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逼上梁山-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在这皇宫大内,不用担心有什么突发事件。可要知道,今天这个日子,对李民来说,实在是有点兄!
315
这可是一个打假的日子啊。刚才人多的时候,李民还没意识到,如今一个人了,李民却不禁有些胡思乱想溜号了。李民很不希望在这个日子里被人打假。可是成不成,却不是他李民说得算的。
好在如今这个年月,还没有打假办一说。而且皇上赵佶身边唯一能鉴定他李民真伪的,也成了他李民地徒弟。再加上他李民前期作秀比较成功,铺垫打得好。其他文武大臣,就算对他李民有敌意,却也无能揭穿他李民的真伪。
故此,李民走在御用的通道上,还算比较放心。
只是这长长的御用通道,虽然是一种荣誉,却也实在是太长了。而且,今天百官朝贺,金枪班,御林军,密布左右。在这么多人的注视下前进,这本身就是一种压力。
好在李民本来就是人来疯,又知道今后吃肉吃糠,就看今天这一哆嗦了。李民倒是格外兴奋。
而相对于李民走的轻松和兴奋。那些在御道两旁的朝臣们,却已经站了老半天了。他们一个个偌大年纪了,可却连进入那个殿门口的资格都没有,如今看着一个连胡子都没有小子,就这么大模大样的进去了。心中的滋味,自然也就不一样。
只是,如今李民的名声,却实在太大了,那些看着李民的官员们,却也没什么更多的想法。
不多时,李民已经走到了金銮殿上。此时,已经是早上八点十五了。李民手腕上的手表,按照当地时间校正后,走的还是比较令人放心的,只要不出这个东京城,应该没有什么误差。而李民也就要正式迎接他的考验了。
第三卷 第七回 逆转
金銮殿。
那不过是民间的俗称。就像清朝那会儿,太和殿也被老百姓们叫做金銮殿一般。这大宋得金銮殿,也是如此。
不过,今日为了郑重。赵佶并没有在往日视朝议政的紫宸殿或者垂拱殿召见李民。而是郑重其事的在只有大典时才使用的皇宫正殿大庆殿,摆开了依仗。
以此等规模召见李民,那可真是给足了李民极大的面子和荣誉了。
只是由于李民的身份特殊,赵佶却忘了让宣礼部事先给李民培训朝廷礼仪了。而李民由于有那么两个身份特殊的徒弟老在皇帝身边晃荡,礼部的人,却也以为李民懂得规矩,也就没自找那个麻烦。
可李民虽然忽悠无敌,可对这种古代的朝廷礼节,那却是只知道个大概,绝无半点精通的。而就那个大概,百分之九十,还是从一些电视剧中,观看那些错误的剧务而得来。
故此,李民对他受到了什么规格的礼见,那是根本的不知道。
好在,李民虽然不精通这些礼节。却知道藏拙,虽然看到这气势磅礴的大殿上写着大庆殿的字样,不是想象中的金銮殿。可还是没有奇怪的乱问。反正李民坚信,赵佶那小子再糊涂,自己家总不会做错地方的。就算错,那也是自己道听途说的错。
不过,今天到场的官员实在是太多了,比李民看过最有气势的宫廷戏场面还大,尤其是那些官员站立两旁,虽然是活人,一个个却肃穆的很,比那石雕木刻不让几分,李民即使有些人来疯,却也禁不住有些受到震慑。
不禁暗暗感叹:这皇家的威仪,果然是不看不知道。好男儿,当如是矣!
而这时,传事的太监,已经通报了李民得名号。随着一声“宣”字的传回。李民迈步跨入了大庆殿。
“山人李民,奉师命,护送金龙珠,贡献朝廷。愿我朝千秋万代,江山永固。”李民很是简短大声说道。
虽然李民被特许站到了一品大员才能站的位置上向赵佶汇报。可那距离,最少也还有着四五十步远呢。李民很怀疑赵佶是不是真能听得清楚。
而此时,一旁的群臣虽然不满李民面对皇上的礼节。可连李民那两徒弟都是身份超然,见君不拜的。这李民没有跪拜,也就没有跪拜了,这大典的日子,却是没有一个朝臣傻到在这个时候找什么不痛快。尤其是李民这一身打扮,实实在在把他们震慑住。
当然,这震慑住满朝群臣的,当然不是李民那身宽大飘逸的服饰了。那服饰虽然潇洒反古,有晋魏之风。可大宋乱穿衣服的,多的是了。单凭一件衣服,却是唬不住人的。
真正把这能进入大殿的群臣镇住的是。乃是李民在踏入大庆殿时,偷偷从衣袖里带到手指上的三个小玩意。
这东西,看起来,就如普通的金戒指一样。事实上,这也还真就是纯金的金戒指。但是,这三个金戒指,与普通的金戒指不同,他们的戒指面,并不是普通圆弧或正方平面,而且也没有镶嵌什么名贵的珠宝。而是各自塑造一尊小小的神兽,独角麒麟,独角蛟,独角貔貅,三只神态各异的独角兽。
这三个神兽,每个不过半个花生大小,却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唯一相同,就是他们各自的独角,都是高高的昂起,而且特别尖细。就跟一根短针一般。
这东西,当然不是一般的装饰,一般的装饰,就那么大,离着这么老远,绝对不会有什么大臣会注意到这戒指有什么好看的。更绝不可能看清半拉花生大小的雕塑。
但这三个小东西,却是李民为了防止自己不小心自焚设计的。利用金属导电性,把自身不时散溢的电能,吸附放射出去,以免集聚过多,不是不小心电了人,就是放电起火把自己烧了。当然了,李民原本的设计,只是需要一个金属圈,上面在引出一根尖针能放电就行了。只是巧手张做这东西,那能毁了自己的名头。
巧手张在问名了李民地需要后,就给李民打了这么三个工艺品出来。别说,还真是好看抬色,而且性能还不减。
而李民当初本是抱着试验的态度弄个试验的。可没想到,功能还真是强悍,李民散溢的电能,都会沿着李民体表,被其中一个戒指吸收,而后放射到另一个戒指,从而给李民再次吸收的机会。这不仅让李民避免了不小心电人的尴尬,而且还加大了李民对散溢电能的再吸收。
不过,今天李民在这个时间戴上它。却不仅仅是防漏电保护。更多的却是为了炫耀。从宫门走到这大庆殿,光是走,就走了二十多分钟,李民体表聚集的散溢电能,已经很多了。再加上李民有心操作,自打李民偷偷戴上这三个戒指起。李民的右手在施问心礼时,三个戒指的尖端放电,就没有停过。
小小的电弧花,一道接着一道得不停闪过,映的李民地右手,分外的吸引他人的眼球。所有的大臣,无一没看到,无一不服气了。真的是高人啊。这手上是什么啊?怎么看,就跟天上打得闪一样呢?
这些人还没有点的概念。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自然闪电的畏惧与崇拜。李民手指上的小型电弧,很容易就让这些人明白了李民和他们的不同。
不愧是能发五雷正法林仙长得师傅啊。果然了得!这天上的闪电,竟然也能缠绕手指之间。高人啊,高人!
故此,在李民给赵佶施完一个问胸礼,没有一个大臣挑刺的。赵佶对李民这一手,也是欢喜到了极点,觉得李民果然比他那俩徒弟还有本事。同时又想起李民和自己在万花楼吃酒,称兄道弟的欢乐,更是对李民欢喜。
不过,皇上吃花酒的事,却是不能在这里提的。而且,赵佶对自己的小易容术还是比较自得的。准备回头单独召见李民时,再给李民一个惊喜。同时好好象李民求教一些房中术和长生术什么的。
而等理事太监,把李民取出的乘放金龙珠的锦盒捧到了龙书案上。赵佶打开盒盖,一看那金龙珠,果然天然生就。毫无瑕疵。并有着完美切面,烁烁放光。那淡蓝的金龙,封印其中,果然不是凡人可以做到。确是仙家所为,无需质疑。当即更是欢喜。果然是祖宗庇佑,我赵家江山稳固。
“好好好。果然神物也。天佑我大宋!”赵佶有些激动地说道。
满殿群臣,当即应景的奉承道:“恭贺我皇,天佑大宋,江山永固!”
随着这些人一喊。就跟地雷踩响了一般,那些殿外的官员,当即全都跪伏于地,拼命的叫喊起来,随之,整个皇宫的禁卫军,御林军等等人员,包括那些洒水扫地的太监宫女,全都闻声跪伏于地,大声地呼喊起来。
一时间,天佑大宋,江山永固的声音,如波浪一般,层层传递,层层叠加,震撼人心。
李民这算是明白了,为什么以前说书的,老有一个山呼万岁的说法,这么多的应声虫,果然跟山谷的回声一般无二。
不过,这种声音,也确实让人陶醉的沉迷。最少,赵佶就显然听得很高兴。
最后,等声音停息,赵佶这才压住了欢喜说道:“李先生有功于社稷。朕封李先生为通玄妙法神威道德先生,另赐清福宫一座,黄金万两,锦缎三千匹。”
李民也不推辞,随即谢过:“谢万岁封赏!”
随后,又是一统繁琐的礼节。以及群臣的马屁。李民虽不感半点兴趣,可却也只能微笑的听着。如今,这可不是胡乱忽悠的地方,多听少说话,总是不错的。
最终,当赵佶准备请李民担当奉天显圣护法大国师,并作为擂主,主持六月的万法大会时。李民却微笑道:“万岁。臣奉师命下山,乃是了结俗缘,非是结因果来的。这国师,却是不敢应的。这万法大会,更是不好参与的。据我师兄所说,山人进献了这金龙珠后,已经是了结了一段俗缘。还了陛下与我昔日的情分。今后我逍遥于尘世之间,度了一生,来势才好让家师继续引渡我修仙。故此,我恳请陛下收回成命。赐我一山明水秀之地,令我逍遥一生,此愿足矣!”
李民这番话,当即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要知道,所有的人,都已经认定李民当国师,进入朝廷的中央权力圈子,乃是理所当然,板上钉钉的。
连蔡京和梁师成,都做好了暂时让出手中部分权力拉拢李民的打算。
甚至是几次弹劾李民的宿太尉等人,他们那么不希望李民进入朝局,也是没准备在今天这个重要的日子,凭生什么事端的。免得害了上天降给大宋得祥瑞。只想等李民献宝之后,再寻李民的痛脚,把李民赶走。反正,就凭李民一个贪花好色之辈,必不是道德之人,想来寻他李民的痛脚,也是容易的很。
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在他们认为就这么着的时候,李民却没按着他们的惯性思维行事。而是跳了出来。不要了。
当即,众人的各自观念全都哗哗的翻个没完。别的不说,单只是宿太尉等人,当即就对李民的印象改观,要知道,李民不进入朝廷,自然也就不会乱政,而不贪图名利,及时好酒贪色,那也只是个人喜好,算不得什么大毛病,当今的哪一个风liu才子,不都是如此,那苏轼,不也一样,妻妾众多,好酒贪杯么,可不照样不妨碍他是一个良臣么。
故此,这帮清流,首先就觉得他们错误判断了李民。就冲着李民不贪图国师的名利,李民就可以划归到他们清流一党,他们首次想起大名府薛老给他们的信件正确性,貌似他们真的错过了一个可以拉拢来对抗蔡京等奸佞的一大臂助!
只不过,如今这个李民,貌似和高俅走的太近了。而且还跟蔡京有些瓜葛了,这些清流一时却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个突发事件。
而相对于清流的犹豫,蔡京和梁师成,却全都是果决地。虽然他们也全都对李民这个令他们想不到答复而吃惊,可他们立马就认为这样也很不错,最少朝中的权利格局,不用重新划分了。各人的权利和利益,不用重新计较了。
故此,他们俩人,只是互看了一眼,就立马达成了默契。
而在场的这些人李民,听完李民这个答复,最不满,最着急的人,却不是李民的那两个便宜徒弟徐知常与林灵素。而是当今高高在座的皇上赵佶。
这赵佶,那可是真把李民当高人,同时也是一个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人了。
赵佶不仅想向李民求教长生的道法,更想和李民谈谈书法,聊聊女人,让李民给他出些玩乐的主意。
故此,李民一说完,不待群臣有什么反应。赵佶就率先说道:“先生莫非对朕有什么不满?可是嫌朕适才封赏的轻了。先生有意,但请直说。朕!无不应得。我大宋正需先生这样的高人辅国安邦。”
这番话,对赵佶而言,不过是情急之言,是真心想留下李民的心情表露。
可赵佶这番话,却当即让许多恼怒无比。当即就有一人站出班外说道:“臣请陛下慎言!神鬼之道。敬之即可。辅国安邦,却还需祖宗家法,圣贤之道。却万不可乱了章程!”
第三卷 第八回 各领封赏龙归海
清风浮云衬朝阳,柳絮飞舞吐芬芳。蝶舞虫鸣鸟兽奔,正是得意踏春时。
李民率着车队,行走在古道之上。看着满眼*。心中舒爽不已。
那日朝堂之上,李民很是有幸的目睹了,这大宋皇朝,果然是开明之至。身为封建皇朝权利最高集中的皇上,在士大夫们的反对下,竟然也只能退让三分。祖宗家法,果然了得。这也无怪乎赵佶要重用蔡京这等人了。若是没有蔡京这等人掌管相位,恐怕赵佶要做点什么合心的事,那几乎是跟本不可能的了。
李民当时就很庆幸。庆幸自己最终没有坚持选择进入朝廷的权利中心来引导变革变法,强国强军。要不然,恐怕就是能用利益打动引导蔡京和梁师成他们。可最后,那也绝对会死在这些卫道士的面前。这些既得利益者,那是绝对不会把自身占据的资源,分给工农商兵等其他阶层的。
不过,当日却也让李民很感动,赵佶果然是一个念情的人。对李民的挽留,确实发自肺腑。只是在李民强烈意愿下,以及群臣的群柬下,不得不妥协罢了。
而各方妥协之下,李民虽然不用成为什么奉天显圣护法大国师了,可仍是被赵佶奉为了道德普惠国师。不过,李民总算不用长久停留在京师接受供奉,接受朝廷各方面既得利益人士的敌意了。好赖也算是与天师道的虚靖先生一个待遇。可以超然物外,有个清高的身份了。只是,若是朝中有什么国之大事,还是需要随时奉召入朝的。
而除了这个身份外,赵佶还很是大气的,任由李民在天下群山选择一座,修建清福宫,以做神霄派分支道场。
可怜李民天下名山虽然知道的不少,可在这个年代,却大多名山有主。就像华山是宋太祖输给人家陈家的,嵩山是人家少林寺的。龙虎山是人家张天师的。而抛去这些名山大川之外,李民还真不知道这个时代还有什么山来的。
可赵佶意态坚决,群臣也不想因为这点小事违了赵佶兴致。李民也只得随口说了一个二龙山。
没成想,水浒害人,这个年代根本没有什么二龙山。而赵佶却与李民一样的无知,也没有叫人查证一下,随即就下了圣旨,封二龙山与李民做道场。同时拨二龙山山下三千户为李民清福宫食邑。拨内库钱两千万贯,用于修建二龙山的清福宫。
赵佶圣旨下的很快。梁师成和蔡京又都想尽快把这件事敲死了,免得李民留在京师碍事。几方合力之下,这道圣旨竟然成了最快生效的圣旨了。只可怜那个户部老大人,稀里糊涂的接了圣旨,转过天来为李民办理山川户籍凭证时,翻遍了户部的江山社稷图,却怎么也找不到二龙山这么一个地方。
可圣旨已下,他也接了。总不能拿着圣旨找皇上,说皇上的不是吧。皇上既然说有二龙山,那就是有二龙山。没有一个二龙山,也得有一个二龙山。
于是乎,户部的运作下,一个坐落在青州的二龙山出来了。李民在交接户籍文书时,才得到户部人员的隐约提示和求情。为此,户部把李民得食邑范围,还多扩大了五十里,以免李民到了地方,看见名称不对,回头追究此事。
这本就是李民弄得乌龙,李民却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反正能有个安身的地方,也就不错了。
只是,李民虽然躲开了,李民的那俩徒弟,却没能跟李民一道走。一个是赵佶坚决挽留,另一个,也是李民不让。李民虽然脱身了朝廷是非,可却不想朝廷无人,以至于被人家算计了都不知道。而且,老有这么两个想修仙的徒弟跟着,也是麻烦不是。
故此,皇命、师命之下,徐知常和林灵素,依然只能留在赵佶身边。
不过,为了安他们俩人的心。李民却命那巧手张,给他们两个一人做了一个静电盒。让他们两个按书修炼御雷心经。只是能不能如他李民一般的练出来。李民就说不好了。最少,李民走之前,给他们传功时,足足让他们两个作了一天的电椅,电的那俩家伙都吐白沫了。这两个人依然没有心神分离,能把御雷心经练出来的。所以,这俩人成不成,也得看他们以后自虐的程度了。反正李民该教的,都已经教了。
而除了李民的这俩个徒弟,跟随李民护驾来京的人,也全都是各有封赏,像无回枪等四人,都分别被赐了从八品的从义郎。而卢俊义花钱到位,又有李民特意表功,则被赐了一个从七品的武功大夫,兼密州兵马统制的实缺。却是让无回枪等四人,羡慕不已。
而林冲、武松、铁豹、恶虎,作为李民的护卫呈报上去,却也分别落了一个从七品,左武郎,提点清福宫,二龙山护山统制的官职,算是官差护卫二龙山的武官了。
而至于张氏三兄弟等人,也被清了案底,被封为正九品的忠训郎,划归到了清福宫的护卫人员当中。残存的紫金山好汉十九人,也都被漂成了义士。张家老大虽然没有被皇上亲口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称作好汉,稍稍不满。可有了一道圣旨表功,却也自觉是一个真正的好汉了。倒也塌下心来跟着李民混了。
而除了这些人,李民的老丈人鲁雄,由于在上报的时候,标明了李民老丈人的身份,更是沾光了。直接被封为保国义士,道德丈人,等同正二品的官阶。把个老头美得不得了。
而李民这边维二没有封赏的,也就是鲁智深和安道全了。鲁智深是在籍的和尚,李民虽然不在僧道两门,可赵佶却自认是道门,鲁智深自然没有申报了。好在鲁智深也根本不在意这些。而至于安道全,那却也不用说了。反正他对李民雇佣他,而且跟了李民这么一个国师身份的人,今后生活稳定,前程似锦,已经很满足了。
只可怜燕青,跟着卢俊义,只算是一个下人,却是什么也没捞到。好在燕青也不在乎这个。只要跟着卢俊义就好。
故此,李民前往二龙山时,原先好几百人的队伍,却是少了许多。卢俊义,燕青,以及无回枪等人,全都该干嘛干嘛去了。
李民如今的身边人,却是只剩下:鲁雄,鲁智深,林冲,武松,铁豹、恶虎、张氏三兄弟,郑鹏,王六,安道全等人了,不过,这些人再加上紫金山剩余的十九人,以及在京城招揽的仆人,也是够上百余人了。
此外,鲁玉、李师师、张月茹三人,也分别占据了三辆马车。再加上官府拨付的一百护卫精兵。一行人在道路上,也是老大的一队人马了。
李民对此很满意。
一个赤手空拳来到这个时代,没有半点人脉和实力的人,能凭着一张嘴,一个不值钱的水晶球,忽悠来了这么大的家底,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虽说没有实现最初的设想,有点可惜,可从今以后:天高凭鸟飞,海阔任鱼游。却可干多少实事,岂不是比原先设想的空谈,要有意思的多。
李民意气风发的前进着。沿途的山匪,只是听闻张家三兄弟的名号,也要给三分面子的。何况,一百的护卫精兵,那可不是王大刀的那些土兵,那真是弓枪俱全的正规军。等闲山匪,那个敢正眼看得。
故此,李民一路上,一个没开眼,犯愣的山匪都没遇上。就跟春游踏青一般,溜溜达达就走了来。
这一日,李民车队已经进入了青州地界。沿着官道,正走在了一处十字路口。一片山坡树林之中,酒幌飘摆,酒香扑鼻。
武松闻到酒香,却是有些口渴,当下对李民建议道:“老板,日上正午,走的也有些乏了,不如吃些酒,休息一下,也好赶路。”
李民对此,却是没什么意见。反正现在也离开京城了。再没有什么人事限制,更没有什么时间限制,怎么赶路都好。让大家舒舒服服的,何乐而不为呢?
李民当即就同意了。吩咐众兵丁和家仆原地休息,并让王六负责补充一些食才和饮水。随即带着这鲁雄,林冲,鲁智深、武松等十几个人,前往酒店饮酒。
只是李民刚走到树林前,一看那十字路口的界牌,却就是一愣。
第三卷 第九回 人肉
十字坡!
李民当即一愣,暗自嘀咕:还真有一个十字坡。难道这里就是孙二娘卖人肉包子的地方?
没办法。凡是看过水浒的,能忘了十字坡孙二娘的,实在是太少了。这几乎是一个与武松打虎同样难以让人忘记的地方。
而这时,武松看李民止步,当即也停了下来问道:“老板,有事?”
李民口随心想,随口道:“这十字坡可有黑店?”
武松林冲等人,全都一愣,当即都止住了脚步。
武松稍微琢磨了一下,笑道:“别说。老板这么一说,我却想起一些江湖传言。都说这:大树十字坡,行人住进亡。肥的切作黄牛肉,廋的熬成排骨汤。却不成想,老板竟然也知道。不过,如今我等这么多人,却也不怕他迷的过来,正好闲来无事,拿他戏耍一番,却也解乏。”
这武松自从把武大郎一家,接到李民身边,平日里一家人顺气,又有鲁智深这样的人,与他性情相投,又有众多的人与他演练武艺,这些日来,却是过得快活无比。说话间,时常带笑。
而武松这番话说完,李民身边的那几位,却也没有一个是省事的主,当即全都笑着应和。唯一性情比较沉稳,只想做个五好男人的林冲,虽然没有应和,却也不愿扫了同僚的兴致。故此也没出言反对。
李民看在眼里,暗道:林冲是个好同志啊。多么标准的属下啊。任劳任怨,不多说少道的。好!真好!
李民看了一眼没说话的林冲,冲他笑一笑。随即却拍了拍武松的肩膀说道:“武二哥,这回可就看你的了。若真是黑店,咱们就砸了他!免得继续害人!”说完,李民随即领着一群嘻嘻哈哈的人,向那林中的酒店走去。
虽然李民比较欣赏林冲得处事态度。可十字坡这么有特点的地方,怎么能不见识一番。李民暗下决定:若只是一般的黑店也就罢了。若这孙二娘的黑店,真的卖人肉包子。说不得,今天就要替天行道一把。
要知道,在这封建法制不健全的年代,杀人可以说是被逼无奈,造反可以说是起义。可这卖人肉包子,不管是哪朝哪代,那都绝对是法理道德之外的。李民当初看水浒时,就对老施这种卖人肉包子的人,也能称作好汉的人生观,百思不得其解。如今既然真的遇上了,处置了这个死有余辜的社会败类。却也省得继续害人!
然而,李民一行人,还没进的店门,就听里面有清脆的喝骂声响起:“大柱、丁三。有客人来了,还不赶快给老娘招呼去!”
随即,两个穿这灰布店伙衣服,各自手臂上搭了一个雪白毛巾的店伙,麻利的窜出了店门,迎着李民等人,躬身笑道:“客人里面请。热水解乏,凉茶败火。好酒好肉管够。若要点心,还有好大的馒头。在小店歇个脚再走。”
武松上前笑道:“茶水也就罢了。好酒好肉只管取来,大爷有的是银钱。”说着,武松一拍腰间的钱褡子,方方鼓鼓,却全都是硬货。
两个伙计,当即看得眼就直了。招呼的也就更殷勤了。
而李民走入店中,却看见大厅内,竟然还有一桌人在饮酒,而转角的酒柜后面,却坐着一个俊俏的女子。素面红衫,很是飒利。
李民暗暗奇怪:不是说那孙二娘是个母夜叉么,怎么这位女掌柜的这么俊俏?而且素面朝天的,也没那擦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的打扮啊?难道说这个女的不是那个孙二娘?
而这时,店伙计已经麻利的擦出了两张桌子,招呼了李民等人坐下。随即,整坛的好酒,整盘切好的方肉,就端了上来。并给李民等人满上了酒。
武松等人,本来就是听说这里是黑店,有心找乐除害的。那会乖乖的喝酒吃肉。武松看了一眼那碗酒,清亮似水,却不像下了迷药的。随即喝了一口,一口吐在地上,把酒碗往桌上一顿,随即一拍桌子喝道:“你这黑心的店家,却往酒里掺了多少水!瞧不起大爷,怕大爷喝酒给不起钱么?”
说着把腰间的钱褡解下来往桌上一摔,黄橙橙的滚将出来,竟然全都是整锭的金子,没有一块碎银,半枚铜钱。
没办法。赵佶赏赐的,就是整锭的黄金。李民又没那个切开了给人的习惯,分给武松等人的月钱,以及交给武松保管的,自然都是整锭的黄金了。
武松的喝骂,让柜台后面的女子一皱眉。可却还是没有出声。两个店伙计,连忙上前打躬说道:“客爷。本店都是上好的美酒,从来不掺水的。”
武松随手一个巴掌,把那个店伙计扇了一个转骂道:“这么清淡的酒,还说不掺水!欺负我等外乡人不成?快去换了来!”
那伙计憋着气,可看李民他们人多,却也不敢再说什么,随即把酒撤走,回到了柜上。那女掌柜的,依然没说什么,只是没好气地挥挥手,那俩伙计又从酒架上,取了两坛好酒来。
这回,这酒倒出,金橙橙的。酒香扑鼻。武松原本还想把这酒倒了,说酒不好的找麻烦。可闻着这酒香,看着这酒色,武松竟然没舍得糟蹋。反正有的是办法拿他们找乐,没必要糟蹋了这好酒。
武松随即端起了酒碗喝了一口。果然好酒。武松笑道:“这酒有点意思。各位哥哥都尝尝。”说完,随即又给那店伙计一个嘴巴骂道:“你这鸟人!有好酒不早早拿出,却拿那水酒对付大爷!真真的该打!”
那伙计委屈的都快哭了。那柜台后的女子,眉毛也竖了起来。只是,林外二三百人的队伍,实在让她们顾忌,却也能不说什么了。
而李民看武松耍横,而那店家却只能忍着。虽然知道武松的意图,同时这也是他李民吩咐的,可李民还是有些不是滋味。没有丝毫的快感。
而武松喝了一口酒后,随手就要去挟肉,李民还记着人肉的岔口,连忙低声提醒道:“小心人肉!”
武松的筷子,当即就停住了。虽然看着这肉挺好,可武松却也不敢保,这就不是人肉。
反倒是一旁的鲁智深,毫不在乎的挟了一筷子,放到嘴中大嚼了一番说道:“不是人肉!正宗的黄牛肉,尽管吃就是!”
李民奇道:“鲁哥。你怎就知这不是人肉?”
鲁智深顺了一口酒说道:“这人肉跟老鼠肉差不多。想当初洒家小的时候,在老种经略相公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