴奋的神情,不过他们还是持枪严肃而立着。

王贵秀一声令下,各人将击发器打开纷熟练地将隧发鸟嘴铳对准前面八十步远的木牌,前手托住鸟铳的腰腹,用照星远远地瞄准着。

王贵秀一声喝令人纷纷拨动了板机,“啪啪”声响,白烟冒起,火药味不断传来面的木牌纷纷被击中击碎。

几轮装填射击后,黄来福身旁众将都是露出兴奋的神情,没想到这纸壳弹筒装药射击如此之快,如果用到战场上,那还谁能抵挡得住?

对于新事物一般人总是恐惧的,黄来福原先提出纸壳弹筒的概念时算黄来福是主将,部下们还是有些虑下纸壳弹筒的实际使用,己经征服了他们的心!

各人纷纷向黄来福进言望以后在军中的火器,都使用这种纸壳弹筒!

不用说的来福自然是吩咐刘天禄以后大批量的生产纸壳弹筒。而且以后五寨堡军工厂,要将重点放到隧发火铳,纸壳弹筒,刺刀等的生产上来。

至于盔甲腰刀长枪等物,黄来福相信随着隧发火铳的普及,这些东西以后都将慢慢被淘汰。

现在刺刀与纸壳弹筒都造出来了,要检验他们的效果,便需要相关的演习。

……

由于现在军工厂内的隧发火铳产量有限,所以现在除了黄来福的家丁营来福营全部配发隧发火铳外,余者就是黄来福的嫡系营五寨营,还有老营堡的镇虏营有配发一部分的隧发火铳。

隧发火铳的不同配置,自然需要相关的军阵配合,而为了这场演习,各将们都是忙开了。

时间很快到了万历二十七年的七月底,这天一大早,在五寨城附近的岢岚山脚下,来福营及五寨营正展开一场军事演习。

黄来福顶盔披甲,策马立在一个高坡上,用千里镜只是看,旁边是一大群将官们的簇拥,同样是用千里镜看,此外还有众多的旗牌手,吹鼓手们环绕在身旁。

来福营及五寨营假设为甲军及乙军,相互对攻,由于山西镇靠近塞外,所以假设一方是明军,另一方自然是胡人骑兵了。

在黄来福军队的编制中,与别的大明军队一样,都是以营为制,每营基本上三千人。每营都有步兵,骑兵,还有一部分的辅兵等。

其中,12人为一队,有队长1人。3队为一旗,全旗人,旗总1人。3旗为1局,112人,百总1人。为一司,每司9人,把总1人。2司为一部,899人,千总1人。

三部合为一营,加上一些旗手,吹鼓手,火药匠,医士,医兽等杂流,一营计约三千人。

一般在黄来福的一营兵中,都有步兵两部人,约在1800左右,此外还有一部的骑兵九百人。还有辎兵数百人。此外就是一些炮兵了。一般来说,一营兵中,有战兵约在二千多人。

此时是来福营设为明军,人数设为一营三千人。五寨营设为入寇的蒙古骑军,人数在两万人左右。

假来福营在空旷地带遭遇了大量的蒙古骑兵,来福营将士虽然人人有马,也有一部分兵,但显然的,以骑战与蒙古人博战是不划算的,特别是有隧发火铳的情况下,因此杨小驴还是决定以步骑合战,就地防御。

此时来福营是以司为基本战术单位展开,四边是两部四个司的步兵隧发火铳手展开阵形,护住中军,其中每司中的每局1

又都是保持三列横队,列与列之间间隔约1米,局与=为0米左右。每面都是宽约在百米左右。

这样的四面阵形,这样的三列横队,保证了全营任何时候的射击火力都来自于整个正面。而且还有源源不断的火力射击。

同时近千骑兵与辎兵杂流中军旗手等,也都布置在阵内的中军附近,这些骑兵全部都是下马,同样以阵形展开,他们同样配发隧发火铳外还有马刀或是长枪等装备。

他们除了等候追击外,还将作为步兵的预备队使用。

在必要时,他们还可以作为突击队,时不时地杀出阵内作为反击。

这是黄来福依:己笔记本电脑中收载下来的资料,还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想出来的新战阵且与众将商议过,非常适合隧发火铙的威力。就不知道演习情况如何。

……

由于这是刺刀阵与纸壳筒使用的第一次,作为来福营游击的杨小驴自然是兴奋非常虽说是演习,他他还是抱着严肃的态度来进行。

早在演习前,早己下令每局的百总检查士兵们的弹药情况,每人身上弹药包中的纸壳弹筒足不足。此外他还下令军士们更换新的火石。

作为隧发火铳火石是必不可少,由于火石的重要性,来福营的军士们每人都有一块备用,每个营中还都保有相当数量的储备。

相对的,晋西北一带火石源还是丰富的,在五寨堡军工厂中采火石通常是在潮湿的天气里进行,干燥后熟练工人粉碎、整形后使用。

而隧火铳制造成功后,来福营的军规斗前,火石是必检的项目之一。在战斗前夜的军将们都会提醒士兵们,更换一块新的火石,明天会有大用场!

士兵们早己是展开阵,全部人的枪管上都套着刺刀,明晃晃的一片寒光!当然了,由于时间紧迫,军工厂还没造出足够的刺刀,所以一部分士兵们以尖物代替。

现在有了隧发火铳,此时来福营军士们排列的阵形己是更为紧密。而为了避免影响射击,来福营将士们的军服己是越来越紧身,现在更是脱去了盔甲,军将们只戴着一顶八瓣帽儿铁尖盔,身上少了几十斤,人人大感轻松。

当然了,也有一部分的军士们心下不安,虽说各人认为自己的隧发火铙犀利,更是有了纸壳弹筒,射击的威力及速度大大加强,但出于惯性,各人认为,没有了盔甲的掩护,将来博战时,会不会有些不必要的伤亡?

只有杨小驴等人是对此充满信心。有了隧发火铳及纸壳弹筒,再装备盔甲,己无必要。

早在先前时,远远在外的骑兵中的探马队早己急摇黄旗,说是有贼人大部到来,人数在万骑之上。中军大旗下的杨小驴用千里镜看得明白,他心中暗赞,有了这千里镜,己方应对的时间就充足多了。

再从千里镜看得明白,贼人大军己是开始进攻,一路骑兵主攻,数路攻击己方两侧及后路,

中军一声令下,众将士们准备作战,眼下来福营中早己不使用拒马,只有四边每司的战阵旁,都摆着几门战车火炮。

由于此次设定是在空旷远方地带作战,所以来福营军中带的都是轻型的战车火炮,威力及射程都不是很大。

黄来福在千里镜内看得明白,心想万历帝己经许可山西镇造炮,相关的火炮制造,要提上议程了。而且车阵的机动性也是差了一点。

军中的无敌大将军及大佛狼机威力倒足,射程也不错,每每达到一里,就是重了些,每每达到千斤,运送不易。看来自己要设法搞一些那种西式的六磅炮、四磅炮、三磅炮等,这样随军出击时就方便多了。

五寨营扮演的入寇蒙古人骑兵冲到约二百步时,他们开始加速,此时几面的战车火炮开始射击,当然了,这只是象征性的,并不是真的射击。不论是火炮还是隧发火铙内,内中都只有火药没有弹丸。

依实际情况时,一部分五寨营扮演的入寇蒙古人骑兵认为被火炮打中,而退出战斗。不过损伤不大,很快,余者数路蒙古骑兵还是继续冲击。

中军声响后,阵形四面此起彼落的号令声,隧发火铳兵们立时准备战斗。

每面中,士兵们都己是排成三列横队。原先他们都是站着,此时号令声响后,立时前两列跪了下去,第三列还是站着,同时第三列中一整排装了刺刀的隧发火铳对准了冲上前来的想象敌人骑兵!

很快的,敌人骑兵冲进了百步之内,中军一声铳响,一声长喇叭响起,立时这列火铳兵一齐开火,接下来是第二列站起来开火,最后是第一列开火射击。

如此周而复始,依隧发火铳的威力及使用纸壳弹筒的装填速度,虽是演习,众人也可以看得很清楚,那些冲上前来的蒙古骑兵根本也没有靠近的机会,以他们的战斗意志,每面一司五百人的火铳手三列射击后,大多就会溃败逃散。

就算有一些悍敌冒死冲上前来,四面军阵明晃晃的刺刀立起后,那些马匹也根本不敢靠近,而在这里,中军阵内的骑兵们己是冲了出来,夹击冲阵的蒙古骑兵,到了这里,不崩溃的敌人己是没有。

通过这个演习,高坡上的黄来福是看得满脸笑容,身旁众将也是个个兴高采烈,纸壳弹筒及刺刀阵的使用,隧发火铳手们己经完全可以**作战,不再需要刀盾兵们的护卫了。

而且这个完全使用隧发火铳,加上刺刀阵的威力,也是让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第258章 火铳兵与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