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部队也快到达了燕京的地段。长城上的军队也上来了。
小赵皇帝让长城来的军队与李老三的军队混合整编了。让那些汉兵投降军官继续担任相同的官职。
吕好问也忙着把地方官府的官员派出去。
吴革把长城的部队派出去守卫新占领的州县,多余的部队,让他们暂时在后面跟着,在占领了新的地方再派。
因为那些投降的汉兵都是骑兵,让他们继续与小赵皇帝的北伐军一道前进。
正文 第四十三章 收复长城
越往东部走,因为离西夏的边境比较远,这里的州县少,这里的军队也少。有几个州县还是李老三的部下,也是汉兵,直接叫出城,就投降了。
走过了李老三的军队守卫的地盘,继续向东走,又是李老三的朋友在守卫。李老三站在城下,喊了一会话,也是把人叫出来投降了。
这那里象在打仗,简直就是在旅游。
小赵皇帝在三月五日,发现部队行军已经离开了草原,在草原边缘区了,看到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如果不是为了大部队骑兵行军,就进入了山里面了。为什么不走草原?
在晚上宿营后,小赵皇帝把吴革叫来,问情况。
对于小赵皇帝的问题,吴革不得不予以解释了。
在王文要跟随小赵皇帝北伐的时候,皇后把王文叫到一边,要王文抽时间,悄悄告诉吴革,小赵皇帝由于在担任皇帝前,曾经摔了筋斗,对以前的事情常常忘记了。常常会问一些常人都知道的常识。不是小赵皇帝白痴,他摔跤后大脑比以前更灵敏。如果对他忘记了的事情,侧边有人提起告诉他,对他分析问题是有帮助的。
小赵皇帝还不知道金兵东路军出兵的平州在那里。西路军出兵的云中在那里。所谓的燕云十六州,燕在现在的北京地区,云中在现在的山西的北部。大宋与金国联合打辽国。以后大宋与金国的谈判,仅仅收回了燕京的州县。山西的云中的州县没有收复。还是进军太原的时候,小赵皇帝派吴革去收复了的。小赵皇帝认为是金兵这次战争占领了的,实际是原来就属于辽国,后来又属于金国。
吴革与小赵皇帝解释:燕京的边境地区,只有北面才有长城。燕京的东面,山海关是长城靠海的地方,它的南面,还被金国占领着。只有占领了这些地方,我们才能占领了从太原府北面云中到大海的全部长城。以前云中、燕京、平州的长城全部在辽国的手里。我们大宋无险可守。只能去守三关。利用水泊和建立的关卡,形成一道屏障。这些年,水泊的水淤浅,我们有的地方官员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放水造水稻田,使三关名存实亡。我们大宋就没有屏障了。如果我们收复了这一带的全部长城,我们大宋的边界就会向北延伸,我们的屏障就更加保险。打下这一带的长城,不要说灭亡金国,这一次军事行动就会名垂青史了。打下这一带的长城,对吴革来说是十分荣幸的事情。以后的历史就有吴革名字和地位了。
小赵皇帝听了吴革的解释,以前以为燕京就是北京河北现在的全部土地的看法消除了。我们长城内的土地还没有完全收复,就想统一金国,是不是有一点太“左倾”了。小赵皇帝知道辽国、金国他们是不重视长城的。我们干脆也不重视长城。不要派大量的兵力去守长城,就可以腾出大量的有生力量与金国、西夏作战。
山海关,金兵还是有兵在守卫。小赵皇帝向这里的老百姓一打听,也是汉兵在守卫。喊了一通话,就投降了。入了山海关,小赵皇帝的大军向平州前进,又向老百姓打听,原来这里也住有几万金兵,因为是大宋与金国的边境地区,后来要打大宋,女真军队就大多数派往去打大宋,现在没有回来。后来占领了燕京,这里的女真人全部派往燕京。平州城已经没有女真人的军队,金国的驻军是契丹人的部队。
包围了平州,小赵皇帝派士兵前去喊话。
“契丹兄弟们,女真人的东路军、西路军全部被我们大宋皇帝消灭了。我们大宋皇帝亲自带领北伐军惩罚金国。你们被包围了,只要放下武器,我们大宋皇帝就优待你们,允许你们成为汉族人,成为大宋人,享受大宋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你一定认为小赵皇帝疯了,允许契丹人成为汉族人,成为大宋老百姓,人家就会投降。小赵皇帝是想过的。现代美国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为了到美国去。墨西哥人挖地道,钻过去。世界许多国家的人偷渡到美国。许多中国人,为了获得美国的绿卡,美国人招不到兵,愿意去当美国兵,去打仗,目的是获得美国的国籍。古代的大宋,就与现代的美国一样,大宋的户口又管得相当严厉。想成为大宋人也有点困难。据说还有附近国家的人,用自己的老婆、女儿勾引大宋人,在大宋那里获得大宋的人种,好在本国炫耀。
小赵皇帝也是做一个试验,看这里的老百姓愿意不愿意成为大宋的老百姓。当兵的其他民族的人,愿意不愿意成为大宋人,成为汉族人。
其实不用试验,辽国的老百姓,看到大宋的人,到辽国来,一个一个都是有钱的生意人,长达一百多年已经成为了一个定理。大宋人生活好。据说大宋的兵的薪俸是辽国的兵的几倍。钱拿得多,大宋的兵打仗不行也是有目共睹的
可能是大宋兵长胖了,走不动吧?辽国兵想到。但是要他们去当走不动的大宋兵还是愿意的。即使现在是金国人,谁也知道大宋富裕。所以要去抢劫大宋,金兵都十分高兴。
可惜,金兵打了败仗。现在要他们投降大宋,当大宋人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一会,契丹兵就出来投降了。
小赵皇帝见自己的试验有效果。只是担心契丹兵不是想当大宋人,是听说大宋最近打仗很厉害?如果想当大宋人,以后小赵皇帝的宣传就要改变改变。
三月八日,小赵皇帝派出几路大军,去打附近的州县。估计很快就会打下来。他把吕好问,吴革召集起来研究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小赵皇帝说:“朕现在发现,金国由于他们的东路军西路军被我们消灭了,他们的后方显得很空虚。我们二十万大军,集中在一起,好像不是来打仗,而是来游玩。以前我对金国十分重视,毛病是我们大宋过去经常打败仗。小心当然好一些。现在我们的长城全部收回来了。我们只要守住长城,即使我们在金国打了败仗,我们大宋的日子也比以前好过得多。”
“朕的意见,吴革将军与朕,各带十万人。吴革将军向北打原来辽国的中京大定、上京临潢府。打下了上京,就向西打,对金国形成包围圈。朕带十万,就向原来的辽国的东京辽阳打。上面的州县相对要少一些,要派的官员也就要少一些。吴将军自己就带着文官,自己安排他们的任职。北面的州县少一些,但要跑的路要多一些。吕好问爱卿就与朕一起,辽阳的州县很多,你好安排。”
“吴革将军看朕打辽阳顺利不顺利,如果朕打辽阳顺利,你就向北打他们的黄龙府。打他们正在建的京城。如果朕打辽阳不顺利,你就向辽阳打,协助朕解决辽阳的问题。”
“吴革将军,你同意不同意朕这样的安排。”
“同意!我也有这个感觉,我们长长的队伍,真正在前面打仗,或者包围一个城市,后面都没有起作用。我们要打下金国,象这样,将化太多的时间。”
“好!这个问题就这样确定了。还有,这次我们第一次接受契丹的兵投降,朕如果把他们单独保留,又怕他们不忠诚。我们的兵又没有与契丹兵共处的经历。所以朕准备把他们与投降的汉兵还没有整编的进行组合。在我们看来汉兵对大宋的忠诚度肯定比契丹高。整编结束就调往长城上去。”
“还有,我们驻有投降军队的地方,现在我们派往各州县的文官,一定要派我们原来的兵去保护。一个地方至少要派五十个人。要给文官有安全感,他们才好工作。”
吕好问也说:“是呀,我们对投降的兵,到时候,是否可靠没有把握。这些地方每个地方派点我们原来的兵,文官们也放心一些。”
小赵皇帝说:“不过我们要对这些士兵讲好,一定要注意与现在这些投降的士兵搞好关系,不能骄傲,不能引起矛盾。”
他们都点点头。
小赵皇帝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打下金国。今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地方。如果我们在战争中使这里的其他民族士兵死亡太多,今后恐怕其他民族就对我们汉族有民族的仇恨。之前,我们公布了纪律,不准杀害这里的老百姓。朕看实行得很好。打仗的时候,使其他民族的士兵尽量少死人,就是我们指挥的问题了。朕看,如果我们包围一个城市,城里的军队不投降,我们就撤一面包围,让他们逃跑。我们也不打他们的埋伏。肯定许多人要逃回家,今后,他们会知道我们没有斩尽杀绝,给他们留了活路,今后我们的统治就好一些,民族矛盾就少一些。”
吴革说:“圣上说得对。在第一阶段,我们要敌人怕我们,只有多杀敌人。现在敌人已经很怕我们,我们要尽量少杀敌人,减少我们以后统治这里的矛盾。”
下午,他们就将契丹兵与投降的汉兵混合整编。调上长城去守卫。
吕好问也在忙着派文官到各州县,在平衡各官员的履历,水平,找官员谈话。再根据以前的经历,自己要派官员与要到的地方相对的应。
据说吏部抽调的官员已经到了燕京。这里离燕京很近,于是,征得小赵皇帝的同意,派人骑马到燕京要他们也骑马,要他们快快到平州来。
小赵皇帝要吕好问将自己手里的官员派了一些到吴革指挥的部队里,准备与吴革们一起出发。
这个样子,就像解放战争的时候,许多随军南下的干部一样。
小赵皇帝知道,占领一个地方,没有自己的官员在那里行政,还不能叫自己的土地。怎样才能让原来的辽国、现在的金国的老百姓认同大宋呢。怎样让金国的老百姓也迅速富裕起来?
小赵皇帝想到一个词“多与少取”。现在的官员派出去,他们马上就要去执行政策。自己又不能马上制定出政策来。“多与”以后再说,少取要马上执行。
他下了一道诏书:
现在的税收,我们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南的,按我们大宋的原来的税收标准不变。长城以北的,我们的税收必须比金国原来的税收少三成。大宋税收标准比金国低的,按大宋执行。金国税收标准低于大宋标准的,按金国的标准执行。对穷人,要扩大减免税收的范围。金国今年已经收了的税收,我们就不再收税。今年在新占领的地区,对官员不考核税收。只考核老百姓是否安居乐业了。对在新地区贪污的官员,惩罚标准参照大宋的标准,增加三成惩罚力度。
小赵皇帝估计大宋的税收标准,比金国的低。但是要降低三成,老百姓的意见就少了。还有,不再付给金国岁币和代收的税收。在新地区可能也相当于金国的收入。
诏书小赵皇帝要秘书马上抄发现在的随行官员,抄报朝廷,传达到其他有关的州县。
三月九日下午,派出打其他州县的将士已经回来了。还带回了投降的金兵。整编的任务就交给已经整编完成的投降汉兵去办。
三月十日,小赵皇帝带着大宋的北伐军队出发了。大宋的军队军威雄状,长长的队伍,旌旗随风飘扬。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军队分成了四路,每路又是四路纵队。在平州,又有几路队伍,按分配的驻防地址,向长城的关卡前进。
傍晚,到了秦皇岛,部队在那里住了下来。
小赵皇帝在没有穿越前,只在日照市看见过大海。安营扎寨的事情,不是他皇帝做的,他带上侍卫,到大海边去看大海。据说这里的大海很美丽。这里的夏天,气候很好,现代的政府官员常常夏天在这里开会度夏。现在没有开发的景色,是原生态的,可能更好看。无边的蔚蓝色的大海,这个时候更是波浪不惊。落日余晖下的大海,只见无边的海洋。海边没有现代的建筑,没有现代的轮船。看了一看,小赵皇帝却觉得没有什么看的。他好像更怀念现代社会了。进而怀念自己的老婆儿子以及自己的孙女,他们现在情况若何。按四川现代的风俗,要不了几天,他们就要与我烧死后百天的纸了。我在大宋如何收得到他们的“钱”?小赵皇帝摇摇头。
在十一日的早上,军队刚刚要开拔,一场倾盆大雨不期而至。小赵皇帝已经准备出发,身边还有侍卫、秘书、宦官、宫女。看雨滴击打在海洋上,顿时白浪滔天。在秦皇岛,遇到大雨,白浪滔天。小赵皇帝皇帝马上想到毛主席的一首词: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小赵皇帝穿越前,在文化大革命时,不上课,但不代表不读书,《毛泽东选集》之中打仗的东西,小赵皇帝爱读。毛主席的诗词,他爱读,许多诗词他还背得出来。是人,就有一种表现的欲望。触景生情,又是这个地方,小赵皇帝大声地朗诵起来。偏偏秘书有记录小赵皇帝言语的任务,马上就记。“小赵皇帝的”另一首词在秘书记录下诞生了。
大雨是不会久下的,没有多少时间,又是雨过天晴。小赵皇帝命令军队开拔。山海关也不远,军队很快就穿过了山海关的关门。小赵皇帝向西望去,只见群山之中,长城在山巅山脉蜿蜒延伸,恰像一条巨龙伸到大海。华夏民族的龙、汉族的龙、中华民族的龙,是长城?是黄河?是长江?,它们都像巨龙。长城对关内的汉族,意义巨大。可以说,它是汉民族的保护神。长城是汉民族文明的象征,今天东部的长城又完全回到汉族的手里。中国只有统一,才能让老百姓减少战争的痛苦。没有统一战争,就没有国家的统一。小赵皇帝心中默默地念到,让统一战争给人民带来和平吧!让先进文明的民族实现国家的统一,而不是野蛮民族的战争(统一)给国家(天下)人民带来痛苦灾难。
军队在前行,前进,社会也要前进!前进!
正文 第四十四章 破解邪法
小赵皇帝越过山海关,就与吴革各带领十万人的军队分了手。吴革带的军队向北进军,小赵皇帝带领军队向东北进军。
一路上,小赵皇帝所到的州县,竟然都没有遇到金国军队的抵抗。将士们都暗暗称奇。不过,越是这样,他们知道,他们将遇到猛烈的残酷的战争。金兵越是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摆在他们今后的路上就更危险。
大宋的士兵,一路行军,一路唱着小赵皇帝颁布的两首歌:
大刀向敌人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英勇的禁卫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我们大宋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杀!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大汉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砍着敌人的脑壳!前进!前进!前进进!
小赵皇帝想:汉民族由于尚武精神的流失,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被其他民族欺负的民族。北宋被辽国欺负、西夏欺负。后来被金国欺负。当金国是汉族占大多数的时候,他们的尚武精神也缺失了,又被蒙古欺负。没有尚武精神的大宋金国又被蒙古灭了国。复了国的汉族--明朝,还是由于缺乏尚武精神,还是被女真的满族欺负。获得中央政权的满族,还是由于被汉族同化,流失了尚武精神,后来被日本欺负,被西方欺负。最后,中国人从西方那里获得了尚武精神,就打败了日本。有了尚武精神,中国人就敢于与打到家门口的世界最强国家美国在朝鲜打仗。后来与苏联打、与印度打、与越南打,几时吃了亏?
小赵皇帝想,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尚武精神。尚武精神要培养。
小赵皇帝又想,我为什么穿越过来敢打仗?可能是我从小到大,就是看的打仗的电影、电视。里面尽是打日本鬼子、打国民党反动派、打美国野心狼的场面。还读毛主席打仗的理论。从小就拿着木头枪木头刀。小朋友就是冲啊杀啊地“打仗”。我穿越过来,为培养大宋军队老百姓的尚武精神,花了不少的心思。有了尚武精神,我就打到金国来了。尚武精神万岁!
我们又来说金国的皇帝完颜晟与他们金兵的兵马大元帅完颜杲。
完颜晟、完颜杲百思不得其解。以前,大宋打不赢辽国,辽国打不赢金国。这样推,大宋绝对打不赢金国。前期,就是这样发展的,金兵的军队迅速占领了大宋的许多地方。谁知,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宋不知道用什么法子,就打到了金国的土地上来了。
在他们还在找原因的时候,有人来报告,从大宋占领的地方有人回来了。他们叫马上传来。需要仔细问一问。这是从云内城回来的女真人。
他们问他大宋怎样占领云内城的。他说,他在城里,也听不懂大宋的话。据说大宋的兵,拿出一个东西,在那里一喊,城里的兵,就丢了兵器,出城去投降了。
这是这个城的事情。后来先后有几个女真人从不同的城里逃回来,都是这样,大宋军队根本没有打仗,拿出一个东西,在那里喊话,城里的兵就丢下兵器,象着了魔一样,出城去投降了。
这只有一个解释,大宋的军队有人会邪法。当时的人都把没有办法解释的事情,归结为邪法。包括大宋的宋钦宗赵桓皇帝,他们曾经被郭京欺骗,说他会奇门遁甲的法术。正规的军队都不要,要搞奇门遁甲,去驱逐金兵。结果被金兵破了开封城。现在的金国的完颜晟、完颜杲也相信大宋有会邪法的人,拿出一个筒筒,就把兵喊出去了,筒筒肯定是法器,所以打败了金兵。他们在黄龙府贴出皇榜召集会破解邪法的人。后来,有一个人说他会破邪法。当然要好酒好肉的招待这个人。还花了不少银子,连金国皇宫里的宫女也让他选去十几个让他享受了,他才说出办法。破邪法,就是要多准备狗血、大粪,在大宋兵用邪法的时候,泼出去。就能够破解大宋的邪法了。
他说:“汉族不是有个成语叫“狗血淋头”吗?这个词可不是平白出现的,就是破邪法的方法。”
这给完颜晟、完颜杲以极大的鼓舞。能够破解大宋的邪法,金兵就可以用自己的武力打败大宋兵了。现在,他们开始考虑对大宋的战争问题了。
摆在他们面前的是,金兵的有生力量全部被大宋消灭了。他们分析了大宋的行军路线,原来是蚕子吃桑叶的办法,从开封吃到燕京,从燕京吃到太原,又从云内吃到山海关。每吃到一个地方,城里的驻军,面对几十万大军,谁打得赢?金兵没有机动兵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各地都要人守啊!
最后,他们想出一个办法。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只要能够打败大宋的军队,土地可以在以后重新占领收回来。他们也不考虑各府、各州、各县的守军的问题,集中所有金兵,与大宋军队战斗。
我们说,对于兵力弱的一方只要能够打胜仗,这是最好的打法。
金兵现在他们的兵力全部集中起来,要与大宋兵打仗。金兵的完颜晟通知全国的狗也要贡献出来。女真人是一个主要靠打猎的民族,大多都喂了猎狗。要把自己的狗拉去杀了,还真舍不得。这与汉人靠耕牛犁田,要杀耕牛一样舍不得。俗话说,军令如山倒。没有办法,狗集中了。狗牵到军中,遇到大宋军队来了,再杀狗。大粪,金兵命令军队士兵拉屎,一律不准乱拉,要用桶接起来,不准倒掉,全部预备来对付大宋军队的邪法。
小赵皇帝是要占领土地的。对金兵集中兵力的办法,他也很注意。马上召开随军的文官开会。
小赵皇帝对他们说:“现在我们走过的地方,已经看不到金国的军队。朕估计,不是他们怕死逃跑了。可能是他们由于兵力不足,把兵力集中起来使用。你们将要派到各府各州各县,如果没有敌人来进攻当然很好,如果敌人来进攻,你们怎么办?朕告诉你们一些办法,首先,我们要争取民心。只有老百姓站在我们一边,我们才有与金兵打仗的本钱。朕给你们减税三成的诏书,本来是不公开的。你们到了一个地方,先就把这个诏书抄出来,四处去张贴。使老百姓知道他们到我们大宋来,可以少缴税。要老百姓安居乐业。你们到一个地方,可以先把原来的库房接受过来。但不要急于收税。要把城门,城墙看一下,有没有问题,护城河有没有问题。有问题就要想办法修补好。这些事情做了,再说收税的事情。如果金兵来了,不要出城与金兵打正规仗。打野外战争,金兵有一套,我们打不赢。你们要学太原的张孝纯、王禀,把城门关起来,把老百姓动员起来守城。没有粮食,没有银子,可以打条子向有钱人借,我们以后再还。只要你们守得到一个月。我们再远也赶到了。就可以赶跑金兵,或者消灭金兵。”
进军途中,凡是没有金兵的城市,小赵皇帝就叫吕好问派官员,自己派兵去占领。大片大片的土地属于大宋的了。
金国把兵集中起来。完颜杲对完颜晟说:“皇上,你看我们的地图,从山海关过来,有几条河。如果是在冬天,肯定有问题,河结了厚厚的冰,赶着马就可以过河。但是大宋的军队害怕我们金国的冬天冷,他们只能在天气暖和的时候来攻打我们。我们的河流冰已经化了,它们就是我们天然的屏障。大宋兵他们渡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射箭阻止他们过河。如果他们突破了,我们就可以撤退一点地方让他们过河,来一个半渡而击。半渡而击总可以消灭他们一些军队。如果他们过了河,我们就可以学对付辽国的办法,集中兵力,冲击他们的中路,把大宋的军队搞乱。在乱中去胜。如果还不起作用,我们可以依次撤退,利用河流阻止大宋军队。大宋的军队,经过我们多次打击,他们必然人数会减少。最后或者被我们消灭,或者打了败仗撤退。恢复我们金国的土地就是不太困难的事情。
小赵皇帝带领军队一路前进,首先遇到了一条河流--大凌河。到了大凌河,在河的西岸,没有一条船。派兵在上下游去去找船,都没有。这说明金兵把船全部划到东岸去了。大凌河不是太宽的河,看对岸的河边,就停了十几条船。看地图,要绕过去,要走很远。对岸也可以看到站了许多兵。
没有船是难不到要过河的军队的,附近就有树木。小赵皇帝派士兵去伐树木,用来扎木筏。很快就扎了十几个木筏。上面放上十几门良心炮。在木筏前面放上十几个盾牌,士兵面前放上盾牌,以防金兵射箭,减少伤亡。大宋的兵的大刀、铲子就成了桡片。小赵皇帝吩咐在还没有到对岸,在河中心就打黑炮弹,把敌人赶走,到对岸向敌人打炮,把敌人赶得更远。上岸尽快占领滩头阵地,再把对岸的船划过来。
小赵皇帝一挥手,大宋兵的木筏就向对岸缓慢地划过去。还在河中心,良心炮开炮了,十几炮,打得金兵死伤好几百人。金兵那里见过这样的战争?巨大的炮声,爆炸的冲击波,带着铁沙子到处杀人。金兵赶快跑。赶快逃命。那些金兵的军官,以为这就是大宋的邪法。叫快泼狗血,泼大粪。快到岸的大宋渡河兵,又对着远处的金兵开炮。随着金兵的死伤、逃跑,一大块的滩头阵地给大宋兵腾出来了。上了岸的大宋兵忙抬着良心炮向前跑,为后面的兵过河占领地方。大宋的士兵一部分在前面去打仗去了。会划船的大宋兵,从东岸把十几条船划到西岸。船总比木筏好得多。木筏也划回西岸,因为大宋十万大军,需要很多的渡河工具。
小赵皇帝是第三批渡河的。一过河,他拿起望远镜,向北的地方的河里还有好几条木船,就命令一队大宋军队向北的地方打。十万大军,还有十多万的战马,需要不少的船才能尽快地渡河。也只有大量的军队,才能抵抗金兵的进攻。
刚才小赵皇帝命令的军队,良心炮不停地向金兵打,金兵和他们的战马,几时见过这个场面,忙开始跑。小赵皇帝又命令新上岸的士兵去支援向金兵北面进攻的大宋军队。大宋兵渡河占领的地盘在扩大,大宋兵渡河的船只在增加。
金兵的完颜杲,见大宋军队渡河打了一个胜仗。赶忙收集金兵的部队,准备对大宋下一轮的进攻。随着金兵收集金兵,大宋的渡河部队占领的地盘更加宽了。只是大宋的士兵,没有打仗的,都捂着鼻子。大宋占领的地方,金兵泼得到处都是大粪,搞得臭不可闻。那些宫女感到更难忍受,看小赵皇帝好像没有事一样。小赵皇帝穿越前做过知青,对挑大粪灌禾苗,是经常要做的事情,哪里在乎到处都是大粪。
小赵皇帝看大宋军队已经过河有三四万人了。指挥军队向北前进,形成一个阵型。
金兵原来对辽国打仗,辽国几十万人,金兵只有几万人的骑兵。金兵集中精力猛攻辽国的中军,然后四下冲杀,杀得辽国大败。
现在看大宋军队已经形成了一个阵型,完颜杲故技重演,指挥军队向大宋的中军冲锋。
小赵皇帝指挥红旗绿旗一起挥舞。
随着金兵的冲锋,大宋军队的前面的军队下了马,全部变为步兵的弓箭兵,马交给后面的士兵牵走。这些步兵边射箭,边撤退,后面的骑兵兵分两路,向金兵包抄过去。小赵皇帝在望远镜里看前面的大宋兵到的地方,如果包围过来,金兵可能有一万多人了。命令敲鼓,前面的良心炮对准金兵就打。被轰击的金兵,有人往后调转马头,有人往前面赶马,马上在金兵部队中形成一个巷道。大宋的兵赶快向这个巷道里面冲。大宋的良心炮继续向金兵后面的马队轰击,金兵后面的马队开始全线撤退。
小赵皇帝指挥挥舞白旗。于是良心炮对已经包围的金兵打白炮弹。这些金兵几时被人家眼睛撒过石灰,有这样打仗的吗?
大宋的话筒又开始喊话了:“金兵兄弟们,你们被包围了,不要给完颜家族卖命了。投降吧,我们大宋皇帝优待你们!”
“投降吧,我们大宋皇帝优待你们!”
不投降,难道让大宋兵来杀了?金兵下马投降的人逐步成风,最后包围的人全部投降了。估计投降的人有将近两万人。
完颜杲亲自看见大宋新的打仗方法,亲自听到大宋军队在喊话。知道他们的狗血,大粪是没有作用了。今天两仗,死伤的,被活捉的,加上逃跑了的金兵,损失了三万人。
完颜杲在他父亲起兵反辽国以来,几时打过这样的败仗?女真人,长期打猎为生,天天与野兽在拼命。每个男人,都是一个好战士。女真人少,所以有“女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