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赵皇帝想,“成吉思汗”可能也出现不了了。可惜!在念“成吉思汗”的时候,他就含混过去了。

谁知道,侧边的马上是两个秘书。在小赵皇帝念的时候,有一个秘书马上拿出毛笔记起来。小赵皇帝念完了,他也记完了。他说:“圣上,这是多么好的一首词,只是小臣耳朵不好,有一句话没有记住。‘一代天骄,’是哪个只识弯弓射大雕?”

小赵皇帝怎么回答?只是说:“不要记!不要记!”

那个秘书说:“我走的时候,李纲宰相叫我去,让我记一下圣上的话,以后好写历史。”

另一个秘书说:“圣上,您这一首词太好了,不记,以后忘了可惜了。”

小赵皇帝说:“这那里是朕的一首词?是一个大诗人的词!”他当然不敢说是毛主席的词。

正文 第四十一章 占领云内

春天的寒潮,来得快,也去得快。雪后,马上又是艳阳高照。

雪很快化了,草原的草根,吸收了雪水的滋养,露出柔嫩的小芽。好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蓝色的天空飘着一片片白色的云。一望无际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原。人到这广阔的天地,心胸好像都宽广了。战马,回到它们从小生长的地方,也都高兴地叫起来。

小赵皇帝看着一望无际的草原,这里润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民族,又常常因为天灾人祸,草原民族越过长城一带的大山,到华夏民族--汉族地区抢劫农耕民族。战争就由此而产生。他想,孟子的最后要“归于一”,只有国家归于一,民族归于一,才能避免民族战争。

吴革的部队有许多知道路的汉族士兵,他们回到汉族的国家,十分乐意带领大宋的军队进行统一战争。他们有许多人的家还在金国,统一了,他们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他们才能过大宋老百姓一样的富裕生活。

战马在草原上跑起来,爽极了。在大宋的国内行军,到处是庄稼。小赵皇帝可不准战马踏了庄稼,士兵们许多是农民,他们也不愿意踩踏庄稼。行军哪有在草原上纵马前行愉快。

二月二十六日,大宋的军队在长城内走了半天,在草原上走了半天。接近天黑,二十万大军住下来,营地也很大。最近,小赵皇帝已经知道怎样扎营,怎样安排巡逻。不过现在这不属于他的工作,应该吴革负责。

二十七日,经过了一个大半天的行军,从望远镜里,已经能够看到云内州的城墙了。云内州的城墙,比起开封的城墙,差得太远了。大宋军队还从来没有打到这里来过。小赵皇帝命令大宋军队宿营。

今天的大宋军营,比平时巡逻更严。吴革还通知大家睡觉不要脱衣服。其实是害怕金兵偷营。

二十八日早上,小赵皇帝与吴革分了一个工。小赵皇帝去围三缺一,吴革带领部队到附近打埋伏。

小赵皇帝带领的部队很快包围了云内。小赵皇帝要先礼后兵,话筒喊起了话:“金兵兄弟们,你们的金兵东路军,西路军侵犯大宋国土,已经被大宋皇帝全部消灭了。我们大宋皇帝决定对金国进行讨伐,你们被包围了。快出来投降吧,不要做无谓的牺牲。放下武器,大宋皇帝优待你们!”

“放下武器,大宋皇帝优待你们!”

在小赵皇帝准备命令部队开炮的时候,城楼上有人出来喊话“我们是汉族军队,我们准备出城投降。我们出城投降。”于是,城楼上打起了白旗。

小赵皇帝命令喊道:“要投降,就放下武器,集合出城!要投降,就放下武器,集合出城!”

一会,金兵的汉族边境守军,就集合出城投降了。

有许多大宋的士兵,悄悄地说:“往回,我们的皇帝计划后,敌人完全按他的计划办。今天计划打的埋伏打不成了。”都轻轻地摇摇头。

小赵皇帝叫士兵挨一挨二的去问了,调查是不是都是汉族士兵。结果还真是汉族士兵。他把这些士兵打散了,分配到各个部队,又从各个部队调出同样多的士兵,让原来的军官继续任职。

看埋伏打不成了,小赵皇帝派人通知吴革不要埋伏了。那些投降的士兵,看到大宋又开来的军队,知道他们要打埋伏。对自己军官即时投降,感到是一个英明的决策,不然,今天还不知道死多少人呢!

小赵皇帝进了云内城,大部队还在城外埋锅煮中午饭。就有侦查兵来报告,在西边出现了打着西夏旗帜的几万西夏兵,正快马奔驰了过来。

小赵皇帝命令吴革出城去指挥,要求他,从我们与金兵开战以来,这是与西夏第一次打仗,要打就要打得很一些。让他们多死一些人,不要抓俘虏,让他们跑回去,宣传大宋的威名。

吴革出城了。一会,西夏的骑兵就到了。他们开始冲击大宋布的阵型。大宋的军队开始四下逃跑了。西夏兵刹住快速冲击的战马,准备四下攻击。

突然,吴革指挥红旗一展,两百多门炮一齐轰击。震耳欲聋的响声,把刚刚投降的金兵汉族部队的士兵吓得不行。地皮都在不停地抖动,他们几时见过这个战阵。连大宋的士兵,也只有参加过开封城墙保卫战的士兵才看到听到这么多炮响。

西夏的士兵,这时真是恨自己的妈少给自己生了两条腿,到处是断肢断头。死人死马无数。那些没有炸死的士兵,马上把战马调头,向西夏方向不要命似地逃跑了。

投降过来的汉兵,看见大宋战马四下逃跑,还在后悔自己的长官投降错了,当他们看见西夏士兵的惨状,马上就知道了自己长官投降的英明。

大宋军队如果包围了西夏兵,肯定西夏兵只有投降的一条路。偏偏小赵皇帝下令不抓俘虏。除良心炮是真布置,吴革对大宋军队骑兵的命令就是四下逃跑,让良心炮来收拾西夏军队。几万西夏兵,除了留下几千死人,几千伤兵,死伤近万匹战马,全部跑了。

小赵皇帝命令部队打扫战场,包扎伤兵,掩埋死人。最后是杀那些没有死的战马,剥那些死了的战马的皮,开始分配马肉。

吃了午饭,秘书进来报告,云内城的守军将军求见(没有说投降的将军)。小赵皇帝叫他进来。一会,这个将军就进来了。这个将军说:“小将庞虎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问:“庞将军,您求见朕,有什么事情?”

庞虎将军说:“小将管理的地盘,有几个县城的驻军还没有投降,小将恳请圣上同意小将派几个人,前去送信,让他们前来投降。”

小赵皇帝说:“这是好事,朕肯定同意。这样,你与吴革参谋长说一下,信你根据自己的方式去写,人你自己派!让他们到云内城来集中。文官要投降的,只要通过大宋法律的学习、考试,我们就安排与原来职务相当的官职。武官,军队整编后,基本担任原来相同的官职。要给他们说明,如果他们不投降,我们是要去打的。好,这个事情你去办。”

庞虎走了。

小赵皇帝见西夏兵的伤员太多,自己还要打仗,又不愿意负担他们的护理事务,他要传令兵去把吴革叫来。

吴革来后,小赵皇帝告诉他,现在西夏的伤兵太多,干脆我们把伤兵派人送到西夏的边境,放在那里,让西夏自己去管。这些呼爹喊妈的伤兵,一片惨状,对西夏士气的打击更大。

于是,吴革派出两万骑兵,把那几千西夏伤兵,一人抱一个骑上马,送到西夏与金国的边境,到有西夏兵的地方,大声喊西夏兵来收伤兵。又把伤兵从马上抱下来,放到地上。边境的西夏兵,刚刚看到支援金国的从金国逃回来西夏败兵,隔了一个多时辰,又见大宋军队送来了自己的伤兵。这些伤兵是过去战场上没有看见的,真是惨不忍睹。

原来,西夏投靠了辽国。有一次,西夏侵犯大宋,反而被大宋打得要灭国了。辽国派人来调解。大宋又打不赢辽国,所以大宋答应了辽国的调解。金国打败了辽国后,金国又要西夏按对辽国的关系办。即投靠辽国。他们都需要有一种互相支援的义务。所以,西夏的暗探发现大宋的军队进攻金国,立即派兵支援金国。那知道,西夏刚派骑兵五万帮助金国打大宋军队,就被大宋军队打得大败。三四万骑兵狼狈逃回西夏,现在大宋又把伤兵送回来,真是痛苦。

晚上,秘书又进来报告,庞虎将军求见。小赵皇帝叫他进来。庞虎报告小赵皇帝,送与各县的信,都送到了。他们都同意投降。明天上午将到呼和浩特城集中。

小赵皇帝说:“庞将军,辛苦了,你立了一功。”

庞虎将军说:“圣上,小将还有一事相求。”

小赵皇帝说:“庞将军,但说无妨。”

庞虎说:“圣上,他们与小将一样级别的军官,人人都有一个望远镜。小将也希望有一个。他们告诉小将,这望远镜是圣上发明制造的,只有圣上才有。所以小将求圣上与小将发一个望远镜。”

小赵皇帝说:“哦,这个要求,可以考虑。”

小赵皇帝又问:“庞将军,你可不可以谈一下你为什么要投降?”

庞虎将军说:“我家住在燕京的庞家庄,我们祖祖辈辈都是汉族。我的爷爷、我的父亲都告诉我,不要忘记了我们是汉族。不要忘记了我们汉族话,不要忘记了我们的风俗习惯。我们汉族是比周围那些民族更先进文明的民族。”

“我被辽国抽丁去当了兵。在打蒙古、打女真的时候立了功,我的官职逐步提升。我们汉族都想回到大宋,大宋的老百姓生活富裕。大宋又是我们汉族的政权。那知道我们与女真打仗打败了,全军投降金国。后来燕京回到大宋,我在金国,我又与我的家人各是一国,心里真不是滋味。当我看见大宋军队包围了我们,确认真是大宋军队后,我马上决定投降。回老家的机会来了。如果自己把机会搞丢了,才真不划算。”

“王文!”

“奴才在!”

“你把朕的望远镜给庞将军!”

“是!”

庞虎将军手里拿着望远镜欢欢喜喜地告辞了小赵皇帝,走了。

二十九日早上,小赵皇帝叫上吕好问、吴革骑上马出来走走。小赵皇帝指着这里的平原说:“你们看,这是多么好的平原啊!这里离黄河不远,又可以引黄河水灌溉。在还没有来之前,朕就计划要在这里开荒。通知太原府准备犁头,通知燕京准备犁头。我们大宋有许多农民没有土地,愿意来的,我们要分配土地。还有,这里的民族,他们靠游牧,靠打猎。哪里有种庄稼可靠。”

“最近朕脑子里尽是在想怎样统一融合这些民族。统一融合这些民族要靠土地,靠策略,靠政策。如果我们不能统一融合这些民族,我们汉族还有大的灾难。他们是游牧民族,从小就骑马。他们需要打狼,需要打野兽,从小就用弓箭。我们汉族是农耕民族,一对一的干起来,那里是他们的对手。他们一遇到天灾,就看到我们汉族地区老百姓富裕。那里有粮食,那里有金银,就想到到汉族地区去抢劫。我们只有把他们全部变成了汉族人,让他们过上与汉族一样的富裕生活,有天灾人祸,官府就来救济。他们才能改变几千年来到汉族地区抢劫的坏习惯。”

吕好问说:“圣上真是高瞻远瞩啊!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对历史作出大贡献。圣上说,怎样干,才能融合这里的少数民族。解决我们汉族长期存在的危机。”

小赵皇帝说:“朕只是一个设想。假设我们把金国打下来,统一了。我们本来要优待这里的老百姓。在表面,我们的政策偏偏不优待少数民族,我们改为优待汉族。汉族人在这边疆区域,假设我们给汉族十年优待,税收减半。汉族人没有土地,我们给每一户分五十亩土地,三年不完税,七年税收减半。这里的少数民族当然不满意了。我们给他们留一条路,如果要想少交税,学汉语,当汉族人。不管哪个申请当汉族人,我们都批准。但要会汉族话!穿汉族衣服。如果想学汉语,又不会,我们政府专门办汉语学校,免费教他们。要土地,可以,必须到我们指定的地方去住。我们把他们安排到汉族里面一起住。我们给他们房屋。他们穿汉族的衣服,说汉族的话,与汉族一样种庄稼。要不了一辈两辈人,他们就是汉族人。”

小赵皇帝还说:“至于那些顽固不化的人,就是不愿意当汉族人。在人数少的时候,我们就采取强制手段,把他们分散到汉族地区,给他们衣服,给他们房屋,给他们土地,给他们粮食,减免他们的税收。让他们过真正好的生活,只是要他们变为汉族人。”

吴革说:“这真正是仁者爱人的政策,是强迫少数民族老百姓过好日子呀!”他边说边笑起来。吴革又说:“我们汉族的老百姓,肯定有许多人往边疆地区跑。”

小赵皇帝说:“朕正是需要这样的效果,他们想这里的土地,来了我们就分土地,分房子。汉族人多了,土地开辟多了,我们的粮食就多了,以后的税收就多了。”

小赵皇帝说:“孟子说,归于一。国家要归于一,民族也要归于一。这样才能减少战争,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吕好问说:“皇上这些学问,臣闻所未问,真长臣的学问啊!”

小赵皇帝说:“朕这些学问,正是儒家学说,只是用到实际中去了吧。不是新学问。”

吴革说:“臣认为,这些政策真应该制定落实啊!以后的人就不担心北方的少数民族了,我们都是一个民族,还担心什么?”

话说完,就有侍卫来说:“周围的几个县的军队已经开过来了,要举行投降仪式。要求你们回去。”

小赵皇帝说:“好!我们回云内城。”

正文 第四十二章 东进东进

二月二十九日上午,小赵皇帝接受了云内州守将庞虎管辖的临近几个县的金国的汉兵投降。派士兵把这些汉兵军队改编了,军官还是派原来的军官担任,继续接受庞虎的指挥。

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王文进来报告,王禀带领的太原兵到了。小赵皇帝正要布置云内城的防务,见王禀将军到了,认为来得正是时候。叫马上召见。

王禀将军进来,用了跪拜之礼,口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说:“爱卿平身!”王禀起身站在那里。

小赵皇帝说:“王将军,你来得正是时候,朕在考虑云内城的防务,你就来了,很好!在朕带领军队向东开拔后,你们主要要防备西夏的军队。他们西夏是金国的附属国,按常规他们是要来打我们的。昨天,我们已经狠狠地把西夏的骑兵队伍打了一下。他们是否还会派兵支援金国,现在还不敢肯定。”

小赵皇帝继续安排到:“朕给你的任务,除了执勤的部队,,就是派全体部队开垦荒地。这里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开垦后抓住季节就把它种了。我们大宋有许多老百姓没有耕地,这里有这样多的土地在抛荒,多可惜了。下种了后,可以从太原府招无地的农民来种。这里的汉族老百姓,如果没有土地的也可以招他们种。每户分配土地五十亩,房屋基地十亩。村庄,场镇要计划一下。耕牛现在没有,我们的战马也可以用来耕地。犁头种子要太原府送来。”

小赵皇帝说:“如果西夏兵打来了,怎么办?朕给你的办法是,有绝对把握打赢,就打。不能确定能不能打赢,干脆就不打。你们后退到长城上就行了。长城一定要守好。朕希望他们来打,你们还可以给他们一些地盘让他们占领。因为我们有友好协议,他打了我们,朕才好调头来打他。”

小赵皇帝问:“朕给你的任务明白了吗?”

王禀说:“臣明白,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开荒。遇到西夏来进攻,有把握打赢就打,不能打,就退守长城。”

小赵皇帝说:“西夏,他们来的兵稍微多了一点,你们就不打。朕要看西夏的乾顺他的水平如何。”

王禀告辞了,呼和浩特就交给他去守卫。

小赵皇帝知道西夏的皇帝乾顺很善于利用国家之间的斗争,获取自己的利益。女真族完颜部落兴起后,于西夏雍宁元年、辽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年)脱离辽国自己称帝,建立金国。在金与辽、宋的战争中,西夏国巧妙应对,从中渔利。刚开始,乾顺未认清形势的变化,曾支持过辽国抗金,当他目睹了新生强国金的实力以后,立即在西夏元德六年、金天会二年(1124年)修改外交政策,开始向金国称臣,对金国保证“永依臣事辽国旧例”。作为回报,金国以大片的土地作为回报。同样,在联金抗宋中夏也得到许多好处。

小赵皇帝想,要统一金国、夏国还要注意与这个狡猾的家伙斗争。

这个时候的西夏朝廷,已经是一片混乱。

刚刚获得大宋军队攻打金国的消息,西夏就马上派出五万骑兵支援金国。按常例,大宋是没有办法抵御的五万骑兵的进攻的,能够打个平局,大宋的军队就不错了。那知道,西夏的兵进攻,去得快,败得也快。死了好几千,伤兵好几千。伤兵真是惨不忍睹。丧失战马上万。五万骑兵,对西夏可不是小数目。死伤一万多,这样的仇一定要报。

西夏的乾顺皇帝召集大臣们商量,回来的将军埋着一个头。要他继续带领军队与大宋打,他直摇头。这可是西夏的猛将,现在成了西夏的病猫。

不支援金国,作为臣子的国家,以后对金国不好交代。最后决定,等大宋的大部队向东攻打金国去了后,派兵,打他们的边境守卫部队。

张孝纯对自己的任务进行了梳理。

一是调军粮到长城,因为去年粮食丰收,加之金兵在太原的时间不长,军粮还没有受大的损失。运军粮的事情,他与王禀商量,军队要调上长城,军粮要运上长城,干脆由军队自己把军粮运上长城。自己只是把各地的存粮弄清楚,原则上当地的军队运当地的军粮。

二是抽调官员。大宋的时候,冗官很多,他长期担任地方官。知道这个情况,太原府周围凡是没有投降敌人地区的官员,他就大量抽调,抽调的官员都是要升官的,一般是没有意见的。只是到长城外去当官,要防止周围少数民族来侵犯、抢劫,还是有一些人不愿意。不过,小赵皇帝亲自下的命令,现在是战争时期,不服从命令要受军法处理。这些官员还不敢不从。这些官员与军队一起行动,由吕好问安排,张孝纯没有权利过问。

三是犁头。给太原府的任务是一万个。他将带领的太原府一些官员派到各地把市场上的铁铧全部收购了。任务也很快完成了。在当地收购鉄铧,在当地用木头制犁头,进展也很快。

四是张孝纯自己安排的,他知道,开了荒,就要种地。他通知临近的州县运种子到大同预备着。自己则在大同住着,准备小赵皇帝还有什么命令要他去办。

燕京的情况与太原是一样的。派军队上长城,调军粮到长城。派文官到长城准备接收新占领的金国的州县。准备两万犁头。准备种子。文官干脆把小赵皇帝派到各地辅助官员工作的那一部分投降的官员(反正小赵皇帝也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派出去。

京城开封,一接到小赵皇帝派人送来的燕京太原收复的捷报,监国的康王赵构与一帮文臣武将,都知道没有保密的必要,马上把捷报通知全国。

大宋全国一片欢腾。许多城市爆竹不断。有的城市还通知市民挂起了花灯。

朝廷对小赵皇帝要军粮运往燕京的事情,马上派军队运粮,保护粮食北上。军队运输不够的,租开封的大车行的大车。金兵东路军西路军已经全部消灭,路上一定十分安全。

金国朝廷在小赵皇帝没有发捷报之前,还不知道金兵东路军西路军的消息。大宋朝廷把捷报发往大宋全国,惊动了金国的暗探。忙把这个情报报到了金国。首先消息报到了完颜杲(斜也)。完颜杲出任金朝兵马大元帅,坐镇黄龙府,总领各军,协助金太宗掌控全局。消息又报到金太宗完颜晟。

消息给整个金国朝廷造成了极大的震动。1125年的整个夏季,金朝一直在宋金边境,秘密集结兵力。到秋季以后,尤其是九、十两个月份,金军的兵力调动与集结达到了高峰。这段时间,金朝将大量的女真军、渤海军、奚军、契丹军、汉军从本土调往平州与云中。

就是说金兵,女真兵是不多的。他们只能把其他民族的军队调去打仗,用自己的女真兵作为对大宋打仗的主力军队。现在自己女真兵的主力被大宋消灭了,能不着急吗?

你可能说女真人才那么少的军队吗?我们可以以金国的开国皇帝起兵时候的人数来看。“1115年正月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是为金太祖。七月完颜阿骨打集诸部辖兵二千五百人,发动了反辽的战争。”这是历史书记载的。不是我编的。他们是少数民族,有多少人?

还有,要发动对大宋的战争,所有机动部队都调完了。现在从那里抽调部队。要调,只能从那些守城的部队调兵。

调不调那些守城的部队,朝廷意见严重不一致,正在进行争论。

有人要找毛病。你说西夏派兵来得那么快,你说金国知道消息又这样晚!

我们先来说开封保卫战,当东路军被消灭,小赵皇帝是封锁了消息的。西路军又是全军消灭,没有人知道消息。小赵皇帝北伐,没有向下面发文件。走一个地方,就完全消灭了他的全部军队,破坏了金兵的通讯系统。占领了燕京,又马上派兵占领重要的长城关卡,实际封锁了消息。直到占领太原才向大宋朝廷报告捷报。大宋朝廷才公布消息。大宋北方的通讯系统实际也破坏了,消息到大宋京城,再到各地方,再被金国的暗探获得,再传达到金国的京城,还是需要时间的。

这样小赵皇帝的军队打下了呼和浩特,西夏的通讯系统是完善的。当小赵皇帝的北伐军还没有到云内城,他们就知道了消息。西夏离云内城又近,小赵皇帝打下了云内城他的援兵就到了。西夏兵打了败仗,连夜连晚的加急边报就到了西夏朝廷。

吃了午饭,小赵皇帝命令全军向东前进。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前进。在草原上,军队几路前进,以加快行军速度。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和煦的太阳,宽广的草原,浩浩荡荡的骑兵。小赵皇帝在穿越前没有到过草原。但草原的歌曲还是唱过的。他想起了一首歌曲:

“马儿呢,你慢行走哦,慢些行咯,我要把这壮丽的景色看个够,看个够!”可惜他记不全。

因为他是皇帝,不好意思大声唱,小声地哼还是可以的。在嘴边把这一首歌哼了。又想起一首歌,是当知青的时候的歌,好像名字叫《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红旗如海,绿浪无边,红太阳光辉照亮牧区,我催马儿奔向前,接过先辈牧羊鞭,贫下中牧把我指点,啊,骏马行千里,雄鹰飞蓝天,新牧民扬鞭高声唱,我爱祖国的大草原。新牧民扬鞭高声唱,我爱祖国的大草原。”

谁知,他这一首歌被秘书记下来了。在他身边的王文说:“圣上,呼伦贝尔草原还在北边。”

小赵皇帝把王文瞪了一眼,王文没有继续说下去。

小赵皇帝的歌“红旗如海”?没有!但是军旗还是有的,“绿浪无边”可以这样说。只是“贫下中牧”谁也不知道是谁?还要把我们大宋皇帝指点?秘书也是一头雾水。不过认为皇帝有当牧民的意思。

只是那些宫女一致认为皇帝唱得好,要他再唱一遍

小赵皇帝想,我可不是卖唱的。就把嘴巴闭上了。只是秘书很气愤,小赵皇帝有这样好的兴致,在唱这样好的歌,被他们破坏了。秘书在他记的歌曲后面批上:“二月二十九日,在向东讨伐金国的路上,旌旗如海,皇上看见美丽的大草原,阳光灿烂,望见一路的旌旗,浩荡的队伍,奔驰的骏马,诗性大发,一路高歌,想做一个牧民的心态悠然而生。”

看天色不早,小赵皇帝下令宿营。一看,竟是他们来的时候曾经住过的地方。

吴革安排了军队的巡逻,口令等等,部队住了下来。

三月一日,军队继续前行,预计部队行军一百五十里。在草原上,骑马走一百五十里是很轻松的事情。

是个什么圣州?城门上的字已经模糊了。太阳都偏西了。小赵皇帝本来想等第二天早上再打。庞虎骑马跑来了。他对皇上说:“圣上,小将记得奉圣州的将军这是我的一个朋友,也是汉族人,与小将一起喝酒的时候,与小将一样,也十分想回到大宋。让小将喊一喊话。”

小赵皇帝见庞虎要喊话,就同意了。

庞虎接过话筒喊话:“奉圣州城上的弟兄们听着,我是云内守将庞虎。金兵侵犯大宋,他们的东路军西路军全部被消灭了。女真人的主力部队全部被消灭了。我们汉族人,不要替女真人卖命,快回到大宋吧,快出城投降吧。大宋皇帝优待你们。”

城墙上有一个人开始答话:“城下的是庞虎兄弟吗?我是李老三,下面真的是大宋军队吗?”

庞虎说:“老三兄弟,你还信不过兄弟吗,这就是大宋几十万大军!”

城楼上,李老三在叫部队集合。一会,城门大开,城里的军队,全部没有带武器,开到城外,向大宋军队投降。按现在的叫法,应该是起义部队。

军队整队集合。小赵皇帝向投降的汉兵走去。庞虎在后面喊:“大宋皇帝到,全体跪迎!

投降的汉兵跪下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汉兵兄弟们,朕欢迎你们,大宋欢迎你们。我们汉人在辽国,在金国,都是下等人。现在回到了大宋,大家可以堂堂正正的做人,你们现在就是光荣的大宋士兵。可以过我们大宋老百姓富裕幸福的生活了。长期以来辽国欺负我们大宋,金国也欺负我们大宋,现在,他们欺负我们的日子结束了。我们要统一金国,让这里的民众,过上没有战争的和平的富裕的生活。”

庞虎在那里喊:“我们要过好日子!”

投降的汉兵也在喊:“我们要过好日子!”

庞虎喊:“我们要回归大宋!”

汉兵也喊:“我们要回归大宋!”

庞虎又喊:“天下要统一,消灭割据政权,追求和平生活!”

汉兵也喊:“天下要统一,消灭割据政权,追求和平生活!”

庞虎又喊:“大宋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汉兵跟着喊:“大宋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赵皇帝才知道,这场战争,实际是民族战争。正因为是民族战争,汉族的士兵遇到大宋军队,就会顺利投降!

小赵皇帝对李老三说:“我们对汉兵全部整编了的,由于来不及,等以后再整编了。你们还是担任现在的官职不变。”

连续几天,大宋军队急行军,所遇到的军队,开头是属于李老三管的军队,他叫出来,就投降了。后来又是李老三的朋友的部队,也喊出来,投降了。

部队也快到达了燕京的地段。长城上的军队也上来了。

小赵皇帝让长城来的军队与李老三的军队混合整编了。让那些汉兵投降军官继续担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