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浴火重生之大宋中兴-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众位将领都到齐了。”一个贴身侍卫在他后边轻轻提醒道。
“哦,我知道了。”许汉青摇了摇头,将自己的思绪收了回来。
许汉青的旗舰十分巨大,其实是两艘三层甲板的大海船并在一起,再搭上木板而造成的,形状几乎成了方形,长宽比例很不协调,航行速度也很慢。但却是舰队火力最猛的军舰,不仅配备了发射速度快的佛朗机炮,还配备了几门远程重炮,而且可对任何角度的敌人进行攻击。在船上的关键部位还覆盖了铁甲,使得它的抗击打能力也是最好的,在没有火炮的元军水师面前,根本不会担心他会被击伤或者击沉。
这是流求特意为他准备的座舰,用许汉桂的话说,这样的船只有他打别的人份,没有别人打他的可能,许汉青作为一军的主帅,坐这条船,安全肯定没有问题。
许汉青走进了宽敞的船舱,光复军海军的将领们已经齐聚一堂,见他进来,立刻站起,整齐地敬礼。
许汉青笑着摆手示意,“都坐下吧!”
“马上就要开战了,大家紧张吗?”落坐之后,许汉青开着玩笑。
呵呵,众将互视着笑了起来。
“青华,与崖山的联络安排好了吗?”许汉青冲许青华问道。
“已经安排好了,每隔五里便有一拔哨船,只要那边发出信号,咱们很快便能知道。”
许汉青点了点头,“那我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元军即便能攻破行朝的水寨,肯定也损伤不小,士兵也必然疲累,这正是我们一举得胜的好机会啊!别的我就不多说了,只有一点要你们大家注意,作战时一定要保持完整的队形,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弥补我们船只数量上的差距,还有水兵作战经验的不足。你们都要牢记这点。“
说完,许汉青对身边的参谋点了点头,示意可以开始布置任务。
“水师统领许青华率领四十六艘龟船作为突击舰队,得到攻击信号后,马上从崖山外海东侧直插行朝水寨,发挥龟船坚固抗撞的近战优势,猛烈攻击,力争将元军船只与行朝水寨隔开。”
“是,属下一定完成任务。”许青华慨然应喏。
“许汉桂,率领四十九艘大型海船,作为西路突击舰队,得到信号后,由崖山西侧开始攻击,以圆形阵势接敌,利用火炮优势,猛烈轰击元军的本阵船队。”
“是,属下遵令。”
“我将率领剩余的四十一艘舰船,由崖山东侧压上,与西路突击舰队一起,对元军的主力舰队进行夹击。”许汉青说道,“各部将领回去都要将灯火等物准备齐全,可能这一次决战便要在夜间进行,到时一定不能出差错。”
“是”众将大声应道。
第四卷 大转折 祝大家中秋快乐
第四卷 大转折 第四十章 海上决战(二)
“元军出动了!”桅杆上的宋军大声喊道。
狂风在海面上呼啸着,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去,天地之间还有些昏暗,隐约可以看见远处元军的船队激起的白色波浪。
终于来了,张世杰站在船楼上,眯起眼睛。
“将剩下的水全部分给战士们饮用,没有必要再节省了。”张世杰大声命令道。
众将从张世杰决然的口气中,明白了一切。随着命令的下达,甲板上顿时排满了水碗和小木桶,虽然是存放已久的陈水,宋军依然大口地喝着,仿佛喝得是甜美无比的甘露。
“喝吧,把水全都喝光吧!”张世杰迎着海风,站在船楼上高声喊着。
“要是还渴的话,一会儿你们就去喝敌人的鲜血吧!”
“今天便是决战之日,战士们,奋勇拼杀,有我无敌。”
苏刘义将手中的水碗猛然摔了个粉碎,振臂高呼,“奋勇拼杀,有我无敌。”
“奋勇拼杀,有我无敌…”水寨中顿时充满了宋军激昂的呼声。
帝昰的座船位于水上阵营的最深处,四周包围着十几二十层有如铁壁般的舰船,处于严密的保护之中。
“战事便交由越国公指挥,请皇上安心上课吧!”陆秀夫对着用完早膳的小皇帝说道。
帝昰小皇帝与陆秀夫先施君臣之礼,再施师傅弟子之礼,然后端端正正地坐了下来。外面的战斗已经开始,宋元两军的呐喊声与锣鼓号角的声响也从远处不断传来。
见帝昰小小年纪便能如此镇定,不为外界所扰,陆秀夫不由得欣慰地笑了。“皇帝虽幼,但陛下的资质,世所罕见,假以时日,必能成为超越大宋历代帝王的千古明君。”陆秀夫心里这样想道。
今天陆秀夫讲解的是儒家的《大学》,《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第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
“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师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帝昰问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陆秀夫在垫子上跪坐得笔直,正色答道。
“师傅,北元残暴,是不是说他们便不会得到天命了?”帝昰点了点头,又问道。
“这?”陆秀夫迟疑了一下,“这是当然,蛮夷自然不会得到天命,只有我大宋才是天命所归。”真的是这样吗?残宋风雨飘摇,难道天命所归便是如此景象吗?陆秀夫虽然答得坚决,心里也不禁有些迷茫。
“突击!”
李恒的手在空中,由上而下猛地一挥。
两门回回炮隆隆咆哮。一弹在海面上激起了高大的水柱,一弹将一艘宋船的船楼打得爆裂,。木屑和人体的血肉在空中飞舞,鲜血化成的红雾撒落在宋兵头上。
元军乘着大船向水寨猛冲,一次次的剧烈碰撞,巨大的声响瞬间掩盖了两军士兵的呐喊,弩箭和火箭在空中飞舞,在船与船相交之处,元兵手持刀器亡命地蜂拥而上,宋军也发出了呐喊,举着刀枪冲了上来,人马撞在一起,发出闷雷一般的声响。紧接着,刀剑撞击声,喝骂声,伤者的呻吟,死者临终前的痛呼,还要血喷入空气中的丝丝声,刀卡在骨头中的摩擦声,交织在一起。
“开火。”光复军副统领张宇鹏大吼着挥动了手中的红旗。
“轰,轰,轰…”象打雷一样,炮弹拖着红红的尾巴,带着死亡的尖啸向着元军的船队飞去。
在闪光与轰响之中,几条水柱冲天而起,元军船队中也有几条船被击中,一艘船中央的箭楼上,炸起了一团火球,燃烧的木片四下里横飞,又引燃了桅帆,整条船顿时腾起烈焰。
船上水手和元兵们骇得不知所措,有那身上着火的,情急之中狂叫着跳入大海,瞬息间就被冰冷的海水吞噬。
一条中型海船的船舷处被炸开了大洞,海水汹涌地猛灌进去,转眼间便歪斜着沉了下去。
附近六七艘小战船忙去抢救落水士兵,谁知那船沉得极快,形成一个漩涡,引得两艘小战船失去控制撞在一起,惊叫声中又有十余人落水,消失在急速流转的漩涡里。
半晌,十门火炮又是一次齐射,又将三艘元军舰船打得起火。
“光复军的火炮?”李恒在帅船上倒吸一口冷气,但他很快镇定下来,下令道,“不要慌,火炮发射速度慢,转动不便,而且看来数量也不多。”说罢想了想,又道:“船队拉开队形,分多点进攻,这样宋军的火炮肯定照顾不过来。”
以机动性而言,元军远胜宋军。经过一阵混乱后,元军开始分别向宋军的水寨各处都发起了进攻,这样的确减少了火炮的威胁,而水寨的外缘部分则到处充满了刀光剑影。
“什么?越国公命令把所有的火炮都调到北面?”赵统领疑惑地问道,“那元军要从南面进攻怎么办?”
“先集中力量将北面的李恒部击溃,中午元军必定休息吃饭,到时再把火炮拉回来不迟。”镇殿将军苏刘义不容置疑地回答道。
赵统领看了看苏刘义所率领的几百名宋军,微微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好吧!属下听令便是。”
“炮弹不用全部带走,省着来回搬运麻烦。”苏刘义又命令道。
许汉青支援行朝的三十门火炮都被调到了北面,火力的猛然加强,使得李恒所部遭到了不小的损失,接连不断有船或被击沉,或起火退出战场。能冲上宋军水寨的元军士兵也因为后续力量不足,被宋军拼力压了回去,鲜血染红了海水,又随着波涛逐渐淡去。
“副元帅,宋军火炮厉害,我军损失很大,还要继续攻下去吗?”蒙古悍将阿刺罕走上帅船向李恒问道。
李恒望着远处,又有一艘船中炮起火,歪斜着退出战场,“继续进攻,不能停歇,这是都元帅的命令。”
“是,属下去亲自督战。”阿刺罕说道。
“让那些投降过来的南人冲到前面,把精锐留着,等都元帅那边鼓乐一起,全力进攻。”李恒又转身冲着要离去的阿刺罕说道。
“明白了。”阿刺罕嘴角露出了一丝会意的笑。
“李副元帅那边的攻势没有停顿吧?”张弘范面无表情地问道。
“没有,攻击一直在进行,这是李副元帅让属下送的信。”
张弘范缓缓地展开信,看完后,点了点头,“回去告诉李副元帅,他做得很好,就这么打下去,午间涨潮时总攻。”
“宋军的火炮应该都集中到了北面,腾格,你率领一些小船去李副元帅那里去援,将阿刺罕所率的精锐偷偷替换回来,涨潮时我要集中力量从南面突破宋军水寨。”张弘范等报信的士兵走出船舱,对手下的将领命令道。
一上午,李恒率领元军连续发动了三十多次攻击。而三十多次都被张世杰率宋军击退。巨船所构成的水寨屡攻不破,而且至少击沉击伤了近百艘大小战船,造成元军五千多人的死伤,连仅有三门回回炮也尽为火炮所摧毁。
张世杰举起望远镜,看着远处开始撤退的挂着“李”字帅旗的李恒的座舰,不禁挂上了快意的笑容。
“李恒,元之名将,也会铩羽而归。”
第四卷 大转折 第四十一章 海上决战(三)
差不多是在中午,李恒率领元军开始撤退。经过一上午的厮杀,宋军终于得以喘息,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松了一口气。
“元军应该是回去吃午饭了。”
“从清晨战到现在,确实也累了,正好休息一下。”
“这次可把元军打得够呛,火炮还真是厉害呢!”
…………………
众人指着退却的元军,发出了一阵哄笑。
涨潮了,远处连天的波涛,一排排、一层层,牵扯着、追逐着、喧闹着,滚滚海波,滔滔大浪,拍打着水寨,宛如急流般的海水声势汹涌地向前推进。
悠扬而奇妙的乐声随风飘来,和着大海的涛声,若隐若现。
“元军在饮酒作乐。”张世杰咽了口唾沫,慢慢地走下了船楼。
“南方有敌!”桅杆上的宋军举着望远镜,大声疾呼。
“北面的元军又冲上来了。”又是一声大喊。
元军的总攻终于开始了,张弘范率领主力趁着潮水,由南向北攻击,李恒也率领剩余的部队由北向南夹击而来,宋军腹背受敌,仓促迎战。
宋军水寨的各个地方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元军以舰船对水寨进行着猛烈的冲撞,然后在船舷相交的时候元兵手持兵刃蜂拥而上,与宋军进行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只有在宋军建立的平稳的水寨上才能发挥蒙古兵身体强壮,擅于陆地作战的优势,。
“长生天保佑蒙古人!”元将阿剌罕从蒙冲上一跃而起,跳到了宋军的大船上。与甲板接触的坚实感觉从脚下传来,更坚定了他此战全胜的信心。弯刀一挥,他把迎面射来弩箭磕飞了出去,紧接着迈动双腿,咆哮着冲向宋军的阻击队伍。
激扬的鼓声中,北元将士站在战船上,跃过浪尖,海潮般,一波波向宋军的水寨涌去。
到处都是喊杀声,兵器的撞击声,受伤或濒死的惨叫声。
“看仔细了,这就是大宋将军梁窕的最后一战。”梁窕射出最后一支箭,大声喊叫着,挥舞着狼牙棒向元军冲去,几百名大宋官兵呐喊着紧随其后。狼牙棒上下翻飞,元兵的刀枪顿时闻声断裂着向外飞散。血腥味四处弥漫,残肢断臂滚落在甲板之上。
“投降吧,南蛮子!你不知道天命在大元吗?”一个汉军千户大声喊道,回答他的却是一双双血红的凄厉的眼神。
宋将梁窕宛象一头暴怒的疯虎,每一次出击,必然夺去一个北元武士的生命。混战中的宋军见己方将领勇猛,士气大振,呐喊着,向梁窕靠拢,周围的元军士卒则纷纷走避。
“为了大宋,为了皇上,跟他们拚了。”国舅杨亮节也大声吼叫着。虽然曾经被秀王赵兴榫批评为“将朝廷私己化”,但是身为武将的他此时却毫不怯懦。他挥舞着长枪奋勇地与元军厮杀,或戳,或重击、或刺,亮银的甲胄在刀剑反射的阳光下异常醒目。
一个宋兵被刀砍中,倒下前的瞬间,拼尽全力把手里的刀向对手脸部扔去,两者同时鲜血淋漓地翻滚倒地。
一个身体被长枪刺中的的宋兵,突然从甲板抓出把刀来,砍断了蒙古人的脚踝。
断了腿的蒙古武士惨叫着,倒进水里。宋兵摇摇晃晃地爬起,然后,又摇摇晃晃地压在断了脚的蒙古人身上,二人在甲板上翻滚,厮打,终于,一起滚落进了波涛之中。
以血换血,以命换命,极度疲惫虚弱的宋军士兵顽强地战斗着,抵挡着四面攻来的元军。
这些普通普通的士兵,也许没读过多少书,或者根本连字都不认识,但他们却在危急的时候,用生命与鲜血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悍卫着一个战士的尊严。
在火、烟以及轰然巨响之中,血流得更多了。不断有敌我双方的士兵跌落海面,尸体层层叠叠,几乎将甲板全部覆盖。甲板被两军所流的鲜血染成了红黑色
“没想到宋军的顽抗这么激烈。”张弘范站在船楼上,眺望着喊杀声连天的战场。
“父亲,攻破宋军水寨不过是时间问题,父亲大人不必焦虑。”张珪在一旁宽慰道。
“不错,宋军已是强弩之末,只要有一处被突破,那么整个防线就会全部崩溃。”张弘范点头笑道。
血战还在持续,大约在下午三点左右的时候,就在这关系南宋命运的决战时刻,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在元军各路舟师的强攻下,水寨的一角终于被攻破,宋军的船队中突然有一艘战船的桅顶绳断旗落,顷刻之间,许多舰船的樯旗也随之纷纷降落。
宋军与元军同时发出了惊呼,船桅倒塌所代表的意义,就是该船已经被敌军占领,或者是因为力竭而投降敌人。
“翟国秀降敌。”
“陈宝降敌。”
“凌震降敌。”
“大事已去矣。”听着不断传来的坏消息,张世杰无言地怒视前方,在他的视野里,宋军舰船的桅旗不断倒塌,他的心被无声地撕裂。
“砍断绳缆,起碇拔锚。”张世杰大声命令道。
他的命令立刻被亲兵执行下去。士兵们挥起斧头将锁链砍断。船帆迎风鼓起,张世杰的座船首划破了波浪开始前进。顷刻之间,三十艘左右的军船起而仿效,紧随着脱离了水寨。
一艘元船试图将逃跑的宋船挡住,驶了过来。
一阵激烈的冲撞后,元军船舰在沉闷的巨响中被冲角撞裂,元兵惊叫着跳入海中。
“完了,被元军攻破了。”赵统领哀叹道,“快,马上点火箭,给许大人发信号。”
三支特大号的旗花火箭迅速被摆上了甲板,三朵绚丽的烟花在高高的空中绽放,昏暗的天色下显得格外醒目。
不大一会儿,远处天空中也升起了三朵绚丽的烟花。
“怎么回事?”张弘范惊讶地望着远处的空中,那应该是在五、六里外,难道宋军在外围还有援军不成。
此时二十里外的光复军海军正静静地停泊在海面上,三大集群早已经整装待发。
“大人,哨船发来了信号。”一个亲兵带着兴奋的表情冲进了船舱。
许汉青腾地站了起来,“击鼓,升帅旗,出击。”
一时间,随着激昂的战鼓声,整个舰队立刻喧闹起来。
“升指挥旗,随我出击。”许青华望着许汉青旗舰上升起的帅旗和灯光信号,兴奋地下令。“决战决胜,全歼元军。”看着旗舰上发来的信号,各艘船上到处是都是士兵们激昂的呐喊声。
“他娘的,终于可以出发了。”许汉桂满脸通红,猛地一拍桌案。
三支舰队扬起了风帆,劈波斩浪,象三条蛟龙,直向远处扑去。
以有备击无备,养精蓄锐多时的光复军终于露出了尖利的爪牙,一个新时代的海战终于拉开了帷幕。
第四卷 大转折 第四十二章 海上决战(四)
几位大宋行朝的官员们彼此相视,在昏暗的烛光下,各人的目光中充满了凄凉与绝望。
“天亡大宋啊!”众人的心中涌起了同一个念头。
一串急促的脚步声在外面响起,一个太监打扮的人闯了进来,扑到在地,哭叫道:“启禀皇上,同知枢密院事王维一大人,刑部尚书姜维时大人,工部侍郎张明远大人,户部员外郎赵靖大人,一起服毒自尽了……!”
“什么?”丞相陆秀夫几步走到近前,惊诧地大声问道。
“王枢密和姜尚书等四位大人,服毒自尽了。临去前,留言说,大宋已有一帝有辱社稷,断断不可再辱。请陆大人好自为之……。”报信的太监跪在地上,一边哭,一边转述道。
陆秀夫的身体晃了晃,后退几步,才勉强站稳脚跟。
“皇上,元兵即将攻上帝舟,脱逃之事恐怕已不可能。”陆秀夫的声音在船舱中显得分外有力,“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受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周围的宫女和宦官纷纷发出惊叫,帝昰则无声地凝视着陆秀夫。
“嗯,一切俱依凭陆大人安排!”半晌,帝昰清晰地答道。略有些苍白的脸上,刹那间带上了几分生命的光泽,仿佛冬日傍晚的残阳,落山前最后的一次闪动般,冷中透着强烈。
船上的文臣们相视而泣,哽咽不止。陆秀夫又上前笑着奏道:“启禀皇上,微臣不才,此刻社稷将倾,理应相从陛下始终。臣还有一妻,二子,此刻正在船上,容臣且去安顿,稍顷便来!”
“臣家中已无人,就在此与陛下告别吧!”一个文官擦去眼泪,上面奏道。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脚步声越来越密,越来越清晰,隐隐有一哨人马,直奔帝舟而来。
“什么人?不得靠近。”船外的侍卫高声喝问道。
“奉太后懿旨前来护驾,你们速速让开。”一个声音高声回答道。
不大一会儿,俞如珪老将军领着二十多个全副武装的彪形大汉冲了进来。
“陛下,光复军特种营参谋孙大兴奉太后旨意特来接驾。”领头的孙大兴躬身将手里的霞帔递了上去。
“母后,母后现在在哪里?”帝昰仔细审视着手中的霞帔,惊喜交加。
“太后很安全,正在海船上等候陛下,情势危急,请陛下速速移驾。”孙大兴催促道。
陆秀夫的额头皱成了一个疙瘩,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你们是镇闽侯派来的人?”
“不错,我们是许大人派来的,许大人再三交待过,如果朝廷军队不敌张弘范,则一定要把皇上和太后救出去。”孙大兴郑重答道,“怎么?陆丞相是不是信不过我们许大人,信不过光复军啊?”
“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陆秀夫否认道,“我只是想问一下,你们有多少人,有没有把握冲出元军的重围?”
听了陆秀夫的解释,孙大兴的脸色缓和了一些,躬身答道:“末将此次共带了百多名身经百战的精锐手下,只要顺利登船,凭着我们坚固无比的船身和威力强大的火炮,元军的船只根本无法阻挡。”这时候,也只能尽量向好里说了。
“那好,朕欲随孙将军登船出海,不知陆丞相意下如何?”赵昺突然在旁边说道。
陆秀夫见幼帝如此决断,心中对赵昺所报的希望,又高了几分。信心一回,脸上的气色好看了不少,冲着赵昺微笑着点了点头。
“孙将军,不知海船可载几人,可否朕所在船上的百官及其家眷全部带走。”赵昺见陆丞相没否定自己的意见,胆子更大,又对孙大兴开口问道。
“回陛下,两艘海船可装两百余人,只是要拥挤一些。”孙大兴没料到赵昺小小年纪,已经懂得施恩与诸臣,忙如实答道。
“那好,请众位爱卿马上与朕一起登船出海,也省得太后担心。”赵昺冲着船上的官员说道。
“既如此,还请陛下与众位大人及各位家眷穿上这个,省得暴露行藏,引得元军包围。”孙大兴挥手示意,身后的大汉从背后拿下几个包裹,取出了几十件带着头套的黑布斗篷。
待大家都收拾停当,孙大兴冲旁边的大汉下令道:“王统领,速速保护陛下与众位大人离开,让外面的兄弟将船上的宫女太监都带进船舱来吧!”
“怎么?孙将军不一起走吗?”陆秀夫奇怪地问道。
“若是大家知道陛下已走,帝舟已空,那军心士气便荡然无存,又何谈反败为胜,所以末将率一部分人留在帝舟,让大宋正在拼杀的官兵们能留存一些希望。”孙大兴笑着解释道。
“孙将军,还,还请多多保重。”过了许久,赵昺才又开口说道,声音在颤抖。
“陛下快些走吧!只要将来记得,狂澜之中为大宋而拼死奋战的,未必只是那些高谈阔论学识渊博的士大夫就足够了!”孙大兴看着皇帝和陆秀夫,大声地回答道。
…………………………
两艘战舰张起了风帆,一前一后,驶出了依然充满喊杀声的水寨,在半边夕阳的照射下,顺着东面的海路,急速向外海冲去。
“前方有船拦截。”桅杆上的观察员急速挥动着信号旗。
海威号舰长孙遥举起了手中的望远镜,四艘中型海船,后面还有十几条小型的船只跟着。
“给后面的海镇号发信号,准备配合战斗。”孙遥冷静地下达着命令。
在离元军的拦截船只还有一千米的时候,海威号突然向右侧拐去,似乎要避开直冲而来的敌船,将船舷冲向了元军船舰的船头。
“轰!”十余道火光从海威号船舷射出,重重地砸向元军的舰队,海面上溅出一股股巨大的水柱,轰鸣声里,打头的一艘元船猛地一顿,几片甲板卷着浓烟飞上了半空。
海镇号紧随着海威号的航线,先向右拐,船身打横的同时,也将十几枚炮弹射向元军舰队,在连续的爆炸声中,海威号在海面上划了个漂亮的弧线,又拐了回来,在离元军舰队五百米的距离,又将另一侧船舷对准了敌人。
海威号和海镇号互相配合着,在冲进元军舰队的时候,共进行了两次齐射,将打头的四艘元军舰船击沉三艘,重创了一艘。
“满帆,下桨,加速,弩炮发射,用船头撞翻他们!”孙遥大声喊道,他是许青华麾下的第一爱将,参加过多次海战,捕捉到有力战机时决不会放过。
此时挡在两艘军舰前面的只剩下了元军的小型巡逻船,而这两艘军舰是光复军海军建造的新式海船,不仅舵都使用了轮式舵,省力又灵活,而且造船时采用的是整料加工,异常坚固,居高临下乘风下压,如车碾螳螂般威不可挡。
“轰、轰。”随着爆炸声响起,两只元军小船被军舰甲板上的弩炮击中,燃起了大火,还没等幸存的元军作出反应,巨大的军舰便把它们都撞得四分五裂,沉入了海底。
“冲,冲出去就是胜利,许大人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孙遥站在颠簸的船上,脚下却象长了钉子一样牢固。
两艘战舰骤然加速,片片船帆一同张开,如朵朵莲花骤然绽放于海面上。在木桨的协助下,速度一下子提高到了极限,飞快地向前面冲去。将一艘艘燃烧着的、载沉载浮的元军船只抛在身后。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他们经过的海面上已经布满了断桅,残帆,挣扎着哭喊救命的元军士兵。
第四卷 大转折 第四十三章 海上决战(五)
“前方发现我军舰队,是许统制的帅旗。”桅杆上的观察员放下望远镜,兴奋地大声喊道。
孙遥听到这个报告,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发信号,海威号海镇号顺利完成任务,太后与皇上都平安。”
“旗舰发来信号,让咱们继续向东行驶,与许大人的本队会合。”不大一会儿,许青华的东路突击舰队便传来了指示。从舰队中迅速驶出了三条船,一条哨船当先领路,另两艘龟船则护住了海镇号的后翼,一起向前驶去。
宋军水寨中的战斗还在继续,虽然宋兵的抵抗力度在逐渐减弱,但天色渐渐黑暗,也影响了元军的进攻,更何况宋军的希望所在,帝舟上还灯火通明,战鼓声从帝舟传来,激励着宋军残存的斗志,宋军的将领们也率领着残兵陆续向帝舟靠拢,用生命和鲜血来守护心中唯一的希望所在。
行朝还在,皇上还在,希望还在。
历史上由于陆秀夫背负幼帝投海,造成了水寨中军心士气的一落千丈,追随着大宋行朝的百姓、士人、官兵、宫女、太监等,投水而死的不下十万,
许青华率领的东路突击舰队凭着船坚炮利,连续击破了元军的拦截,贴着东边直插到了宋军的水寨。
“转向,落帆,下桨,开炮,突击。”许青华望着还在向宋军水寨进攻的元军战船,大声下着命令。
在海战中,如果处于近战,一般都要把帆收起来,以免中火燃烧,而龟船的独特设计正适合近战,坚固的船身,再装上了铁甲,而且船上的桅杆还能放倒,遍布船身的尖刃,更使得敌军根本无法跳上船来。
许青华一上来便使用了T字型战术,猛冲过去,意图将进攻宋军水寨的元军船队切成两截,而且T型战术使用的是最强大的舷侧火力,而且是每条战舰的舷侧火力。
几十艘龟船成一列纵队,前头是三艘打头,象一把尖刀猛地插了过去,船头的龙头轰然发炮,向挡路的元船猛烈轰击。
龟船的中腹舷窗全部打开,一轮火炮打击后,又伸出了红色的竹筒,这是在明代水军时才使用的管型喷火器,被称做“飞空喷筒”,用长一尺五、粗两寸的竹筒制成,尾有五尺长竹木制手柄,依次装入5个火药饼,用时以药信点燃,可喷至数十丈远的地方。
“通”随着一声声闷响,红色的竹筒中射出一道道火舌,呼的一片响,仿佛是地狱里的鬼火,把周围的元军船只包裹在其中,刹那间,惨叫声、木材劈啪的爆燃声不绝于耳,烤焦的人肉味随着海风弥漫开来,数里飘“香”。
经此突然的猛烈打击,元军攻击水寨的船队被一下子分断开来,在夜幕下,燃烧的船只升腾起熊熊火焰。远处用火炮,近处用喷筒,四十多艘龟船来往冲杀,很快便达到了目的,在水寨与元军船队之间形成了一个小战场。
“许汉青,是福建路的战船。”听着密集的火炮轰鸣,张弘范脸色铁青,眼看着剿灭行朝已经成功了大半,这时候却被一下子打乱,心情简直糟糕透了。“就凭这几十艘战船吗?尽管你们火炮犀利,可也架不住我的船多。”
“传令,调集所有大船,给我压上去,后退者斩。”张弘范高声下着命令。
“西方发现敌船。”有元兵高声喊道。
张弘范的心中不由得一沉,这个时候接连有敌军舰队加入战团,对于已经厮杀了多半天的元军来说实在不利,但现在也只能奋力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