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好女婿-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他苏家子弟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木饿得厉害,也没力气同这群族弟们喷口水,淡淡一笑:“等放榜之后就知道了。”
说完,一拱手径直走了。
看到苏木从容的表情,苏瑞声心中突然有些不安。良久,才哼了一声:“还硬撑,面子是别人给的,脸可是自己丢的。”
小蝶已经做好了饭,见苏木回来,忙问:“少爷,可饿了吗,题目难吗,考得怎么样?”
苏木:“一口气问了三个问题,等我喘口气再回答。”
忙喝了一口水:“饿了,题目不难,考得好。”
“什么叫考得好?”小蝶紧张起来。
“大概就中了吧。”
“什么叫大概?”
“还有三天就放榜,要等榜文出来后才知道。”
第17章 内定头名
县试三天以后之后放榜,但考卷则要在今晚审完,然后排出名次。
赵知县本是进士出身,身上自然而然带着一股文人的书呆子气。县试本就马虎,他也不想在这上面费太多精神,索性就将礼房的高师爷喊来,让他拿出实现拟订的录取名单,将这些卷子都挑出来。如果文章作得还成,就录取了。
他所需要做的不过是排排名次而已,一方父母,代天子牧民,些许小事自可一言而决。
高师爷很快拿出一个六人的名单,道:“县尊,这是清苑县今年参加县试的六家缙绅优秀子弟的名单。按例每届县城试要录取十名童生,剩余四个名额则留给寒门士子。”
倒不是知县收了这六家人的好处,实际上,明朝政权不下县,一县城父母官,无论是施政还是管辖地方,都需要地方豪族配合,这也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赵知县点点头:“留四个名额给寒门士子也是应该的,我也不看名单了。你将这六人的卷子提出来,然后再另选四份还过得去的卷子,将榜单写了。”
高师爷:“今期六家乃是黄、杨、陆、苏、刘、马,六家报上来的子弟的文章卑职已经看了,还成。另外四张,也都挑选出来了。”
赵知县突然想起一事,问:“苏家的那个子弟是否是苏木?”
高师爷:“苏家这回报上来的却是四房的一个。”
赵知县:“这事倒是怪了,苏家的子弟年年来考,本县也是知道的,子弟中倒没有什么人才。只这个苏木诗词了得,文章也做得老辣,别说童子试了,将来中个秀才也是有可能的。这样的人物换成别的家族,从小就得细心呵护栽培。这个苏家倒是有趣,反推举了另外一人,真是有眼无珠。”
他倒是有些替苏木不值,一时好奇,命高师爷将苏家另外一人的卷子拿来,一看,卷子做得很是一般,心中便是一阵腹诽。
高师爷见知县面色不虞,笑道:“县尊大约不知道,这个苏木本是苏家长房子弟。父亲在三年前去世,刚服完丧。如今,苏家大小事务都由三房、四房把持,大房颇受排挤。”
赵知县:“原来是这样?”
高师爷:“县尊已经取了苏木,要不,索性也将苏家这个子弟一并取了。”
赵知县心中不快,苏木不也是苏家子弟,已经中了一个。六大家每家一个子弟,那是大家已经达成的默契,再多取一个岂不坏了规矩:“本县为国举贤,看的是道德文章。这张卷子无一可取之处,怎能胡乱点了。”
说罢就随手扔到一边。
高师爷会意:“县尊说得是,卑职这就去写榜了。还有事请大人示下,这前三如何定?”
“照旧,前三中得选两个寒门出身的和一个缙绅子弟,头名就给苏木吧。”
“大人没有选苏家报送上来的那人,又让苏木当了头名,是否有些不妥,不如压一压,排在七八名左右。”
赵知县冷笑:“苏木的文章在词句上虽然还有些问题,可放在本县却是头一份,若他不能得第一,如何叫人心服?”
他心中冷哼一声,苏木那首诗作得如此之好,加上又才二十岁不到,以他的才气,将来定然能在北直隶士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小子也是稀里糊涂,参加科举,竟然不带笔。若换成其他人早将其赶出考场。偏偏本大人慧眼识真金将他放了进去,果然,就考了个头名。
传出去,自是一桩让人津津乐道的雅事。
麻辣隔壁的,好端端一桩士林佳话,难道就因为这个狗屁理由给毁了?
这个高师爷当真是不解风情得紧。
……
苏木莫名其妙地参加了这场县试,早先已经打听得清楚,要在后天才能放榜,至于府试责是在两个月后的四月份。
他并不认为自己能够在科举场上走多远,也不放在心上,即便心中已经笃定能够过这一关。
县试考场上答题答得如此艰难,让他突然对考试有些畏惧,再不肯去受这个折磨,更别说学别的士子一样青灯苦读,熬一个未老先衰。
家里已经穷成这样,顶着一个苏家大少爷的名头,若还是挨饿,传出去岂不被人笑死。
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尽快赚些钱来,改善自己和小蝶的生存环境。
不过一时间他还是找不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一来是没想到一个好点子,再则,也没有本钱。
所以,休息了一晚上之后,他决定还是去县学见见韶先生。这老头是地方文化名人,妥妥的上层建筑,同他搞好关系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大有好处。若不去,得罪了他,以后免不了有许多麻烦。
据韶泰说今天是他开课审县学庠生的日子,要开一堂课,让苏木过去旁听。
苏木也不好不去,吃过早饭之后,磨蹭了半天,这才逍逍遥遥地过去了。
县学的痒生都有秀才功名,每月都会在县学领取一定数量的廪米补贴生活,这也算是国家对寒门出身的士子的一种福利。按照明制,进学之后的生员每月有六升米。不过,这个数字通常也只停留在纸面上,从中央到地方,这可怜巴巴的廪米经过无数人手,不断被飘没。
刚开始还加进去一糙米和沙砾,到县一级,索性连数目也对不上了。
尤其是在北方经济不发达的县份,县学的经费紧张情况一直很严峻。
苏木寄在县学上那六十亩水田,因为挂考在官学,也不用交税,每年都有不少节余,算是解了韶先生的燃眉之急。
县学的生员们都有秀才功名在身,也不需每日到这里来读书。可白白吃着国家的教育补助也不是那么容易,每月初一、十五两日都要到县学来听一堂课,接受教谕的考核,称之为月考。除了月考,每年年末还得接受一次年考,若成绩不过关,除了要接受惩罚之外,还得被开革出县学。
这个月因为有县试,县学的考核就推迟到今天。
苏木来的时候,考核已经结束,走进县学的大堂,就看到三个秀才规规矩矩地站在韶先生面前受教,一脸的郁闷,估计是刚才考核没有过关。
据苏木以前的观察,韶先生乃是一个古板之人,对自己也严厉,这些秀才落到他手里,还能好了去?
却不想,韶先生反叹了一口气,和颜悦色地说:“你们三人本师也是清楚的,去年刚进学,又是寒门出身。正因为如此,自该比别人家多些功夫才好。你们能够考取秀才功名已经不容易,能够进学更是艰难。年考时若因为成绩不好,被开革出县学,为生计而奔走,还有什么精力读书上进?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三个秀才又是感激,又是惭愧,连连作揖,俯首听教。
“下去把,马上就开课了,用心些。”韶先生一挥袖子,让三人回到方位上去。
看到这一幕,苏木心中愕然。那日在县衙报名的时候,这个韶先给他的印象是个古板苛刻之人,可没想到对穷学生却是如此和气。
如此看来,韶老夫子到是个善良之人。
心中顿时对韶泰大生好感,就找了个僻静的座位听起课来。
反正也是走个过场,熬上一个时辰,就回家去。
可这一听,倒听出些趣味来。
第18章 你跟我走
前世也是教过学生的,对于古人如何教学,苏木还是非常好奇的。本以为韶老先生教起学生来必然是之乎者也摇头晃脑,作为一个现代人肯定会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可没想到这一听,居然完全听得懂。
一来,他本就是研究这个的。二来,这具身体的前主人虽然有些呆傻,可在父亲的严厉督促下,花了十几年功夫将四书五经囫囵吞枣生生地背了下来,韶泰刚一开讲,苏木就能在第一时间找到出处。
今天讲的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这句话其实很简单,说的是君子修身,慎其独的好处。
还别说,韶泰的学术水平真不错。短短十几个字,这老先生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居然讲了将近半个时辰,然后又让学生讨论。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就有学生道:“润,是华美。广,是宽大。胖,是舒展的意思。人若富足,自然用度充裕,而华美其屋,人若有德,自然诚中其外,而华美其身。”
又有人道:“有德之人,心中没有渐沮,自然广大宽平,其发于四体,亦自然从容舒展,涣然是个有德气象,所谓润德其身者如此。”云云。
韶泰不住点头,用欣慰的目光看着学生们:“与治同道,与乱同事,都在一念上分,是个初发动的机栝,诚不可不慎也!”
苏木听得好笑:不就是个心宽体胖,没有思虑之人,自然要长肉,简单的一个道理,却鸿篇大论了半天。还有,众人所讨论的,有德自然有财,就能发财,简直荒谬。说提高自身修养就事论事即可,偏偏要拿些好处出来诱惑,儒家的学说,有的时候也功利得紧。
他心中思索,若换成自己来解释这句话,其实也很简单:德性虽然不能给人现实的利益,可却能改善身心,让自己心胸开阔,不局限于蝇头小利。有了这种心态,做起事来就会具有开阔的眼界,必然有一番成就,所谓高度决定视野。
在心里将儒家经世致使用的学说和现代人的理念逐一对照来看,还真有些意思。
如此,这一堂课听起来倒也不显得那么枯燥,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
韶泰放下手中的书,喝了一口已经冷透了的茶,最后说:“下一课定于本月十五日,回过头去讲‘邦畿千里,惟民所止’那一句。”
大约是有些意犹未尽,老父子接着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应该使人民安居乐业,反过来说,只有有人的地方才能构成国家。因此,国家应该以人为本,君王绝对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间听到“锵”一声。
然后是愤怒的叫声:“无君无父,这是要反了吗?”
众人都是一惊,同时回头看去,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学堂的门口站着两个军汉,一高一瘦,腰上都挎着一把腰刀。
高个子那人大约十七八岁,一脸稚气,已经将腰刀拉出一截,露出半截锐利的刀身。
学堂里顿时一静,同时用看神经病一样的表情看这高个军汉,面上全是鄙夷。
苏木看得心中也是一乐,这家伙还真是莫名其妙。韶泰刚才这句本是圣人之言,而且他口中的人民二字可不是屁民,而是士。明朝本是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而君权确实也没办法凌驾于官僚集团之上,不但如此,皇帝还非常受气。
即便到了清朝这种高度中央集权的朝代,君主表面上还是要做出一副与文人共有天下的假象,比如雍正在殿试的时候就以这句话作为考题。
这个军汉拿着着一句话就叫嚷着无君无父,纯粹就是上纲上线,没事找事,显然是个没文化的粗人。
韶泰心中虽然不悦,却自重身份,鼻子里哼了一声,却不说话。
那矮个军汉见高个子乱说话,吓得面上变,喉结咕咚几下,然后赔笑着施礼:“韶先生,这厮是新人,不懂得说话,你老人家大人不计小人过,别跟粗人一般见识。”
忙拉了高个子一把:“大个子,还不向先生赔礼?”
叫大个子那人,抓了抓头,满面的疑惑,嘟囔了几句,就拜了下去,显然有些不服气。
“罢了,起来吧,你们是胡百户百户所的?”韶泰摸了摸胡须。
矮个子军汉:“回韶老爷的话,正是,百户派小人等过来问你老人家……”
韶泰摆摆手,“等下再说。”就让庠生们散了堂。
见众人散去,苏木上前同韶泰告别,正要离去,韶泰却将他叫住,说是等下有话要说。
苏木无奈,只得立于一旁。
等人都走尽,韶先生才问那矮军汉:“说事。”声音尽显威严。
矮军汉赔笑着将一大包礼物奉上:“禀韶老爷的话,我家胡百户大人说了,想请你去胡家坐馆,提携胡家子弟,这是今年的束修,还望老爷收下。”
韶泰哼了一声:“胡百户本是军户,他族中子弟都有军籍在身,将来又不能科举入仕,念什么书?”
矮军汉更是局促:“韶老爷大约还不知道,我家胡老爷以前本不是军户,后来娶了我家夫人,这才继了百户军职,胡家子弟可是农户。还有,我家老爷说了,有什么类那个类……”
矮军汉有意讨好韶泰,想在他面前拽文,可想了半天,无论如何也想不起这个词来。
一张脸顿时憋得红了。
原来,胡百户本是破落户出身,早年穷得狠了,这才一咬牙当兵吃饭。此人又颇有心计,用了些手段讨了上司欢心,这才做了人家的女婿,顶替了百户军官的位置。
他这几年生意做得大了,手中缺乏人才。又有意提携家中子弟,这才兴起了给族中请一位先生的念头,这才求到韶先生跟前来。
韶泰忍俊不禁:“有教无类。”
另外一个叫大个子的军汉这才叫了一声:“正是这个字。”
韶先生:“若是请馆给族中子弟发蒙,本县也有不少有功名的秀才。本教谕可以给你家胡百户推荐一位。”
大个子又叫道:“我家老爷说了,你是咱们保定最好的,除了你不请别人。还有,刚才先生讲的课,咱一句也听不懂,肯定是个有大学问的。换别的人来当先生,我不服。”
苏木和韶泰互相看了一眼,都笑起来。
矮军汉被大个子抢了话,不满地看了同伴一眼,又赔笑道:“韶老爷,我家老爷说了,听闻县学经费短缺,愿意每年资助三十两白银。当然,韶老爷的束修另算。”
“我缺区区几两束修吗?”韶泰收起笑容,冷哼一声:“你们胡百户有意兴办文教,倒是一片热忱,我也不好冷了他的心,你们回去吧,东西我收下了。”
矮军汉大喜:“多谢韶老爷,多谢韶老爷,小人这就回去报喜了。”
大个子抓了抓脑袋:“韶老爷,你究竟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啊?”
矮军汉大惊:“大个子,别乱说话……你这个笨蛋,竟然对韶老爷无礼,还不快快跪下赔罪。”
“免了。”韶泰此刻已经知道这大个子就是个夯货,也不计较,语气缓和下来:“回去对胡百户说,等县试发完榜,我就过去。”
两军汉这才欢天喜地地告辞而去。
苏木在旁边站着听了半天,早就不耐烦了,上前一施礼:“恩师将学生留下来,可有吩咐?”
韶泰:“子乔,你县试的文章为师已经看过,大概意思和格式都是对的,老成稳妥,叫人挑不出错来,今科肯定是中了,即便是四月份的府试也大可去试试。不过,若要想在科举一条路上有所成就,还需多读书。听人说你以前一直患有痴病,最近才算好完全。别的童子六岁发蒙,十年寒窗下来,到你这个年纪,提笔能文,脱口成章,却不是你能比的。”
道理说得对,苏木心中深以为然,就基本功而言,自己还真没办法和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相比。在老夫子面前,他也只有俯首帖耳聆听教训的份儿。
韶泰的语气并不因为苏木的恭敬而缓和下来,反更严厉:“就你那张卷子来看,虽然写得还成。可看得出来,其中却用了不少心机。比如有些词句细节方面,本一个字就能将意思说尽,你却故意放过,顾左右而言他。想必是学业不精,不知道该如何写,有意识地回避了。作文作得如此油滑,有违圣人之道。”
苏木有些骇人,他不会用文言文写作,为了避免出丑,这才不得已而为之。却不想韶泰的眼光毒辣至此,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是自己的短板,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先生教训得是,学生以前从未进过学堂,学养不足,惭愧。”
估计是很满意苏木的坦诚,韶泰道:“知耻而后勇,你也不过十八九岁,就算现在开始读书也不迟。赵知县也是四十出头才中了进士的,你还有大把的光阴。为师要去胡百户那里做西席,你也一并过好了。以你的文章和才气,若从头学起,三五年之内未必没有造就。此事就这么定了,下去吧。”
从县学出来,苏木心中很不以为然。
读三五年书,还是算了吧。与其将时光浪费在皓首穷经,过科举这条独木桥,还不如干写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家里都穷成这样,别说三五年,只怕三五月都挨不过去。
读书固然是一件好事,我眼前的情形,挪大一个保定府还安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吗?
反正我今天已经来过县学了,场面已经走到,至于发榜后去不去胡家的私塾。
谁在乎?
第19章 呆子出名了
穿越到明朝已经一星期了,随着苏木对这个社会的进一步了解,对于将来的发财大计,心中大约也有些眉目。
借鉴后世的几个商业案例还不容易,惟独缺少本钱。也不需要太多,只十两银子,他就有信心在未来一年来翻上一百倍。
可要从那里去弄这十两银子呢?
在后世的古装电视连续剧中十两银子也许不算什么,那些才酒搂客栈里吃饭泡妞的大侠们出手就是上千两,给伙计的小费少于一百两,都不好意思报上自家名号。
等到了明朝他才知道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却是如此的惊人,打个比方,在北京的人市场里,五六两银子足以买到一个上等的丫鬟。十八芳龄眉目如画不说,还得上得厅堂下得了厨房。
普通人一年下来也不过几两银子的节余。
二三十两的身家,在保定起码是个中下人家。
折合成后世的人民币,一两银子怎么这也能抵一千快钱。在南美洲白银没有大量输入中国的现在,价值只怕更高。
正苦恼,还没等他想出怎么去凑集起步经费,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冒把他给放到了。
二月间的天乍暖还寒,苏木现在这具身体本来就弱,一个不小心就受了凉。
病得倒是不重,吃了一剂汤药,在床上躺了两日,总算彻底恢复过来。
当然,这其中同小蝶细心照料有莫大关系,小丫头这两天明显地瘦下去一圈。
今天是县试发榜的日子,苏木本打算去看看的,可小蝶瞪了他一眼,说少爷现在病成这样还如何出去,就让我替你去看吧。
苏木笑问:“你识字吗?”
“不识字难道还不能问?”
苏木身上还有些发冷,想了想,反正自己已经中了,只不知道名次而已。他对科举兴趣不大,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今天的太阳不错,晒得人暖洋洋的。
苏木索性就批了衣裳在苏家逛起来,还真被说,苏家书香门第,老宅建得不错,很大,也很雅致,让苏木有一种逛公园的感觉。
当然,家里人对他依旧是一脸的嫌恶,苏木也懒得理睬。
等到将院子逛完,小蝶就一脸兴奋地回来:“中了,少爷中了。”
“恩?”
“第一名,是第一名。我就说,咱们少爷是读书的料,没准将来还能中个大老爷呢!”小蝶高兴得一张小脸都红透了:“刚才县衙门已经将榜文张贴出来了,旁边是中试的书生们的卷子。围了上百人,我挤进去一看那榜文好生奇怪,上面写满了名字,做圆圈状。”
“那叫轮榜。”
“对对对,就是这个名字。可我不识字,只得拉了一个书生,说了少爷的名字,问中没有,是第几名。没想到那书生一听到你的名字,立即哎哟一声,原来你家少爷就是今科县试头名苏木苏子乔啊,久仰,久仰。”
小蝶意气昂扬,满面都是骄傲:“少爷你是没看到那场景,一听到我报出少爷你的名字,周围的人都大声喝彩,说你的文章他们已经读过,当真是又老辣又妥帖,在本次考试的卷子中鹤立鸡群。少爷,你这下是出大名了!”
苏木却没有任何兴奋的感觉,不过是一场县试,真比拟起来,只相当于后世的中考,得了第一也没什么。自己在前世什么样的考场没进过,考试经验在这个时代可谓丰富异常。
虽然在文言文写作上还颇不顺手,可格式和文章大意却叫人挑不出任何错,就算考官想扣分,也无从着手。
像这种不出错就能过关的低级别考试中了不奇怪,不中才是有问题。
苏木:“不过是一场考试的头名而已,县试三年两考,期期都有人拿第一,也不希奇。”
小蝶是兴奋得有些胡乱了:“少爷你想啊,你以前乃是我县有名的呆傻之人,从来没参加过科举。这回第一次进考场,轻易地就中了头名。一个傻子将五十多名书生给比了下去,五十多个考生的同窗、家人又有多少,今天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你的名字还不一传十、十传百传开了?”
苏木心中郁闷,自己以前的那个呆子名声只怕不会因为自己得了头名就消失,反而会越发地响亮起来。
想到这里,他也没心思游园赏景,闷着头就要回自己的小院。
刚走到苏家老宅的大门口,突然间就听到有个声音叫起来:“哎哟,这不就是中了头名的苏呆子吗,那天在县学里见了你,却没朝那上面想,竟然是你!”
这声音很响亮,显得很是唐突。
苏木现在最恨别人喊自己苏呆子,心中不快,抬头看去,却是一惊。
原来说话这人竟然是那日在县学里见过的那个大个子军汉。
却见大个子和那个矮个军汉正站在门口拉住一个苏家的下人问话,三人对着苏木一番指指点点。
苏木知道这大个子本是个粗人,也不再生气了,笑着拱了拱手:“原来是你们俩,幸会!”
矮军汉慌忙回礼:“原来是苏公子,多有得罪,还望不要放在心上。”
大个子却瞪大眼睛上下看着苏木,就好象在端详稀罕物件:“原来你就是苏木,竟得了第一,难怪,难怪我家百户老爷看上了你,要让你……”
矮军汉大惊:“大个子,别乱说话!”
大个子慌忙用手捂住自己嘴巴。
苏木大为奇怪,这个大个子话中有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目光甚是奇怪,我怎么又种不好的感觉?
正要问,一个下人从里面出来:“二位军爷,三老爷有请。”
苏木也不好拉他们问下去。
※※※
“什么,苏木竟然拿了县试头名,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此在苏家的大厅堂里,苏三老爷正和苏瑞堂,苏瑞声两个儿子坐在一起。苏瑞声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猛地站起来,一脸的不可思议。
苏三老爷则抚摩着胡须,一脸的疑惑。他也是刚才得到了这个消息,觉得这事有些看不透,就叫两个儿子过来商量。
本来,他对小儿子期许甚高,很想听听他的意见。却不想苏瑞声只是大声咒骂着发泄,根本就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他对于这个才学还算出众的儿子有些失望,就将目光落到老大的脸上:“瑞堂,你怎么看,难道说这个呆子突然开了窍?”
如果这样,倒不可不防。
苏三老爷自从做了族长之后,这些年使了许多手段将公中的财物收归三房私有。
苏家本是个大家族,按照礼制,自己百年之后,这个族长的位置肯定要还给大房。如果苏木的呆病好了,将来作了族长,一查,三房免不了有许多麻烦。
当然,如何苏木依旧呆傻,这个族长的位置将来也轮不到他。
“他怎么会开窍,一个傻子,白痴,笨蛋!”苏瑞声又开始骂了。
苏瑞堂眼睛里闪过一丝不为人知道的得色,恭敬地回答:“父亲,儿子认为苏木的病可能还没好,他这次能够拿第一,怕是有原因的。”
“哦,这样,说说。”
看到父亲鼓励的目光,苏瑞堂更是振奋,分析道:“父亲大人忘记了,苏木可是将他名下那六十亩地寄到县学名下的。得了他的好处,韶先生自然要投桃报李,县试本就不正规,考得马虎。提前泄题,或者索性代他将卷子事先做好也是有可能的。况且,苏木现在可是韶先生名义上的学生,若中不了,对他的名声须有妨害。”
苏瑞声也高兴地叫起来:“肯定是这样的,大哥说得没错。”
苏三老爷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原来如此,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苏瑞声叫了几声,又哈一声:“呆子科场舞弊,咱们一旦报上去,只怕立即就要被投进监狱了,父亲,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府学……不,给北直隶学政衙门举报?”
苏瑞堂用看神经病一样的目光看了弟弟一眼,心中好笑:你口口声声喊苏木是傻子,我看你才傻到家了。县试和府试本就是个过场,这已经是官场的潜规则,你要往上报,不但害不了苏木,反将韶泰和知县得罪到死。破家知县灭门的知府,到时候不但你,只怕我们苏家也要跟着倒霉,还好父亲不是个老糊涂自然不肯由着你胡来。
果然,苏三老爷脸一板,怒道:“举报,举报谁,你想去告赵知县舞弊?你若真做出这种混帐事,我立即将你逐出家门,免得牵连了家人,滚!”
苏瑞声被父亲骂得面容苍白,怨毒地看了大哥一眼,恼怒地退了下去。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来报说胡百户家又派人来了。
苏三老爷看了苏瑞堂一眼,嘿一声笑起来:“这个胡百户也是势力,以前我们要将苏木倒插门过去,他嫌人家是傻子。先听说得了第一,却求上门来了,等下得拿捏他们一番,将这个面子争回来。”
苏瑞堂今日在父亲面前大出风头,正得意,当下就笑道:“父亲要拿捏胡家本是应该,不过这儿子听说胡百户可是一个奢遮人物,只怕没那么好低头的,弄不好还要搞出些名堂来。”
苏三老爷想了想:“为父也同胡百户打过几次交道,他这人是个粗鲁军汉,又有小人的狡黠,搞不好真会如此。”
“我们不是急着将苏木给打发出门吗,倒不用同胡家翻脸。”
苏三老爷点头,就叫人将胡家的人请进来。
果然,正如苏瑞堂所说的那样,胡家果然弄出新的花样来。
第20章 薪水标准
“三老爷要见我,究竟是怎么回事?”苏木裹了裹身上的衣裳,感冒已然全好了,可身子还有些弱,到晚间却有些冷。
来带话的那个下人正是苏三老爷的心腹,难得地挤出一丝笑容:“大少爷去了就知道,应该是好事。”
苏木同小蝶说了一声,跟着去了苏家大厅堂。
他心中奇怪,上次开宗祠,自己将六十亩地寄挂在县学,已经将家中的人得罪到死。家中之人对自己的态度比往日还恶劣些,今天却怎么如此热情,难道是因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