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蒸汽大宋-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哥们啊,我们可等着喝喜酒闹洞房了……”

第五十六章登陆大直沽

虽然主基地的班委会把司天道的婚事定下来了,司天道还是心里不落底担心蒲妙仙不中意自己。

他好朋友许佛开导他:

“哥们,你也不想想。现在是什么时代啊?结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身份的人家,女孩子哪有像现代那样婚姻自主的啊?”

“真正能作主蒲妙仙婚姻大事的还是他的父母。哎呀,我想起来了,蒲家既然是送女儿出嫁,那随行就一定有新娘的家人长辈送亲,主持送嫁的各种事项,你啊,被美色迷惑了居然想不起来这个了……赶紧,下命令,严查被俘人员,看看有没有蒲家重要人物。”

这一下,司天道也醒悟过来,急忙叫人过来严格审查甄别几艘蒲家海船上的被俘人员。

一查之下,果然,蒲寿庚的三儿子,蒲妙仙的哥哥蒲均文就在被俘人员中间,冒充普通干办的身份,企图蒙混过关,,司天道对自己这个未来的大舅子,态度自然是客客气气,招呼得殷勤备至,给他调换了最好的舱室,最好的饮食。还赔他说话,带他到黑龙战舰上的各处参观。

蒲均文也莫名其妙,不明白为什么这伙海贼为什么看到蒲家旗号上来就开打,到最后却对自己如此客气了。

司天道也不提求婚的事情,就是殷勤探问热情招待,对蒲均文说:我军北上事关重机密,扣留你们是情非得已,待事情过去,自然会派船送你们安全返回泉州,只不提扣押的船只货物的事情,司天道的想法,你们蒲家的海船货物都是当嫁妆的,既然是嫁妆,那早晚都是我的,当然不会提这个。这件事情蒲均文也不敢开口询问,既然海贼答应保证自己安全,何必多生事端呢?

司天道也有心去见见自己的“未婚妻”蒲妙仙,奈何许佛就是不肯通融,让随行出征的一位穿越者号称“帅得惊动联合国的”徐子轩对司天道严格监管,不许司天道和他的“未婚妻”蒲妙仙见面。

对这个事情,司天道也是无可奈何,若是派大宋本地人监管他,他还能威胁恐吓迫其就范,对穿越者,司天道这些手段就全部无效,徐子轩这个小白脸奶油小生,就只听许佛的话,得了许佛的命令,天天跟着司天道,好话说尽,就是不让司天道接近“红颜祸水”的蒲妙仙。

好在经过一众穿越者的开导疏解,司天道情绪也平稳了,开始正常指挥船队航行,王大军程逆风对指挥海军不在行,也乐得把指挥权移交回去。

司天道指挥船队绕过有蒙元水师驻泊的密州板桥镇,在胶州湾后世位于青岛附近的刘公岛停泊休整了一两天,补充淡水柴草等物,然后继续沿着山东半岛海岸航行,不久就绕过了山东半岛最东端,进入了渤海湾。一路发现的船只一律扣留。

蒙元重视海运,供应大都粮食的海船不绝于途,司天道指挥黑龙寨的船队毫不客气,见到海船一律扣留征用。

随着黑龙寨船队对山东沿海持续的的扫荡行动,船队规模越来越大,过了登州,已经有200-300条大小海船在司天道的指挥下行动了。

一路上,凡是遇到无人的荒岛荒滩,司天道和王大军程逆风等人就会停留一下,要部队演练一番登陆作战。

让没有受过良好训练的军队上阵打仗,那就是送死,司天道好歹也是读过书的人,子曾经曰过“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临阵磨枪练一练总是好的。估算时间,在入冬以前完成这一次的行动计划完全没有问题。完全可以从容不迫一边航行一边训练,让部队以最佳状态投入以后的战斗行动。

最终,黑龙寨的远征船队到达了这次北上军事行动的登陆地点渤海湾的直沽寨附近海域。

“直沽寨”位置就在后世的直辖市天津,是金王朝设在武清、柳口(今杨柳青)附近的一个军事据点,金代派有都统和副都统驻守,元代“直沽寨”也一直保留没有废弃。至于直沽寨设立的具体时间和方位,虽然一直没有确切的结论,但按照后世现代考古成果,后世天津市的大直沽附近应该就是金元两代“直沽寨”的所在地区。

元代,大运河把政治的北方与经济的南方链接起来,而距首都最近的直沽正处在这根链条上咽喉冲要的地位。由于元王朝每年需要通过海路自江南把大批粮食运到大都(今北京),海河与北运河成为必经之路,海河上游东岸的“大直沽”成为漕粮集中和输转的要地,这里设有接运厅、海运米仓和临清万户府

;因为北运河床狭水浅,所有漕粮要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的三岔河口换载,由海漕船卸载,再装上平底小船,每值漕运季节,三岔河口一带常常出现“连樯万艘”的盛况。

黑龙寨的船队到来的时候,“大直沽”附近除了军事据点“直沽寨”,盐民渔民屯丁商家聚集还在附近形成了一座很大的市镇“海津镇”

当年大直沽前台称前营寨,也叫大营寨或前山屯;后台称后营寨,也叫小营寨或后山屯。大直沽周围还环有寨河,有老寨河、东寨河;还有西寨河,前、后台之间也有一河相隔——各条寨河均与周围的洼淀相通。前台的前寨街与大直沽前街、中街、后街垂直相交,四周形成了八个临寨河的口门,建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座寨门,门外寨河之上有石桥与寨外相通。

大直沽四周洼淀密布:南有河滩洼,东有义大湖、东大洼、东大湖,西有镜湖、薛家湖、西大湖,后台以北为龟湖,俗称王八坑。

金代任命梁佐为都统,李咬住为副都统戍直沽寨,直到后世现代,天津大直沽的梁、李二姓仍然很多。

直沽寨形似神龟,后台为龟首,前台为龟身,背分八格。这座军事据点,打宋代就有。所以天津当地流传着两句话:“先有大直沽盐粮兵屯,后有天津卫干戈拱北。”

黑龙寨的船队在远离直沽寨海岸的外海就停了下来。黑龙寨的穿越者们召开了登陆前的军事会议。司天道按照约定把登陆行动的指挥权移交给了王大军,自己只管海军和运输船队,配合陆军作战。虽然情报显示直沽寨的驻军人数有限,王大军也不会冒冒失失就直接在直沽寨海岸附近登陆。

一支精锐的侦察队在夜间被派遣上岸侦察。

经侦察,现在不是漕运季节,海河港口内没有多少船只,驻军人数只有1000多人,防备松懈。王大军就集聚了几个穿越者将领,拟定了登陆行动的详细计划,开始实施登陆。

先是夜间派遣一个营在先遣侦察队引导下,在离直沽寨海岸较远的地点偷偷登陆,绕到直沽寨背后,切断直沽寨与大都的陆路联系。

蒙元统治者也想不到会有人胆大包天大规模登陆袭击蒙元的心腹重地。设置直沽寨的目的也不过就是镇抚往来商旅防止零星盗匪作乱,维护治安的意义胜过国防意义,在直沽寨也没设什么烽火台,只要切断直沽寨与大都的水陆联系就可以封锁黑龙寨大举登陆渤海湾袭扰大都的消息。

王大军除了派遣部队切断直沽寨与大都的水陆联系,还派遣一部分部队秘密潜伏在“海津镇”附近的三叉口漕运米仓附近,在部队大规模登陆开始以后寻机夺取漕运米仓,占领接运厅和临清万户府。

第一批登陆的是王大军的特种团,负责抢滩登陆,占领滩头阵地,建立登陆点,接应后续部队登陆。接续登陆的部队是程逆风的野战步兵,许佛的工兵紧随其后,李修德的炮兵稍后跟上,司天道的海军陆战队,也派出了一批小艇,进入海河河道,包抄直沽寨,配合先遣队夺取漕运米仓,占领接运厅和临清万户府。

这种敌前登陆,黑龙寨的穿越者谁也没搞过,大家心情都是激动又忐忑,一个难捱的夜晚过去,黎明时分,海船从外海向海岸靠拢,大批舢板小艇从海船上放下来,王大军的特种团乘坐舢板小艇向着海岸扑去。

没有人开枪放炮,也没有喊杀声,晨曦中只有海面上向前急速划动的艇浆入水划水的声音。

远处外海的黑龙战舰上拿着望远镜观战的王大军等人看着这一切都微笑了起来。

“对头!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一贯猥琐的许佛得意洋洋地说。

大概是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缘故,站岗的寨丁看到有小船登陆,都没有反应,就那么眼睁睁看着黑龙寨的登陆部队在海岸上大模大样占领有利地形修筑滩头阵地。直到太阳升起天色大亮,直沽寨里的元军将佐有人起床巡视,兵丁报告情况,才发觉情况不对劲,报告守寨的都统千户,召集寨内兵丁集合戒备。

此时,程逆风的野战团已经完成登陆,许佛的工兵也已经登陆了一部分开始修建工事和供海船停泊卸货用的栈桥码头了。

许佛的工兵虽然号称是工兵,有战斗任务的话,拿起枪来,也是有相当战斗力的。

李修德的炮兵还在船上,吊运火炮下船用小艇向岸上运送火炮,以前没有经历这样的情况,虽然没有干扰一时也还有些手忙脚乱。费了好大劲,才用小艇运了有几门佛郎机炮上岸。李修德感觉很没有面子,也不和司天道他们在一起观战了,跑去现场指挥部下们从海船上往小艇上卸炮去了。

看到战斗人员已经大部分到位,王大军下令,发射信号弹,发动进攻。

两发红色信号弹先后发射,照亮天空。黑龙寨的登陆部队端起上了刺刀的步枪向直沽寨冲杀过去。已经登陆的炮兵也已经布置好炮兵阵地,开始发炮校射。

已经有炮弹越过寨墙在直沽寨内炸响。直沽寨里的兵将们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像样地训练过,一片混乱。军官们一边穿戴盔甲寻找武器和部下,一边驱赶身边的手下上寨墙守御。

混乱中,直沽寨跨过寨河通向寨外的的石桥已经被黑龙寨的部队占领了。

得到进攻信号,早先登陆一直潜伏待命的部队也开始行动,进攻漕运米仓、接运厅、临清万户府。

虽然直沽寨里的蒙汉军官领着一些部下占据寨墙企图顽抗,在李修德的炮兵登陆完成摆开阵地展开炮击以后,战斗没有什么悬念就结束了。

一个上午的时间,海津镇漕运米仓、接运厅、临清万户府、直沽寨都落入了黑龙寨登陆部队的手里。

黑龙寨特遣军(这是穿越者给这一次北上的联合部队起的名字)缴获了储存在漕运米仓和直沽寨仓库里的一大批粮食物资,在接运厅、临清万户府还搜查到大笔金银财物。意外的,在海河里的三叉口码头上还截获了一些漕运粮船。

第五十七章占领通州

夺取直沽寨和海津镇缴获的战利品还来不及清点,王大军就率领自己的特种团出发了,他们的目标是蒙元首都大都附近的通州。

通州古称潞州,位于大运河的最北端,历史上是重要的漕运码头和仓储重地。

蒙古的忽必烈在他哥哥蒙古大汗蒙哥死后夺取蒙古汗位平定蒙古的内乱,囚禁了和他争夺汗位的阿里不哥以后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元世祖忽必烈建大都城,筑土城六十里,聚集人口百万,而〃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遂命万户张建造船海运江南米,至通州之南高丽庄之东潞河码头停泊,然后陆路运至大都,大都人口百万所需巨大,海运数量有限不够食用,还要大运河内河漕运。

元初,大都的粮食漕运是通过海路把南方的粮食运至渤海湾经海河入内陆经北运河转运至通州的码头停泊,然后陆路运至大都。

忽必烈统治时期宋元交战不息,盛产粮食的江南还在大宋手里。这些粮食一部分是不法商人从南宋统治区走私贩运,一部分是南下元军从南宋统治区掠夺。

除了从南方走私掠夺,还要从蒙元统治区的汉人手里搜刮粮食才能满足大都城庞大的粮食需求。

大都所需粮食数量过于庞大,不储备大批粮食,大都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障。忽必烈为解决粮食储运问题就在通州设立仓廒,昼夜拨运京师,于通州设有广储等十三仓储备粮食供应大都。通州粮食储备关系到元大都的命脉。

直沽寨距离通州,陆路只有三百里。王大军的计划是带领一支部队自直沽寨秘密行军到通州,发动突然袭击,夺取摧毁通州的粮仓码头,破坏运河河道,切断运河水运,彻底打断大都粮食的输送通道,给蒙元在中国北方的统治以致命一击。

金元时期,后世的北京天津所在的华北平原东部水系丰富,河流纵横湖沼密布道路难行,行军是个挑战。

蒙元统治者不善于治国,只热衷于战争掠夺,在蒙元统治区,就算是首都附近也没有像样的道路。王大军的部队所走的道路,不过是荒野里芦苇和野草丛中勉强可以辨认的车辙痕迹,好在司天道的外事组早已经给王大军准备了熟悉道路的向导,虽然一路上行进艰难,倒没有迷路之虞。

王大军带领的这支部队都是按照特种部队标准组织和训练的精锐。士兵们多是大宋农民出身,大宋人体质强悍,虽然是负重行军,却没有太多的非战斗减员。王大军派一个连和向导在前面开路,给后面的部队标示道路,部队主力走在中间,自己亲自领一个连在后面收容掉队士兵。按照现代模式组织的军队不会轻易被艰苦的行军拖垮。

三百里路走了整整八天,第九天晚上,王大军的队伍才远远看到远处通州码头上停泊着的粮船的帆影。

现在已经是秋季,山东河南各地的粮食已经开始收获,蒙元统治区的粮食都向着大都城聚集,通州这个元大都的粮食储运中心正是一年里最繁忙的时候。

“这就是通州?到地方了。好吧,我们休息一天,侦察一下敌情,明天晚上去把他拿下来。”

侦察的结果和外事组此前提供的情报一致,通州及附近地区只有一个色目人千户一千多防兵驻守,分兵看守码头和各个粮仓,这个时候,通州还没有修起城墙,不过是个较大的市镇。元朝廷在这里设置了接运司仓场司管理漕运储粮事宜。

自元朝定都北京之后,经北运河运至北京的漕粮都是经过通州枢纽,然后转入其他运输方式抵达京师。所以,元和金代一样也是在京城内外和通州两地分设仓群储备粮食。

通州由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漕运异常繁荣,历史上曾有“十三仓喂肥北京城”之说,漕粮养肥了通州和大都,漕商富甲天下,北运河河边码头舳舻蔽水,沿岸茶楼、酒肆、商亭、作坊鳞次栉比。

王大军到来的时候,通惠河还没开始修建,几乎所有漕粮都需在通州运河码头卸载入仓,日后再装车转运大都。

王大军随口问行军参谋:“这里离大都城还有多远?”行军参谋回答:“通州运河码头距离大都城齐化门距离是五十里。”

“很好,马上召集连以上军官开会。”

进攻通州的行动计划是先隔断通州与大都之间联系再对通州的各个粮仓衙门逐个发动进攻,各个击破。

王大军要求,参战部队所有官兵一律换上大宋官军的服装,红色战袄,范阳笠大红帽缨,并要求,在登陆期间黑龙寨特谴军要一直以大宋官军的名义行事。

进攻发起的时间是在凌晨,黑龙寨特谴军用炸药炸开通州码头附近一座最大的粮仓的大门,以雷霆万钧之势端着雪亮的刺刀冲杀进去。守仓军官还在被窝里搂着女人睡觉,就被活捉了。一整天的时间,王大军都在接到“我部已经攻占xx仓库……”“我部已经攻占xx官厅……”的报告声中渡过。没有像样的战斗,通州十三仓和各个官厅就全部陷落了。

根据蒙古人的《成吉思汗法典》,蒙古人的军制是全民皆兵,实行以狩猎为基础的军事训练制度,平时以狩猎的形式代替训练,除了大汗的怯薜(护卫军)不设常备军,守备通州各个仓库的不过是一些汉人治安部队,没有什么战斗力。

蒙古人进入中原以后纷纷圈占汉人的土地变耕地为牧场掠夺汉人做奴隶给他们放牧劳作分散在各处做奴隶主,生产方式实行奴隶制;管理地方采用千户制。因此,通州虽然闹翻了天,却没有军队来救援。

“控制好运河码头上的所有船只,船员水手全部扣留;接管各处仓库官厅。给司天道发电,让他派船来通州接运粮食。”王大军命令。

通州的百姓不明所以,怎么昨天还听说大元和大宋在两淮交兵,好端端的一天功夫,大宋的官军就打到大都了?

缴获了一大批粮食,运不走的话就只能烧掉,如果全部分给通州附近的老百姓,蒙古人杀回来还是会给他们抢回去。汉人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白白烧掉又太浪费,必须想方设法运走一部分。

司天道的船队就停泊在渤海湾,吃水浅的船只走海河入内陆经过海河和北运河交汇的三叉口进入北运河,可以一直到通州码头,这样就可以通过水路运走一批粮食。

当初王大军不走水路来通州而是选择难走的陆路,主要是为了行军的隐蔽性,现在通州拿下来了,没有必要再藏着掖着了。

司天道得到王大军阀拿下通州的电报,就把在海津镇缴获的所有能在北运河航行的船只都派出来到通州接运粮食。船不够,连海船上的小艇舢板能用的也全部用上,能用的人也全部派出去,接粮船队浩浩荡荡遮蔽了海河和北运河的河面。

王大军也没有闲着,拿下通州的第二天,就派出部队在通州通知通州百姓到各个仓库领取粮食。通州的汉人百姓只要能背的动,一个人一石粮食。全城的百姓都轰动了纷纷去仓库领粮食,不要白不要,白得粮食这样的事情谁愿意放过?

通州十三仓储存的粮食堆积如山,一百万石挡不住,通州也不过十来万常住人口,百姓能背走的粮食有限,大批运粮还要等司天道的船队到来。

第一天是放粮,第二天还是放粮,第三天,王大军贴出告示,招募运输队,凡是在十天内能把粮食运到海津镇的,一律可以得到一半的粮食做报酬。

通州是水旱码头,城里以运输为业养有骡马车辆的人家很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此优厚的报酬自然有人愿意应征去运粮,这些“大宋官军“态度和气秋毫无犯,打下通州就开仓放粮,不愧是传说中的“大宋王师”。一时间应征运粮的百姓纷纷扰扰从者如云。

当然也一些人对这些从天而降的大宋官军不信任,不肯应征,话说贼过如梳兵过如蓖,没听说过官军征用民夫还给报酬的?这里面一定有诈!

王大军把运粮百姓编了队派遣一个营的部队护送上路,从陆路前往海津镇。

虽然黑龙寨派遣军一再做工作,愿意运粮去海津镇的通州百姓还是不多,几天过去了通州漕运米仓里的粮食也不见少,这让王大军有些郁闷焦躁。话说慈不掌兵,辽金蒙元的鞑子统治北方数百年,北方汉人已经习惯了做奴隶,被鞭打和逼迫着做事情了。

看来,对这些当惯了奴隶的老百姓必须使用强制手段了……

不管愿意不愿意,王大军命令,通州百姓凡是有骡马车辆的一律征用,通州城里的青壮年也一律征用,随运输队前往海津镇,能动的老人小孩也一律带走,十天内,通州城里要搬迁个鸡犬不留。

虽然不情愿,通州百姓在刺刀的逼迫下,还是磨磨蹭蹭的收拾东西拖儿带女开始上路,王大军只能又派出去一个营沿途护送。王大军下令,带上粮食,坛坛罐罐笨重物品一律不许带,十五天之内走不到海津镇的一律活埋!当然黑龙寨派遣军是不会活埋汉人百姓的,这样的恐吓不过是为了加快搬迁的速度而已。

这边通州百姓开始上路,另一边,司天道派来接运粮食的船只也陆续到达,王大军就命令把米仓里的粮食装船,连同在通州码头扣留的船只一起编队起航,船只不够用,就拆毁通州的仓库和官厅,把木料扎成木排,能运走的粮食一律运走。

虽然王大军想尽一切办法,一次性还是不能运走通州米仓全部的粮食,其余的粮食就只能是最后撤退时放火烧掉了。

第五十八章炮打大都城

忙了好多天把运粮队伍送上路,王大军就派人在通州城里搜索,总有故土难离恋家不想走的,偷偷摸摸藏在城里各处隐蔽地方不肯上路的还有不少。都得搜出来押送上路,王大军阀这个郁闷啊,给蒙古人做奴隶就那么好吗,有什么舍不得的啊?

后世那个叫鲁迅的作家说过中国人的劣根性:说中国人一直在受压迫而并没认识到这点。

鲁迅说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就是说想好好的过日子(好好的生活;有口饭吃;哪怕是受苦),却因为社会动荡而过不好。暂时做稳了奴隶就是指一些太平盛世;表面上看起来老百姓日子不错;实际上还是受着统治者的压迫;只不过没有动荡了。

鲁迅还曾经说过: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这样看来解放蒙元统治区的人民也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了。人家已经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着,宁愿万劫不复,自己何必去死气白列让人家得解放呢?

还有孩子。孩子們还有救!满城里去搜寻被家人遗忘的孩子,集中起来随粮船运走,汉民族最后的希望在孩子身上。

那些被遗弃遗忘的孩子无家可归的孤儿一定不能丢下不管。要把他们找出来全部带走。

这项工作最需要时间和耐心。又用了好多天搜遍通州城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间房屋,把孩子们找出来给他们吃饱穿暖了送上路,王大军才想起来一件重要的事情。问身边的参谋:“李修德派来的人到了吗?”

“早都到了,和运粮船一起到的,三门佛郎机,一个排的炮兵一个连长带领着。”

“好吧,明天我们一起去做那件事情”

第二天一早,王大军一行就上路了,向导带路。一队特地留下的骡马驮着分开运送的佛郎机火炮、炮架,弹药,向着大都的方向行进。

元朝的统治者治理国家很不用心思,砂石道路路面坑坑洼洼很不平坦,王大军很不满意。

“这个就是世界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国力最强盛的王朝的首都附近的交通要道?比咱们黑龙寨萝卜大哥修的泥结碎石路面差的远了去了!呸!”王大军阀忍不住骂人了。

再用望远镜看看看看大都的城墙

临近中午。队伍停下了,已经可以看远处大都的城墙和城楼。向导指着那个方向说“那里就是大都城的齐化门。”

王大军阀再用望远镜看看看看大都的城墙。远处的大都城城墙城楼清清楚楚。大都城内红尘万丈烟霭升腾,大好河山化作腥膻巢穴。

“什么破城墙啊?居然是土城,连砖都没有包!鞑子皇帝就这眼光,小家子气,比我看到的西安城墙南京城墙差远了……这就是所谓雄伟壮丽的大都城?后世居然还有人修什么遗址公园……脑子进水了!”

王大军嘀嘀咕咕还是想骂人。

炮兵连长拿出观测仪器测量了一下。

“报告首长,距离目标4500米。”

“你确定进入火炮射程了吗?”

“没问题。标准装药,用开花弹完全可以打中目标。”

“那就开始吧。炮击大都!”

“是!”

骡马驮载的东西都卸载下来。

为防骡马受惊,卸载了东西的骡马被远远牵走,有骡马夫照料着。

随行的炮兵们开始把拆分为炮身和炮腹的佛郎机炮组装起来,把分拆的炮架也组装到一起。

佛郎机炮架在炮架上。火炮阵地就在大路上摆开。

“装填子炮。”

理论上火炮射程有〃有效射程和最大射程的区别。

有效射程是在一定的精度要求下,能达到这个精度的最远距离;最大射程就是炮弹能飞行的最大距离。

佛郎机火炮有效射程是500-2000米。

不考虑命中率的话,黑龙寨的佛郎机火炮最大射程在4500-5500米之间,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里”,一般是450-550米,也就是说佛郎机火炮最大射程是10里左右。

这一次黑龙寨炮兵携带的炮弹大部分是引信延时时间最长容许射程也最远的炮弹,还有一部分是空心内装传单的“宣传弹”。

炮打大都,象征意义要高于军事意义,杀伤敌人破坏敌人的军事设施不是目的,目的是威吓蒙古人和蒙古人的走狗爪牙:“就算你们躲在遥远的北方的都城里你们也不是安全的。”

子炮装填完毕。炮兵连长请示王大军:

“报告首长,子炮装填完毕。请指示。”

“开始炮击,目标大都!”

黑龙寨的佛郎机火炮,子炮装填完毕要放入炮腹把子炮和炮身炮管的后部接合在一起,再用炮腹后部的楔铁顶紧,用手搬动炮腹尾部的舵杆瞄准和调整发射仰角然后在子炮火门点燃引火药最后关闭炮门。火炮发射以后取出子炮,更换子炮重新发射。

平时火炮射击按照程序需要测算射击诸元就是说要测算标尺、高低、方向等火炮击中目标的必备技术参数和气压、高差、风速、风向及炮弹质量等因素。

本次炮击大都的目的不为杀伤只为威吓,射击诸元也不必刻意校对,设定最大射程连续发炮就是。

炮兵们很振奋很激动,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大宋的炮火轰击了蒙古鞑子的大都城,让蒙古鞑子的那些皇帝皇子汉人色目人大臣走狗爪牙心甘情愿做奴隶的人们都在大宋的炮火下颤抖吧……

这一炮是替在端平入洛时牺牲的将士们打的……

这一炮是替在四川钓鱼城保卫战中牺牲的将士们打的……

这一炮是替在鄂州之战中牺牲的将士们打的……

这一炮是替在襄樊保卫战中牺牲的军民们打的……

这一炮是替在两淮交战中牺牲的将士们打的……

这一炮是替在北方蒙元统治区里被压迫被奴役的汉人百姓们打的……

炮击开始了。这个在欧洲旅行家马可波罗眼里“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的大元都城被来自大宋的武装力量袭击了!

训练有素的炮兵不紧不慢装填瞄准点火,一轮又一轮的向着大都城开炮。

第一轮的炮弹打出去,王大军拿着望远镜,还纳闷了一下怎么回事,看不见炮弹在大都城上爆炸?

“爱哦,想起来了,让炮弹飞一会,好啊打中了爆炸了……炮打大都!不错啊……

半个时辰内数十发炮弹落在大都城的齐化门城楼城墙上,一些炮弹还越过城墙落进城门附近的城区里,一些兵丁和市民被炸死炸伤,房屋街道城防也都有损毁。连续不断的爆炸声也惊动了忽必烈。

“这是什么声音?去查一下。”忽必烈虽然已经老迈,耳朵还没有聋,开花弹的爆炸声巨大无比震耳欲聋,连续一个小时的炮弹爆炸声,还是惊动了他。

还不到晚上,去调查事情的“怯薛”也就是“番值护卫”必阇赤长(值班卫士长)也先不花回来报告,手里拿着几张传单

“是大宋的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