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好女婿-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自烈的眼睛里突然沁出眼泪来:“死则死尔,怕之何来。不过,蝼蚁尚且偷生,此事情牵涉甚大,若你我咬死不招,上头考虑到舆情和体面,或许还能留我等一条生路。若是都招了,那才是真的一个死字,难道景大人你还看不明白,无论我们说什么,到时候,朝廷肯定会将所有罪名安到你我头上。与其如此,还不如都认了。”

景亭叫了一声:“不,这可是两百万两啊,怎么能认?如果认罪,能活吗?”

杨自烈还在撒泪:“不认,肯定死,就连族人家小都要受到牵连。若认了,或许我等也是一个死字。但上头看到我们付出一腔子热血的份上,或许会放儿女一条生路。”

景亭呆了片刻,也没有了力气,“如此说来,左右都是一个死字。”

刘孔和抹了一把脸:“其实,也没必要那么早就认罪,先拖着吧,拖下去,总归能有点希望。”

杨自烈也点点头:“刘公说得是。”

刘孔和强提起力气:“既然钦差大人就要到了,咱们回大堂里等着吧!”

他喃喃道:“至于大开中门迎接,既然杨廷和一来就封了银库,咱们也不用跟他那么客气。”

于是,三人就出了签押房,来到大堂,整理好官袍,就那么静静地坐在那里等着。

整个盐运使司寂静得跟坟墓一样,银库被钦差查封的消息早已经传了过来,一时间人心惶惶,所有的官吏都坐在衙门里候着。

大约又过了一个时辰,太阳渐渐地升高,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轰隆的脚步声,显然是来了一支军队。

然后,就有人高声下令:“捉拿盐司上下所有正九品以上官员,查封帐房!”

坐在大堂中的三人同时定睛看出去,就看到队伍的最前头是一个正三品的朝廷命官,如果没猜错,此人应该就是钦差大臣杨廷和了。

杨廷和身边则跟着一个正七品的中年官员,这人显然是攻占军械库的扬州府推官吴世奇。

在杨钦差身边,还跟着一个身着儒生袍的二十出头的青年。

这人同杨廷和说说笑笑:“介夫公,以前在京城时,学生同你一道所上的最后一课,好象是《诗经》《硕鼠》吧,想不到,再次见面,却抓到三只大老鼠,这人生的际遇,真是离奇,也让人意想不到啊!”

杨廷和冷着一张脸:“你我虽有师生之名,却无师生之实,杨某可没有收你入过门。”

那个青年书生正是苏木,杨自烈一呆。很明显,这个梅富贵同杨廷和关系非常密切。

第410章 暴露身份

而且,这姓梅的好象还差点做了杨廷和的门生。

他一个普通的边军军汉,怎么可能入得了杨廷和这种未来宰辅的法眼。

这人既和杨廷和关系密切,又是吴推官的女婿,显然在文官集团中有很大背景。看来,这次攻占军械库,请杨钦差查封银库一事就是此人手笔。

杨自烈以前可是从来没将苏木这么个小人物放在眼里,可没想到,这次却栽在这么一个不入流的小官手头。

禁不住叹息:天意,天意啊!

……

杨廷和、苏木、吴推官三人走进大堂之中。

其他士兵却没有跟着进来。

苏木等人同时站在那里上下打量着刘、杨、景三人。

杨自烈三人知道今天肯定是讨不了好,都没有着声,只静静地坐在那里。

吴推官见他们如此拿大,面上带着一丝厌恶,“呸”一声:“蟊贼,蛀虫,站起来回话。谁是刘孔和,谁是景亭,谁是杨自烈?”

还是没有人说话。

杨廷和与吴推官手下的几百兵丁则四下捕人,不片刻,外面就传来一阵阵惊天动地的叫声“冤枉啊,冤枉啊!”

就看到一个盐司的从六品判官满头是血地被两个士兵从屋里拖了出来,口中不住喊:“刘使同,景副使,救命啊,救命啊!”

他的鞋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了,光着脚在地上不住顿着腿,显得甚是可怜。

堂堂从六品朝廷命官,被人打得跟一条狗似的,大堂中的刘孔和看得心中一阵酸楚,正要站起来,旁边的杨自烈一把抓住他的手。

杨廷和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冷笑道:“两百万两库银不翼而飞,见了皇命钦差,倨傲无礼,已是大不敬。我来沧州时就听人说,长芦盐司是铁打的营盘,针插不进,水泼不入。都成了国中之国,封建诸侯了。我当初还不相信,今日一见,果真如此啊!”

他指了指苏木:“苏木,你在沧州已经有些日子,应该识得他们,说说,这三个贼子分别是谁?”

这一句“苏木”顿时让杨自烈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叫道:“你不是梅富贵吗,什么时候成了苏木?”

苏木微微一笑,拱手:“见过杨同知。”

“原来你就是杨自烈。”杨廷和皱了一下眉头:“那么,谁是刘孔和,谁是景亭?”

“啊,你是苏木苏子乔!”刘孔和猛地瞪大了眼睛:“就是那个‘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那个苏子乔,如此词句非堪破人生者不能为之。老夫以前本以为苏子乔乃是一知天命的老者,却不想今日一见,竟是如此年轻!”

“什么,他是苏子乔!”听到他的话,杨自烈大叫起来。作为一个老进士,他如何不知道此人。单说苏木,他或许不知道,可一听到苏木字子乔,立时就想起来了。

这一年来,若问起文坛上谁的风头最劲,自然是舍苏子乔其谁?

一曲《临江仙》已是震动天下,至于其他风格婉约的词曲,更是在坊间市井传唱不息。

到如今,诗坛七子老的老,死得死,已然式威。如果不出意外,这个苏子乔当是未来三十年独领文坛风骚者,当为一代大家。

对于苏木的诗词文章,杨自烈也是非常喜爱。同刘孔和独崇《临江仙》不同,他更喜欢那首“山一程,水一程”日常也时时吟唱。

却不想,这个梅富贵竟然就是苏子乔。

堂堂一代词宗,无论如何也同一个粗鲁军汉联系不到一块儿。

这突然发生的一幕让杨自烈脑袋里嗡一声,陷入了混沌。

盐司副使景亭自从十多年前中了进士之后,就将书本扔到一边,在他看来,八股文章什么的,不过是仕途的敲门砖,一旦做了官,自然要丢到一边。

这十年来,他就没有摸过一天书本,一味纵情声色,对于文坛上的事情,自然是毫无兴趣,多听一句都觉得无聊。

听到刘孔和的话,他有些疑惑,忍不住问:“刘大人,这个苏木究竟是什么人物,官很大吗?”

“原来你就是刘孔和,那么,你就是景亭了。”杨廷和哼了一声,先前三人耍赖,不肯自报家门,他心中还有些恼火。想不到,苏木上前只说了一句话,就不动声色地甄别出三人的身份。

刘孔和这才长叹一声站起来:“见过钦差,罪官刘孔见过天使。”就跪了下去。

既然刘大人带了头,其他二人也心不甘情不愿地跟着跪了下去。

刘孔和这才转头对身边的景亭道:“苏木乃是当今最有名的青年才子,还是白身。不过,若说起权势,只怕这世上还真没人比得了。此人也就朝中的阁老和少数几个大人物知道。陛下东宫龙潜时的首席先生,先帝临终时的遗诏的执笔人。”

“什么?”景亭忍不住低呼一声。

想不到刘孔和也只知道自己的名字,苏木有些微微得意。

身边的杨廷和又想起以前在西苑时于苏木之间不快,忍不住冷哼一声。苏木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忘形,就收起笑容,挺直了身子。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两条人影朝他扑来,同时大喝:“好贼子!”

苏木一时不防,竟被他们扭住了。

这二人正是杨自烈和自己的准老丈人吴世奇,一左一右,都是扭曲的面孔。

苏木吓了一跳:“做什么?”

吴世奇气愤地叫道:“苏木,你什么时候入的东宫,什么时候起草了先帝遗诏,你究竟还有多少事情瞒着老夫?”

而杨自烈则大骂:“苏木贼子,你如此身份,竟然隐姓埋名来做巡检,意欲何为?苍天啊,马全你这个卑贱小人,你惹谁不好,偏要去碰苏子乔,若非你,本官怎么会落到如此田地?马全小人,本官要杀了你,杀了你!”

杨自烈心中痛苦得要滴出血来:如果没猜错,苏木来沧州定然是得了皇帝的旨意,又或者是张太后的意思。也只要这两位大明朝的当家人才使得了这种人物。当初弘治皇帝大行那一夜,具体情形他虽然不知道。可接下来就淮王病死、东厂大换血,就连当初的长芦盐司转运使也被罢免。就算再笨的人,也知道那一夜并不想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巡检司巡检,苏木究竟是怎么回事?”杨廷和一呆,忍不住问。

苏木身份顿时出了一层细汗,心叫一声不好。

第411章 终于等到圣旨了

苏木来沧州办的是皇帝家的家事了,他老朱家的人实在太荒唐。正德皇帝且不说了,就没有个正形。不过,他好歹是个男人,大不了被文官们骂一句昏君了事。

问题是,太康公主是女人啊!

女人出宫在外面浪迹天涯,保不准会出什么事。

就算没什么事,经百姓的口一传,也会被莫名其妙地涂上一层桃色。

所谓绯闻就是这么出来的。

明朝太祖乃是草根出身,得国极正。

可正因为出身不好,其实,百姓对老朱家并没那么尊敬。

尤其是仁宗宣宗之后,至于弘治朝,文官权力极大,制衡皇权。加上朱厚照的胡闹,皇家在民间已经有进一步变为笑谈和八卦来源的趋势。

在苏木看来,老朱家的情形和后世的英王室相差仿佛。

编排皇帝家的吃喝拉撒依旧饮食男女,成为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趣事。

如果再让他们知道太康公主出宫三四个月了,也不知道会演变成什么样的丑闻。

这样的后果苏木不敢想,也承受不了。

若是等下杨廷和询问起来,又该如何回答。

心中有事,就被杨自烈拉得一个趔趄。

杨自烈还在疯狂地大叫:“我怎么不杀了马全,我怎么不杀了马全!”

如果没想错,正德天子能够继承位,定然和苏木这个东宫首席幕僚有莫大关系。能够精通屠龙术的人,自然是姚广孝那样的妖人。

先前在签押房中刘孔和发怒时说马全竟然去惹苏木这样一个人物乃是不明智,说梅选检不是个好相以的之时,杨自烈还不以为然。

现在,当梅富贵变成两代帝王的随侍大臣苏木时,他却是信了。

遇到这种人,你躲都来不及,偏偏那马全要拼了命朝人家跟前凑,找死也不是这种找法。还牵连了整个盐司,到时候,这惊天大案一起,也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想到这个可怕的结局,杨自烈只想将马全碎尸万段。

他却不知道,不劳他亲自动手,马全早已经被景亭含愤给弄死了。

杨自烈叫了半天,声音一哑,一口逆血吐了出来,血淋淋喷了一心口。

这一口气泻了,只觉得身上再没有一丝力气,软软地倒了下去。

苏木忙对旁边的准丈人道:“吴大人,等下再说,等下再说。”

一个兵丁进来,跪在杨廷和的跟前禀告:“禀钦差大老爷,禀吴大老爷,盐司所有官吏都已经缉拿关押,请大老爷示下。”

有兵丁在,吴推官这才放开苏木,眼睛里依旧闪着愤怒的光芒。

“来人,摘了这三个蟊贼的官帽,脱了他们的官府,下到盐司的监狱里待罪。”杨廷和下令。

一群士兵冲进来,扒衣服的扒衣,抓人的抓人,不片刻就将刘孔和、景亭和杨自烈拉了出去。

大堂里只剩下苏木等人。

吴推官这才想起自己身上的职责,拱手施礼:“钦差大人,接下来本官该做些什么,是不是带兵回扬州?”

杨廷和坐在首席,想了想,道:“这次沧州长芦盐司亏空库银竟达两百万两之巨,事关重大,若是传出去,只怕要震动天下,乃是我正德朝以来第一大案。杨大人乃是当事人之一,此刻只怕不宜再回沧州,且带着手下兵卒在沧州等上几日,待朝廷再派人过来问案之后,再做打算。我已写好了奏折,将这里的情形以八百里加急送去京城。沧州离京师也不远,最多三五日,应该就有旨意下来。”

吴推官:“钦差大人说得是,下官就留在沧州。”

“至于苏木你……”杨廷和淡淡地看着苏木。

苏木站起身来。

杨廷和的语气很不好:“苏木,身为天子进臣,岂能插手地方事务,若是传将出去,陛下颜面何在?这次你帮我揪出三只硕鼠,对国家也是有功劳的,功过相抵,就不追究了。”

苏木没想到杨廷和倒是责怪起自己来,瞠目结舌半天,才无奈地回道:“杨大人说得是,苏木受教了。”

杨廷和又森然道:“我不管你怎么来沧州的,又为什么使用化名,陛下任性胡闹,你这个做臣子的缘何也如此荒唐?此间之事与你无关,退下吧!”

说着就一挥袖子,赶苏木走。

苏木也不好发作,毕竟,自己身上这个举人功名可是杨廷和给的,他可是苏木名义上的座师,即便杨廷和不承认这一点。

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封建人伦,丝毫乱不得。

只得憋了一口气,一拱手。

在走之前,苏木小心对吴老先生道:“吴大人,我住在同福客栈,那里的环境甚是清雅,要不,你也搬过去?”

吴老先生怒道:“我乃是朝廷命官,自可住在驿站,这是制度。还有,盐司这里的案子也少不得本官,我住在盐司衙门正好。”

他说这义正词严,杨廷和看得暗自点头,心道:“这个吴世奇虽然不是进士出身,但一身风标,也能看出乃是真正的正人君子。”

苏木连连受气,偏偏都是师长,也发作不得,只得厌厌地出了盐司衙门。

本以为自己立下这么一件大功劳,怎么说也得受些奖励。如今反落到如此下场。

出了衙门,站在烈日下的大街上,苏木心中一阵迷茫,却不知道应该去哪里。

巡检早被罢免,自然是回不去。军械库,还是算了,岂不要仍杨廷和与吴老先生笑话,免不得一通呵斥。

做衙役可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车船店脚衙,无罪也该杀。堂堂举人去当差,那不是自甘堕落吗?

至于回京城,太康公主之事一日不了,他一日不敢回去。

想了想,好象也只有回客栈。

好在盐司如此惊天大案必然会震动朝廷,作为当事人,一旦主要人犯解送京城受审,他苏木也免不得要跟着回去。

如此,沧州的局就算是破了,张太后也不会无故将自己留这里。

想到这里,苏木心中又高兴起来。

正如杨廷和先前所说,也许再等得三五日,朝廷就会有旨意下来,且再等上一阵好了。

沧州这鬼地方,我是不愿意再呆下去了。

天气热,太阳大,街上也看不到几个行人。

不片刻就到了客栈,外面却做了不少人在吃酒,见了苏木,都哄一声站起来,纷纷上前拱手施礼:“梅老爷你可算回来了,可有事?”

“梅巡检,听说昨天晚上扬州府吴推官带兵将军械库给占了,你不是在那里当差吗,具体情形如何,快说说!”

“对了,盐司上上下下被钦差大人一锅端了,那么多大人同时倒霉,究竟牵涉进什么案子。梅老爷,你也是场面上的人,可听到什么消息?”

……

所有人都是一脸的亢奋。

苏木没好气地说:“我现在又不是巡检,也就一个小小的看守。天半夜,库房稀里糊涂就被人给占了。我还能怎么着,就在那里等着。等到现在,就被人打发回来了。”

就有一个人笑道:“梅老爷你说笑呢,那吴大老爷不是你的岳丈吗,可有什么不方便说的?”

众人都同时醒悟:“是啊,梅老爷你就透露一点吧!”

苏木没想到众人这么八卦,偏偏又都是熟人,又不好发作。

只得气道:“什么岳丈,上次那事之后,吴大人就同我翻脸,说没有我这么个女婿,这下,各位可满意了?”

众人都叹息一声:“想来也是如此,梅老爷倒是可惜了。”

苏木又是一翻白眼,想起可恶的吴老二。如果没猜错,他现在正住在驿站里,享受着公费吃住,就道:“各位也是问错了人,那吴公子不是吴老爷府上的公子么,现在正住在驿站里,你们要打听消息,自去找他就是。”

“对啊!”就有人一拍大腿:“问他去。”

“可是,吴公子什么人物,肯见我们吗?”

“你笨啊,吴公子是宗大官人的妹夫,要不,咱们找宗真打听消息去!”

“同去,同去!”

一群好事者一脸兴奋,呼啸一声出了门,急得客栈老板娘在后面喊:“还没有会帐呢!”

苏木扑哧一声笑起来,看样子,宗真有大麻烦了。

这一笑,有想起也许三五日之后就要回京城,他心情又好了起来。

就提起精神回到自己所住的院子,心中寻思着这几日该干些什么打发无聊的时光。恩,反正闲着无事,干脆去东面海边的盐场看看,开开眼界。

顿时就来了游兴,忍不住叫道:“赵葫芦,收拾一下。”

这一喊,才想起,赵葫芦已经被他打发去了京城。

此刻,院子里竟然是空无一人。

又想起昨天同梅娘的旖旎风光,苏木忍不住进了书房。

豁然见到,书桌上放着一包银子,正是自己给梅娘的盘缠。

书屋的墙壁上则贴着囡囡往日临的帖子。

可以刹那,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惆怅从心底升了起来。

这下,苏木再没有心思出门了。

接下来又过了五日,苏木整日只把自己关在院子里读书写字。

到第六日的时候,杨廷和派人来叫他过盐司去,说是朝廷已经有了旨意。

苏木精神大振,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同那三个犯人一起回去了。

第412章 暂领盐司

这次朝廷派来沧州的队伍规模颇大,有一个宣旨太监,两个锦衣卫总旗,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也各自来了一个七品官员。

可以说,明朝三法司和厂卫五个强力部门都被这桩涉及两百万两白银的大案给惊动了。

这群人来沧州的主要目的是宣旨,并押送相关人犯回京。

天使到来,先后两个钦差,盐司幸存的没有被牵涉进贪墨案的官员们也都齐齐站在大堂里,将里面挤得水泄不通。

旨意一共同有两道,一道是给杨廷和的,命他收集到足够的证据,然后会同众人一道、起回京城,会审长芦盐司贪墨案。

其实,这案到现在已经是证据确凿了。

长芦盐运都指挥司的银库已经被杨廷和先一步贴上了封条,到现在,库房里面只余白银五千多两,这么大的空缺足以说明一切问题。

在真实历史上的杨廷和本虽然在嘉靖朝的时候做到内阁首辅一职,可这人一身正气,铁骨铮铮,在大礼仪一事上将嘉靖闹得下不来台。这样的人物,身上却没有半点裱糊匠、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质。

拿下刘孔和、杨自烈三人之后,他立即开堂问案。

无奈这三人自知道罪恶深重,索性一言不发,来一个死猪不怕开水烫。

他们不说话,杨廷和也不害怕,干脆在盐司其他官员身上找突破口。

一连审了五天五夜,不眠不休,将一张脸都熬白了。

这一审,连他都被吓住了。涉案官吏总数达三十四人之巨,可以说,整个盐运都指挥司从上到下被连根拔起。

可想,此案若传了出去,立即就会震动天下。

下面的人招了,贪墨的款项也核实完毕。

可这么多银子的去向却是一个迷,毕竟是一百多万两银子,若用船运,也得动用十几艘大船,只要从这上面查,总归能找到蛛丝马迹。

于是,杨廷和有将当初运银子的船家、水手都通通抓起来拷问。

本以为这些银子定然是被这三个蛀虫运回老家去了,可一问,船家说,这么多钱却是送去了京城。

看到这些口供,杨廷和倒是抽了一口冷气,感觉事情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搞不好还牵扯到朝中的大人物。

等到朝廷派来押送人犯的人一到,就将证词一脚。

看了口供,所有的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如果没想错,这应该是正德朝的第一大案了。

连声说,还是快些将人犯带回去为好,夜一长,梦就多,得尽快挖出幕后那人,否则,也不知道这朝局会乱成什么样子。

于是,众人聚在一起商量,事不宜迟,明日就解了人犯出发。

除了三个首犯,盐司还有三十四个从犯,加上书办、小吏、门子、船家、水手,总数上百人。恶有恶报,天道循环。

可如此一来,长芦盐运都指挥司几乎却被一网打尽,加上转运使一职空缺、指挥同知空缺、副使空缺,群龙无首,基本算是停摆了。

按说,盐司的官员大部分中箭落马,为了维持衙门的正常运转,应该尽快派人过来上任填补空缺。

可一下子空了这么多官位,吏部手头也没有这么多人手可派,按照刘健刘阁老的意思:总归要等到明年会试结束,录取了新的进士之后,才好动其他地方调人过来。

就暂时这么着吧!

刘阁老的意思大家都明白,长芦盐司的可是天下一等一的肥缺,任何一个官职后面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让谁上,不让谁上,都要仔细斟酌,否则就是一场大风波。

总归要平衡好朝堂中的各方势力,务必要让所有人满意才好。

而就目前来看,如何平衡,还需时间,盐司的缺,就不补了。

先叫一个人暂代转运使一职,以剩余的原班人物暂时维持。

因此,就有了第二道圣旨。

宣旨的太监苏木也识得,正是当年东宫的旧人,姓林名森,以前在西苑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小人物。后来正德皇帝得继大宝,此人好象在皇宫里做了个少监,也算是个管事牌子。

当初在京城的时候,苏木也留意过东宫旧人的安置,听到这个林森突然做了管事,还抓了半天脑袋。这才想起,此人正是正德帝身边的八虎之一,在史书上也是留下了名字的。

只不过,此人为人低调,就算在后来,好象也没干过什么事,在八虎中,纯粹就是个凑数打酱油的。

等将第一道圣旨宣完,林森咳嗽一声,尖着嗓子道:“既然人犯已经抓捕,证据也收集完毕。还请各位大人明日押送相关人等回京缴旨吧!”

杨廷和作为一众官员中地位最尊贵之人:“遵旨。”

林森又道:“皇帝陛下和太后娘娘又说了,盐司事关国计民生,还得暂时维持下去,得找个人暂代几月。”

这话一说完,所有人都将目光落到杨廷和身上。

杨大人乃是翰林院侍读学士,无论品级还是威望都足以担任此职。确实,也只有此人才震得住场面。

杨廷和也以为自己可能会留在沧州,不觉皱了一下眉头。说句实在话,他内心中却有些不愿意。

作为一个志在入阁之人,留在翰林院这种地方养望是最佳选择。就算要下到地方,也得去偏远之地。入盐司这种地方,牵涉的面实在太广,又有大笔现银进出,一不留神,鬼才知道什么地方会出纰漏。若被言官抓住把柄,群起而攻之,名声受损,以后还怎么入阁?

而且,明朝好象有个不成文的官场潜规则,像杨廷和这种曾经执掌过中枢的要员,一旦被派到地方上任正印官,尤其是油水十足的衙门里,那就说明向上的通道已经阻绝。作为补偿,叫他们到一个好地方养老发财。

说起来,还真有点像后世的官员年纪一到,要退下去之前,这才派去一个大国企做董事长,拿几年百万年薪之后退休。

苏木也以为杨廷和要被留下来,心中一惊:不对啊,这杨廷和身为翰林侍读,说起来也算是正德皇帝的东宫旧人,至少名义上如此。在刘健他们被刘瑾赶出内阁之后,就做了阁臣,到这一干就是十多年,到嘉靖朝的时候更是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元辅。而且,老杨又立了这么大一件功劳,声望正著,怎么反被下派了呢?

第413章 出乎意料的人选

苏木本忍不住叹息一声,以老杨的本事,将来回朝还是有可能的。不过,这几年算是要荒废在地方上了。

至于以后,物是人非,离开中枢决策部门,却说不清楚。

这一点,大概可以用蝴蝶效应来解释吧。

据说苏木所知,在真实的历史上,长芦盐司的贪墨大案根本就不存在。

即便盐司等人存在贪污情弊,没有他苏木从中搅局,盐司等官员也能从容布置。无论是拆东墙补西墙,还是放火少军械库这种乾坤大挪移,总归是平安过关了。

就因为有他这个蝴蝶在,将如此惊天大案揭发,这才有杨廷和愤然出手,用钦差身份将盐司一窝端。

而这桩案子好象还牵涉到朝中一个大人物,老杨算是犯了人家的忌了,被人报复,留在沧州也有可能。

哎,杨廷和看似立下大功,确实却趟进了浑水,也是运气不好使然。

林森笑了笑,突然出言道:“杨学士,陛下和太后的旨意是叫你押送人犯回京,可不是留在沧州。”

这下,不但杨廷和,就算是和他有些不愉快的苏木,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作为苏木,虽然和老杨闹得不愉快,可人家好歹也是自己的座师。况且,对于杨廷和的人品,他还是非常佩服的。

君子,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值得人尊敬的。

不过,如此一来,未来的盐运使的人选却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所有人都开始东张西望起来,毕竟盐运使乃是当今天下最肥的缺,即便是大省的封疆大吏也未必比得上。品级也高,盐运使可是从三品的高官。

再场众人都是正七品,根本就没这个资格担任。而朝廷好象也没有另派官员过来,这就奇怪了。

林森很满意大家面上的疑惑,就好象一个说书先生,在出高潮前,得先将人的胃口吊起来。

等到大堂里彻底安静下来,他才咳嗽一声,拿起一份圣旨,道:“扬州推官吴世奇跪下接旨。”

“啊!”所有人地低声叫起来。

吴老先生也是一呆,然后懵懵懂懂地跪了下去:“臣,吴世奇接旨。”

林森的声音大起来,这道圣旨很短,大意是,吴世奇这次揭发盐司贪墨大案,功劳卓著。又能当机立断出兵占领军械库,勇于任事,太后和万岁龙颜大悦,着,令吴世奇暂代盐运转运使一职,不急着回扬州府,日后还有圣旨云云。

“啊!”这下,惊叫声大起来了。

任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吴推官竟然连升四级,从一个七品芝麻官,摇身一变,成了巡抚一级的封疆大吏。

这是在做梦吧?

一想到盐司的威风,一想到每年几百万两银子过手。大家的眼睛里都满是羡慕嫉妒恨。

苏木也吓了一大跳,心叫一声:乖乖,想当初在京城的时候,皇帝想让我做户部的郎中,结果还惹出一场大骚动,被刘阁老个否决了。皇帝和太后这么干,难道就不怕百官上折子弹劾,吏部直接将圣旨给封驳退回去了吗?

吴老先生这回是捅马蜂窝了。

念完圣旨之后,林森将圣旨朝吴世奇手中一塞,笑眯眯道:“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