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好女婿-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股肱之臣的,自然不肯让你坏了名声。所以,当初无论是在沧州长芦盐司,还是在通政司办邸报,表面上都是由吴世奇主持。只有朕和太后才知道,真正掌握一切的却是你。”
“臣铭记五内!”苏木一翻白眼,心想:废话,这种坏名声的事情,若不是有吴老先生在前面做挡箭牌,我才不会干呢!苏木将来可是要在文官队伍中混的,身上可不能有了污点。
第573章 心目中的地位
天还黑着,同紫禁城中的其他地方一样,坤宁宫中也是灯火通明。
这里本是大明王朝女主人的居所,皇后寝宫。
慈圣皇太后在这里已经住了十六年了,今日正德皇帝大婚,按制,她要搬到别的宫殿去住。不过,正德皇帝虽然荒唐,却事母至孝,加上又是一个带点邪气的人,对朝中制度也不怎么放在眼中。就下旨让张太后继续居住,颐养天年。
明朝以孝治天下,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按照古人的说法,男子结婚之后,就算是成年了,要承担起支撑一个家庭,养活妻子儿女的责任。皇帝大婚同民间普通人结婚不同,更多了一分强烈的政治意义。
皇帝一结婚,就说明已经成年,要亲自处置国家大事,他所需要支撑的,却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和亿万人民。
弘治皇帝大行时,正德还没有成年,一切国家都事都由内阁处理。而张太后作为皇太后,则垂帘听政,作为这个帝国的标志而存在。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这个本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的普通女子却焕发出高超的政治才华,将一个已经有些混乱的朝局渐渐平稳下来。
今天,正是顺利交接到儿子正德皇帝手头的时候。
所以,张太后也起了个大早,准备等到卯时一到,就启驾去皇极殿观礼。
刚开始的时候,坤宁宫中还弥漫着一片喜气。
可此刻,所有的人都苍白着脸,战战兢兢,惟恐说错了话,引得慈圣太后勃然大怒。
更有太监们往来不绝,传递着消息。
“禀慈圣皇太后,陛下……陛下他……”一个太监小步跑进殿来,普通一声跪在张太后面前,额头上已是冷汗一片。
“怎么了?”此刻的张太后已经满面的焦急,她站在那里,张开双臂,让两个宫女给自己穿着吉服。双手紧紧地抓着长长的袖口,因为用力,关节已经发白:“陛下还不肯起来吗?”
太监:“是……陛下还没有起来……”说着话,大约是急了,眼睛一红,泪水就掉到地上。
“胡闹,今天是什么日子,也能使小性子吗?”张太后大怒,袖子一挥,扫在香炉上。
燃着檀香的小铜炉砰然倒地,火星子在空中弥漫开去。
正德皇帝死活不肯起床的事情,早在半个时辰之内就被人传到坤宁宫了。自己儿子自己知道,张太后突然意识到事情只怕麻烦了。
好好的大婚典礼,被皇帝这么一闹,那可是皇室的一大丑闻。皇帝搞出这么一出,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叫大臣们突然发现,这个皇帝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孩子而已,心中自然少了一份敬畏之心。日后,还如何统御百官?
见张太后气得浑身乱颤,所有的人都跪了下去,将头伏在地上,再不敢抬起头来。
张太后厉声叫道:“刘瑾和张永他们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劝劝陛下?”
“哇!”来报信的那太监哭得大声起来:“禀慈圣皇太后,刘伴和张公公他们也劝过,甚至跪在地上将头都磕破了。可万岁爷……万岁爷却一概不管,反将身体钻进被子里,来了一个不管不问。万岁爷是万金之体,咱们做奴婢的又怎么敢去掀被子,那可是惊驾的死罪啊!”
“这个糊涂蛋!”张太后急怒攻心:“启驾,去乾清宫。”
正要走,她却停了下来,喃喃道:“不能去,今日是皇帝亲政的日子。哀家乃是妇道人家,怎么可能插手政事,这不合宫里和外朝的规矩。”
“可是,若是不去,耽误了吉辰……又如何是好?”张太后想到这里,不觉一阵心血浮动,一时间竟不知道如何是好。
跪在地上的太监忙抹了抹眼睛,跪行着向前挪了几步,低声道:“慈圣皇太后,要不去传内阁的三大阁老过来。他们是帝王师,阁老们的话,万岁想必是会听的。”
“混帐东西,你乱说什么?”张太后一声呵斥:“去传内阁三老来,你还嫌事儿不够大吗?三个阁老知道了,外官们都知道了,如此一来,万岁威严何在?”
那太监吓得伸出手来连连抽自己耳光:“奴婢糊涂油蒙了心,奴婢该死!”
他也知道今天的事情实在太大,张太后是动了真怒。手下也不敢留情,这几记耳光乃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只片刻,他一张脸就肿得老高,鼻血和牙血都流了出来。
一时间,满殿都是响亮的“劈啪”声。
“罢了!”张太后见那太监实在可怜,动了恻隐之心,喝道:“你还嫌哀家心中不够烦吗,住手!”
太监这才停了手:“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张太后深吸了一口气,喃喃道:“现在只有一个办法了……去传苏木进宫,如果说这天底下还有人能说服皇帝的话,大概也只有苏子乔这个人了,可是……时间紧迫,苏木得了口喻,从家里赶到大内,已经来不及了。”
一想到这里,张太后焦急起搓着双手。
跪在地上的太监突然道:“太后不必焦急,苏木此刻正在宫中。”
“啊,他现在就在宫中?”张太后一阵惊喜:“怎么回事?”
太监见皇太后高兴起来,心头一松,忙讨好地说:“禀太后,大前天陛下就让林森林公公去了趟通政司,让吴世奇做导驾官,苏木做副导驾。”
张太后:“好,你立即跑一遭,让苏木劝皇帝起床。”
待那太监要起身,张太后又叮嘱:“记得了,悄悄地将哀家这个意思告诉苏木,别惊动了其他人。”
正在这个时候,又是一个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来,高声禀告:“太后,太后,万岁爷的御驾出发了,正往建极殿而去。”
张太后心中一阵惊喜:“万岁爷不是在赖床吗,怎么起来了?”
来人:“禀太后,是苏先生……苏木劝万岁起来的……”说着话,他一脸的惊惶。
“起来就好,起来就好……你这什么表情,老实禀告,苏木是怎么让万岁起床的?”
那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将苏木一脚伸进被子中,将皇帝冰得跳起来的情形一一说得分明。
听到苏木如此悖逆,殿中众人都是一脸的苍白,全部惊呆了。
须臾,众人连声喝骂:“大胆苏木,好贼子!”
突然间,张太后咯咯地笑起来,笑得眉毛都弯成新月:“这个苏木……咯咯……办法不错啊。凡事论行不论心,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这人,咯咯……有点意思啊!”
大家都没想到苏木行如此狂悖之行之后,张太后竟然还非常高兴的样子。
如果换成其他人这么干,只怕早就被人拿下,直接用廷杖打死了!
整个京城或者说整个大明朝,敢和皇帝动手动脚的,只怕就这个苏子乔。
可见,苏木在皇帝和太后心目中的地位高到何等程度。
未来,不知道又是何等光景。
皇帝从今日开始亲政,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未来,苏木定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贵。
第574章 内部交流资料
皇帝的御驾正在朝皇极殿行去,舆内,苏木问正德皇帝特意钦点他为副导驾官,可有指示?
正德皇帝说了一句闲话之后,道:“还能怎么样,不就是你办的邸报上给朕和太后说了几句好话,言官们就看不下去了,天天上折子弹劾通政司。通政司是死是活,同朕也没有任何关系。朕刚开始的时候也是由着他们去掐。却不想,战火却烧到朕的头上来。”
正德说到这里,一脸的愤恨:“说朕只喜欢听粉饰太平的话,听不进谏言,是个无道昏君。”
“好,昏君就昏君吧,朕只要自己过得痛快了,哪里管得上别人说什么。问题是,这报,朕非常满意,也喜欢看,得长期办下去,怎么可能就这么改了。苏爱卿,你得想个法子,叫言官们无话可说。对了,你先前不是说已经想出应对的法子了吗?”
“臣明白,也想出法子了。”苏木点了点头:“其实,也好对付。”
正德:“你说,如果可以,就照你的意思办。”
苏木:“简单啊,现在的邸报继续办,依旧照前一期那样。不过,咱们可是在邸报之外,另外弄一份最早那种邸报样式的内部参考资料。以后邸报可以照旧发行天下,大家可以随便抄,随便读。可这个内部资料只有七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阅读。在领取资料之前得签字,读完之后,也得限期归还,统一归档。如此一来,臣敢保证,这起风波立即就会平息下去。”
正德一呆:“真能平息下去?”
苏木:“陛下不相信臣?”
正德笑起来:“怎么可能,苏爱卿做事什么时候让朕失望过。朕只不过是好奇,故而一问。”
苏木:“其实,上一期的邸报臣并不知道会激起这么大的反响,是臣考虑不周。说到底,这事之所以搞得如此麻烦,问题的根子还在言官身上。归根结底,还是体制问题。”
“你说。”正德倒是好奇起来。
苏木就将言官的政绩考核,以及邸报在御使台日常工作做的用处同皇帝仔细地说了一遍,最后道:“臣这是砸了人家的饭碗,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言官清流们不跟通政司拼命才怪。有了这个内部参考资料,言官们也找得到弹劾的对象,自然也不想在邸报上多费精神。”
正德皇帝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样,朕竟然没想到这点。”
他又感叹道:“这几日朕都被那群言官们的大道理骂得都快发疯了,听你这么一说,这些家伙也是一群俗人。口中都是圣人之言,经世致用,可骨子里却也不过是功名利禄!”
“一旦涉及到切身利益,是个人,大多如此,此乃人性。否则,都是圣人了。”苏木也是感慨:这就是明朝版的“表面上都是主意,背后都是生意。”
正德:“苏爱卿你这个法子好,就弄两份邸报出来。一份给天下人看,让大家都知道我正德朝来是太平盛世;一份给朝中七品以上的命官读。大家各取其便,互不干涉。只可惜,你不能主持通政司啊。这次科举,朕对你有信心,一定要考个翰林学士出来。到时候,咱们君臣团聚,明君贤臣,自是一桩佳话。”
正说着话,外面传来刘瑾低低的声音:“万岁爷,皇极殿要到了。”
正德会意:“苏爱卿你退下吧。”
苏木点点头,从皇帝的御舆上下来,抬头一看,对面就是一座巍峨的宫廷。
正德皇帝大婚典礼正式开始了。
皇帝大婚,自然是隆重热烈。
光是接受百官朝拜就花了大约一个时辰,然后是新皇后在慈圣太后的带领下出来同群臣们见面,接受拜见。
苏木职位低微,自然没有进入朝圣的名单之中,只远远地旁观。
因为隔的远,也看不真切。只依稀瞧了一眼新任皇后的大概模样。
夏皇后今年也不过十五岁出头,这年纪的女子不过是黄毛丫头,拜代不太好的物质条件所赐,一般人发育得也晚。
她看起来显得有些瘦小,大约一米五左右,眉目小巧,看起来也很普通。而且,面容有些苍白,显然身体不是太好。
哪比得成天折腾的太康殿下、耍刀弄枪的胡莹、性格急躁火暴的小蝶,就算是文静端庄的吴小姐也长得身材高挑,面如满月。
苏木愕然发现,自己来明朝所接触的所有女性,都无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健康阳光,才是第一要紧的事情。
夏皇后的模样叫苏木有些失望,回忆了一下真实的历史记载,夏皇后同正德皇帝结婚十多年,一直没有子嗣。也不知道是她的原因还是正德皇帝的原因,可正德皇帝后来还娶了三个贵妃,三个美人,再加上后宫几百佳丽,都没能诞下龙种,看起来,正德身上的问题要大些。
正因为正德皇帝没有子嗣,他驾崩之后,也没有皇子继承皇位。没办法,只能让他的表弟,兴王朱厚璁继了帝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嘉靖皇帝。正因为嘉靖皇帝是兄终弟及,这才有后来的大礼仪之争,加上嘉靖笃信道教,成天只知道修长生术,不理朝政,将一个大明朝搞得乌烟瘴气。
可以说,明朝的衰败,始于嘉靖。
而这一切的源头,就因为正德没有太子。
“难道正德正没有生育,又或者身体上有什么问题。否则,也不可能在南征的时候,在江苏仪征莫名其妙地暴毙。如此一来,问题就严重了。”苏木现在的超然的地位得之正德的宠信,至少在没有中进士混进文官体系之前。
正德的身体状况关系到他未来的宦途,就由不得他不关心了。
苏木想了想,突然回忆起冲虚道人那日在白云观同胡顺解说如何才能生儿子的一席话。冲虚道人常年侍候在正德皇帝的身边,又是个有本事的人,或许,问问他也是可以的。
不过,苏木还是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现在去问冲虚正德皇帝是否有生育还早了些,也显得突兀。不如再等上几年再问不迟。
第575章 余波(一)
苏木之所以突然想到这事,一是好奇,想知道真实历史上正德皇帝为什么没有生下一儿本女;二是,如果正德依照真实历史上那么莫名其妙地去世,换嘉靖做皇帝。换了一个老板,苏木就得从新开始奋斗,将来再要想入阁,却不知道要付出比现在大多少倍的努力。
其三,在苏木心目中可没将正德当成皇帝,而是哥们。哥们儿有事,义字当头,自然要关心关心。
皇后接受朝拜之后,然后又是许多乱七八糟的仪式,看得苏木大呼有趣,真真是开眼界了。
可到后面,他却是眼看越觉得眼前的场景有些眼熟。
仔细一回忆,这才拍了拍脑袋:“我说怎么有这么强烈的即视感呢,原来是在电影里看到过,《末代皇后》啊!”
《末代皇后》这部电影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故事说的是清朝末代皇帝赙仪的前半生。其中,就有他登基大典一幕。
清承明制,很多制度和仪式都没任何区别。
今日正德皇帝大婚,同那部电影有六七份相似度,难怪苏木总觉得在什么地方看到过。
这个议事鼓捣了半天才算结束,苏木只站得腿也酸了,腰也疼了,肚子里饿得汩汩乱响。
他还算是身体健壮的,再看看其他官员,如吴世奇者,一个个都面色苍白,虚汗一阵一阵的冒。
好不容易等到后世北京时间中午两点钟模样,仪式总算举行完毕。
然后,皇帝和皇后各自乘了御舆,在吴世奇和苏木的导引下,从皇极殿出来,去太庙祭拜老朱家的各位先皇帝。
这里又是一通折腾,到下午五点,一切才算结束。
将皇帝和皇后送回大内洞房之后,苏木早已经被折磨得没了脾气。
一上轿子,就软软地倒了下去,只感觉四肢百骸再提不起一丝力气。
轿子到了门口,苏木叫了一声“饿煞本大人了!”
就纵身从轿子里跃出去,就要叫来迎接的家人飞快跑进去让小蝶快些整治一桌酒席。
就听到旁边那顶轿子里传来吴老先生低低的鼾声,两个轿夫面面相觑:“大人,大人你醒醒,到地头了。”
吴世奇愤怒的声音传来:“本官就不能再睡一会儿?”
轿夫苦笑:“大人,要睡你自己个儿回府去睡,睡小人轿子里,仔细受了凉。”
可是轿子里却没有回音,鼾声有响起来,显得酣畅淋漓。
苏木一笑,朝两人摆了摆手,掀开门帘子,将已经睡得满脸都是口水的老丈人背在背上,大步朝家里走去。
背后传来吴老先生含糊的嘀咕声:“女婿半个儿,比念祖还靠得住,找个媒人过来吧!”
苏家的下人们都捂着嘴,想笑却不敢发出声音来。
……
到现在,年已经过完,正式进入正德年后,国丧期已满,民间的婚嫁饮宴也开了禁。如此一来,十五之后,京城反比春节期间更热闹。
走上街去,到处都能看到迎亲的队伍,听到满耳的爆竹声。
吴念祖也过来同苏木商量过,问苏家什么时候能够派媒人过去提亲,这事一日不定下来,两家都一日也不得安心。
苏木现在一想到这事都头疼,闹到现在,连书也读不进去。就很干脆地说,等会试一结束就派媒人过去,现在且不想这事。
吴老先生倒是赞了一声,连连点头,说,男儿大丈夫,还是功名要紧,其他都可以先放在一边。他本就是个糊涂人儿,也没什么原则,一会儿催苏木上门提亲,一会儿又觉得还是先准备考试要紧。
如此一来,倒是让苏木暂时松了一口气。
在他看来,没中进士之前和吴家谈婚论嫁毫无意义。因为,他还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胡莹,这事,总归要等她点头才是。
个人问题纠缠了苏木将近一年的时间,到目前看来,短期内好象也没有一个解决的办法。既如此,索性也不去多想。
至于邸报的风波,在皇帝亲政之后,又摆到了皇帝和群臣的面前,算是正德主持大政之后开门炮吧!
作为联络上下,沟通左右,又是当事人的通政司,自然免不了要牵扯其中。
这几日在经历司,苏木成天都听到同僚们议论此事。
经过会试报名之后,苏木和同事们关系非常好,几乎是无话不谈。只段知事依旧一副爱理不理模样,他看苏木不顺眼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年一过完,作为邸报直接责任人,左通政华察上了一份请罪折子,说自己一时失察,将邸报办成这样,堵塞言路,请朝廷处罚。并保证,立即整改,下一期邸报务必让天子,让天下人满意云云。
华大人品级本高,又是清流,今次勇于承担责任,自然是引起一片交口称赞。都说华大人知道错能改,是真君子。
这消息,经历司的人自然知道。华大人的折子反响很大,看样子,邸报恢复成原来那种模样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几日,段炅活跃起来,说话也更是尖酸刻薄,不断地拿邸报说事,矛头直指苏木这个始作俑者。
到他口中,苏木和吴世奇简直就是奸邪小人在世了。
其他知事虽然对吴老先生不感冒,可感念到苏木的情谊,也不好说什么,只温言相劝,有担心苏木奋起反击,在经历司中又闹出风波。
说来也怪,苏木却一脸的平静,好象是服了软的样子。
这样一来,段知事以为自己打了个大胜仗,让苏木这样的大名士也哑口无言,神情更是得意。
苏木一是不愿意和段炅一般见识,二是觉得正德皇帝既然已经采纳了自己的建议,肯定会有应对的方法的,且静观其变就是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吏部左侍郎焦芳突然上了份折子议论邸报一事,请朝廷将原先的邸报一分为二。
一份依旧如年前通政司所模样,专门刊载好人好事,并发行天下,张榜公布,用于教化人心,使得生民皆感念朝廷的恩德,天子的伟大,大明王朝生活的幸福。
第576章 余波(二)
另外一份,恢复以往府邸报旧观,刊载国政方针大事,只供在京和地方正七品以上的官员阅读,以为治国参考。
称之为内部参考资料,七品以上官员在阅读之前要签字画押,阅读之后,还得按时统一上交存档。
以广开言路,免堵塞言论清议之情弊。
两份邸报并行,各取其便,两全其美。
……
这份折子一上,立即在朝堂中引起轩然大波。
言官们纷纷跳出来攻击焦芳,罪名也是千奇百怪。
焦芳乃是老牌的进士,又是翰林出身,可当年在京城的时候同翰林院的同事闹得很不愉快,名声也差。
现在身居吏部左侍郎这种热得烫人的要职,如果板倒了他,不但能够获取极大的名声,还能讨好朝中绝大多数官员,何乐而不为。
所以,言官们群起而攻之,大有不将焦侍郎整倒搞臭誓不罢休的架势。
可惜他们却忘记了一点,这个焦芳的战斗力在正德一朝中至少能够排进前三,单论口才功夫,甚至还强过谢迁和李东阳。
而且,此人性格偏激,可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的。
就苏木所知道,当年焦芳谋取翰林院学士一位时,内阁大学士彭华推荐晋升人选的时候漏了他的名字。焦芳听到这个消息,就揣了一把匕首,天天在彭大学士下班的路上去等,说是不将他的名字加上去,就要和彭大学士来一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彭华听到这个消息,吓得够戗,没办法,只能将他的名字添上去了事。
所以,焦芳这人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文官。
邸报风波一起,等到言官们打上门来时,焦芳只冷笑一声,说出一番道理来:国政朝局,官员们知道就可以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知。引车卖浆者流都能议论朝政,好要我们读书人做什么?而且,读书人若是中不了进士,做不了朝廷命官,那是学问和道德不足,还是在多读几年书,修身、齐家之后,再来考虑治国平天下吧!
古代有功名的读书人大多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心目中早就将自己当成人上人。一想,确实啊,国家大事,士知道就可以了,农、工、商就免了吧。所谓,士、农、工、商各归本位,社会才能和谐。
……
在口舌之争中,言官们纷纷败下阵来。
至于内阁,对于邸报一份为二,也是乐见其成,也懒得将火引到自己身上,都保持了缄默。
很快,正德皇帝拍板,就依焦芳所议实行。
既然皇帝这么说了,内阁也没其他意见,言官们也住了口。毕竟,光比嘴皮子,他们可战不过焦侍郎。至于邸报一分为二的事情,其实一想,有个内参也不错,此事就不再谈了。
相比起此事,朝廷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那就是正德一年的恩科。
正德亲政以来的第一次政治风波,就这么波澜不惊地过去了。
段炅这几日很是活跃,不断拿邸报的事情来触苏木的霉头。
见大名鼎鼎的苏子乔没有只言片语回击,心中越发地得意。
可听到自己背后的大靠山焦芳突然在朝堂里来了这么一出,立即想中了一纪闷棍,整个人都蒙了。
刚才在同事们面前有些抬不起头来。
好在苏木并没有痛打落水狗。
苏木心中奇怪:这个焦芳怎么跳出来了,难道是得了皇帝的旨意?
不不不。
很快,苏木就拜头否定了这个想法。焦芳这人还入不了正德皇帝发眼,正德也不会糊涂到直接向一个文官下指示,若是传出去,他不被言官们骂死才怪。
那么,最大的可能是,皇帝将这事交给了刘瑾,而刘瑾又选择了焦芳。
恩,可能性极大啊。
在真实的历史上,焦芳就是因为投靠了刘瑾,这才进了内阁。
如此看来,刘瑾和焦芳因为我苏木这只蝴蝶而提前勾搭在一起了。
有意思,很有意思!
恩科才是关系到朝中各大势力的头等大事,正德朝文官利益集团细分起来,大大小小有十几个,都是以座师、房师、同年、同窗关系为纽带来维系。在政治上互为奥援,在利益上休戚相关,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面。
相比起乡试,一个考官录取的生员只有举人功名不同,会试中,自己的门生,一旦中了进士,那是可以直接做官的。
谁也不知道自己录取的学生中会不会出一个内阁辅臣,真若是碰到,那可就赚大发了。
也因为看到这桩,明朝的会试和殿试,首席主考官都由皇帝亲自担任,一旦中式的进士,也被称之为天子门生。
可大家都明白,皇帝高高在上,只不过顶了个主考的名头。真正决定自己生死的,却是几个考官、十八房同考官,那才是自己事实上的恩师。
这恩情,自然要记到他们头上。至于皇帝,谁在乎。
会试的几个主考官、十八房房师的人选,甚至誊录、弥封派谁去,都非常关键。
于是,文官们摩拳擦掌想让自己的人加入进去,试图分润一杯。
自然,又是一通吵。
很快,府邸报的事情就被大家给忘记掉了。
按照明朝的科举制度,会试的大主考由皇帝亲自担任。除了皇帝,还有两到三个副主考,这才是实际的主持人。今年的副主考有两人,一般来说,应该又内阁辅臣以下,六部侍郎以上的官员担任。
通常,十八房同考官和誊录和弥封等外帘官,则在翰林院和六科言官中选拔,人数若是不够,朝廷还会选拔几个侍郎充任。
朝堂里,群臣闹了大半个月,总算定下了名单。
然后张榜,公示。
一看到相关行文,苏木一愣,依他来看,副主考的最佳人选应该是杨廷和。老杨在翰林院养望多年,声誉正隆。
却不想,今次却没有他的名字。
仔细一想,苏木也是明了,杨大人可是主持过去年顺天府邸乡试的,怎么可能再去主持会试。
这一回主持会试的考官其中之一和苏木也是老熟人了,正是新任户部尚书八股文大家王螯。
想当年在西苑的时候,苏木可没少上这老夫子的科。
如果说当今天下谁的八股时文写得最好,王大人当仁不让,他来做主考,别人也不敢不服。
至于另外一个副主考,却叫人大跌眼镜,竟是段炅的大靠山焦芳。
在蔫了半月之后,段知事听到这个消息,突然来了精神。
焦芳是段炅父亲的同年,关系也是非常密切。
段知事之所以能够得当到通政司知事这个职位,不至于饿死在京城,靠的也是焦大人的关系。可以说,段炅一进入官场,额头上就刻着焦芳这个名字。如果这次中了进士,同焦大人做了师生,更是一桩美事。
焦芳现在是吏部左侍郎,位高权重,有他关照,中进士之后,什么官职得不到?而且,焦大人现在的前景看起来好象很不错的样子,将来做吏部天官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前提条件是自己要能中进士。
对于能够过会试这关,段炅还有很有把握的。
可事实无绝对,谁知道考场之上会发生什么。
如果能够……去拜访一下焦大人……
想到这里,段炅呼吸急促起来。
可是,贸然前往,以焦大人的性子,只怕立即就会将我段炅赶出门去。
焦大人性格虽然偏激,可品行却高,自然见不得这种舞弊之事。上次不就是实在活不下去了,写信去求他给我谋一份差事,结果,焦大人误会我自甘堕落,来了一个闭门不见。解释了半天,才尽释前歉。这次又找上门去,只怕老大人他会翻脸的……可是,放着这么大一个便利不用,我岂不是太亏了?
他又想:年前我去拜访焦大人的时候,说起文章风格一事,说是如今翰林院的人都喜欢奢靡浮夸的文风。如果写那样的文章,在往常,肯定是可以的。但这次是焦大人做主考,他并不喜欢南方文人的作文风格啊?
我究竟该写什么样的文章呢?
一时间,段炅陷入了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