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好女婿-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场面实在太乱,灰尘实在太大,他也不知道是否射中。
不过,听到苏木的鼓励,民夫们也不怎么害怕了。将身体竭力地从车后探出去,将手中的刀子、棍子乱七八糟地朝敌人挥去。
“砰!”又是一声枪响。
接着又是一声,苏木一边射击,一边接过赵葫芦装填好递过来的手铳,保持着连续射击的节奏。
灰尘实在太大,根本就没办法瞄准。
但只要枪声不停,民夫们就会保持高昂的士气。
而士气,则是古代战争中最重要的决胜因素。
鞑靼人的那六骑在车阵外绕了一圈,发现无法冲进去之后,只得失望地一拉马头,跑了回去。
这一阵,双方都没有折损,不过,表面上看来,苏木他们却是略胜一筹让鞑靼人小小地吃了个憋。
“我大明,万岁,万岁!”见打退了鞑靼人的进攻,民夫们的士气更是高昂,同时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大声欢呼。
正在这个时候,突然间“咻!”一声,一支长箭射来,正中一个民夫的面门,将他射到再地。
原来,敌人的第二波攻势又来了。
这一回,敌人知道没办法直接冲进车阵里来,索性抽出大弓,将羽箭如雨点一样射进来。
第699章 知悉真相
终于出现伤亡了,先前那个面门中箭的民夫已经倒在血泊之中生死不知。
接着,又有一人肩窝中插着一支颤悠悠的羽箭,疼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使劲用牙齿咬着嘴唇不让自己惨叫出声,一丝鲜红的血顺着嘴角流下来。
见到血,关中男儿的血性终于被彻底激发出来了。
一个民夫顾不得胸口中箭,一棍将敌人从马上捅了下来,接着两个脚夫将大车猛地向前一推。几百斤重的大车碾在那人身上。
鞑靼人一时未死,口中吐着黑血,大声惨叫。
最后,还是苏木的一枪结束了他的痛苦。
苏木也不知道究竟射出去多少枪了,燧发枪的装填速度不快,每分钟也就三发模样。三支手铳加一起,也就六到七发模样。
身上的汗水如泉水一样涌出来,大红的官服蒙上一层灰尘,和着汗水,变成灰仆仆的颜色。
枪管已经在他手上烫出水炮来,鞑靼人在付出两条性命的代价之后,攻势依旧不减。二十多人分成两队,循环进攻,竟然没有停歇的迹象。
苏木心中不住叫苦,车队到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崩溃,靠得不过是自己鼓舞起来的士气,靠的是自己手中的三只火枪。
但士气这种东西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维持不了多久。
至于火枪,已经烫得握不住了。明朝的冶炼技术落后,这三支火枪的枪管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因为发热而变形。再勉强射击,只怕就要炸膛。
只要枪声一停,这一队民夫只怕就再不会有同敌人绝死的勇气了。
苏木也知道眼前的形势异常危机,且不说自己没办法逃跑,就算逃也跑不过敌人的骑兵。
如今,唯一的生机就是谢自然那支生力军。
据苏木所见到这,是谢自然和他手下的伙计都是老江湖,剽悍勇健,同人动手的经验非常丰富,战斗力并不逊色鞑靼人多少。若他们能够加入战团,或许能够扭转局势。
可是……苏木想到这里,心中突然一沉。
这里又是枪又是炮,又腾起这么大烟尘,即便隔三十里路也能看到。
谢自然他们又不是聋子瞎子,怎么可能看不到这里的异常。
可厮杀了这么长时间,那七人却如石沉大海一样没有任何动静,究竟是为什么?
难道……对于谢自然这几日对自己的不冷不热的态度,苏木好象明白了什么,心中也有了深刻的怀疑。
难道他和宁夏游击将军仇钺相熟,没错,这个谢秀才常年跑宁夏贩运牛羊,和边军没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才怪。
早知道就不因为贪近路,而走这条偏僻的道路了。如果走延安一线,遍地都是军堡,何至于被鞑靼人伏击?
一想到这里,苏木心中一阵痛悔:“谢自然,贼子误我!”
※※※
在不远处的山冈上,谢自然捏紧着拳头看着苏木那边激烈的战况,手心中全是汗水。
鞑靼人刚出现的时候,就有手下提议是不是迎上去,和敌人杀个痛快。
不过,谢自然还是摇了摇头:“且等等,鞑靼人只为求财,不会伤人命的。”
其实,他心中还是非常吃惊的,自己当初在仇钺面前献上这个计策的时候,单纯只为回扶风老家,不做仇钺的师爷罢了。借鉴的不过是三国时,官渡之战时刘备为了顺利从袁绍那里脱身,不去做曹袁大战的炮灰。
于是,就对袁绍说他愿意带兵南下,去抄曹操的老巢。
只要能够离开河北,他刘皇叔天高地阔,干什么不干什么,别人也管不着。
可想不到,一言成真,鞑靼人居然来了。
看到乱成一团的车队,谢自然哭笑不得,差点给自己一记耳光:我还真是长着一张乌鸦嘴啊!
至于带人杀下去,谢自然才不犯傻呢!
心中反松了一口气,鞑靼人来了,而且还找上了苏大人。如此也好,将来见了仇钺,也好有个交代。
反正鞑靼人只为抢劫车队,得了财物,自然会回去。这十多车财物是仇钺给的,白拣来的东西,丢了也不可惜。
不过,看到苏木居然将队伍组织起来死守,谢自然反倒是迷糊了,心道:这个苏大学士怎么糊涂了,这不是送死吗?
可一看到苏木身上的大红官袍,谢自然立即明白过来,苏木作为状元公,作为天下士子的领袖。若见到敌人侵略自己的国家,却扭头就逃,还如喝为天下人表率,还如何报答皇恩,还又何面目在世人面前说圣人大义。
子曰成仁,孟曰取义。
苏大人今天是要成仁取义啊!
谢自然心中震撼起来,自思若换成自己处于苏木的处境,怕也是做不到从容面对生死和民族大义。
“今天这事麻烦了!”但到这个时候,谢自然还是拿不定主意是否该杀下去。
可是,等到战况激烈起来,有看到奋勇作战的众人,听到“我大明威武”的欢呼。
谢自然突然羞愧起来,霍一声站起来,狠狠地骂了一句:“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谢自然,你也是大明人,看到外寇侵你家园,杀你同胞,竟然作壁上观,你还配做人吗?枉你还是个读书人,你还有什么脸面对先贤古人的交道。苏木和仇钺的恩怨情仇关我谢自然屁事,这一刻,我谢自然是大明人,是三秦子弟,是赳赳老秦!”
他猛地抽出腰刀,跃上战马,大喝一声:“诸君,报国卫家就在今朝,杀贼!”
“杀贼!”七骑滚滚而下。
※※※
苏木正颓丧中,突然,一阵疾风般的马蹄响彻云霄。
抬头看去,却见着远处有一队战马滚滚而来。马蹄下的烟尘拉出一条长长的灰雾,直如长龙一般,直接撞进鞑靼人的马队中。
为首的,却不是久违了的谢自然又是谁?
“杀!”好个少年书生谢君服,手中的大刀一挥,就看到血光冲天,一个鞑靼人连惨叫都欠奉,直接被斩落马下。
然后被狂躁的马蹄踩成烂泥。
“赳赳老秦!”
“杀贼,杀贼!”
这二十来骑鞑靼人同苏木纠缠了良久,早已疲倦,队伍也显得散乱。
被谢自然这支生力军一冲,知道事已不可为,不得不扭转马头,呼啸一声,退了个干干净净。
这群鞑靼人什么剽悍,可论起剽悍,三秦子弟并不比他们弱。
论起马步武艺,谢自然的人常年在边境行走,是见过许多血的,一对一甚至比他们还强上三分。
被人一冲,败得不能再败。
“我大明,万岁!”绝处逢生,有人在欢呼起来。
更多的声音同时喊着一个名字:“谢相公威武!”
“谢君服,好汉子!”
喊完,又有人大声叫:“苏大人威武!”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若不是有苏木先前竭力维持,这队人马早就散了,哪里还有如今的大胜。
真若论起功劳来,苏大人并不比谢自然弱,甚至比他更大。
在整场战斗中,先是苏木将大家集中在一起组成车阵,让鞑靼人的骑兵冲锋派不上用场。然后,以三支火枪稳住阵脚。有他的枪声在,大家都知道苏大人这样尊贵的大人物和自己并肩做战。
苏大人并没有丧失斗志。
也因为他激发起来的士气,叫大家坚持到了最后。
刚开始的时候,谢自然听到众人对自己的夸赞,还有些得意。
但一看到静静地坐在车上的苏木,心中突然羞愧起来。这一仗,自己在旁边看了半天热闹,到最后时刻,终于受不了良心的熬煎,才不顾一切地杀了出来,和敌人拼死一战。
若不是苏大人先前已经消耗了敌人的士气和力气,自己若是堂堂正正地同他们沙场对垒,只怕未必是鞑靼人的对手。
说到底,他谢自然也不过是摘桃子而已。
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名士,状元公,敢于和鞑靼人疆场见血。这份胆气和勇敢,却不是一般读书人和文官可以相比的。
对于苏木,谢自然突然佩服到五体投地。
他走到苏木面前,一揖到地:“晚生谢自然来迟,惊了苏学士,还请学士治罪。”
苏木微一抬手:“君服请起,若非是你,本官已经为国捐躯,你对我有救命之恩,又何罪之有?”
他这么一说,谢自然心中更是羞愧,一咬牙,坦然道:“学生其实早就藏在不远处的山冈上,抱着袖手旁观的心思。看到大人为国家民族而不可惜身,学生羞愧得无地自容。”
说着话,他就将仇钺和自己的布置一字不漏地说给苏木听了。
因为到处都是民夫的欢呼声,谢自然的话也就苏木一人听到。
一切都明白了,苏木立即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心中不觉一阵恼火:好,好得很,仇钺,既然你要找上我苏木,我若不是反击,你还真当我是一团任人搓圆捏扁的面团。
他原来的打算本不过是让胡顺将真实历史上本属于仇钺的平定安化王叛乱的功劳夺过来,现在想来,好,这个功劳不但要夺,还得做些什么,将姓仇的也算进去。君子当以直报怨,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才是王道。
仇钺,咱们的事情没完!
第700章 咬碎牙齿和血吞
听到谢自然将仇钺的毒计和盘托出,苏木心中怒极。
但表面上却浮现出温和的笑容,他真起身来,一把就拜在地上的谢自然扶起,“君服,其实你先前带着人马一去不回,以你的手段,这边闹出这么大动静,怎么可能不知道。本官只需微一思索,就知道这其中定有不对。你能在关键时候杀出来,说明你在民族大义上并不糊涂。这人在大的关节上只要站得稳,就是一个正直君子,至于小节,却不要紧。”
谢自然一脸的羞愧:“多谢学士当头棒喝,小生受教了。小生就算是拼出一条命不要,也需护得学士周全。”
说完话,一咬牙挺直身体,从怀里掏出火石点燃了一支火把,就扔在大车上。
看着熊熊燃起的火焰,就有民夫惊问:“谢相公你这是为何?”
谢自然大喝道:“不过是十来车财物而已,左右也就百余两银子,算得了什么。不烧了,轻装上路,休要耽误了苏学士的行程!”
火苗子蹿起一丈多高,呼啦啦地舔着碧蓝的天空。
那光甚至盖过了灼热的阳光。
一百多两银子的财物,说烧就烧,苏木心中忍不住赞了一声:这个谢自然,还真是个提得起放得下的。他今年也不过十六岁,再磨练上十几年,必然是一个不得了的人物。可惜此人没有进入官场,否则,倒可以提携一二。
火光冲天,原野一片开阔,山野苍茫。火光下,阳光下,黄土高原如同要融化了,金灿灿地流淌着。
苏木忍不住长啸一声,“大漠风尘日色昏。”
谢自然接着一声大喝:“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哈哈,哈哈!”
两人同时放声大笑起来。
很快,战果就出来了。
本战,苏木和谢自然斩首三级,捕获四匹鞑靼战马。
当然,民夫也死一人,伤六人。
死亡那个民夫,上奏朝廷之后,自有抚恤。当然,那点抚恤经过层层克扣之后也剩不了许多。于是,谢自然又掏了二十两银子补上去。至于受伤的民夫,每人都有五两。其余一人二两。
见谢自然如此大方,众人都是一阵欢呼。
心中都是后悔,早知道伤者有五两银子可拿,先前同鞑靼人作战的时候,应该再勇猛些。
斩首三级,那可是不小的功劳,自不能便宜了边军。
苏木就命赵葫芦拿出文房四宝,一挥而就,将一篇捷报写得花团锦簇。自然,谢自然的名字也要落在上面。
看苏木在瞬间就写出一篇折子来,一手行书如此漂亮,谢自然心中更是敬佩:不愧是状元公,这份折子虽然普通,可这种公文也没那么多讲究。单就这手字,已然开宗立派了。如果能够有这样的老师,却是我谢自然的造化。
本来,谢自然对参加今年的乡试本没什么想法。能中固然是大喜事,实在中不了,也不打紧。他赚下了巨万身家,生活无忧,又有秀才功名,在地方上也是个有身份的人物。
至于能不能做官,倒没有什么执念。
如今,心中突然有种中举的渴望了。
“学士,谢自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秀才,写不写晚生的名字,却不打紧。”
苏木一笑:“非也,若是君服今次得了举人功名,倒不妨入仕为国家效力。但以你这份功劳,得个官职不在话下。鞑靼人屡屡犯我边界,屠戮我大明子民。君服武艺出众,真该为国效力才是。”
谢自然这才不反对了。
其实,这事苏木已经想得明白,又爱这个文武全才的秀才。此人若是依征途一路考上去,等到他中了进士,也不知道还得等多少年。不如现在就进官场,边军中正缺人才,尤其是文官。
以谢自然之才,若是在内地做个知县、县丞,只怕发挥不出他身上的才能,倒是埋没了他。
而且,谢自然刚才能够坦然告诉自己仇钺的毒计,从官场的潜规则来说,已经算是投入了他苏木的门庭。
对于自己的手下,他苏木当然要好好提携。
以苏木在皇帝那里的情谊,又有这件军功在手,给谢自然在边军弄个从七品的文官职务当不在话下来。
很快,捷报就以八百里加急送报京城。
※※※
正如仇钺所预想的那样,那一队鞑靼人探马在回程的时候,正好进入了边军的伏击圈。
仇钺想得也是美好,鞑靼人在伏击了苏木的车队之后,又押送着大量的辎重,肯定走不快,到时候,边军只需一个冲锋,就能解决战斗。
却不想,这队鞑靼人竟然没带任何东西,见到边军之后,竟仗着马快,只一个瞬间就杀出了重围。
边军虽然出动了一千人马,可都是步兵,等到鞑靼人跑得没影,队伍都还没有展开,只能看着鞑靼人的马屁股吃灰尘。
忙了半天,结果一无所获,反赔进去了上万两开拨银子,仇钺气得将传令兵抽得浑身是血。
明朝军制糜烂已久,军户制度实行了一百多年,部队根本就没什么战斗力。说句难听点的话,明军不过是一群拿着兵器的农民而已。叫他们种地可以,上阵杀敌嘛,就不那么靠谱了。
说句难听点的话,一旦边境战端开启,仇钺手下一万多兵卒中,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也只有一百多家丁。
对于这样的战果,仇钺气恼的同时,也在意料之中。
不过,他心中也是奇怪,看鞑靼人的情形,好象没在苏木手头讨到什么好,难不成苏木手下那群民夫比老子的士兵打仗还凶?
很快,就有探子就苏木和鞑靼人那一仗的情形报到仇钺这里。
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苏木能够全身而退,完全是因为谢自然。
“谢自然,好,好得很。苏木迟到都要离开陕西,本帅或许拿他没有法子。可你却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本帅要想拿你,有的是手段,等着瞧吧!”
仇钺牙都快要咬碎了,琢磨着怎么才能给谢自然一点颜色瞧瞧。
第701章 分别
不得不说,作为陕西土著,谢自然对于陕西至宁夏的所有道路都是门清。
他所选择的这条路比起苏木以前所走的那条,虽然难行些,却要节约大约五日路程。
尤其是烧掉不必要的辎重和大车之后,一路更是走得轻快。
队伍过红寺堡之后就进入平凉府,在陕西镇逗留几日,同当地学政见了面,然后过安东中护卫、崇信之后,就来到泾州。
却见着眼前却是开阔的平地,阡陌交通,人烟繁盛,已经到关中平原了。
这个时候,大家绷紧的神经才算是彻底放松下来。
又几日,队伍到了汾州,算是进入西安府的地界。
屈指一数,这次从宁夏回关中,也不过用了二十天,比起去时,节约了大概十日。
时间已经到了八月初一,离九月秋闱也不过一月时间。
“苏编纂,这里距西安城若是坐船,最多再行三日。小生本欲护送编纂过去的,但手头还有差事需要会县衙缴令,只能说声抱歉了。”谢自然长长一揖。
能够同名动天下的状元公同行,谢自然感觉到这一趟还真是不虚此行。
其实,他这人日子过得不错,对于科举入仕并没有特别的执念。未来的乡试能中固然是好,实在中不了,也不影响将来的生活。实际上,他觉得就算自己中了个举人,将来若是想中进士,还不知道要等上多少年。也许是十载,二十载,甚至终生无望。
青春年少,大好人生,有价值的事情多着呢,又何必平白浪费在皓首穷经的故报纸堆里虚耗时光。
从这一点看来,这个谢自然比起苏木这个穿越者来,倒是更像一个现代人。
但是,同苏木这一阵子的接触,谢自然依旧隐约地感觉到苏木身上的不平凡处。从表面上看来,苏木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老夫子没什么区别,说的依旧是子曰诗云的那一套。可在不经意之间,他却突然会说出一些叫人眼睛一亮的话来,让谢自然感觉到苏木智慧的闪光。
其实,苏木所不经意说出的话也不过是现代人的一些常识,却大合了谢自然的胃口,叫他豁然开朗了。
比如,古人都讲究要抹去自己的个性,将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如此才算是符合圣人大道。
但苏木却说,圣人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低下。需要举全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力量才能办成一件事。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以前需要十个人才能办成的事情,现在一个人就能做好。因此,就有了实现个人价值的可能。
所以,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却是有好处的。
这样一些看起来离经叛道的话,有的时候很是让谢自然精神一振,感觉这一路走来,所学到的知识,比起以往十多年的总和还多。
此刻分别,谢自然有些依依不舍了。
又有些激动地说:“苏编纂,小生这半个月在随侍门下,有学士的耳提面命,收获良多,心中却是感激不尽。在晚生的心目中,已经将学士当成自己的老师了。”
谢自然怎么说也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在苏木看来,也不过是一个孩子。即便比起同龄人成熟许多,却还是不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
苏木看出他的不舍,一笑,将他扶起,温和地说:“君服不虚如此,据说你也有报名参加今年陕西乡试。好好考,若是中了,你们倒是一场师生的缘分。”
“是,学生一定尽力。”谢自然连连点头,又行了一礼,转身上了马鞍。
“君服……”
“不知学士还有什么吩咐?”听到苏木叫,谢自然就要下马。
苏木朝他摆了摆手:“没什么了,走吧!”
“驾!”一声喊,谢自然的马匹卷起一股烟尘走得远了。
看着他嚣张的背影,苏木盐然失笑,心道:“这孩子还真不错,我刚才险些忍不住要同他说说今期乡试的事情了。如果我愿意,无论是漏题,还是给个关节,送他一个举人功名,也不是难事。”
“可是,国家自有法度。苏木如今已明满天下,这样的事情却是做不得的。”
“况且,今期乡试,究竟该出什么题目,我苏木都还没想好的。”
“如果这谢自然真是个可造之才,不用我漏题,他一样能够考个举人出来。到时候,再提携他不迟。”
苏木穿越到明朝之后,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也是靠着作弊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可他也是不得意,若是靠真本事,他又如何是古人的对手。现代人的学识和古带书生根本就是两个体系。
但是,内心之中苏木也觉得这么做是不对的。这件事,也只能当成一个秘密深埋在自己心中。
看着谢自然的背影,苏木突然有种预感,自己和这小家伙将来还有见面的一天,只要自己还在陕西的话。
按照苏木的预测,从刘瑾干掉内阁两老,到改革军制,至少还有半年时间。然后,就是安化王之乱。
无论怎么看,他苏木都很有可能在陕西再呆上一年。
现在,最主要的就是主持乡试了。
苏木回到西安府之后,并没有急着进城,而是到蓝田、骊山、华山等地转了一圈,将西安附近都游了个遍,这才进了城。
一进城,就看到满眼都是青青子衿,不用问,定然是来参加乡试的考生。
这样的情形,苏木并不陌生。只不过,当年他是考生,如今却是大主考。
人生的际遇和变化,叫他心中一阵唏嘘。
去年来巡按陕西的时候,他就在城中住了一段日子。
那个时候,苏木做陕西乡试大宗师的圣旨还没有下来。现在一进城,就看到本期陕西秋闱的布告张贴在城门口处和各大衙门的大门口。
不但如此,榜文还被好事者直接抄下来,四下传阅。
听说状元公,一代词宗苏木要做这一期大主考,整个陕西的读书人都激动了。都说,如果能够做他的门生,当真是一跃龙门身价百倍。
苏木刚一回到学政衙门,就被陕西巡抚接了过去,说是地方乡绅久仰苏学士大名,都想见见这个未来的大宗师。
看到陕西巡抚递过来的帖子,苏木面上露出苦笑。不用问,那些乡绅要同他见面,不过是想从他那里探点口风,看能不能提前知道本期乡试的题目。
这正式苏木所害怕的事,也因为这样,苏木先前才不急着入城,在外面玩了这一圈。估摸着进贡院的时间差不多来,才进了西安。
却不想,还是被他们给逮住了。
第702章 女魔头
在路上行了几日,谢自然也如期回到了凤翔府扶风县。
这一去宁夏,来回就是一个半月。仆仆风尘,谢自然正青春年少,也不觉得疲倦。其实,像这样的路程,他每年在贩运牛羊的时候都会跑上两三回。又没有父母高堂妻子儿女,了无牵挂,到也自在。
到了城门口,民夫们领了脚力钱,立即一哄而散,回家去同妻子团聚。
早就有两个货栈的伙计迎在那里,上前就牵住谢自然跨下大马的缰绳:“东家,你可算回来了,这一路可辛苦,快快回商号去。大伙儿算着日子,又得了信,估摸着今天就要回来,早就酿好了几坛子米酒等着给你接风呢!”
“大热天的酿什么米酒,不怕酸吗?”谢自然跳下马来,看了看身后的六个伙计,喝道:“都将兵器收起来,仔细让人看到了,又是一桩风波。”
上次和两个人贩子斗殴,亮了家伙,结果因为非法执械,被罚跑了一趟宁夏。如今,还没销案,谢自然当然不肯在被有心告上一状。
他手下的伙计都是跑老了江湖的,也不在意,只笑嘻嘻地解下腰刀藏进包袱里。
更有人道:“东家,不是小人说,你也是在乡兵那里挂了职的秀才相公。你不找人晦气,别人就要叫阿弥陀佛,谁敢寻咱们的不自在。上次那姓黄的篾片相公,若不是东家你的同窗。咱们早就杀上门去,将他的房子都给掀了。”
其他几人同声叫道:“确实是这个道理,怕什么?”
谢自然苦笑:“毕竟是同窗同学,凡事不能太过。你们几个也休要如此张狂,乡里乡亲的,收敛着些。否则,还真要人当我谢自然是个鱼肉乡里的土霸王了。”
说来也怪,谢自然他们集在一起说话,守城的小卒很自觉地躲在一边,好象生怕惹他们不快一般。
谢自然又对来迎的两个伙计说:“且不急着回家,我先去县尊那里交卸了差使再说。”
两个伙计有些急躁的样子:“东家,县尊那里晚些过去也是无妨。”
“怎么了?”谢自然浓眉一扬,感觉到伙计的话中有话。
听到东家的问,一个伙计才道:“东家,你还是快些将商号里的那尊女菩萨给打发掉吧。她若再不走,咱们可都要疯掉了。”
“哦,你说的是梅之华姑娘,一个十岁的小孩子而已。”
“十一岁了,囡囡姑娘大前天才在商号里摆酒祝了寿的。”
“她一个十一岁的小家伙祝什么寿。”谢自然哑然失笑,背着手大步走进城去:“我还是先去衙门,毕竟,身上背着一件案子,虽然不过是芥子大点事。但如何不销了,却总叫人不安心。咱们边走边说,对了,囡囡姑娘怎么了?”
话虽然这么说,谢自然却没想到自己才满十六,也就被囡囡大上五岁而已。
在世人眼睛里,不过堪堪成年。
既然东家都这么说了,那两个伙计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小快步跟在他后面。
十几个人昂首走在街上,一个个精神饱满,面带剽悍之色,竟有一股说不清的气势。
一路上,不断有人拱手做礼:“见过谢相公。”
“谢君服,从宁夏回来了,可见过鞑靼人的模样?”
谢自然一一颔首微笑,就有一个伙计得意地大笑道:“鞑靼人算可球,我们东家可是亲手砍下了一个鞑靼人脑袋的。”
又有一群孩子追了上来,不住喊:“谢大爷,谢大爷。”
谢自然朝旁边一个伙计点了点头,那伙计就从怀里掏出一大把铜钱撒了出去。
于是,街上顿时一阵大乱,不断有孩子在喊:“谢大爷看赏了!”
如果苏木在这里,肯定会忍不住摆头: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土豪吗?谢自然才十六岁,将来还如何得了?
……
土豪,能交个朋友吗?
……
看见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谢自然面上也露出微笑,这才回过头问:“囡囡姑娘究竟怎么了,看你们的模样,好像很怕她的样子?”
“怕,怎么不怕,太怕了。”一说起囡囡,那个伙计就打了个哆嗦,低声道:“东家,小人从来就没见过这样的女子,你走的这一个半月,这商号简直就成了她的天下。家中上上下下,只要一听到她的声音,身子就发颤。”
谢自然:“一个小孩子,顽皮些很正常,你们也不至于吓成这样吧?”
“如果顽皮就好了。”伙计面上变色:“东家你走的时候,说是叫小人们照顾好囡囡姑娘,毕竟人家是官家小姐,但有所需,不能短少了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