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好女婿-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永意识到事情有些蹊跷,就偷偷地给了苏木一个眼色。
苏木回意起身同张永一道走到外面。
“苏先生,事情好象有些不对劲。”如今,张永还沿用当初在东宫时对苏木的称呼,以示亲近。
其实,今日的情形,苏木早有预感,好象在真实的历史上,刘瑾就这么干过。
只不过,这段历史他当初在看史书的时候也不怎么留意,看过了就算。
今天听张永问起,突然在心里清晰起来,他转头看着张永,淡淡道:“或许,刘瑾根本就不想让张公公你进城吧!”
“不想让咱家进城,却又是为何?”张永有些不明白。
苏木淡淡道:“或许刘公公害怕张公公你挟大军获胜的威势想对他不利吧,至于怎么个不利法,刘公公也没想明白,估计会想上一夜,明日再做计较。所以,今天他就不打算让咱们进城去见陛下。”
没错,苏木想起来了,在真实的历史上。张永班师回朝的时候,怀中揣着杨一清所写的折子,准备一见的正德皇帝就告刘瑾一状。也因为这份弹劾折子,刘瑾被栽上一个勾结安化王,图谋不轨的罪名,最后被张永带兵拿下,最后被凌迟处死。
老实说,没有人比苏木更清楚正德的禀性,也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刘瑾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那就是正德皇帝的亲人。
所以,张永要杀刘瑾这件事,苏木是不想参与的。
不可否认,苏木和刘瑾有极大的过节。可要想办他,以后有的是法子。而且,苏木也不想要刘瑾的命,惹得正德不高兴。再说,以后就算要板倒刘瑾,也不能由他苏木出面。
作为一个现代人,什么为国除奸,什么天地之间自有正义什么的,对他来说也是毫无意义。关键是要自己混得好,并照顾好自己的亲人。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其他。
苏木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志向。现代人比起古人最大的长处就是善于揣摩人心,只要你将皇帝当成一个普通人来看,就能清醒地知道正德究竟在想什么。
所以,杀刘瑾这种事情,苏木是没有兴趣的,也不想参参加。
张永倒是奇了,不觉问:“咱家怎么会对刘瑾不利,他又是怎么知道的?”
这次回京,他的目的就是想要刘瑾脑袋。这事他已经同杨一清商量好了,到时候,文官集团也会全力配合他张永。
本来,张永还想拉苏木一起干。在试探过几次之后,杨一清敏锐地发现苏木在有意回避此事,于是,在他的劝告下,张永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对于这事苏木还是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任由张永收集刘瑾叛乱的证据。
听他他问,苏木一笑:“你不是审过安化王了吗?”
在真实的历史上,张永不过是凭杨一清一份折子就要了刘瑾的命。如今,手上那份安化王攀咬刘公公的口供更加厉害。如果能够见到正德,一亮出来,更是要命。
张永难得地老脸一红,心中又是一凛:看来,这事搞不好走漏了消息。
但心中还是存有一分侥幸,禁不住喃喃道:“不会的,不会的。”
苏木也懒得再说,正在这个时候,突然有兵丁来报,说是朝廷的使者来了。
大帐中的军官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同时喜笑颜开,同时发出一声欢呼。
等到苏木、张永、胡顺带着有功将士来到辕门,迎接朝廷使者的时候,所有人都傻了眼。
预料中的礼部尚书并没有来,就连欢迎仪式也没有举行。
就一个正七品的礼部郎官和两个随从,显得很是寒酸。
这人的脸看起来甚是陌生,想必是苏木离开北京之后才进的礼部。见了苏木等人也是一脸的傲气和冷淡,只一拱手:“圣上有旨,大军就驻扎在城外等着。”
张永心中有事,忍不住问:“那么,究竟要等到何时?”
这个郎官哼了一声,喝道:“叫你们等着,自己回营候旨就是,凭多废话。也许是明日,也许是后天,等个三五天也是有可能的。”
张永气得一张脸发白,森然道:“朝廷就是这么对待我等有功将士的吗,我想问你,这是万岁爷的意思还是刘瑾的意思?”
这人张永却是认识的,上个月才补了礼部郎官一职,是刘瑾的亲信。
这个时候派他来,想来定然是刘瑾的主意。
刚才苏木竟然一语成真,他心中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如此刘瑾真有了防备,不让大家进城。拖上几日,等刘瑾有了应对之策,夜一长梦就多,搞不好还真拿他没办法了。
这个时候,他也顾不得体面,径直将话说破,也好激起众有功将士的义愤。如此,或许还能找到进城的机会。
那郎官以前一直在官场底层厮混,最近正得刘瑾的宠信得了提拔,一下子做了高官。便有些得意忘形,又仗着刘瑾的势,并不将张永等人放在眼里,冷笑道:“这即是刘公公的意思,也是万岁爷的意思。不就是进城献俘而已,多大点事。朝廷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你们也不用急。”
张永不动声色,故意恭敬地一拱手,问“那么,敢问大人,朝中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见大名鼎鼎的张永在自己面前如此老实,那郎官以为自己将他镇住了,得意得忘了形,鼻子里一哼:“实话告诉你吧,刘公公的兄长去世已经两日,今日正是下葬的日子,朝中百官都去刘府吊唁,就连天子也写了挽联。你们就算要进城,也是没个着落。所以,姑且在城外呆上两日吧。”
军中将领们一听到这话,都气愤得红了脸。
张永回头看了何指挥一眼:“看来啊,咱们无论立下多大的功劳,也比不上一个死人的面子大。为了一个无官无职的死人,就要让咱们这些为朝廷流过血的功臣在城外喝西北风。没办法,只能委屈各位了,谁叫我张永没能耐,没刘瑾那样的权势。”
“蟊贼,刘瑾贼子,气煞我也!”突然间,陕西镇的何指挥冲上前去,就跳上战马,大吼道:“咱们为国家立了这么大功劳,竟然还被放在野地里喝风吃沙,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道理。走,冲进城去,找万岁爷评理去!”
何指挥最近跟张永打得火热,刚得了个伯爵的爵位,估计他能够得了封赏,也是张永打了招呼的。搞不好已经投到了张公公门下,张永一个颜色过去,何指挥率先发难。
“对,找万岁爷理论去!”
有了何指挥带头,其他人都跟着大骂起来。纷纷去寻战马,要跟着进城。
就连胡顺也是怒不可遏,带着胡进学就要集合部队。
一时间,郁气如潮,直惊得那个郎官满面苍白:“反了,反了,你们要造反吗?”
可这个时候,又有谁肯听他说话?
苏木在旁边看得明白,却也是无力阻拦。
到现在,他也只能做一个看客。
苦笑一声,一把将那个郎官拉起来:“大人站直了,不是我说,刘公公这次做得实在是有些过分。大人,走吧。”
“造反了,造反了!”那人还在尖叫,却无力阻拦大军行动。
不到半个时辰,张永、胡顺就举齐部队,两千多人马浩浩荡荡地朝德胜门开去。
张永已经拿定主意,准备强行冲进城去,只要能够见到皇帝,将刘瑾的罪状一亮,就能顺利地将这个大仇家给办了。
第781章 意外出现的人
这么多愤怒值爆表的士兵涌到德胜门,早就将守城的将士惊得面如土色,慌忙将大门紧闭。
见进不了城,所的士兵都在下面破口大骂:“开门,开门,朝廷就是这么对待我们这些有功将士的吗?”
“快打开,快打开!”
“狗日的,再不开门,爷爷要攻城了。”
“真以为咱们是吃素的,实话同你们讲,我等可都是前线见过血的,手头早就挂着十几条人命,也不怕多几条。再不开门,等下冲进来,一刀劈了你们。”
“让我们进去,我们为国家立过功,为万岁爷流过血,我们要见圣上!”
有怒骂的,有劝诱的,有威胁的,队伍乱得不能再乱,已经失去控制了。
守门的将军满头是汗,可这种情形下他又如何敢开城门。况且,刘瑾早就打了招呼,没他命令,不许放一兵一卒进城,否则,他的这个守门官也当到头了。
只能将脑袋从雉堞的垛口里伸出来,大声哀求:“各位兄弟,各位兄弟,且忍耐一下,我也是听令行事的。这么冷的天,马上就要天黑了,你们还是回营中歇息一个晚上。今天是刘公公的兄长出丧的日子,等忙过今天,明天就能进城了。”
“放他娘的狗屁,刘瑾的哥哥算那把夜壶?城市好吃好喝,好房子,咱们正等着去受用,怎么肯在外面呆上一日,再啰唆,一箭射死你们!”何指挥更是放肆起来,拉圆了弓,一箭射出去。
无奈德胜门实在太高,箭只飞行了一半就已经力竭,软耷耷地落了下来。
但也吓得城头那个军官慌忙将脑袋缩了回去。
两前多人同时发出一声喝彩:“何指挥好箭法!”
何指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得意洋洋地回头朝众人拱了拱手,自然又守护了一阵欢呼。
苏木和胡顺等人夹在人潮之中,军队已经彻底失去了控制,他们也是无能为力。
部队乱成这样,没一个时辰收拾不了,况且,士兵们受到不公待遇都是气愤难平,在张永的纵容下,更家难以收拾。
苏木苦笑这看了看天,对身边的胡顺叔侄和谢自然道:“看样子今天是进不了城的,我们走吧,先在城外号一间房子,总不可能今夜露宿在野地里。”
胡顺等人也是苦笑,没办法,只得带着十几个亲兵,从乱糟糟的人群里走了出来,停在离德胜门两里地外的一个小高地上。
放眼看去,德胜门那边全是黑压压的人头,间或这一阵又一阵的骂声,然后又是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
张永和何指挥骑着马在人群中跑来跑去,不停地在喊着什么,极力挑拨着士兵们,想把事情闹大。
苏木也只能苦笑:现在的情形和真实的历史还是有些区别的,记得在真实的历史上,张永进城的时候虽然也被人阻拦,可城门却没有关上。张公公一鞭子过去,就将守门士兵住了嘴,然后带着大军进了城。
正在这个时候,远处有一架马车飞快地跑过来。
早有卫兵冲上去喝问:“什么人,也不看看这里是什么情形,乱闯什么?”
看到士兵手头明晃晃的兵器,车夫吓了一跳,忙将大车拉住。
从车里走出一个文士,一拱手,然后高声叫道:“别误会,别误会,我是来会找人的,敢问军中可有一个叫谢自然的人?”
听到有人来找自己,谢自然定睛看去,倒是吃了一惊。原来,来寻自己的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扶风县的同学黄东。
谢自然不觉得一呆,这家伙不是在陕西吗,怎么千里迢迢跑京城来,还来到乱军中,究竟想干什么?
在他看来,黄东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小人。
对这个家伙,谢自然异常反感。
可他突然出现在这里,一刹那,谢自然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
就叫道:“原来是黄兄,谢自然在此。”
然后回头对苏木道:“恩师,此人是学生的同窗,好象来意不善,学生过去看看。”
苏木倒没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对,只微微点了点头。
“原来是黄兄,一年不见,想不到黄兄竟然来了京城。”冲到黄东面前,谢自然微一拱手,不冷不热地说:“难不成黄兄年初的时候进京参加春闱,然后留了下来。不过,谢自然却是奇怪,黄兄去年好象没中举人吧?”
看到谢自然一身戎装,腰挎雁翎刀,骑了一匹白马奔来,黄东只感觉到强烈的嫉妒。
虽然谢自然语含纨绔,但他表面上却还是一副热络的笑容,回礼道:“恭喜君服,恭喜君服。听说君服在宁夏立下不世之功,已经得了爵位。如今又要进京面圣,到时候肯定会受到朝廷重用。咱们也是同窗一场,君服发达了,可别忘记提携小弟啊?”
这个黄东已经四十出头了,却在谢自然跟前自称小弟,看到他假模假样的笑容,谢自然只感觉一阵恶心。
冷冷道:“谢自然无意功名,诛杀叛贼乃是我辈读书人的责任。义之所在,不敢不为。黄兄今日来见小弟,就为说这句话?”
黄东假笑道:“君服如今立下大功,又是苏子乔苏先生的得意门生。对于苏先生,小弟也是景仰多年了。能不能帮我一个忙,让小弟拜见子乔先生?”
“原来你今天跑来是想见恩师,只可惜啊,恩师现在正忙着呢,大概没空见客。”谢自然冷冷地回了一句。
心中也是冷笑:原来黄东今日来此是想走恩师的门路,恩师什么样的人物,可不是阿猫阿狗就能见着的。
“别啊。”黄东凑到谢自然马下,将一串珊瑚珠子递过去:“君服,能不能将此物给苏先生看看?”
“哈哈,哈哈,你这小人!”谢自然以为黄东想给苏木送礼,忍不住讽刺地大笑起来,喝道:“滚,否则某的刀可没长眼睛!”
他带了一段时间兵,身上自然而然地带着一股杀气。
听他这一声喝,黄东只感觉身子一冷,手中的珊瑚珠子落到地上。
这个时候,突然间,有个声音传来:“慢着,你叫黄东吧,将珠子把来我看看。”
说话的正是苏木。
第782章 太后密诏
即便隔得老远,苏木还是能够看到那串珊瑚珠子发出的温润的光芒。
一见,这串珊瑚珠子就是上品。而且,黄东的衣着看起来很是寒酸,不像是使得起这种珠宝的人物。
况且,看到这串珠子,苏木突然想起一件事,禁不住眼皮子一跳,感觉不对劲。
这珠子,不就是当初自己在沧州时见过的那一串吗?
正是太康公主所有。
对于这个太康殿下,苏木一想起来就头大如斗。
想起来,当年苏木和这个傲娇女合作得非常愉快。发展银行就是二人联手打造的,两年过去了,到如今,银行在她中已经被经营成一个庞大的金融集团。
发展银行所发行的钱票已经占领了整个北方五省的市场,已经逐步替代了白银的一行功能,成为商人经营时的必备之物。
据苏木测算,太康每年至少有上百万两入项。再过上几年,这小丫头必然是天下第一首富。只可惜,当初因为正德身体一事,苏木和太康公主已经翻脸,然后被太康踢出了发展银行。
苏木如今也有好几十万两身家,妥妥的亿万富翁,金钱对他来说也就是一个数字游戏。但就这么被人赶出董事局,心中还是有些窝火。
因为正德的身体状况关系到大明朝的未来,如果泄露出去,必然是一场惊天的政治风暴。因此,无论太康怎么问,苏木都闭口不语。
所以,当初那事,他感觉有些窝囊。
正因为如此,他也没想过要和太康修复关系。这种事情,躲都来不及,还怎么可能主动往上凑,嫌命长吗?
“这次,这个黄东拿了太康公主的信物过来找我苏木,究竟想干什么?”心中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苏木将那串珊瑚珠子在手头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在确定是太康之物后,心中又惊又疑,忍不住将目光落到一脸委琐的黄东身上:“黄东,我且问你,这物是不是一个女子给你的?”
黄东露出讨好的笑容,恭声道:“回苏学士的话,正是。”
“她说什么?”
黄东:“苏学士,此物的主人托学生给你带一句话,请你进城之后哪里都别去,先同她见上一面。”
谢自然在旁边听得满心狐疑,喝道:“黄兄,恩师事务如此繁忙,又如何能耽搁,难不成你们的事情比军国大事还要紧?”
苏木摇头制止他,然后缓缓对黄东道:“如果没猜错,你已经投到那人的门下,回去同你家主人说,苏木与她道不同,不相为谋,相见争如不见。”
黄东急了,他本就是一个穷酸秀才,又哪里懂得什么谈判技巧。这次之所以自动请缨过来请苏木,主要是为了在爱太康公主面前表现一番。就说自己是苏木的学生谢自然是同窗,可以通过这层关系同苏木说上话。
在以前黄东一直都郁郁不得志,如今得了这么个机会,如何肯放过。
当下,立即将自己的底牌全亮了出来:“苏学生,那人说了,如果你能够同她见上一面,以前的误会就先放到一边不说。沧州时该如何,现在就如何。”
听到太康的许诺,苏木忍不住心中一动,这不是要将发展银行的股份还给我苏木吗,这可是一只能够下金蛋的母鸡啊,每年起码有好几十万两银子的好处。
可是,如果想得没错,太康必会重新问起正德皇帝的身体状况。
不行,这种事情还是不介入的好。
想到这里,苏木就下了决心,摇了摇头,道:“黄东,你回去吧。就对那人说,苏木什么都不知道。”
黄东大急:“苏学士,你还是好好想想。”
谢自然顿时不耐烦起来:“黄兄请走吧,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情形,都乱成这样了,就算恩师要去见你所说的那人,现在也进不了城。”
说着话,就指了指乱糟糟的德胜门。
他刚才已经听得明白,这个黄东想来已经投入了京城一户贵人的门下,做了人家的幕僚请客。估计是那个所谓的贵人有事求到恩师头上,这才让黄东出门来请。
黄东连连摆手:“别别别,苏学士,你再听我一言……”
见黄东夹杂不清,苏木的脸子冷了下去,正要让人将他赶走。
黄东突然凑到他的面前,低声道:“苏学士,其实……其实,并不是那人要见你,而是她的母亲。”
“什么?”苏木忍不住抽了一口冷气,太康的母亲不就是慈圣张太后吗?
见苏木意动,黄东道:“是的,禀苏学生,是那人的母亲想进学士,所是有要紧的事情要问。请学士先进城同她见面,即便手头有天大的事情,也都要放在一边。还说,这是我大明朝头等大事,大破天了。”
谢自然听得更不耐烦,沉声道:“黄兄,学士面前,也有你胡言乱语的份?”
话刚说完,苏木苦笑一声:“看来,我是不去都不行了。只不过,京城九门紧闭,就算想进城也是没有法子。估计,怎么着也得等到明天吧!”
张太后还政正德皇帝之后,已经退居幕后三年了。在这三年中,无论正德闹出多大的乱子,张太后都是一言不发,绝不插手朝政,即便是安化王叛乱这种要紧大事。
弄到现在,很多人都忘记了大明朝还有这么一个定海神针的存在。
可今天她却急吼吼传自己去见面,无论怎么看,苏木都没有推脱。
况且,苏木和张太后乃是君臣。太后懿旨,他敢不接吗?
“学士说的是刘瑾关闭九门不放张永入城啊,此事倒也简单,学生来的时候,那人已经安排妥当了。”黄东得意地说:“学生来的时候已经同那边几里外的西直门守将说好了,等学生一到,就开门放你进城。”
“可以从西直门进城?”苏木有些意外,但瞬间就明白过来。
虽说刘瑾已经封闭了九门,但张太后可是如今大明朝最有权势之人,她想开一道城门放进个人进去,别人敢不答应吗?
“看样子,不随你进城去,都不可能了。”苏木忍不住摸了摸嘴唇上的胡须,苦笑:“前面带路,咱们走。”
此事情关系到正德皇帝,关系到皇家子嗣,又是进宫见张太后。苏木也不敢惊动张永,立即带了众人,悄悄朝西直门那边行去。
第783章 刘瑾的预感
此刻,在北京城中的一间巨大的宅门里,到处都是飘扬的白幡,到处都是烧纸钱的烟火味道。
在大厅堂里,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跪在哪里,不住地向前来吊唁的宾客磕头答礼。
另外一边,则跪了二三十个婆子大娘,不住的号哭:“刘大爷啊,刘大老爷,你怎么就去了,留下孤儿寡母,该如何活啊?”
不用问,这里正在办丧事。
看宅子的规模,至少是王府一级,而往来的宾客非富即贵,满座都是朱袍。再看他们官府服上的补子,都是四品以上高官。
至于四品以下的官员,连进厅堂的资格也没有。
大厅一角,礼盒堆积如山,录名字的文书直写得手酸腕软。
在那个孩子身边,立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见有人过来吊唁,只微微一拱手,算是答了礼。此人面白无须,身上穿着宫装,霍然正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当今正德陛下驾前最得宠的刘瑾刘大伴。
这里正是刘瑾在宫外置办的私宅,自从兄长一家来北京之后,就安置在此。
刘瑾本打算等兄长一来京城,就给他谋个官位。只可惜,大哥一来北京只后就水土不服病倒在床。拖了半年,最后终于撒手人寰。
一想到兄长辛苦了一辈子,临到死却没有享过一天福,刘瑾心中就一片悲痛,在没人的地方偷偷哭了几场。
到今天才算恢复过来,强提起力气置办他的丧事。
可就在这一天,苏木、张永、胡顺押着安化王班师回朝了。
张永和苏木如今已经是刘瑾的政敌,他们这次活捉了安化王,也算是将刘瑾一手制造的这场乱子给平定下去,内心中不免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对于此事,刘瑾的本打算来一个冷处理。反正安化王叛乱是皇室的事情,若再摆个什么庆功宴,并大大地表彰什么的,丢的可是皇家的脸。
对于他这个意见,正德皇帝表示同意,就说,刘伴你看看该怎么办,下去做就是了。
所以,刘瑾刚开始是这么定的,礼部尚书就不用亲自去迎接报捷大军。而军队也不用开进城来,就随便派两个官员出城,将苏木、张永接来,把安王王往监狱里一塞了事。
可就在这个时候,张彩却提醒刘瑾,说张永一直欲对刘公公不利。只可惜,以前在京城的时候,刘公公你简在帝心,张永拿你也没法子。再加上张永这人才具有限,即便有别样心思,也没那个智梦。
但这次却是不同,张永出京这么长时间,又和苏木、杨一清搞得热火朝天。这两人可都是当今天下一等一的厉害角色,单一人都叫人不好对付,更何况还凑成了一对。
如果没想错,他们肯定会要对刘公公有所企图,还是提前做些准备为好。
听张彩这么一说,刘瑾吓了一跳。杨一清且不说了,苏木的厉害他是知道的。此人在皇帝驾前的恩宠并不逊色自己多少,而且,此人诡计多端,他刘公公以前在苏木面前就吃过不少亏,印象甚是深刻。
这次苏木若是出手,自己的麻烦就大了。
可想了半天,刘瑾还是想不透苏木想对自己干什么。即便想不透,就别放他进城好了。等我将兄长的丧事办完,再慢慢应付好了。
于是,刘瑾下令,封闭九门,报捷大军暂时在城外住一夜,有什么事情,明日再说。
很快,张永等人在德胜门大闹的消息就传了过来,刘瑾只是不理,尽顾着在这里主持丧事。
兄长这次撒手人寰,只留下一个孙子,好生可怜。
兄长在陕西做了一辈子农户,吃尽了苦,却没有留下一点财产。今天正好借办丧事的机会收点礼,也好让这个侄孙积下足够吃用一生的银子。
此刻,刘瑾只想着多捞点钱,对于城外的情形,他却没有功夫去想。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太监悄悄跑到刘瑾身后:“干爹,张相来了,在书房等着你呢。”
“这个张彩,大家这么熟,又何必多礼呢?”刘瑾摇了摇头,张彩这人他是了解的,只喜欢权,对于钱没有什么爱好。入阁之后,为人也颇为清廉,身上却没有多少钱。
作为自己阵营中最得力的干将,这次刘府新丧,怎么好意思叫他出钱。再说,他也没多少钱。
等走进书房,张彩就劈头盖脸地喝道:“刘瑾,你好糊涂,谁叫你关闭九门的?”竟是十分的不客气。
刘瑾这人心胸狭窄,见张彩说话如此难听,心中发怒,阴沉着脸道:“张相不是说叫咱家提防苏木和张永,要提前想法子吗?咱家可想不出什么法子,也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既然想不透,索性让他们在城外呆一夜,明日再说。”
“咳,咳,咳,叫我怎么说你!”张彩不住跺脚:“苏木张永要对公公不利,那是肯定的,保不准手头还弄了什么假证据什么的。其实,要想应对也很容易。只需隔绝中外,不让他们见到陛下就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拖上几日,没准就能查出他们想干什么。现在可好,你关闭九门,弄得人尽皆知,而张永他们聚在德胜门胡闹,摆明了是想将事情闹大,惊动陛下。你今日,却是大大地败招。”
刘瑾怒道:“事情不出已经出了,又能有什么法子,张彩,少在咱家面前说这些。今天是我兄长出殡的日子,又什么事情比这要紧。你跑过来说这些不着调的,有意思吗。别忘了,你能够入阁,还不是我在陛下面前说起的。”
“你……不足以谋!”张彩顿时气得白了脸,一挥袖子气冲冲地走了。
等张彩离开,回想起他刚才所说的话,刘瑾这才发现自己这事好象办得是有些欠妥。
可现在已经这样了,总不可能再开城放他们进来吧,否则,我刘瑾的面子往那里搁?
还有,张永、苏木这么急要进城,难不成他们手头正有对咱家不利的东西?
一想到苏木的手段,刘瑾寒毛都竖了起来,当下就决定:不行,这事不能再不管了。如今的关键是……关键是……还是先去陛下那里,请万岁爷下一道旨意,叫他们暂时不进城。
对,有了圣旨,苏木、张永他们也不敢闹了。
只要拖延上两日,总归是能查出他们这次进京意欲何为的。我刘瑾手头好歹掌握着东肠,而且军队中也安插了耳目。
想到这里,刘瑾就急忙出了宅子,坐上马车,就要去西苑见正德皇帝。
这个时候,一匹快马奔来,正是东厂的番子。
那人一脸的惊慌,滚落下来,低声道:“干爹,苏木……苏木,进城了。”
“什么,不是关闭九门了吗?”刘瑾大惊,连声问:“又是哪个胆大包天的贼子不听号令,不想做官了?”
那个东厂的番子忙道:“干爹,城门是关上了。可苏木走的并不是德胜门,而是西面的西直门。西直门的看门军官有些来头。”
“什么来头,敢不听咱家的话?”刘瑾冷笑。
“那人叫顾容。”
“顾容是谁?”刘瑾怎么想也想不出这人是什么来历。
番子:“禀干爹,顾容乃是顾润的二哥,得了云骑尉的爵位,如今正在西直门当差吃皇粮。”
刘瑾还是不明白:“顾润是谁?”
番子:“就是顾驸马?”
“顾驸马,顾驸马的二哥在守西直门!”刘瑾抽了一口冷气,一种强烈的不安从心头升起。
作为皇帝的大伴,刘瑾很多时候其实扮演的是皇室大管家的角色,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皇家的事情。
也知道,太康公主和苏木有说不清道不明白的瓜葛。
太康公主和皇帝占绝大股份的发展银行,好象就是苏木一手弄起来的。
可以说,苏木就是太康殿下的金主。世界上所谓的同盟,在刘瑾看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