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挑选身体强健的士兵,看来还不知有多少士兵会在高山死亡?逻些和中江河谷,气候宜人,人在那里没有头晕的现象。那里也有很多可以开垦的土地。地方官员已经全部派出到位。解放奴隶的工作已经在逻些展开。由于我们打败了一个大的部落首领,军队的开支还没有问题。解放的奴隶,已经在藏布江,开始开垦土地,教他们汉语。逻些原来有许多唐朝的工匠,所以,在当地,老百姓对我们大宋朝廷也有大部分人表示拥护。奴隶们对大宋皇帝十分感谢。
王勇希望今后朝廷多派汉族人到藏布江和中江的河谷开荒。改变这里的人口构成的比例。统一民族的工作在这里需要汉族人来融合。
军队还需要在逻些多住一些,在逻些多开荒地,才能解决解放了的奴隶的土地。
这里没有犁头,盼望朝廷送一些犁头来。
小赵皇帝知道,犁头,在青海路或者在秦凤路还是可以买到的。于是小赵皇帝给青海路下了一道指示:
“青海路:
朕刚接到王勇从逻些传回的消息,他们那里开荒没有犁头。你们在接到本指示后。马上买犁头五千个,再买一些粮食种子,蔬菜种子,同时准备白银十万两,一并送往逻些。
朕同时指示王勇派人前来接运。”
他又给王勇下了一道指示:
王勇将军:
接到藏布路传出的消息,朕甚感欣慰。请代朕向藏布路的全体大宋将士问好。你们统一吐蕃的进军,将永远载入大宋历史。
朕已经指示青海路买犁头五千个,同时送来粮食蔬菜种子,和白银十万两供你们开支。你们应该派人到路上来接收。
告诉全军将士,要搞好与吐蕃老百姓的关系,要注意军队的纪律。
今天晚上,小赵皇帝就到朱慎那里过夜。有这三个仙女一样的女人,还像给小赵皇帝穿越的一种奖赏。他轮流到三个女人那里过夜。
见皇上到自己的寝宫来过夜,朱慎真是高兴。嫁给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是女人的最大愿望。这个男人还满足了自己对军事的爱好,让自己做了将军。听说皇上在给刘桂香办报纸了,皇上还真讲信用啊!
小赵皇帝告诉朱慎,明天,就不要到青城寨去了,我们到城里去参观庙宇,参观名胜古迹。加上朱慎很久没有休息了。朱慎更高兴了,有自己男人陪着玩,也是一种幸福啊。
六月十三日早朝,李纲丞相把技术创新法、专利法、技术保密法,拿出来读。因为讨论过的,没有反对意见。小赵皇帝为了培养民主的气氛,每一部法律,都叫大臣们以站队的形式进行表决。三部法律全部通过。法律的通过,又为大宋建立科学院创造了条件。
小赵皇帝叫把王勇从吐蕃传回来的报告在朝会上读了。朝廷又是一片喜气洋洋的颂歌。
有人唱颂歌,也有人叫苦,这个人就是户部尚书。户部尚书说:“圣上,现在我们大宋的疆域已经扩大了,本来是喜事。但是我们制定了统一民族的政策,有变游牧民族为农耕民族的政策。我们还要给他们发衣服、立房子、制农具的政策。原来的金国,西夏这样做还没有多少问题。因为我们从他们原来的朝廷缴获了一些金银。现在的西辽、高昌、吐蕃,都是游牧民族,搞农耕的很少,按我们的政策,需要开辟大量的土地,建立大量的房屋,购买大量的农具。我们还要把内地的无土地的农民迁移到边疆,迁移要马车送,要土地,房屋。这些都要钱才能够解决。摆在我们今后的户部的开支,将十分困难。”
“我们户部希望皇上给我们指出一条解决开支难题的路子。”
小赵皇帝想了一下,说:“你去找笔和纸记录一下,朕给你几个办法。”
户部尚书,马上就到朝廷朝会记录那里,拿来几张纸,一支笔。
小赵皇帝说:“一、马上在全国的对外国的通商口岸,建立海关,对出口的货物,进口的货物征收海关税。”
“二、户部马上按上次朕讲的借贷记账法的原则,结合你们各行各业原来的记账方式,制定会计准则,核算工商业户的利润。准备推广借贷记账法。今后可以按百分之二十的标准,对大中型工商业户征收所得税。今年可以对大中型工商业户按营业的利润高低,你们可以给他们进行初步估算利润,按百分之十五的标准,征收所得税。”
“三、户部马上在人口多的地区,实行摊丁入亩的试点,明年准备在全国推广。今后户部就不会为开垦土地着急,还会叫朝廷大量开垦土地了。我们在边疆开辟的土地,将给我们增加大量的税收。”
“四、还有马上给朝廷增加一千万银子的路子。”小赵皇帝有意停顿下来。
户部尚书,朝廷其他大臣都望着皇上,那里有这么一大笔钱?
小赵皇帝说:“这笔钱就在我们京城开封,是吹糠见米的事情。”
户部尚书说:“圣上,您就爽快点告诉我们吧!”
小赵皇帝笑着说:“户部尚书听说有银子,想要了吧?上次你们抄没的六个奸臣,他们不是有大量的住房,大量的商铺吗?我们开封的土地,不是寸土寸金吗?我们就来拍卖这些房屋、商铺、还有古董字画。”
户部尚书马上就抓到小赵皇帝的一个新名词--“拍卖”。户部尚书问:“圣上,什么叫‘拍卖’?”
小赵皇帝说:“你们去把那些房屋,商铺,古董,字画先估一个价。他们的房屋太大,你们还可以划小一点。估了价后,你们就张贴广告,说明哪些地方,哪些房屋,哪些商铺要卖,现在的估价多少。要买的人家,先交押金。假设按百分之十交押金。我们就确定什么时间,要买的房屋商铺的都来。一样一样卖,都来出价格。比如我们估价某商铺十万两白银,现在有人出十万,接着有人出十万零五千,有人出十一万,有人出十二万,如果没有人再加价,十二万就卖给他。如果还有人出十三万,就卖十三万。以最后出价最高的人的价格为标准。”
户部尚书说:“如果他出了价,后来又不要呢?”
小赵皇帝说:“你担心什么,他交的押金或者叫保证金,就拿不回去了。其他没有拍卖到的,保证金、押金我们就还给他。以后我们再拍卖。”
户部尚书说:“看来还真有一千万两银子在那里呢!”
李纲说:“皇上给你的银子每年至少有两千万两呢。”
户部尚书说:“圣上我们还有问题。”
小赵皇帝问:“什么问题?”
户部尚书说:“可能人手不足。”
小赵皇帝说:“人应该不是问题,那么多官员没有事做,你不晓得找吏部去调。实在没有办法,那些读书人,你不可以招他们来做事。我们招他们来,是给我们收钱的,怕什么?”
户部尚书说:“还真的不怕!”
小赵皇帝说:“先调那些已经在朝廷领薪俸的人,这些人调走了,比新招收划算,我们不增加开支。实在没有办法调了,才招新人。”
户部尚书说:“臣遵旨!”
小赵皇帝说:“我们三部法律已经通过,就下发到各地执行。”
小赵皇帝一下早朝,刚回到后宫,就看见皇后、朱慎、刘桂香三个已经聚到一起了。皇后问:“圣上,我们今天又去玩什么呢?”
小赵皇帝说:“我自从当了皇帝,我们开封府的寺庙在什么地方,都忘记了。我想去看这些寺庙像什么样子。”
皇后说:“这也好,我们到各寺庙烧点纸,送点香火钱。”
小赵皇帝说:“朕不信佛教,也不信道教,倒可以勉强说信儒教。我也不喜欢烧纸,认为这样做浪费钱财。我们今天就不烧纸了。”
皇后说:“进了寺庙,不烧纸恐怕不象样子。”
小赵皇帝说:“烧纸朕就不去。”
刘桂香朱慎就赶忙劝皇后,生怕今天不能出去玩,说:“皇后姐姐,我们就按皇上说的,不烧纸算了。已经进了寺庙,就是尊重寺庙了。我们圣上去与那些庙里的土堆堆叩头,他们恐怕受不了。”
小赵皇帝说:“这还差不多。一会到了寺庙,我们只管进去看,也不给谁叩头。一处地方,我们给一两银子,作为参观寺庙的门票钱算了。他们说是香火钱也可以。不能捐多了。到了文庙,添几支香还可以。”
皇帝的几个老婆,知道小赵皇帝不信教,如果多说了,皇帝生起气来,来一个灭佛、灭道,灭景教、灭回教,那不是自己的罪过。历史上皇帝下令灭某个教的事情多次发生。可不能由自己引起灭教的事件来。
刘桂香问:“皇上,我们今天走路,骑马,还是坐轿?”
小赵皇帝说:“我们也不走路,也不骑马,也不坐轿。朕看城内有很多的大车在出租。我们出了皇宫,我们就去找大车。”
朱慎问:“那我们怎样走呢?”
小赵皇帝说:“我们看开封那里的寺庙最出名,我们就先奔它那个寺庙去。看完了,再决定到那个寺庙附近的寺庙看。”
于是小赵皇帝还是穿上书生服装。几个皇后妃子去把华丽的服装脱了,换上老百姓的服装。刘桂香问:“皇上,我们出了宫,还是把您叫哥哥吗?”
小赵皇帝说:“叫哥哥就叫哥哥。”
皇宫的侍卫也按以前的样子,一前一后的拉开距离跟着。出了皇宫,小赵皇帝看见一个大车,也还装饰得漂亮,就提高声音,喊大车。那个大车马上就赶着车来了。四个人爬上车。马车的车夫问:“到哪里?”
小赵皇帝问:“到哪里?”
皇后说:“你不是说到开封最出名的寺庙吗?我们到大相国寺。”
马车车夫把马车赶起来,接过话说,“我们开封府,论寺庙还真是大相国寺最出名。”
小赵皇帝说:“老哥,你说一说大相国寺我们听一听。”
车夫说:“不是说开封是‘自古帝王都’吗?不是说‘开封富丽甲天下’吗?听人说,有人写诗称赞大相国寺是‘大相国寺天下雄,天梯缥缈凌虚空’。寺院历史上名僧辈出,名士荟萃,活动频繁,寺藏丰富,下面辖六十四禅律院,占地达540亩。高僧、达官、文人、使节、民众出入其间;佛事、巡幸、文娱、参访、商贸汇集其中,成为中外佛教及文化交流的中心。每天是熙熙攘攘,去烧香拜佛的,去欣赏名胜古迹的人多了。”
刘桂香说:“老哥,你嘴巴还会说呢。”
马车车夫说:“妹妹,我那里是会说,天天都有人去大相国寺,天天都需要向人家介绍。说几句顺口溜吧了。”
车夫又说:“妹妹,我看你像一个人。”
刘桂香问:“我像谁?”
车夫说:“像刘国丈的女儿,当今皇上的贵妃刘桂香呢!”
车夫说:“贵妃在开封府去打官司,我亲自去看了的。妹妹你还真像贵妃刘桂香呢。”
刘桂香说:“你们大家看看,我像贵妃刘桂香吗?如果像就好了。”
大家都笑起来。小赵皇帝说:“如果你像刘桂香当然就好了。”
正文 第八十九章 参观寺庙
到了大相国寺,只见门口的广场上,十分热闹。卖小吃的,卖香蜡火烛的不少。也有马车、轿子在那里等生意。
小赵皇帝问大车要多少钱,车夫说:“两百文。”小赵皇帝也不给他讲价,给了两百文,就下了马车。
小赵皇帝听说有六十四禅律院,占地有五百四十亩土地,怎样去看?
小赵皇帝问皇后:“这么宽的寺庙,我们怎样去看?”
皇后说:“如果哥哥没有耐心到处去看,我们捡比较紧要的看。以后知道大相国寺的地方,想来看,还可以仔细地看。”
小赵皇帝问朱慎刘桂香:“你们知道这里什么地方紧要一些?”
朱慎说:“进寺庙,大雄宝殿是要去看的。”
刘桂香说:“听说这里有一个五百罗汉的罗汉堂,罗汉们每一个都不相同,我们需要不需要看一下。”
小赵皇帝说:“我们就按照你们两个妹妹的意见,看大雄宝殿,看五百罗汉堂。”
开封城,在汴河岸边的高地上,有一些山梁,大相国寺就在城内的高地上建立,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这里也是从低处向高处走。让人有顶膜礼拜的感觉,使人心理产生一种崇敬的感觉。
小赵皇帝家乡的真佛山,与其他佛教不同的地方,就是“三教合一”。就是儒家佛教道教这三教合一。据说因为里面有白莲教的因素在里面。所以干脆将三教融合在一起。这里只有佛教,不会三教合一。
走进大雄宝殿,只见大相国寺与现代的寺庙也是一样的,没有多少不同。因为有先前在皇宫的一番话,他们也不烧香,也不许愿,也不叩头,就在那里看。
看完了大雄宝殿,小赵皇帝说:“大妹妹,还是给点香火钱吧。”
皇后就到丢了一两银子到募捐箱里。
这几个人一来,大雄宝殿就热闹起来。一个和尚可能认出来了,就悄悄对一个小和尚说了几句。小和尚连忙出去,一会,只见主持连忙赶了来。
主持对小赵皇帝说:“阿弥陀佛,本和尚是这个寺庙的主持,施主,和尚愿意给您们解说。”
小赵皇帝知道他们被认出来了,就说:“我们几姊妹,今天有空来参观一下名胜古迹。这个寺庙的菩萨塑得不错,塑得不错。我们随便看看,不劳主持了,不劳主持了。”
宋徽宗赵佶,信奉道教,从来没有到这里的寺庙来过。所以主持听到皇上一家人到大相国寺,十分高兴,也十分紧张。可惜皇上不卖主持的账。只得说:“施主,请随喜,请随喜!”
小赵皇帝见大相国寺的主持走了,就问:“五百罗汉的罗汉堂在里?
朱慎说:“小妹来带路!”
拐过一片树木,罗汉堂就出现了。
刘桂香说:“要记住自己进庙跨的那一支脚,是左脚就向左走,是右脚就向右走。再根据自己的年纪数罗汉堂的罗汉,见他在笑,就证明今年的运气很好,如果在哭,今年就不好。如果不哭不笑,就是不好不坏。还要看他拿的什么东西,看今年的情形。”
小赵皇帝知道这是一个娱乐,说:“记到啊,不是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情况哦,”这三个皇帝的老婆,就在那里认真地记自己的脚是那一支脚先跨进去的。
朱慎说:“是周岁还是虚岁?”
刘桂香说:“这我就不知道了。”
小赵皇帝现在还真不知道自己怎样算年龄,是算老庞的年龄,还是算赵桓的年龄?就是算赵桓的年龄,他是那年那月那日那时生的,自己都不知道。
皇后在那边喊:“我数到我的年龄,这个罗汉在大笑呢。”
刘桂香也在那边,说:“姐姐你今年怀了孩子,是大喜呢!”
皇后说:“可以说是大喜,不知道今年我的眼泪流了多少,今年这心里有多少担惊受怕的事情,能够说是大喜吗。不要相信这些鬼话。”原来皇后也受家里影响,信道教。对佛教她认为是骗人的鬼话。
刘桂香说:“我数这个罗汉,板着一张脸,还不知道是好是坏。如果说虚岁,脸色稍微好点。”
朱慎在另一边说:“你们看,我这个罗汉手里拿着一把刀呢?”
小赵皇帝连忙去看,这个和尚,手里拿着一把宝剑,圆瞪着双眼,一个手指着看他的人。
小赵皇帝说:“看来你要去打仗!”
皇后也从那边过来了,说:“她一个女人,那里会去打仗!”
那边的刘桂香也过来了,说:“哥哥,让她去打仗吧!”
朱慎说:“哥哥,让我去打仗吧!”
小赵皇帝用一个指姆在嘴巴上竖着,大家看左右,周围那些也在罗汉堂的人,也在看他们了。老百姓谁有资格叫人去打仗?还是叫一个女人去打仗?
罗汉堂,小赵皇帝在新都看见过,在重庆看见过,现代到了古代,也是一样,看的兴趣就没有了。在里面转了一圈,就出了罗汉堂。
小赵皇帝问:“过了这个桥,那边是哪里呢?”
皇后说:“这个桥叫大相国寺桥,那边还有一个女道士观。”
小赵皇帝说:“我们就过这座桥,去看女道士观。”
刘桂香说:“哥哥,这个宗教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小赵皇帝说:“宗教,一般都是劝人为善。比如儒家的仁者爱人,就是劝大家要爱整个人类。还有对待他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不愿意别人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自己就不要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还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人人皆可为尧舜的平等思想。”
“比如佛教,也是劝人做善良的事情。都是很好的。他们在这里为了人家相信他们的思想,加了为善可以成佛,为恶就要下地狱。还要给他们送东西,就是为善,就将为善的方向搞偏了。道教的老子本来不是什么宗教思想,也引进了道教里面。道教就是成神仙,修炼成神仙。炼丹长生不老。”
“谁成了佛,谁成了仙,谁长生不老,谁下了地狱,都是骗人的鬼话,哪个看见的。”
“社会有他们来宣传行善,还是可以的。如果大家都进了庙宇,社会上谁去种庄稼,谁去织布。少有一点,可以!多了,就要限制。”
“还有,有的宗教争强好胜,弄不好就想消灭对方。他们人多了,就要争官府的权利。搞什么宗教领袖,搞什么政教合一。我们华夏民族,政教合一,早在我们民族刚形成的时候,被抛弃了。比如我们几千年前实行的嫁娶。现在不是还有的地方搞群婚制,或者走婚吗,比起我们汉族来,他们就落后了。我们这个民族发育得早哇。”
刘桂香说:“妹妹知道了。”
小赵皇帝说:“我们要宣传的,就是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平等的思想,民主的思想。道家遵从客观自然规律的思想。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大一统的思想。我们还要宣传我们民族的传统,就是尊崇发明创造的思想。还要宣传儒家的大同的思想,道家的使用十百人之器的思想,道家的理想社会的思想。”
皇后说:“那我们就不独尊儒术了?”
小赵皇帝说:“为什么要独尊儒术?我们今后只问看到的这个思想正确不正确,而不是出自谁家。我们大宋汉族的正确思想,要宣传。周围少数民族正确思想要宣传,外国的正确思想也要宣传,要形成开放的心态,包容的心态,不要站在哪一个宗派上去。宗教的好思想也要宣传。要比人家先进,就必须接受各种思想之中是精华。形成独特的自己的新思想。”
朱慎说:“我们的老爹说您秀才都考不上,我看您成为诸子百家中开创一家之言的宗师都可以了。”
小赵皇帝说:“你又在吹牛了。不要把我吹昏了。”
朱慎连忙说:“哥哥,妹妹不吹了!”
走过了大相国寺,拐了一个弯,就到了女道士观。它比大相国寺小多了。道观里的女道士,与和尚的穿着又不一样。
皇后说:“这个女道士观,先就是牌楼,牌楼上面有这个道观的名称,有成仙的故事。进了牌楼。走一段就是山门。道观里面主要有灵宫殿、玉皇殿等。”
小赵皇帝问:“道教的道指的是什么呢?”因为小赵皇帝认为老子的道德经的道与道教的道,不是一个东西。所以问皇后。
皇后回答到:“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道是虚无之乐,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成的。与道并提的是德,道之在我者就是德。是表明我修道,有了道,也就有了德。德就是得到,说的是修道获得的道果。所以要修道养德。”
他们已经走进了山门。
皇后继续说:“修道的方法有很多,如祈禳、存思、养性、内丹、外丹等等。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修道,无非是求“清静无为”、“离境坐忘”,都需要安静,不受外界干扰。道观都位于安静、空旷、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
皇后指着周围的风景,说:“你们看,即使在城市的环境里,道观也修建成与世俗繁华隔绝,极力营造出道教中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境界。”
刘桂香说:“这里真幽静啊!你看,拐了一个弯,外面的世界就看不到了。还真是别有洞天。”
皇后说:“修道者在这样的环境清修,返璞归真,清心寡欲,加之所食纯为山珍之类的食品,时间长了,自然集天地灵气于自身,成就仙风道骨,益寿延年。如果为俗事所劳累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来休养,山上空气清新,住所幽静,正适合静养。听风声鸟鸣,看日升日落,参拜神仙,观摩法术,心病一除,身体自然恢复健康。”
小赵皇帝说:“听大妹子一说,我这个凡夫俗子,也想到这个清静之地来修仙了。”
朱慎说:“到这里,还不把人憋死!”
小赵皇帝说:“妹妹,你还不知道享受呢!”
刘桂香说:“千万不能信他们的说教,有许多皇帝,就是吃长生不老之药死去的。”
小赵皇帝说:“长生不老之药不能吃,这样幽静的环境还是不错的。”
到了道观,参观道观的人也不少,他们看了灵宫殿、玉皇殿,只不过与佛教供的不同的人吧了。小赵皇帝也没有多少兴趣。倒是皇后想敬几柱香,对小赵皇帝说:“哥哥,让我上几柱香吧!”
小赵皇帝说:“要上就上,我们等你。”
皇后就在门外面买了一把香,到道观去烧。
小赵皇帝们就坐在一棵大树下面乘凉。火辣辣的太阳,坐在山上的大树下,一股股的凉风吹来,比平常更惬意。
不远处,有几个女香客,正拿着书在树下读道教的经典。有一个姑娘没有拿好书,风一吹,书就哗哗哗的翻起来。
小赵皇帝又想起了在清朝的时候,文字狱,有一个书生吟了一句诗,说:“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此情此景,何其相似啊。
他又想到了,在专制统治下的皇帝有多么大的权利,一个不高兴,就乱杀人。还有诛连,要杀就是几百几千。人家只不过是触景生情,就不知不觉出了危险。皇帝乱杀人,就阻碍社会的思想观念,阻碍不同思想的产生。皇帝不高兴,那些宗教也要背时。灭佛啊,灭教啊!
不过儒家的中庸思想也告诉我们,要防治走向两个极端。治大国如烹小鲜,要注意火候,稍不注意,就烧焦了。
刘桂香可能诗性又发了,说:“百万众生城,喧嚣何其浓。一旦入山门,幽静京城中。入世为治世,出世做仙翁。偷闲进山门,心中乱哄哄。”
朱慎说:“姐姐怕是做不了神仙了,进了山门,心中还是乱哄哄的。”
“身居天下第一家,铁马金戈任我耍。身闲半日心不闲,练好雄兵把仗打。”
小赵皇帝说:“妹妹真是将军气概啊,在这里也想着练好雄兵。心静不下来呀。”
朱慎说:“站在这棵树下,山下是数不清的亭台楼阁,山下有无数的芸芸众生,虽然是求神成仙之地,却抛不了世事的纷扰。”
小赵皇帝见皇后朱琏出了殿堂。说:“好了好了!大妹子出来了,我们也不做神仙了,下山吧。”
小赵皇帝看这个并不大的女道士观,由于绿化搞得好,竟然在城市中隔开了一个世外桃源。说:“这里的设计好啊,树栽得多啊,竟然在喧嚣的大城市里,造出了一个世外桃源。”
小赵皇帝又问:“我们出了女道士观,又到那里去呢?”
皇后说:“内城有大相国寺,有兴国寺。城里有三尸庙、得安公庙、法云寺、游神观。离这里不远的陈州门外,有禹王大庙,有天清寺。南熏门旁边,还有五岳观、延正观。城北还有开宝寺还有铁塔。”
小赵皇帝说:“凭你大妹子一说,我们恐怕只有昏头转向的了,不知怎么走了。开封城里怎么有这么多的寺庙?”
皇后说:“开封城里有一二百万人,各信各的教,就造出了这么多的寺庙。”
小赵皇帝说:“各信各的教好,只是寺庙不能太多。”
小赵皇帝又问:“附近有没有特别的教,特别的寺庙?”
皇后说:“有哇!附近有一个巷子,叫‘挑筋胡同’,有一个教,老百姓叫他‘挑筋教’”
小赵皇帝说:“有那么一个怪的教名?”
皇后说:“这些人是犹太人,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按照犹太人的风俗,为了纪念和大力士角斗中扭伤了大腿的祖先,不食用牛羊肉的蹄筋,故此开封民间称之为“挑筋教”,犹太人并不认为这称呼含有贬义。据他们说,到处对他们的教都进行打击。只有到了我们大宋,不管信什么教,自由得很。他们说,他们的风俗习惯与汉族的观念差不多。在这里生活舒服得很。哪里在乎大宋的老百姓叫他们挑筋教。”
小赵皇帝从现代的许多研究中看到,据说犹太教,还是中国早期的宗教传到中东的。可能是这样。他们的许多观念与汉族人一样。犹太人在世界都没有被同化,在中国,却被同化了,中间肯定有原因。
正文 第九十章 宗教法律
走出了女道士观,小赵皇帝见路边有卖凉虾的,还在路边搭了凉棚。就说:“我们来吃点凉虾,消消暑。”
皇后说:“路边的小摊,卫生不卫生?”
小赵皇帝说:“为了赚钱,人家专门出来卖,哪里不卫生?!”小赵皇帝穿越前也干过小贩,对小贩的处境很同情。
小赵皇帝就在凉棚下坐下了。刘桂香朱慎也坐下来,皇后朱琏也只得坐下来。小赵皇帝说:“来四碗凉虾。”
老板娘连忙端了四碗凉虾上来。小赵皇帝喝了一口,说:“好喝!你这水怎么这样凉快?”
老板娘说:“我们那边有一口深井,冬暖夏凉,来吃凉虾的,都说凉快呢!”
小赵皇帝又问:“大嫂,你的生意好吗?”
老板娘说:“生意才开张不久,家里靠我老公打工收入不多。不是皇上叫地方官府划地方允许摆摊,我这个摊子还不敢摆呢?”
小赵皇帝又问:“现在上不上税?”
老板娘说:“管收税的来看了,说按皇上新的规定,我的摊子收入不多,不需要缴税。我们周围家里困难的,都在想出来摆个什么摊子,做什么生意呢。”
朱慎几口就喝完了,说:“好喝,老板娘,再来一碗。”
朱琏、刘桂香都说:“好喝!”
小赵皇帝喝了几口,说:“凉虾也不泥,还有经势,水也凉快,不错。”
见她们几个喝完了,小赵皇帝说:“来来,两边的兄弟,一人都来喝点解解渴。”
两边的侍卫们就走了来,老板娘一看有几十个人,就忙起来。一人两碗,两担水一下就喝完了。一碗五文钱,小赵皇帝付了五百多文钱。
小赵皇帝说:“大嫂,一下就给你喝完了。”
老板娘说:“好哇!我马上回去,家里还打的有凉虾,再担两担水就行了。”
小赵皇帝又问:“大嫂,你们这里有个挑筋胡同吗?”
老板娘说:“有!只是大家给的一个浑名,里面有一个犹太教的会所,他们吃牛羊肉要先把脚筋挑了才吃,所以大家就叫他们挑筋教。”
小赵皇帝说:“风俗是有些不同。怎么走?”
老板娘指了一个方向。于是小赵皇帝一行就到挑筋胡同去。
一进胡同,小赵皇帝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