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逼上梁山-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上可知现今神宵殿已规模如何?”李纲不太肯定李民会完全不知道如今神宵教的状况。迟疑了一下,还是耿直的直言问道。
别说,这一下还真让李民微微有些尴尬。
要知道,李民虽说是这神宵教的一手缔造者,更是神宵教实打实的精神核心,表面的二教主,实际的全权一把手。可奈何李民一直奉行的是指导策略,又一直被异能修炼和整理占据了大半的精力。连那二龙山在上了轨道之后,李民都逐渐的放权交给张青、张山等人管理。何况那外门的神宵教分支。这些李民却是任由徐知常和林灵素管理的。
在李民的印象中,这些神宵教的分支机构,虽然听那林灵素汇报过要在全天下开辟道场,扩大神宵教的影响,可总还是成立的时间尚短,规模不可能太大。不过,最近林灵素提供的香火钱,确实不少。几乎每月都有十万贯的进项了。但是,若让李民详细说如今神宵教的分支,到底有多大的规模了。李民现在还真比那名义上的大教主赵佶强不到哪去。毕竟现在还没到年底,徐知常和林灵素他们的年终汇报还没有述职。
可如今李纲问起,李民却也不好不答。好在李纲如今也认了扣,算是自己人了。李民却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径直说道:“神宵教扩建,我一直交予我大徒弟与二徒弟打理,他们随侍在官家身边,临机决断,不经常在我身边。以致具体的,未到年终听取他们汇报,我却也是不太清楚。”
要说,李民这种行径,却也与现代的董事长和职业经理人的理念差不多。董事长拥有绝对的权力,可日常管理却全权交给职业经理人,只在年终评定业绩时作出考核,或者公司面临重大决策时做出决断。这种行径和观念,在李民看来无可厚非,而且绝对是外行管理内行的最佳选择。
可这在李纲看来,却有些匪夷所思了。不过,李纲却也因此更加相信李民绝无造反之心了。有野心造反的人,又怎么可能把权力交给他人胡乱折腾。唯有视名利权势如粪土的真正高人,才能如此躲清闲啊,只是却是有些所托非人啊。
李纲稍稍有些感叹,可随即当仁不让的向李民谏言道:“主上,既然您有所不知。属下责无旁贷,却要给您讲解一番。若言行有逾越之处,还请主上恕罪。”
“但讲无妨。”李民却也是有心听听。
李纲随即毫不客气的说道:“当今我大宋有一十三路,除了主上所在的京东东路之外。每路省会,却是全都建立一座神宵殿以为纲首。这全天下就有十二路神宵殿主。而这神宵殿主,身为路头,却不尽是什么德高之辈,而多是攀附您那二弟子林灵素之党羽。他们领了圣旨皇命,到得地方,以传道为名,修盖神宵殿,却不带一文铜钱,都是伙同当地趋炎附势之官员,强占民财修盖。而且,他等立住跟脚之后,更是选他们身边之亲信。下放州县,修建神宵观。同样也是伙同州官,不自费一文钱的掠夺民财。而这些观主之下,更于州县之下的乡村设立香头。那些香头也是孝敬那些观主的亲近教徒。也多是为害乡里的小人,他们仗着背后的观主与县爷结交,却是无恶不作。此等,香头仗着观主,观主仗着殿主,殿主仗着国师。国师仗着您大国师。发展的越大,为恶也就越大。就算不计其遍布天下,势力膨胀为朝廷忌。单单是这些教内的败类祸害百姓,恐也非国师所愿。”
李纲到也真是实诚,没考虑这些行径会败坏李民的名声,而是只想到了老百姓受苦。不过,李纲说的这些,也确实李民万万想不到的。
李民当初设想中,乃是选拔德高的道士,如解放前的共产党那般深入基层,深入乡村,以个人风骨为榜样,发展信徒。让这些信徒坚信神宵教。而后,自下而上,由信徒中推举香头,香头中推举观主,观主中推举殿主。把这神宵教凝聚成一个深入民心的整体。最后,在这神宵教徒深入民心之后,这才好把进步的思想,逐渐透过这个神宵教的体系,逐渐传播至每一个大宋信徒心中。最终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一举引发时代的变革。
这在李民的计划中,这将是一个长远而漫长的行为。李民原本在没有了金国的南下威胁后,还计划用五到十年来打稳这个神宵教的根基之后再说呢。可谁想,听这李纲的意思,这徐知常和林灵素竟然已经替他构建完了。
只是却不是自下而上,而是自上而下,直接派出十二殿主,每个殿主可委任七八个观主。每个观主又可根据乡村数委任七八个香头。这听起来,怎么都像是蒋校长拉壮丁的那一套呢。什么也不用,只用一套委任状就成了。这徐知常和林灵素怎么这么有才呢,无怪乎他们构架的快呢。
李民对此苦笑不得。如此发展是快了,可也是优良不分,往往一颗老鼠屎就坏了满锅汤。老百姓的心不在这里,只是为了贪图神宵教的庇护而入教,就算这些教徒因为利益上下一心,甚至连当地官府都拉拢控制了。可那又有个什么用?最多也就是让他李民多一股想篡位的势力。对于李民期望地引导民心,开启民智,推动时代变革,却是无有半分益处。
而且,李民也相信,这种教派勾结官府的行径,如今皇上赵佶信他李民,而且他李民也真有特异功能,短时却是无妨。可一旦赵佶退位,或是他李民寿终正寝,这种教派绝对遭朝廷猜忌。最终不是教派必然谋反,而后沉于权势而堕落崩溃,就是直接被朝廷清剿,却是无有第二种选择。
一时间,李民都有些想听从李纲的劝说,回去就把神宵教收拢了。把各地的神宵殿,神宵观什么的,全都关了。
可是,李民一想到这些神宵殿,神宵观全都建好了,就这么关了。自曝天下劳民伤财不说,也是自打了嘴巴。要知道,这神宵教,怎么也算是李民向赵佶提出来的。赵佶自认大教主,还等着看那政教合一,江山稳固的美好景色呢。
而且,神宵教这么一个大的遍及全国的网络,自身还半点没用呢。就这么关了,李民也多少有些不甘心。
李民沉思了一下,向李纲咨询道:“闻你之言,本教确有许多弊端。若我成立戒律堂,派人暗中巡访天下神宵教各个殿、观、香头之德行操守,拨乱反正。如此可好?”
李纲不知李民真心所想,闻言有些急道:“主上!糊涂啊!在天下建立殿观,已经是遭朝廷忌了,还派人巡查。朝廷不知,必以为串联,此事说不清的。何况!就算主上身正不怕影斜,不避讳朝廷的猜疑。可这殿观建制,再加这省察,却与那朝廷何异?如此国中国,久之,就算主上无心谋反,群下为求利禄,也必然逼得主上谋反。何况,就连当今朝廷有那御史台,也还是奸佞当道。各路,各州,也全多是贪官。主上就算是成立一个戒律院,又能监管的了多少人?依属下之见,主上有心传道,何不效仿那些道教大宗。无为而制,固得根本。而后每年择德高之人外出讲法,巡礼天下。如此,主上道统有传,民间百姓也知主上的好。”
别说,李纲说的还真是一个法。若是李民真的是有道之士,只是想传播道统,扩大门户名气,按着李纲说的,谨守二龙山,培固根本,而后就像那慈航剑宗一般,只挑最优秀的弟子行走外面传播名声,拉拢人气,绝对能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大派。
可奈何,虽然那建立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完善异能系统,也算是李民的一点小期望。可别说李民自身的功法还不完善,还不能大规模传播。就是有遭一日李民真的把异能体系完善了。那异能也是取决于人的生命磁场强弱,却也注定不可能是所有人都能通用的。只能是像那科学家一般,只是少部分人的领域。与之相比,开启民智,引导变革,避免华夏重蹈旧辙,那才是李民的大心愿。
眼看着李民不说话,李纲也是有些心急,忍不住质问道:“难道主上还有他图不成?莫忘了主上对我之誓言。”
李纲的话,让李民微微有些好笑。却也知道了为什么李纲这么一个名相,历史上却依旧被一群投降派给搞下台了。不是敌人太狡猾,实在是这李纲太直了。这种态度,如何能让领导喜欢?
不过,李民知晓这些,却也不计较。而是想了一下问道:“李纲,黎民百姓,江山社稷,君王主上,何者重乎?”
第十卷 第十一回 李纲的理想国
何者重?
李纲心中微怒,下意识的以为李民想要用君为臣纲的理念来压他李纲。
此时,李纲虽然信了李民宿命论的忽悠。可这并不能让李纲违背自身做人的原则。否则,李纲也不会由一个朝中堂堂的监察御史被贬成了一个小小的苏州盐税使。故而,李纲哪怕是信了前世乃是李民的属下星宿,今生转世也应秉承宿命辅佐李民。可李纲大节问题,却是毫不退让。
李纲当即正色说道:“百姓乃国之根本。黎民聚,百姓归心,方乃有社稷,社稷传承,方乃有国。国之表率,乃称之为君。故,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乃至理名言。国师何须明知故问?”
李纲说完后,已经准备承接李民恼羞成怒的怒火。可谁想,李纲说完后,李民却真诚的笑了。
确实!李民确实是发自内心的笑了。这李纲总算不是一个愚忠之辈,而是一个一心为民的正人君子。
李民有了这个底,当即放心的跟李纲说道:“说的好,你这话算是说对了。”
李纲一愣,不知道李民卖的什么膏药。
而李民却是兴奋的说道:“民为贵,我立这神宵教,就是想走出一条民为贵的道路。”李纲更是不解。很是不明白李民立这神宵教,能和这民为贵有何瓜葛。要知道这神宵教的教义,却是天授神权,皇上乃是上天之子,神王转世,可正好是跟这民为贵截然相反的观点啊。
李纲心中疑惑,忍不住就问了出来:“主上莫不是我李纲不明神宵教教义?你这神宵教,明明是讲授天赐神权的,乃是君为贵的说法。如何说行民为贵之道?”
李民当即笑道:“伯纪,莫要恼。我且问你,民为贵,自孟圣提出,至今已几载?又有几代国家真正做到过?”
李纲一听,顿时哑口。这民为贵,自孟子提出,也是一千多年了。可真正能做到地,却还是真正一个朝代都没有。
而李民见此,叹道:“民为贵,并不是只是说个好听,而是要真正的做到。只可惜,在当今这制度下,却是绝不可能的。”
李民这话,说实在的,在当时已经有些接近反动言论了。李民若不是觉得这个李纲乃是一个耿直人,而且不是愚忠之人,却是不敢说的。
而李纲此时一是正自琢磨这民为贵,没想别的,另一方面,此时的大宋,不已言论罪人,却也正是各种思想观念爆发之时,李纲到也没怎么注意李民这个反体制的观念抬头。而是有些对那明明至理名言的民为贵却只能空谈,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振腕说道:“确是人心不古。昔日三皇五帝治世,民风淳朴。为官为帝者,皆民举之,皆全心为民。今之却多是奸佞当道,视黎民为鱼肉,可恼可恨!不过,这却也正是我辈尽心之所。唯有启圣听,清君侧。方可黎民安定,百姓安居。”
李民暗叹:这李纲虽然有些进步思想,可受时代所限,还是把安定挂在了皇上身上。那皇上也是人,又怎么可能不出错,没有七情六欲呢?别人不敢说,最少那赵佶,李民却是认识的久了,看的透了。虽然李民确信赵佶绝对算是一个好人,而且还是一个才子,更重感情,甚至李民已经认定赵佶是一个朋友了,可李民却也依然不得不承认,赵佶绝对不是什么好皇帝。而且公私不分,把这全天下都看成他自己的了,为了他自己的享受,却是从来不在乎什么国家的。就这样的皇帝,你劝他一次,能听,那就是给面子了。却是绝对不可能为了国家,就自己清心寡欲地操劳不已。
赵佶绝对不是那样的人。
不过,这倒不是李民看低赵佶,抬高自己。李民却也是很清楚,他李民也同样不是那样的人。他李民也是贪于享受,懒得辛苦的。所以李民才不想自己当皇上,而是想能尽多少心力就尽多少心力的指导。
而这指导,就不能只是指导一个人就完了,那样,就算那人能当皇帝,也不过才一代。所以,必须要有制度留下,一个能制约皇权的制度。这神宵教,就是李民的一个希望:
借皇权立于民。借祖训,神威,百姓拥护,反制皇权。最后事成,而行君主立宪。
当下,李民好好给李纲忽悠了一番。最后总结道:“人生而有善。但凡尘名权利禄,爱恨痴仇,五欲六尘,皆诱人堕落于不知。能挣脱枷锁,还我本善之人,古今皆稀。故:古之先圣,这才晓教义之余,演化刑罚。以众生可见,可畏之刑责,警醒世人。而这里,唯漏一人,那就是皇者君王。君王亦是人,却又有绝对的权力,而无相对的制约。他所受的诱惑,却又是常人的无数倍。故此,乞求君王常持本善之心,远离奸佞。可一时,不可一世。故:历朝历代,皆开国盛世,十数代而终。随即有圣主出,再次该朝换代,周而复始。”
李民这番话,对李纲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李纲就算是再进步,却也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乱世的根源,就在于有皇上这个制度。李纲都有些懵了,可李纲却又隐隐觉得李民说的对。
而李民说的兴起,更是畅言道:“故。若想有万世的太平,百姓皆相对而安。必要启其民智,使民知其为何而活,以民监督官员,皇权受到制约。皇室可为国之象征。却也要为民服务,领民薪酬。理国之首,更要以民选出,限年更换。如此,方可说是民为贵。否则,皆是空谈。”
这一回,李纲却是没有怀疑李民有什么篡位的野心。一个想给皇上上套的人,能想当皇上么?那不成了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而李民没有野心,自是一心为民的大贤,这才能想出如此境界的理想国。
而想到这里,李纲智慧过人,随即想到,莫非主上就是通过神宵教夺取皇权,而后行此理想国,故此才不舍得收敛神宵教么?
有此想,李纲略一盘算,李民有大神通,更是天主转世,也有帝命在身,他有此心,却也有可能行得此等理想国。
有此觉悟的李纲,却是心跳加速。貌似一条崭新的大道就在脚下,一片新天地,就在前方。万民安居乐业,天下如古民之风。民选官,官为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老幼祥和。李纲却是想得有些痴了。为了此等理想国,就算是杀头,就算是造反,那也值了。
李纲当即兴奋的说道:“主上有此愿,属下必誓死助之。只是这神宵教,却是主上用人不利。久之,恐辜负了主上一番心血。”
李民虽没想到李纲的心思转变,远远出乎了他李民的意料之外,由一个极端,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可李纲这话,却也是说中了李民的心思。
此时,李民何尝不知如今这神宵教,根本就不是一个神宵殿殿主的祸害问题了。实在是从那徐知常和林灵素那两人的根上就出了问题。此时,李民自是明白,那两个人,虽然听话,可本身却也不是什么高尚之人,如今又是一心追求神通天道,自然更是不在意什么普通百姓的死活,他们这种态度的人,又如何能为他李民找一批关心百姓,刚正不阿的人管理神宵教呢。
只是他李民实在是无人可用啊。谁能知道这林灵素的组织能力这么强,短短时间内就真的把神宵教遍及全国了。要知道,就是他李民在二龙山建立根据地,那都是好几年呢。
当然,李民那种打根基的建设,永远是不可能跟林灵素这种拉壮丁,掠夺式发展的速度比了。
李民不禁感叹:若是再过几年,等他二龙山培养的那些弟子成材了,再配合林灵素这快速发展的策略,那却是不用愁了。只是如今,这神宵教的各分支,不收,坏名声,收了,再开却也是难了。
李民当下把心中的感叹说了出来。可谁想,李民犯难的事,在李纲用心的情况下,却是根本算不上什么。
李纲当即微微一笑道:“主上。此事何难?当今奸佞当道。可四大书院,国子监,却多是为国为民之学子。主上若有心,属下可为主上游说刚正之君子入教。自可为主上打理天下各地之神宵道场。只是,如今天下各处的神宵道场势力已成,如何收回道场,转由妥善之人主持,却是难以操办。”
李民闻言,却是当即的大笑起来。
第十卷 第十二回 正气凛然的受贿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相对于李民很难的良善管理人手缺乏的问题,在李纲这里,却是根本算不得什么。以李纲在当今士林中的名望,别说十几个,就是百八十个,那都能挑着选。
同理,对于李纲很难的权力分派问题,在李民这里,却也算不得什么。
李纲觉得难,那是因为他在大宋官场这几年,却是被这权利网络磕碰的不清。而李民却是连蔡京都一夜搞倒了,阿骨打都一个闪电劈死了。绝对深知:别人给的权力,那都是虚的,能给就能收。如今这神宵教,别看在地上貌似盘根纠结,势力大的很,可这一切,却全都是建立在他李民这个国师基础上的。本身根本没有可持仗的实力,兴灭就是他李民一句话。就像如今苏州这个神宵殿殿主道玄一样。
故此,李民当即大笑的说道:“殿观交割,却是无需操心。他们勾结地方,凭借的不过是我神宵教的法碟委任,以及一道圣旨罢了。皆是空中楼台,只要伯纪选出合适人选,我自派人护着他们前去交割,容易的很。”
确实,李民这里虽然管理人才,尤其是优良的管理人才极度缺乏。可是能打能拼的高手,那却是有的是。同样领着神宵教法碟,有着武力支持,和没有武力支持的,自然不一样。
李纲却是没想到李民轻易就下了暴力回收的主张。不过,李纲细想一下,却也真是如此。当即也是微笑,确是觉得为李民办事,甚是痛快。
而李民和李纲正自聊得的高兴。却有人来报,东南防御使朱勔到访。与之附上的,还有朱勔的一份礼单。
李民随手看了一眼,确实还真是不轻。黄金千两,珍珠十斛,美玉十方,珊瑚一对,夜明珠一颗,美女十名。而后其他的绫罗绸缎,等等珍玩,更是举不胜举,那真是厚厚的写了一本。
李民当即哈哈一笑,随手把这份礼单递给了李纲笑道:“这朱勔的财力倒是不小,你说他来找我干什么?”
李纲虽然不太在意财物,可是看了这份礼单,还是吃了一惊。更是气愤这朱勔不知在这江南收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李纲当即气愤的道:“此獠鱼肉江南,东南官员多出于其门下,暗中有东南小朝廷之说,不知祸害了多少东南的百姓。此次他备厚礼拜见主上,必是因为他今天冒犯了主上,又感知主上神通天威,故来关情。此等奸佞小人,见之无用。主上只管将这礼单摔还与他,轰之就是。”李纲自以为李民能把这份礼单给他李纲看,那就应该与他李纲一个意思,绝对没把这份礼单放在心中,绝对不会受金钱诱惑。
然而,李民听了却是一笑:“伯纪,错矣。此人我却还是有用,却是还要见上一见。”
李纲当即很不解的质疑道:“主上,此等奸佞,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尽是鱼肉百姓之心。主上与他近了,恐名声都要受损,如何还能用他?”
李民笑道:“小人却也是有小人的用途。何况我这神宵教还要在这苏杭设立神宵殿,更有些买卖开在此处。此等小人,就算不用,却也不能让其嫉恨。”
李纲当即挺着脖子说道:“主上既知此獠乃是奸佞,何不将之除去。为民除害,如此岂不一了百了。”
李民摇头道:“我虽是国师,却也不好多干国政。此事说来话长,久让他在外等候也是不好。你且进里屋回避一下,在后聆听,待我打发走他,再来说之。”
李民说完,随即命人传见朱勔,李纲稍有不解和郁闷的躲进了后堂里屋。
不多时,朱勔就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别说,这朱勔虽然是个坏蛋,可形象还真是一本正经。哪怕他此次就是来给李民献殷勤来的,可举止气度,却依然很大气,根本没有李民手下王六那一套小殷勤。绝对印证了那句:坏蛋不都是长在脸上的。
不过,不管朱勔的举止多么气派。可他来找李民的用意,却是一点不出李纲所料。
而李民虽然收了朱勔这份厚礼,也见了朱勔这个人,可却也是一点没给朱勔好脸子。只是告诫了朱勔,他李民虽然可以不知者不罪。但他李民却绝对不允许有下一次的冒犯。同时,他李民还准备与国丈合伙要在这苏州开一个南北商贸江南总会,让这朱勔小人关照。
别说,别看李民没给朱勔好脸子,可朱勔还就真吃李民这一套。日常,上赶着巴结他朱勔的人,那有得是,可那都是求着他朱勔的。凭啥?凭得就是他朱勔能在官家面前说的上话,能得官家信任。可如今,李民比他更能在官家面前说话,更得官家信任,人又是有真本领,真神通,别说他朱勔还冒失的得罪人家国师大人了。就算是从来都没有得罪过,人家国师大人不给他好脸,那也是应该的。人家国师有这个资格,就像他朱勔也用不着给那些讨好他的人好脸一般。
而至于李民让朱勔最后的关照,那更是让朱勔美在了心里。国师和国丈联手,这江南还有谁敢招惹的?就是他朱勔也不敢啊。国师能这么说,那就是没把他朱勔当外人,能给他朱勔派差,自然就不会祸害他朱勔了。
故此,这朱勔虽然被李民一通训斥,却是美的屁颠屁颠的告辞了,纯属一个自虐型的。
而这朱勔走后,李纲随即从后面转了出来,疑惑的向李民问道:“主上,您何以受他的礼?而且还要他关照您的商会?您堂堂的国师,又开商会干什么?”
李民笑道:“伯纪。你要想做一个好官,为民出力,却是要比那些奸佞聪明才行。我若不受他的礼,他必疑我。或是在这江南暗中害我,以免我回京在官家面前揭发他。又或者联络他人,暗中使计算计我,防备我。这主动之权,却是在他。而我受了他的礼,他自认为缓解了我与他的关系,不再恨他。乃至与他一路货色,自然也就无心害我。而我受了他的礼,却也不会因此变了为民之心。若是有机会,依然还会提醒官家,为民除害。这主动之权,却是在我。何况,那些珍宝,我不收,那朱勔留着,不是用来挥霍,就是收买他人,却是与他助恶之资。而在我手里,却可以多救助一些百姓,何乐而不为。尤其是那十名美女,留在那朱勔手里,如何能有个好?我虽不能救助天下难女,可逢此,却也是要尽力的。她们在我这,或可由我夫人收留,或可与其一些银钱自去,总算是一件善事。这虽然只是小善,可莫以善小而不为。如此,自然是要受他的礼好。”
李纲听得张目结舌,李纲这个时代的人,还真没有过收礼不办事的观念。别说李纲这样的正人君子,就算是蔡京、高俅、梁师成等一干的贪官小人,贪归贪,可却也绝对是要么不收礼,收礼就一定尽力办事。李民这样的,那还真是没有。尤其是收礼不办事,还能说的这样冠冕堂皇,正气凛然,那更是没有。
李纲不由得苦笑:恶人自有恶人磨。这朱勔碰上了主上,却是报应。
不过,李纲虽不准备再追究李民收礼之事,可李纲却不能放过商会之事。要知道,李纲可是准备跟随李民建立理想国。这商会可是新鲜事,不弄清楚怎么行。当即忍不住的再次追问道:“既如此,主上受了他的礼也就受了。可却又如何让他关照商会?主上组建商会何用?”
李民当即又把商会的职能和前景给李纲忽悠一遍,最后总结道:“历朝历代欲使民安生,必使之耕者有其田。然,土地有数,而民无数。且不说位高权势者,家资殷实者兼并土地。就是一代代人生养。祖有百亩,每代三子,无需数代,每子也就不过剩余数亩。故此,历朝历代,传宗几代后,若是不能开疆扩土,与民众新的土地,则必然引起无地流民生事,乃至改朝换代。此乃必然,而我建作坊,创商会,却可让无地之人,或做工,或行商,皆有活路,却可免了这民无土地必乱的局面,如此岂不是善事。伯纪若真有心为民,却是要为我把此事办好。”
李纲虽然初始听得晕晕的,可却也逐渐认同了李民的新观点,被李民这么一说,却是热血上头,当即大声回道:“李纲必不负主上所望!”
第十卷 第十三回 三大订单
“噼里啪啦!……”
一阵震耳的鞭炮声响起,随之锣鼓喧天。两队摇头摆尾的彩狮,跳跃的争献祥瑞。
李民很高兴,真的很高兴。大宋第一家商会,就在他李民的手里成立了。
慕容格也同样很高兴。他慕容格可是这南北商会,江南总会的总商啊。慕容格似乎看到了无数家商会随之成立,一个个兵站隐于商会之中,随着他慕容格的一声呼喝,揭竿而起,重复他慕容家大燕国的辉煌。
而除了李民和慕容格,今日加盟江南商会的众多江南商家,富翁。也是同样的很高兴。虽说这大宋在王安石之后,收回了许多对商人的限制,可蔡京的茶引法,盐引法等等,对众多商家的剥削,还是很重的。众商人上书无门,如今有了一个大宋国师,一个大宋国丈联手成立的商会给他们撑腰。他们似乎看到了通行全国,日进斗金的美景。
而某些志向远大的商家,更是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要知道,这商会可是实行积分值的,凡是在商会中买卖一千贯的货物,就能得到一个商会的信用积分。
这商会信用积分,那就是商人的信用。谁的资本雄厚,谁的信用好,那就是一目了然。
而且,更能以每十个积分,能用来换取一次购买国师大人炼制的宝镜,宝珠机会。那可是国师大人炼制的宝物,祛邪镇宅,有钱都是买不到的。
而除此之外,还可用来选举总商。
这总商每两年选举一次。到时候,就可以用商会的信用积分换取选票。十个信用积分一张选票,他们这些大商家,一次大宗的交易就能大到十几万贯。若是成交的数量多了,凭这些白落的信用积分,他们这些大商家,坐一坐总商,也不是没有可能。
商人不能科考,没有恩典,不能为官,若真是坐上了总商。利益不利益,先放在一边,光是这份荣耀,那就是给祖宗增光啊。
故此,这些身家百万贯之上的苏杭大商人,无不兴奋地卯足了劲。
唯一有点不高兴的,也许就是朱勔了。
朱勔也是商人起家,靠着蔡京的门路以及赵佶的恩典当了官,那脑子可是灵活的很。只是一听李民和慕容格讲述的这个商会,立马就断定了这商会的前景无限。只可惜,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