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好女婿-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发走几个送喜报的衙役之后,苏木在家里等了半天,还是没等到吴老先生回家。就有些不耐烦,揣了喜报,坐了轿子,直接去了通政司。
第632章 新的任命
先前吴小姐和小蝶不让苏木出门,怕的就是他病刚好不能吃酒,又不愿意让他和胡家太亲密。现在既然是出门跟吴老先生报喜,她们自然也不会说什么。
今日乃是会试发榜的日子,又正值恩科,一出门,却见到满大街都是读书人。越是靠近皇城的地方,读书人越多。
街边的酒楼里也都是高朋满座,有人在纵酒高歌,有人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人中了,什么人再次名落孙山。这次春闱总共有七千多考生,最后被录取的有三百六十多人,二十比一的录取率在明朝科举中也算是很高的。不过,落第之人还是占绝大多数。
心理素质过关的,又或者年纪还轻的考生只笑了笑,收拾行李回家,准备两年以后再来。但有人则彻底崩溃了,苏木就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举人吃醉了酒坐在街边的台阶上大声的号哭着:“完了,完了!”
听得人心中一阵发酸。
与此同时,满大街都在传这一科会试究竟有哪几个考生笑到最后。这其中,会元的名字自然在讨论的范畴之中。如果是在以前,苏木倒想找个僻静的地方坐下,听别人谈论自己,好好地得意一番。
只不过,他这次中会元其中有不少惊险之处,到现在都还有些回不过魂来,自然也没有这种心情。且,现在最要紧的是将好消息给吴世奇传过去,好叫他早些回家准备参加明天的复试。否则,以老先生的糊涂劲,怕就怕他要在通政司值夜,错过考期。
等苏木进了皇城,寻了方向,正要去通政司,就看到林森手捧一卷圣旨带着几个小太监兴冲冲地走在前面,大约是去什么地方颁旨吧。
最近林太监混得很是得意,好象无处不在的样子。
见了苏木,林森咯咯一笑,一拱手:“哎哟,原来是未来的状元公苏木苏先生啊,榜文我已经看过了,先恭喜你啦!却不知道苏先生不在家庆贺,反跑皇城里来做什么?”
苏木一拱手:“见过林公公,什么状元公,苏木现在也不过是刚过了会试一关,连进士都不是。”
林森:“咯咯,苏先生都中会元了,如果不出意外,这个状元公是稳拿了。”
说着,他挤了一下眼睛,神秘地说道:“苏先生,刚才圣上知道你中了会元,高兴得都跳起来了,说苏先生你不负圣望。想不到苏先生你的圣眷竟至如此地步,真真叫人羡慕啊!有陛下钦点,你说,这个状元公会落到其他人手头吗?”
就亲热地要过来拉苏木的手。
苏木可没有同太监牵手的爱好,不为人知地后退一步,笑着说:“苏木还有些事要去通政司,林公公这是要去哪里?”
“哎,原来是要去衙门啊,都快要中状元的人了,还想着政务,佩服佩服!”林森一扬手头的黄缎子,道:“恰好,林森正要去通政司颁布旨意,咱们正好做一路。”
苏木无奈,只得和林森一道朝通政司走去。
刚进了衙门,到大厅堂外面,就听到里面响其哦吴老先生和华察激烈的争吵声。
“华左通政,究竟是怎么了?”
“这件案子是你呈上去的,究竟是谁给了你这个权力?”
……
吴世奇:“没错,是下官呈上去的。”
“好好好,你这是故意的吧?”华察气得笑起来:“吴大人,你这是要看我出丑是不是?”
吴世奇惊讶地叫了一声:“华大人此话怎么讲,此事就算是下官的错,改过就好,又何必上纲上线。”
“嘿嘿,上纲上线又如何?吴世奇,你一直对本官不满,如今可算是找着机会了。小人,真正的小人!”
……
两人在里面吵架,苏木等人只片刻就听得明白。想来是通政司的一份公文出了点错,倒是不大。可华察却正好抓着这个把柄来形师问罪。
上次邸报一事,华察被言官们骂了个半死,已是恨吴世奇入骨,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
“吴世奇,你要去参加会试,自去就是,偏偏将经历司的人都挑唆着一并撂了挑子,想必是要给华某人一点颜色看看。只可惜啊,其他知事或许能够中一两个进士,而你只怕是要名落孙山了!”
华察大声冷笑:“你这小人,到时候若是中不了,看你还有什么脸面再呆在通政司里。对了,马上就要办新一期的邸报,这一期的报,你也别弄了,就由本官亲自处置,也免得给你这个无耻小人揣摩上意,攀附佞进的机会。”
听他一口一个小人地骂自己,吴老先生也恼了,喝道:“本官乃是通政司经历,邸报是本官的分内之事,而大人你也只有审核权力,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
“大胆吴世奇,我是左通政,经历司归本官管辖,你要犯上作乱吗?”
“你……”
……
正在这个时候,林森突然轻笑一声带着众人扬长走了进去,笑眯眯地看着华察:“华大人,只怕这经历实以后不归你管了。”
林森上次被华错骂了个半死,心中早就将他恨到极处,笑容中自然而然地带着促狭。
看到林森和苏木过来,华察一呆,然后冷着脸道:“阉贼,你过来做什么?”
林森将手中的圣旨一展,念道:“圣旨,着,免去华察通政司左通政一职,手中职司立即交接给经历司吴世奇,由吴世奇暂代左通政一职。钦此!”
“啊!”这下,不但华察和吴世奇,连苏木都吓了一大跳。
苏木早在皇帝亲政那日就隐约看出正德皇帝有意要让吴世奇出任通政司,左通政一职,他当时也不当真,想不到正德皇帝在知道吴世奇过了会试这一关后,第一时间就下了任命状。
可想,正德皇帝对邸报这份舆论的喉舌重视到何等程度,竟是一刻也不肯等的。
通政司左通政,那可是正四品的高官,完全不是吴老先生现在这个正七品的经历可以相比的。
第633章 怎么可能
听到这个消息,吴世奇身体一晃,苍白的面容上浮现出一股酒醉似的红晕,整个人就好象要漂浮起来。
“乱命,这是乱命!”华察没想到前头自己正义正词严地呵斥着吴世奇,转眼自己就被免去了所有职务回家赋闲。
反之,被自己一口一个小人骂得狗血淋头的下属,却摇身一变成为正四品的高官,可谓只差一步挤进九卿的队伍之中。
林森懒得理睬:“华大人,吴大人接旨谢恩吧!”
华察指着吴世奇的脸大骂:“昏君乱政,这等小人不过是举人功名,先前就做了正七品的朝廷命官,如今却提拔到四品位置。长此以往,国家不国。传出去,岂不叫天下忠贞正直之士齿冷?”
“一个举人,做正七品命官还好。如今却何德何能做到部院佐二,天下间哪里有这样的规矩?荒谬,荒谬!本官今日拼着这一腔子热血不计,也要伏厥上书,问天子要个公道!”
华察一声接一声的高喊,竟是激奋了。
听他将矛头指向皇帝,林森等几个太监脸色都变了。原本以为一件很简单差事,如果最后引起一场政治风波来,他林森只怕脱不了关系,要被正德皇帝治罪。
吴老先生虽然能说会道,可他因为出身关系,又出过几次臭,自觉在官场上矮人一等,只气得浑身乱颤,却说不出话来。
旁边却惹恼了苏木,怎么说吴老先生也是他正经的老丈人。看到自己家长辈被人骂得根跟孙子一样,他这个做晚辈的若再不出面,传出去岂不叫人笑话。
苏木突然大声冷笑起来,喝道:“华大人,吴大人怎么就做不得正四品的通政司了,他又有什么地方比不上你?当初,弘治皇帝在世的时候曾经说过,做官者有四要:公、忠、廉、能。此四者,若有一件,就是合格的官吏。若有两状长处,就能大用。吴大人在通政司这几月,清廉自守,连道录司送来的土产都退回去了,当不当得起一个廉字?这阵子,知事们都辞职参加会试,吴大人也有参考,他本是封了厅的,换成别人,才不会这么快销假回衙,在家里悠闲地等着朝廷消息不好吗,却回衙门主持经历实日常事务,我且问你,吴大人当不当得起一个忠字?”
苏木越说越激奋:“知事们都辞职了,吴大人靠一己之力将整个经历司盛了起来,我且问华大人,他当不当得起一个能字?相反,华大人你这半个月在做什么,经历司乱成这样,你又做了什么?”
一声比一声严厉,苏木喝道:“更别说吴大人在沧州时稳定盐政的大功,当不当得起一个能字?公、忠、廉、能,吴大人四这皆具,他若是连个正四品的左通政都做不得,别人配做吗?华大人,难不成你还比吴大人强上许多。天大地大,道理最大。华大人若是不服,可将此四者,一桩桩,一件件拿出来同吴大人比上一比,论上一论。是焉非焉,天下人自有公论。只怕到时候,华大人你不敢!”
一通说,顿时将华察说得面容发白,林森看得心中一阵痛快,也不觉暗自点头:苏木果然能说啊,这个华察今日是自取其辱了。
吴世奇听苏木将道理说透,又想起自己这一年以来的委屈,心中一酸,眼泪就落了下来:“苏木你也不用再说,本官但求无愧于心就是了。”
华察也没想到苏木的口才如此了得,在以前,他也知道苏木乃是诗坛宗师级的人物。可是,在官场上,士林中的那点名声根本就算不得什么,他也从来没有将这个连进士功名都没有的下属放在眼里。
实际上,苏木因为和皇帝的关系非常特殊,平日里也非常低调,如果不是有人直接惹上他,基本就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人物。
今日苏木对华大人一通挖苦呵斥,话中的意思其实很明白:你华察不过是品级高了些,其实就是个吃闲饭混日子的,你这样的人物对于国家和朝廷却是毫无用处废物,又凭什么要装出一副正人君子模样,问皇帝讨要公道?没得叫人看了笑话。
这已经是诛心之言了,华察立即红了眼睛,恶狠狠地盯着苏木:“苏木,你什么身份,一个小小的举人,不过能写几首歪诗,做得几篇风月小说文章的下流坯子而已。也配于我等士人同列?”
林森咯一声,喝道:“华大人好象是同进士出身吧,差一步点翰林,可惜了啊!”
华大人红着眼瞪过去:“阉贼,也有你说话的份?”
“是是是,是没我说话的地儿?”林森也不恼,讽刺地一笑:“怕是大人还不知道,苏木苏子乔已然得了本年恩科会试头名会元。就算后面的殿试有什么意外,点翰林也是应当。大人口口声声说君子,说得不就是进士功名吗,人家苏木的功名可比你高啊!”
“会元,怎么可能?”华察叫出声来,一脸的不可思议。
苏木点点头:“不好意思,在下确实中了本年的会元。”
吴世奇也是满面欢喜:“苏木,你真中了第一。”
苏木微笑着点头:“是,确实是第一。还有,这个给你,吴大人,还不快点回家去,准备一下,参加明天的复试。大人你却是过了会试这一关了,高中第六十三名及第。”
“什么,吴世奇中了?”华大人张大了嘴巴。
吴世奇接过苏木手中的报贴看了一眼,神情却显得恬淡,显然是早有心理准备。
看完,点了点头:“好,老夫这就回家去。”
然后,随苏木一道出了门。
将目瞪口呆的众人丢到一边。
良久,林森才叫了一声:“圣旨,这万岁爷的旨意你们还接不接啊?”
可惜,苏木和吴老先生已经去得远了。
而厅堂中,华察却身体一晃,软软地坐到椅子上,口中喃喃道:“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第634章 还嫌不够醒目
第二日卯时,苏木、吴世奇早早地来到午门外。
同时过来的还有三百六十多名新科士子,按照科场的规矩,今天要复试一场。
这场考试对于大家来说应该没什么难度可言,只考一天,一篇八股文和一首五言八韵诗,若是作得快的人,片刻就能写完。
实际上,科举到了这一关,已经没有淘汰一说。今日能够站在这里的考生,都已经是稳稳的进士功名到手,只不过,谁进翰林,最后排到什么名次还没定下来而已。
北京的天亮得早,时间已经到了四月初,天气已经热起来,这清晨的风吹在脸上却是分外的凉爽。
苏木和吴老先生下了轿子,走不了几步,就来到城门口,两人也没说一句话。
其实,自昨天从通政司出来之后,两人就没怎么说话。一回家,吴老先生就将自己关在院子里,再不肯见苏木一面,任由着家里人庆贺玩闹。
苏木也没去叨扰他,实际上,他也明白老先生这种正统老牌文人心中有很强烈的荣辱观。这次吴老先生能够上榜,靠的不过是他苏木提前泄露了题目。
如果不是苏木,只怕老先生再考十年,一样毫无结果。
老先生对自己能够中进士自然是欢喜欲狂,但同时却有一种强烈的羞耻感,感觉没办法见人。
对于吴世奇的心思,苏木自然是最清楚不过的,也不以为然。
作为一个现代人,凡事只求结果,至于过程如何,倒是不要紧。
再说,这事就是个误会,苏木也不想作弊的。可老天爷就这么安排,他能有什么法子?
“子乔,子乔,吴大人!”刚立到城门口,就听到一声响亮而欢喜的大叫。
苏木定睛看过去,却见到牛得水和前通政司的几个经历欢喜地跑过来,又是作揖又是打拱。
“子乔,吴大人,你们也来参加复试啊?”
除了段炅,苏木以前在通政司的同事都到了。
苏木也没想到他们都聚在一起,一想到这些家伙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从吴老先生手头套去了考题,心中就不觉苦笑:这才是终日打雁,却叫大雁啄瞎了眼睛。想我苏木虽然性子好,却也只是算计别人的,这次却被他们给算计了。
苏木故意装出吃惊的样子张大嘴巴:“你们……你们居然都中了,这可巧!”
至于吴世奇,更是窝火透顶,狠狠地朝众人瞪了一眼。
吴世奇被提拔成正四品的通政司左通政的事情还没多少人知道,可身上已经带着一股高官的威严。
大家都觉得尴尬,呵呵笑了几声。
苏木这才问:“段炅呢,别告诉我今次通政司的人都考中了?”
李知事不好意思地说:“段大人却是中了,还真叫子乔你给说中了,咱们通政司的所有知事这次都上了榜。段炅早已经到了,不过他的性子你也知道,一向同子乔你不太谈得来,如今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找人说话呢!”
正说着话,段炅突然从黑压压的人堆里神出鬼没地钻出来,低声喝道:“还嫌不够醒目啊,散了吧!”
倒将大家吓了一跳。
李知事等人醒悟过来,通政司全体中式,已经是不正常。此刻有聚在一堆又说又笑,怕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
科举制度对古代读书人来说可谓一步天堂,一步地狱。世界上不乏有羡慕嫉妒恨的酸丁,没事他们也会找些事出来,更何况大家心中本就有鬼。
于是,众人讷讷几声,都朝苏木和吴世奇微一拱手,瞬间散进人群之中,再找不着踪影。
见他们搞得如此神秘,苏木更是不住摇头。
阴错阳差弄出这么一件科场舞弊事件,他也是很无奈,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不过,转念一想,此事查无实证,就算有人来查也没办法无中生有地给自己安上罪名。再说,就算有麻烦,以自己和皇帝的特殊关系,正德皇帝肯定会保我苏木的。
今天乃是复试,考生们都显得非常轻松,三三两两地在午门外攀谈。一时间,志得意满的笑声和“年兄”的称呼不绝于耳。有人甚至拿了片子出来见人就散,如苏木这样的名声在外的大才子自然得了不少,只片刻,袖子里就塞满了同年们的名刺。
同苏木一样,本期会试的第二名康海也在众人视线的中央。严格说来,苏木也不过是这两年才成名的,而人家康海早在五六年前就以弱冠之身挤进了七子的队伍,乃是大明朝文坛上宗师级的人物。
苏木一不小心抄了人家的卷子,对于康海自然是十分留意。定睛看过去,却看到一张英俊潇洒的脸,年纪也轻,最多二十七八岁的样子。
此人表面上看起来倒是个谦虚君子,与同年们说话倒是十分客气,丝毫没有会试第二名,未来的翰林学士,文坛大家的傲气。
看到康海,苏木心中一动:我抄了人家的卷子,也不知道康海会试考场上的文章究竟是怎么作的,究竟同真实的历史上有什么不同。不如上前去认识一下,也好就近打听。如此,才好安心。
正要上前,就听到一阵“轰隆”的响动,午门缓缓地推开了,一个正六品的礼仪官板着脸走出来,对着乱糟糟的中式新人们就厉声呵斥道:“怎么,还真以为你们稳中进士了,不想复试了吗?都安静,排队!”
苏木这才罢了,转念一想:还有几日就是新一期邸报发行的日子,按照规矩,本期会试前三名的卷子都要刊载在邸报上面,到时候问吴世奇要一份看看不就知道康海的卷子上究竟写的是什么?
很快,三百六十多个新科贡生在礼仪官的带领下排了队,低着头朝皇城里走去。
大约是感觉到这个礼仪官不是个好相以的人,众人都没有说话。苏木也早就不是那种毛头小伙子了,也懒得说话,亦步亦趋地跟着长长的队伍。
脚下是平整的方砖在飞快朝后移动,刚开始的时候还幽幽地暗着,到最后竟放出光来。
抬头一看,天却大亮。
第635章 复试完结
保和殿位于故宫中轴线的正中,乃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这个时代,它的名字叫谨身殿,乃是明成祖迁都北京时所建。嘉靖年重建,改名建极殿。到清朝顺治二年的时候,才更名为保和殿。
到殿前,迎面就是一座宏伟的金瓦红墙建筑。本期会试的中会举人们什么时候见过这种天家的威严,都被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不过,在前世界,这地方苏木可没少来,只不过一直没机会进到内部去,今天得了这么机会,顿时兴味盎然。
今天的复试乃是杨廷和亲自主持,杨大人如今是翰林院学士,以前一直在东宫侍读。和正德皇帝既是君臣又是师生,且是伴读,关系特殊,圣眷正隆。早在之前,就有人传言说杨廷和要主持本届会试。
却不想大总裁却落到了王螯和焦芳头上,老杨却来主持复试。
能够主持国家级的人才大考其实一件非常有政治意味的工作,能够被选为大主考的官员多半是要大用的。就苏木所知,焦芳在其后就做了当朝首辅,而杨廷和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入阁为相。
今天的复试题目非常简单,就一道《四书》文,和一首五言八韵诗。
《四书》文选自《大学》中“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这可是举人们以前早做滥了的题目,能够走到复试考场上的中会举子们闭着眼睛提起笔就能随意写上七八百字。
五言八韵诗的题目也简单,是一首唐诗“巴山夜雨涨秋池”赋得夜字韵。
一声令下,举子们飞快地磨起墨来。
又人低头沉思,有人则提笔麻利地在卷子上答着题目。
这一场已经没有淘汰一说,只需拿个优字考语就算过关。
所以,大家也都没怎么放在心上。作得快的人已经在午时将所有的题目答完,又因为没有提前交卷一说,就拿出先前收集的名刺反反复复地看着,琢磨着这一期的同年究竟是什么来头,什么人值得结交,什么人只需知道个名字即可。
见大家都不怎么将考试放在心上,一个考官一脸的恼火,正要说话。
旁边的杨廷和则笑着朝他摆了摆手,示意不用管。
按说,苏木和老杨也是老相识了,以前在西苑的时候还闹得很不愉快。可说来也怪,自从进了考场,杨廷和的目光就没落到苏木身上过,权当他是一个普通考生。
苏木知道未来的杨阁老对自己有成见,自然不敢造次,将一篇文章和一首韵诗作得十分小心。
实际上,这场考试的文章作得好坏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总不可能因为你卷子作得不好就被刷下去吧?
到时候,还得另外从落榜的卷子里挑一份顶上来,还得来一场复试。如果又不中,却该如何?
考官们也懒得去找那个麻烦,这也是人之常情。
不管怎么说,苏木觉得做人做事小心些总是没有坏处的。
反正又不能提前离场,开玩笑,皇宫什么地方,总不可能让你等考生交完卷子之后三三两两地离开,如此成何体统。总归要等到考完,统一排队才能走。
所以,苏木的卷子做得极慢,将磨蹭大法使到十足,堪堪等得交卷前一刻才将最后一个字写完。
等到将题目写妥,肚子里却咕咚一声,一股强烈的饥饿感潮水一样袭来。
原来,大家都是卯时进的皇宫,到现在已经整整十个小时粒米未粘牙,顿时有些经受不住了。
收完卷子之后,正排队要出宫,一群太监端着托盘过来,见人就将一快糕点塞来,就连苏木也得了两块。
苏木饿得很了,猛咬一口,满嘴都是死面,馅的味道也怪怪的,定睛看去,却是如同过期月饼一样东西,顿时就倒了胃口。
回到家之后,照例要休整三天之后复试的成绩才能出来。
对于考试成绩,在大家都吊儿郎当的情况下,苏木觉得自己认真做的题目至少能够排进前三名去,心中也不担忧。
唯一操心的是那康海在会试考场上究竟做的什么文章,竟然拿了第二名。
复试完第二天,吴世奇就去通政司上班了,现在的他怎么说也是正四品的京城官,有资格参加早朝的。这叫老先生非常振奋,也显得很是敬业。
吴大人最近几日的主要工作是编邸报,据他所说,经历司所缺的知事已经由吏部补上了。
苏木就问他要这一期的邸报底稿,却不想吴老先生面容一整,说苏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又有什么好看的。真要看,等上几日,等你得了正七品的实职再说吧。朝廷自有制度,非朝廷命官,没资格看邸报。
苏木心中叫苦,偏偏又不好同吴世奇说自己在考场是写的文章用的是真实历史上康海的头命卷子,心中担心撞了车,想提前看看。
撞车一事弄得苏木最近都有些疑神疑鬼了,心理素质不断下降。没看到康海卷子的一天,他都活得不踏实。
很快,复试的成绩出来了。不出苏木的意料之外,得了个忧,也顺利地获得了最后参加殿试的机会。
当然,一起进殿参加复试的其他三百多中会举人也都无一例外地得了个优,说起来,这事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时间已经进入了四月十日,按照朝廷的制度,殿试定于四月二十一日,距离现在还以后十一日。
只要过了殿试一关,就是正经的进士了。
任何人都知道,殿试其实跟复试一样也就是走个形式,其目的是综合考生会试的成绩给大家定个名次,你是状元,你是榜眼,你是同进士出身,你……成绩差点,就赐个同进士出身吧!
有种说法,殿试,其实考的是中会举人的书法。至于文章嘛,也就是那么回事。
所以,说起来,科举之路走到现在,基本算是告一个段落。三尺之水,一跃而过,即将功德圆满。
还以后十天,又没有考试压力,于是,中会举人们就开始互相邀约着吃酒玩乐,互相认识,建立自己进入官场的人脉。
自然,拜会两个大总裁也是必须的。
第636章 苦主来了
苏木自然也不能免俗,早早地就叫小蝶做了准备。刚开始,小蝶还买了不少东西,苏木想了想,一样也没有带,只揣了一百两盐票。这玩意儿已经在顺天府流行起来,可以直接当现银使。
没错,苏木打算直接向大总裁送钱。
其实,这也是明朝科举制度的潜规则之一。一般来说,考生考中了功名,都会拿一笔银子出来谢师,朝廷也允许考官收这笔谢礼,当成他们的合法收入。
无论是乡试还是会试,有资格做考官的基本都是翰林学士。翰林院是有名的清贵之地,学士们身份虽然尊贵,却穷得厉害。因此,每三年一次的考试,乃是他们的一大笔入项。
按照官场的规矩,各级考试的中式考生的谢礼也有一定之规。比如乡试的谢礼最少得二十两,而会试则三十两以上。
一场科举录取三两百个考生当不成问题,一人二十两,十几个考官一分,每人也有四五百两,抵得上十多年的俸禄银子了。
因此,每到大比之年,翰林院的人为了去当考官常常会争得打破头。
后来为了同事的团结,朝廷又出了个规矩———要想当考官?好说,考,按照考试成绩来定。———这就是明清翰林院有名的大考差。
……
苏木先去的是焦芳的府邸,焦侍郎家如今是人满为患,挤满了来谢师的考生,一个个争着要在焦大人的跟前露脸,也好引起他老人家的注意。
毕竟,焦芳现在是吏部侍郎,直接管着大家的官帽子。考生们一旦中了进士,派到什么地方去做官,做什么官,可都得人家说了算。
进得府中,却见焦芳家专门开辟出一间屋用来堆礼物。
考生们见了面,自然要互相报上名号,然后约着下来到什么地方吃酒做文会。苏木如今也算是文化界的名人,又得了头名会元,对大家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刚报出名号,立即就引起了轰动,一大群考生同时拥上来,“年兄”“年兄”地叫得亲热。
段炅也在焦芳府上,见苏木如此受人拥戴,面上自然带着一丝嫉妒。
苏木并不知道这家伙曾经还对自己起过歹毒之念,大家毕竟同年一场,又是同事,就笑着上前见礼,问他考了第几。
却不想,段炅一脸的不快,冷冷说知道子乔拿了头名,想必是来炫耀的,段某不才,得了第三十四,殿试的时候还是有机会被选馆进翰林院的。
此人心胸如此狭窄,苏木自然不肯同他多说废话。
不片刻,就有人喊:“焦总裁出来同大家见面了!”
然后,考生们依次上前行礼,焦芳神色很是恬淡。他是早已经知道苏木此人的,但神色却并不显出任何异样。
苏木早就感觉到焦芳已经和刘瑾走到一起了,同自己只怕热切不起来。不过,表面上他还是依足了礼数。
焦芳同众人说了半天话,一一问清楚姓名,这才叫大家都散了。
苏木今天过来本来存着寻找康海的心思的,却不想在焦芳这里呆了半天,却没看到他的影子,无奈之下,只得回家去了。
第二日,苏木又揣了钱去王螯那里。
王螯是个清流,虽然说是文坛领袖,可年纪却大,估计再干几年就要致仕回乡荣休,自然不能同焦芳这种手握实权的新贵相比。
所以,他这里的考生却要少许多。
苏木同老王可是老相识了,一想起当初在西苑随侍正德皇帝是。王大人给太子讲课,一副小和尚念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