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逼上梁山-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随着折可复的跳过,那覆盖在地上的掩体随即塌陷,那哪是陷阱啊,分明又是一条壕沟。而此时,折可复战马的后蹄越过前蹄,登上了壕沟的边缘。那战马很自然的前蹄再次跃出,以完成其自身窜跃的平衡,可是很不幸,前方落地的,又是一条壕沟,这一回,折可复这匹宝马,已是彻底失去了平衡,任是折可复怎么提拉,也是难以挽回,一头掉进了壕沟之中。

此时,折可复总算知道了,那些军兵为什么用跳的了。同时也明白了,李民堆砌的那座土山,那些土是从哪来的了。

可此时知道这些,又有什么用,连折可复这么精良的骑术,都经不过三连跳,折可复身后跟随的那些军兵的下场,自然可想而知。

尤其是折可复的这些骑兵,乃是集团冲锋,冲杀起来虽然威力巨大,可是要想立马打住,那可也是老难了。头一排的骑兵掉入壕沟,后一排的就算向停下,也是收不住马,也是只能带着不甘地往坑里跳,而第三批的骑兵虽然有所反应,能止住了,可有架不住后面不知情的军兵挤压,也是无奈的被推入坑中。

而随着折可复的众多骑兵掉入壕沟之内,李民营内又蜂拥而出无数拿着挠钩套索,以及唐刀的藤甲军,根本不给那些折家军骑兵往上爬的机会,当即就是连钩带砍得的。

好在,折可复冲在了第一位,连跳两个壕沟,却是没被身后的己军压倒,只不过,他刚刚踩着摔伤的战马跳出壕沟,就被五六杆的挠钩搭在了身上。

那挠钩可是真正的大铁钩子。那勾在身上,那可是一钩一个窟窿,幸亏折可复的铠甲不错,还是护住了折可复几许要害。否则,只是这一搭,折可复绝对就得重伤。

折可复怒吼一声,就待发力甩脱这些挠钩,冲杀出重围。可不待折可复挣脱,猛有一人蹿到了折可复跟前,挥手在折可复颈部切了一掌,折可复当即就很是不甘的昏了过去。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燕军统帅慕容博。说起来,这折可复还是沾了折美凤与折美鸾的光了。这慕容博眼看折可复一身将官的打扮,可能是折家军嫡系,不想伤了折家的大舅哥一类的,这才跳出来亲自解决。否则的话,就算折可复勇猛,可是已经被挠钩搭住了身子,有他挣脱的那会儿工夫,那紧随着挠钩手的快刀手,早就把折可复乱刃分尸了。

而此时,领步军在后的折可大,眼看前方异况,也已经是知晓己方计划再次失败了,李民大军竟然在一战胜利后,依然有兵防御,实实在在是小心地有些过分。

可是,不管如何,此时他亲弟弟折可复已经陷在了里面,折可大虽然明知此时冲进去,极为不利,可却也是舍不得兄弟之情。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折可复根本就没有选择地领兵急冲。就算不能凭借一鼓作气的狠劲,反败为胜,也是要把兄弟折可复救出来。

而那督军在后的折可求,虽然没有想着救折可复。可是,折可求却是知道,折家军的主力都在这里,此战不胜,就算他能逃回乐平,可只剩乐平孤城一座,更是守军稀少,用不了多长时间,也是定难逃破灭。

故此,折可求此时也是歇斯底里地的喊道:“全军压上!全军压上!”

可是,还不待折可求全军压上,李民侧营再次冲出一波骑军,风驰电掣地猛击向折可求的侧翼。

此时,折可求,包括正在城头望的折可存,全都傻了。这李民的骑军,难道不休息的么,怎么这么快就来了。就算那李民小心的过分,胜利之后依旧严防偷营。可那骑兵战后,总是要歇歇马的吧。他们怎么可能这般快就再次出击。

此时,折可求和折可存却是忘了,李民的第九骑兵军,那可不是向他们折家骑兵都快打残了的就剩五千多骑呢,那可是满编的三个骑兵师。头一次出来的只是李民手下的第一骑兵师,那军营里可还有第二骑兵师,以及第三骑兵师呢,完全可以倒着班的守夜。

何况,折家军的夜袭,早就被李民知道了,自然也就更有针对性的防备。

当然,这绝不是李民那危机预警又出现了,实在是李民当晚派了时迁暗中传书。那折可存睡的晚,又惊醒的早,时迁下完书,根本没来的及跑,就在折可存的房中听折可存与众将商议,听了一个真真。直到折家军众将散去,各自准备晚上偷袭,时迁这才溜出乐平县衙,在一更天的时候,返回了李民那里禀报清楚。

李民有了详细的情报,又怎么可能上当。

当下,在万马奔腾的震撼之中,折可求刚刚鼓足的点点拼死决心,立刻烟消云散。好死不如赖活,多活一天是一天,折可求当即拨马而逃。

而折可求这一跑,却是影响了折家军的士气。这折家军自从信州突围以后,原本就一直的士气不高。近日粮库烧了不说,刚刚折可适还领军被全灭了一回。此时折可求一跑,这些折家军的军兵,立时有一种被众将抛弃了的感觉,当即也是四散奔逃。

原本折家军若是军阵严谨,布下长枪枪阵,即使面对李民的骑军冲杀,也未必不是没有一战之力。可如今折可求一跑,折家军跟在折可求身边的军兵也是一跑,当即就把阵容冲乱了。

没有了枪阵抵挡的步军,那面对骑兵的冲击,那还不是屁泥。何况此时的折家军更是跟本没有斗志,立时被王进领军冲散了开来。

而那率先逃跑的折可求,却也是没跑了。虽然他有马,可是军阵一乱。折可求也是被乱军堵住了,尤其是他那一身盔甲,月光之下更是晃眼,好似黑夜中地一盏明灯。

那王进看的清楚,杀开了敌群,就直接来到了折可求的身边。

那折可求的功夫虽然不错,可却是还不如折可复,而那折可复也就跟刘打一个平手,而这王进却是不在林冲功夫以下的绝顶高手,力量又大。折可求慌乱逃跑之中,感觉有敌将杀来。随手接挡了王进一棍,当即吃不住王进的力气。手中的长枪,立时变作了飞抢。

不待折可求抖搂手的,王进已是顺手一棍。把那折可求扫到了马下,当即有跟随王进的护卫。就要一刀斩下折可求的头颅,好报王进的功劳。

王进却是及时地喊了一声:“抓活的!”

确实,王进若想打杀折可求,刚才那一棒只需再加上些许力量也就可以。何必还费这两道手。只是种师道有令,尽量抓活地,王进自然要网开一面。

一场混战,待到天明时分,终于落下了帷幕。折可存二次派出的三万来人,再次全军覆没。折可存呆呆的站在城头,简直石化在了那里。

而此时,李民营中,却是上演了亲情的一幕。折可大与折可复被抓,受到了折美鸾的探视。

折美鸾详细地把自家嫁给李民的缘由一说,折可复猛叹一声,也不知该说妹妹傻啊,还是什么的。可无论如何,却是知道了妹妹嫁给李民,却是为了他们这俩哥哥的安危,却是无论如何也怪不得妹妹了。

只是把目光看向大哥折可大说道:“哥!这事怨不得妹妹,咱们还是赶紧走吧。而今你我绑绳皆脱,我当奋力杀前,哥哥只需护住妹妹,当可逃回乐平。”

折可大半晌无语,最终长叹一口气道:“跑!却还哪里可?而今我军主力皆失,就算你我兄弟能跑回乐平,这乐平又能安稳几日?何况妹妹已经是人家的人了,虽说没有父母之命,可总算是有媒妁之言,拜了天地,行了正礼的。我等带这妹妹一跑,令其背夫失德,岂不是坏了妹妹的人伦纲常,这岂是我等兄长所为!”

折美鸾当即极为感动的喊了一声:“哥!”眼睛一红,险些哭出来。

而那折可复却是脑筋有些不够用的傻问道:“哥。难道我们不跑,就等着在这里杀头不成?”

折可大失笑道:“傻兄弟,咱们妹妹就是那李民的婆娘。那李民手下的大将,乱军之中,对咱们这些折家军将领都是擒而不杀。如今咱们都对他没威胁了,他又怎么会杀咱们。别忘了,他可是咱们的妹夫啊。”

折可复愈发的有些搞不清关系,迟疑的问道:“就算不杀,难道咱们就这么呆着?他可是叛军啊。”

折可大冷笑道:“叛军?自古成王败寇。咱们大宋的天下,还不是从柴家手中拿过来的。而今这李民,一统东南,连克朝廷大军,连种家军和方腊大军都归顺与他。我折家军一败,这朝廷门户洞开,李民也未必没有机会一统天下。等他占了江山,史书怎么写,岂不是由他。”

折可复当即有些眼睛冒光的喊道:“他能当皇上?那咱们妹妹不就是娘娘了。那咱们兄弟不也是成了国舅。哥!这买卖干的过,咱们跟他干吧。”

这折可复平生也就听亲哥哥折可大以及他们折家军这一辈大哥折可存的话,对那朝廷,却是没有多少好感与忠义。不反大宋,也不过就是出于折家军忠义世家的习惯罢了。

不过,此时那折可大却是瞪眼喝道:“胡说!我等反了,却把父亲置于何地!”

折可大一喝,折可复当即就蔫了,嘟囔道:“话都是你说的,现在却来训我,那你说怎么办?”

怎么办?若是有办法,折可大也就不头疼了。

说实在的,折可大此时盘算着李民成功的可能行相当大。毕竟大宋朝得精锐,也就是四方边军,六大将门。如今种家军已经投靠李民了,他们折家军也残了,老杨家有些没落了,老呼家也没有什么将才,就剩老曹家与老高家还有些根基。可却也未必就强过他们折家军与种家军。李民自然有极大地可能成就大业。若是此时跟了李民,那他们折家也能再创辉煌。

要知道,老折家,老杨家,那可都不是大宋的开国功勋世家。而是老赵家一统天下时,陆续国灭而投降老赵家的,如今老赵家快完了,改换门庭,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是,他们折家军,那在陕北,可还是有着一大帮的家眷呢。父亲一辈,更是忠义了一辈子,如何能累了父亲。

故此,折可大最终只能长叹一声:“算了,我等总也算是吃过朝廷俸禄。虽朝廷多有不仁,我等却也不可不义。而今妹妹既已嫁人,我等两不相帮,也就是了,先这么等着吧。”

折可复当即有些傻眼。

不过,这却是折可大的沉稳之处,反正有妹妹在,有这层姻亲关系,他们老折家怎么也不会绝后。待朝廷覆灭,他们折家军再重新复出,有这妹妹这层关系,在西北打上几场胜仗,他折家军依旧能站稳脚步。却是没必要背那叛主之命,更没必要让父亲置身于危机之中。

可与折可大相反,那折可求被俘之后,折美凤与他这一系折家人关系密切,乃自来探视安慰他。

那折可求在没有李民的时代,连金军都投降了,如今,刚刚经历一番生死,感悟良多。眼看不死,更有姻亲可攀,却是当即就降了。而且不仅自家降了,更是向折美凤要求觐见李民,保证能劝说哥哥折可存归降。

这折美凤得折可求认同,更是欢喜,当即把此事通过慕容博,禀明了李民。

李民随即传见了折可求。

折可求一见李民,当即拜倒,口中高呼:“罪臣折可求,不识天颜,冒犯了圣主。今得圣主仁慈,留得性命,感恩不尽,定当誓死投效。”

李民这两年也是被人拜的多了,早就适应了。当下虽然觉得这个折可求有些骨头软,可依然笑道:“折将军快快请起。本尊盼折将军归来,已是多日。今后我等一家人,本尊必不亏待与你。”

折可求闻听更是欢喜。

只不过,相对于折可大的两不相帮,以及折可求的一招就降。那折可适,却是车马明确的表明,折家军世代忠义,只有死,而无叛敌者。

别说,折美凤、折美鸾两姐妹劝说不行,就是那投降了的折可求前去相劝,都被骂了回来。

最终,就差李民亲自过去了。不过,李民却是知道,这种硬骨头,正在火气上,什么也听不进去,谁说也是没用。正经地先顿顿秀,而后等那折可存归降了,彼时再劝说这折可适归降,却是水到渠成。向折可适这种家族的中坚,家族的意志,绝对要大过个人的意志。

当下,李民随即派种师道与折可求前往乐平游说折可存。

那种师道和折可求来到乐平城门之际,那折可存还傻傻地站在城头呢。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折家军的主力,就这么荡然无存了。而且,只凭剩下的万余军马,以及这么一个算不得坚城的乐平,折可存也根本没有什么信心能挡得住李民大军攻城。

原本折家军无敌的心态,就这么突然间碎了。折可存甚至都想过就这么从城头跳下去。可乐平城中还有折家军的余部,那些活着的人,可还都指望他呢,他折可存还不能死。

而折家军的其余将领也是心志低糜,垂头丧气。更知道折可存正自火头上,也没人敢劝折可存下城休息。直到折可求与种师道出现在了折可存的眼前。

折可存只觉眼前一亮,有些不敢相信的想到:难道我眼花了,还是想疯了,可求怎么还活着,而且还回来了?

折可存连忙仔细再看,不是那他的亲兄弟折可求,又是何人。可是那折可求旁边的人又是谁?

折可存看的眼熟,仔细看了一番,却是他的老上司种师道,当下更是不敢相信。

不过,那折可求来到进前,眼看折可存在城头,当下大声喊道:“哥哥!大帅!我回来了!快开城门!”

第十六卷 第十四回 出击

“回来了,真的回来了。”折可存欢喜的命人打开城门,把二人接了进来。

可当折可存把兄弟折可求接入城中,随即二话没说就屏退了旁人,并请种师道一旁休息,径直把折可求叫道内室书房厉色问道:“你怎么回来的?难道你投降了敌军不成?”

这折可存可不是傻子,大晚上的混战,那都没有一个军兵将士能跑回来。这折可求失踪了一个晚上,今天白天到从敌营方向来了,还带了一个原本应该在另一路平定江南,如今疑似叛敌的老上司种师道来,这也太蹊跷了。

故此,折可存这才连招待老上司种师道都顾不上了,先把兄弟折可求叫到里面,问个清楚,即好保护折可求,也好明白那种师道在这个时候到来,到底是一个什么章程。

折可求闻言当即嬉皮笑脸的说道:“哥!瞧您说的,哪能呢。”

“哼!休要瞒我!不投敌,你如何能够活的回来。难道说,不是你投降了敌军,敌军让你回来劝降么?”折可存冷冷的说道。

折可求自小被这大哥训惯了。全没脾气,也不当一回事。依旧憨着脸说:“嘿嘿。我就知瞒不过哥。不过,哥您放心,我那就是一计,咱们好汉不吃眼前亏,我先假意投降了他们,而后借口说劝哥哥投诚,我这不就轻易的回来了么。至于降不降,我不得听哥的么。哥说降,我立马假降变真降,哥若说不降,我绝对跟哥奋战到底。”

折可求这番话,别管真假,可却也是让折可存极端的安慰。而且,折可存也愿意相信是真的,毕竟是几十年的兄弟了,而且还是亲兄弟。这折|奇|可求跟在他|书|身边,别看折可存老骂,可那绝对是爱之深责之切,内心还是护着兄弟的。而这折可求,别看对别人不咋地。可对他这个大哥,那也是没话说,从来都是跟他一个阵线的。

一时间,折可存感怀兄弟之情,也没了说折可求的心思。看着折可求叹了一口气,随即让折可求把李民军中所见,好好的说道说道。

当下,折可求连忙把从折美凤嘴里听得,以及他自己亲眼所看的,全都说了一番。而且,不仅如实说了,更是没有丝毫的夸大。甚至还稍稍的他听到地,尽量往小里说。

这倒不是折可求心存忠义,诚心破坏折可存对李民的认可。只是,折可求从折美凤嘴里听得那些李民军实力,却是实在太出人意料了。毕竟,李民一年多以前,那可是还没有什么兵力的。如今火成了这样,说出去了,也就那些老百姓信。其他人,光是把那些投降地捏成一个团,那都不够时间。就算成了,那也是散兵游勇,一盘散沙。

不过,单是李民率军来此的部分兵力,已经是足够震慑了,折可求就是想不信,却也是还不成。

故此,折可求还是信了七分。

只是,折可求更了解他哥折可存。这些没有根据的,连他都只信了七分的消息。传到他哥耳朵里,那非得是反效果。故而,折可求这才挑着他亲眼所见的,尽可能如实说,而没有他亲眼所见的,则挑着合理的说。完全把叙述的程度,把握在折可存的认可范围之内。

说实在地,这活,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要知道,那折可存可也是极端精通军略的,说小了没效果,说胡天了,那更绝对瞒不过折可存。也就是折可求这种从小跟着折可存,对折可存了解无比的人,这才能把握这个尺度。

而当折可求说完了被俘经过,以及在李民营内亲眼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感觉李民真有爱才之心,圣主之德之后,折可存半晌无语。

折可求偷眼打量着兄长折可存,也是有些猜不透哥哥是怎么想的。

折可存最终叹了一口气说道:“你果真看了那李民的骑军有三万之众?”

折可求当即点头不已地说道:“看了,看了。绝对有三万多,绝对的只多不少。”

折可存再叹一口气,再次确认道:“那李民果真已经一统了东南,而且还收服折家军,还水淹了童贯?”

“错不了,错不了。种师道那老儿,你也见到了,他都在李民的手下了。而且还是什么第九骑兵军的军长来着。他们种家军,能不投降么。而且,据说高太尉都来了,就在淮安守备,那童贯肯定死了。”折可求当即再次保证道。

折可存又叹一口气:“咱那妹妹真跟了李民,以及那个慕容博了?”

“跟了,跟了,一点不假。咱那俩妹妹,我都看到了,也没捆也没打的,都幸福着呢。对了,我这里还有两封信,是咱那妹夫慕容博,以及那圣主李民给哥的。”

折可存听那折可求连李民的尊称都挂在了口边上,当即又是叹了口气,可还是让折可求把那两封信逞了上来。

折可求先看了李民那封信,信中大意乃是李民久仰折家军镇守边陲,乃是国之栋梁。今大宋无道,四方皆反,调边军以御内,西夏虎视,国事危机,盼折可存以大局为重,助他李民,速速平定天下,安内御外。

折可存当即看地感怀不已。

要知道折家军就在陕北甘肃一带,世代与西夏军作战,自也是如那种家军一般,早就通过历代无数的血仇,与那西夏成了死敌。抵御西夏,捍卫边陲,几乎成了家传的使命。在此他折家军即将覆灭之刻,得到了李民肯定与招安。折可存若说不动心,那真是圣人了。

而折可存看罢李民这封信,打开慕容博这封信一看,却是苦笑不得。原本以为自家两个妹妹与李民和慕容博结亲,那就已经够糟的了。可折可存万万没有想到,他老婆慕容海棠,竟然也是敌军慕容家的旁枝,跟那慕容博还算是堂兄妹。这下,若是这些关系传出去,就算他折可存誓死不降,那也是摘不干净了。

折可求在一旁看的心痒,扒头问道:“哥,信上写的什么?”

折可存长叹一声,随手把这两封信,递给了折可求。折可求一看,当即嘿嘿笑道:“哥,没想到嫂子也是人家的人,这下咱们算是解释不清楚了。干脆咱们就跟了李民得了,咱要是在此时跟了李民,等李民平等了天下,那咱们可就都是开国元勋了。可比那老赵家立国之后,这才被逼投降效命强多了。而且,如今咱妹妹也算是李民的枕边人了。你看那老曹家,不就是跟皇家攀了姻亲,这才成了大宋第一将门了。咱们要是跟了李民,那可就是中华第一将门了。”

折可存被折可求说的也有些遐思。可折可存毕竟是折家军当代掌门人,却是不能光考虑自身,还要考虑老家的族人。当下训斥道:“胡说!莫要忘了我等的老家族人,尚在大宋疆域之内,莫要累了折家全族。”

此时这折可存的想法,倒是与那折可大有些类似。只不过,折可求却不是那折可复一般只擅武勇。对此,折可求深刻了解兄长折可存,却是早有考虑过了,当即不慌不忙的说道:“哥,这你就不用多操心了。莫要忘了,那西北,可不光是咱们一家折家军以及朝廷的军队。可是尚有种家军与姚家军等等豪族。如今,种家军已经投了李民,且现今坐镇西北的,也正是种师道的弟弟种师远。有他们在前,西北还有什么军马能威胁到咱们折家。只需哥哥遣人快马通报,咱们折家有了提防,联合那种家,姚家。一举占了西北,也是易如反掌。”

折可存闻听顿时心动。不过,还是有些不靠谱。当即带了弟弟,把种师道请入内室。有这折可求事先垫底,这折可存与种师道沟通地相当愉快。毕竟双方原本也都有交情,种师道更是折可求的老上司。而且,种师道更是率先投降的榜样。

折可存心动之后,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抹不开得了。再次敲定了一下李民如今的真实实力之后,随即也就把话题进入了家族防备宋军讨伐的上面。

说实在的,此时种师道派去老家的人,也是还没回来,毕竟从东南到西北,那也是不近了。就是八百里的急报,那也得跑上几天。何况种师道派去的人,还不能明着赶路,更不能二十里一座驿站,换一匹马地昼夜兼程赶路,再加上如今的路面不太平,这么些日子恐怕却是还没到地头。种师道对老家如何,也是很担心。

不过,种师道当然不能把这种对老家的担心摆着明面上给折可存看,当即安然笑道:“此事无需担心。西北边军,本就是你我几家组成。受童贯节制罢了。如今你我都在这里,童贯更是身死。西北有我兄弟在,足以震慑宵小。若是再得你家相帮,西北各地,尽入我等之手,正可献给圣主,立此大功一件。”

折可存闻言,当即安心。随即命人开开城门,全军外出投降。

李民得报,亲自迎接出大营,把折可存接入营中,折可存也是小小的自得了一把。

而随着折可存代表折家军的正式投效,原本左右为难的折可大,以及誓死守义的折可适,也是转变了态度,全都跟随折可存,跟随了李民。

李民随后传令还在怀玉山脉磨蹭的方腊军,快速赶来。

这方腊军领军赶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方腊手下的亲信,李民的内应娄敏中。

李民随即毫不客气的就收编了方腊军的这十万人。并把这十万人,与折可存残留的三万来人,混编一起,打散了,从中挑了三万精壮,补给折可存,组建了第十步兵军团。而其余十万人,则组成了十个辅军师,用以镇守地方。

可就在李民整军不久。才一个多月,李民按照高俅提供的消息,四下派出的密探,就已火速传来消息。

吐番出兵十五万,大理出兵十万,安南等国出联军十万,共计三十五万的大军,兵分三路,直奔李民的东南杀来。

李民帐下将领闻听,也全都是各自倒吸了一口冷气。

虽说李民如今的军马总数已经是不少。总兵力与那番国联军的总数也是相差无几,甚至还要多上几许。可这东南的地方太大。几处要地一分,腹内各地还要留点兵马剿灭盗贼、草寇,震慑流民,安抚灾民。李民如今可以机动调用的兵丁,真的是不多。

而且,如今折可存的第十步兵军刚刚组建,战斗力也根本不成一个样子。那十个辅军师,更是样子货。以这十几不到二十万的兵力,应对三十五万的番国联军精锐,即使是种师道和折可存这等的老将,那都是有些犯难。

朱武更是急速的推算不已。

反倒是李民仔细观看军情,却是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吐番兵发十五万,从天水进入宋境,取道四川成都,直奔东南而来。所过之处,奸淫摞掠,无恶不作。而大宋的地方官军,却因为朝廷的旨意,全都敢怒不敢言,百姓怨声载道。

不过,却也因此,吐番兵马行军缓慢。明显其意不在帮着大宋平叛,而是打着借兵大宋,帮着大宋平定内乱,合理进入大宋发财来的。

故此,比造这速度,吐番军兵待通过大宋占领区,正式抵达李民疆界,却是还需要三个月。

而除了这吐番,安南等国也是一样。他们的军事目地,自然也是不为了帮着大宋平叛,也是为了发财来的。

为此,这些小国,虽然各自兵力都不多,可为了能在中原发大财,能与吐番等国取得同样的好处,却是组建了联军。其中以安南国出的兵力最多,足有三万之众,其余的如万象国等,有出兵一万的,有出兵五千地,却也是凑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从河内起兵,直奔大宋邕州。

只不过,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不怎么好。除了山就是水很少看见人烟不说,如今东南之地皆都反叛。他们这些大宋朝廷请来的援兵,却是不被那些地方势力待见,却是没办法如那吐番一般,安安全全的掠夺中原百姓。

好在他们也不是真心帮着大宋来的,老百姓不安分的给他们抢,他们就硬抢,杀人掠物。简直就是趁着大宋内乱之际,借着大宋朝廷的口谕,强行入侵大宋。估计,就算没有大宋的请求,他们八成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而随着他们这种灭绝性的杀戮掠夺,东南邕州百姓,也皆是揭竿而起。或百十人,或千余人,尽皆组成了保卫家园的义军。

中原百姓,虽然面对朝廷正统,多是逆来顺受,可面对外侮之时,却是多有豪杰之士奋起,其百姓更是一呼百应。

故此,这安南等国的十万联军,却也是进程缓慢。没有两三月,光是那些邕州的义军,他们就灭不干净。那些当地人,若是钻进山沟,大宋的官军尚且奈何不得,何况那些不识当地地理的番国了。

而平定不了邕州,那些番国再是胡来,却也是不能不管后路的安危,就径直杀到李民的疆界来。

而最后的大理段誉的军兵,却是与吐番和安南等国联军相反,一路上与民无犯,共买共卖,快速行军。不仅行军的速度远在吐番,安南小国联军之上。素质更是强多了。

显然这段誉却是真心来帮大宋赵佶的。

而且,段誉此次为了帮赵佶,倾举国之兵,聚齐了十万兵马,出秀山郡,石城郡,直奔矩州而来,最多用不了一个月,就能抵达。

可如此一来,却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吐番、大理、安南小国联军这三路军马,虽说是联军,可并没有人居中调遣,统控全局。以至,李民虽然是面对三路军马的包围夹击,可实际上,李民却是用不着同时面对三路军马。

尤其是李民现今手下的主力,无论是慕容博的藤甲军,还是种师道的第九骑兵军,那都是高速移动部队,而且还是那种高攻击的主力部队。

李民完全可以主动截击他们,一路路的打。以优势兵力击溃一路之后,而后派辅军收尾,驻守,随即再调动主力攻打另一路。而且,这三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