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蒸汽大宋-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扰季风进入内陆,导致基隆在每年12月进入冬季后,便笼罩在阴湿多雨的气候当中,但下的雨多为绵绵细雨;特别于冬季和春季交际之时,基隆港区及市中心时常发生大雾,严重时甚至使基隆港的港务运作被迫完全停摆,但也有不少人将这种天气赋予“雾锁雨港”的美称。

绵绵细雨中,司天道带领黑龙寨特谴军划分街区,规划街道,帮助北方移民建造房屋。建起房屋有粮食吃,这些来自北方的移民就不会冻死饿死了。

捱过这个冬天,适应了当地环境有黑龙寨提供的粮种和农具,移民自然会去岛内其他地方落地生根开荒种地养活自己。

黑龙寨给移民们提供的红薯和玉米种子都是高产作物,这个时期的台湾岛上到处都是未开垦的荒地,没有官府的苛政,勤劳的老百姓不难生存。

后世,台湾的原住民是指17世纪**大规模来台开拓垦殖前居住在台湾的居民,大致分成十族。这些原住民大体可分为平埔族和高山族。平埔族又分为蛤仔难、凯达格兰、道卡斯、拍则海、巴拔埔拉、巴布萨、洪雅、西拉雅等八族。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平原及沿海。明清时代的大陆汉族移居台湾,多居于西部平原和东、北、南部沿海平地,与平埔族杂居。平埔族已与汉族融合,生活与文化都接近汉族。

在大宋时空的这个时期台湾的原住民还完全没有开化,一些原始部落还保留着猎头的野蛮习俗。

为了让移民们免于野蛮原始部落的袭击,黑龙寨特谴军把在蒙元统治区登陆作战时缴获的武器分发给北方移民。

在北方的蒙元统治区一度禁止民间持有武器实行“十家一把菜刀”的严酷政策,老百姓手里是没有任何武器的。这样的情况下,北方移民如果受到原住民野蛮原始部落的袭击手无寸铁是没办法自卫的。发了武器还要编定户籍,建立基层管理机构把移民们按街道区域组织起来。

如果北方移民有了武器组织起来还是不能防范原始部落的袭击的话,司天道也没有办法了。

司天道不认为这些北方移民会恩将仇报,有了武器就像后世“二二八”那样高喊“天皇万岁”去攻击黑龙寨在台湾的驻军。

很快,黑龙寨派遣来接管台湾岛的管理人员就乘船到达。

司天道和张宇辰穆慈见了面,介绍了一下台湾岛和基隆的情况,把自己前期接纳的投效黑龙寨的蒙元官员士绅给张宇辰介绍了,对未来台湾岛的发展设想和规划也陈述了一下,粮食物资和建好的营寨仓库港口和码头也都移交了,开拓台湾岛的前期工作算是基本完成。

张宇辰穆慈带了一个营的兵力过来,只要不过度刺激台湾岛的新移民把守住仓库港口和码头,定期发放粮食物资,一个营的兵力也足够震摄住基隆附近的北方移民了。【小说下载网﹕。。】

穆慈来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他实在是受不了黑龙寨女生对他的冷落,连续几年了,每周都有约会活动愣是没有一个穿越者女生愿意接受穆慈的约会邀请。

可怜的穆慈一直保持着处男之身,看A片撸得前列腺持续发炎,男人的某种功能几乎废掉。

天天去黏糊女生总是受到冷落和白眼,让他泄气了,这一次开发台湾岛,打算找个大宋女人破了自己的万年处男之身。

穆慈这个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是软的欺负硬的怕,张宇辰脾气也是暴躁,一旦发生冲突动起手来,穆慈那个小身板只有挨揍的份,只能是老老实实。

没有了A片,穆慈就假公济私找一家养不起老婆的北方移民用粮食换了个女人。总算是告别处男生涯保住了马上要烂掉的前列腺。

奈何穆慈骨瘦如柴弱不禁风无论如何还是满足不了那个欲求不满的小名叫月月的女人。干巴巴的小身板更单薄了。

移交了台湾本岛,司天道的事情还没有完,还得等龙王同学到来移交了台湾岛的防务才能最后离开。靠张宇辰穆慈就带一个营控制整个台湾岛有些不靠谱。

龙王同学到来以后,司天道在台湾本岛以外的澎湖马祖金门厦门各岛上建设了水寨,移交了一百艘海船给他,这个时期厦门还叫绿岛,是个岛屿,没和大陆连接在一起。

一百艘海船配合了火炮,运用得当的话完全可以封锁台湾海峡,隔断南北海上交通。

台湾岛上的北方移民如果发生动乱,驻防金厦澎湖的水师也可以立即登陆去协助台湾岛上的驻军镇压民变,司天道还不太相信张宇辰穆慈两个人的性格和管理能力。

台湾岛上的北方移民也不是好管的,看看后世台湾政坛的混乱状态就知道。司天道认为后世成龙大哥说的那句话还是有点道理的。

事实证明司天道同学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后来穆慈调戏一个北方移民的女儿处理不当激起民变,搞得张宇辰和穆慈被愤怒的北方移民围攻,还是龙王带兵登陆去镇压的。但那已经是蒙古人南下攻宋失败以后的事情了。

司天道告诫龙王轻易不要招惹泉州蒲家,还怂恿龙王同学有空的时候不妨率领船队去琉球群岛日本列岛朝鲜半岛转转。龙王嘻嘻一乐,说:我知道了。咱不去惹你老丈人,专门欺负棒子和小日本行了吧?

最近司天道船队规模膨胀的厉害,已经有了四百艘海船的船队,经济负担很重,拨一百艘海船给龙王,算是减肥了。打劫日本列岛朝鲜半岛镇压台湾北方移民的脏活累活让一贯信奉铁血铁腕反对假仁假义的龙王同学去干吧。

好歹算是把台湾的事情交卸出去了,还有一半的移民没有安排,司天道还要去海南岛。

第六十七章窃据海南岛

司天道的船队离开台湾岛不久,就汇合了黑龙寨派去管理海南岛的两个穿越者谢悠善和张玉玺的座船。

当初黑龙寨选派穿越者去管理台湾岛的时候,李正石建议谢悠善同学去做台湾总督,谢悠善推三阻四又是怕疟疾又是怕食人生番百般推脱就是不肯去。

后来张宇辰和龙王穆慈去了台湾岛,谢悠善的心又活了起来,私下和李正石商量看看能不能让自己去做个什么地方的总督。

在现代时空,谢悠善是个最基层的小公务员,在一个小城市的房建局里混日子很不得志。虽然一心上进,却没有什么机会,毕竟他爸爸不是李刚,只是个开饭店的小老板。他也没有什么机会娶到哪位官员的女儿攀附上什么权贵的门第。

每一次单位选聘干部的考试,谢悠善都是积极参与,笔试成绩经常都是优异,民主测评和上级考察却总让他莫名其妙落选,明摆着是上边没有人。一次次失望以后谢悠善也就灰心了,泄气了,不再痴心妄想,老老实实在单位领工资混日子。

这一次参加同学聚会穿越到大宋,好歹当了个后勤组的副组长,每天领着一群女生在厨房里做饭,听着一群八婆像鸭子一样叽叽咕咕,很是厌烦了,现在有机会离开后勤组去做一个省的总督自然不想放过。

这一次看着张宇辰和龙王穆慈志得意满意气风发去台湾岛上任,谢悠善不由得有些羡慕和后悔。好在李正石就是和谢悠善就住在一个房间,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久了,无话不谈,李正石得知谢悠善的心思,就建议谢悠善去海南岛找个地方开个新基地。

海南岛是中国最南部海南省的主岛,又称“琼崖”、“琼州”,全岛面积33920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岛。它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遥相对望。岛中部的黎田山和东南部的五指山均为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地,境内的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都发源于这些山脉,形成放射状水系。环岛海岸线长1528公里。

海南岛之所以被称为宝岛,除了丰富的地下宝藏,如石碌富铁矿和羊角岭水晶矿等,地面上还生长着几乎所有的热带作物,出产吉贝棉、沉香、椰子、摈榔、胡椒等土产。附近海域上鱼类群聚,可以捕捉到热带海洋中的各种鱼类,以及龙虾、对虾等,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如此丰富的资源和安定优越的环境,自然会引来大批移民。

在历史上曾经过多次由大陆向海南岛大规模移民的浪潮

从大陆南下移居而来的黎人,自然在历代的移民过程中,成为海南岛第一代移民。

历史上最早有组织的对海南岛的移民是在汉代

《汉书》记载:汉元鼎六年,平南越,自合浦徐闻入海,得大州;元封元年,置珠崖、儋耳二郡。

汉初建置二郡,即是中国古代封建政权第一次在海南岛建立,也是海南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移民。

其后大陆俚人也有集群式迁移海南岛的历史,岭南历史上俚族女英雄的冼夫人就曾经带来相当数量的俚人渡海移民海南。

唐代移民海南,以晚唐最盛。唐以前,全岛**仅为2万人,至此时,这个数字不包括俚人和已经久居海南的其它少数民族在内,如果算上俚人和已经久居海南的其它少数民族的话,晚唐时候海南岛岛民已达7万。

这些汉移民,除分布在沿海以外,部分已随着新县治的设置而逐渐深入本岛腹地,变原来的汉在南、俚在北的格局为新的汉在外、俚在内的民族分布。

唐代移民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成份比过去更复杂多元。既有流寓边陲的官员、驻防的军队及其家属,又有商人、手工业者,还有因交通贸易或被当地豪强劫持而留居的波斯人。

高官被贬此岛,唐代极多,贬官逐臣中有的竟是名望资历较高的当朝宰相。如被贬崖州的韦执谊;客卒海岛的李德裕。他们的后代都从此落籍海南,有的成为该姓氏从中原南流的开山始祖,有的则相传融为黎人。

高官贬谪海南,一方面给孤岛的思想文化交流带来清新之风,另一方面则代表了后世中国封建社会官吏制度及体系将海南视作“流放之地”的启始。

五代十国至宋代是我国北方向南方大举移民的第二次高峰,其时移民的方向多从中原往东南沿海诸省大流动,尤其是福建省,以至形成了人稠地狭的局面。于是,宋代闽人(包括落籍闽南的中原人)开始迁移广东、海南岛乃至东南亚各国。

“大批的有意识或松散式的移民,沿着粤东的潮汕平原南下,他们跨越珠江三角洲,经粤西、雷州半岛直至海南岛,这是沿着陆路来的移民。”

“自闽南沿海从水路乘船直达海南岛者,大多在岛北至岛东部的琼山、文昌至琼海一线登陆,形成了宋代闽南人向海南岛移民的第一次高潮,也是海南方言以闽南方言为母语基础的开始。”从这段著述中可以看出,海南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源自闽南人的迁居。

宋朝到达海南的大陆移民已达数万之众,成分仍然是避乱世的平民、从征戍守者、商人、农业渔民以及由于政治文化原因流落此地者。

在宋代,人们熟知的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政治家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等人都有过被贬谪海南岛的经历。他们人数不多,影响力和能量却很大。这些人对海南文化生态的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后世现代。

政治建制方面,在历史上隋朝一统中国后,将崖州改为珠崖郡,且在海南岛的西南部新建了一个临振郡。唐朝时,在海南岛建立5个州和22个县,许多名称至现代社会仍沿用。五代以后,战事频繁,大批汉民迁居海南岛。至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被谪居到海南岛;到了宋末,海南岛归大宋广南西路管领设三州、十三县;

海南岛四面环海;与雷州半岛一海之隔;宋时隶属于广南西路管辖。南渡后;由于版图收缩;广南西路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对外贸易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而其中尤以横山寨、永平寨、钦州三大博易场以及海南岛为代表。

“博易”,就是商品交换、贸易,博易场是宋朝在钦州等地设置的地区与国际之间的贸易场所,由于当时北宋同辽、金、西夏之间不断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北方交易终止,而不得不开辟南方贸易市场,以获取战备物资。

海南古代的经济贸易,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般萧条。琼岛偏居海外,人口不多,但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成为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一站。

自宋以后,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和人员流动的频繁,海南岛逐渐告别荒凉。海上丝绸之路,这条古代中国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为海南岛带来瓷器、丝绸,带来商人、移民,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风气和生产方式。

扼守南海航道咽喉的海南岛,上千年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巨大驿站,过往船只在这里寄泊、避风或是补给后,继续驶向更广阔的大海。

对于大部分商人而言,这里其实并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但他们带来的大量移民和商品流通,却推动着这个曾经“孤悬海外”的海岛的开发和发展。

在驶向更广阔的南海之前,海南岛是国内最后一个可以提供补给和寄泊的地方了。到宋时,海南岛四周港口众多商船繁密,成为来往南洋各商船的寄泊港。

下南洋的商船从泉州一路循岸航行,在驶向更广阔的大海之前,海南岛是国内最后一个可以提供补给和寄泊的地方了。如果不巧遇海上大风,商船甚至要在这里避上数天甚至更长时间。有的商船为了等待适合回航的季风,也要在这里等上不短的时间。

所以宋人楼钥曾这样记述:“势须至此少休息,乘风往集番禺东。不然舶政不可为,两地虽远休戚同。”

南宋赵汝适在《诸蕃志》中也说,琼州有神应港,琼州所属琼山、澄迈、临高、文昌、乐会等都有市舶抽税的地方,万安军、吉阳军等地也是海商集散之处。

谢悠善去海南岛开基地首先就要选个地方。这个谢悠善在现代时空当小公务员的时候,上班无所事事就喜欢看网络小说,他看过的一本叫《临高启明》的网络小说里曾经写到过临高,这本文笔细腻的快餐文学给谢悠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临高启明》小说里那些勾心斗角却“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穿越者的腐化生活让谢悠善很是羡慕神往,就和李正石商量着想要到临高开辟一个黑龙寨的基地。

李正石布置外事组对临高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了解到,宋末,海南岛归大宋广南西路管领设三州、十三县;三州是崖州、琼州、儋州。

作为羁縻州县,大宋对这些地方的统治和黑龙寨所在的岭南兴宁一样,也是虚设官员不到任遥控管理,大宋官方的统治力量在这些地方薄弱之极。海南岛的社会生活的所有事务几乎都是把持在当地豪酋手里。

李正石和军事组外事组一起给谢悠善设计了一个窃取海南临高的方案。具体说来就是冒充大宋官吏占据临高实行名为大宋统治,实际是黑龙寨管理的基地的冒险计划。

奈何谢悠善不愿意冒一点风险,还是扭扭捏捏不愿意去。

李正石就说:“你有啥怕的啊,给你带一个营的兵力保护你,有一个营的兵力,就算人们知道你是冒牌货,也不敢动你分毫。所谓政府不过是依靠暴力统治人民的寄生机构,你有了武力还怕什么?”

“我也不会带兵啊……”谢悠善还是磨磨唧唧不愿意。

“你不会带兵让别人带啊。张玉玺一直就想多带兵呢,让他带一个营的兵力保护你去上任吧。在这个时代,你有一个营的火枪兵还有人能威胁到你的安全吗?”

“我也不会当大宋的官啊……”

“你不会当宋代的官?现代时空天朝那些装模作样的领导还没有见到过吗,装模作样你还不会吗,这个事古今中外都是一个样,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看到过猪跑吗?”

谢悠善的样子让李正石很想暴走。

“咱们黑龙寨北伐打陈三枪的时候,解救了不少大宋往来上任离任被陈三枪掳掠上山的官员,缴获的官诰文引印信官服也有,给你照那个样式伪造一份假官诰印信,你穿上官服戴上官帽,拿着官诰印信去临高当个县令,谁敢检查你是真是假啊?”

“咱们给他造个假官诰印信,算是给大宋朝廷面子,如果不给大宋朝廷面子,咱们直接把海南岛占领了,直接委任官员管理,他大宋拿咱们有什么办法?”

“我就不信了,他大宋没有办法对付蒙古人的外来侵略就能有办法对付内部的内乱了?你放心大胆去当你的官,出了事情有咱们黑龙寨给你顶着!”

“那……那些实际的政务谁来处理啊?”谢悠善还是心里没数。

“咱们黑龙寨北伐打陈三枪的时候,解救了不少大宋往来上任离任被陈三枪掳掠上山的官员,一个个的都是只会写些诗词文章考科举谈道德心性当圣人的主。”

“他们被陈三枪掳掠上山以后吃足了苦头,咱们黑龙寨解救了他们,他们也不会干活,现在咱们黑龙寨养活着他们就是白吃饭的,给他们洗掉脸上的刺字,让他们给你做僚属给你打工陪你上任当官去,也是废物利用了。”

“幸亏当初穿越以前我弄了些美容的设备过来,洗纹身的激光什么的也有,给他们洗掉脸上的刺字,让他们老老实实干活,不过就是换个地方当官,他们还能不愿意吗?”

“你到了临高,就把临高的防务搞好,造个乌龟壳把自己保护起来,无论哪个上级官员召见你也别离开临高,那就不会有危险。”

好说歹说谢悠善才算放下心来,和张玉玺一起乘了船带了一众僚属和护兵去和司天道汇合了带领十万北方移民浩浩荡荡直奔临高。

这一天清晨,司天道派人来招呼谢悠善,到了地方了,准备登陆临高。

谢悠善和张玉玺起了床揉着惺忪睡眼找到司天道,在司天道的指点下向海岸线方向寻找自己的目的地临高。

从船上看出去,临高的海岸线现在已经清晰可辨。这个时候临高应该是一个已经开发的比较成熟的县了,但是海岸的这一带,却象是没有人烟。

第六十八章进驻临高

司天道和谢悠善都很纳闷,这时的海南岛已经有了十万以上的人口,南宋时候好歹临高也是个县级行政单位,怎么可能没有人烟啊,司天道感觉奇怪,用望远镜仔细搜索了一通,还是没有看到人类活动的迹象,无奈地把望远镜递给谢悠善,谢悠善也拿着望远镜搜索了一通,也是没有什么发现。

“明明是临高角啊,我以前看到过网络上的图片的,没错那些蛋疼的网友发给我们看过的。”

谢悠善喃喃自语用望远镜搜索着,很快就看到了熟悉的从西北延伸向东南,长约一公里的三角形海岬――没错,这里就是临高角。

临高角在这里形成了一条天然的防波堤,长达1。5公里,宽500米。堤岸的中间都是海水冲上来的沙子,晶莹洁白,形成一条沙堤路。

“那边是博铺角。绕过去就是博铺港!”不知道为什么司天道也兴奋,貌似这个家伙也知道那本小说。

“减速!放下小艇,探测航道。准备进入港内。戒备!”司天道开始发号施令准备进占博铺港了。

“不用了,你看看,有船出来!”谢悠善有了发现,果然,一艘大海船从博铺港里缓缓驶出,那是一艘“南海一号”级的远洋海船,此刻天色已经大亮,谢悠善在望远镜里已经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那艘大海船甲板上水手们忙碌的身影。

司天道伸手拿过望远镜也看了看:“是出港的船只,奶奶的,这个临高博铺港还够繁忙的啊”

那艘大海船似乎也看到了远处的船队,远远绕开,航向茫茫大海。

“等一会就该有船出来领港了。咱们远道而来的海商,可是这些靠海南岛沿海港口吃饭的人们的衣食父母啊”。司天道这一次稳当多了,刚才一惊一乍的,很是没有面子。

果然,不一会一艘小艇向着船队划来,一个临高本地的领港人沿着绳梯上船了。每一个繁忙港口都免不了有港口领港人指引船舶进出。

琼岛偏居海外,人口不多,但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成为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一站。自宋以后,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和人员流动的频繁,海南岛逐渐告别荒凉。

海上丝绸之路,这条古代中国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为海南岛带来瓷器、丝绸,带来商人、移民,也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文化风气和生产生活方式。看起来临高博铺港的人们很适应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司天道让船上的纲首雇佣了这个领港人,并把他叫过来谈谈,了解一下临高当地的风土人情军政事务。

这个领港人能说客家话闽南话很是热情健谈,对临高当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一道来,司天道和谢悠善很快就知道了眼下临高的基本情况。

临高目前没有多少人口,基本都是靠博铺港吃饭,粮食日用品都是靠从岛外输入。当地还没有驻军,大宋朝廷委派的县令留在老家没有到临高上任,只委派了几个临高本地出身的押司书办代他处理政务,有两个家人留在临高定期替他领取薪俸,按时捎回老家。

在南宋时期由于海外贸易发达,海南岛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临高博铺港进出往来的船舶很多,财政饥渴的大宋朝廷和官府虽然没在临高设置市舶司管理港口,但却把市舶税定为经常性的税源,由泉州市舶司派官吏驻港收税,临高当地政府的经常性支出大部分都是靠市舶税支撑。

一切情况都很理想。司天道和谢悠善商量了一下,就把船队开进博铺港,博铺港内的港口设施虽然陈旧不堪,倒还能凑合用,黑龙寨特谴军的船队卸载船上的人员物资少了很多麻烦。

庞大的船队进港,一直守在港口的两个税吏免不了要过来收税,司天道一声令下,喝令士兵把两个税吏拿下看押起来。两个税吏面对如狼似虎的军士也不敢反抗乖乖就范。

谢悠善换了官服带领自己的随行人员下了船带了一个营的兵直奔临高县衙所在地临城镇。

由于地处边远,临高县治临城镇还没修起城墙只是一个不大的市镇,不多几家商户,一座破败的县衙。

县衙里办公的几个押司书办听说新来了县令大人,虽然莫名其妙,也还是恭恭敬敬出来迎接,谢悠善装模作样慰勉了几句,把随自己来临高上任的一众僚属给临高本地的官吏介绍了,推辞掉例行的接风宴席,告诉这些临高本地的官吏往后要照常到衙门办公,薪俸待遇一切照旧。

这些临高本地的官吏本来还对这个莫名其妙空降的新县令有疑问,现在最关心的饭碗问题落实了就再无疑虑安守本分办公做事,如今这个新县令举止气派与众不同想必也是个有来头的,老老实实做事总是不会错。

在港口扣押的两个税吏也被释放了,这两个税吏被告知,临高博铺港以后免除一切税收,临高财政以后自给自足,再不需要市舶税补贴。这两个税吏哭求新县令给口饭吃,谢悠善以前也是个小公务员知道小公务员混饭吃不容易,手下也缺人办事,,就留下这两个税吏继续当差算是给人家留了个饭碗。

现在海南旱季还没有过去,十万北方移民到来要吃要住是个很大的麻烦如今这个艰巨任务就落在了谢悠善身上。

所谓为官一任,谢悠善总不能让自己治理下的百姓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没有生计。就找来几个穿越者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安排十万北方移民的生计。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临高守着大海发展海上贸易做进出口和转口贸易肯定能养活不少人。”

司天道建议。

“发展海上贸易做进出口和转口贸易,临高本地人也有不少人已经在做了,安排不了多少人,还是发展渔业盐业吧,临高县海岸线长度很长,海域面积广阔,盛产多种鱼类,靠渔业能养活一些人,另外,临高沿海海滩涂很多,建几个盐场晒盐,咱们黑龙寨就需要大批食盐,晒出盐来咱们黑龙寨直接收购了,也能养活一些人。”

程逆风这样说。他还是念念不忘自己以前在晏家村建盐场的事情。

“临高土地肥沃,水利灌溉条件好,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临高县大小河流也很多,适合兴修水利的河流应该有一些,搞起灌溉,种水稻,就不缺粮食吃了不适合种水稻的地方开垦出来种红薯玉米也能养活人,发展热带作物、水果、蔗糖生产也是可以的,后世现代临高的农业人口有二三十万,现在养活个十万八万人也是问题不大。”许佛一向乐观。

“别忘了,除了汉民族,海南岛的山上还有黎人呢,宋代海南岛黎族人口已经很多了,黎区出产的黎布、黎毯、黎饰、鞍搭、幔布这些东西都是可以贩运外销的。和黎人贸易养活点人还是不难的,这一次的移民会做生意的不少,应该不会放过这里面的商机的。”

“我还听说黎人有一种用藤条编制的黎兜鍪,是一种类似头盔的防御器械,咱们学会了用藤条编制头盔,就也能学会了用藤条编制铠甲,把以前那个帆布马甲换成藤甲,重量也轻,防御力能提高不少,建议发展一下这个。也能安排一些人就业。这个可是军工啊,应该优先发展。”李修德一向关心军工,这样建议。

“建设初期,搞搞以工代赈,兴修水利是长远之计。多搞几个工程,让这些移民做工换粮食,比咱们白拿粮食养活他们强多了。”甘道夫医生建议。

“是啊,我看到了临高县城居然连城墙都没有。来的时候石头还说呢,让我修好防御工事保证安全。先修城墙是正事。”谢悠善最是胆小怕死,当然不会忘记修城墙把自己保护好。

后来的情况是:

许佛主持修建临高县城的城墙,就地取土夯土筑城,雨季到来之前临高城墙就完工了。新县城呈正四方形,每边城墙长200米,土墙底部宽约10米,顶部宽2-3米,高度在4米至6米不等,东西南北开有四门,城的四角建有起着瞭望作用的角楼,虽然简陋,好歹算是把谢悠善用乌龟壳保护起来了。这样的一座土城在海南岛这样的地方没有什么武装力量能轻易攻克,防备个黎人作乱土豪闹事是没问题的,就临高那万把本地人还不能被穿越者放在眼里。

倒是谢悠善自己主持的文澜河流域灌溉工程弄的像模像样。

在现代时空谢悠善同学曾经参观过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对都江堰水利工程那种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水利工程模式印象深刻。

好歹谢悠善也算是在房建局混过,利用了文澜河百仞滩一带的特殊地势也搞了个类似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出来,修渠引水能开垦灌溉文澜河下游两岸十几万亩土地,也不算白白劳动数万劳动力一个旱季。

修好水利,谢悠善打电报请求黑龙寨主基地派遣了一批农业专家来指导临高的农业生产。如果没有人指导,那些来自北方的移民还真搞不定南方的两季水稻种植。

宋代,高产的占城稻早已经传入中国,有了大面积高产农田,临高的粮食不但能自给自足,还能有一定数量的储备,弄得谢悠善一个劲腹诽许佛:“这个家伙够懒的啊,让他修城墙,他就只管修城墙,怎么就不知道把临高储备粮食的官仓也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