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生一点。再在印刷厂建几件住房,供印刷的师傅们居住。”
刘国丈说:“李公公说得是,本国丈马上就办。”
李文将到刘国丈家的事情给刘桂香贵妃汇报了。说自己专门到汴河边那几个大库房去看了,见库房大,库房多,除了糖果糕点厂,和需要建的宿舍,还建议刘国丈拿两个库房做报纸的印刷厂。印刷厂请师傅的广告已经张贴出去了。
刘桂香见糖果糕点和报纸的事情都有进展,感到很高兴。
用晚膳的时候,刘桂香就把李文到娘家,与自己父亲刘国丈谈的情况,李文到汴河的库房看的情况说了。
皇后说:“那我们皇宫就先拿两千两白银开支,他们把账记好,我们好确定股份。”
刘桂香说:“好,我就叫他们来皇宫支两千两白银,拿去开支。”
小赵皇帝说:“如果他们把搞印刷的师傅请到了,通知朕去看一下,朕还没有看见过现在的活字印刷。”
刘桂香说:“师傅请到后,就叫皇上去看,看有没有改进的地方。”
小赵皇帝又问朱慎现在训练情况。朱慎说:“现在我们空军在学习制作沙盘的方法,空降兵就转向学习驾驶热气球的方法。空军学习完制作沙盘,就准备到天空拿着望远镜出去侦查,回来制作沙盘。制完了沙盘,就学习格斗的方法。还有降落到人迹罕至的地方的野外生存方法。在热气球上使用弓弩的方法。”
小赵皇帝说:“朱将军还真的有成绩了。”
朱慎说:“我可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这都是皇上早就安排了的,指示了的事情。”
晚上,小赵皇帝批奏章的时候,看到了到蒙古的道路已经开通,在奏章中说:“这次到蒙古的道路,比蒙古原来的道路,少了几百里,这里面与圣上发明的炸药有关系。道路修得比较平坦,许多地方几乎可以叫笔直。遇到挡路的石头,就炸。路修好了,还有了铺路的石块。又节约了银子。”
奏章里还要求与两个宦官请功,他们在炸一面石头的悬崖的时候,打了几个大洞,装了几个大炮,一次就把还是巨大的整块石头的悬崖炸了下去,为到蒙古的道路及时修通,功不可没。
小赵皇帝知道,一个统一的国家,必须要有方便快捷的道路与朝廷连接起来。使老百姓与朝廷的心理距离缩短。如果边疆出现了叛乱,有方便快捷的道路,就好平叛了。
小赵皇帝在蒙古修路部队的奏章上批到:“这样快就修好了到蒙古的道路,你们为蒙古永远成为我们大宋朝廷大家庭的一员,做出了贡献。朕代表朝廷向你们表示感谢!”
“对两个宦官的贡献与军功,请兵部酌情评定军功。”
六月十二日早朝,徐处仁丞相正式拿出来了一份清理大宋朝,去掉诛连法律的清单。说明,在哪里,改变了原来法律的那一条那一款,那一项,法律有诛连的内容,现在怎样改变,使原来的法律,没有诛连的内容。一条一款,逐字逐句。就读了一个早朝。
那些大臣们高兴起来,哪一天,不小心犯了法,也不会使自己的父母、儿女、妻子、岳父岳母、兄弟姐妹们被连累了。大家小声议论起来,除了不诛连,死刑没有废除,实际已经废除了,变成了到遥远的边疆强迫劳动八年。法律从来没有这样轻过。只是皇帝不允许大赦。对今后国家是好是坏,谁也说不清。不过没有人公开出来反对,自己都是投了赞成票的。
李纲等徐处仁丞相说完,就想把鼓励创新法,专利法,新技术保密法的草稿拿出来念。小赵皇帝说:“现在已经不早了,明天再审议那三个法律。今天把清除诛连法大家审查了。”
小赵皇帝又问:“对清除诛连法大家还有没有不同意见?还有没有清除不彻底的地方?”
有一个大臣站出来说:“我们的法律里,作为父亲母亲,儿子犯了法以后,隐藏儿子。按理说是窝藏罪。现在这个法律也是这样定的。我认为,只要父母没有参加儿子一同犯法,我们就要从人性的角度看。父母爱儿女是天经地义的,对至亲,我们是不是网开一面,不追究父母的窝藏罪、包庇罪。”
又一个大臣出来说:“既然是窝藏了,就应该判窝藏罪。”
又一个大臣说:“父母爱儿子、儿子爱父母,是人之常情,不希望儿子父母坐牢也是正常的。”
一个大臣出来说:“如果允许他们窝藏,我们以后执法就难了。”
小赵皇帝说:“如果做儿女的,做父母的参与了犯罪,就应该追究法律责任,没有参加的就不追究法律责任。如果父母没有参加犯罪,但是窝藏了儿女的我看就算了,父母爱儿女,儿女爱父母是人之常情。如果,我们已经抓到了罪犯,他的父母或者儿女,用打斗的方式,妄图让儿女跑,父母跑,如果还真的就跑了。这样的情况我们允许,今后我们执法就难了。这就要追究法律责任了。”
刑部尚书说:“圣上的意思,第一种,与清除诛连法有管,犯了罪就追究,没有犯罪,就不追究。二一种是,我们同情父母儿女之情,我们没有抓住罪犯,他们让他们跑,我们不追究。三一种,我们已经抓住了罪犯,他们出来影响我们执法。我们就要追究法律责任了。除了父母儿女的关系,其他人要包庇,就犯罪了。”
小赵皇帝说:“大家对这样修改窝藏罪,有没有意见?”
见半天没有人说话,就说:“那就按这样修改窝藏罪。”
早朝,诛连法就正式从法律里清除了,还修改了窝藏罪。新的大宋法律就更加人性了。
早朝结束,小赵皇帝下朝后,就有刘桂香家里来人,说印刷的师傅已经找好了。刘桂香又来告诉皇上。小赵皇帝不知在那一本书上看见活字印刷就诞生在宋朝,就对活字印刷产生了兴趣,要与刘桂香一起去看。
因为刘桂香知道这些印刷的师傅就在汴河的库房住,直接就带着小赵皇帝到汴河的库房去。
到了库房,那些管库房的人都认识刘桂香。以前是刘府上的小姐,毕竟是东家,历来大家就很尊敬刘桂香小姐,现在已经是皇帝的贵妃。大家都跪下叩头,口里高呼:“贵妃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刘桂香笑着说:“皇上还在这里呢!”意思是你们不能只顾着我这个千岁,身边还有一个万岁呢。
大家一看,刘桂香身边,有一个年轻英俊的书生,原来是万岁爷皇帝。大家赶忙补充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贵妃千岁千岁千千岁!”
小赵皇帝说:“起来吧!”
刘家的下人爬了起来。刘桂香问:“请的印刷师傅呢?”
里面有人还是按原来的称呼说:“小姐!那些师傅在那边的库房里。”马上又想到叫法不对,改口说:“贵妃娘娘,那些师傅在那边的库房里。”于是就跟在皇上皇贵妃身后,指前面的库房。
小赵皇帝与刘桂香直接向那边的库房走去。那些侍卫,知道皇上身穿的书生服装,也不出声。走在皇帝后面刘家的下人们,见没有人报,在库房门口喊了一声:“皇上驾到!”
那些印刷的师傅们,已经知道是贵妃刘桂香请的他们,一听到“皇上驾到!”吓得屁滚尿流似的忙到地下跪下。抬头一看,一对年轻夫妻走了进来。只得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贵妃千岁千岁千千岁!”
小赵皇帝说:“师傅们,平身吧!”
这些师傅们爬起来,也不知道说,“谢皇上”了。小赵皇帝也不在意。抓了一条板凳,对刘桂香说:“来,这里坐!”自己就坐了下去,刘桂香也坐了下去。
有的师傅早就听说过,不能与皇上平起平坐。与那些师傅递了一个眼色,大家就都不敢坐了。
小赵皇帝说:“你们这些师傅,怎么不坐了?”
有一个口齿灵活的师傅说:“圣上,我们小民百姓,怎么敢与皇上贵妃平起平坐?!”
小赵皇帝说:“朕今天专门来看望师傅们,来看一下怎么印刷的。今后还会经常见面,你们不要过分重视礼节,都来坐下。哪个师傅来给朕讲一讲活字印刷。”
那些师傅们见皇帝已经把话说到这里了,只得坐下。他们又推了一个师傅来给皇上讲活字印刷。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师傅说:“皇上,最近京城的各行各业都希望皇上能够到他们那里去呢。因为皇上一去,就能够使那个行业造出新东西。皇上能够光临我们印刷行业,是我们行业的幸事。”
这个师傅指着面板上的一堆泥说:“我们就是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泥巴的胚子上用尖刀在一端刻上反面的字。再把这些刻了字的泥胚,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
“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再用干净的刷子加一定的压力在纸上刷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这就是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小赵皇帝指了指上面的泥胚,问:“你们的字怎么那样大呢?”
那个师傅说:“再小了就不好雕刻了。”
小赵皇帝说:“用木头雕刻,字肯定可以刻得小了”
那个师傅说:“我听我师傅的师傅说过,毕升也曾经试着用木头刻字,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
小赵皇帝说:“木料的品种太多了,有的木料确实由于年轮的结构粗细不一样,存在你说的毛病,有的木料的纹理就粗细一致得多。比如梨树、棠梨木结构就好得多。还可以用铜活字、铅活字。”
刘桂香说:“我们家里买了好多棠梨木,准备给我做嫁妆的,嫁给皇上,就不需要嫁妆了。现在正好来试一试木活字。
小赵皇帝想,我们国家把四大发明看得十分重要,看来我还得改进改进改进活字印刷了。
正文 第八十七章 改泥为木
小赵皇帝让刘桂香叫他家的下人去拿几块棠梨木来,去找一个技术好的木匠来。
一会,棠梨木拿来了,木匠也找来了。小赵皇帝把他们制的版的边子的高度量了,告诉了木匠高度。他知道开始试木活字,字不能太小,就比泥活字小一半为尺寸,木匠在木方上,横着锯了几条缝,竖着锯了几条缝,再横着一锯子锯下去,很多小木条就出来了。
小赵皇帝说:“印刷的师傅们,你们用这些木条刻一些字试一下。木匠师傅,把你的撮子用一下,把木条刻字的那一面削光滑。”
木匠就把小木条的一面头子削光滑了。写反字的师傅就在上面写字,刻字的师傅就刻字。一会就刻了几百个木活字出来。
小赵皇帝问:“你们有没有最小的模板。”于是印刷的师傅,他们就拿来一个小铁版。小赵皇帝说:“既然不好烤化粘连,就不粘连。把这些字齐好,当排版,再用木条打紧,来印一下,试一试。”
印刷的师傅马上就照办,字排好了,再用小木条卡紧。版就排好了。接着刷上墨汁,在纸的上面用干净刷子一刷。字就印出来了。
印刷的师傅说:“真奇了,比泥活字吃墨还好。”
小赵皇帝说:“你们多印几张试一试,”
真的比泥活字还好,印的也清晰,又不糊纸。
小赵皇帝说:“现在,你们就要想什么办法把木活字派好,卡好,争取怎样做才快一些,好一些。”
小赵皇帝又问:“你们的活字里面,有没有标点符号?”
刚才答话的那个师傅回答:“我们以前排字还没有标点符号。”
小赵皇帝说:“没有标点符号,怎么读?现在,我们一定要做标点符号。”
那个师傅说:“是!我们听皇上的。”
小赵皇帝把刚才木活字印出来的纸拿过来看,说:“以后排版一般就不排竖的了。你们看,我们汉字,是从左边向右边写,字是从上往下写。我们现在从右边向左边写,如果写字,就不顺利了。我们现在排版,就从左边向右边排,改变原来的排版方式。”
一个印刷师傅说:“原来的规矩就是从左向右排,这样,就与原来的规矩不合了。”
刚才答话的师傅说:“我们原来的规矩是泥活字,现在用木活字的效果这样好。就要用木活字。标点符号,使书读起来,爽快了,就要用标点符号。写字是从左到右,我们排版从右至左,本来就有矛盾,现在皇上把原来的矛盾去除了,是好事。”
小赵皇帝说:“我们做匠人的,就需要把自己原来的技术。工具不断地改进,要比原来更好更快。不要老师教的,就不敢改。毕昇做活字的时候,谁来教他,还是要靠他自己不停的想,不停的试,不停地改,才出来了规范的方法。他没有想到的地方,我们后人,就要给他改,给他完善。完善了,毕昇还要感谢我们呢!”
小赵皇帝又四下看,看见一个方格的木盘,他问:“师傅,这就是你们放字的盘子吗?”
刚才答话的师傅说:“这就是放活字的盘子。”
小赵皇帝说:“这也不方便啊!比如,我们这里拿‘我’这个字,‘们’字要到那边去拿就十分不方便。”
答话的师傅说:“是不方便,没有更好的方法。”
小赵皇帝说:“木匠师傅,你来做一个圆盘,中间挖一个圆孔,再在四周钉上盒子。在下面用一个木板做座子,在座子上打一个孔,安上一根圆棒,圆孔就放到座子的圆棒上。”
小赵皇帝边说,边在地上画,木匠就知道皇上的意思了。
木匠说:“小民知道怎样做了,只是不知道尺寸。”
小赵皇帝看他们原来的是一个四方形的,就说:“按这个四方的对角做圆盘的直径。”
从来都说木匠是木秀才,木匠听皇上一说,马上知道尺寸了,就开始做起来。
小赵皇帝想,要圆盘转起来,还不容易,看见刘桂香的跟班宦官李文在,就说:“李文,到后苑造作所,去做一个转盘。”
小赵皇帝拿来一张纸,画了孔的孔径一寸半,转盘外径六寸,上下一对,里面四个小眼,外面四个小眼,打十六颗小钉子。上面批上:滚珠大小由铁匠师傅们自定。
木匠就忙起来。那些印刷的师傅,今天碰见皇上,还真的开了眼界,皇上一会,就把他们的技术变了一个样。
刘桂香往回听说皇上的“发明”,今天亲自看见皇上搞发明。皇上对木匠的话,还是技术创新的一篇宣言。自己回去一定要写一篇报告皇上创造发明的文章。不得已,把自己的皇上吹一下,这对搞创造有好处啊。
木匠一会就把圆盘做起了,问:“钉格子怎么定?”
小赵皇帝问:“你们印刷的师傅,在格子里,按什么标准放活字?”
答话的印刷师傅说:“我们是按韵为标准。”
小赵皇帝知道,“韵”,就是韵母。发声首先是声母。就说:“你说的韵母为标准,我们发声,首先是声母,我们应该按声母定大格子,按韵母定小格子。”
刘桂香也是一个才女,琴棋书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可以说样样精通,小赵皇帝的“声母韵母的话,还是闻所未闻。其实她那里知道,小赵皇帝的声母韵母的知识,只是幼儿园刚上学学习的东西。
印刷的师傅,今天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也不做活路了,就在那里看皇上发明新盘子。或者拿着小木条在那里发神。
小赵皇帝怕木匠没有办法做,就说,你就从中心钉出来,先按韵母的数量钉,定好了,就只是放的问题,放声母,或者韵母都行。我们放的时候,可以改,看那一种方便,就用那一种。”
木匠有了标准,马上就钉起来。
木匠把转盘放活字的格子刚钉好,李文的转盘,从后苑造作所把转盘拿来了。有皇上的命令,铁匠马上就做,还能不快?
木匠在座子的圆棒上,套上转盘,又在事先打出的孔上钉上钉子,将上面的木盘上也钉上转盘,再放上滚珠,转盘就转起来了。小赵皇帝看转得还不利索,就叫找点菜油来。刘桂香家的下人连忙跑去找菜油。菜油一抹上,还真的呼呼地转起来。
印刷的师傅坐到木转盘前,伸手试了一试,还真的方便得很。
小赵皇帝说:“木匠师傅,你干脆就与他们一起,做木活字,做转盘还离不了你也。你今天功劳不小。你今天也看见了,你,或者印刷的师傅认为哪里还需要改,你就做一个试一下。做不做得成功,做丢了,我们都按你原来的工资付工资。改好了有奖。”
木匠说:“今天对印刷的师傅来说,改变不小啊。自己一个木匠,完全是按皇上的指示在做,真不敢贪功。”
小赵皇帝见木活字也做了,就是报纸的版比一般的版要大。说:“你们还没有制过报纸的版。”小赵皇帝拿过来一张宣纸,说:“这个宣纸,裁一半,再把纸对折,这一半,就可以做一个版,四周的边子可能与版四周的框子差不多。你们可以先做几个木版,如果不行再做铁版。”
“木匠师傅至于怎么做,你与印刷的师傅商量着做,试一试。不行就改。”
看要到中午了,小赵皇帝说:“我们回去了吧!”于是就带着刘桂香回皇宫。
刘桂香说:“圣上,今天印刷可能不成问题了,我们就需要建立一套班子,有一批人来写文章了。
小赵皇帝说:“我们要办报纸,现在已经算解决了印刷的事情,印刷的工人,印刷的工具,印刷的场地。我们接着就要解决编辑部的地址,办公的房屋,还有编辑的人员。朕建议你就在皇宫门前,那里有好多空房子。用几间房子来办。进皇宫,要很多手续。在皇宫外面,太远,你也不方便。在皇宫门口,又不需要进皇宫,编辑们进出也方便,你也方便。”
“昨天,朕给你建议让那些才女来当编辑,你回去可以给她们写信,劝她们出来工作。还要张贴广告,招年轻的秀才有文化的。可以招十个人。才女们可能来十个人,二十个编辑可能就差不多了。”
“工资要比普通工人高,一人的工资相当于两个工人的工资就差不多了。”
刘桂香说:“我回宫就去给那些姐妹写信。派人到礼部把她们的地址抄来,再写几张广告,在城门前去张贴。皇上把房子给我派好,我就派自己寝宫的宫女们去打扫出来。”
小赵皇帝说:“房子不要找朕,要找皇后。”
用午膳的时候,刘桂香说:“皇后姐姐,皇上已经把办报纸的准备工作做起来了。今天还发明了木活字印刷,发明了转盘放活字的盘子。”
皇后说:“皇上,您真行啊,走到那里,创造发明就走到那里,怎么不把我叫上看一看?”
皇上说:“你看,你的肚子都开始大起来了,还是少走一些好。”
刘桂香说:“姐姐我真羡慕您呢!我们做女人的,哪个不希望自己能够给皇上生几个儿子女儿。”
皇后说:“皇上说的叫我管银行,现在是不行了。我还羡慕你们两个妹妹呢!”
刘桂香说:“姐姐,皇上建议我把报纸的编辑部放到皇宫门口,编辑们也不用进皇宫,检查得很严呢,又方便我去管报纸。我这里要求皇后给我几间房屋呢。”
皇后说:“皇上说了的,我怎么敢不给你。用了午膳,我们就去看房子,你需要哪几间就给你哪几间。”
刘桂香说:“怎样布局,臣妾还不知道,皇上,您帮我选一下吧。”
小赵皇帝说:“看来,朕不帮你把报纸办起来,还是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
皇后说:“哪个叫您安排我们管军事,办报纸,开银行,不找您,我们又办不来。社会上又没有人会。解铃还要系铃人。您辛苦一点吧!”
小赵皇帝说:“房子,也没有那样神秘,你随便找几间房屋都行。以后认为不好,反正皇宫前面都是我们皇宫的房子,还可以换。”
刘桂香说:“那好嘛,皇后姐姐给我开几间房子,先用到,不对再换。”
刘桂香说:“开了门,我就把我寝宫的人派去打扫。”
皇后说:“现在人也多,我再给你派几十个人去打扫。”
刘桂香说:“谢谢皇后姐姐!”
小赵皇帝对没有钢笔很不习惯,在宋朝,要写文章,没有毛笔是不行的。还有没有别的笔。特别是以后这些记者要出外采访,笔是很大的问题。
钢笔估计钢笔的笔尖没有问题,难的是笔的笔肠子。以后注意一点,看有什么可以替代的。
哦!好像在鸦片战争的电影里,西方的外交官用的一种鹅毛笔。小赵皇帝问身边的一个宦官:“你看见过鹅毛的粗梗子没有?”
那个宦官说:“好像我们的御膳房杀过鹅,我去看一看。”
小赵皇帝说:“如果有,就多找几根来。”
一会,那个宦官就拿了几根鹅毛的粗梗子来。
怎么做鹅毛笔,还是一个难题,看似简单,自己还没有看见过真的鹅毛笔。小赵皇帝叫自己的身边的宫女,去找一把剪子来。皇宫里找剪子不难,宫女一会就拿来了。
小赵皇帝又叫宫女研磨墨水,要先把墨水准备好。
小赵皇帝也不在乎,反正是试验,鹅毛没有花钱,搞坏了,不损失金钱。自己还没有对人家说起,搞不成功,又不损伤面子。
他先顺着鹅毛的毛梗子的方向,剪了一剪刀。看宫女还没有把墨汁磨出来,就放到一边。心想,自己等,还不如再叫一个宫女磨墨。于是又叫了一个宫女磨墨。
没有小玻璃瓶,就又叫一个宫女去御膳房拿一个小碗来,说明,要碗深一些的,不要坦坦碗。
碗端来了。小赵皇帝可不管宫女们墨汁还没有磨浓,就倒在碗里。用一个东西搅了几下,把第一支鹅毛笔伸到墨汁里。随手扯一张宣纸,在上面,用“鹅毛笔”在纸上写起来。可惜划了几笔就没有印子了。这一次,肯定失败了。
鹅毛笔是在电影里看见的,自己相信,这肯定有鹅毛笔这个东西,绝对是不会掺假的,又是什么不对呢?
剪了一刀,缝隙太小,所以不成功?
小赵皇帝干脆把已经剪过的“鹅毛笔”斜起剪一刀,再伸在墨汁里,拿起来在宣纸上写字。还真有钢笔的感觉了。自己就认真写起来。可是写不了多久,笔尖就不行了。
怎样笔尖不硬,写不了多久?
他想起了,竹子也由于不硬,在火上烧过了就硬了。自己这鹅毛笔干脆也在火上烧过。
他叫一个宫女去拿一根蜡烛来点上。自己就在火上烤。那知道挨得太近,鹅毛烧着了。
他摇摇头,笑了。又拿起一根鹅毛,,把粗梗子先靠近火,有点焦了,再逐步离火远一点。用手试了一试,鹅毛的尖端硬得多了。
他再把鹅毛粗梗子尖端斜着剪了一刀。再试鹅毛笔的效果,写了很久,笔还是没有问题。只是隔一会,需要在碗里蘸上墨汁。
成功了!成功了!鹅毛笔成功了!只要肯试,只要肯想,总有成功的可能。
正文 第八十八章 开辟税源
鹅毛笔成功了,小赵皇帝很高兴。那些宫女不知道皇帝做的是什么,看可以写字,肯定是代替毛笔的东西。也要求皇帝她们试一下。虽然不算她们的功劳,她们跑来跑去也算有成绩。
小赵皇帝就把鹅毛笔递给她们试,肯定与平时的毛笔不同。写的方法,运笔的方法都不同。
到用晚膳的时候,小赵皇帝问报纸办公的地方找到没有?
刘桂香说:“地方也打扫出来了。我给上次通过了考试的姐妹们也写了信,全部派宦官送到她们家里去了。上面要求她们同意不同意都要给我回一个信。使我好作安排。招秀才做报纸编辑的启示也贴出去了。上面是说的后天正式开始报名。”
小赵皇帝说:“爱妃很有水平,行动也很迅速嘛!”
小赵皇帝又说:“今天我与你们准备了一种新式的笔。一会用完晚膳,你可以来看一看,这种笔好不好。”
用过晚膳,刘桂香就与小赵皇帝一起去看新的鹅毛笔。刘桂香把小赵皇帝给她的笔拿在手里,说:“这就是笔吗?怎样用?”
小赵皇帝就把鹅毛笔的粗梗子的尖端,伸到墨汁里,拿出来,在宣纸上写起字来。
刘桂香说:“这个东西才搞出来,圣上好像用得十分熟练了啊!”
小赵皇帝说:“我刚才才试出来,可能试了几次,当然就熟悉了。”
刘桂香也接过鹅毛笔,开始在宣纸上写起字来。只是长期用毛笔,动作有些笨拙一些。但是鹅毛笔的优点她还是用出来了:就是粗细一致,不需要象毛笔那样运笔。
刘桂香说:“这种笔好是好,也轻巧,只是没有笔筒盖住尖端,揣在衣服里恐怕要污染衣服。”
小赵皇帝说:“走,我们马上就去解决这个问题。”
原来小赵皇帝看见皇宫的后花园里面种有熊猫吃的那一种小竹子。他拿了一把小刀,也拿上鹅毛笔到后花园去。刘桂香也跟着。小赵皇帝用手折了一根小竹,拿刀削去了两端。细小的竹子内孔,刚好插上鹅毛笔的尖端。小赵皇帝又把鹅毛用刀削去,再削了一节竹筒,将鹅毛那一段塞进去,两边一插,就像现在的钢笔了。取出来,再插进去,很方便,随手揣到衣服里。
小赵皇帝把这个笔掏出来递给刘桂香。刘桂香说:“圣上,您真是一个发明家啊!”
小赵皇帝说:“过奖!过奖!”小赵皇帝敢说自己是发明家吗?肯定不敢,说过奖还是真的。在刘桂香看来,小赵皇帝还真真是谦虚了。不过,小赵皇帝知道自己仅仅相当于小学文化,所做的东西,都是做的自己看到的或者听到的,算发明吗?
晚上,小赵皇帝在批奏章的时候,终于看到了王勇将军所带领的大宋军队的消息。
王勇已经派人送出来消息,大宋军队已经占领了藏布路全境。在逻些,有一支部落军队偷袭大宋军队,被大宋军队将他们全军俘虏。后来就没有人敢于大宋军队打仗了。现在我们已经占领了属于吐蕃的全部土地。到中江河谷很远。军队走了很多天才到达。吐蕃的高山,士兵到那里就出现头晕的现象。还有个别士兵死亡。如果不是挑选身体强健的士兵,看来还不知有多少士兵会在高山死亡?逻些和中江河谷,气候宜人,人在那里没有头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