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好女婿-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随侍天子这么多年,陛下什么秉性,难道还不清楚?”

“是是是。”关知府这才安了心。

苏木又问两人,为这一仗准备得如何了?

关知府回答说前一阵子苏木给大同府拨了许多赈济款子,如今已经全部到位,如今府库充盈。

谢自然说他那边已经将大同军户统合完毕,大同府一同有十来个千户所,以每镇抽调五十个精锐计算,他手头已有五百来精壮士卒,装备也和边军中的亲兵不相上下,将来上来战场,也是一股可以倚靠的力量。多亏得关府君那边挪借了上万两银子,这才将这支军队组建起来。

话虽然说得简单,可苏木也知道要筹建一支新军需要付出多少心力辛劳,看了看谢自然已经被风霜吹得发黑的面庞,苏木忍不住点了点头:“辛苦了。”

有这支队伍在手,将来若使用得当,未必不能在战场是起到关键作用。

只可惜,胡顺没来山西。

不过,苏木并不担心。锦衣卫可皇帝的亲军,锦衣卫指挥使钱宁都来山西了,他能不来吗?

而且,按照制度,天子亲政,锦衣亲军要立在皇帝大旄下做护卫的。若皇帝有个好歹,一君皆斩。

山西战役苏木筹划已久,以前也和胡顺交代过好几次。只要自己这个老丈人不傻,只要正德微服出寻的消息一在京城传开,他肯定会第一时间骑快马来大同的。

这事的关键还是谢自然在段时间内组建出一支强军来,战场之上,真刀真枪,只有确实掌握一支部队,才能谈得上其他。否则,就算苏木再先知先觉,呆在中军大帐耍嘴皮子,也捞不到半点功绩。

想到这里,苏木才真正的安心了,道:“君服,有时间将你手头那只军队集结起来,让我看看。”

谢自然:“是,恩师。恩师若要看,随时都可以。”

见苏木不解,他解释道:“一般来说,卫所兵都是自己训练的。不过,学生一想,若是任凭他们自己训练,等到战时再集结,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又派得上什么用场?所以,学生早在两个月前就将军队集中在一起打散重编,如今正驻扎在白登山,称之为白登营。”

“啊,原来部队在白等山啊。”苏木心叫一声错过了,笑着说:“早知道,我进大同之前就先去班建侯的千户所看看了。”

正说着话,一个兵丁匆忙跑进来,跪在地上一磕头:“见过三位大老爷。”

谢自然:“什么事?”

兵丁说话都不囫囵了,道:“大老爷,出大大大……大事了……当今万岁爷竟然来了大同……要召集召集官员们说话……”

谢自然一笑:“陛下亲征一事,某早就知道了。”

兵丁:“知府衙门来人说,陛下诏关知府问话。”

“没其他人吗?”

“没……其他人……”

谢自然官职不高,他这个都司又不是要紧职位,皇帝不召见自己倒不意外。不过,恩师……

看到他疑惑的目光,苏木也不解释,微笑道:“我成天呆在陛下身边,也不需要单独召见。等到晚间,我自去见万岁。”

谢自然恍然大悟:“那是那是,恩师可是天子近臣。”

苏木摸了摸下巴,沉吟:看来,等下还真要去见见正德,无论怎么说,山西我是呆定了。

第861章 你怎么来了

在谢自然衙门安顿下来,美美地洗了个澡,换了身衣裳,苏木这才坐了轿子去大同镇总兵官行辕。

大同城中有三个政府机构:大同镇、山西行都司和大同知府衙门。

其中,大同镇总兵官行辕规模最大。

毕竟,作为九边重镇之一,大同镇所辖有九万兵马。而且,这次对鞑靼作战,大同镇军很有可能是主力。

到地头一看,大同镇总兵官衙门大得惊人,占地至少二十亩,门口摆放着两头青石狮子,再加上巍峨的大门,显得非常威严。

下了轿子,还没让门丁去通报,就看到一个四品官颤着身子从里面出来,腿软得好象站不住的样子。

就有两个衙役非常迎上去:“府君,府君,你怎么了?”

苏木定睛看去,才发现这人是关继宗。

不对,好象有什么地方不对。

又仔细一观察,才发现这个关知府竟然染了头发。大约是来的比较急,他头上的染料还没有干,将身上的大红官泡弄得一塌糊涂。

看他怕成这样,显然是被皇帝给呵斥了一顿,搞不好还丢了官职。

苏木心中一惊,忙迎上去:“关大人,你究竟是怎么了?”

关知府见是苏木,这才回过神来,颤抖着,用带着哭腔的声音道:“天子圣明,体恤老臣,赐了下官一匹锦缎,圣恩深重,圣恩深重啊!”

说着,眼泪就落了下来。

苏木心中一松,又问了半天,这才知道。原来,正德一路上看到流民都得到了妥善安置,这么大兵灾,大同府竟然没冻死饿死一个人,心中欢喜,刚才接见关继宗的时候很是夸奖了半天,倒没有注意关知府染了头发。

苏木:“竟然如此,那就好,那就好。”他心中也是欢喜,关继宗如今可是他的人,受到皇帝奖励,自己也替他高兴。不过,为了关继宗赈济流民一事,为了帮谢自然筹建新军,苏木可是老了脸皮跑了好几次户部和兵部为他们要来了不少赈济款子的。

他又开玩笑问:“关大人,你这头发怎么变黑了?”

被苏木安慰了半天,关继宗的情绪总算平稳下来,听他这么一问,不觉老脸微红:“用了白蒿,现在是冬季,只能用这种东西。否则,头发还会更黑。《千金翼方》中就记载了若干染黑须发的药方,如生油渍乌梅,常用敷头良;黑椹水渍之,涂发令黑;以盐汤洗沐,生麻油和蒲苇灰敷之。”

苏木大笑:“府君渊博,苏木佩服。”

大笑声中就走到门丁前,说明自己身份,叫他们进去通报。

不一会儿,门丁过来说,陛下说他可以进去。

正德皇帝为人随意,没那么多讲究,进总兵官行辕之后,直接坐在签押房里视事。

等苏木进了屋,就看到里面好多人,看模样,都是带兵的将官。

门口则是几个侍卫守着,苏木是天子近臣,也不用通报,就放他进去。

签押房本不宽,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人,显得甚是拥挤。

正德皇帝正提着笔在写着什么,见苏木进来,眉毛一扬:“你怎么来了?”

苏木:“大将军不是说过,苏木可以自回京城,也可以入大将军幕府参赞军务,苏木选择来做这个参赞,为大将军效力。”

听到他自报家门,又是当今海内第一名士苏木,几个将军都是神色一动。

正德冷冷一笑:“你一个书生也想在沙场厮杀?”

苏木也不废话,径直走到御案后面,提起一支笔:“大将军可有军令起草?打仗的事情苏木或许比不上大将军,但说起提笔写文章,却是要略胜一筹。”

正德一呆,倒是拿苏木没有办法。

想了想,道:“写一份军令下去,通知六边军马,从即日起所有军令皆听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节制。”

苏木蘸了点墨,一挥而就,一篇军令写好,又一伸手:“大将军,你的玺印。”

正德无奈,指了指案上的一方小玺。

苏木盖好印,递给一个书办:“发下去,十万火急。”

正德皇帝:“再写一道命令,勒令各镇兵马务必在十五日之内抵达既定战场,若有拖延者,斩!”

苏木却停笔不写。

正德皱了一下眉头:“怎么了?”

苏木:“是否要加一句必须瞒过鞑靼人耳目?”

正德突然抽了一口冷气:“说得好,就这么写。”他好象也意识到苏木话中有话,隐约把握到什么。

于是,一道道军令如流水一样放了出去,这一忙就是老半天,苏木总算就手头的事务处置完毕。许多年没有随侍驾前,苏木突然间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正德心中也是一震,突然发现有苏木在自己身边,很多事情处理起来都是十分顺畅。无论是军政还是民政,只要他提上一句,苏木就好象立即就明白他接下来想做什么,根本不需要将话说透。而且,军队的可用之兵,粮秣数量,山西的山传地貌好象都装在他心里,写命令的时候,想也不想,直接就能报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其他几个将军见苏木如此了得,面上全是敬佩,回话时也多了几份恭敬。

正德面容逐渐和缓下来,心道:这个苏木不愧是我东宫出来的,他的脸就是朕的脸面。朕这次亲征鞑靼,六边军官们口头虽然不说,心中未必服气,这次就叫他们看看咱们君臣的手段。

说句实在话,正德这两年早就想过要同苏木和好了。私底下寻思,朕现在也只有苏木一个可以掏心窝子说话的人了。可是,刘伴那事,苏木做错了。问题是,他又不肯在朕面前认错,难不成,让朕给他认错,难不成刘伴就该死吗?

这次,无论朕在一路上如何冷落他。可苏木还是选择来大同,这说明他心中还是有朕的。

能够和他并肩作战,却是一件好事。

想到这里,正德心中既难过,又有点高兴。

心中叫了一声:罢,罢,罢,以前的事情就不提了,反正刘伴也活不过来。难不成,朕失去了刘伴之后,如今又要失去苏木这个唯一的朋友?

“大将军,这是你的玉玺。”苏木将小玺还了回去。

正德眉毛一耸:“你是本将军的参赞军务事,这方小玺你就留在手头,也好方便做事。”按照制度,皇帝或者一军大将都有单独的掌印官,以方便处置日常事务。而担任这个掌印官的多半是最最亲近的幕僚或者助手。

苏木心中欢喜,这已经是无所保留的信任了,“是。”

其他几个将军也抽了一口冷气,早就听说苏木是天子近臣,东宫龙潜时的第一心腹,想不到恩宠却是如此之厚。

第862章 芥蒂一点一点消融

今日来这里议事和拜觐天颜的都是这次应州大战的各镇指挥官。

说完事,正德就分别给苏木介绍众人的姓名。

这几人分别是宣府游记将军时春、辽东参将萧渣、大同总兵官王勋、宣府总兵张忠。

几人同时朝苏木拱了拱手,神情中颇多恭敬。

处置完军务,一整天已经过去,天色逐渐暗淡下去。

再看正德皇帝,依旧是一副神采奕奕模样,完全看不出一丝疲倦模样。要知道,他一进大同城就招集手下将军和官员议事,一刻也没有休息过。

苏木心中吃惊,他也没想到正德的身体健壮成这样。

等众人都退下去,苏木正要告辞,正德皇帝却淡淡地说道:“苏木你留一下。”

“是。”

签押房顿时安静下来,只剩正德皇帝和苏木二人。

两人已经有许多年没有单独在一起,这次见了面,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呆了片刻,正德才问:“苏木,你现在住在哪里?”

“回陛下的话,臣如今正住在山西行都司衙门里。”

正德皇帝,用手指敲了敲额头:“朕想起来了,山西都指挥司佥事谢自然是你的学生,如今正兼着山西行都司,你住在那里也好。不过,若朕这里军务繁忙,你来回跑却有些麻烦。大战在即,有的事情却也耽搁不得。从明日起,你住到朕的中军行辕里来吧。”

苏木心中一喜:“是,臣回家安顿好家小就搬过来随侍陛下。”

呆坐无趣,气氛也甚为尴尬,苏木就一施礼:“如果陛下没有吩咐,臣就告退了。”

“等等。”正德皱了下眉头:“和朕说话你就那么难受吗,还有,先前你说话只说一半,却是为何?”

“臣不明。”

正德哼了一声:“先前你说大军调动部署之时,必先瞒过鞑靼人耳目。如今,签押房中再无他人,你可以将其中的缘故说给朕听了吧?”

既然正德皇帝问起军策,苏木精神一凛,立即意识到这可是自己等待了两年的机会。如果把握好了,和正德皇帝重修旧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德皇帝丝毫武艺,平生最大的志向就是统率千军万马驰骋在沙场之上。可以说,军事乃是他唯一的爱好。

如果今日自己能够献上平敌方略,自然是简在帝心。

“是。”苏木清了清嗓子,整理了一下思绪。虽然说这次大战不过是鞑靼小王子第三次入寇明朝,而真实历史上的应州大战则发生在正德十三年。

不过,既然历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将应州大战提前到正德七年也不是不可能的。

苏木并不懂军事,以前在皇宫里同正德皇帝做兵棋推演的时候,十次中有九次要被朱厚照杀得丢盔弃甲。甚至和刘瑾过招,也是输多赢少。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苏木这才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军事上没有任何天分。至于科举文学,也只不过凭借现代人的先知先觉,以前在大学里恰好研究的又是古代文学专业,这才靠着抄袭在明朝博得了文坛宗师、科举状元的名头。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如今要想凭空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对敌做战计划,简直就是要他的命。就算他硬着头皮弄出来,也是破绽百出,反叫人笑话。

与其费这个劲,还不如将真实历史上的应州大战直接搬过来。

想到这里,苏木就道:“鞑靼人小王子部此次举族来山西越冬,全族人口总计有二十万左右,据臣看,鞑靼人可上马控弦的士卒应该在五万上下,且都是骑兵。而我大明朝,则多是步兵。”

“按照兵棋推延,一个骑兵的战斗力相当于七个步卒。如此算来,要想同鞑靼人会战,我部必须集中三十五万以上兵力。我六镇边军,以每镇九万算,扣除留守本镇之兵马,总数有四十万。且,鞑靼人刚过了一个冬天,战马掉膘得厉害,战斗力也下降了许多。此消彼涨,我军战斗力占优,此战倒是可以打的。”

听苏木侃侃而谈,正德微微点头,面色温和了许多。

他舒展了一下身子,将手罩在火笼上取暖:“不过,苏木你忘记了一点。鞑靼人都是骑兵,机动能力突出。而我军又分别从各镇陆续开拔到战场,无法在短时间内集结在一起,根本没没法子捏成一个拳头打人。须防着小王子派出精骑,各个击破。”

说到这里,他面上突然带着一丝笑容:“苏木,想当年咱们在你所住的小天井里玩兵棋的时候,不就复盘过宋时完颜银术可的战术吗。宋朝西军何等强大,可银术可硬是靠几千骑兵采取同样的战略,敲牛皮糖一样将整个西军给吃掉了。这次,须防备小王子采取同一战术。”

苏木点点头:“大将军说得是,这也是臣刚才建议各镇兵马开赴战场时要瞒过了小王子。臣怕就怕鞑靼人采取这个方式,一点一点零敲碎消耗了我有生力。”

正德正色道:“消耗我有生力量倒是不怕,怕就怕小王子惧了,直接跑回草原。如此,本帅岂不白来山西一趟。他北逃,果然实力大减。可将来,朕要想再歼灭他的主力,却没那么容易了。”

苏木:“大将军说得是。”

正德:“接着说下去。”

苏木:“臣子的意思是,各镇兵马悄悄地进入战场,在关键时刻来一个大包围,聚歼鞑靼。”

正德摇头:“小王子又不是蠢货,我大明发六镇大将军与之决战他也不可能不知道,这大同府中估计全是他的探马,这么多兵马来山西,自然已有对策,保不准已经想好要各个击破的法子了。”

苏木突然一笑:“怕就怕他不各个击破,他若是龟缩在一起当乌龟,咱们还真拿他下不了嘴。如今,我大明兵分六路,小王子只需吃掉我们一路。咱们大军震恐,这一仗也不用打了。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他肯定会这么干的,但吃哪一路,则得由咱们说了算。”

正德眉毛一动:“说仔细些。”

“咱们可以算好日子,在各路大将即将抵达战场的时候,让一路镇军卖出破绽,吸小王子全军来攻。小王子的注意力被这一路镇军吸引过去,自然无暇顾及其他五路。只要这一镇兵马将小王子拴死在一地,其他五镇可从容布置一个大包围,在关键时候杀出。此战的关键是……”

“此战的关键是时机得拿捏得恰到好处。”正德大断苏木的话,找他一招手,又指了指身边的椅子:“过来坐。”

苏木坐了过去。

正德又指了指火笼:“天气冷,向向火。”

“谢陛下体恤。”苏木将手放在火笼子上,心中突然一暖,感觉横亘在自己和朱厚照之间的芥蒂正在一点一点消融。

第863章 不是个事情

正德又道:“其实,还有个关键,卖出破绽的这路镇军对鞑靼的人的诱惑要特别大,大到小王子无法抗拒。”

说着话,正德目光炯炯地看着苏木。

苏木立即明白过来,实际上,在真实的应州大战时,鞑靼小王子也是听说正德皇帝在大同军中,这才率大军来攻。结果,久攻不克,战局拖延,等到其他各镇边军赶到时。小王子这才发现陷入重围,吃了个空前的大败仗。

可是,作为一个臣子,苏木自然不敢提议让正德去做这个诱饵。否则,就有弑君的嫌疑。

而古代君王,最最忌讳的就是这一点。

苏木又不是傻子,怎么敢在皇帝面前提起这一点。

别说建议让皇帝去做诱饵,就算说让正德皇帝上战场坐镇中军,那也是有谋逆的嫌疑。现在,作为一个臣子,最好的选择就是请皇帝呆在城防坚固的大同城中做个看客。

多说一句废话,他苏木将来就有数不尽的麻烦。

这一点,在历史上就有无数血的教训。唐朝开过初年,回鹘人年年入侵,唐太宗亲率大军出征。驻跸陕北一处行宫。这地方地势险要,李世民也是疏忽了,随身只带了一千侍卫。

回鹘人听到这个消息,连夜发大军,从唐军两个集团的结合部走小路奔袭,一时间,唐太宗陷入危险之中,眼见着行宫就要失守。

紧急关头,突然杀出一支唐朝大将军,这才击退回鹘。

领兵的正是大将候君集,按说,候将军有如此护驾之功,将来的富贵荣华自是少不了的。

可说来也怪,从那一天开始,唐太宗就对候君集戒心深重,最后,竟以谋反之名诛了侯君集三族。

道理很简单,唐朝有严格的军规,没有统军大将军之命,任何人没有权力调动军队。侯君集虽然是事极从权,可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军中的威信竟然大过皇帝的君权,这就埋下了他未来的杀身之祸。

苏木对自己有一个情形的认识:“我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穿越到明朝也没想过要做什么大事业,不过是想好好过这一辈子,混一个荣华富贵罢了。说到底,我不过是一个官僚。既然要做官僚,自然有好处就上,有麻烦就躲,绝不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被人拿到把柄。”

看到正德皇帝灼热的目光,苏木装傻,故意道:“这个诱饵自然是要让大同镇来担当的,其他几个镇的边军此刻还在路上呢!鞑靼人刚经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牛马想必死了不少,虽说他们已经抢劫了整个大同,可日子依旧过得艰难。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将大同镇军调出去,做出要与鞑靼人决战的态势。在一地集中大两的粮草辎重金银财帛,并示之以弱。有这么个便宜可拣,小王子必然不会放过。”

“到时候,等鞑靼来攻,却发现我军已经准备妥当士气高昂,战况必须焦着。等到那时,其他六镇已经抵挡,到时候,六军齐出,必其功于一役,剪除困扰我大明多年的北方边患。”

苏木照搬了正德十三年应州大战的对敌方略,而在真实历史上,这套作战计划正是正德皇帝的手笔。

他这一席话可以说是说进正德心坎里去了。

“好!”正德一巴掌拍在火笼子上,天色已经暗下去,有一点火星从里面腾起来,映在他的眼睛里,那一双眸子,就如同燃烧了一般:“说得好,说得好。苏木,朕以前同你兵棋推演之时,对于你的军事才华不以为然。却不想,三日不见,你真真让朕刮目相看啊!”

他突然大笑起来:“哈哈,粮草辎重金银财帛,光这一点诱饵还不够。据朕所知道,鞑靼小王子就是个属狐狸的,狡猾得紧,但这样未必就能诱他来攻。所以,还得加上朕。”

果然,如……真实历史上一样。

苏木虽然早就预料到正德皇帝将要做什么,还是忍不住心中一震。

他猛地叫了一声:“陛下,你是九五之尊,不可轻身犯险啊!”

这一声叫得痛心疾首,就连苏木也被自己的声音感动了。

“废话,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老天爷若要朕明日就驾崩,朕也莫名得奈何。”正德哈哈大笑着站起身来:“钱宁。”

“臣在!”钱宁早已经站在门口。

正德:“升起朕的仪仗,全城戒严,并广而告知,就说朕已经到大同了,将亲率大军同鞑靼决战。”

“是!”钱宁大声应着跑了开去。

虽然说已经没办法阻止了,可表面工夫还是不得不做的,苏木忙站起来,一揖到地,凄厉地叫道:“陛下,不可,不可啊!”

“住口!”正德突然一拳打到苏木肩膀上,怒喝道:“这可是朕好不容易得来的亲临沙场的机会。苏木,咱们千里迢迢从京师到大同,眼见着就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难不成你还让朕做在大同城看热闹,难道朕和你练了这么多年的武艺就为了做一个看客?苏木,你忘记以前同朕说过,要朕做万人敌吗?”

“臣,无时或忘!”苏木再不说话了,正一作揖,然后站起身来:“愿生死相随!”

正德拍了拍苏木的肩膀:“爱卿,熬夜做个作战计划出来。”

正德的力气何等之大,刚才这一拳打得苏木痛不可忍,可他也明白,正德现在是彻底原谅自己了,刘瑾之事也不算是个事。

“随朕来。”

同正德皇帝出了签押房,又来到正德的寝宫之中,却见大厅堂里的灯点得亮如白昼。

厅堂正中正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沙盘,一看,正是山西地图。上面分别用红蓝两种棋子代表明军和鞑靼人。

“开始吧,军棋推演,然后制订作战计划。朕来做扮小王子,你来指挥六镇兵马。”

“臣如何是陛下对手。”

“少废话,下就是了。”正德将骰子扔了下去,走了一步棋:“朕知道你不是我的对手,这样就对了。所谓料敌从宽,战术上得重视敌人。”

“是。”苏木也接过骰子扔下去,应了一手。

就这样两人一边兵棋推演,一边做记录。

渐渐地,一个完善的作战计划逐步成型。

第864章 终于回到核心决策层

不得不说,正德皇帝的军事才华非常地出众,落到他手头,苏木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大同镇的边军一开出城去,就被他如狂风暴雨一般地袭击,不断损兵折将,好几次差点被人全军吃掉。

还好苏木依托地利,按照兵棋推演规则,勉强能够招架。否则,至少有三支军队的建制不复存在。

就整个战场的态势来看,大同镇军出大同之后,如真实历史上一样,中军行辕设置距离大同五十里地的南面应州。这地方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能够极大限制鞑靼人的骑兵。

而且,这一代南靠雁门关长城,北面又是大同大本营。进可攻,退可受,正好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鞑靼小王子,如今已经席卷了整个大同。可以说,从东面的十里和、桑干河往西,直至蒙古草原的广大地域已经在他的控制之中。到如今,大同右卫、王林卫、威远卫、平虏卫、井坪所、云川卫、大同左卫、安东中屯卫、朔州县、马邑县都已经落到小王子手中。

若不是南面有长城天险,只怕鞑靼人已经打到太原城下了。

苏木所制订的计划就是以大同一镇之军吸引住小王子主力,而其他五镇兵马中,延绥、宁夏、太原得埋伏在长城后面,在关键时刻杀出来围歼小王子。

这三路没任何问题,长城是一到天然的掩护所。

麻烦在于宣府和辽东两镇,他们要从北面来,根本就没办法躲过鞑靼人的探子。因此,这两镇军队来得不能太快,什么时候抵达战场,什么时候加入战局,都要好生斟酌。

苏木没有军事才能,第一推演的时候,仗打得一塌糊涂,部队刚一出动,鞑靼人见势不妙,逃了。

第二次推演,鞑靼人分出一路人马,竟将六镇中最弱的辽东兵给全歼了。于是,按照规则,明朝大军震恐,士气降到最低点,这一仗也不用再打下去了。

时间已经到了半夜,屋中暖气烧得旺盛,苏木浑身都是汗水,只感觉脑袋里乱成一团,竟然是无法思考。

“你已经乱了,先歇片刻。”

“臣不累,继续吧。”

“好。”正德扔出一把骰子,突然道:“京城那边八百里加急,说是李东阳上了乞骸骨的折子,朕准了。”

苏木一愣,当初自己在西苑东宫是的三个老师中,硕果仅存的李东阳也走了。

突然间,他鼻子有些发酸。

正德叹息一声:“李阁老年纪大了,再呆在朝中也支撑不了几年。实际上,早在几年前他就想走了……朕明白的,朕明白的……若朕强留,反坏了他的名节。如此,反而不美,不如成全了这桩君臣之谊。”

叹息半天,正德皇帝又道:“朕写了一道圣旨,让杨廷和做首辅。杨师傅威望重,足以当党这个重任。如今,内阁空缺,等朕班师,让大臣们廷推。”

“杨阁老做首辅实至名归。”苏木心中一动,正德怎么突然在我面前提起内阁空缺一事,难道他是想将我补进去?

想到这里,苏木的精神振奋起来,先前的瞌睡一扫而空。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资历是够了,又有平定宁夏叛乱的军功。可惜,却缺少主持一省政务和执掌一个单独中央机构的从政经验,如果要入阁,估计会有许多麻烦。

这事该怎么办呢?

正沉思着,正德突然说出一句话,让苏木吓得几乎将手中的棋子落到地上。

正德突然冷笑一声:“苏木,你是不是看不上朕?”

苏木大惊:“陛下这话臣听不明白,还请明示。”

正德笑得更难听:“你是不是觉得朕谁了马昂的妹子,又去睡他的小妾实在太操蛋?尤其是,他的小妾还是一个孕妇。”

“是有点操蛋。”苏木想了想,也觉得这事没有什么好讳言的,禁不住点了点头。

“你……”正德气苦:“看来朕在你们大臣眼睛里已经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荒淫之君,将来在史书上也好不了。”

“是啊,肯定会这样。”苏木见正德正处于暴走边沿,道:“不过,史书都是读书人写的,陛下和文官性相不合,就算你做得再好,他们也不可能说你好话的。不过,公道自在人心。老百姓心中自有一秆称,陛下有什么功绩,大家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正德眼睛亮了:“说下去。”

苏木:“比如鞑靼人入寇吧,按照大臣们的意思,这一仗就不该打,实在太冒险。甚至还有人混帐到说要让鞑靼人内附,要用教化感动他们。可是,对老百姓来说,鞑靼人入寇,那可就是杀身灭门的大祸啊!文官大人的文章可救不了他们,只有陛下敢于亲率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